矿山测量课程设计教学文稿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 (1)

矿井联系测量一、目的和任务矿井联系测量就是将地面上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坐标系统传递到井下的测量。
目的就是使地面和井下测量控制网采用同一坐标系统。
联系测量的主要任务是:(1) 确定井下经纬仪导线起算边的坐标方位角; (2) 确定井下经纬仪导线起算点的平面坐标x 和y ; (3) 确定井下水准基点的高程H 。
二、地面近井点的测设(1)地面近井点的精度要求 ⒈近井点测量精度的要求近井点可在矿区三、四等三角网、测边网的基础上,用插网、插点和敷设经纬仪导线,及GPS 等方法测设。
对于一般网型,近井点的精度,对于测设它的起算点来说,其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7cm ,后视边方位角中误差不得超过±10″。
GPS 测量必须按照1992年我国测绘局发布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进行,近井点可以采用D 级和E 级测设。
⒉井口高程基准的精度要求井口水准基点的高度精度应该满足相邻井口间进行主要巷道贯通的要求,由于两井间进行主要的巷道贯通时,高程上允许的误差是=0.2m z m ±允,则其中误差为=0.1m z m ±,一般要求两井口水准基点相对的高程中误差引起的贯通点K 在z 轴方向上的偏差中误差不超过m3z±=±0.03m。
所以近井点高程测量,可以应该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测设。
(2)近井点布设方案本次近井点(水准基点)通过GPS进行布设,使用Trimble5800、5700GPS接收机,利用国家四等控制点为起算点,采取插网方式建立矿井E级GPS近井网,布网形式为同步图形扩展式。
测设了主井近井点坐标和高程。
三、立井定向《煤矿测量规程》规定的联系测量的主要精度要求实际定向精度与规程限差要求3.1两井定向方案本次设计方案的矿山有主井和副井各一个,因此投点时在两个井筒内各挂一根垂球线,采用单重稳定投点。
投点时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减小投点误差,这些主要措施包括:<1>定向时最好停止风机运转或增设风门,以减少风速;<2>采用小直径、高强度的钢丝,建议采用80kg重的垂球,并将垂球浸入稳定液中,并在大水桶上加挡水盖以减少滴水对垂球的影响。
矿山测量教案(精)

矿山测量教案(精)第一章:矿山测量概述1.1 矿山测量的定义和意义解释矿山测量的概念阐述矿山测量在矿山工程中的重要性1.2 矿山测量的主要任务描述矿山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解释矿山测量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应用1.3 矿山测量的方法和手段介绍矿山测量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分析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1.4 矿山测量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回顾矿山测量的发展历程探讨矿山测量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二章:矿山测量基础理论2.1 矿山测量的基本原理讲解矿山测量的基础理论阐述矿山测量中的数学模型2.2 矿山测量的坐标系统和基准介绍矿山测量的坐标系统和基准解释坐标转换和基准变换的方法2.3 矿山测量的误差理论讲解矿山测量中误差的来源和性质阐述误差分析和修正的方法2.4 矿山测量的数据处理介绍矿山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术解释数据平差和数据优化的重要性第三章:矿山测量仪器与设备3.1 矿山测量仪器的分类和功能介绍矿山测量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和功能解释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技术要求3.2 矿山测量仪器的维护和校准讲解矿山测量仪器的维护和保养方法阐述仪器校准的重要性和校准方法3.3 矿山测量仪器的发展趋势回顾矿山测量仪器的发展历程探讨矿山测量仪器的未来发展趋势3.4 矿山测量设备的应用案例分享矿山测量设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设备应用的效果和效益第四章:矿山控制测量4.1 矿山控制测量的概念和意义解释矿山控制测量的定义和作用阐述矿山控制测量在矿山工程中的重要性4.2 矿山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介绍矿山控制测量的常用方法和手段解释矿山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和方法选择4.3 矿山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价讲解矿山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步骤阐述矿山控制测量精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4.4 矿山控制测量的应用案例分享矿山控制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控制测量应用的效果和效益第五章:矿山施工测量5.1 矿山施工测量的概念和意义解释矿山施工测量的定义和作用阐述矿山施工测量在矿山建设中的重要性5.2 矿山施工测量的方法和技术介绍矿山施工测量的常用方法和手段解释矿山施工测量的技术要求和方法选择5.3 矿山施工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价讲解矿山施工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步骤阐述矿山施工测量精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5.4 矿山施工测量的应用案例分享矿山施工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施工测量应用的效果和效益第六章:矿山变形监测6.1 矿山变形监测的概念和意义解释矿山变形监测的定义和作用阐述矿山变形监测在矿山安全中的重要性6.2 矿山变形监测的方法和技术介绍矿山变形监测的常用方法和手段解释矿山变形监测的技术要求和方法选择6.3 矿山变形监测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价讲解矿山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步骤阐述矿山变形监测精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6.4 矿山变形监测的应用案例分享矿山变形监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变形监测应用的效果和效益第七章:矿山测量数据管理7.1 矿山测量数据管理的重要性阐述矿山测量数据管理的重要性解释良好数据管理对矿山测量工作的影响7.2 矿山测量数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介绍矿山测量数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解释数据存储、检索和共享的技术7.3 矿山测量数据的质量控制讲解矿山测量数据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步骤阐述数据质量控制对矿山测量结果的影响7.4 矿山测量数据管理的应用案例分享矿山测量数据管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数据管理应用的效果和效益第八章:矿山测量安全与伦理8.1 矿山测量安全的重要性阐述矿山测量安全的重要性解释安全措施在矿山测量工作中的作用8.2 矿山测量安全的原则和措施介绍矿山测量安全的原则和措施解释安全培训、个人防护装备和安全规范的意义8.3 矿山测量伦理和职业责任讲解矿山测量伦理和职业责任的重要性阐述诚信、公正和透明在矿山测量工作中的应用8.4 矿山测量安全与伦理的应用案例分享矿山测量安全与伦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安全与伦理应用的效果和效益第九章:矿山测量新技术与应用9.1 矿山测量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回顾矿山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探讨矿山测量新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9.2 矿山测量新技术的方法和手段介绍矿山测量新技术的常用方法和手段解释新型测量技术如GNSS、激光扫描和无人机测量的应用9.3 矿山测量新技术的优点和挑战分析矿山测量新技术的优点和潜在挑战讨论新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限制和解决方法9.4 矿山测量新技术的应用案例分享矿山测量新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新技术应用的效果和效益第十章:矿山测量案例分析10.1 矿山测量案例研究的重要性阐述矿山测量案例研究的重要性解释案例分析对矿山测量实践的指导作用10.2 矿山测量案例的选择和分析方法介绍矿山测量案例选择和分析的方法解释案例研究的技术和步骤10.3 矿山测量案例的分析和总结讲解矿山测量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方法阐述案例分析对矿山测量实践的启示10.4 矿山测量案例的应用案例分享矿山测量案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应用的效果和效益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包括:1. 矿山测量的定义和意义:理解矿山测量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矿山工程中的重要性。
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

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矿山测量学是矿山工程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矿山工程中量测、计算、分析和绘图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的综合。
本文将就矿山测量学课程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目标矿山测量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程学科,它主要的目的是学习矿山测量技术,帮助学生掌握先进的测量技术,教会学生运用各种测量仪器与软件,较好的完成矿山勘探、采矿、设计与管理等各环节的测量工作,这些都要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职业素质和实践经验。
二、课程内容1. 矿山测量基础知识:矿山测量学的概念、基本测量方法、要素、公差、误差、精度、准确度等。
2. 矿山测量仪器操作:包括全站仪、激光测距仪、测距仪、自动水平仪等的操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日常维护。
3. 矿山测量数据获取与处理:包括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测图软件操作技巧、数据分析与评估、图像处理等。
4. 矿山测量工程应用:包括矿山地面及井下测量、矿山设计测量、开采进度测量、矿区地质地形图、矿山立体测量、地震测量等方面的测量应用实例分析。
三、课程教学策略1. 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参观矿山实地测量现场,亲身体验现场搭建、数据采集、反复计算数据、精度评定等环节,解决学生用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分离的问题。
2. 强调实验性讲授:课程的教学应具备实验性特点,和研究性特点。
为学生提供多种实验和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亲身进行实测操作,从而深化对测量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3. 强化实用导向:注重矿山工程实用技术的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注重矿区地质地貌、地震灾害、生态环境治理、矿山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矿山测量工程应用,让学生有实践经验。
四、评估方式由于矿山测量学是一门以技能为主导的综合性学科,为了更好的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应在理论和实验中分别进行测量演练,通过任务跟踪、最终成果展示等多种评估方式进行量化评估。
五、参考文献1. 刘国玉,黄道南,张明,等. 矿山测量学[M]. 北京:矿业出版社,2009.2. 牟间积,雷思勇. 《矿山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2, 56(11):22-24.6. 邓乐天. 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J]. 科技创新导刊,2015(18):42.。
矿山贯通测量课程设计

矿山贯通测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矿山贯通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矿山贯通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
3. 掌握矿山贯通测量中常见误差的分析与处理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矿山贯通测量的实际操作。
2. 能够正确使用矿山贯通测量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3. 能够分析矿山贯通测量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矿山测量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遵循安全规程,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矿山贯通测量的实际需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重点。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矿山贯通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矿山贯通测量基本概念:包括贯通测量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2. 矿山贯通测量原理:介绍矿山贯通测量的几何原理和物理原理。
3. 矿山贯通测量方法:讲解地面及地下矿山贯通测量的常用方法。
4. 矿山贯通测量设备:介绍测量设备的选择、使用及维护。
5. 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包括数据采集、记录、计算和误差分析等。
6. 矿山贯通测量误差分析:分析常见误差类型,探讨误差处理方法。
7. 矿山贯通测量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现场操作。
8. 矿山贯通测量安全规程:强调测量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和进度,将教材相关章节内容进行整合。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第一章:矿山贯通测量概述第二章:矿山贯通测量原理第三章:矿山贯通测量方法与设备第四章: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第五章:矿山贯通测量误差分析第六章:矿山贯通测量实际操作第七章:矿山贯通测量安全规程教学内容涵盖了矿山贯通测量的各个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矿山贯通测量的相关知识,为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矿山测量工教案

一、专业知识(一)地形测量1、熟悉常用的测量仪器使用方法;2、掌握水准仪高程测量及经纬仪导线的内、外业方法步骤;3、了解误差理论的概念。
(二)矿山测量1、了解一井及二井定向的方法和原理;2、了解井下平面控制及高程控制的方法及步骤;3、了解贯通测量的方法及步骤。
三、相关知识地形测量、矿图、矿山测量。
工作要求(技能)操作要求1、掌握各种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2、了解水准仪高程测量及经纬仪导线的内、外业方法。
《测量工》技能鉴定(中级)考试复习资料Ⅰ、地形测量部分1.测绘学的定义测绘学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力场,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球分布,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图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根据它的任务与作用,包括两个方面:◆测定(测绘)(l o c a t i o n)◆测设(放样)(s e t i n g-o u t)3.目前测量学发展状况及展望◆测量室内外一体化。
◆G P S(G l o b a l p o s i t i o n i n g s y s t e m)◆R S(R e m o t e s e n s e)◆G I S(G e o g r a p h i c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y s t e m)◆3S技术的结合◆数字地球(D i g i t a l E a r t h)的概念。
4.地面点位的确定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需用三个量,在测量工作中一般用:⏹某点在基准面上投影位置(x,y)⏹该点离基准面高度(H)5.水准测量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仪及其使用普通水准测量及其成果整理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水准测量误差分析及其注意事项6.角度测量角度测量原理光学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方法竖直角测量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角度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电子经纬仪7.水准高程测量的方法和原理8.经纬仪导线测量的方法和原理II 矿山测量部分一、矿山测量的研究内容及任务二、矿山测量发展概括三、矿山测量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和品格四、矿山测量概述1. 近井网测量2. 矿井联系测量3.井巷施工测量4. 贯通测量5. 矿图绘制与地质测量信息系统测量工实训大纲旨在为生产第一线输送技术骨干和基层管理人才。
矿山测量教案(精)

矿山测量教案河南工程技术学校2007.5课程教学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矿山测量是采矿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属于采矿类专业的一门技术性课程。
主要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矿井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对采矿专业而言,虽然不需要我们直接到井下去测量,但是我们且要利用测量资料去分析和解决开采技术和管理问题,因此,了解测量工作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矿图绘制及精度要求是必要的。
特别是具备矿图识图和用图基本知识尤为重要。
各类工程设计(包括毕业设计)、了解生产、指挥生产、制定生产计划、确定开采方案等都需要借助于矿图来进行。
二、课程任务与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测量学和矿山工程测量的基本内容,具备必需的矿山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下列目标:1.了解矿山测量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熟悉测量仪器的结构与使用方法;3.能用经纬仪导线法布设图根控制点和井下导线点,掌握测回法测量水平角、竖直角和用水准仪进行等外水准测量的方法,并能用计算器完成坐标和高程计算,会整理测量成果;4.初步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和巷道施工中线、腰线的标定方法,能正确阅读和使用各种矿图和测绘资料。
能够用岩层与地表移动资料合理留设保护煤柱;5.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三、教学环节总课时:4*12=48 学时授课:34学时实训:10学时复习总结:2学时机动:2学时2周教学实习考试。
四、学习要求及学习方法略。
第一章测量基本知识第一节点位的表示方法测量工作的实质: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数学上是在空间坐标系里用三维坐标来表示点的空间位置的,如图1—1。
图1—1 点的空间坐标图1测量坐标图1—3 数学坐标一、测量常用坐标系统1.地理坐标系地理坐标系是一球面坐标系。
在地理坐标系中,地面点在球面上的位置用经度和纬度表示的称为地理坐标。
矿山测量教学大纲

矿山测量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矿山测量学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必修课程,主要介绍工程测量的基本方法理论、仪器的使用操作及井巷测量知识技能。
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掌握普通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测绘仪器的基本操作,学会小区域大比例地形图测绘和地形图的阅读应用,并能初步掌握井巷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技能。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基本要求:1.掌握测量的基本工作(测距离、测角度、测高差)及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2.掌握确定地面点位置所必需的基准面、基准线及三维坐标系统的种类等基本概念。
3.掌握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的基本原理。
4.掌握DJ6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及其在工程中的使用方法。
5.掌握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的成果计算方法。
6.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7.掌握控制导线测量外业工作方法及导线坐标计算方法8.了解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以及经纬仪测图方法。
9.掌握矿井及巷道的施工测量工作。
重点:1.水准仪及经纬仪的构造与使用;2.水准测量与角度测量的内业计算方法;3.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4.地形图测图的程序;5.井下测量、巷道、矿井的施工测量。
难点:1.水准仪及经纬仪的构造与使用;2.水准测量与角度测量的内业计算方法;3.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均较强应用学科,内容具有一定难度,它以工程图学、地理地质学等课程为基础,同时还渗透了几何学的基本知识,并与采矿技术有较大联系。
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系统学习和掌握的以上几方面的相关知识,并有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除按授课教师要求完成课后习题、作业外,还应注重采取理论联系实际操作的学习方法,理论学习与实验紧密接合,系统掌握测量的基本测量理论和锻炼实践操作能力。
四、实践性教学环节与能力培养为加强学生对工程测量基本原理的认识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课内实践(实验课)加强对学生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矿山测量教学方案

• (1)掌握井下水准测量的方法、步骤和要领。 • (2)适应井下工作环境,锻炼动手能力。
井下水准测量
学习的内容及要求
• 应用井下Ⅰ、Ⅱ级水准测量方法实测巷道各点 的标高。
•
•
Ⅰ级水准要用双仪高法往返观测。
Ⅱ级闭合或附合水准可采用双仪高法单程观。
•
•
Ⅱ级水准支线可采用一次仪器高往返观测。
巷道中线的标定
新开掘的巷道掘进6~9m后,应用全站仪正
式标出一组中线点,每组中线点不得少于3个点,点
间距离不得小于2m。
(1)检查A点是否有位移或破坏。 (2)经检查认为A点无位移后,将全站仪安置在A 点,用盘左后视4点,在水平度盘上转出β角值, 在巷道顶板上距工作面5m左右给出2′点,用盘右 再给出2″点,取其2′、2″两点中间点为2点, 则2点即为巷道中线点。如下图所示:
• 2、在水平巷道标定腰线
在倾斜巷道中标定腰线
• 如下图所示1点为设计巷道的腰线点,其设计标高为 H1,A点为已知导线点,其标高为HA。根据两点的标高 可以计算出两点的高差hAa为 • hAa=HA-H1 • 在导线点A上挂垂球线,并从A点向下量取hAa值,在 垂球线上得到a点,然后过a点向待设腰线巷道两帮拉线, 线的终端应位于待测腰线起点的位置。在线的中间部位挂 半圆仪,当其读数为0°时在线的终端处做上标记,该点 即为新设腰线的位置,然后设法将此点位予以固定(钉钉 子或用水泥筑点)。同方法在另一帮与该点相对应的位置 再设一点,这两点即为一对腰线点,如下图(a)所示1、 1′点。
矿山测量教学方案
讲课人:XXX
目 录
• • • • • • • • 一、学习目的 二、学习内容 三、学习要求 四、方法和步骤 五、巷道中线的标定及延伸 六、巷道腰线的标定及延伸 七、对学员的要求 八、学员成绩的考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目录目录 01、设计背景 (1)2、设计要求 (1)3、测区已有测绘资料及成果利用 (2)3.1 收集资料 (2)3.2 平面控制资料 (2)3.3 高程控制资料 (2)4、坐标系统 (3)5、相关作业依据与要求 (3)5.1相关测量规范 (3)5.2等级、精度要求 (3)6、生产限差的确定 (5)7、矿井平面联系测量 (5)7.1地面控制测量 (6)7.2两井定向 (7)7.2.1两井定向的投点及连接 (8)7.2.2两井定向的工作组织 (9)7.2.3两井定向的误差 (10)7.2.3.1地面连接测量 (10)7.2.3.2井下连接测量 (13)7.3陀螺经纬仪定向 (15)7.3.1投点 (15)7.3.2.1地面连接 (15)7.3.2.2井下连接 (15)7.3.3定向 (16)7.3.4. 内业计算 (16)7.3.5陀螺经纬仪一次测定方位角的中误差分析 (16)7.3.6工作组织 (18)7.4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20)7.4.1导线点的布置 (20)7.4.2井下经纬仪导线的水平角观测要求 (20)7.4.3边长测量 (21)7.4.4方向附合导线起始点点位误差 (22)7.4.5导线的误差 (23)7.4.6最弱点点位误差 (24)8地面水准测量 (24)8.1水准线路布设 (24)9矿井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28)9.1 高程联系测量 (28)9.1.1误差预计 (28)9.1.2工作组织 (28)9.1.3内业计算 (29)9.2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30)9.2.1井下水准测量 (30)9.2.2井下三角高程测量 (32)9.2.3井下水准测量的误差 (34)9.2.4井下三角高程测量的误差 (34)9.2.5最弱点的高程误差 (35)10、课程设计小结 (35)1、设计背景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某矿井的主要矿山测量工作的设计:1.加深对课堂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理解;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创新能力;3.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矿山基本情况2、设计要求1. 在进行设计时,必须遵守国家现行的测量规范、规程与图式。
2.对各种测量方案与测绘方法的选择,既要大胆采用新技术与新设备提倡创新,又要密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其合理性、可能性与必要性,务必使自己的设计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在施工时是可行的。
3. 设计中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学间可以讨论交流;若遇疑难问题,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后,可向指导教师提出,但技术决定必须由学生独立做出。
4.设计说明书的任务是对全部测量方案、测量方法及精度分析作一简要而系统的说明,并附有必要的图表。
说明书中应尽量避免冗长的文字上的讨论与解释。
一般以直接叙述为主。
若在理论上与实践上有创见,可作必要的讨论与解释。
5. 说明书的编写与图表的绘制,均由学生本人独立地完成。
说明书与设计图要求内容正确、文理通顺、精简明了,图纸整洁。
3、测区已有测绘资料及成果利用3.1 收集资料收集矿区内各种已有的测绘资料,包括地形图、交通图、基本矿图、专门矿图、日常生产用图和生产交换图以及基础控制成果(成果表、点之记、网图、技术总结)及鉴定结论等。
3.2 平面控制资料为了使矿区坐标系统的一致性。
选用二个矿区一级三角点,这二个控制点X1,X2,都是矿区首级平面控制测量的起算点。
3.3 高程控制资料为使矿区高程系统相一致,故矿区首级水准控制网的高程系统选择1985黄海高程系,并且二个水准点为Y1,Y2。
表3.3.1已知控制点数据4、坐标系统一个矿区应采用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
为了便于成果、成图的相互利用,采用国家3°带高斯平面坐标系统。
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任意中央子午线或矿区平均高程面的矿区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
按3°分带。
矿区高程尽可能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无此条件时,方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5、相关作业依据与要求5.1相关测量规范1.《煤矿安全规程》2.《煤矿测量规程》3.《DZS3水准仪使用说明书》(北京博飞);4.《Leica TC1500用户手册》(瑞士徕卡);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2-95。
6.《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 1003-95。
5.2等级、精度要求矿区首级平面控制网必须考虑矿区远景发展的需要。
一般在国家一、二等平面控制网基础上布设,其等级应依矿区走向长度,参照下表选定。
矿区地面高程首级控制网,一般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其布设范围和等级选择,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井下平面控制分为基本控制和采区控制两种类醒。
两类控制导线都应敷设成闭(附)合导线或复测支导线。
基本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7″、±15″两级,采区控制导线亦按测角精度分为±15″、±30″两级。
各矿井可根据采掘工程的实际需要,依矿井和采区开采范围的大小选定。
注:30″导线可作为小矿井的基本控制导线。
6、生产限差的确定1、按一般采矿工程对测量工作的要求来确定。
一般采矿工程对测量工作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利用矿图来解决采矿技术问题。
为满足基本矿图的精度要求,一般采用3.0m作为生产限差,即基本矿图上最弱点相对于矿井近井点或井下导线起始点而言的点位极限误差值为3.0m。
2、按测图与绘、用图精度相匹配的原则确定。
绘、用图的极限误差一般取0.8mm(图上),若矿图的比例尺为1:2000时,即为1.6m,此误差值仅指测量误差,不含绘、用图误差。
3、按井巷光通的限差确定。
平面上中线的允许偏差取0.3~0.5m,高程的允许偏差为0.2m,此误差仅指测量误差。
4、本次设计规定,以一般贯通允许偏差确定生产限差即平面允许偏差小于等于0.2m,高程允许偏差小于等于0.2m。
7、矿井平面联系测量将地面平面坐标系统传递到井下的测量称平面联系测量,简称定向。
矿井联系测量的目的是使地面和井下测量控制网采用同一坐标系统。
其必要性在于:(1)需要确定地面建筑物、铁路和河湖等与井下采矿巷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 需要确定相邻矿井的各巷道间及巷道与老塘(采空区)间的相互关系,正确地划定两相邻矿井间的隔离矿柱。
(3)为解决很多重大工程问题,如井筒的贯通或相邻矿井间各种巷道的贯通,以及由地面向井下指定地点开凿小井或打钻孔等等。
联系测量的任务在于确定:(1)井下经纬仪导线起算边的坐标方位角;(2) 井下经纬仪导线起算点的平面坐标x和y;(3) 井下水准基点的高程H。
7.1地面控制测量矿区地面控制点采用二级导线,从两个给定已知点Y1,Y2敷设成闭合导线,求得近井点的坐标及方位角,设计图见图7.1.1(红色部分为井上导线)。
图 7.1.1 地面控制图地面控制图由上图所示,布设成Y2-A1>A2->K(近井点)->A3->A4->Y1的闭合导线。
再由近井点K引导线到C,再分别与主副井垂球线A、B相连。
使用南方全站仪NTS-352全站仪对该导线进行测角量边,标称精度:测角±5.0″、测距(2mm+2ppm×D)。
两测回进行施测,故测角中误差为±5.0″/2=3.5″。
使用“南方平差易”软件表7.1.3控制点成果表7.2两井定向由于井筒直径的限制,一井定向误差相对较大。
当矿区有两个立井,且两井之间在定向水平上有巷道相通并能进行测量时,就要采用两井定向。
在主副井两井筒各挂一根垂球线,此两垂球线在井上、井下的坐标方位角保持不变,通过从近井点01至主副井的地面测量确定此两垂球线的坐标,并计算其连线的坐标方位角后,再在井下巷道中,用经纬仪导线对两垂球线进行联测,取一假定坐标系来确定井下两垂球线的假定方位角,然后将其与地面上确定的坐标方位角相比较,其差值便是井下假定坐标系统和地面坐标系统的方位差,这样便可确定井下导线在地面坐标系统的坐标方位角。
图 7.2.1 两井定向示意图7.2.1两井定向的投点及连接投点:在两个立井中各悬挂一根垂球线A和B。
投点的方法与一井定向相同,只是每个井筒悬挂一根钢丝,投点工作比一井定向简单,而且占用井筒时间短。
指用锤线或激光束将地面点的位置通过立井传递至定向水平的测量工序。
包括单重稳定投点、单重摆动投点和激光投点。
本设计中井筒400深,且滴水不大,井筒气流比较缓和,因此采用单重稳定投点的投点方式。
所需设备及要求:垂球:50-100kg;钢丝:0.5-2mm 的高强度优质碳素弹簧钢丝;单闸手摇绞车;导向滑轮:直径不小于150mm;定点板;加盖大水桶;小锤球。
地面连接: 地面连接的任务在于测定两垂球的坐标, 再由坐标算出两垂球的方位角来。
关于地面连接的方式,根据两井筒相距的远近而有所不同。
当两井相距较近时,则可插入一个近井点, 然后用导线连接,当两井相距较远时, 则可在两井筒附近各插入一个近井点来连接。
当敷设导线时, 应该使导线具有最短的长度并尽可能沿两垂球连线的方向延伸, 因为此时量边误差对联线的方向不产生影响。
一般可按照设立近井点的要求进行测量, 但在定向之前, 应根据一次定向测量中误差不超过±20″的要求。
井下连接: 在定向水平上, 一般可用井下 7″经纬仪导线将两垂球线连接起来,在巷道形状可能的情况下,和地面连接导线一样尽可能沿两垂球方向敷设,并使其长度最短。
在选定了井上下连接方案后,应进行精度预计。
如果井下经纬仪导线起始边的方位角中误差Ma0不超过20″,方案才能被采用。
7.2.2两井定向的工作组织1、准备工作:①选择连接方案,作出技术设计;②定向设备及用具的准备;③检查定向设备及检验仪器;④预先安装某些投点设备和将所需用具设备等送至定向井口和井下;⑤确定井上下的负责人,统一负责指挥和联络工作。
2、制定地面的工作内容及顺序。
3、制定定向水平上的工作内容及顺序。
4、定向时的安全措施:①在定向过程中,应劝阻一切非定向工作人员在井筒附近停留;②提升容器应牢固停妥;③井盖必须结实可靠地盖好;④对定向钢丝必须事先仔细检查,放提纲丝时,应事先通知井下,只有当井下人员撤出井筒后才能开始;⑤垂球未到井底或地面时,井下人员均不得进入井筒;⑥下放钢丝时应严格遵守均匀慢放等规定,切忌时快时慢和猛停,因为这样最易使钢丝折断;⑦应向参加定向工作的全体人员反复进行安全教育,以提高警惕。
在地面工作的人员不得将任何东西掉入井内,在井盖工作的人员均应配带安全带;⑧定向时,地面井口自始至终不能离人,应有专人负责井上下联系。
5、定向后的技术总结定向工作完成后,应认真总结经验,并写出技术总,同技术设计书一起长期保存。
定向后的技术总结,首先应对技术设计书的执行情况作简要说明,指出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更改的部分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