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三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第一轮专项复习题 论述专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第一轮专项复习题 论述专题附答案

论述专题论述题解题技法1.论述题的特点论述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叙述能力.要求学生对所问的问题依据有关的物理概念、物理原理和物理规律作出正确的回答,而且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力求言简意赅,能理顺问题的纲目,用较完美的物理术语答出题目中需展示的知识要点,论述题的特点是:(1)突出概念理解这类论述题能够反映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的理解水平.(2)知识异同辨析这类论述题能够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它要求学生能对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所体验的物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加强对知识的浸透理解,使不同知识点在各种现象解释中得到深层次的归类,这类论述题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情感和态度.(3)知识应用这类论述题以学生所学习的物理原理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为考查目标.2.论述题的解题技法论述题通常以论述式、图示式或问题式等不同的形式出现.无论哪一种形式的题目,它们都要求学生用科学、规范、合理、言简意赅的物理术语完整、条理的把题目中的问题作出回答.下面介绍几种解答论述题的方法.(1)观察梳理法这种方法是要求学生运用题目提供的资料,通过观察、辨析和梳理对问题进行整合,然后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对题目的问题作出回答.例1 .如图所示的三幅图,共同反映了哪些物理知识?(至少写出两点)分析:此题考查观察能力.仔细观察,图(a)中的研究对象是树上的苹果,苹果从高处落向地面,图 (b)中的研究对象是石子,被抛出的石子从高处沿一条抛物线落向地面,图(c)中的研究对象是水,水从高处流向低处,苹果、石子和水都是由高处向低处运动.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因此它们受力情况和能量转化所遵守的规律也是相同的。

答案:观察图所示的三幅图,可以发现它们共同反映的物理知识有:①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或重力方向竖直向下);②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相互转化.(2)校正法这种方法是对题目提供的物理现象、过程的图示和论述进行正确和错误的识别,并对判定结论的原因进行说明,解答这类题型时,必须用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准确的对问题逐一校对和比较,发现错误,找出原因,然后作出合理的论述.例2.(1)图甲为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 由于操作错误,他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大于100℃,他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________.(2)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使用天平时发现横梁有点向右倾斜,要将它调到平衡状态,请写出必须进行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电压表、温度计、天平等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所以解答此题的依据是正确使用各测量工具的规则。

第三章 光现象--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章节分类考点讲解与训练(苏科版)- (解析版)

第三章 光现象--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章节分类考点讲解与训练(苏科版)- (解析版)

第三章光现象●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光的反射1.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2.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反射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能够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这些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且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成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光的折射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光的颜色和不可见光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2.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1.(2021•盐城)以镜正衣冠。

小丽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她在镜中所成的像是虚(选填“虚”或“实”)像。

当她由远及近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像的大小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解答】解:小丽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她在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当她由远及近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像距始终等于物距,物距变小了,则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会变小;像的大小始终与她的大小相同,即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虚;小;不变。

【点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也是光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要求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2.(2021•常州)如图所示,小鸭浮在水面上,它在水中的倒影正确的是()A.B.C.D.【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初三物理一轮中考备考方案

初三物理一轮中考备考方案

初三物理一轮中考备考方案一、方案背景介绍初三的小老弟老妹儿们马上就要面临中考这个大挑战啦,物理这门学科在中考里可是占了不小的比重呢。

就像打游戏,这是一个重要的关卡,我们得好好准备,不能马虎。

咱这个一轮中考备考方案啊,就是要给初三的小伙伴们在物理复习的道路上点亮一盏明灯。

二、目标与需求说明目标嘛,很简单,就是让初三的同学们在物理中考里取得好成绩。

那需求呢,同学们可能对物理的一些概念还模模糊糊,像力学里的受力分析,电学里的电路连接,这些都是需要重点攻克的地方。

而且大家还得熟悉中考物理的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三、解决方案概述1. 基础知识巩固把初中物理的课本都找出来,从最简单的声、光、热开始复习。

比如说声音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

让同学们把课本上的概念、公式都整理到一个小本子上,每天早上拿出来读一读,就像背单词一样。

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像质量和重量,功率和功,要做专门的对比练习。

可以找一些有趣的动画或者小实验视频,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些概念的区别。

2. 重点知识突破力学方面,重点复习牛顿定律。

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实验,比如用小车在不同粗糙程度的平面上滑动,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然后结合实验结果,讲解牛顿定律的应用。

电学部分,电路的连接和欧姆定律是关键。

给同学们一些简单的电路元件,让他们自己连接电路,测量电压、电流,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电阻,这样能更好地理解欧姆定律。

对于能量转化这部分,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像电灯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电动机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让同学们多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题型专项训练中考物理的题型就那么几种,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

针对每种题型,收集大量的练习题。

比如说选择题,要让同学们学会用排除法、代入法等解题技巧。

填空题要注意单位的填写,实验题要清楚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

计算题要强调解题的规范性,写清楚已知条件、公式、代入数据和计算结果。

第三章 物态变化(高频考点精讲)(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全国通用)

第三章 物态变化(高频考点精讲)(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全国通用)

第三章物态变化(高频考点精讲)考点01温度【高频考点精讲】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摄氏度(℃)。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常用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3.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①明确量程和分度值;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侧壁;③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面相平。

4.体温计①量程:35℃—42℃,分度值:0.1℃;②使用前用力向下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经典试题】1.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

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A.37.0℃B.37.5℃C.38.0℃D.38.5℃解:①由图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示数是38.5℃;②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

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答案:D。

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解: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考场内的气温感觉舒适,在23℃左右。

不符合实际;B、水的凝固点在0℃左右,冰箱内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应该高于0℃,在4℃左右。

不符合实际;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70℃.不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符合实际。

答案:D。

3.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

第一讲、机械运动【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

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

3.误差和错误。

4.长度的测量方法。

【知识结构】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 Km=1000 m;1 dm=0.1m;1 cm=10-2m;1 mm=10-3m;1μm =10-6m;1 nm =10-9m常考的物理长度估测课桌的高度约0.75 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 cm,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0~30 cm,一支铅笔长度约20 cm,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 m,教室每层楼高约3 m,一张纸的厚度约0.1 mm (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特殊的测量方法:长度的测量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用积累法测微小长度,比如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用尺规配合法测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棉线)法测量地图上铁路长度、圆的周长;用滚轮法测量操场的周长、从家到学校的距离.2.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1h= 60 min= 360 s.(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常考的时间估测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 s;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 s;普通中学生跑完100 m用时约15 s;脉搏1 min内跳动的次数约75次.考点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019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全部)

2019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全部)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 2.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
和 分度值 .
(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 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由数字和 单位 组成,最末一位是 估读 值,包括估读值在内的测量值称为有效数字.
目录
第一部分 考点扫描精讲练
●第一讲 机械运动 ●第二讲 声现象 ●第三讲 物态变化 ●第四讲 光现象 ●第五讲 透镜及其应用 ●第六讲 从粒子到宇宙 ●第七讲 质量与密度 ●第八讲 力 运动与力 ●第九讲 压 强 ●第十讲 浮 力
●第十一讲 简单机械 ●第十二讲 功 功率 机械效率 ●第十三讲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四讲 内能与热机 ●第十五讲 电流和电路 电压 电阻 ●第十六讲 欧姆定律 ●第十七讲 电功率 ●第十八讲 生活用电 ●第十九讲 电与磁 信息的传递 ●第二十讲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甲车追上乙车,再经过30 s,甲车行驶了
,乙车
行1驶50了0 m-600 m=900 m
1050 m-600 m=450 m,
两车相距Δs=900 m-450 m=450 m.
【方法点拨】会识图、能从x-t图像得出相关信息是解本题
的关键.由题知,两辆汽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辆车同时、
同向、异地出发,出发时相距300 m;由图得出甲车在某一时
解析: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 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时,甲 车是静止的,乙车是运动的,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方法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 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 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 静止的.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一轮考点梳理第3课时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水循环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一轮考点梳理第3课时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水循环

( C)
A. ①或②
B. ②或③
C. ①或③
D. ①②③
考点3 升华和凝华
例1 (2023·永州)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吃上远方
的新鲜食品,人们为了防止食品在长时间运输中腐烂变质,利用干冰(固态
二氧化碳)给食品降温,这是因为
( C)
A. 干冰熔化吸热
B. 干冰液化吸热
C. 干冰升华吸热
[跟踪训练]
1. (2023·滨州)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
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
些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冷水,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的温度更低,另一方面是因
为冰块
( A)
A. 熔化吸热
B. 凝固放热
C. 汽化吸热
D. 液化放热
2. 在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物质名称



金 固态水银 固态氮
熔点/℃
1535 1515 1083 1064
-39
-210
A. 可以用铜锅熔化钢块 B. 金块掉入铁水中会熔化 C. 在-265℃时氮是液态 D. -40℃的气温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第1题
2. (2022·苏州模拟)科技小组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 化碳).当灭火弹投入火场,弹体破裂,干冰迅速 升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 成二氧化碳气体来达到阻燃灭火的目的,同时从周围 吸收 (吸收/放出) 大量的热,对燃烧物起一定冷却作用.
考点4 水循环 例1 (2022·东莞模拟)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 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在高 空遇到冷的空气后液化成小水滴或直接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 冰晶,就形成了云,这个过程需要 放 (吸/放)热.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 晶和小水滴从空中落下,小冰晶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与原来的 小水滴一起,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3 作图题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3 作图题

开关S2控制的,S2闭合时,压缩机工作;S2断开时,压缩机不工作,请完
成电路图的连接。
如答图所示。
沪科版中考物理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3
类型3 电与磁作图 5.(2022·常州)条形磁体的磁感线如图所示,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请在 图中标出:(1)磁感线A点处的磁场方向;(2)小磁针的N极。
如答图所示。
如答图所示。
沪科版中考物理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3
类型2 家庭电路连接 3.(2022·眉山)请你将某劳动实践基地室内的部分电路连接完整。
如答图所示。
沪科版中考物理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3
4.冰箱内的照明灯L是由门控开关S1控制的,开冰箱门时,S1闭合,照明
灯亮;关冰箱门时,S1断开,照明灯灭;冰箱的压缩机(电动机)是由温控
沪科版中考物理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3
6.如图所示,将一正方体木箱放在正在上行的传送带上,并随传送带一 起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木箱所受力的示意图。
如答图所示。
沪科版中考物理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3
类型3 杠杆作图
7.(2022·锦州)如图所示,用瓶起子起瓶盖时,瓶起子是一个杠杆,O是它
的支点,F2是它受到的阻力。请你在图中画出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1及
专题三 作图题
第二部分 专题3
一、光学作图 类型1 光的反射、折射作图 1.(2022·黔西南)阳光与水平面成60°角射向地面,用平面镜使阳光竖直 射入井底,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如答图所示。
沪科版中考物理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3
2.如图所示,容器内水位线在A处时,一束光斜射入水中,在容器底形成 光斑P1。请你通过作图找出水面升到B处时光斑P2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由题意可知,和 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得和

启迪: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① 待求量的数学表达式;② 已知量的比例表达式;③ 待求量与已知量的比例式并代人数据。这样既解题思路清晰,又可避免因比值混乱造成错误。
例3.由于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导致黄河水中含沙量增加,为了及时监测,现在某河段中间捞取体积为5×10-3m3的黄河水,测得其质量为5.6 kg,问该河段每立方米黄河水(指纯水和沙的总体积为1m3 )中的含沙量为多少千克?(ρ沙=2.5×103kg/m3)
A.大于5kg B.小于5kg C.一定等于5kg D.可能等于5kg
3.学习密度知识后,某同学提出如下猜想,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一块砖均分成两块后,质量减半,密度减半 B.一桶油用去一半后,体积减半,密度减半
C.一块铁加热后,体积不变,密度不变 D.医用氧气瓶补充氧气后,瓶内氧气密度增加
4.有游码的托盘天平,如果在调节横梁平衡时,游码忘了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而是放在“0.2g”处,把天平调好后实验时按正常方法测量一物体的质量,在右盘放了30g砝码,游码的读数为1.9g,这个物体的质量应为 kg。
5.实验室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量度范围和最小刻度。要一次较准确地量100g密度为0.8×10kg/m3的酒精则应选用的量筒是( )。
A.500mL,10mL B.250mL,5mL C.100mL,2mL D.50m L,2mL
6.在调节托盘天平的横梁平衡时,如发现左盘下沉,应调节横梁右端的螺母向 移动;你在称物体质量时,发现左盘下沉下,应取措施是 。
(3)矿石的密度是
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4)本实验中测矿石体积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经常用到,请举一例: 。
说明:本题是改变条件下进行课本测量固体的密度实验。对实验作评价和更广的应用。
7.在能装1kg水的容器中,如果能装0.9kg某种液体,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kg/m3。
8.用密度是1.5×10kg/m3的沙子铺路,沙子厚度5mm,用载重量为3t的汽车运沙,每一车沙子能铺路
m3。
9.一种钢材规格为长6m,横截面积为1.5m2,则一根这样的钢棒质量为 kg。如果一辆汽车的限载量为5t,它一次最多可以运载钢棒 根。(ρ钢=7.8×103kg/m3)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启迪:常规测物质密度的原理ρ=m/V,这是解题的出发点,采用“等效体积法”,借助于水的密度已知的特点,间接测出另一液体(如牛奶)的体积,这是常用的方法与技能。
例5.一个重为43N的空心铜球,全部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达33.2N,此铜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m 。
解析:本题是考查密度、浮力的综合题。利用密度、浮力的相关知识点建立关系式求解。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二、考点分析
中考重点、热点:(1)天平的正确使用;(2)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物质的密度;(3)密度知识的应用;(4)密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结合;(5)密度与压强、浮力、功等相关知识点综合;(6)与密度相关的开放性、探讨性、设计性问题。
4、原子结构
5、纳米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三、经典题解
例l.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若把一只最小的砝码加人右盘时嫌多,而取出这只最小的砝码时又嫌少,这时应通过 使天平平衡,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天平砝码的认识和使用,识记游码相当于砝码的一部分(更小的砝码),所以调节天平时应将其移动到零刻度线上,测量时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的右盘中加减砝码。答案:移动游码。
启迪:(1)领悟力学综合题的解法;(2)体验运用“顺推(已知-未知)”思维方法建立物理量关系,从而顺利解题。
四.能力训练
1.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因为铝比铁轻,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
C.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征
2.小明用一个最多能装5 kg水的塑料桶装满豆油,则桶内豆油的质量( )。
启迪:(1)理解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时,移动横梁上游码的作用;(2)掌握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肘,使天平恢复平衡的方法。
例2.甲、乙两个物体,其密度之比为6﹕5,体积之为5﹕2则甲、 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 )。
A.3 ﹕l B.1﹕3 C.12﹕25 D.25 :12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有关质量、体积、密度三个量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应用比例知识求解问题的能力。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瓶重G0;
(2)将空瓶盛满水,测出它们的总重G1;
(3)把瓶中的水全部倒出,再盛满牛奶,测出它们的总重G2;
由此可得:牛奶质量m= ;牛奶密度ρ= 。
解析:本题考查测定物质的密度方法与技能。只有弹簧测力计而缺少量筒,牛奶的体积无法直接进行测出,可采用“等效体积法”间接地测出牛奶的体积。解本题的关键是牛奶和水都装满玻璃瓶,测出水的体积,即可得出牛奶的体积为(G1-G0)/ρ水g。其正确答案为牛奶质量m奶=(G2-G0)/g,牛奶的密度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12.用盐水选种,需配制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现配制了5×10-3m3的盐水,其质最为6kg。问这样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加盐还是加水?加多少?
13.一个质量为232g的铜铝合金球,其中含铝54g,铜的密度为ρ铜=8.9g/cm3,铝的密度ρ铝=2.7g/cm3,求合金球的密度。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最新】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三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三.物质与物质世界
一.知识结构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14.一块蜡质量是18g,现有5.4g铝线绕在这块蜡上,投入量筒的盐水中,结果它悬浮,如图所示。所用盐水的密度是= kg/m3,量筒里这些盐水的体积是 m3。(蜡的密度ρ蜡=0.9×103kg/m3,铝的密度ρ铝=2.7×103kg/m3)
六、课本拓展题
1.有一个体积30cm3、质量为178g的查心铜球,若在其空心部分铸满铝,则铝的质量是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10.一个表面是银的实心汤勺,质量为52.5g,把它放到装有水的量筒中,水面由30mL标记处升到35mL标记处,问此汤勺是否由纯银制成。已知银的密度为10.5×10kg3/m3。
11.甲、乙、丙是三个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今将质量相等的硫酸、水和煤油分别注入三个容器内,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已知ρ硫酸=1.8×103kg/m3,ρ煤油=0.8×103kg/m3,由此可知盛硫酸、水和煤油的容器分别是( )。
8、测液体密度:
⑴ 原理:ρ=m/V
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9、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g。(ρ铝=2.7×103 kg/m3,ρ蜡=0.9×103 kg/m3)说明:这是课本关于密度知识应用的拓展。
2.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矿石的质量是 g。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