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熟悉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为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奠定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

•难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运用。

重要内容第一节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一、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二、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四、双生子研究、跨文化研究第三节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第一节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一、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所谓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以查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的•纵向研究的时间可长可短。

长者可达几十年,短则可以是几个月。

•短时的纵向研究一般只合用于年龄较小的婴儿纵向研究要注意时间的安排问题。

假如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生活在一起,可随时进行研究。

否则,研究可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

•时间的间隔应当固定,间隔的长短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

年龄越小,心理的发展变化越大,间隔的时间应越短。

•所谓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研究某一年龄阶段或几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待点。

•横断研究应特别注意研究对象的典型性。

应慎重拟定研究对象的年龄及年龄组的划分。

要使研究对象达成足够的数量。

并且照顾到研究对象的生活和教育背景。

•一般来说,儿童年龄越小,年龄组内的儿童年龄差距应越小,这样有助于发现心理发展的质变和关键年龄。

•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各有优缺陷。

•鉴于两种研究类型各有千秋,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兼而用之,以取长补短。

•二、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整体研究又称系统研究,即把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研究对象系统,当成一个整体结构来进行研究。

儿童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详细全面

儿童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详细全面

儿童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发展的生物基础:1、唐氏综合征:第21号常染色体的分离变异。

2、笨丙酮尿征:先天性代谢缺陷,早期检查和饮食干预可防止。

3、胎儿的发育过程:胚种期(0-2周)、胚胎期(2-8周、胚胎期是胎儿发育的关键阶段、胚胎期的发育展示了一个从内向外,从头到脚的发展模式。

)胎儿期4、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1)、关于畸胎形成的研究:畸胎形成物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伤害胎儿;(2)、母亲的自身因素对胎儿的影响;(3)、药物及烟和酒对胎儿的影响:酒精综合征(四)激素(五)母亲所处的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5、儿童生理发展的基本原则:首尾原则、近远原则6、身体的发展:人体的生长发育呈波浪式,发展不等速,快慢交替进行。

7、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脑的发育是最优先的,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保证神经冲动沿一定的通道迅速而准确地传导。

婴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按一定顺序(“O-T-P-F”)进行。

枕叶成熟最早,其次是颞叶、顶叶,额叶成熟最晚。

脑发育的加速度现象是间隔出现的。

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幼年儿童皮层主动抑制过程比兴奋过程弱。

两个加速期:5-6岁、13-14岁。

8、动作发展的规律:从上至下,由近及远,由大到小。

9、环境对大脑发展的影响:可塑性、修复性。

10、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生存反射:眨眼、呼吸、吞咽,原始反射:足趾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惊跳反射(莫罗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11、独立行走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婴儿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2)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认知范围;(3)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

12、够摸动作:最先发展的精细动作。

13、手的抓握动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发展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重要意义:(1)主动性: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2)逻辑思维: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具有间接性;(3)经验丰富:使动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协调活动,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

(完整word版)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刘金花版

(完整word版)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刘金花版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概述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比较动物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心理,研究动物种系心理发展的图景与规律;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以及研究人类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现在的发展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

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围,不同于常识所称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三、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

(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

(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1、绝对决定论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Galton,F)为代表。

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和一个我自己可以给予特殊培养的世界。

我保证在他们中任意选择一个,训练成我想要培养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小偷,而不管他的天赋、爱好、能力、倾向性以及他祖宗的种族和职业。

”(1930)2、共同决定论代表认为是“辐合论”的倡导者斯腾(Stern,W.1871-1938)。

核心:人类心理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者相辅相成所造就的。

这是一种折中主义的发展观。

格赛尔(Gesell,A.1880-1961)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完整word版)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

(完整word版)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概论一、三个基本问题1、何谓“发展”发展指的是个体生命全程中系统的连续性的变化。

2、为何发展成熟和学习3、何谓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青年期这个特定过程中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个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的一门科学。

二、为什么要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三、三个争论1、发展是连续性还是阶段性2、儿童是主动还是被动3、遗传还是环境(一)遗传与环境1、遗传决定论⑴创始人——高尔顿遗传定律“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其受遗传的决定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与躯体组织所受遗传的决定一样”。

——〈遗传的天才〉⑵复演说——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⑶本能说——麦独孤、弗洛伊德和桑代克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华生给我12个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自己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中养育他们,不论他们祖宗的才干、爱好、倾向、能力和种族如何,我保证将任何一个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美术家、大商人,以至于乞丐或者强盗。

——华生纽曼的同卵双生子实验3、共同决定论斯特恩的“合并原则”吴伟士的“相乘说”格塞尔的“成熟学习论”双生子爬楼梯实验4、总结与反思1、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影响心理发展(安娜斯塔西)(1)反应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遗传结构,都以独特的方式对环境和刺激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有一个范围限度。

①遗传给个体提供了潜在的发展范围。

②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

③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可能使不同的个体表现出相似的特征。

(2)渠道化遗传基因已为某些行为特征纳入特定的发展渠道,限制着这些行为的发展。

而对于某些心理特征(如智力、个性),遗传很少将其纳入特定的发展渠道,环境较容易发生影响。

(3)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遗传和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

四、早期儿童发展心理学回顾(一)近代的儿童观早期历史记录表明,人类早期的儿童几乎没有任何权利。

儿童多半被认为是成人的雏形,“只是比较小、比较弱、比较笨的成人。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四)(一)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四)(一)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四)(一)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心理上的成长和发展的学科,探究从出生到成年的儿童各个方面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

本文将就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

一、感知与认知发展1.感官发育:- 视觉发育- 听觉发育- 味觉和嗅觉发育- 触觉发育2.运动发展:- 大运动发展- 细运动发展- 手眼协调发展- 空间意识发展3.认知发展:- 认知结构发展- 认知过程发展- 认知能力的阶段- 执行功能发展二、情感与社会发展1.情绪发展:- 高兴和悲伤- 害怕和安全感- 焦虑和压力- 情绪调节能力2.人际关系发展:- 父母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师生关系- 社会承认和认同- 自尊和自我概念3.社会认知发展:- 他人的意图和思维- 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三、性别角色与身份认同1.性别意识与性别认同:- 社会化与性别角色- 性别认同的变化2.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 - 语言与性别差异- 行为表现与性别角色- 社会角色与性别角色- 学校教育与性别3.性别身份认同的困惑: - 性别认同障碍- 异性恋与同性恋认同- 性别身份和性取向的关系四、道德发展与价值观念1.道德发展阶段:- 行为规范的学习- 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 道德情感和道德动机2.道德教育和家庭教养: -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养与道德发展-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环境对道德发展的影响3.价值观念的形成:- 价值观念的内化过程- 社会文化对价值观念的影响 - 个体差异与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与情感的关系五、发展障碍与干预措施1.发展障碍的分类:- 智力发展障碍- 学习障碍- 沟通与语言障碍- 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 自闭症谱系障碍2.干预措施:-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教育干预的方法- 社会支持与康复训练- 个体差异与干预个性化-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与支持总结:通过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五个大点的梳理与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儿童在感知与认知、情感与社会、性别角色与身份认同、道德发展与价值观念、发展障碍与干预等方面的复杂而又琐碎的发展过程。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笔记

儿童开展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笔记第二章儿童心理开展的生物学基础14染色体(识记):主要是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这两类化学物质组成。

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的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15减数分裂P26:是在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发生的,它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二次,其结果是使原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16有丝分裂P28:是细胞染色体进行有规那么的分裂变化的过程,每次细胞分裂都伴有染色体的复制。

17蛋白质的功能P29:一、是细胞结构的基础,许多种细胞的基本成分是蛋白质;二、细胞的一切生物化学过程都需要酶的参与,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组成蛋白质的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合成不是通过复制方式,而是通过一系列翻译的过程,第一步是转录,是DNA 将遗传信息传递到RNA (核糖核酸)的过程。

第二步是翻译,RNA转录来的遗传信息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18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领会)P40: 1、在决定子代的性状表现时,力量较强的,在性状上能表现出来的基因叫显性基因,力量较弱的而没有表现出来的称隐性基因。

当来自父母双方的一对等位基因中两个都是显性基因或两个都是隐性基因时,称为纯合子,否那么就是杂合子。

19常见的遗传疾病(识记)P31:按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传递的疾病有软骨发育不全症(矮小症)、杭廷舞蹈病、青光眼的某些病症、多趾畸形等。

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造成的疾病有镰状细胞性贫血、家族黑蒙性白痴以及苯丙酮尿症。

遗传病一般由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造成,基因突变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化学成分、DNA链上某一小段由于某种原因所引起的分子结构的变化。

20胎儿的发育过程(识记)P35: 1)胚种期,也叫组织和组织分化前期。

2)胚胎期,又叫细胞和组织分化期。

3)胎儿期,也叫器官和功能分化期。

21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领会):(P36) 1)孕妇的营养,营养与大脑发育有很大关系。

初生婴儿的大脑细胞数B已接近成人的85%——90%o在妊娠期的最后三个月中母亲营养不良所产生的影响更为厉害。

发展心理学笔记

发展心理学笔记

发展心理学理论第一节成熟势力观maturation一、代表人物:格赛尔二、基本观点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成熟和学习,但成熟更为重要。

成熟:格塞尔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

心理发展是由机体的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它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变化。

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

发展的动力是成熟:发展取决于成熟,成熟取决于基因所决定的时间表。

格塞尔认为,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学习并不是不重要,但是,当个体还没有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学习的效果是很有限的。

一、华生的观点(环境决定论)1、否认遗传的作用①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反应。

刺激来自于客观而不是决定于遗传,因此,行为不可能取决于遗传。

②华生承认机体在构造上的差异来自遗传,但他认为,构造上的遗传并不能证明机能上的遗传。

由遗传而来的构造,其未来的形式如何,要决定于所处的环境。

③以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目的,而遗传是不能控制的,所以遗传的作用越小,控制行为的可能性则越大。

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①华生提出构造上的差异及幼年时期训练上的差异足以说明后来行为上的差异。

②华生提出了教育万能论。

③提出学习理论。

条件反射是外部刺激,外部刺激是可以控制的,不管多么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控制外部刺激而形成。

3、对儿童情绪的研究华生指出:初生儿只有三种非习得的情绪反应——怕、怒、爱。

由于环境的作用,经过条件反射,促使怕、怒、爱的情绪不断发展。

华生特别强调家庭环境在情发展中的作用。

(1)怕初生儿的惧怕表现为:呼吸加快,双手紧握或乱动等。

引起这种先天惧怕的原因是:突然的噪声和失恃。

其余惧怕都是此基础上建立的条件反射,华生称之为习得性惧怕。

惧怕主要是一种条件反射性行为。

(2)怒最初的愤怒是身体运动受阻而引起的。

发怒的表现是整个身体僵硬,双手、双臂、双腿、乱舞、屏息、哭叫,脸色发青等。

(3)爱华生认为,产生爱的反应的刺激包括皮肤抚摸、挠痒、轻轻地摇晃,轻轻地拍打、通过刺激“性感带区域”,如嘴唇、乳头、性器官等特别容易唤起这种反应,这种爱的反应包含着广泛的内容,如“亲密的”、“善良的”、“和蔼的”等。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一、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1. 定义: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学科。

2. 研究内容:包括儿童的身体发育、感知觉、语言、认知、情绪、个性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发展。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1.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由潜意识中的本能驱动的,强调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 行为主义理论:华生、斯金纳等认为儿童的行为是由环境刺激和强化所塑造的,强调环境对儿童行为发展的重要性。

3.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经验积累而逐渐形成的,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4. 社会文化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实现的,强调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三、儿童身体和感知觉的发展1. 身体发育: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方面的增长,以及身体各系统的发育。

2. 感知觉发展: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方面的发展,以及空间感知、时间感知等方面的发展。

四、儿童语言和认知的发展1. 语言发展: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发展,以及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2. 认知发展:包括记忆、注意力、思维、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以及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五、儿童情绪和个性的发展1. 情绪发展:包括基本情绪、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发展。

2. 个性发展:包括自我意识、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对个性发展的影响。

六、儿童社会关系的发展1. 亲子关系:包括父母对儿童的关爱、教育和期望等方面的影响。

2. 同伴关系:包括儿童之间的互动、友谊和群体关系等方面的发展。

3. 社会认知:包括儿童对社会规则、道德标准和社会角色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论一、三个基本问题1、何谓“发展” 发展指的是个体生命全程中系统的连续性的变化。

2、为何发展成熟和学习3、何谓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青年期这个特定过程中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个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的一门科学。

二、为什么要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三、三个争论1、发展是连续性还是阶段性2、儿童是主动还是被动3、遗传还是环境(一)遗传与环境1、遗传决定论⑴创始人——高尔顿遗传定律“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其受遗传的决定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与躯体组织所受遗传的决定一样” ——〈遗传的天才〉⑵复演说——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⑶本能说一一麦独孤、弗洛伊德和桑代克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华生给我12 个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自己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中养育他们,不论他们祖宗的才干、爱好、倾向、能力和种族如何,我保证将任何一个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美术家、大商人,以至于乞丐或者强盗——华生纽曼的同卵双生子实验3、共同决定论斯特恩的“合并原则”吴伟士的“相乘说”格塞尔的“成熟学习论” 双生子爬楼梯实验4、总结与反思1、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影响心理发展(安娜斯塔西)(1)反应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遗传结构,都以独特的方式对环境和刺激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有一个范围限度。

①遗传给个体提供了潜在的发展范围。

②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

③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可能使不同的个体表现出相似的特征。

(2)渠道化遗传基因已为某些行为特征纳入特定的发展渠道,限制着这些行为的发展。

而对于某些心理特征(如智力、个性),遗传很少将其纳入特定的发展渠道,环境较容易发生影响。

(3)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遗传和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

四、早期儿童发展心理学回顾(一)近代的儿童观早期历史记录表明,人类早期的儿童几乎没有任何权利。

儿童多半被认为是成人的雏形,“只是比较小、比较弱、比较笨的成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强壮聪明起来,显露出身上确实始终存在的成人特征。

”迦太基人公元四世纪的罗马人斯巴达人(二)现代社会的儿童观1、十七~十八世纪的儿童观霍布斯的“原罪说”卢梭的“性本善说”洛克的“白板说”2、十九世纪晚期:婴儿传记达尔文:年幼的没有受过训练的婴儿有着人类远祖的一些特性,儿童个体的发展复演了种系的整个进化历史。

(三)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一书。

《儿童心理》是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包括儿童感知的发展、儿童意志(或动作)的发展、儿童理智(或言语)的发展。

在该书中,普莱尔通过对自己孩子从出生到3岁的系统观察与描述,肯定了儿童心理研究的可能性,并阐述了遗传、环境、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地作用。

普莱尔也因此被誉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于20 世纪初首次用实验的方法对儿童青少年的行为、态度、兴趣等作了广泛、系统的调查研究,在西方社会掀起了一股“儿童研究运动” ,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科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医生和心理学家核心思想:存在于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个人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一)人格发展理论1、人格有三种成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他们是在人们心理发展中产生并逐渐整合起来的。

2、本我:是生来就有的人格成分,是原始的、本能的、最难接近的、最强有力的部分。

3、超我:包含良心道德和自我理想。

4、自我: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负责协调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

(二)心理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指个体处在挫折与冲突的情境中,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情绪平静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1攻击:直接攻击和攻击替代物2、倒退:人们在受到挫折时候表现出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幼稚行为。

3、病态的固执固执是指通常被迫重复某种无效的动作,尽管反复进行这种动作没有任何结果,但是仍然继续这种动作。

4、转移:把令人讨厌的情绪发泄到另外一个物体。

5、合理化:对引起焦虑的行为重新赋予其让自己能够接受的意义。

6、投射:将令人讨厌的情绪或者偏好归因于其他人。

7、否认:对现实不满意的、引起焦虑的方面进行歪曲。

8压抑:不愉快的经历深深地埋藏在潜意识的心灵中,对清醒的记忆而言,它们是不可接近的。

9、升华:把为社会、超我所不能接受、不能容许的冲动的能量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能量。

(三)心理发展阶段说二、埃里克森发展心理学理论埃里克森美国精神分析医生,出生于法国,师承安娜•弗洛伊德。

核心思想: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连续、不同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生的八大危机三、华生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华生“行为主义之父”核心思想:有关人类发展的结论应该以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为基础,而不是以不可观察的无意识动机或认知过程的内省为基础。

环境决定论给我12个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自己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中养育他们,不论他们祖宗的才干、爱好、倾向、能力和种族如何,我保证将任何一个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一一医生、律师、美术家、大商人,以至于乞丐或者强盗。

华生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婴儿恐惧情绪习得的实验四、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斯金纳著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核心理论:操作学习理论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箱(小白鼠偶然地压一下手柄,饵料就掉入饵料箱;“压手柄”的行为得到了强化。

)操作学习理论: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

行为得不到强化就会消退。

斯金纳同时还强调应该及时强化。

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涉及对行为的奖赏,负强化涉及从不愉快的事情中获得解脱。

强化物类型的例子五、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班杜拉核心理论:1、社会学习理论2、相互作用论1、社会学习理论⑴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刺激一反应的结合是以榜样为媒介并作为信息为学习者所接受。

⑵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攻击性学习实验六、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皮亚杰著名的瑞士学者,曾经在十岁时就发表了自己第一篇科学论文。

核心思想:心理发展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观的适应。

七、鲍尔比和洛伦茨的习性学理论为什么蛾子会扑火?为什么大雁向南飞?我们的火焰是什么?我们的南方又是什么?1、传统习性学的假设:所有动物生来就有许多生物性的程序化的行为,这些行为是①进化的产物②有利于生存的适应性行为“洛伦茨和他的小鸭子”2、习性学与人类发展①儿童有许多先天的程序化的行为②人类发展中的敏感期或关键期(特定能力或行为出现的最佳时机)。

九、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维果斯基前苏联的著名心理学家,38 岁的时候死于肺病,英年早逝。

核心思想:①文化的重要性。

②语言的角色。

③最近发展区。

②语言的角色语言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工具。

语言使思维变的可能,思想依赖于内部言语。

社会言语即外部言语,是最早与最原始的言语形式。

以自我为中心的言语在外部与内部言语之间架起桥梁。

3—7 岁③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的术语,用来表示在适当的文化经验条件下,儿童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这个区域包括给予适当的帮助(建议、榜样、暗示、问题等形式),个体能够从事的任务的范围。

三大兵器——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1、纵向研究设计:在一段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反复研究,也称追踪研究。

2、横断研究设计:在同一时间点上研究不同年龄的人。

比较不同年龄被试的差异,考察心理发展中的某些变化是否与年龄相关。

3、聚合交叉设计:选择不同年龄段的被试,对其进行追踪研究,把横段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优点结合起来。

三大兵器之一: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讨研究两个或者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三大兵器之二:调查法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系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者意见的一种方法。

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三大兵器之三: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第三章生命起源一、关于生命的形成(一)遇见精子——人类最微小的一种细胞卵子——人类最大的细胞当精子遇见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并进行有丝分裂,从此一个伟大的生命开始诞生……出生的时候已经到了几十万亿个这样细胞。

每个细胞里面都有23对染色体,和相同的基因蓝图。

(二)性染色体X染色体和Y染色体男方精子中性染色体可能是X染色体,也可能是Y染色体。

女方卵子中性染色体就是X染色体。

(三)关于多胞胎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同卵双胞胎的概率:1/250二、胎儿期:一个新生命的孕育(一)探测怀孕情况怀孕的标记:停经(其他因素影响)、呕吐(害喜)、乳房的变化、胎儿的心跳。

(二)胎儿发育的阶段1、胚种阶段:从受精到着床,一般历时14 天。

2、胚胎阶段:第三个星期到第八个星期。

第三个星期时,胚胎已经急剧分化成三个细胞层。

7 个月后婴儿出生时所应该具有的所有结构目前都已经形成。

3、胎儿期:怀孕的后7 个月。

性别差异已经开始形成,可以通过超声波检测出来。

三、环境因素对胎儿发育的影响(一)处方药(二)非处方药(三)化学物质水银(香港出生率逐年降低)铅(油漆)(四)尼古丁(五)咖啡因(六)酒精(七)麻醉品:新生儿戒瘾综合症四、母亲的特点对胎儿发育的影响(一)母亲的健康(二)母亲的感情和压力(三)母亲的年龄(四)贫困的母亲(五)母亲的营养五、降临: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胎儿大脑活动中的变化——特别是肾上腺活动的增加引起了分娩。

这种越来越多的活动导致了母亲大脑下垂体后叶激素的产生,以及母亲以及胎儿身上其他物质的变化,从而引起分娩的开始。

(一)自然分娩分娩是指胎儿,胎盘与其他器官从妇女身上分离并且排出的过程,通常来讲,这个过程逐步开始并且经历了以下这三个阶段:宫缩、娩出和排除胞衣。

(二)剖腹产通过在母亲的腹部和子宫上切开一个口子,并且将婴儿取出来的一种生产方式。

手术切口:横切和竖切第四章生理发展一、身体的发展1、身体发展原则头尾原则(从头到尾):头部一颈部一躯干一下肢远近原则(由近到远):从身体中部开始延伸到边缘部分。

2、体重的变化推算婴儿体重正常值的公式: 1—6 个月期间: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600 7—12个月期间: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5003、身高的变化: 刚出生足月新生儿的平均身高为50 厘米左右,第一年增长25厘米,第二年增长10 厘米。

4、胸围的变化:刚出生的时候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到18 个月之后超过头围。

二、大脑的发展神经元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接受和传递神经冲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