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第1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标解读】应该掌握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把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与意义。
应搞清经济危机、新政与凯恩斯主义之间的关系。
【考试大纲】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知识梳理】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是资本主义固有的和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③重要原因:股市投机过度。
2.表现:倒闭,破产,生产下降,剧增。
3特点:①范围广:经济危机从波及到所有国家。
②时间长: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达四年。
③破坏性强:后果空前严重,“大危机”、“大萧条”等成为这次经济危机在历史上的专用名称。
4.影响:①国内政治:引发政治危机。
人们开始对产生怀疑,开始泛滥,资产阶级制度摇摇欲坠。
②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恶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办法,它们提高,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
加深了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①社会动荡:经济大危机下,政府仍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下的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
②罗斯福就任总统:1933年,罗斯福大选获胜,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并提出新政。
2.主要内容: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个方面,前后分为两个阶段:1933—193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193年以后,着重改革;实施救济贯穿新政的全过程,1939年后,“新政”渐告结束。
具体措施有:①整顿:主要通过、和等,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
②调整;通过《》以及其他一些立法,力图复兴工业。
第15课_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股票投机活动 过度,股票暴涨, 背离实际价格。
一、1929—1933经济大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 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
供给与需求矛盾
具体原因:
股市投机过度
第三单元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病症诊断
1929-1933年美国股市
方式:国家立法
1929---1933
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整顿银行 与金融业 复兴工业 调整农业 社会救济 公共工程
企业破产 年 经 济 危 农产品 机 价格猛跌 的 表 现 工人失业
摆 脱 困 境 复 兴 经 济 的 措 施
特点 政府干预经济 (调整供求矛盾)
报纸咒骂罗斯福太迁就工人,是“敲富人竹 杠”、“天天吃烤百万富翁”!《社会保障 法》出台后有人说“是从《共产党宣言》第 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甚至有人建议调查 一下罗斯福是不是共产党。 这些人为什么骂罗斯福?
银行倒闭)
疗 效
恢复银行运转; 恢复民众信心;
第三单元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病症2:工业危机(企业破产)
主要问题
过剩与秩序
罗斯福的药方
政府制定公平竞争法规 工人谈判权、工资与工时
疗 效
减少盲目竞争,消除生产过剩 有13万家以上的工厂倒闭。 缓和劳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工人的 1932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 保障问题? 年下降了46.2%。
第三单元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主要问题
信用与保障
罗斯福的药方
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改革体系;政府保障
政府保障 病症 1:金融危机 (股市崩盘、 ★ 政府 35亿美元贷款帮助银行 不到一周,全国银行总数 重新开业; 1929—1933年美国破产的 的 3/ 4,共13500多家银行复业, ★ “存款保险法”由政府保障 银行达1万多家,占全国银行 纽约股票价格猛涨15%,金融恐 存款; 总数的49%,有900万储户失 慌基本结束。 ★ 联邦储备银行加强对银行的 去了自己的存款。数以千计 的人跳楼自杀。 监管;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二、分析危机
经济危机的原因:
假如你是当时一个美国人从银行贷款 1000美元买股票,当股票涨到10000美元时 还不抛售,等着再涨,同时你还认为自己 已拥有了近9000美元的资产,于是又用分 期付款的方式去商店买东西。一旦股票下 跌,会有什么样的连锁反应?
二、分析危机
一、走进危机
1、表现: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表现: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市场萧条、企业破产 生产下降、人民困苦 失业率高、生产力遭到 极大破坏
一、走进危机
1929-1933年大危机的特点:
材料1: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 年,而这场危机持续了4年之久。
材料2:经济危机从美国迅速波及到了所有的 资本主义国家,并影响到所有的经济部门,无一 幸免。
材料3: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 ,外贸减少了三分之二,损失比一战还重。生产 不断下降,失业人数倍增,苦难之声不绝于耳。
一、走进危机
1、表现: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 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2、特点: 时间特别长
范围特别广
破坏特别大
二、剖析危机, 分析危机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强调危机的原因在于美国 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另一个经济学家萨谬尔 森则强调危机是由一系列偶然事件促成的,胡佛 总统始终强调危机起源于欧洲,而欧洲学者则强 调美国对欧洲的冲击。
1、直接原因(导火线): 股票投机,股市崩溃
二、分析危机
经济危机的原因:
寒冷的北风呼啸。小女孩瑟瑟发 抖,她蜷缩在妈妈的怀里。“妈妈, 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 呢?”小女孩的妈妈叹了口气说: “因为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 煤。”“爸爸为什么会失业 呢?”“因为煤太多了。”小女孩陷 入困惑……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 15 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大萧条1、背景:1)1920S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广,主要资义国家进入经济繁荣时期 2)供求矛盾突出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②人民贫困,购买力下降 ③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3)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银行信贷导致市场虚假繁荣 4)股票投机过度 5)根源:资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资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2、爆发:1929.10.24 周四,华尔街股市 3、表现:1)银行纷纷倒闭 3)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减少 4、应对:1)美国:胡佛总统“自由放任政策” 2)国际: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提高关税,减少进口;货币贬值,增加出口) 5、影响:1)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国内社会矛盾严重(人民示威) 2)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3)资义制度遭到怀疑———资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4)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6、特点:来势猛、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2)企业破产,生产下降 4)失业剧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经济危机,大萧条 2)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无力解决3)1933 罗斯福就任总统,以“新政”为口号 2、首要任务:尽快让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义统治) 3、措施:1)整顿财政金融:重建信心1/52)调整工业生产:①《全国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②保障劳动者权利 3)调节农业生产:减少产量,提高价格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①《社会保障法》②公共工程,扩大就业 4、评价:1)核心: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求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2)实质:对资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维护资义的。
3)局限:没有改变自已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义的经济危机 4)意义:①经济: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社会生产力恢复 ②政治:广大民众从新政中获得了好处,缓和社会矛盾,巩固了资统 ③模式: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④世界:资义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三、经济思想1、17C 重商主义:金银充足时国家富足的标志,鼓励出口,减少进口 2、18C 自由主义:工业革命,英国亚当*斯密 1776 年《国富论》 1)观点: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总供求,无须政府干预。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件23张ppt

写写病历
门诊病历
姓名:山姆大叔
性别:不详
年龄:157岁
临床表现: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 生产下降、失业剧增
发病特点: ①时间长
②范围广 ③破坏力大
并 发 症:
①政治危机 ②国际关系恶化
直接诱因:股市崩溃 病理分析: 具体原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近期治疗史:“自发病以来,政府一直未采取有效措施,仍然
B
2.1933年的某一天,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 电锣声,道琼斯的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这样的一句话: “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这一现象的出现与罗斯福新政 的哪项措施有关( ) A.调节农业生产 B.调节工业生产 C.整顿财政金融 D.实行以工代赈
c
牛刀小 试
3.蓝鹰标记下图标识曾在20世纪30年代的 大萧条时期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的爱国象 征,如果当时的产品商标有这个标记可能 说明这一企业( )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其特点,探 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黑色星期四” -----美国经济进入“严
冬”
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市崩溃
这一天,成千上万 的 美国人失去了他们的积 蓄。 这一天,11个金融家 自杀。 股票暴跌,银行倒闭。 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 从262美元下降到22美 元。 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 从73美元下降到8美元。
让历史照亮未来。
延续自由放任的政策,致使病情加剧” 医师签名:胡佛
①整顿财政金融 ②调整工业生产 ③调节农业生产 ④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四种新药)
中医指正:在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 运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平衡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 整,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 医师签名: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关注金融局势的纽约市民
2、大萧条(1929—1933)
(1)以纽约股市的崩溃为开端(黑色星期四1929年10月24日) (2)首先银行纷纷倒闭; (3)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 (4)失业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5)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很多人濒于破产。 (6)迅速波及所有 资本主义国家
2、看得见的手—凯恩斯主义兴起
(1)背景:
20年代末30年代初经济大危机爆发,自由放任经济理论开 始受质疑。凯恩斯的”政府干预”思想开始成为主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内容:
①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 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 ②而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 ③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 济和社会生活,成为“看得见的手”。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
(3)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①对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的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观念,它的提出被称为凯 恩斯革命 ②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取代了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 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 ③局限性: 不能从根本解决商品供需矛盾。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 着经济陷入“滞胀” 状态,凯恩斯理论局限性显示出来,其 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逐渐动摇。
一、大萧条(1929-1933)
1.背景:
(1)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成 果得到普遍推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 入经济繁荣期。美国尤为突出。
(2)社会供给与需求矛盾激化 (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之间的矛盾激化) 股票投机狂热,推动生产投资 增长,同时对消费增长产生负面影 响。作为消费主力军的工人农民收 入增长缓慢,消费能力严重不足。
第3单元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3单元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学习目的]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迸发的缘由、特点和影响,看法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罗列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看法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讨论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理机制构成中的作用。
[自主预习·探新知]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缘由(1)基本缘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消费社会化与消费资料公家占有之间的矛盾招致社会消费的自觉性,超出了市场的需求。
(2)详细缘由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出的庞大消费力使固有的供应与需求的矛盾愈加突出。
②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自在听任经济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使供应与需求的矛盾得不到缓解。
(3)直接缘由:股票投机过度。
2.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买卖所股市的解体。
3.表现银行开张,企业破产,消费下降,失业剧增。
4.特点(1)涉及范围广:迅速涉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度,影响了一切的经济部门。
(2)继续时间长:长达四年。
(3)破坏性大:消费力遭到极大破坏,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达2 500亿美元。
5.影响(1)经济破坏严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的损失还要严重。
(2)国际关系好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度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方法,提高关税,实行货币升值,加深了危机,国际关系日趋好转。
(3)引发政治危机: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发生了疑心;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度末尾众多;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课中思索](1)阅读教材P68[课中思索题]:人们的消费才干很低,买不了那么多产品,可工厂还在不停地消费。
这说明事先美国的社会消费存在什么效果?【提示】资本家为利润所驱使,自觉扩展消费,使得消费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利,即消费的社会化和消费资料的资本主义公家占有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2)阅读教材P70[课中思索题]:结合事先的背景想一想,为什么德国纳粹组织能在这个时期取得迅速的开展?【提示】德国具有浓重的军国主义传统,又遭到«凡尔赛和约»的约束,民族复仇心思严重。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
四、凯恩斯主义
看பைடு நூலகம்见的手
背景:自由放任的政策无法摆脱危机。 基本思想: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推动 了经济发展,但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
高考链接
1.(2000)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有:( A.提高储蓄利息,吸纳民间资金
D)
B.限制进口,实行进口代替工业政策
罗斯福,一位出身高贵的总统,一位腿部残疾 的总统,一位空前绝后的总统,一位最终成就了伟 业的总统,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优秀品质。你觉得 他的哪些优秀品质支撑起他的成功?或许这正是我 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
主要目的何在?
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 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调整工业生产
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 制定公平竞争法规,规范了工业生产。还 规定了最高工资和最低工时标准,承认劳 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 作用: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产销矛盾); 调节了劳资关系,保护了劳工权利,缓和了阶级 矛盾(劳资矛盾); 为工业复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措施: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对失业 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政 府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
作用: 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矛盾; 也保护了救济者的自尊心,锻炼人们的意志; 提高了人民收入和购买能力,有助于社会稳定。
2.内容
新政
3.作用
①罗斯福新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美国社会 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直接作用) ②缓和社会矛盾,保留了美国的民主制 度,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为后来美国 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 件。(间接作用) 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 。新 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 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深远影响) 模式核心内容: 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解决供求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的实质性 . 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的实质性 原因是 A.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 B.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 . C.纽约是世界金融中心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 . .
9、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与德日采取不同的对策的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 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什么? 答(1)政治条件不同:美国具有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 )政治条件不同: 主制度;德日缺乏民主传统; 主制度;德日缺乏民主传统 (2)经济条件不同: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回旋余地较大; )经济条件不同: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回旋余地较大; 德日金融力量薄弱,市场相对狭小; 德日金融力量薄弱,市场相对狭小; 3)领袖素质不同: (3)领袖素质不同:罗斯福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捍卫 希特勒从年轻时就表现独裁倾向。 者;希特勒从年轻时就表现独裁倾向。
1、背景:胡佛延续自由放任政策 、背景: 2、首要任务:尽快让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 、首要任务: 3、内容 、 (1)金融:整顿财政金融 )金融: (2)工业:调整工业生产 )工业: (3)农业:调节农业生产 )农业: (4)解决失业: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解决失业: 4、结果:缓解经济危机,生产力恢复,人民获得好处 、结果:缓解经济危机,生产力恢复, 5、影响: 、影响: (1)核心:国家调整供求矛盾 )核心: (2)资本主义获得新的发展余地和活力 ) (3)标志资本主义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 (4)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政策调整 )
5.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 .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工业复兴法, 制定并遵守公平经营章程, 制定并遵守公平经营章程,这实质上是 A.限制工业企业进行自由竞争 B.由国家干预经济 . . C.工业企业按国家计划进行生产 . D.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 6.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 .罗斯福说: 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句话表明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在维护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在维护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B.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扩大国营经济成份 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7.罗斯福新政采取奖励农民压缩农产品产量的办法,其 .罗斯福新政采取奖励农民压缩农产品产量的办法, 主要目的是 A.稳定农产品价格 B.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 . C.刺激农产品消费 D.刺激农产品出口 . .
10、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它为社会主义服 、邓小平指出: 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 它为社会主义服 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请你以 苏俄、美国、中国的典型史实予以说明。 苏俄、美国、中国的典型史实予以说明。 苏俄: 年开始, 答:苏俄:从1921年开始,苏俄逐步实施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 年开始 苏俄逐步实施新经济政策。 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国民经济, 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 济基础,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新经济政策效果显著, 济基础,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新经济政策效果显著,苏俄国民经济 逐步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这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逐步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这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美国:面对 年经济危机, 美国: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在确保 年经济危机 罗斯福实行“新政” 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府直 接干预经济,整顿金融、调整农业、 以工代赈” 接干预经济,整顿金融、调整农业、“以工代赈”,加强对工业的 计划指导。“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改善了人民生活。 计划指导。 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改善了人民生活。 中国: 世纪 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世纪70年代末 年中共“ 中国:20世纪 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1992年中共“十四大” 年中共 十四大” 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 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三、凯恩斯主义 1、背景:经济大危机使人们对自由放任理论质疑 、背景: 2、内容: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内容: 3、影响 、 (1)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推动经济 )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发展 世纪70年代以后被其他学派取代 (2)20世纪 年代以后被其他学派取代 ) 世纪
在工作介绍所外等待的 英国失业者 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
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 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 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 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 ——柯立芝 柯立芝
有人描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起社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有人描述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会危机的情景说: 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 会危机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成万的 人的确认为: 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 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焦虑不安的人们注视着 华尔街股票的下跌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溃, 年 月 日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溃, 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美国银行前的挤兑人群 (1930) )
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 金
无家可归的人 一位失业者在街头卖苹果
病症的特点: ■ 病症的特点:
材料1 材料1: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 而这场危机持续了4年之久。 年,而这场危机持续了4年之久。 材料2:经济危机从美国迅速波及到了所有的 材料2 资本主义国家,并影响到所有的经济部门。 资本主义国家,并影响到所有的经济部门。 材料3 材料3: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下降了三分之一以 外贸减少了三分之二,损失比一战还重。 上,外贸减少了三分之二,损失比一战还重。
11、材料:1、——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 、材料: 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 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
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 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美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美 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国经济衰弱的情况 ——罗斯福 罗斯福1933年就职演说 年就职演说 2、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 罗斯福新政,经济恢复和发展, 罗斯福新政,经济恢复和发展,稳固了 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不能, 不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 统治。 统治。
罗斯福 1929年至 年至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 年至 年 主义世界,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更有人惊呼: 主义世界,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更有人惊呼:“资 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 这场危机是怎样发生的? 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这场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各国是怎样渡 过危机的? 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过危机的?危机过后 ,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 一、经济危机 1、标志:美国纽约股市的崩溃(1929.10.24) 、标志:美国纽约股市的崩溃( ) 2、原因 、 (1)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 )根本原因: 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2)具体矛盾:供求矛盾突出 )具体矛盾: (3)直接原因:股市投机过度 )直接原因: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严重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 4、影响 、 (1)局部看: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局部看: (2)全局看:世界局势紧张 )全局看: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1.与185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相比,1929~1933年经济危 . 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相比, 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相比 ~ 年经济危 机的特点是 A.促使社会矛盾激化 B.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 . . C.蔓延资本主义世界 D.引起世界政治格局变化 . . 2.在罗斯福新政中,主要用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是 .在罗斯福新政中, A.实行工业复兴法 B.规定工资标准 . . C.调整农业政策 D.兴办公共工程 . . 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不包括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大力发展国有化 . . C.以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为前提 . D.尽力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 . 4.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从反面显示了 ( ) 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 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A.垄断资本主义的崩溃 B.分期付款消费的不可行性 . . C.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 D.国家调控经济的必要性 . .
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社会发展有哪些有 益的启示? 益的启示?
将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统一, 宏观调控有机统一 (1)将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统一,防止泡 沫经济,避免盲目性; 沫经济,避免盲目性; 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系; (2)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系; (3)缩小贫富差距;关注弱势群体,健全社会保障; 缩小贫富差距;关注弱势群体,健全社会保障; 建设和谐社会; 建设和谐社会; 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4)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重视发展实体经济; 重视发展实体经济; 加强国际协作,共同应对危机等。 (5)加强国际协作,共同应对危 寒冷的北风呼啸 。 小女孩瑟瑟 发抖,她蜷缩在妈妈的怀里。 发抖,她蜷缩在妈妈的怀里。“妈 天气这么冷, 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 火炉呢? 火炉呢?”小女孩的妈妈叹了口气 因为你爸爸失业了, 说:“因为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 有钱买煤。”“爸爸为什么会失业 有钱买煤。 ”“爸爸为什么会失业 ”“因为煤太多了 因为煤太多了。 呢?”“因为煤太多了。”小女孩 陷入困惑…… 陷入困惑 谁能帮助小女孩解开困惑? 谁能帮助小女孩解开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