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沪教版初二生命科学《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设计
完整沪教版初二生命科学《人体免疫功能》教学设计.docx

第 3 章第2节(第3课时)人体的免疫功能上海市尚文中学梅守真一、设计思路“人体的免疫功能” 是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概念多,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讨论问题的机会。
利用热点问题“器官移植时的排异反应”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学生已有一些了解,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和录像,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并让学生自己总结第一、二道防线在人体免疫中的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作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自制的抗原与抗体作用的演示图,引导学生理解抗原与抗体的作用原理;通过“血清疗法”的介绍与学生讨论,以境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通过分析人体免疫的功能,让学生感受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精细和完美,学会珍惜生命和欣赏生命。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
认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知道抗原、抗体的作用原理。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运用免疫知识解释较简单的生命现象和相关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精细和完美,学会欣赏生命。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难点:理解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原理。
四、教学准备制作抗原与抗体的作用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说明引入问题:你们知道器官移植吗?,小声议论,尽量回答老师的激发学生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问题。
的兴趣,引捐献的器官移植给病人呢?入课题。
人体具有免疫功能,这种功能能够识别“自己” 和“非己” 成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体的免疫功能。
保卫人体的第你认为:什么结构是保卫人体的学生回忆学过皮肤的上皮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组织的功能和粘膜的有关——皮肤、黏人体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知识,回答老师问题。
《人体的免疫功能》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设计一、设计的依据和构想:本课涉及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
所以在设计时尽量采取淡化概念、联系生活,活动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组织学生观看Flash动画卡通图片、主动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课上深入学习的热情,加深学生的理解,锻炼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通过小组围坐、相互评价、各抒己见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建立了一个便利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教案设计的目的不是强调知识的结论性,而是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彼此的尊重、理解与欣赏,真正体验科学的过程和科学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中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对资料的分析处理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懂得如何健康的生活,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2、教学难点: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四、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和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在感冒流行的季节里,有的同学能始终很健康的学习、生活,而有的同学却未能幸免,为什么?(2)吃同样的鱼、虾等食物,多数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出现全身发痒、起泡等过敏症状,这又是为什么?(3)有的病人因肾脏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必须找到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肾脏,肾移植才有可能成功,这又是为什么?这些都与免疫有关。
2、师生主要活动(一)与生俱来的免疫教师:出示皮肤和黏膜的结构图,带领同学们回忆皮肤与保护功能相识应的结构特点及呼吸道黏膜及纤毛的作用。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一册 3.2.2 人体的免疫功能 课件 (1)

淋巴细胞
淋巴结
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
腮腺炎病毒 侵入 人 体
产生
抵抗腮腺炎
腮腺炎病毒
刺激 病毒的物质 消灭
淋巴
(病原体)
细胞(特殊蛋白质)
抗原
人 侵入 体
抗体
消灭 新的腮腺炎病毒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非特异性免疫
作用 范围
对多种病原体都 可以发生免疫反 应
特性 非专一性
形成 生来就有的
4、免疫细胞主要是 A、巨噬细胞 C、上皮细胞
() B、腺细胞 D、淋巴细胞
5、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作用是( )
A、杀菌作用
B、清扫异物
C、吞噬病菌
D、保护作用
6、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体内存留时间有长有短 B、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能破坏和排斥所有病原体 D、是在抗体刺激下产生的
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 肤的分泌物所杀死;这说明 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炎症物质和巨噬细胞
炎症物质(溶菌酶) 的作用
细菌
巨噬细胞吞噬病菌
一、与生俱来的免疫力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炎症物质和巨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溶菌酶 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 使病菌溶解而死亡
1、流感爆发期间,有的同学很容易被感 染,而有的同学却不会被感染,这是为 什么?
2、患过流行性腮腺炎的人,为什么一生 中一般不会再患第二次?
第来的免疫力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清除病原体、杀菌
将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皮肤上, 2小时后再检查,90%以上的链球菌 都被消灭了。
反馈练习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设计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设计方案本课内容是初中生命科学第一册第三章《健康与疾病》第三节‘常见病及其预防’的第二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为本节的难点,分2课时,第1课时——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第2课时——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课程标准定位A级。
现就第1课时内容谈一下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讲的是免疫的基础知识。
学习免疫知识,对于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增进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本课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免疫的第一、第二道防线,它是在上一节认识传染病的基础上进行探究的,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免疫和传染病之间的关系,知道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同时又为下一课时第三道防线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内容涉及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
因此我会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和启发式教学。
通过一些直观手段和启发性的问题,并且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人体第一道和第二道免疫防线的组成、作用、及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013.1.7《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人体第一、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及作用(2)知道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2)提高分析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情感目标:体验生命,关爱生命教学重点1、人体免疫的第一、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及作用2、知道非特异性免疫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生活环境中各种各样病原体的图片,提问‘人为什么能在许多病原体存在的情况下健康的生活?’引出人体有“三道免疫防线”。
本节课首先来了解下人体免疫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
❖新课学习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1)出示严重烧伤后而导致身体感染的图片,提问为什么皮肤受损后人会受到感染?(2)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知识目标:1、概述人体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描述计划免疫,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
学习内容及方法:(提示:标▲是重点掌握内容)▲一、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推想、比较、总结,了解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区别。
)1、人体共有三道防线:和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由和组成的。
2、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类,而是对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
而人体通过产生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起作用,因此叫做。
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细胞,这种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叫做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
▲二、免疫的概念、功能(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免疫的新老概念的区别及功能)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自己”与“非己”成分,从而和进入人体内的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和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和。
2、免疫的主要功能是和。
三、计划免疫(联系自己打预防针的经历,理解计划免疫及意义。
)1、计划免疫的概念。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以达到抵抗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简称为计划免疫。
2、计划免疫的意义。
计划免疫就是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使其在的情况下产生,获得免疫功能。
学习疑问:1、免疫异常2、博爱工程。
初中生物_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课件设计

A、计划免疫
B、自然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 D、免疫监视
二、问答题
1.炭疽是则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 性疾病。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时,利用绵羊 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方法和过程如下表 所示:
第一次处理
10天后第二次处理
方法 结果
方法
结果
甲组绵 注射脱毒 没有患 注射强毒病 没有患炭疽
先天就有的;防御多种病原体
说出图中是人体的第几道 防线在起作用?
皮肤的表皮细胞 排列紧密
图一
病噬血 菌细液
胞中 吞的 噬吞
图二
下图是人体的第几道防线 在起作用?
皮肤的分泌物
下图是人体的第几道防线 在起作用?
病酶的血泪唾 菌溶溶液液液 。解菌中、、
呼吸道纤毛
不停地摆动
图一
图二
吃东西时,不小心会咬伤 口腔内壁或舌头,但伤口 却不会发炎,几天后自然 就好了。这是为什么?
3、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移植器官进行不同程度
的排斥,移入器官的细胞相当于( A )
A、抗原 B、抗体 C、一种酶 D、生长激素
4、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 C )组成的。
A、皮肤和黏膜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C、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D、淋巴结、脾脏和免疫细胞
5、有计划的给幼儿用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小儿麻痹症,
因为口腔内的唾液会自然 到时伤口处,唾液内的溶 菌酶会杀菌。
探究四:第三道防线
1、什么是抗体?抗体是如何产生的?
2、什么是抗原?腮腺炎病毒与抗原之间是什么关
系?
腮腺炎病毒属于抗原
3、当侵入人体的腮腺炎病毒被清除后,抗体也随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一册 3.2.2 人体的免疫功能 课件

课后阅读:
没有免疫,就没有生命
搜狐新闻
news.sohu.c om
文汇报
2011年10月11日
人体的免疫功能
识别“自己”和“非己”
配型、抗排异药物……
人体的免疫功能
识别“自己”和“非 己” 清除体内异常细胞
免疫细胞清除衰老的红细胞
免疫细胞摧毁癌细胞
免疫功能失常
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免疫功 能过于强大和过于微弱,可能 会有什么后果?
疫苗一词 “vaccine”源自 于爱德华·詹纳所 使用的牛痘。 “vacca”为拉丁 文,意即牛。
A、先天的 B、后天的 非特异性免疫A、仅针对某一种特定病
原体或异物 B、可防御多种病原体或
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非特异性免疫
机体对体内外异物
范围 都可以发生免疫反
应
特性 非专一性
形成 生来就有的
作用
弱
特异性免疫 机体仅对某一异物 (抗原)产生免疫 反应
专一性
后天逐渐形成的
强
最近,我校发生了水痘流行病……
3.霍莉发烧后,体内什么细胞以更快的速度 生产出来?
思考——
1.霍莉被感冒病毒感染后出现了什么症状? 喉咙红肿疼痛、身体发冷、发烧、头痛
炎症物质
(体液中)
炎症反应
思考——
2.为什么霍莉发烧后没立即服用止痛药是件
好事?
病毒复制减慢
巨噬细胞
(白细胞的一种)
吞
吞
噬
噬
前
后
细 菌
人体的第 二道防线—— 炎症物质、巨噬细胞
分析:流感病毒有许多类型。霍 莉患上B型流感后所产生的抗体只针对 B型流感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种类的流 感病毒不起作用。
(完整版)《人体免疫》教案4

《人体免疫》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人体三道防线的免疫功能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运用免疫知识来揭示生活中人体出现的免疫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教学重点: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的意义。
教学难点: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交流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欣赏视频《人体健康特工队》教师:“同学们,蓝猫等成立了健康特工队来保卫人体的健康,其实在我们人体内也有这样一支健康特工队在时刻的保护着我们的健康,它们就是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
二、新课展示:非特异性免疫1、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相关内容,完成表格的内容。
2、小组内合作交流,完成表格一内容,通过商讨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答案。
3、教师投影仪展示学生小组内的答案,讲解说明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的,针对多种病原体都具有防御功能。
4、学以致用:教师出示问题(1)、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2)、有些动物受伤后经常用舌舔舐伤口,过段时间伤口就会自然愈合,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1)、皮肤能分泌一些杀菌物质,将病菌杀死。
(2)、唾液中含有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死亡。
后天获得的免疫力1、教师:“当病原体攻破了第一道防线,击溃了第二道防线,那么我们人体内还有没有其他的防御措施吗?”2、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教材,尝试表述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能正确区分抗原和抗体。
3、展示点拨: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腮腺炎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4、教师进一步引导:“当乙肝病毒流行时,他有患乙肝的可能吗?”学生讨论回答,指出抗体只能与刺激它产生的那种抗原结合,抗体具有专一性。
腮腺炎病毒对乙肝病毒不起作用。
5、结合上面的实例师生共同总结人体第三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免疫器官(胸腺、脾脏和淋巴结)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第2节(第3课时)人体的免疫功能
上海市尚文中学梅守真
一、设计思路
“人体的免疫功能”是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所涉及的知识面广, 概念多,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讨论问题的机会。
利用热点问题“器官移植时的排异反应”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学生已有一些了解,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和录像,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并让学生自己总结第一、二道防线在人体免疫中的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一一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作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自制的抗原与抗体作用的演示图,引导学生理解抗原与抗体的作用原理;通过“血清疗法”的介绍与学生讨论,以境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通过分析人体免疫的功能,让学生感受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精细和完美,学会珍惜生命和欣赏生命。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
认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知道抗原、抗体的作用原理。
2. 过程与方法
能有意识地运用免疫知识解释较简单的生命现象和相关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精细和完美,学会欣赏生命。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难点:理解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原理。
四、教学准备
制作抗原与抗体的作用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
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
冋题:若人的皮肤有伤口而又没有
及时消毒或人的体质较弱时,病原
生物突破了第一道防线,结果又会
怎么样呢?(放映一段录像,在
discovery "人体的奥秘” 一碟中
寻找录像资源,主要是讲述白细胞
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师讲述:吞噬细胞还会将人体
每天衰老、损伤、死亡、突变的细
胞清除;同时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等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
将细菌消灭。
观看录像,理解白细胞在抵
抗病原生物中的作用。
总结:保卫人体的第二道
防线: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
从视频中
直接感受人
体的免疫功
能的神奇,
学会欣赏生
命的完美和
精细,渗透
生命教育。
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一一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问题:当侵入的病原生物数量很多
或毒性很强时,人体的第一、二道
防线抵挡不住病原生物的入侵,人
体又会怎么办呢?人体的免疫器官
有哪些呢?
教师演示抗原与抗体作用的示意
图,同时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科学
性。
了解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免
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免疫器官
会产生免疫细胞一一主要是淋
巴细胞。
学生结合图示理解抗原和抗
体的作用原理,也可以尝试
让学生解说这一过程。
引导学生理解:病原体侵入
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
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
质,即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
体的物质,叫抗原。
一定的抗
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
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
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活
性;产生抗体的淋巴细胞寿命
较长,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
人体时,这些淋巴细胞会立刻
能用科学的
语言描述某
一生命过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