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名词解释与论述题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简答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简答题

三、简答:1、说明郁达夫的散文特色早期:(1920年—1933年)。

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一共写了二十六篇抒情性散文和六十——七十篇议论杂文,表现了他从日本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和见到满目疮咦的祖国后无限失望的感叹,既有他对革命的前途感伤悲观的思想,又有对革命慷慨激昂,疾声呐喊的激进的理论。

首先,强烈地表现作家个性,这是郁达夫散文创作的理论认识,也是他“散文的心”。

他在散文中无所顾忌地对自己的思想、生活细节进行详细的描写,非常强效地表现了他“自叙传”的独特风格。

第二,忧郁感伤的情凋。

郁达夫的散文,与小说一样与众不伺,忧郁感伤的情调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创作中。

第三,恣肆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的文字。

第四,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

另外,郁达夫散文中那种不拘形式纵情宜泄的抒情方式,郁达夫的散文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情调,热情坦白,毫无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中期:(1933年—1938年) 。

这个时期,是他思想的一个低潮期,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使他走上了消极避世的道路,追求一种落后的“名士”风度,留连往返于山林江湖。

这就充分暴露出他作为从封建旧营垒中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软弱性和妥协性。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他憎恶现实,不愿同流合污,才逃遁的这一面。

晚期:(1938年—1945年)。

1938年春,他参加了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他用笔参加战斗,写下了许多政论文章,用自己热情的声音来鼓舞人们战斗。

郁达夫早期散文创作的风格2、简述艾青诗歌特色和思想内容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以深沉忧郁的笔调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合着时代的节拍,反映着历史的真实。

他的诗作丰富和发展了新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可以说,自他起步开始就走在了坚实的革命现实主义道路上。

在这里,我想就艾青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探讨一下其诗的艺术特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新青年》2、“创造社”3、鸳鸯蝴蝶派4、京派作家5、七月派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1.“百花时期”的文学创作2.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3.周作人“人的文学”观念的时代意义4.“海派小说”的艺术成就5.“延安文学”的得失三、论述题(25分)“五七”作家群与“知青”作家群比较。

中国现当代文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新青年》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1917年迁京后,《新青年》集结了一批推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人物,并且在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思想: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鲜明提出“人权、平等、自由”。

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2.“创造社”创造社则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

他们主张“为艺术的艺术”,反对艺术的功利性,立场鲜明地区别于文学研究会,但它的文学实践前后曾发生过比较大的转折和变化。

前期创造社以建设新文学为已任,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灵感和天才,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需求”和艺术个性,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

创作方法上提倡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同时还吸取某些现代主义手法。

无论其诗歌或小说都更直接也更强烈地表现了“五四”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因而规模虽不及文学研究会,却在青年中引起广泛的反响。

“五卅“运动后,创造社成员在思想上大都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倡导新兴的“普罗文学”,对中国左翼文学的勃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鸳鸯蝴蝶派从1912年(民国元年)到1917年这五年,是所谓“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的繁盛期。

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据说是他们常用的语词,故被用来命名。

现当代文学论述题

现当代文学论述题

现当代文学论述题摘要:一、现当代文学的背景与特点1.背景介绍2.主要特点二、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与作家1.鲁迅2.老舍3.沈从文4.张爱玲三、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与意义1.对社会的影响2.对文学发展的意义正文:【现当代文学的背景与特点】我国的现当代文学,通常是指从20 世纪初至现在的文学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文学,深受社会历史变革的影响,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背景介绍(1)社会历史变革:从封建社会的瓦解,到新中国的成立,再到改革开放,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的变革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西方文学影响:现当代文学受到西方文学观念和创作方法的影响,表现出现代化的特点。

2.主要特点(1)反映社会现实:现当代文学紧密关注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矛盾,反映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2)艺术形式多样:现当代文学体裁丰富,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形式,表现手法也不断创新。

【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与作家】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成果丰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家和代表作品。

1.鲁迅鲁迅是现当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深刻揭示了社会矛盾,对后世影响深远。

2.老舍老舍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如《茶馆》、《骆驼祥子》等,展现了北京市民的生活状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3.沈从文沈从文以湘西风情为背景,创作了如《边城》等作品,展示了人性的美好与纯真。

4.张爱玲张爱玲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描绘了民国时期的都市生活,如《红楼梦魇》、《色戒》等作品,成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与意义】现当代文学对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文学自身的发展产生了重要意义。

1.对社会的影响(1)唤起民众觉醒:许多作品对社会黑暗面进行了揭示和批判,呼吁民众觉醒,推动社会进步。

(2)传承优秀文化:现当代文学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2.对文学发展的意义(1)创新文学形式:现当代文学在继承传统文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式,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新青年》2、“创造社”3、鸳鸯蝴蝶派4、京派作家5、XXX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1.“百花时期”的文学创作2.XXX小说的艺术特色3.XXX“人的文学”观念的时代意义4.“海派小说”的艺术成就5.“延安文学”的得失三、论述题(25分)五七”作家群与“知青”作家群比较。

中国现当代文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新青年》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1917年迁京后,《新青年》集结了一批推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人物,并且在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

思想:主编XXX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鲜明提出“人权、平等、自由”。

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XXX和XXX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2.“创造社”创造社则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

他们主张“为艺术的艺术”,反对艺术的功利性,立场鲜明地区别于文学研究会,但它的文学实践前后曾发生过比较大的转折和变化。

前期创造社以建设新文学为已任,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灵感和天才,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需求”和艺术个性,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

创作方法上提倡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同时还吸取某些现代主义手法。

无论其诗歌或小说都更直接也更强烈地表现了“五四”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因而规模虽不及文学研究会,却在青年中引起广泛的反响。

“五卅“运动后,创造社成员在思想上大都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倡导新兴的“普罗文学”,对中国左翼文学的勃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鸳鸯蝴蝶派从1912年(民国元年)到1917年这五年,是所谓“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的繁盛期。

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据说是他们常用的语词,故被用来命名。

现当代文学简答、论述题

现当代文学简答、论述题

简答、论述题1、“寻根文学”产生的缘由:随着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的进一步深入,“寻根文学”的出现也是文学发展内在规律使然;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眼界的开阔,这一切的变化必然在人们的思维方式、观念信仰、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新的变化。

外来文化、西方近代以来的各种哲学思潮和文化理论大量涌入也对这场变革起到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旧有的保守的文学观必然成为阻碍。

“2、“寻根文学”的理论主张:韩少功:《文学“根”》:“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该深置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

” “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铸和镀亮”“民族的自我”。

3、寻根小说的特点: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4、“寻根文学”的美学意义:第一,在文学上美学意义上对民族文化资料的重新认识和阐释,发掘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核。

第二,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能量的源泉。

第三,对当代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丑陋的文化因素的继续批判,如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的深入挖掘。

综合来看,"寻根派"的文学主张是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

5、汪曾祺小说之特色:(详见课本P109—110)一,叙事风格;二,题材风格;三,语言艺术6.汪曾祺创作的美学意义:小说:P109—110;散文:P205第三段7.王安忆创作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优美的抒情笔调,细腻地表现年轻人对理想和爱情的真诚追求,执著地表现生活中的美。

代表作品:“雯雯的系列”。

现当代文学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

现当代文学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
3在语言上,运用了北方农民的口语,不但人物对话如此,作品的叙述成分也如此、“不宜栽种”“恩典恩典”——二诸葛的话体现了他的迷信、迂腐。
冰心写作特点
1小说风格随意婉转又不落俗套
2结构特点是单纯
3在描写手法上多用白描
4语言上 典雅自由的文字,清丽流畅,笔调甜美婉转,很善于体察人物的内心活动,有着情真意切的抒情成分
《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
1富有独特的艺术构造。曹禺总是带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和理想的情绪去观察和描写生活.他不是先有主题,而是在朦胧的诗意般的感受和想象中,抓住最激动人心的创作冲动或灵感开始创作构思.他的创作类似于诗人写诗,是从自身体验出发的。因此,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主观因素,表现出强烈的抒情特征
2内涵丰富的戏剧意象。曹禺对雷雨意象似乎情有独钟,雷雨意象在其作品中频繁出现,在其代表作《雷雨》中更是高度集中。曹禺利用这一独特意象,多方面展示了雷雨到来之前的特有氛围;从光与声两方面描绘雷雨的强大声势,强化雷雨意象的特征;随着剧情的逐渐推进,写出了雷雨由远及近、由弱到强、渐行渐进的到来过程。
主题:与20世纪西方的存在主义,现实主义有一定的联系。首先从文本的层次看,表现一种情感的困境。其次,从深层意义看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宿命感,痛感自己的无能,把人生困噩归于命运的嘲弄。
艺术特色:1表现出对人物、心里讽刺的高超技巧.为了达到讽刺幽默的效果,作者对主人公所见所闻所感的一切事物无不进行另类的诠释和无情地批判。如作者对文凭的戏说“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遮盖起来。”2小说大量运用明喻和警句,富有知识容量。钱钟书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更是一位渊博的学者。书中内容涉及到诸如文学、历史、哲学、生物学等许多学科门类,也谈到古典诗词、新诗、书画、中外典故以及许许多多的三教九流的东西。深而广的知识容量,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兴味,而且加强了讽刺的效果,开掘了作品题材的意义,使这部小说有着发人深省的思想力量!

现当代文学试题库

现当代文学试题库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舒婷
这也是一切
不是一切大树都被暴风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掉翅膀。
不,不是一切
而不展现欢容。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试题22
2.诗歌赏析

试题23
试题24
2.诗歌赏析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火焰都只燃烧自己
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夜
而不报告曙光;
不是一切歌声都掠过耳旁
而不留在心上。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
不是一切损失却都无法补偿;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
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
不是一切心灵
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
不是一切后果都是眼泪血印,
简答
1、简述20世纪90年代主要的新文学思、简述高加林形象的意义
论述《芙蓉镇》的思想艺术成就
诗歌赏析:顾城《感觉》
试题21
5、论述题
1.请论述《白鹿原》的思想艺术成就。
北岛
一切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试题19
三、名词解释
1.伤痕文学

现当代文学考试题(含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现当代文学考试题(含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现当代文学考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要求:用词准确,语言简练,要点xx)1、繁漪答案要点:繁漪是中国现代作家曹禺的代表作《雷雨》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品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

(2分)这个形象的成功,不是因为她有多么崇高的思想,而是以她乖戾、阴鸷、极端的性格折射出封建势力的强大压力,反映出那个可怕的环境是怎样把一个要求自由、渴慕爱情的女性逼到一条绝路上去的。

(1分)她聪慧、美丽,爱好诗文书画,受到过新思潮的影响,有反抗封建专制、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欲望,渴望自由与爱情,但命运却安排她做了周朴园的续弦。

(1分)她和周朴园矛盾的实质,是要求做人和不许做人、要求自由和不许自由的矛盾。

她敢爱敢恨,是剧中最具有“雷雨”般性格的人。

(3分)她死死抓住周萍不放,甘心走上一条“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路”,是她追求爱情和自由的表现,是对封建礼教和封建秩序的蔑视和反叛。

(2分)繁漪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

(1分)2、《受戒》年发答案要点:《受戒》是中国当代作家汪曾祺最为知名的短篇之一,1980表在《北京文学》第10期。

是新时期中国文化小说的杰出代表。

(3分)小说写13岁的明海到庙里做和尚,4年后受了戒。

然而,他与农家姑娘小英子之间纯真而质朴的爱情却使他无法真正地“受戒”。

小说写和尚生活,但笔墨却集中在佛门之外的世俗凡人的日常生活场景上,为我们描绘了一片充满了人情美和人性美的理想世界,意在赞美自然而富有生命力的自由人性。

(5分)这篇小说充分体现了汪曾祺小说的创作特色,即擅长构筑审美乌托邦世界,采用散文化的叙事方式,而且语言质朴明澈,简约冲淡。

(2分)3、新写实小说答案要点:新写实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种小说流派,其创作方法“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3分)其产生深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主要作家有刘震云、刘恒、方方、池莉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伤痕文学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小说作品及创作潮流。

作品中充满了往昔的苦难岁月,其基调基本是愤懑不平心曲的宣泄,情感过于强烈,说教意味浓烈。

代表作品有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第四次文代会第四次文代会于1979年10月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为文艺的领导与控制等问题。

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党不再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促使文学文艺健康发展。

第四次文代会是中国文学界的历史性转折,彻底开启了由极左路线的影响返归到文艺依自身规律全面发展的拨乱反正。

3、第三代诗歌第三代诗歌即"第三代"诗人所创作的诗歌。

所谓"第三代"诗人是相对于1949-1976年间的第一代及朦胧诗为代表的第二代诗人所界定的概念,泛指以朦胧诗以后到到90年代这段时间出现的一批诗人。

第三代诗歌具有以下特征:呈现出反理性,反崇高,反英雄倾向,倡导小人物,平民意识;重视流派与理论建设;在创作上高度的语言意识,用口语化的语言拓展了当代新诗发展的空间。

他们把诗从群体意识中解放出来是,促使中国诗歌呈现出多元化,边缘化,个人化的趋向。

第三代诗歌被看作中国当代诗歌的分水岭。

4、民间写作民间写作是指90年代诗歌创作中出现的与"知识分子写作"相对立的一种倾向。

倡导"民间立场"和"口语写作",内在哲学支撑是解构主义,代表人物有于坚,伊沙,韩东等。

5、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这一概念是在1989年,由《钟山》杂志正式提出的。

指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

代表作家与作品包括池莉《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等。

6、寻根小说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所谓寻根,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

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

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走向文化视角。

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7、文化散文文化散文,又称学者散文,大散文,是指20世纪80,90年代出现,有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

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的色彩,具有强烈的文化忧患意识和人文情怀。

风格上大多数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

代表作家:余秋雨,周国平,刘小枫等;代表作品有《文化苦旅》等。

解答题1、《废都》的时代文化象征意义(1)小说反映了90年代的整个社会尤其是文化界价值失衡、物欲泛滥的"废都"意识和"废都"人格形态。

(2)体现了旧文明机制的崩溃,新旧事物交织并存,精神上是旧的惯性与新趋势的矛盾斗争,预示了当代文化中知识分子精神危机、民族文化发展现状与困境及世界文学中的"世纪末情结"。

小说表现的社会反文化沉沦触目惊心,寄意深刻而沉痛。

2、余秋雨散文的特征余秋雨兼具了随笔写作所需要的学者的知识根底和诗人的才情,把个人的经历和体验,与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在历史文化的遗存中,探究民族文化的灵魂。

(1)文化题材和文化意识,通常以游记的方式进行一种文化的思考,赋予景物一种人文的关怀和个人的思考,并且不断在作品中进行传统文化以及人格精神的寻觅和批评思考。

例如《西湖梦》、《白发苏州》。

(a.探求文化形成的奥妙,通过历史的遗留物来追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并表现出极大的神往。

如《莫高窟》。

b.在追寻文化的同时,感叹一种文化的历史兴衰。

如在《道士塔》中,隐含了对文化际遇的深沉感叹,也暗含了作者的一种文化批判和审视的精神。

c.对文化缔造者的赞美。

如《都江堰》d.尤其关注文人的命运,描述一代代正直的文人的悲惨命运。

)(2)强烈的感性色彩与知性色彩的融合,情感深沉浓烈,重视个人的感悟和联想,自然生成一种理趣,叙事的小说化,场景营构的戏剧化,议论化的抒情。

通过对文化的一种审视,不停寻找一种理想的美好的人格,并以一种极为深沉与悲壮的情绪表达出来。

(3)诗性化的语言,议论化的抒情,前者如《西湖梦》,后者如《风雨天一阁》。

3、巴金的《随想录》的特征及意义特征:(1)内容方面: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对历史进行反思,对痛失亲友进行追忆。

如《怀念萧珊》;在揭露和谴责"文革"残酷和荒诞的同时,对自己心理行为进行解剖,表现了一种对现实,历史的坚定的介入,干预的姿态。

如《小狗包弟》(2)艺术方面:说真话,抒真情,形成热情峻急的风格;文字朴实,记叙流畅,没有刻意雕琢痕迹。

意义:巴金的《随想录》是"文革"心灵的博物馆,深刻再现了"文革"期间其人其事其感。

所具有的说真话的品格,表现了一个老艺术家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4、90年代消费主义文学的特征(与人文性的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文化在中国基本成形,文学与政治逐渐疏离,传播空间得到拓展,文学与市场结合,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进入市场,文学市场效应和娱乐休闲功能越来越受重视。

同时一些学者也把人文精神的衰落和文学式微看作是消费时代特有的文化现象。

5、寻根小说的基本特征(1)寻根文学是寻找民族整体生存的精神支撑和价值形态,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

(2)超越政治视角,走向文化视角。

在文学美学意义上对民族文化资料的重新认识与阐释,对当代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丑陋的文化因素的继续批判,并发掘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核(如阿城的《棋王》等);(3)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能量的源。

以寓言式象征展开对人生命本体和生存方式的思考。

如张承志的《北方的河》(4)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寻根作家大多有知青背景,对民间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描写。

比如张承志《黑骏马》。

(5)多方面的艺术探索和创新。

如韩少功的《爸爸爸》。

6、马原小说的基本特点马原是叙事革命的代表,被批评家称为"形式主义者"。

他的小说以元叙事为特点,把如何"叙述"提到了小说本体的高度,形成了"马原的叙述圈套"。

(1)在文本中直接或有意暴露小说的虚构性质。

(2)有意暴露小说的创作图式或创作过程,设置许多有头无尾的故事。

(3)叙事人称的不断变换,作者或朋友本名出现在小说中,多部小说互相指涉。

(4)交错叙述或空间叙事。

(5)不断交织拼贴的结构构成非逻辑叙事结构。

片断连缀式的情节结构方式暗示经验的片断性与现实的不可知。

《冈底斯的诱惑》是其特征的具体呈现。

7、汪曾祺小说的特征及它在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作用特征:(1)小说篇幅几乎都是短篇。

大多取材于其故乡高邮的生活旧事,也就使得小说多为回忆性叙述。

(2)取材于故乡,对故乡民俗风情的描绘,使小说显出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

风俗不仅作为形成人物性格的环境,而且成为小说主题的组成部分。

(3)小说融入了中国传统儒道的哲学意识和民间文化的生存意识。

《受戒》通过描绘佛门子弟世俗的生活场景,赞颂了苏北乡镇返璞归真的人性美。

(4)文艺性的叙事。

以散文化的笔法写小说,小说成了弥漫氛围的"抒情散文"。

不讲究情节,人物的刻画,主张"信马由缰,为文无法"。

如《大淖记事》用一大半的篇幅来铺叙风情民俗。

(5)叙述古朴自然,语言简洁干净,雅俗互化。

意义:汪曾祺小说文体贡献无疑是独特而巨大的。

从文学史角度来看,汪曾祺小说文体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促进了新时期小说观念的更新。

从文化学角度来看,汪曾祺小说文体破除了传统的审美认知模式,表征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

,8、先锋小说特色。

(1)叙事上采用"元叙事""元小说"策略,暴露作品虚构化和人物、情结、结构的编造过程,凸显作家的主体性和读者的接受主体性。

(2)文学概念上实现了"形式即内容"的革命,认为形式是"有意味的形式","怎么写"是最重要的,作品被称为形式主义小说。

(3)语言上则高度感觉化和游戏化,通感泛滥,比喻奇特。

话语的叛逆性。

(4)关注个体的生存价值:先锋小说的价值观:"去尊重每一个人--确确实实的每一个人--是一项真理。

"余华:"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余华:《活着·前言》)。

(5)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形态多样化。

先锋小说完成了从审美精神、文本形式到生存哲学的现代主义乃至现代主义的中国化实际转折。

9、先锋小说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的探索。

先锋小说从语言功能,文本构成形式,写作及生存观念上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颠覆性的革命。

(1)马原被称为当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形式主义者。

他的作品形成了"马原的叙述圈套",将"元叙事"运用的炉火纯青。

如在《冈底斯的诱惑》中,开篇就写到"当然,信不信都有你们",这就成了先锋小说的一个文本基调。

故事叙述人不断在文中出现,在叙述人成和叙述角度的不断变化中,形成了难以捉摸的叙述迷宫。

作者又不断在故事之外揭露将这些故事时对于文本的结构等的构思,营造出了"似真幻觉"的迷津感。

(2)孙甘露则钟情于语言实验,经常做语言的游戏。

语言诗化的意味有其浓烈,形成了语言美学试验的极端化。

如《信使之函》中,出现的"诗是……"的定义达数百种,构成了强烈的诗化意义世界及极大的阅读挑战。

(3)余华则对生存状态作了更多的探索,对人性恶,暴力,死亡的表现和冷漠化叙述是其基本特征。

余华沉迷于赅人暴力的描写中,同时其叙述基调又完全是一种局外人毫无情绪冲动的纯客观,冷漠化,描写内容与叙述基调间构成强烈反差,以世界的"恶"本质,非理性世界来解构性善,理性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