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基础2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部分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2最新名词解释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2最新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最新名词解释1、韵例:就是关于用韵的格律:在韵文中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2、韵部:古韵学家把古代韵文押韵的字分成类,每类叫一个韵部。

3、叶音:也称叶韵。

南北朝以后的人读前人的韵文感到不押韵,就临时改变其中一些押韵的字的读音,使韵脚和谐。

这是由于不懂古今语音不同所致,是错误的。

4、古音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或本有其字,或本无其字,借用同音近音字表示,两个字本来形体不同,意义不同。

如“蚤起”,“蚤”通“早”。

5、三十六字母:音韵学术语。

字母是古代用来标记声母的代表字,三十六字母,大致反映了唐宋时代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按发音部位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五类,称为“五音”。

三十六字母是见溪群疑等。

6、连绵字:两个字联缀在一起不能分开来讲的双音节词。

从语言的角度来讲,就是“连绵词”。

连绵字可以分为三类:双声字、叠韵字、非双声叠韵字。

有人把“叠字”(或称重言)也列入连绵字之内。

7、传:训诂学术语。

指解释经义的一种体式。

8、注:训诂学术语。

是一种解释经书词句意义,兼及订正衍讹的训诂体式。

.间抒己见的一种体式。

申发旧注原意,笺:训诂学术语。

补充、9、自东汉郑玄所作的《毛诗笺》。

郑玄解《诗》依据毛传,从此名源。

笺“”而引申生发,更下己后人注书,意,故名之曰或宗主一家,并博引诸书以证之,亦称为“笺”。

10、疏:训诂学术语。

指疏通旧注并加以引申发挥的一种体式。

“疏”之名源于南北朝时讲论佛家的经典,当时称为“义疏”。

唐时,“疏”也称为“正义”,“正义”也就是厘正、阐发前人的义疏。

11、衍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衍”,也叫“衍字”。

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

12、脱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脱”,也叫“脱字”。

用来指明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

2222黄老学说是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

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

始于战国盛于西汉,黄老学派以道家为主并兼采阴阳、儒、法、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北京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汉字学复习资料2现代汉字和现代汉字学

北京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汉字学复习资料2现代汉字和现代汉字学

北京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汉字学复习资料2——现代汉字和现代汉字学第五章现代汉字和现代汉字学1.我们所讲的现代汉字,指的就是记录现代汉语的汉字,即记录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汉字。

现代汉字包括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用字,也包括现代和古代都通用的汉字。

这就是说,现代汉字是严格意义上的记录现代汉语的用字,而不是指现代通用的汉字。

现代通用的汉字仅从使用上着眼,又称现行汉字。

2.现代汉字是经过改革、经过整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的用字,规范汉字指的是见于《简化字总表》的简化字,也包括古今通用的传承字。

当然,收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字都是规范汉字。

不规范汉字指的是已经被废除的繁体字、异体字,已经被废弃的二简方案中的简化字,以及乱造的不规范的简体字和错别字。

很明显,不规落汉字不属于现代汉字。

现代汉字的范围和现代汉字的定量研究密切相关,是逐步加以确定的。

3.具体地说,现代汉字是以收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3500个字为基础的、以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7000个字为主体的,并且包括将来经过整理后颁布的姓名专用字、地名专用字、译音专用字、科技专用字、行业专用字在内的记录现代汉语的全部汉字。

4.现代汉字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研究的是现代汉字的属性和应用。

这门学科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应用性,它是时代的产物。

也就是说,它是100年来语文现代化运动的产物,是历史上关于汉字及拉丁化的4次大争论的产物,是新时期语言文字政策的产物。

5.要普及教育,第一个任务就是用“切音新字”、“官话字母”、“合声简字”等给汉字注音,减轻学习汉字的繁难。

辛亥革命以后,在国语运动的推动下,当时的北洋政府在1918年11月公布了“注音字母”。

这是汉字有史以来遭受的第一次冲击。

6.关于汉字的第二次争论瞿秋白结论:“完全脱离汉字的束缚——这种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毛坑!” 1952年7月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吴玉章同志深刻地总结了中国文字改革运动的历史,本着自我批评的精神,检讨了自己在文字改革问题上的错误认识:1.认为文字是上层建筑,是有阶级性的。

汉语言文学相关名词解释_简答题_论述题

汉语言文学相关名词解释_简答题_论述题

1.唐宋八大家:明初朱右采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大家之文,编成《八先生文集》,是为唐宋八大家。

2.北宋诗文革新:北宋诗文革新是在政治革新,儒学复兴推动下,并遵循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蓬勃兴起的。

3.诚斋体:杨万里的诗并不以描摹自然为目的,而是要借以表现自己的性情,由此形成了他的独特风貌,严羽在《沧浪诗话》称之为杨诚斋体。

4.话本:话本原是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技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5.曲中李杜:明李开先将乔吉与张可久相提并论,称为曲中李杜。

其中张可久的散曲具有鲜明的诗词话的特点,追求雅正典丽的艺术风格,乔吉散曲风格以婉丽见长,构思更为奇巧俊丽。

6.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其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分章叙事,标明回目,因此被称之为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前七子:明代前期的主要文学流派,七个人分别是:李梦阳,何景明,徐桢卿,边贡,王廷相,康海,王九思。

前七子为文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8.玉茗堂四梦:汤显祖所写的四部剧《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汤显祖的书斋名玉茗堂,这四部传奇都有梦境的描写,故合称《玉茗堂四梦》。

9.神魔小说:明代后期出现的一种章回小说,以西游记开先河。

10.性灵说:袁枚写诗主张抒写性灵,认为诗要写出人的真性情,诗只有工拙之分,而不能以古今定优劣,以宗唐或宗宋分高下。

11.小说界革命:晚清维新时期的文学主张,强调小说的政治功能,树立新小说概念,促进小说的繁荣,倡导者是梁启超。

12.谴责小说:晚清时期揭露现实的一种小说,主要有《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简答题1.简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1、诸体兼备,立论彻实,见解独到,意义深刻,思路开阔。

2、辞赋、记序类文章,哲理意味浓,如行云流水。

3、书札、题跋类文章,短小精悍,意趣盎然。

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一。

汉语言基础+语言学基础+汉语言文字学真题

汉语言基础+语言学基础+汉语言文字学真题

考试科目代码:638 考试科目:汉语言基础一、解释加点字(都是古汉教材上简单并且经典的字词)二、简答题1、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区及其各自的特点。

2、指出下列词的构词类型。

冰凉马匹狂热开关火红司令轻视3、指出下面每句话里每个词的词性。

(1)我推了他一把。

(2)他白了我一眼。

(3)我把衣服洗白了。

三、分析1、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2、音和义的关系。

3、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双语现象越来越普遍,指出其对汉语的发展。

四、古文断句翻译(古汉教材上《许行》选段)考试科目代码:638 考试科目:汉语言基础一、填空1、影响汉语声调最主要的因素是语音四要素中的()。

2、汉语辅音中()不能做声母3、“学习文件”是歧义结构,产生歧义的原因是()。

4、汉语语法的递归性是指()。

5、“不如早为之所”是结构,“为”是()词。

6、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叫做()。

7、按照语法结构类型分类,日语属于()语言。

8、柴门霍夫创立的世界语属于()语言。

9、表音文字根据代表的语言单位不同分为()文字和音位文字两类。

二、名词解释1、区别性特征2、语法范畴3、语流音变三、分析1、分析下列汉字采用哪种造字法并简要分析贼益雅向取2、给下列辅音分类并说明分类标准【p】【g】【n】【k】【t】【m】【d】3、下面几个短语都是“形容词+数词”结构,请指出它们分别是什么词组,表达了什么意义(注意A组有歧义),以及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

A1 重8斤 B1 重了8斤A2 高5米 B2 高了5米A3 宽3米 B3 宽了3米四、简答题1、根据例子简要分析词类划分的目的和标准。

2、根据例子简要说明语言随社会发展而发展。

五、将下列短文抄写下来,加上现代汉语标点并翻译北梁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有丈人之市饮酒醉而归者黎丘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我为汝之父可谓不慈乎吾醉汝道苦我何为其子泣而触地曰孽也无此事也昔也我责于邑东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吾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之市饮欲遇而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不能反也遂逝而迎丈人见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于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丈人之智也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代码:638 考试科目:汉语言基础一、填空1、根据词的语素数量,可以把词分为()和()。

7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目二《语言学概论》考试大纲

7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目二《语言学概论》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考试形式:在线考试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参考教材(考生自备)教材:《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要求:1、了解语言学学科的性质和地位,系统掌握语言学基本知识和语言学基本理论;2、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观察、研究具体语言现象,掌握分析和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

3、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进一步规范语言,为将来的中学语文教学等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内容要点: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

1、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第二节语言的思维功能1、理解: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一节语言的符号性质1、符号的含义、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1、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2、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它们对语言的社会功能有什么重要意义?3、语言的层级体系和它的运转原理。

第三节语言符号是人类特有的1、人的语言与所谓的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第三章语音和音系第一节语音和音系的区别与联系1、音素和音位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节从声学看语音1、名词解释:语音的四要素。

第三节从发音生理看语音1、名词解释:元音、辅音。

2、元音和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第四节音位与音系1、掌握并分析对立关系、互补关系。

2、名词解释:音位变体、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

第五节音位的聚合1、音位的区别特征。

2、处于双向聚合中的音位的结构特点。

第六节语音单位的组合1、什么是音节。

2、什么是语流音变。

3、常见的语流音变的类型。

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1、理解语法的结构是有规则的。

2、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3、名词解释:语素、词、词组、句子。

第二节组合规则1、词根与词缀。

2、词缀的分类。

3、掌握基本机构类型:主谓、述宾、偏正、联合、述补。

4、掌握组合的层次性、递归性和开放性。

《文字学》习题与答案

《文字学》习题与答案

《文字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文字学:文字学是研究文字的产生、发展、形态、结构、意义及其使用规律的学科,包括对文字的历史、类型、演变、书写系统等方面的深入探究。

2. 字母文字:字母文字是以若干个基本符号(字母)为元素,通过组合这些元素来表示语言中的音节或音素的文字系统。

3. 汉字构造法:汉字构造法是指构成汉字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方式。

4. 音节文字:音节文字是一种文字系统,每个字符或符号代表一个音节,如日语的假名和彝文等。

5. 语素文字:语素文字是指字符或符号直接表示语言中的语素(最小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的文字系统,如汉字。

二、填空题1.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______社会向______社会的转变。

答案:原始;文明2. 汉字的四种基本构造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象形、指事、会意、形声3. 英语属于______文字系统,而汉语属于______文字系统。

答案:音素;语素4. ______是研究文字的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文字的起源、发展、形态、结构、意义和使用等。

答案:文字学5. ______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它是用楔形刻在泥板上的文字。

答案:楔形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文字不属于表音文字?A. 拉丁字母B. 希腊字母C. 汉字D. 印度梵文答案:C. 汉字2. 下列哪个汉字是典型的象形字?A. 木B. 上C. 步D. 明答案:A. 木3. 下列哪种文字是由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的?A. 汉字B. 印度梵文C. 埃及象形文字D. 希腊字母答案:D. 希腊字母4. 下列哪种文字是线性文字?A. 楔形文字B. 圆形文字C. 线性B文字D. 象形文字答案:C. 线性B文字5. 下列哪种文字不是音节文字?A. 日语假名B. 韩语谚文C. 英语字母D. 德宏傣文答案:C. 英语字母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文字属于表音文字?A. 拉丁字母B. 希腊字母C. 印度梵文D. 汉字E. 阿拉伯字母答案:A、B、C、E2. 下列哪些汉字属于会意字?A. 休B. 采C. 众D. 木E. 明答案:A、B、C、E3. 下列哪些文字属于语素文字?A. 汉字B. 日语假名C. 韩语谚文D. 英语字母E. 印度梵文答案:A4. 下列哪些文字属于象形文字?A. 楔形文字B. 埃及象形文字C. 甲骨文D. 线性B文字E. 汉字答案:A、B、C、E5. 下列哪些文字是由其他文字发展而来的?A. 希腊字母B. 印度梵文C. 拉丁字母D. 阿拉伯字母E. 日语假名答案:A、C、D、E五、判断题1. 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

汉语言文学考研大本营必背名词解释

汉语言文学考研大本营必背名词解释

以下是一些汉语言文学考研中可能会考到的名词解释:
- 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 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

- 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

- 本义:词的本来意义。

- 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

- 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干。

- 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 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了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

- 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域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了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这些名词解释是汉语言文学考研的基础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古代汉语考研辅导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部分附答案

古代汉语考研辅导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部分附答案

古代汉语考研辅导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部分班级姓名学号(一)名词解释省形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分析形声字是使用的术语。

指形声字省略形符某一部分的现象。

省声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分析形声字是使用的术语。

指形声字的声符有所省略的现象。

如《说文》:“融,……从鬲,蟲省声。

”异文异文指不同的书或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在记载同一事物时使用不同的字词。

如《春秋•隐公十二年》“公会郑伯于时来”,《公羊传》“时来”写作“祁黎”。

又如“伏羲氏”在古书中也写作“庖牺氏”“包羲氏”等。

这样的异文对於研究上古汉语的声母和韵母系统都非常有价值。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这部书是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也是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共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另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分析小篆字形,说明了汉字的结构和发展情况。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都对我们查检《说文解字》提供了帮助。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说文四大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转注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转注:说法不一。

四体二用对于“六书”是否都是造字方法,后代学者的看法与汉朝学者不完全相同。

后代多数学者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可以造出新字,而转注和假借不能造出新字,所以“六书”不能认为都是造字方法。

於是有学者提出“四体二用”说,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是造字的方法,而转注和假借则是用字的方法。

古今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书写符号上有所差异,先出现的叫古字,后出现的叫今字。

产生方式有二:一是词义引申分化,二是汉字假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字学基础2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部分省形:指汉字形声字的形符在形体结构上笔画有所省略。

如乔字“从夭从高省”。

省声:指汉字形声字的声符为某字的省略如:炊,从火,吹省声。

异文:凡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记载同一事物而字句互异,包括通假字和异体字,都称异文。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本义、辨识音读的字典,也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字训诂著作之一。

作者东汉许慎。

作者总结了汉字构造的“六书”理论。

该书首创部首法排检法,所收9353个汉字(另有重文1163)依据540个部首分部排列;通过分析字形探求字的本义。

说文四大家段玉裁金坛人《说文解字注》朱俊声吴县人《说文通训定声》桂馥曲埠人《说文解字义证》王筠安丘人《说文句读》、《说文释例》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义相受,考老是也。

由于许慎定义模糊,对专注的理解分歧很大。

南唐徐锴、清代江声等人主以同部为转注,戴震、段玉裁等人主以互训为转注,朱俊声主以引申为转注。

四体二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能创造新字。

转注和假借是对已有汉字的运用,是用字之法。

古今字:一种纵向的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

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称为“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称为“今字”。

异体字:指在任何情况下,只是字形不同而音义完全相同的字。

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而词义不发生歧义。

通假字:就是古代文献中本有其字不用,而用与之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只是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另一字代替其意义。

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现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宜,一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初文:文字学上往往把某字的最早期写法称为初文,以区别于该字的较为后起的不同写法。

《史记》三家注: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以及守节的《史记正义》集解:1、汇集诸家对同一典籍的语言和思想容的解释,断以己意,以助读者理解。

三国何晏《论语集解》2、汇合“经”与“传”,为之解释。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

章句体:解说古书的一种方法,除解释字词外,还串讲文章大意。

传注体:是经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解释先文献词句为主的一种体例。

疏(正义):本意“开通”。

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体例。

义疏,产生于晋南北朝时期,唐代由官方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方式唐人称为“正义”。

如孔颖达《五经正义》。

《十三经注疏》: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史典籍。

目前流行的版本是清代阮元主持校勘的。

主要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周礼注疏》、《礼仪注疏》、《论语注疏》、《孟子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经典释文》,这些典籍从汉代以及汉代以后一直到唐宋时期,所作的注解,再加上唐代陆德明为这些典籍所作的注音,统称为十三经注疏。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这是一本着重研究先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用法的著作。

收虚词160条,按古汉语36字母排列。

《词诠》:是近人树达所著,这本书收字500以上,所讲的容,既包括虚词的通常用法,也包括虚词的特殊用法。

编排体例是按照当时通行的注音字母的次序。

声训(因声求义):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字义,以词的声音推求词义的来源,说明其命名之所以然的训诂方法。

如“房,旁也,室之两旁也”“门,闻也”。

现在最早的声讯专著是东汉熙的《释名》。

互文:又叫“互文见义”、“互见”。

是将两个句子大致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组织在一起,语义上相互呼应、补充,从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修辞方式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误加的字。

脱文:简称“脱”,也叫“夺字”,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脱落的字。

偏义复词:由两个单音近义或反义语素所组成的复音词,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代表了整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

这种复音词称为“偏义复词”,古人称“复词偏义”或“连类而及”。

本义:词本来的意义,有文字材料所能证明的与字形相应的最早的意义。

但不一定是词的原始意义。

引申义:是与本意相对而言的,就是由本意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它与本意有着一定的联系。

同源词: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有联系,由同一语源孳生的词或词素。

如"背"和"负"。

在汉语中,有双声的,如"柔"和"弱"(同义),"明"和"灭"(反义);有叠韵的,如"刚"和"强"(同义),"寒"和"暖"(反义)。

就意义上看,有同义、反义或其他关联。

析言、浑言:是古代训诂学家对古代字书或注释中反映出来的词汇现象的一种说明,主要用来辨析同义词。

混言,指一组同义词之间共同的语义;析言,指一组同义词的区别。

五经:五经”,指儒家的五圣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温柔宽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词比事,《春秋》教也。

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儒教国家化由此谓开端。

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声韵学。

宋元等韵学家依据守温字母,在唇、舌、齿、牙、喉五音之外,又增加半舌(来母)和半齿(日母)两类,合称七音。

五音:五音又称五声。

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宫、商、角、徵、羽。

“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

”而“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文言: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

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词类活用。

避讳:就是不直接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和君主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则用改字、缺笔等办法来回避,其结果往往造成语文上的若干混乱。

天干地支:古人用干支记日,干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使动用法: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施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实施这个动作。

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之一。

它实际上是以动宾式的结构表达了兼语式的容。

破读:用读音的改变(包括声调的改变)来体现某字在某处词性、词义、或者用法有所变化。

其规律一般是把原来的声调读成去声。

反切:是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的最普遍最重要的注音方法。

兴起于东汉末年。

唐代以前称为“某某反”,唐代以后称为“某某切”。

反切是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前一个称为反切上字,后一个称为反切下字,被切字的读音取上字的声母,下字的韵母和声调,拼合而成。

清浊:语音的清声与浊声。

上古30韵部:阴声入声阳声之职蒸幽觉冬宵药侯屋东鱼铎阳支锡耕脂质真微物文歌月元缉侵叶谈阴阳对转36字母:唐朝末年有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印度梵文的音理,制定了30个字母。

到了宋代发展成为36个。

这36字母,大体上代表了唐末宋初时期的汉语声母系统。

帮滂並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见溪群疑;影喻晓匣;来日。

四声别义:四声别义是同源词的一类,它跟写成不同汉字的声调有别的同源词在语源上同质。

如果上古汉语平上去入四声之间存在着写成不同汉字的意义相关而不相同的同源词,那么一定能证明上古汉语存在着四声别义。

通过对上古反映声调的材料的考察,这类跟四声别义同质的同源词在“平:上”“平:去”“上:去”“去:入”之间都存在着通转关系,所以上古汉语一定存在着四声别义现象。

清儒段玉裁、王念等人既承认上古汉语存在着这种类型的同源词,又反对上古汉语有四声别义,这两种主是矛盾的。

中原音韵指《中原音韵》(1324)一书所反映的语音系统。

句中韵中原音韵》的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韵书的形式,把曲词里常用作韵脚的5866个字,按字的读音进行分类,编成一个曲韵韵谱。

韵谱分为19韵: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

每一个韵里面又分为平声阴、平声阳、入声作平声阳、上声、入声作上声、去声、入声作去声等类。

每一类里面以“每空是一音”的体例,分别列出同音字组,共计1586组。

第二部分称做《正语作词起例》,是关于韵谱编制体例、审音原则的说明,关于北曲体制、音律、语言以及曲词的创作方法的论述等。

交韵:是诗经的押韵方法之一,之第一句和第三句押韵,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韵,这种交互押韵的方式叫做“交韵”。

叶音:古人在研究古诗过程中,对不押韵的韵脚字任意改读,以求押韵,这种情况称为叶音,这是否定字词读音客观存在以及字词读音具有随历史发展而演变的特点,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做法。

韵类古代单音节词和现代复音词对比,主要有哪三种情况,举例说明。

答: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例如“与”变成“参加”,“师”变成“军队”2、加上词尾词头,如“虎”变成“老虎”,“杯”变成“杯子”,“石”变成“石头”3、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例如“儿”和“子”是同义词,合起来变成复音词“儿子”举例说明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答:①词义扩大: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属于今义的一部分。

“菜”古代专指蔬菜,不含肉类、蛋类等。

如:岁比灾害,民以菜色。

②词义缩小:古义大于今义,今义包含在古义中。

“宫”上古专指房屋现在只有某些文化娱乐场所才称为“宫”,如“少年宫”。

③词义转移:古今意义之间不存在类属关系,只是具有一定的联系。

“暂”在汉代以前是“突然、一下子”的意思,今表“时间短暂”。

举例说明词义引申的基本方式答:连锁型:词义的线性引申,甲——乙——丙,如此环环相扣,单向发展。

如:“理”本义“治玉”引申为“纹理”,再引申为“条理”,再引申为“道理”,这样一环扣一环。

辐射型:就是以某一意义为引申中心,向四周辐射引申出众多不同意义的词义引申类型。

辐射性引申是词义的面性引申。

如:节的本义为竹约;引申到时间上为节气;引申到木材上为木节;引申到音乐上位节奏;引申到骨骼上为关节。

综合型:综合型引申就是连锁型引申和辐射型引申的交叉综合,情况较复杂。

大凡义项较多的词,其意义的引申方式几乎都是综合型引申。

如:解得本义为解牛,解牛引申为解体和解结,解结又引申为解脱、解说、理解、见解、和解举例说明上古汉语的宾语前置类型答: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语法条件:宾语是疑问代词敢问何谓也?《左传》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有否定意义的词,比如否定副:非、不、弗、勿、毋、未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