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破碎带施工方案

断层破碎带施工方案
断层破碎带施工方案

二郎山隧道断层破碎带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二郎山隧道段C2标试验工程施工图

设计资料;

2、现行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标准及施工验收标准;

3、根据现在掌子而围岩的情况及设计地质资料;

4、我公司拥有的技术装备力暈乙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科技

成果和多年积累的长大隧道工程施工经验;

5、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而的法律法规。

二.工程概况

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C2标段主线长9390 km(右线K72+3W?K81+700),

泸定互通式立交一座,泸定连接线长4.497km>均位于四川省泸定县。主体控制性工程为二郎山特长公路隧道,全长13425米,C2标负责施工左线长度

6748m,右线长度为6693m,匸期66个月。

地形

隧址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的二郎山高中山区,地而切割强烈, 山势陡峻,高差悬殊,二郎山主峰海拔3437m,与隧道口相对高差接近2000mO 隧道最大埋深1469m O

2、气候

隧址区地处四川盆地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与青藏高原大陆干冷气候的过度地带。二郎山东西两侧气候差异非常明显,我部施工区域位于二郎山西侧,年降雨量仅900?WOOmm,降雨多集中在5?10月,雨季降雨量占全年

90%以上,相对湿度66%,多年平均气温15.5C,最高气温36.4C,最低气温-5C,年平均无霜期279天。

3、水文地质

隧址区域地下水丰富,类型齐全。勘察区地下水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直接或间接渗入补给。地下水质较好,对確无腐蚀性,隧道主洞预测正常涌水量为59000mVd>最大用水量82000mVdo

4、我标段隧道通过的断裂构造统计见下表:

二郎山隧道C2标段断裂带统计

三.断层破碎带施工方案

市于断层破碎带存在涌水、突泥及发生大规模隧道坍塌的危险,为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顺利通过断层破碎带,有效降低施工阶段发生地质灾害所引发的风险,特制定以下施工方案。

首先按照设计文件要求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系统(主要采用TSP203及超前地质钻孔、地质雷达等)进行超前地质预测,结合地质勘测资料和地质素描对前方地质进行综合判断,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注浆和采取哪种注浆方案,以及后续开挖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辅助措施,开挖过程中加强对开挖

后的地段进行监控量测,根据星测结果指导后续施工。

1超前地质预报

⑴隧道开挖爆破后立即进行地质调查并进行地质素描,一般地段每10m 记录一次,地质条件变化时,增加素描。

⑵在B岩变化处前worn预先通知西南交大超前预报单位进行超前探测, 利用TSP203对前方进行探测,粗略掌握掌子面前方的不良地质分布情况。

⑶然后,用地质雷达在接近不良地质体30m左右时探测一次,进一步核实与了解不良地质的分布情况。

⑷若物探方法初步判定前方有不良地质体,当掌子面接近不良地质体

10m左右时,应采用超前钻孔进行验证。

⑸根据物探与钻探结果,并结合前期地勘成果及地质调查资料,综合判定不良地质体的范圉与程度。

2注浆堵水加固

结合超前预报结果及超前探水钻孔,查明掌子面前方及地下水分布状况及水量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全断而深孔预注浆、周边深孔预注浆、开挖后周边注浆等注浆方式,将地下水尽可能封堵在围岩内,以确保施工及结构的安全。

2.1全断而深孔预注浆堵水

当隧道穿越的厚度较大(不小于30m)的软塑状富水断层破碎带.

大型溶洞软塑状充填体,岩体结构类型为散体状结构,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采用全断面深孔预注浆堵水。

注浆范为开挖轮廓线外8m,注浆段长度一般按40米设计,分三环实施,第一环15m,第二环27m,第三环40m,全断面共布设134个孔。一个注浆段完成后留5m不开挖作为下一注浆段的止浆岩盘。注浆孔布置由工作面向开挖方向呈伞形辐射状,钻孔布置成数圈,内外圈按梅花形排列,并釆用长短孔相结合,以达到注浆充分、不留死角,浆液扩散半径2m,孔底间距不

大T 3m,孑L径

22周边深孔预注浆堵水

当隧道通过岩溶地层及非岩溶地层界而、厚度较小(小于30m)的断层破碎带.

溶蚀裂隙,各探水孔至少有三孔出水,且任一探水孔流量>2n?/h, 探水孔总水量大于20 mVh时采用周边深孔预注浆堵水。

注浆范圉为开挖轮廓线外8m,注浆段长度一般按40米设计,分三环实施,第一环15m,第二环27m,第三环40m,全断而共布设122个孔。

23开挖后周边注浆堵水

开挖后周边注浆适用于经超前地质预报无突水、突泥危险,但裂隙发育开挖后洞壁大面积渗水、淋水的一般IV、V级围岩地段;以及软弱富水可能发生圉岩大变形的地段。

注浆有效加固范圉为开挖轮廓线外5m,注浆孔孔口环向间距1.5m,纵向间距

1.5E 梅花形布置,注浆孔孔径4)46,孔口设a5m长?54热轧无缝钢管作为孔口管,注浆孔与隧道轴线呈60° ,孔深4.5m。以堵水为主时采用双液浆,以加固为主时采用纯水泥浆。注浆顺序:对于一个注浆段,从两边到中间,间隔施作,对于同一排孔按照由上至下顺序施作。

2.4预注浆参数

一个注浆段完成后留5m不开挖,作为下一阶段的止浆岩盘。注浆孔自掌子而沿开挖方向,以隧道中轴为中心呈伞状布置,注浆孔孔底间距不大于3m, 浆液扩散半径为2m,注浆压力为静水压力(2?3)倍,注浆材料采用水泥一水玻璃双液浆,浆液浓度应根据地质及水文条件进行调整。初拟为:C: S (体积比)=1:(0.6-

1.0),水泥浆水灰比水玻璃浓度模术

2.6—2.8,水

玻璃浓度为35Be\注浆压力初拟0.5-L5Mpao

注浆前在止浆墙或止浆盘内埋0127无缝钢管为孔口管,孔口管长3m, 孔口外露20—30cm,止浆墙前端应嵌入W岩不小于30cmO

2.5预注浆结束标准

注浆压力达到设计压力,注浆量逐渐减少,最终进浆量小T IL/mi

并维持lOmin以上,可结束木孔注浆。

2.6堵水注浆效果检查

应在注浆结束7d后进行效果的检查,检查孔数量应不小于注浆孔数量的

3%,采用5点法压水试验,要求透水率不大于2LU,孔段合格率在80%以上,

不合格孔段的透水率值不超过设计规定值的50%,且不集中,否则应加密钻孔注浆。

3洞身开挖及初支施工

断层破碎带隧道开挖施工时严格按照“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的原则进行组织施工,开挖方式选择上严格按照公司“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法”施工,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2棍拱架,确保断层段施工安全。

3.1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法

施工要点:

①施工中应遵循“短开挖、少扰动、强支护、实回填、严治水.勤量测” 的施工原则,紧凑施工工序,精心组织。

②做好洞内的防排水系统工程,妥善处理好陷穴、裂缝。

③台阶长度控制在3?5m,及时施作初期支护,配合锁脚锚杆封闭成环, 初期支护钢架背后严禁出现空洞。

④工作若有失稳现象,应及时用喷射碗封闭,加设锚杆、架立钢支撐等加强支护。

⑤应及早施作仰拱和二次衬砌,防止隧道边墙向内位移。

IV 、V 级围岩开挖轮廓线

、/ ------------------

\?

\ /

说明:

① 第一步:拱顶在超前支护的“保护”下,将传统的矩形上导 坑改为弧型开挖,并

预留核心土。开挖结束后架设钢拱架、喷射混凝土

支护。形成较稳定的承载拱。

② 第二、三步:在承载拱的支护下,分段错开开挖拱脚。以一 定的时间差先

后按同样的方法进行支护,使同一断而的钢拱架拱脚暴露 仅限于一侧。

第四步:拱部支护完成后,适时取掉核心土。

⑤/

④第五、六步:在以完成拱部支护后,分段左右相错开挖马口, 以一定的时间差对边墙进行初期支护。

⑤第七步:下台阶核心土取掉,并开挖仰拱,使钢拱架闭合成环。再进行混凝土施工。

三台阶七步开挖施工工序流程图

3.2破碎带支护参数

断层破碎带地段一般为V级围岩,其影响带一般为IV级B岩。V级围岩段设计衬砌类型为KD (抗震扩大型);如果断层段隧道埋深大于700m,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发生大的地应力释放,随即产生收敛变形,这种情况设计衬砌类型为KDZ (抗震中级大变形段),断层影响带设计衬砌类型为Z4和Z4W。

V级a岩段超前支护为*42X4mm双层超前小导管,拱部120°范圉布

置,环向间距40cm,双层每环78根,每根长4.5E搭接长度不小JdOrm

KD型初期支护参数:釆用120b 1:字钢钢架,间距60cm, ?22药卷锚杆间

Sgl.0Xl.2m,每根长3?5m,①25锁脚锚杆每棍钢架4根,每根长3.5m,(1>8钢

筋网片网格尺寸20X20cm, C20喷射碗厚度26cm。

KDZ型初支参数:采用120b工字钢钢架,间距50cm,①32自进式锚杆间距1.0X2.0m,每根长8,0m, (l)42X4mm环向注浆小导管间距l,0X2.0m,每根长4.0m,①42锁脚锚管每棍钢架4根,每根长4.0m, d8钢筋网片网格尺寸20X 20cm, C20喷射^^^厚度26cmO

IV级W岩段超前支护为①22单层超前锚杆,拱部90°范S布置,环向间

距40cm,每环25根,每根长4.5m,搭接长度不小于:LOm。

Z4型和Z4w型初支参数:格栅钢架:LOm间距,022系统锚杆间距:L2X 1.0m, 025锁脚锚杆每棍钢架4根,每根长3.0m, * 6.5钢筋网片网格尺寸25

X25cm, C20喷射碗厚度18cmo Z4w型衬砌类型无仰拱。

4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丄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内容,是监视围岩和支护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是判断设计、施工是否正确合理的主要依据,是监视施工是否安全可靠的眼睛。为了更精确更迅速的了解断层破碎带圉岩的动态变化,判定其稳定性,从而保证施工安全,进行科学严谨的监控量测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隧道施工中开挖形成后,必须立即喷射不小于4cm厚的混凝土及时封闭圉岩作为初支初喷层,紧跟监控量测,监控量测应在开挖后2?4小时进行,否则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掌子面作业。

4.K监控量测目的

(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

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

(2)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果

反馈设计、指导施工,为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

(3)通过监控量测对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而监控。

(4)通过监控量测进行隧道R常的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5)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

(6)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

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

4.2、监控量测实施原则

(1)监控工程安全与改进设计、指导施工相结合,以监控工程安全为主。

(2)监测将侧重地质条件差、结构受力复杂及工程薄弱环节等重点部位,

并将各监测项目的测点(线)布设在该部位,设置成重点监测断而。

(3)将重点监测断而与一般监测断而、临时监测断面相结合,以重点监

测断面为主。

(4)选用稳定、可靠、新型、先进的观测仪器设备。

(5)所选择的监测项目应具有代表性和可信性,获得的观测资料能够满

足反馈施工设施、综合评价工程的工作状态、预报和控制工程安全等要求。

4.3、监控量测项目

监控量测的项目主要根据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围岩类别、跨度.埋深、开挖方法和支护类型等综合确定。而且,在隧道工程中进行量测,绝不是单纯为了获取信息,而是把它作为施工管理的一个积极有效的手段,因此星测信息应能确切地预报破坏和变形等未来的动态,对设计参数和施工流程加以监控,以便及时掌握围岩动态而釆取适当的措施(如预估最终位移值、根据监控基准调整、修改开挖和支护的顺序和时机等),满足作为设计变更的重要信息和各项要求,如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重要参数

(初始位移速度、作用荷载等)。

根据以上所述并结合本隧道的实际情况,将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 拱顶下沉、地表下沉作为必测项目。锚杆轴力作为施工监控量测选测项目。

同时配备选测项目所需的设备,必要时实施选测项目。

(1)工作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观察和描述:包扌舌岩石名称、岩石

产状、风化变质情况,断层、层理.节理等结构面的分布、走向.产状及频率,有无偏压,工作面及毛洞自稳情况,地下水情况及影响等内容,并以表格和素描形式记录。

(2)工作而附近初期支护状态观察和己成洞的支护效果观察:包扌舌锚杆

锚固效果,喷层开裂部位.宽度、长度及深度,模筑混凝土衬砌的整体性, 防水效果等,以表格和素描形式记录下来。

(3)拱顶下沉及水平净空位移量测

量测方法:收敛星测设计包括断ffi间距.量测频率、测线布置和测点埋设时间等。这些内容的决定与地质条件、地压分布.隧道埋深、开挖方法及进度、断而收敛速度等有关。

暈测断面间距:一般情况下,洞口段和埋深小T 2 B的地段,间隔5?Wm

一个断面,其余地段视地质情况,每隔5?50m设一个断面。

断而测点布置:洞内周边收敛量测布置见图2,拱部下沉、底部上拱、填

充而下沉量测布置见图3。

量测频率与结束标准

量测频率:量测频率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而定,具体见表3?2。

结束标准:根据收敛速度判别:一般地段;收敛速度>5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化状态,加强初期支护系统。收敛速度V0.2mm/d时,围岩基本达到稳定;浅埋地段,加强初期支护强度和刚度,严格控制过大变形。各量测项目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周结束,软弱围岩大变形地段位移长时间不能稳定时,延长量测时间。

农3?> 磺测项冃及要求农

表3?2

量测项目及婆求表

续前表

项目名衆i 目名称

测试时丫匸侧试时间

地质及支护 状态观察

描述、地

洞U 及找埋段

方法、要求磕要求及工

厠点布置

观渕点布置

1?15天

15关。1个丁

Jj /J

应; 测 项 目 采用精?S 水准仪,混凝土? 岩m 曲觥熾仪織般機《 so 。沉陷抄平应按以下几个阶 洞渝应将所冇纵、横断面方向桩

下穿高速 路段、洞顶地表沉陷fi 测

采用

洞内周边水 平收敛位移量测

触观测法

件并进行

⑵开挖至帛测断面20m V 10m

挖至虽测断面时、⑷开挖超过5 禰ki 潇境殛隻贻

熾繃 撕诫跡册!進

餉 小于40(:『側_?段时

间。

各测 渡段不

平仪、 点设固定桩?其设宜应在开挖或

射混凝七完成厉迅速完成.采用 水准尺

菽?盘評S 可能和地面

C2SSS3 相应位a

点同时进行?填充面固定桩住填

充混凝土 芫成后设a 。

及水准基点耍 吉

线UW 翹舟⑴进

卜部抄平一次。

挖及繃溯道 米左右设一个浪

中线每10-20 凝土桩,横向按 图所示布点安设

混凝上桩。横斯

面位

a 恠衬础类型井结合来

5m 时、⑶开

测断即辣-

耦強缺 1沁泸 挖影响的部位。 烹術翊超榕形范艇組

打贞测餐抄平仁

致。 用。

拱顶和隔 沿纵向每10' 如图所示.测 能与地面观测

面每30米设? 0次机械或人工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

1?3次/丿

J

底各测糊鄴I 每侧布设四八 I 布点视

过渡只 沉诂嵌盜彳1 夭

?

组。

1'3次川

nX Sa 2x Itt 4X :s

4X :tt 2X la nXSn

图3拱部下沉、底部上鼓、填充面下沉量测布置图

地血F 沉

?汁

7

图1洞顶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布置图

左1 隧 道 中 线

右1

4.4、监控量测仪器

为保证隧道监控星测的准确与及时,拟投入如下监控星测设备,仪器设备性能良好,并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及时调整。

监控量测设备

4.5、监控量测领导小组

项目部成立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领导小组,具体人员及分工见下表4-3O

表4?3监控量测领导小组人员及分工

4.6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

461隧道周边允许位移值的制定

根据以往的成功经验,利用隧道周边允许位移值对隧道的拱顶下沉、净空收敛位移值进行管理(见表4?4《初支结构允许相对位移表》)°

表4?4 初支结构允许相对位移表(%)

注:①相对位移指实测位移值与两点距离之比或拱顶下沉实测值与隧道

宽度之比。②脆性S岩取表中较小值,塑性围岩取表中较大值。

462监测项目管理基准

根据既有成功经验,本工程各监测项目管理基准如表4?5《变形管理基准等级表》所示。

表4?5变形管理基准等级表

现场监测时,可根据监测结果所处的管理阶段来选择监测频率:一般III

级管理阶段监测频率可放宽些;II级管理阶段则应注意加密监测次数;I级管理阶段则应加强监测,通常监测频率为冬2次/天或更多,具体表现在施工中岀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立即停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⑴初支结构喷射或浇筑的混凝土出现裂缝,且持续发展。

⑵开挖一个月后,洞壁的水平位移不能收敛,实测位移达到危险状态的

80% 0

⑶位移一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突弯的急聚增长现象。

4.7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及信息化施工

所谓信息反馈处理分析判断围岩就是根据量测手段所获得的信息.资料

以数学的方式通过支护的稳定性,并及时反馈到设计、施工中,优化设计(修正支护设计的形式和参数),指导施工(变更施工的方法和采取加强支护的

4?7?1监测数据的分析及预测

取得监测数据后,由专业监测人员及时整理分析监测数据,并结合施工步骤对禺岩、支护等变形进行分析判断,将实测数据与允许值进行比较,及时绘制各种变形一时间关系曲线,预测结构变形发展趋势,预测结构的安全性,评价施工方法,确定工程技术措施,并向监理工程师汇报,项目经理部根据监测结果并及时调整施工工序及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实现信息化施

4.7.2监测数据的信息反馈

为确保监测结果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全部监测数据均由计算机管理,并绘制测点位移变化曲线图。

(1)信息反馈修正设计的基本要求:现代地下工程施工时,设计、施工必须紧密配合,共同研究,综合分析各项施工信息,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最终确定和修改设计。

信息反馈修正设计,指地下工程开挖后,根据施工信息,对施工前预设计所确定的结构形式、支护参数、预留变形量.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以及各工序施作时间等的检验和修正,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设计阶段。

施工信息是指施工观察.现场地质调查、现场监控量测等得到的数据和信息。施工信息是隧道开挖后围岩稳定性的动态反映,也是修正设计的依据。

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互相印证,对预设计参数修正和施工方法的改进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2)施工信息的应用

①根据一个量测断而的施工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结果,进行设计参数修正,

只适用于该断而前后不大于10m的同类围岩地段。

②长隧道同类围岩设计参数的修正,特别是降低设计参数,以不少于三个断面的施工信息综合分析为依据。按修正后的参数进行开挖的地段,设计参数的正确和合理性根据施工信息综合分析予以验证。

(3)信息反馈修正设计的内容

①施工方法变更的建议;

②施工工序的更改;

③预留变形星的修改或确认;

④设计参数的修改或确认;

⑤采用辅助施工措施的建议;

由于木工程的特点,在监测后应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判断

其稳定性并及时反馈去指导施工。当施工信息给出不稳定征兆时,应检查是否是由于工序不当所造成的,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对策,采取措施(如暂停开挖、改变施工工序.及时喷锚、尽快封闭.加强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紧跟施作等),促使支护结构趋于稳定。

(4)增强初期支护设计参数的确定

遇下列情况之一,将立即采取补强措施,改变施工方法或设计参数,增强初期支护:

①隧道开挖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围岩类别比设计的要差;

②喷射混凝土层裂缝多、裂缝大或不断发展;

③实测位移值超过规定的允许值或类似条件下的隧道位移值;

④位移速率无明显下降,实测位移值己接近规定的允许值,位移量可能超过预留变形量;

⑤稳定性特征岀现异常状态。

(5)降低初期支护设计参数的确定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应改变设计参数,适当减弱初期支护:

①确认围岩类别、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比设计有明显好转或有具体

工程类比;

②初支未全部完成,位移己收敛,达到施作二次衬砌的指标;

③初期支护全部施作完毕,位移暈远小丁?规定允许位移值。

(6)隧道监控量测结果出现异常时,按以下方法处理:

①如果是由于基底下沉引起的,尽快仰拱封闭,如仍然下沉,在墙角处加设锚杆,复喷碇并在基底钻孔注浆加固。

②如果是市于偏压引起的;复喷射碗,加设锚杆。

③如果是市于围岩压力引起的;可多次复喷并用锚杆加固围岩,补强初期支护。在下一循环施工时,修改支护参数,增强初期支护,同时增大观测频率,及时施作二次衬砌,必要时采用加强衬砌。

5灾害事故应急措施

5.1涌水事故应急措施

⑴突然遇到大而积渗漏水时,立即令工人停止工作,撤至安全地点,同时对出水部位、水量大小、变化规律、水的浑浊程度等进行观测记录,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上报监理部。

⑵在爆破作业后突然发生特大涌水,作业人员立即停止作业,启动报警系统,按照之前演练的逃生路线立即撤出洞外。

⑶在开挖作业过程中发生特大涌水,开挖工作面人员应立即逃出洞外, 同时启动报警系统,迅速切断电源,启动应急照明,当涌水量较大时,可利用事先准备的救生圈、皮划艇等进行逃生。

⑷发生涌水事故后及时上报相关单位,对遇险、受伤人员及时救治,涌水保持稳定后,利用大功率抽水设备抽排水。

⑸在涌水量及水压降低后进行机械设备的抢救。

5.2塌方事故应急措施

⑴立即停止施工,作业人员全部撤出,同时清点施工人数。

⑵必须按照事故分级规定迅速向上级有关单位报告,并立即启动施工单位的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⑶当隧道塌方造成人员被困时,首先及时组织人员调查分析塌方发生的部位、规模、被困人员避难位置等情况,随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救援方案,防止二次灾害发生,条件具备时可选择从联络通道、隧道侧面等处快速开挖一个断面合适的小导洞,将被困人员尽快救出。

⑷在开挖救援小导洞的同时,利用高压风管等现有条件继续与洞内被困人员保持联系,并向洞内供风、供氧.供应食物及药品。

⑸被困人员救出后有专业医护人员及时现场救治。

53火灾事故应急措施

⑴火灾发生后,立即启动报警系统。

⑵起火初期,当火势不大,未对人与环境造成较大威胁时,运用平时培训演练的技能,就近采用灭火器、水管等消防器材第一时间将火扑灭。

⑶当火势失去控制时,先判明方向,迅速判定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组织作业人员沿逃生路线逃至洞外。

⑷及时上报事故情况,对遇险、受伤人员组织急救。

6质量保证体系及框图

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及总工程师分别任正、副组长,成员由质量.施工技术.设备物资、计划财务等部门负责人及各施工队长组成。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见图6」。

质量检查工程师直接对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负责,行使监督权、检查权和质量检查否决权,具体职责如下:

6.1.协助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组织制定完整的质量保证计划、工作程序,

统一制定质量记录和验收表格。

图6?1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6.2、对质量保证计划的贯彻执行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并提岀改进措施。

6.3、审查各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是否符合技

术规范、质量标准和设计图纸的要求。

6.4、主持对不合格品(项目)和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6.5、进行内部质量评价,质量随机抽检评定,动态分析。

6.6、组织隐蔽工程、单项工程的检查验收。

6.7、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组织技术攻关,针对施工中隧道施工

常见质量通病,结合长期施工经验和质量通病防治方法,制定对策,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使质暈通病得到克服和控制。

施丄队专职质检员在质星检查工程师和施工队长的领导下,负责木队的质量检查和监控工作。班组质检员在队质检员的领导下,负责木班组的质量检查和监控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自下而上按照“跟踪检查”、“复检”、“抽检"三个检

测等级分别实施检测任务。配齐人员,并做到职能相符,实施质量一票否决制。在严格内部“三检”制度的基础上,认真执行监理程序,坚持每道工序的报检,上一道工序未经检查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并自始至终密切配合,严格服从。

7、安全保证体系及框图

7.1.安全保证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及各施工队专职安全员为组员。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健全岗位责任制,从组织上.制度上.防范措施上保证安全生产,做到规范施工,安全操作。安全保证组织机构见图7」。

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宋志荣

组员:张晓天舒文军熊波张绍俊马希平李宗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