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3】[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提高)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3】[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提高)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3】[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提高)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3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

常考知识点

)巩固练习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学习目标】

1.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2.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区别.

3.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也称加法原理)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n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m种不同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

12

在第n类办法中有m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m++m种不同的方法.

n12n

2.加法原理的特点是:

①完成一件事有若干不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分成n类;

②用每一类中的每一种方法都可以完成这件事;

③把每一类的方法数相加,就可以得到完成这件事的所有方法数.

要点诠释:

使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计算完成某件事的方法数,第一步是对这件事确定一个标准进行分类,第二步是确定各类的方法数,第三步是取和。

3.图示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由A到B算作完成一件事.直线型流程线表示第1类方案中包括的方法数,折线型流程线表示第2类方案中包括的方法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完成由A到B这件事,共有方法m+n种。

要点诠释:

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计算完成某件事的方法数,“类”要一竿到底,它的起点、终点就是完成这件事的开始与结束,图示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用意就在其中。

要点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1.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就是说完成这件事的任何一种方法,都要分成n个步骤,要完成这件事必须并且只需连续完成这n个步骤后,这件事才算完成.

2.乘法原理的特点:

①完成一件事需要经过n个步骤,缺一不可;

②完成每一步有若干种方法;

③把每一步的方法数相乘,就可以得到完成这件事的所有方法数.

要点诠释:

使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计算完成某件事的方法数,第一步是对完成这件事进行分步,第二步是确定各步的方法数,第三步是求积。

3.图示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由A到C算作完成一件事.设完成这件事的两个步骤为从A到B、从B到C。

要点诠释:

从A到C算作完成一件事,A是起点,C是终点,点B是中间单元,从A到B是第1步,从B到C是第2步。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解题,按着这个模式施行就可以了,可简单地理解为:A→B,有m种方法;B→C,有n种方法;A→C,有mn种方法。

要点三、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的区别:

1.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的区别:

两个原理的区别在于一个和分类有关,一个和分步有关.

完成一件事的方法种数若需“分类”思考,则这n类办法是相互独立的,且无论哪一类办法中的哪一种方法都能单独完成这件事,则用加法原理;

若完成某件事需分n个步骤,这n个步骤相互依存,具有连续性,当且仅当这n个步骤依次都完成后,这件事才算完成,则完成这件事的方法的种数需用乘法原理计算.

2.应用两个原理的分别要注意:

若用分类计数原理,要做到“不重不漏”,分类后再分别对每一类进行计数,最后用分类计数原理,即加法原理求和得到总数;

若用分步计数原理,要做到步骤“完整”——完成了所有步骤,恰好完成所有任务,当然步与步之间要相互独立.分步后再计算每一步的方法数,最后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即乘法原理把完成每一步的方法数相乘得到总数.

要点四、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的应用

1.利用两个基本原理解决具体问题时的思考程序:

(1)首先明确要完成的事件是什么,条件有哪些?

(2)然后考虑如何完成?主要有三种类型

①分类或分步。

②先分类,再在每一类里再分步。

③先分步,再在每一步里再分类,等等。

(3)最后考虑每一类或每一步的不同方法数是多少?

2.利用两个基本原理解决具体问题时的注意事项: (1)应用分类计数原理,应注意:

①分类时,要按一个标准来分,最忌采用双重或多重标准分类;

②每一类中的每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此任务;它的起点、终点就是完成这件事情的开始和结束; ③两类不同办法中的具体方法,互不相同(即分类不重); ④完成此任务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属于某一类(即分类不漏).

(2)应用分步计数原理,应注意:

①任何一步的一种方法都不能完成此任务,必须且只须连续完成这 n 步才能完成此任务;

②各步计数相互独立;

③只要有一步中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则对应的完成此事的方法也不同.

3.利用两个基本原理解决具体问题时的方法技巧:

利用两个基本原理解决具体问题,关键环节是分类或者分步。类与步的关系式辩证的。有些问题需要

先分类,再在每一类里再分步;有些问题需要先分步,再在每一步里再分类,等等。到底采用何种顺序分

类与分步,要看类的趋势和步的趋势谁大谁小。下面用用流程图直观描述。

(1)类中有步情形

从 A 到 B 算作一件事的完成。完成这件事有两类办法,在第 1 类办法中有 3 步,在第 2 类办法中有 2

步,每步的方法数见箭线下面的 m i ,i=1,2,3,4,5。

完成 A →B 这件事,共有方法数为 m 1m 2m 3+m 4m 5。

(2)步中有类情形

从 A 到 D 算作完成一件事,简单地记为 A →D 。完成 A →D 这件事,需要经历三步,即 A →B ,B →C ,C

→D 。其中 B →C 这步又分为三类,这就是步中有类。箭线下面的 m i (i=1,2,3,4,5)表示相应步的方 法数。

完成 A →D 这件事,共有方法数为 m 1(m 2+m 3+m 4)m 5。 要点诠释:

① 对“类”与“步”的理解,要再上一个层次,可进一步地理解为: 类”用“+”号连结,“步”用

“×”号连结,“类”独立,“步”连续,“类”标志一件事的完成,“步”缺一不可。

②使用计数原理解题,大部分离不开分类。分类时,要按一个标准来分,最忌采用双重或多重标准

分类。

【典型例题】

类型一、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例1.(2015秋鞍山校级期末)已知集合A={1,2,3,4},B={5,6,7,},C={8,9}.现在从这三个集合中取出两个集合,再从这两个集合中各取出一个元素,组成一个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则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集合()

A.24个

B.36个

C.26个

D.27个

【答案】C

【思路点拨】从三个集合中取出两个集合,有3种情况,利用分步计数原理分别计算每种情况下各取出一个元素,组成一个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的个数,再相加。

【解析】

从三个集合中取出两个集合,有3种取法,分别是集合A、B;集合A、C,集合B、C。

当取出集合A、B时,从这两个集合中各取出一个元素,组成一个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有4?3=12个;当取出集合A、C时,从这两个集合中各取出一个元素,组成一个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有4?2=8个;当取出集合B、C时,从这两个集合中各取出一个元素,组成一个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有3?2=6个;

所以,一共可以组成12+8+6=26个集合。

【总结升华】

应用分类计数原理,应注意:

①分类时,要按一个标准来分,最忌采用双重或多重标准分类;

②每一类中的每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此任务;它的起点、终点就是完成这件事情的开始和结束;举一反三:

【变式1】用数字1,2,3可写出多少个小于1000的正整数?(各位上的数字允许重复)

【答案】分三类情况:

①一位整数,有3个;

②二位整数,有3?3=32个;

③三位整数,有3?3?3=33个;

故共有3+32+33=39个。

【变式2】在所有的两位数中,个位数字大于十位数字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答案】

根据题意,将十位上的数字分别是1,2,3,4,5,6,7,8的情况分成8类,在每一类中满足题目条件的两位数分别有8个,7个,6个,5个,4个,3个,2个,1个.

由分类计数原理知,符合题意的两位数的个数共有8+7+6+5+4+3+2+1=36(个).

【变式3】从1,2,3,…,10中选出3个不同的数,使这三个数构成等差数列,则这样的数列共有多少个?【答案】

根据构成的等差数列的公差,分为公差为±1、±2、±3、±4四类.公差为±1时,有8×2=16个;公差为±2时,满足要求的数列共6×2=12个;公差为±3时,有4×2=8个;公差为±4时,只有2×2=4个.由分类计数原理可知,共构成了不同的等差数列16+12+8+4=40个.

类型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例2.体育场南侧有4个大门,北侧有3个大门,某学生到该体育场练跑步,则他进出门的方案有()A.12种B.7种C.24种D.49种

【思路点拨】首先弄明白完成一次进出门需分两步走,先进再出。

【解析】

错解:学生进出体育场大门需分两类,一类从北边的4个门进,一类从南侧的3个门进,由分类计数原理,共有7种方案.∴选B

错因:没有审清题意.本题不仅要考虑从哪个门进,还需考虑从哪个门出,应该用分步计数原理去解题.

正解:学生进门有7种选择,同样出门也有7种选择,由分步计数原理,该学生的进出门方案有7×7=49种.∴应选D.

【总结升华】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搞清分类还是分步.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一个分步的可行标准;其次还要注意完成这件事情必须且只需连续完成这n个步骤后,这件事情才算圆满完成,这时才能使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同时,要弄清每一步骤中完成本步骤的方法种数.

举一反三:

【变式1】从甲地到乙地,一天中有火车2班,从乙地到丙地,一天中有汽车3班,那么从甲地经乙地到丙地共有种不同的走法。

【答案】6;

完成这件事,分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乘火车,有2种不同方法;

第二步是乘汽车,有3种不同方法。

则完成这件事,由分步计数原理,共有N=2×3=6种不同方法。

【变式2】(2014金山区一模)由数字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其中偶数共有()

A.60个

B.48个

C.36个

D.24个

【答案】偶数即个位数字只能是2或4,其他位置任意排放共有4?3?2?1?2=48个,故选B。

【变式3】从6人中选4人分别到巴黎、伦敦、悉尼、莫斯科四个城市游览,要求每个城市有一人游览,每人只游览一个城市,且这6人中甲、乙两人不去巴黎游览,则不同的选择方案共有().A.300种B.240种C.144种D.96种

【答案】四个游览城市中只有巴黎有限制要求,甲、乙不去,因而可以先安排去巴黎的人,再依次安排

去其他城市的人,整个事件的安排可以分为四步,每一步安排一个城市,因而按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计算.去巴黎的人为除甲、乙两个人外的其余四人,只能有一人去,所以有4种选择.

再安排一人去剩下的三个城市中的一个,比如伦敦,剩余有五人,因而有5种选择.

再从剩下的四人中选一人去剩下的两个城市中的一个,所以有4种选择.

最后一个城市只能从剩余的三人中选一人,所以有3种选择.所以4×5×4×3=240(种).

【变式4】甲、乙两人从4门课程中各选修2门,则甲、乙所选的课程中恰有1门相同的选法有().A.6种B.12种C.24种D.30种

【答案】C

类型三、两个原理的对比应用

例3.一个口袋内装有5个小球,另一个口袋内装有4个小球,所有这些小球的颜色互不相同.(1)从两个口袋内任取一个小球,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从两个口袋内各取一个小球,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思路点拨】

欲完成从两个口袋内任取一个小球这件事,可有两类办法:从第一个口袋内取,或从第二个口袋内取,

都能完成这件事,所以第(1)题可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来解.欲完成从两个口袋内各取一个小球,需分

两个步骤:第一步,在第一个口袋内任取1个小球;第二步,在第二个口袋内任取1个小球,两个步骤都完成了这件事就完成了,因此第(2)题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解析】

(1)从两个口袋内i任取1个小球,有两类办法:第一类办法是从第一个口袋内任取1个小球,可以从5个小球中任取1个,有5种方法;第二类办法是从第二个口袋内任取1个小球,可以从4个小球中任取

1个,有4种方激

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不同的取法有N=5+4=9(种).

(2)从两个口袋内各取1个小球,可以分成两个步骤来完成:第一步,从第一个口袋内取1个小球,有5种方法;第二步,从第二个口袋内取1个小球,有4种方法.

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不同的取法有N=5×4=20(种).

【总结升华】

在用两个原理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分清完成这件事,是有,l类办法还是需分成n个步骤.应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必须要求各类中的每一种方法都保证完成这件事.应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则是需各步均是完成这件事必须经由的若干彼此独立的步骤.

举一反三:

【变式】现有一分硬币3枚,两角纸币6张,十元纸币4张,则它们共可以组成多少种非零的币值?

【答案】

方法一:利用分类计数原理.

以使用钱币的种类去分类,共可以分为:

(1)第一类:只使用一种钱币.

若只使用一分硬币,可以取出1枚,2枚或3枚硬币,共可组成3种非零币值.同理,若只用两角纸币,共可以组成6种非零币值.只用十元纸币,共可以组成4种非零币值.

因此,只使用一种钱币,可以组成非零币值数为3+6+4=13种.

(2)第二类:使用两种钱币.

若用一分硬币和两角纸币,共可组成币值3×6=18种;若用一分硬币和十元纸币,共可组成币值3×4=12种;若用两角纸币和十元纸币,共可组成币值6×4=24种.

因此,使用两种钱币可以组成非零币值数为18+12+24=54种.

(3)第三类:使用三种钱币.

使用三种钱币组成的非零币值数为3×6×4=72种.

根据分类计数原理,共可组成非零币值总数为13+54+72=139种.

方法二:利用分步计数原理.

第一步,取一分硬币,可以不取,取l枚,2枚或3枚硬币,共有4种取法;

第二步取两角纸币,共有7种取法;

第三步取十元纸币,共有5种取法.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总共的币值数为4×7×5=140种.

除去其中一种零币值,非零币值的方法数为139种.

类型四、两个原理的综合应用

例4.用数字0,1,2,3,4组成数字允许重复的三位数,其中有几个偶数?

【思路点拨】

组成的偶数可以有3类情况:个位数字为0、2、4,而在每一类情况中又需分二个步骤才能完成。【解析】

(1)第一类:当个位数字为0时,分两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百位上的数字,从数字:1、2、3、4中任选一个,有4种不同方法;

第二步确定十位上的数字,从5个数字中任选一个,有5种不同方法;

共有4?5=20种不同方法。

(2)第二类:当个位数字为2时,分两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百位上的数字,从数字:1、2、3、4中任选一个,有4种不同方法;

第二步确定十位上的数字,从5个数字中任选一个,有5种不同方法;

共有4?5=20种不同方法。

(3)第三类:当个位数字为4时,分两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百位上的数字,从数字:1、2、3、4中任选一个,有4种不同方法;

第二步确定十位上的数字,从5个数字中任选一个,有5种不同方法;

共有4?5=20种不同方法。

故不同的偶数的个数是:4×5+4×5+4×5=60(种)。

【总结升华】

当完成事件中既有分类也有分步时,一般先分类,然后再在每一类中分步。

举一反三: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389221例题3练习】

【变式1】用0,1,2,3,4,5这六个数字,

(1)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数?

(2)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允许重复的三位数?

(3)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奇数?

(4)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不重复的小于1000的自然数?

(5)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不重复的大于3000,小于5421的四位数?

【答案】

(1)分三步:①先选百位数字,由于0不能作为百位数,因此有5种选法;②十位数字有5种选法;③个位数字有4种选法.由分步计数原理知所求三位数共有5×5×4=100个.

(2)分三步:①先选百位数字,由于0不能作为百位数,因此有5种选法;②十位数字有6种选法;③个位数字有6种选法.由分步计数原理知所求三位数共有5×6×6=180个

(3)分三步:①先选个位数字,由于组成的三位数是奇数,因此有3种选法;②再选百位数字有4种选法;③个位数字也有4种选法.由分步计数原理知所求三位数共有3×4×4=48个.(4)分三类:①一位数,共有6个;②两位数,共有5×5=25个;③三位数,共有5×5×4=100个.因此,比1000小的自然数共有6+25+100=131个

(5)分四类:①千位数字为3,4之一时,共有2×5×4×3=120个;②千位数字为5,百位数字为0,1,2,3之一时,共有4×4×3=48个;③千位数字为5,百位数字是4,十位数字为0,1之

一时,共有2×3=6个;④还有5420也是满足条件的1个.故所求自然数共120+48+6

+1=175

【变式2】一个口袋里有5封信,另一个口袋里有4封信,各封信内容均不相同.

(1)从两个口袋里各取1封信,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把这两个口袋里的9封信,分别投入4个邮筒,有多少种不同的投法?

【答案】

(1)各取一封信,不论从哪个口袋里取,都不能算完成了这件事,因此应分两个步骤完成,由分步计数原理,共有5×4=20(种).

(2)若以每封信投入邮筒的可能性考虑,第一封信投入邮筒有4种可能,第二封信仍有4种可能……第九封信还有4种可能.共有49种不同的投法.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389221例题4】

【变式3】用5种不同颜色给图中A,B,C,D四个区域涂色,每个区域涂一种

颜色.若要求相邻(有公共边)的区域涂不同颜色,那么共有多少种不同的

涂色方法?

1 32

4

A

B

D

C

【答案】如图所示,将4个小方格依次编号为1,2,3,4,第1个小方格可以从5种颜色中任取一种颜色涂上,有5种不同的涂法.

(1)当第2个、第3个小方格涂不同颜色时,有12种不同的涂法,第4个小方格有3种不同的涂法.由分步计数原理可知,有5×12×3=180种不同的涂法;

(2)当第2个、第3个小方格涂相同颜色时,有4种涂法,由于相邻两格不同色,因此,第4个小方格

【解析】设该队胜 z 场,平 y 场,负 z 场,且 x 、y 、z 是非负整数,则 ?? x + y + z = 15 ① 由 0≤y ≤15,0≤z ≤15,可知 ?

. 0 ≤ x - 9 ≤ 7.5

也有 4 种不同的涂法,由分步计数原理可知.有 5×4×4=80 种不同的涂法.

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可得,共有 180+80=260 种不同的涂法. 类型五、 枚举法

例 5.

某赛季足球比赛的计分规则是:胜一场得 3 分,平一场得 1 分,负一场得 0 分.球队打完 15

场,积 33 分,若不考虑顺序,该队胜、负、平的情形有(

).

A .3 种

B .4 种

C .5 种

D .6 种

【思路点拨】 可题意列方程组,讨论方程组的解,求得非负整数解的组数即为问题的解,考虑到所给解

答的范围较小(≤6),故可用枚举法,分类讨论.

?3x + y = 33 ② .

因为不考虑胜、平、负的顺序,所以问题转化为求此方程组的不同非负整数解的组数.

解法一:由②式,得 y=3(11-x), 代入①式,整理,得 x=2(x -9).

?0 ≤ 11 - x ≤ 5

?

所以这个不等式组的解为 9≤x ≤11.

因为 x 是非负整数,

即 x 最多只能取 9,10,11 三个值,对应的 y 值也只能取 6,3,0 三个值,对应的 z 值也只能取 0,2,

4 三个值,从而由①②组成的方程组有且只有三组不同的非负整数解.故选 A .

解法二:由②式,得

x = 11 - y

3

因为 x 是非负整数,所以 y 必须是 3 的倍数. 将上式代入①,得

z = 4 - 2

y .

3

因为 z ≥0,y ≥0 且都是整数,所以可知 y 的值只能取 0,3,6 三种情况,对应着:只能取 4,2,0,

z 只能取 11,10,9,即方程组①②有且仅有 3 组解.

解法三:由积分 33 知最多可能胜 11 场,依所胜场次由多到少得到各种情形如下表:

胜场次

11

10

9

平场次

3

6 负场次

4

2

0 积分

33

33

33

只有如上 3 种情况.故选 A .

【总结升华】

本题的解法中不论是解方程组、分类讨论,还是枚举法,都体现了“分类”解决问题的意识,对事件

的结果,按不同的“组织形式”都可以获得结果.用分类计数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要严

格按分类的某个标准来执行求解的过程,才能求得方法的种数. 举一反三:

?6 = 30 ?6 = 36 【变式】 在大小不等的两个正方体玩具的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 1,2,3,4,5,6,向上的面标着的两

个数字之积不小于 20 的情形有几种?

【答案】第一个正方体向上的面标有的数字必须大于等于 4,如果是 3,则 3 与第二个正方体向上的面标 有的数字最大者 6 的积 3×6=18<20.

?4 = 20 ?4 = 24

?5 = 20 ? ? 4 ? ? ; 5 ? ?5 = 25 ; 6 ? ?5 = 30 .

?6 = 24

? ?

符合题意的情形有 2+3+3=8(种).

高中数学必修和选修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 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 的扩充与复数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 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 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 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 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 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新课标人教A版 一、集合 1、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 或 ,整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实数集合: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 .

2、如果集合 ,但存在元素 ,且 ,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 3、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如果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A有 个子集, 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 . 2、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 . 3、全集、补集? §1.2.1、函数的概念

1、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 ,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 2、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设 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格式:解:设

高中数学选修4-4知识点清单

高中数学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讲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2)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定义: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②数轴的正方向: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③坐标轴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坐标轴,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坐标轴,x轴或y 轴统称为坐标轴; ④坐标原点:它们的公共原点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⑤对应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x,y)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3)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x1,y1),P2(x2,y2),线段P1P2的中点为P 2.

设点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φ 点P(x,y)对应到点P′(x′,y′),称φ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二极坐标系 (1)定义: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叫做极点;自极点O引一条射线Ox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2)极坐标系的四个要素:①极点;②极轴;③长度单位;④角度单位及它的方向. (3)图示 2.极坐标 (1)极坐标的定义:设M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与点M的距离|OM|叫做点M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为始边,射线OM为终边的角xOM叫做点M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ρ,θ)叫做点M的极坐标,记作M(ρ,θ). (2)极坐标系中的点与它的极坐标的对应关系:在极坐标系中,极点O的极坐标是(0,θ),(θ∈R),若点M的极坐标是M(ρ,θ),则点M的极坐标也可写成M(ρ,θ+2kπ),(k∈Z). 若规定ρ>0,0≤θ<2π,则除极点外极坐标系内的点与有序数对(ρ,θ)之间才是一一对应关系. 3.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 如图所示,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作为极轴,且长度单位相同,设任意一点M的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分别为(x,y),(ρ,θ). (1)极坐标化直角坐标 =ρcosθ, =ρsinθW. (2)直角坐标化极坐标 2=x2+y2, θ=y x(x≠0). 三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1.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一般地,在极坐标系中,如果平面曲线C上任意一点的极坐标中至少有一个满足方程f(ρ,θ)=0,并且坐标适合方程f(ρ,θ)=0的点都在曲线C上,那么方程f(ρ,θ)=0叫做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 2.圆的极坐标方程 (1)特殊情形如下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图象、指数与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高中数学选修-5知识点(最全版)

高中数学选修4-5知识点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实数大小的比较 (1)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2)设a 、b 是两个实数,它们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分别是A 、B .当点A 在点B 的左边时,a b . (3)两个实数的大小与这两个实数差的符号的关系(不等式的意义) ???a >b ?a -b >0 a = b ?a -b =0a ,<,≥,≤共5个. (2)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 任意给定两个实数,它们之间要么相等,要么不相等.现实生活中的两个量从严格意义上说相等是特殊的、相对的,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因此绝大多数的量都是以不等关系存在的. (3)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4)不等关系的表示: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对称性:a >b ?b b ,b >c ?a >c ; (3)可加性:a >b ,c ∈R ?a +c >b +c ; (4)加法法则:a >b ,c >d ?a +c >b +d ; (5)可乘性:a >b ,c >0?ac >bc ;a >b ,c <0?ac b >0,c >d >0?ac >bd ; (7)乘方法则:a >b >0,n ∈N 且n ≥2?a n >b n ; (8)开方法则:a >b >0,n ∈N 且n ≥2?n a >n b . (9)倒数法则,即a >b >0?1a <1b . 2.基本不等式 1.重要不等式 定理1:如果a ,b ∈R ,那么a 2+b 2≥2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基本不等式 (1)定理2:如果a ,b >0,那么a b +≥ a +b 2≥ab),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定理2的应用:对两个正实数x ,y , ①如果它们的和S 是定值,则当且仅当x =y 时,它们的积P 取得最大值,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优秀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1全套教案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日期: 1.1.1命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复习回顾 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 2.思考、分析 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若x2=1,则x=1.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3能被2整除. 3.讨论、判断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4.抽象、归纳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简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 x-3>2}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B? A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高中数学选修4系列1-4-5知识点总结(全套)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章 空间几何体1 1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 r rl S ππ+= 4 圆台的表面积22R Rl r rl S ππππ+++= 5 球的表面积2 4R S π=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 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1 3台体的体积 h S S S S V ?++=)31 下下上上( 4球体的体积 33 4 R V π=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2r rl S ππ+=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 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 a ∥ b c ∥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 注意点: ①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 、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 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O 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 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 ⊥b ;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2.1.3 — 2.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D C B A α L A · α C · B · A · α P · α L β 共面直线 =>a ∥c 2

高中数学秘籍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A 表示函数y=lgx 的定义域, B 表示的是值域,而 C 表示的却是函数上的点的轨迹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1|032|2===--=ax x B x x x A ,如:集合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 B A a ? (答:,,)-? ?? ???1013 显然,这里很容易解出A={-1,3}.而B 最多只有一个元素。故B 只能是-1或者3。根据条件,可以得到a=-1,a=1/3. 但是, 这里千万小心,还有一个B 为空集的情况,也就是a=0,不要把它搞忘记了。 3. 注意下列性质: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要知道它的来历:若B 为A 的子集,则对于元素a 1来说,有2种选择(在或者不在)。同样,对于元素a 2, a 3,……a n ,都有2种选择,所以,总共有2n

种选择, 即集合A 有2n 个子集。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这2n 种情况之中,包含了这n 个元素全部在何全部不在的情况,故真子集个数为21n -,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 - ()若,;2A B A B A A B B ??==I Y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Y I I Y ==, 有些版本可能是这种写法,遇到后要能够看懂 ,A B A B A B A B ==U I I U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555 50 1539252 2∈--0) 在(,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就应该马上知道函数对称轴是x=1.或者,我说在上 ,也应该马上可以想到m ,n 实际上就是方程 的2个根 5、熟悉命题的几种形式、 ()()().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非”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

高中数学选修1 2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1-2知识点总结选修统计案例第一章

.线性回归方程1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③线性回归方程:(最小二乘法) ay?bx?n??ynxxy??ii?1?i?b?其中,n2??2nxx?i?1?i? bx?a?y??.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y(x,n?)?yx)(y(x?ii.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21i??r nn??22)y?x)?y((x ii1?i1i?负相关; <0时,变量注: ⑴>0时,变量正相关;y,xyx,rr接近,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 ⑵①越接近于1||r||r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0于条件概率3.ABAB发生的概对于任何两个事件和发生的条件下,,在已知BAAAPBPB)|, ) 其公式为|(. 率称为发生时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为(ABP)(=AP)( 4相互独立事件 AB PABPAPB) ,则,如果_((())(1)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AB 相互独立.、称 AAAnPAAA PAPA)(…(2)如果_,),…,=相互独立,则有)(…(n2111 22PA). (n----BBAABAAB也相互独立.(3)如果与,与相互独立,则,与,

:5.独立性检验(分类变量关系)列联表(1)2×2为两个变量,每一个变量设BA,变变量都可以取两个值,;?A,A:AA112量;?BB:B,B112通过观察得到右表所示数据: 列联表.×2并将形如此表的表格称为2 (2)独立性检验B,×2列联表中的数据判断两个变量A根据2 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是否独立的问题叫2×2 的计算公式统计量χ 2(3)2bc n ad)-(2=χ

最新最全高一数学重要知识点汇总(精华)

高一数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2

必修 数学知识总结 必修一 一、集合 一、集合有关概念 1. 2. 集合的含义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 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 元素的互异性如:由 HAPPY 的字母组成的集合 {H,A,P,Y} (3) 元素的无序性 : 如:{a,b,c} 和{a,c,b} 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 集合的表示: { } 如: { 我校的篮球队员 } ,{ 太平洋 , 大西洋 , 印度洋 , 北冰洋 }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 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 N 正整数集 N* 或 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R 1)列举法: {a,b,c }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表示集合的方法。 {x 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 { 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 4)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 (2) 无限集 (3) 空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2 例:{x|x =-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 A B 有两种可能( 1) A 是 B 的一部分,;(2)A 与 B 是同一集合。 集合 A 不包含于集反之 : B, 或集合 B 不包含集合 A, 记作 AB 或 BA 2.“相等”关系: A=B (5 ≥ 5,且 5≤5,则 5=5) 2 实例: 设 A={x|x -1=0} B={-1,1} 等”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 A ②真子集 : 如果 A B, 且 A B 那就说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 集, 记作 A B( 或 B ③如果 A B, B A) C , 那么 A C ④ 如果 A B 同时 B A 那么 A=B Φ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规定 : 集。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 n n-1 有 n 个元素的集合,含有 2 个子集, 2 个真子集 二、函数 1、函数定义域、值域求法综合 2. 、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总结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 3、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 “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 4、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5、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例如: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 6、逻辑联结词:⑴且(and) :命题形式p q ∧;⑵或(or ):命题形式p q ∨; ⑶非(not ):命题形式p ?. 7、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 全称命题p :)(,x p M x ∈?;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

特称命题p :)(,x p M x ∈?; 特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第二章 圆锥曲线 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 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 即:|)|2(,2||||2121F F a a MF MF >=+。 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 2、椭圆的几何性质:

高中数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高中数学资料汇总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2)顶点式; (3)零点式. 2、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原命题:与逆命题互逆,与否命题互否,与逆否命题互为逆否; 逆命题:与原命题互逆,与逆否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为逆否; 否命题:与原命题互否,与逆命题互为逆否,与逆否命题互逆; 逆否命题:与逆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逆,与原命题互为逆否 § 函数 1、若,则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若,则函数为周期为的周期函数. 2、函数的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

(2)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 3、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即轴)对称. (2)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3)函数和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4、若将函数的图象右移、上移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图象;若将曲线的图象右移、上移个单位,得到曲线的图象. 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 6、若函数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并不是 ,而函数是的反函数. 7、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 (1)正比例函数,. (2)指数函数,. (3)对数函数,.

(4)幂函数,. (5)余弦函数,正弦函数,,§ 数列 1、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 ( 数列的前n项的和为).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n项和公式为 .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n项的和公式为 或. 4、等比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其前n项和公式为 . § 三角函数

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3、和角与差角公式 ; ; . (平方正弦公式); . =(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的象限决 定, ). 4、二倍角公式 .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选修

第一章计数原理 1.1分类加法计数与分步乘法计数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两个步骤。做第1步有m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分步要做到“步骤完整”。 n元集合A={a1,a2?,a n}的不同子集有2n 个。 1.2排列与组合 1.2.1排列 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

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arrangement)。 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 ≤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表示。 排列数公式: n 个元素的全排列数 规定:0!=1 1.2.2 组合 一般地,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 ≤n)个元素合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

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combination)。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 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或 表示。 组合数公式: ∴ 规定: 组合数的性质: (“构建组合意义”——“殊途同归”) (杨辉三角) *

1.3 二项式定理 1.3.1 二项式定理(binomial theorem) *注意二项展开式某一项的系数与这一项的二项式系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n∈N *) 其中各项的系数 (k ∈{0,1,2,? ,n})叫做二项式系数(binomial coefficient); 式中的叫做二项展开式的通项,用T k+1 表示通项展开式的第k+1项:

高中数学必修三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精选

高中数学 必修3知识点 第一章 算法初步 一,算法与程序框图 1,算法的概念:按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2,算法的三个基本特征:明确性,有限性,有序性。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 (2)条件结构: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3)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结构,当型循环结构。一个完整的循环结构,应该包括三个内容:1)循环体;2)循环判断语句;3)与循环判断语句相关的变量。 二,基本算法语句(一定要注意各种算法语句的正确格式) 1,输入语句 2,输出语句 3,赋值语句 注意:“=”的含义是赋值,将右边的值赋予左边的变量 4,条件语句 5,循环语句: 直到型 当型 注意:提示内容用双引号标明,并 与变量用分号隔开。

三,算法案例 1,辗转相除法: 例:求2146与1813的最大公约数 2146=1813×1+333 1813=333×5+148 333=148×2+37 148=37×4+0 ..............余数为0时计算终止。 为最大公约数 2,更相减损术: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3,秦九韶算法:将1110()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 ++改写成 1210()(()))n n n f x a x a x a x a x a --=+++ ++ 再由内及外逐层计算。 4,进位制:注意K 进制与十进制的互化。 1)例:将三进制数(3)10212化为十进制数 10212(3)=2+1×3+2×32+0×33+1×34=104 2)例:将十进制数104化为三进制数 104=3×34+2 ....... 最先出现的余数是三进制数的最右一位 34=3×11+1 11=3×3+2 3=3×1+0 1=3×0+1 ............ 商数为0时计算终止 104=(3)10212 第二章 统计 一,随机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 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 个个体作为样本,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取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关键词)逐个,不放回,机会相等 2,随机数表法的步骤: 1)编号; 2)确定起始数字;3)按一定规则读数(所读数不能大于最大编号,不能重复)。 3,系统抽样的步骤: 1)编号; 2)分段(若样本容量为n ,则分为n 段);分段间隔N k n = ,若N n 不是整数,则剔除余数,再重新分段; 3)在第一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第一个个体编号; 4)按照 一定的规则在后面每段内各取一个编号,组成整个样本。 4,分层抽样的步骤: 1)确定抽样比; 2)根据个体差异分层,确定每层的抽样个体数(抽样比乘以各层的个体数,如果不是整数,则通过四舍五入取近似值);3)在每一层内抽取样本(个体数少就用简单随机抽样,个体数多则用系统抽样),组成整个样本。 5,三种抽样方法的异同点 直到型和当型循环可以相互演变,循环体相同,条件恰好互补。

高中数学全部知识点整理_超经典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2.关于“属于”的概念 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 3.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Φ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B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A 2.“相等”关系: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②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1.交集: 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2.并集: 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A = A ,A∪φ= A ,A∪B = B∪A. 4.全集与补集(1)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 S A?),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 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 C S A 即 C S A ={x | x∈S且 x?A} (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

高中数学选修2-2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数学选修2-2知识点总结 一、导数 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为 = ??=??x f x y x x f x x f x x x f x f ?-?+=--)()()()(111212 注1:其中x ?是自变量的改变量,可正,可负,可零。 注2: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可以看作是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导函数的概念:函数)(x f y =在0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 x x f x x f x y x x ?-?+=??→?→?)()(lim lim 0000,则称函数)(x f y =在点0x 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做 ) (x f y =在 x 处的导数,记作 ) (0'x f 或 |'x x y =,即 )(0'x f =x x f x x f x y x x ?-?+=??→?→?)()(lim lim 0000. 3.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割线的斜率;函数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切线的 斜率。 4导数的背景(1)切线的斜率;(2)瞬时速度;(3)边际成本。 5、常见的函数导数和积分公式 函数 导函数 不定积分 y c = 'y =0 ———————— n y x =() *n N ∈ 1'n y nx -= 1 1n n x x dx n +=+? x y a =()0,1a a >≠ 'ln x y a a = ln x x a a dx a =? x y e = 'x y e = x x e dx e =? log a y x =()0,1,0a a x >≠> 1 'ln y x a = ———————— ln y x = 1'y x = 1 ln dx x x =? sin y x = 'cos y x = cos sin xdx x =? cos y x = 'sin y x =- sin cos xdx x =-?

高中数学几个重要知识点

高中数学几个重要知识点 1.方程的曲线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看作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 )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 (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 做方程的曲线. 点与曲线的关系 若曲线C 的方程是f(x,y)=0,则点P 0(x 0,y 0)在曲线C 上?f(x 0,y 0)=0; 点P 0(x 0,y 0)不在曲线C 上?f(x 0,y 0)≠0 两条曲线的交点 若曲线C 1,C 2的方程分别为f 1(x,y)=0,f 2(x,y)=0,则 f 1(x 0,y 0)=0 点P 0(x 0,y 0)是C 1,C 2的交点? f 2(x 0,y 0) =0 方程组有n 个不同的实数解,两条曲线就有n 个不同的交点;方程组没有实数解,曲线就没有 交点. 2.圆 圆的定义 点集:{M ||OM |=r },其中定点O 为圆心,定长r 为半径. 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 圆心在c(a,b),半径为r 的圆方程是(x-a)2+(y-b)2=r 2 圆心在坐标原点,半径为r 的圆方程是x 2+y 2=r 2 (2)一般方程 当D 2+E 2-4F >0时,一元二次方程x 2+y 2+Dx+Ey+F=0 叫做圆的一般方程,圆心为(-2D ,-2 E ,半径是2 4F -E D 22+.配方,将方程x 2+y 2+Dx+Ey+F=0化为(x+2D )2+(y+2E )2=44F -E D 22+ 当D 2+E 2-4F=0时,方程表示一个点(- 2D ,-2E ); 当D 2+E 2-4F <0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已知圆心C(a,b),半径为r,点M 的坐标为(x 0,y 0),则 |MC |<r ?点M 在圆C 内, |MC |=r ?点M 在圆C 上, |MC |>r ?点M 在圆C 内, 其中|MC |=2 020b)-(y a)-(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