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能减震设计

合集下载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方法的比较研究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方法的比较研究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方法的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 意义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是一种通过减弱地震能量对结构的冲击,提高结构安全性 的设计方法。在地震发生时,消能减震结构可以通过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降低 结构的地震响应,从而减少结构损坏的风险。这种设计方法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 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方法的比较分 析
目前,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粘弹性阻尼结构、混合结构、 智能结构等。下面将对这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1、粘弹性阻尼结构
粘弹性阻尼结构是一种通过在结构表面设置粘弹性阻尼材料来吸收地震能量 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包括:可以有效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提高结构的安全 性;施工简单,成本较低。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粘弹性阻尼材料的性 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这种方法对于高温、高压等极端环 境下的应用效果还有待验证。
消能减震优化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抗震设计方法,通过在结构中设置消能装置, 降低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作用。下面介绍消能减震优化设计的方法和原理:
1、选择合适的消能装置:根据地震作用的大小和结构的特性,选择合适的 消能装置,如阻尼器、隔震器等。
2、优化消能装置参数:根据结构的特性,对消能装置的参数进行优化,以 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作用。
当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 究的方向
当前消能减震结构设计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于 特定地区、特定建筑类型的地震作用下的性能研究不够深入;对于新型消能减震 材料的性能和耐久性研究不足;设计和实施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等。
未来研究的方向包括:进一步深入研究特定地区、特定建筑类型的地震作用 下的性能,提高消能减震结构的适应性;加强新型消能减震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提高材料的性能和耐久性;优化设计和实施方案,降低成本,提高结构的经济性; 加强智能结构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结构的自适应性和安全性等。

土木工程中的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研究

土木工程中的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研究

土木工程中的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研究在土木工程领域,保障建筑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作为一种有效的抗震手段,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土木工程中的消能减震结构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一、消能减震结构的基本原理消能减震结构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在结构中设置专门的消能部件,如阻尼器,来消耗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从而减轻主体结构的地震响应。

当建筑物受到地震作用时,消能部件能够产生较大的阻尼力,迅速将地震能量转化为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耗散掉,降低结构的振动幅度和变形,保护主体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消能器包括粘滞阻尼器、金属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等。

粘滞阻尼器利用液体的粘性阻力来消耗能量;金属阻尼器则依靠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来实现耗能;摩擦阻尼器通过接触面的摩擦力来消耗能量。

二、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的关键要素1、消能器的选型与布置消能器的类型和性能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地震烈度、使用功能等因素进行选择。

在布置消能器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变形模式,使消能器能够在地震作用下充分发挥作用。

一般来说,消能器应布置在结构的变形较大、受力复杂的部位,如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剪力墙结构的连梁等。

2、结构分析与计算进行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时,需要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和计算软件,准确模拟消能器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的地震响应。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时程分析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等。

时程分析法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响应,但计算量较大;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则相对简单,但对于复杂结构和消能器的模拟可能不够精确。

3、连接构造设计消能器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构造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消能器的工作性能和结构的安全性。

连接构造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能够可靠地传递消能器产生的力和变形。

同时,还应考虑连接构造的施工可行性和维护便利性。

三、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的流程1、确定设计目标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功能和所处地区的地震危险性,确定消能减震结构的设计目标,如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保证人员生命安全、减少经济损失等。

第六章工程结构消能减震设计简介

第六章工程结构消能减震设计简介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章工程结构消能减震设计简介
6.2.2 基础隔震装置
隔震装置由隔震器、阻尼器和复位装置组成 隔震器的作用:支承上部结构全部质量,延长结构自振
周期,同时具有经历较大变形的能力 阻尼器的作用:消耗地震能量,抑制结构可能发生的过
大位移 复位装置的作用:提高隔震系统早期刚度使结构在微震
或风载作用下,能够具有和普通结构相同的安全性
这样,总之香港汇丰银行大楼通过炫耀技术的悬
挂结构,代替了鸡腿建筑,实现了柯布的早期理
PPT文档演模板
想。
第六章工程结构消能减震设计简介
•6.2.3 悬挂隔震实例
• 和田先生则以自己敏锐的抗震思维,通过将 隔震和悬挂合二为一,为底部开敞的悬挂结构赋予 了更充分的结构抗震的合理性,建筑理想的实现多 么依赖于结构工程技术的进步。 • • 在清水建设的支持下,在清水建设技术研究 所的门口按照和田先生的想法建造起来一座四层的 钢筋混凝土悬挂隔震示范建筑,如下页的小图所示。
• 10年后重建,并增加了抗震强度。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章工程结构消能减震设计简介
6.2.3 悬挂隔震实例
l “鸡腿建筑” 最初的希望将地面空间还给城市,还给市民的 理想也随之被扭曲。即使建筑师自己不去否定鸡腿建筑,它 们也注定要被结构师否定,尤其是在地震危险性较高的地区。 香港人自以为占了块风水宝地,永远不会地震,确实那也真 的没被怎么震过,于是肆无忌惮的在山坡和港湾建造了大量 的鸡腿建筑,而且还相当骨感,真让人替他们担心。建筑的 形式不是由单单由建筑师决定的,也不是单单由结构师决定 的,还有追求经济利益的业主。底部沿街楼层对开敞的大空 间有挥之不去的商业热情,建筑师和结构师的工作就是尽量 满足这种商业需求。

消能减震设计讲解

消能减震设计讲解
耗的能量; Ws——设置消能部件的结构在预期位移下的总应变能。
不考虑扭转影响时,消能减震结构在其水平 地震作用下的总应变能,可按下式估算:
Ws=1 / 2FiUi
Fi——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Ui——质点i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位 移。
速度相关型消能器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所消耗 的能量Wc,可按下式估算:
消能减震结构中的消能部件应沿 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设置,消能 部件宜设置在层间变形较大的位置, 其数量和分布应通过综合分析合理确 定,并有利于提高整个结构的消能减 震能力,形成均匀合理的受力体系。
消能减震结构计算要点
(1)消能减震结构一般应采用非线性静力分 析法或非线性时程分析法计算。当主体结构 基本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时,可采用线性分析 方法作近似估算,并根据结构的变形特征和 高度等,采用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 法和时程分析法。其地震影响系数可根据消 能减震结构的总阻尼比按《规范》的规定计 算。
粘滞阻尼器
一般Kd=0,Cd= C0 ,阻尼力仅与速度有关, 可表示为:
Fd Cd
C0为粘滞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可由阻尼器的 产品型号或由试验确定。
粘弹性阻尼器
刚度Kd和阻尼系数Cd一般由下式确定:
AG( ) Kd
( )AG( )
Cd

η(ω)和 G(ω)分别是粘弹性材料的损失因子
和剪切模量,一般与频率和速度有关,由粘弹 性材料特性实验曲线确定,A和δ 分别是粘弹 性材料层的受剪面积和厚度,ω是结构振动的 频率,对于多自由度结构, ω可取结构弹性
振动的基本固有频率。
(2)滞变型消能器的恢复力模型
软钢类消能器具有类似的 滞回性能,仅其特征参数不同。 通常可采用图(a)所示的折线 形模型来描述。摩擦消能器和 铅消能器的滞回曲线近似为 “矩形”,基本不受荷载大小、 频率、循环次数等影响,故可 采用图(b)所示的刚塑性恢 复力模型。

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与案例

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与案例

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与案例建筑结构消能减震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一系列的措施和技术,以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和影响。

下面列举了10个建筑结构消能减震的设计案例:1. 摩天大楼的消能减震设计:摩天大楼在地震中所受到的地震力较大,因此需要采用消能减震技术来减轻地震力对大楼的影响。

例如,可以在大楼的底部设置消能减震器,通过减震器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减轻地震对大楼的破坏。

2. 桥梁的消能减震设计:桥梁是地震中易受损的结构之一,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消能减震措施。

例如,可以在桥梁的支座处设置消能减震器,通过减震器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减轻地震对桥梁的影响。

3. 地下建筑的消能减震设计:地下建筑在地震中容易受到地震力的影响,因此需要采用消能减震技术来减轻地震力对地下建筑的影响。

例如,可以在地下建筑的结构中设置消能减震器,通过减震器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减轻地震对地下建筑的破坏。

4. 钢结构建筑的消能减震设计:钢结构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但在地震中仍然可能受到较大的地震力。

因此,钢结构建筑需要采用消能减震技术来进一步提高其抗震性能。

例如,可以在钢结构建筑的柱子和梁上安装消能减震器,通过减震器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减轻地震对钢结构建筑的破坏。

5. 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消能减震设计:混凝土结构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但在地震中仍然可能受到一定的地震力。

因此,混凝土结构建筑需要采用消能减震技术来进一步提高其抗震性能。

例如,可以在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柱子和梁上设置消能减震器,通过减震器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减轻地震对混凝土结构建筑的破坏。

6. 地震防护结构的消能减震设计:地震防护结构是一种专门用于抵御地震力的结构,它采用了多种消能减震技术来提高其抗震性能。

例如,可以在地震防护结构的支撑系统中设置消能减震器,通过减震器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减轻地震对地震防护结构的影响。

7. 防震设备的消能减震设计:防震设备是一种用于减轻地震力对建筑物影响的设备,它通过自身弹性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消能减震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消能减震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消能减震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一、内容概括本文主要研究了消能减震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

介绍了消能减震结构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从多方面分析了影响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并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接着,详细阐述了结构消能减震设计的原则、步骤和实施方法;通过具体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简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三部分为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介绍了消能减震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第四部分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重点讨论了设计原则、步骤和实施方法。

第五部分为总结与展望,总结了研究成果,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的研究为消能减震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本文的研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本文在消能减震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主要包括:提出了一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为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流程,为规范和完善我国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标准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具体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理论分析方面,未能充分考虑地震动随机性和复杂性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在实验验证方面,由于条件限制,未能对所提出的设计方法进行全面的验证。

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地震动随机性和复杂性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机制,为完善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方法提供理论支撑;改进实验验证方法和技术,开展更为严谨和全面的实验研究,以验证所提出设计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1. 抗震设计的意义和目的抗震设计能够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程度,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结构隔震消能减震设计

结构隔震消能减震设计

结构隔震消能减震设计结构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是地震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技术,其目的是通过特殊的结构和材料设计,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的破坏。

一、结构隔震设计结构隔震是一种将结构物与土壤或地基隔开的设计方法,通过降低结构物受地震力的传递,减少地震对结构物的影响。

结构隔震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隔震系统选择:结构隔震系统通常包括隔震支座、隔震层和支撑系统。

常见的隔震支座有橡胶隔震支座、钢球隔震支座等。

不同类型的隔震支座具有不同的性能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隔震层布置:隔震层一般位于地面以上,可以用于减震和减少地震波对建筑物的传递。

隔震层的布置要考虑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等因素,以及地震的频率和能量。

3.支撑系统设计:支撑系统是隔震层与结构之间的连接,要具有良好的刚度和耐力,以保证隔震系统正常工作。

4.结构模型分析:隔震设计需要进行结构模型分析,考虑地震力、地震波特性、结构响应等因素,通过计算分析得出隔震设计的参数和指标。

隔震设计的优点在于能大幅度减少地震对结构物的破坏,提高结构物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然而,隔震设计也存在一些挑战,如隔震支座的设计和施工比较复杂,造价较高等问题。

消能减震设计是通过在结构中引入特殊的减震装置,通过消耗、分散地震能量,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消能减震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减震器选择:减震器是消能减震设计的核心装置,根据荷载类型和地震响应要求,可以选择液压减震器、摩擦式减震器、摇摆巨型减震器等减震器。

不同类型的减震器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减震器。

2.减震器布置:减震器的布置是消能减震设计中的关键环节,需要考虑结构的刚度、强度、减振效果等因素,合理地布置减震器,以达到最佳减震效果。

3.减震装置与结构连接:减震装置与结构的连接需要具有适当的刚度和耐力,以保证减震器的正常工作。

连接部位的设计和施工要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周云 消能减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周云 消能减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周云消能减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摘要:一、引言二、消能减震设计的重要性三、若干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问题一:消能器类型的选择2.问题二:消能器布置位置的确定3.问题三:消能器尺寸的确定4.问题四:消能减震结构的优化设计四、案例分析1.案例一:高层建筑消能减震设计2.案例二:桥梁消能减震设计五、总结正文:消能减震设计在现代建筑和桥梁结构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本文针对消能减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首先,消能器类型的选择是消能减震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不同的消能器类型具有不同的减震性能,因此需要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消能器。

目前常用的消能器类型有粘滞性消能器、粘弹性消能器和摩擦消能器等。

其次,消能器布置位置的确定也是消能减震设计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消能器布置位置可以提高结构的减震效果,减小消能器的数量和尺寸。

通常,消能器的布置位置应根据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分布特点来确定。

接下来,消能器尺寸的确定是消能减震设计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消能器的尺寸不仅影响其减震性能,还与结构的经济性密切相关。

为了确定合适的消能器尺寸,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地震响应、消能器的减震效果和成本等因素。

最后,消能减震结构的优化设计是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有效途径。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在满足抗震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减小消能器的数量和尺寸,降低结构成本。

常用的优化设计方法有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

本文还通过两个案例分析,展示了消能减震设计在高层建筑和桥梁结构中的应用。

通过消能减震设计,可以显著提高这些结构的抗震性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消能减震设计是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能减震
消能减震的概念: 消能减震技术属于结构减震控制中的被动控制,
它是指在结构物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节点、 联结缝或连接件、楼层空间、相邻建筑间、主附结 构间等)设置消能(阻尼)装置(或元件),通过 消能(阻尼)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 弹塑(或粘弹)性滞回变形来消散或吸收地震能量, 以减少主体结构地震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 或倒塌,达到减震抗震的目的。装有消能(阻尼) 装置的结构称为消能减震结构。
WC=A j
Aj ——第j个消能器的恢复力滞回环在相 对水平位移△Uj时的面积。
6、消能器附加给结构的有效刚度
当采用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和静力非线性法时,消能器的有效刚度可取 消能器的恢复力滞回环在层间相对水平位移 限值时对应的割线刚度。
6、消能器性能检验要求
消能器是消能减震结构中的重要 元件,其性能对消能减震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在设计文件上应注明对消能器或消能部件性 能的要求,安装前应对工程中所用的各种类 型和规格的消能器进行抽样检测,每种类型 和每一规格的数量不应小于3个,抽样检测 的合格率应为100%。
结构的损伤程度
结构的损伤程度与结构的最大变形 △max和滞回消能(或累积塑性变形)Eh 成正比,可以表达为:
D=f(△max, Eh) 在消能减震结构中,由于最大变形 △max和构件的滞回消能Eh较之传统抗震 结构的最大变形△max和滞回消能Eh大大 减少,因此结构的损伤大大减小。
消能减震装置的类型与性能
粘滞阻尼墙系及其滞回曲线
2、位移相关型消能器
(1)摩擦消能器
摩擦消能器一般在正 常使用荷载及小震作用下 不发生滑动,而在强烈地 震作用下,在结构主要构 件发生屈服之前,装置即 产生滑移以摩擦做功来消 散地震能量,并改变了结 构的自振频率,从而使结 构在强震中改变动力特性, 达到减震目的。
摩擦消能器的滞回曲线
5、消能器附加给结构的有效阻尼比
当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时,消能器附加给结 构的有效阻尼比和有效刚度宜根据消能器的恢复 力模型确定。当采用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 谱法和静力非线性法时,消能部件附加给结构的 有效阻尼比,可按下式估算:
a=Wc ( / 4Ws)
ζa——消能减震结构的附加阻尼比; Wc——所有消能部件在结构预期位移下往复一周所消
振动的基本固有频率。
(2)滞变型消能器的恢复力模型
软钢类消能器具有类似的 滞回性能,仅其特征参数不同。 通常可采用图(a)所示的折线 形模型来描述。摩擦消能器和 铅消能器的滞回曲线近似为 “矩形”,基本不受荷载大小、 频率、循环次数等影响,故可 采用图(b)所示的刚塑性恢 复力模型。
消能减震结构的设计原则
时程分析法
当主体结构处于弹性状态时,对于速度型线 性消能器可以使用线性时程分析法;而对滞回型 消能器,则可根据需要采用其等效刚度和等效阻 尼进行线性时程分析或考虑其恢复力的非线性, 使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当考虑主体进入塑性状 态时,无论使用什么类型的消能器,都要使用非 线性时程分析法。
消能减震结构的连接与构造
消能减震结构中的消能部件应沿 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设置,消能 部件宜设置在层间变形较大的位置, 其数量和分布应通过综合分析合理确 定,并有利于提高整个结构的消能减 震能力,形成均匀合理的受力体系。
消能减震结构计算要点
(1)消能减震结构一般应采用非线性静力分 析法或非线性时程分析法计算。当主体结构 基本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时,可采用线性分析 方法作近似估算,并根据结构的变形特征和 高度等,采用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 法和时程分析法。其地震影响系数可根据消 能减震结构的总阻尼比按《规范》的规定计 算。
k ks ka
s a
4、消能部件的性能要求
(1)消能器应具有足够的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的能 力和恰当的阻尼
(2)消能部件应具有足够的初始刚度 (3)消能器应具有优良的耐久性能,能长期保持其
初始性能,消能器在最大允许位移幅值下,按允 许的往复周期循环60圈后,消能器的主要性能衰 减量不应超过10%,且不应有明显的低周疲劳现象。 (4)消能器构造应简单,施工方便,易维护性尼墙
粘滞阻尼墙系统是一种可作为墙体安装在结构层间的 阻尼系统,它由外部钢板、内部钢板、隔板和粘性体构成。 阻尼墙的减震原理是把地震时建筑物上下层和层间速度差 转换为内外部钢板间的相对速度,使其根据充溢在两者间 的粘性体的速度变化率产生比例阻尼力。粘滞阻尼墙的滞 回曲线饱满,可以用于低层和高层建筑。
4、消能器的恢复力模型
(1)速度相关型消能器的恢复力模型
F
F
△ △
(a)
(b)
速度相关型消能器的力-变形曲线 (a)粘滞消能器 (b)粘弹性消能器
消能器的恢复力与变形和速度的关系一般可 以表示为:
Fd K d Cd
Kd
和 和
C
d
分别是消能器刚度和阻尼器系数,
分别为消能器的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
3、复合型阻尼器
复合消能器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消能元件(或消能 机制)组合成的新型消能减震装置,它联合了不同消能元 件的优点,增加了消能能力,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如:铅橡胶阻尼器,组合式铅橡胶阻尼器,铅粘弹性阻尼 器等。如图所示,它综合利用了铅挤压滞回变形和橡胶剪 切变形两种机制耗能,具有较大的滞回能力,可提供较大 的阻尼力,且具有较大的初始刚度和较小的屈服后刚度, 滞回曲线也丰满。
粘滞阻尼器
一般Kd=0,Cd= C0 ,阻尼力仅与速度有关, 可表示为:
Fd Cd
C0为粘滞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可由阻尼器的 产品型号或由试验确定。
粘弹性阻尼器
刚度Kd和阻尼系数Cd一般由下式确定:
AG( ) Kd
Cd
( )AG( )
η(ω)和 G(ω)分别是粘弹性材料的损失因子
和剪切模量,一般与频率和速度有关,由粘弹 性材料特性实验曲线确定,A和δ分别是粘弹 性材料层的受剪面积和厚度,ω是结构振动的 频率,对于多自由度结构, ω可取结构弹性
消能减震装置的种类很多,根据消 能机制的不同可分为摩擦消能器,钢弹 塑性消能器,铅挤压阻尼器,粘弹性阻 尼器和粘滞阻尼器等;根据消能器消能 的依赖性可分为速度相关型(如粘弹性 阻尼器和粘滞阻尼器)和位移相关型 (如摩擦消能器,钢弹塑性消能器和铅 挤压阻尼器)等。
1、速度相关型消能器
(1)粘弹性阻尼器
耗的能量; Ws——设置消能部件的结构在预期位移下的总应变能。
不考虑扭转影响时,消能减震结构在其水平 地震作用下的总应变能,可按下式估算:
Ws=1 / 2FiUi
Fi——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Ui——质点i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位 移。
速度相关型消能器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所消耗 的能量Wc,可按下式估算:
E
' in
E 'v
E 'c
E'k
E'h
Ed
Ed—消能(阻尼)装置或消能元件消散或 吸收的能量。
在上述能量方程中,由于Ev(或Ev’)和Ek (或Ek’)仅仅是能量转换,不能消能,Ec和Ec’ 只占总能量的很小部分(约5%)左右。在传统的抗 震结构中,主要依靠Eh消耗地震能量,但因结构构 件在利用其自身弹塑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的同时, 构件本身将遭到损伤甚至破坏,某一结构构件耗 能越多,则其破坏越严重。在消能减震结构体系 中,消能装置或元件在主体结构进入非弹性状态 前率先进入消能工作状态,充分发挥消能作用, 耗散输入给结构体系的地震能量,则由结构本身 非线性消耗的能量大大降低,这意味着结构反应 将大大减小,从而有效地保护了主体结构。
4)消能减震结构的总阻尼应为结构的阻尼和消能部 件附加给结构的有效阻尼的总和。
5)采用消能减震的体系其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 框架结构宜采用1/80。
消能部件的设置
消能减震结构应根据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预期 结构位移控制要求,设置适当的消能部件,消能 部件可由消能器及斜支撑,填充墙,梁或节点等 组成。消能部件按其构造形式可分为消能支撑、 消能节点和消能连接等。
消能减震技术的特点
• 减震效果明显,构造简单,造价低廉,适 用范围广,维护方便;
• 既适于新建工程,也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 抗震加固、改造;
• 既适用于普通建筑结构,也适用于抗震生 命线工程。
消能减震的原理
• 结构在地震中任意时刻的能量方程 a)传统抗震结构
Ein Ev Ec Ek Eh
b)耗能减震结构
钢板与中间钢板之间夹有一层粘弹性材料,钢板之间相对 运动使粘弹性材料产生往复剪切滞回变形,吸收和消散能量。 其滞回环呈椭圆形,具有好的消能性能,它能同时提供刚度和 阻尼。粘弹性阻尼器的性能受温度,频率和应变幅值的影响, 其消能能力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当 应变幅值小于5%时,应变的影响不大。
加劲阻尼装置及其滞回曲线 (a)加劲阻尼装置及其与支撑的连接 (b)加劲阻尼装置的滞回曲线
(3)铅消能器
铅具有密度大、熔点低、塑性好、强度低等 特点,具有稳定的消能能力。下图为利用铅挤压 产生塑性消散能量的原理制成的阻尼器。滞回曲 线基本呈矩形,如图(c),在地震作用下,挤压力 和消能能力基本上与速度无关。
Wc= 2 2 / T1 Cjcos2ju2j
T1——消能减震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 Cj——第j个消能器的线性阻尼系数; θj—第j个消能器的消能方向和水平面的夹角; △uj——第j 个消能器两端的相对水平位移。
位移相关型,速度非线性形相关型和其他类 型消能器在水平地震作下所消耗的能量Wc,可按 下式估算:
(2)对非线性静力分析法,可采用消能减震 结构的总刚度和总阻尼比计算。对非线性 时程分析法,宜采用消能部件的恢复力模 型计算。
(3)消能减震结构的总刚度(k)为原结构 刚度(ks)和消能部件附加给结构的有效刚 度(ka)之和;总阻尼比(ξ)为原结构 阻尼比(ξs)和消能器附加给结构的有效 阻尼比(ξs)之和,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