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登乐游原》全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李商隐《登乐游原》原文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原文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原文赏析李商隐《登乐游原》原文赏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乐游原 / 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及注释文译我在傍晚时分心情郁闷,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

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对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将要结束。

英译I'm in the evening feeling depressed, then drove to the southeast of the city of Kyoto Changan Yueyou yuan. I saw thesun emits charming sunset, but all this beauty will be fleeting, will soon be the night enveloped by.注释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

《长安志》:"升平坊东北隅,汉乐游庙。

"注云:"汉宣帝所立,因乐游苑为名。

在曲江北面高原上,余址尚有。

……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

京城之内,俯视指掌。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诗翻译赏析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向晚:傍晚。

古原:指乐游原,汉宣帝修建的游览地,在陕西长安城南。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意:感到不适:不悦,不快。

近:快要诗文解释:翻译一:傍晚时分心情郁闷,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

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翻译二: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化为第一人称翻译三:傍晚以至,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乘坐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

这时望见将要西落的太阳,落日余晖洒向大地,无限美好,可惜已近黄昏,美好的太阳也就渐行渐远了。

句解: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傍晚时分,不知由于什么原因,诗人心绪不佳,于是驾着车登上乐游古原。

乐游原曾为秦宜春苑,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在此修乐游庙,又名乐游苑;到李商隐时,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故称“古原”。

诗人一开始就道出心中的“不适”,作为这首诗的大背景。

他的那种感觉似乎非常强烈,以致无法静中独处,无法独步徘徊,而要到一个更高更开阔的地方去排遣,似乎只有在一个更大的环境中,他才能暂时抒解抑郁,释放自己。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高望远,壮伟的长安城阙和秀美的山川田野,都沐浴在夕阳的金色余辉之中。

诗人精神为之一振,不禁由衷地发出感叹:这夕阳真是无限的美好啊!然而,正当陶醉之际,生性敏感的诗人又不禁悲叹起来:太阳就要落山了,这无限的美丽转瞬即逝,只可惜好景不长!诗人想要挽留它,却又无能为力,心中又添怅惘惋惜之情。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每当登高望远,常易引动无穷的思绪。

《乐游原 -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

《乐游原 -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

《乐游原 /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
一、《乐游原 / 登乐游原》原文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二、《乐游原 / 登乐游原》原文翻译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三、《乐游原 / 登乐游原》作者介绍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出生于郑州荥阳,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

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

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登乐游原》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登乐游原李商隐(唐代)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注释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会昌四、五年(844、845)间,时义山去河阳退居太原,往来京师,过乐游原而作下此诗。

赏析在此笔者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夕阳”一句,向来被认为是诗人对繁盛的唐帝国即将衰落之感叹。

大唐王朝繁盛一时,可如今就如同这夕阳般西下,好景不长。

故而这句诗长久以来是这样翻译的:“夕阳无限的美好啊!只不过已经快要落下了。

”李商隐身处的晚唐,总有一种极致奢华过后的颓废感,故而此诗理解为李商隐对唐帝国的感叹。

这种美好事物即将消逝沉落的失落感深深地烙在晚唐的每一个诗人身上,故而晚唐诗人的诗作比起盛唐总少了那种英姿勃发的自信感,大多消沉颓丧、含蓄委曲。

如同本诗,在带入李商隐所处时代之后,本是平凡朴实的语言,却带着一种隐隐的失落感,毕竟那是中国甚至人类历史上最繁盛的一个帝国,其衰败之境怎么可能不让人伤心?不过此诗亦有另外一种解读的角度,在近年来已经得到很多学术界的认可:这种观点认为“只是”二字在这里并不是转折的意思,而是一种理性的解释。

古诗《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

古诗《登乐游原》译文及赏析

登乐游原李商隐〔唐代〕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及注释译文: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注释: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赏析:在此笔者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夕阳”一句,向来被认为是诗人对繁盛的唐帝国即将衰落之感叹。

大唐王朝繁盛一时,可如今就如同这夕阳般西下,好景不长。

故而这句诗长久以来是这样翻译的:“夕阳无限的美好啊!只不过已经快要落下了。

”李商隐身处的晚唐,总有一种极致奢华过后的颓废感,故而此诗理解为李商隐对唐帝国的感叹。

这种美好事物即将消逝沉落的失落感深深地烙在晚唐的每一个诗人身上,故而晚唐诗人的诗作比起盛唐总少了那种英姿勃发的自信感,大多消沉颓丧、含蓄委曲。

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登乐游原》年代: 唐作者: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解】: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韵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评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

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

”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

”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玉谿诗人,另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是:“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那也是登上古原,触景萦怀,抒写情志之作。

看来,乐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时来赏之地。

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谿意绪不佳,难以排遣,他就又决意游观消散,命驾驱车,前往乐游原而去。

乐游原之名,我们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绝唱《忆秦娥》深深印在我们的“诗的摄相”宝库中,那就是:“……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玉谿恰恰也说是“乐游原上有西风”。

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乐游原,创建于汉宣帝时,本是一处庙苑,—应称“乐游苑”才是,只因地势轩敞,人们遂以“原”呼之了。

此苑地处长安的东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览。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如若罗列,那真是如同陆士衡所说“若中原之有菽”了吧。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六篇)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六篇)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六篇)《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1登乐游原杜牧〔唐代〕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翻译:译文:天空广阔无边鸟儿消失天际,古时的遗迹消失在这荒废的乐游原里。

请看那昔日的汉王朝何等壮阔的事业,如今的五陵原上树都没有了,只有秋风呼啸。

注释:乐游原:古地名,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内大雁塔东北,是当时有名的游览胜地。

澹澹:广阔无边的样子。

没:消失。

销沉:形迹消失、沉没。

销:同“消”,消散,消失。

此中:指乐游原四周。

事业:功业。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分别为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

约位于现在的西安市西北。

无树:即没有树。

赏析上联描写了乐游原的景色,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登临乐游原,只看见孤鸟远飞;沧海桑田,人事变迁,惟有长空永在。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体现了诗人对物是人非,夕盛今衰的感慨之情,对执政者的劝勉忠告。

诗人在此展示了永恒的宇宙对有限的人事的销蚀,深感人世盛衰、兴亡迭代、终在无限的宇宙中归于寂灭,可见诗人感慨之深。

下联萧瑟凄凉,衰败的景色使诗人对历史的风云变幻,人世沧桑发出由衷的感慨。

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

用典的修辞手法,凝练含蓄,反用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飞意”,言汉朝之英雄伟业皆已成历史陈迹,诗人内心对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驱除侵略者抱有崇高的爱国热情,感喟之情极深。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2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唐代·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译文天下太平之时,像我这般无大才的过得很有兴味,闲时喜欢如孤云般逍遥悠闲,静时就如老僧的静空恬淡。

登乐游原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乐游原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乐游原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登乐游原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乐游原》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

今天店铺为你精心整理了《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你喜欢。

《登乐游原》古诗原文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古诗注释①乐游原:建于汉宣帝时的一处庙苑,即乐游苑,因地势高敞,又称乐游原。

在陕西长安南八里,其地居当时长安京城最高处,登临可览全城,为汉唐时一旅游胜地。

②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古诗百科③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登乐游原》古诗翻译我在傍晚时分心情郁闷,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

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登乐游原》古诗赏析【赏析一】这首诗大概写于晚年,字句通俗易懂:天光向晚,心里有些不舒服,驱车登上古老的乐游原。

夕阳无限美好,只是已临近黄昏。

但浅白的语句,却能诱发人们丰富的想象:站在高高的乐游原上,极目远眺,夕阳西下,晚霞似锦,绚丽的霞光静静地染红了天空大地,万物笼罩于淡淡的蔷薇色中,云蒸霞蔚。

这一刻如此辉煌、如此壮丽、如此灿烂,也如此短暂,黄昏已悄悄临近,一切光彩将要归于黯淡。

也许诗人仅仅是如实地写出眼前之景,但后人却众说纷纭:有说表现诗人热爱阳光、向往光明;有说象征唐王朝行将衰亡,表现对唐王朝腐朽没落的悲愤;有说“只是”没有转折意味,这首诗是赞美临近黄昏的夕阳最美丽…… “向往光明”、“预言一个朝代的没落”是现代人的观念,强加给古人是牵强附会; “只是”有没有转折意味有什么关系呢,毕竟美好的夕阳临近黄昏会很快消失是客观的自然规律。

诗人以平白浅近的语言,能唤起读者的诸多想象,本身就是诗作的魅力。

不管诗人是有心还是无心,我们读此诗时确实能感受到好景不长久的遗憾。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自然的寻常之景,诗人敏锐地捕捉到那一瞬间的感受,并巧妙地表现出来,文字那么浅显,况味又那么悠长,有对自然的热爱,有对生命的无限依恋,有人生暮年,对岁月流逝的无可奈何……短短的诗句,浓缩了沉甸甸的人生沧桑,闪耀着丰厚的生命内蕴与语言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文及赏析
《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登乐游原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

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金色的世界。

后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解: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韵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评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

登乐游原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
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

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

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文及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