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政治试卷(I)卷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政治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

1. (2分) (2017高二上·张掖期末) 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埘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这表明()

①文化自先需要传承才能创新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③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④先进思想可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 (2分) (2017高二上·凤阳期末) 文艺创作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文艺工作者要创作贴近人民生活的好作品。这是因为()

A .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 . 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C . 人民群众在生活中享受文化

D . 文化创新的灵感最终来自群众

3. (2分) (2017高二下·郑州期中)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为让古今经典诗词,深深印在国民大众的脑子里,

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感受诗词之趣,从诗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这表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②丰富文化形式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③教育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继承的客观要求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4. (2分) 2017年4月15日是第二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按照国家安全法的规定,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把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开展好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汇集强大社会正能量,动员各方力量,构筑起维护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材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需要人们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②是有形的、强制的

③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表现在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促进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③④

5. (2分) (2017高二上·潮州期末) 目前,我国重点保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代

表性项目,如高山族的拉手舞,布朗族的弹唱、蜂桶鼓舞,怒族的达比亚舞、仙女节,毛南族的打猴鼓舞、花竹帽编织技艺、肥套……材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②中华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④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6. (2分)(2018·全国Ⅰ卷) 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7. (2分) 2016年8月20日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本届奥运会冠军。这是属于中国女排的荣耀时刻。比赛中教练适时调整战术,女排队员们临危不乱,克服种种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钉子般砸进人生。这体现了()

①高昂的斗志可以实现对客观规律的超越

②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拼搏精神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④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②

D . ②④

8. (2分) (2017高二上·衡阳期中) 文化自信,就是要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中华文化自信的底气在于()

①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秀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9. (2分) (2018高二下·吉林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让人民有信仰,需要()

①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提高国民的道德修养

②抵制腐朽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重视文化的作用,将文化这一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10. (2分) (2017高二上·嘉兴期中) 饮食有饮食文化,穿衣有服饰文化,居住有家居文化,娱乐有休闲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下列说法中,符合我国当前的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的特点的有()

A .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B . 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C . 选择单一,地域限制

D . 手工生产,传播较慢

11. (2分) (2017高三上·东莞期末)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要坚定地走中国道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表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树立文化自信的根基

②文化自信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优秀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精神力量

④树立文化自信必须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二、综合题 (共2题;共20分)

12. (10分) (2016高二下·龙岩期末)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打破了权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釦识。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知识获取的致率大幅提高,获取成本大幅降低,这也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活知识分析“互联网+教育”模式中科技对教育发展所其的作用。

(2)

用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的认识。

13.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文物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也不仅是地理变迁、水文、地震等讯息的“记录者”,更不仅是文化艺术创作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肩膀”,更重要的是,文物凝结着民族情感,凝聚着国家共识,自然而然地生成一种深沉而磅礴的伟大力量,堪称民族与国家的“根”与“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指出,我们保护文物实际上也是在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来滋润道德的力量,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来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现在经济领域有不少大家诟病的问题,像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诚信缺失,这些也可以从文化方面去找原因、开药方。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应该是道德经济。发展文化可以培育道德的力量,我们推动现代化,既要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也要通过文化向人民

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来赢得世界的尊重。

(1)

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需要加强文物资源保护,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培育文明和道德的力量提出两条建议。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二、综合题 (共2题;共20分)

12-1、

12-2、

13-1、1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