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情感与人际交往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社 会情感与人际交往

学前儿童社 会情感与人际交往

学前儿童社会情感与人际交往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学前阶段是他们人生旅程中至关重要的起点。

在这个时期,孩子们不仅在身体和智力上迅速发展,社会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也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

社会情感,简单来说,就是孩子们对于自我和他人的感受、认知以及相应的情绪反应。

它涵盖了诸如自信心、同理心、情绪管理等多个方面。

而人际交往,则是孩子们与周围人互动、交流和建立关系的过程。

一个拥有良好社会情感的学前儿童,通常会表现出积极的自我认知。

他们知道自己是谁,喜欢什么,能做什么,并且对自己充满信心。

这种自信会让他们勇敢地去尝试新事物,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比如,当面对一个新的游戏或挑战时,自信的孩子会更愿意主动参与,而不是退缩在一旁。

同理心也是社会情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儿童如果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就更容易与小伙伴们友好相处。

比如,当看到小伙伴摔倒哭泣时,具有同理心的孩子会主动去安慰,而不是嘲笑或无视。

情绪管理对于学前儿童同样关键。

他们可能会因为得不到想要的玩具而生气、哭闹,但如果能够逐渐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就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小挫折。

例如,通过深呼吸或者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自己从愤怒或悲伤中平静下来。

在人际交往方面,学前儿童首先开始与家人互动。

父母和兄弟姐妹是他们最初的交往对象。

在家庭中,孩子们学会了表达自己的需求,理解家人的情感,并且遵守一定的家庭规则。

比如,他们会说“妈妈,我饿了”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也会在和兄弟姐妹争抢玩具时,逐渐明白要分享和轮流。

进入幼儿园后,学前儿童的人际交往范围进一步扩大。

他们开始与老师和更多的小伙伴接触。

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一起搭积木、做游戏,孩子们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不仅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同时,学会解决冲突也是人际交往中的必备技能。

小朋友之间难免会因为争抢玩具或者意见不合而发生争吵。

这时候,懂得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比如互相道歉、商量轮流玩,对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情感与社交教案

情感与社交教案

情感与社交教案一、引言情感与社交是人类交往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对个体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和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情感表达和社交技能,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与社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情感表达和社交技能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与社交意识;3. 掌握基本的情感表达和社交技巧;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用语言、行为或肢体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状态的能力。

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帮助学生提高情感表达能力:(1)情感辨识:通过观察图片、视频或听音乐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识别和理解不同情感的表达。

(2)情感词汇:扩展学生的情感词汇,通过对情感词汇的解释和示范,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3)情感分享: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提供安全、支持和理解的氛围,促进情感表达和交流。

2. 社交技能社交技能是指个体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和技巧。

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帮助学生提高社交技能:(1)主动介绍和问候:在不同场合下,教导学生如何主动介绍自己和问候他人,培养良好的社交礼仪。

(2)积极倾听: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感受,并给予合适的回应。

(3)回应批评: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他人的批评,包括听取批评、冷静思考并做出适当回应。

(4)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与他人协商、寻求帮助和寻找解决方案等。

四、教学方法1. 观察与讨论: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和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情感表达和社交技能的重要性和应用。

2. 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社交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锻炼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情感日记:鼓励学生每天记录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交往中的问题,通过写作的方式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社会心理学《第五讲 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第五讲 人际关系》
• “近水楼台先得月--”近水楼台效应 • 空间上距离越小,双方越接近,越容易成
为知己,尤其在交往的早期阶段更是如此。 • 较小的居住单元有助于友谊的形成。
熟识:重复接触
• “熟悉引起喜欢”--曝光效应 • 心理学家扎琼克在60年代末期的研究: • 研究素材:无意义音节和中文字、照片 • 自变量:词汇出现的次数1-25 • 因变量:要被试猜测其含义 • 结果:被试对呈现次数多的词更有好感。
彼此倾听
• 女性的讲话方式更为间接和具有试探性,如使用 模棱两可的话语,更多的在对话中问问题,句末 使用升调。
• 如:好像是啊,我们还是感兴趣的,对吧? • 男性的敏感性不足,但自认不错。喜欢谈论非个
人化的事情,讨论物品和运动。而在女性的对话 中,感情和人物占有主导地位。
积极倾听
• 在接受别人的信息时,我们有两个重要的 任务:
试试看
• 某一天,你在宿舍看书,室友回到宿舍, 看到地上很脏。室友抱怨你没打扫房间。
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影响
• 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 人际关系与个体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 人际关系是影响个体事业成就的主要因素
休斯顿(1988)的社会支持观
•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减少或防止心理紧张所造 成的心理伤害。布朗的调查发现(1978伦敦): 在紧张事件中,有丈夫支持的妇女10%患抑郁症, 而缺乏支持的妇女41%患抑郁症。
• 3,控制感丧失:他人有时会利用我们暴露的
信息伤害我们或控制我们。
• 4,出卖:当我们要求对方对我们暴露的自我信
息保密时,这种信赖有时会被出卖。
自我表露与关系发展
• 1,当关系由浅入深时,人们会暴露更多的 个人信息。这是社会渗透的深度维度。
• 2,当关系发展时,自我表露的内容也会变 得更宽。人们会谈论更广泛的话题。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九年级下册第五章情感与人际交往教学反思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九年级下册第五章情感与人际交往教学反思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九年级下册第五章情感与人际交往教学反思近年来,人们对于情感与人际交往的意识逐渐加强。

九年级下册的第五章《情感与人际交往》作为品德与生活课程中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技巧。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本章对学生的情感与人际交往进行了引导和培养。

通过对本章教学的反思,我认为这一教学内容具有以下几个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本章教学注重情感的表达和理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情感体验活动,如情感表达日记、分享个人情感经历等,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还增强了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和认知。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倾听,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提升自己的情商。

其次,本章教学注重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的培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人际交往的技巧和策略。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主动倾听、尊重他人、有效沟通等重要的人际交往技巧。

同时,教师还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人际交往的具体过程,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然而,本章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教学材料较为单一。

在本章中,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基于教科书中的案例和故事。

这种教学方式可能会让学生感到乏味,缺乏主动性。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入更多真实生活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本章教学缺乏足够的互动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述和讲解为主,学生在听讲的同时缺少了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交流。

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此外,本章教学缺乏具体的实践活动。

虽然有一些情感体验活动和角色扮演的实践活动,但却不够系统和全面。

对于情感与人际交往这样的主题,学生应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如情感分享会、团队合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

人际关系中的人际社交与情感交流

人际关系中的人际社交与情感交流

人际关系中的人际社交与情感交流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关系。

人际社交和情感交流是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个人素养和拓宽社交圈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际社交的重要性及技巧在人际关系中,人际社交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人际社交,我们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同时也可以在职场上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要进行有效的人际社交,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首先,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们面对陌生人或者是新环境时,可以主动打破僵局,主动去与人交谈,寻找共同话题,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

其次,善于倾听也是进行人际社交的重要技巧。

与他人交谈时,我们应该关注对方的发言,积极倾听,并适时地给予回应。

倾听不仅可以展示我们的尊重和关心,还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另外,对待他人要真诚友善,尊重差异。

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应该保持真诚的态度,尊重对方的观点和个性,不做过多的批评和指责。

同时也要注意言语的措辞,避免使用冒犯或者伤害他人的语言。

最后,主动分享和帮助他人也是进行人际社交的重要技巧。

通过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资源,我们可以与他人建立更深厚的关系,并获得更多的信任和认可。

同时,主动地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也可以拉近与他人的距离。

二、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及技巧情感交流是人际关系中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

情感交流不仅可以增进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还可以为人际关系注入更多的温暖和情感。

首先,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

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应该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而不是一味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

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建立情感连接,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

其次,要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对方的言语,还要注意他们的情感表达。

通过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们建立情感共鸣,增进彼此的情感交流。

另外,情感交流还需要关注非言语沟通。

学生情感与人际交往

学生情感与人际交往

学生情感与人际交往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情感波动和人际交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不仅需要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还要与同学、老师和家人进行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的情感和人际交往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情感对学生的影响学生的情感生活与其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情感可以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积极情感如喜悦、幸福、满足等,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而消极情感如焦虑、抑郁、愤怒等,会使学生情绪低落,影响学习效果和人际关系。

学生情感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环境、学习压力、个人经历等。

家庭是一个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场所。

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给学生提供安全感和情感支持,有助于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发展。

另外,学习压力也是学生情感波动的重要原因。

过大的学习压力会使学生感到焦虑和抑郁,影响到他们的情感状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情感问题,学校和家庭都要重视情感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情感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情感,并提供相关的情感管理技巧。

家庭可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

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人际交往是学生们在学校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社交形式。

通过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的交往,学生可以获取知识、增加经验,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生的人际交往质量对其社交能力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信任和友谊,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与此同时,良好的人际交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和人生奠定基础。

然而,不良的人际交往可能给学生造成许多困扰。

例如,当学生与同学之间存在着冲突和矛盾时,他们可能感到痛苦和孤立,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此外,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也会导致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感到尴尬和不自信。

三、培养学生情感与人际交往能力的措施1. 倾听和尊重:学校和家庭都要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感受和意见。

与学生的交流应该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

人类情感与人际关系

人类情感与人际关系

人类情感与人际关系人类是情感动物,情感是我们与世界相连的桥梁,也是我们与他人建立深厚人际关系的基石。

情感和人际关系之间相互影响,情感的表达和处理方式对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人类情感与人际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一些关于情感表达和处理的有效方法。

一、情感与人际关系的关系情感是人类对于外部刺激的主观反应和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等多种情感。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互动,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多种关系。

情感和人际关系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情感是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

人类的情感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得以表达和发展。

情感的交流和分享是构建深厚人际关系的前提,它不仅能增强人际之间的互动和理解,还能使关系更加亲密和稳固。

其次,情感的表达和处理方式对于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护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直接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

当我们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积极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就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反,情感的压抑和不当的表达则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和破裂。

再次,情感的共鸣和共情是深化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当我们能够从内心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和共情时,不仅会增进双方的亲近感,还能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相互支持和鼓励,让人际关系更加牢固。

二、情感表达的有效方法情感表达是人类与他人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从而促进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情感表达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

1. 坦诚而真实地表达情感。

坦诚和真实是建立信任和亲近感的关键。

无论是对于自己的情感还是对于他人的情感,我们都应该勇敢地表达,不抑制和隐藏自己的情感。

当我们能够真实地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才能够更好地建立深入的人际关系。

2. 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与人相处时,不仅要表达自己的情感,还要积极地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通过倾听他人的分享和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并给予支持和关爱。

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

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

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现代社会,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无疑是不可或缺的。

这不仅是因为我们需要与他人沟通以达成共同目标,还因为我们需要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支持。

对于这两种交往方式,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和应对呢?一、理解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可以理解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沟通、互动和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

我们在生活或工作中,与同事、朋友、家人、领导或下属等交往互动,都属于人际交往的范畴。

人际交往涉及到了情感、认知、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因素,其中又以情感因素最为重要。

在进行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自己通过言语、行为和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信息,也需要注意其它人给出的信号,比如眼神、肢体语言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心理感受和态度,顺畅地实现目标。

二、应对人际交往对于人际交往,要做到以下几点:1.建立良好的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建立有效的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前提。

我们需要学会倾听、自信、表达清晰明确的想法等技巧。

当我们面对一些情景和人物比较棘手的交流时,我们也要有机智地应对,让谈话平稳不尴尬。

2.注意情感的体验和表达情感是人际交往中的核心元素。

在交往中,我们需要试着了解别人的想法,理解别人的需求,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目标。

同时,我们也要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大多数人都善于接受他人的表达,并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

当出现冲突时,我们也要试图以平和的态度去处理。

3.建立良好的信任信任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如果对方在某些关键问题上没有信任,就很难与他们建立委托和互相帮助的关系。

要建立信任,需要诚实、相互尊重、诚信等。

在做决策时,我们也要考虑到他人的想法,而不是只考虑个人的利益。

三、理解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人际交往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过程。

在情感交流中,我们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关爱,从而建立人际关系,满足个体的情感需要。

情感交流是双向的,它不仅包括我们对他人的表达,也包括我们如何理解他人和接受他人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负面情绪阻碍人际交往、引发 不良人际交往后果

愤怒、嫉妒、紧张不良的负面情绪影响到交往 过程的相互正确理解、行为反应等,容易引发 不良人际交往后果 。

情绪的功能向我们揭示,情绪既服务于人类基 本的生存适应需要,又服务于人类社会群体生 活的需要。人们每时每刻发生的情绪过程,都 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发生影响相结合的 反应。情绪卷入人的整个心理过程和实际生活, 成为人的活动的驱动力和组织者。 同样影响到 我们的人际交往。




谢 谢 The End
思考与应用——疏导不良情绪、情感的方法:
· 及时宣泄 · 转移注意 · 向人倾诉
· 学会幽—
情绪调控的P· C自我写照法 A·


1959年,美国医生埃里克· 巴恩创立了一种心理调节方法—— P· C法-PAC性格测试。P· C分别为“双亲”(Parents)、 A· A· “成人”(adult)、“儿童”(child)的英文字头。巴恩指 出,要保持心理健康,一个人一生要保持这样三个心理: C.要保持“童心”。不要强行压抑自己的本能性需要。人的一 生要有孩子般自然、朴素的情感。 A.要保持理智。要有成人般的成熟心理,遇事冷静,能够理智 地、正确地观察现实,适应现实生活。 P.要保持慈善。要像父母双亲关心子女那样体谅别人,关心别 人,有一颗慈善的心。 总之,一个人要保持心理健康,必须以P.A.C为标准,即保持儿 童般的天真、自然和热情,成人般的理智和父母对子女般的慈 善。
二、社交情感(情绪)的形式和类别
K· 斯托曼(美国心理学家): T· 每当我们与他人相互交往,不管是不是 面对面的,我们都在不断地表达着情绪。 与此同时,也监视并解释着对方的表情。 公正地说,正是这种复杂的和可能往往 是无意识的过程,使社会交往十分细腻 和深刻。

二、社交情感(情绪)的形式和类别

2.情绪(情感)的特点:

(1)· 两极性 如经常表现在取得某种成功,或受到 某种鼓励时,情绪高涨,干劲倍增;一旦遇到挫折或 失败马上又陷入极端痛苦状态,情绪低落无精打采。 青少年受到鼓舞心潮澎湃时,由于激情和盲目的狂热, 干出蠢事的也大有人在。情绪易冲动性和爆发性:有 人说青少年的情绪就像“姑娘的脸,六月的天”,说 变就变。人们往往用“心血来潮”、“血气方刚”来 形容他们。就是说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正值 精力旺盛时期,富于激情。一旦有了适宜的环境激情 便容易迸发出来,并且反应强烈。“喜”往往表现为 手舞足蹈,欣喜若狂;“怒”则表现为火冒三丈,暴 跳如雷,甚至大动干戈。个别青少年因一念之差,造 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人际关系心理学 第五讲 情感与人际交往
教育科学系 李国强 E-mail:lgqwm@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1.情绪的定义
传统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划分为3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 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 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或事件本身属性的加工过程,它 们反映着事物、事件本身所具有的感性的或理性的特性。 · 意志过程是认识活动的能动方面或自觉的调节方面,是 认识活动的延伸。因此,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都是以客 观事件本身的特性对人起作用的。 情绪(情感)过程:是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需要关 系的反映。 任何情绪的产生、维持或改变,均以主体与客体之间关 系的改变为转移。基于此,情绪亦可看作:个体与环境 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维持或改变(J· Campos,1990)。
四、交际活动中的情感倾向分析
(一)交际活动中的情感倾向 1.情感顺向交流的激发作用:欢乐、赞 许、同情、谦逊等。 2.情感逆向撞击的阻碍作用:愤怒、忧 伤、紧张、恐惧、厌恶等。 3、情感倾向的“反应度”问题:适当的 时间、适当的地点、适当的对象、适当 的强度。

(二)人际交往中逆向情感产生 的原因分析

1.冯特的分类: · 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 包括成功的与失败的 情绪、骄傲与羞耻、内疚与悔恨等,这些情绪 决定于一个人对自身行为与客观行为标准的关 系的知觉。 · 与他人有关的情绪 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情绪 种类似乎无限繁多,按照积极的与消极的维度, 可以把它们分为爱和恨两个大类。

2.按照情感的性质分类: · 积极情感 · 消极情感 3.按照人际交往中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 · 自负性情感 · 自卑性情感 4.按照人际交往中的亲和与排斥倾向: · 联合性情感 · 分离性情感

三、情绪、情感对于人际交往的功 能(意义)
1、· 情绪影响交往内容: 情绪和语言一样,具有服务于人际通讯(沟通) (interpersonalcorn-munication)的功能。情 绪通过独特的无词通讯手段,即由面部肌肉运动 模式、声调和身体姿态变化所构成的表情来实现 信息传递和人际间互相了解。其中面部表情是最 重要的情绪信息媒介。 表情信号的传递不仅服务于人际交往,而且往往 成为人们认识事物的媒介——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作用(social referencing of e-motion, R.Emde,1986)。 。
讨论与思考: 市场经济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和情感淡 漠吗? /viewa rt.rs?aid=815695


讨论与思考:如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我们 的人际交往: 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胡锦涛
(2)情境性:情绪情感的发生 往往受实际情境的影响。



例: 虞美人 南宋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3)感染性: 情绪情感的发生往往会在个体与群体之间产生 相互影响。 (4)复杂性 从以上可以看出,情绪的性质 决定了它的复杂性。情绪在构成上有外显行为、 内在体验和生理唤醒等多种成分;在品种上有 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的无可胜数的类别;以及 具有强烈或淡漠、激烈或恬静、短暂或持久等 多种存在形式。情绪的发生“惊扰”整个有机 体,唤醒神经系统各水平和意识各水平的活动。 凡此种种,可认定情绪是一种多成分、多维量、 多种类、多水平整合的复合心理过程。情绪的 每一次发生,都兼容生理和心理、本能和习得、 自然和社会诸因素的交叠。

3.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区分



感情(affection):指区别于认识活动、并同人的特 定需要相联系的感情性反映的统称。它一般地包容着 情绪和情感的综合过程。因此,无论情绪或情感,指 的乃是同一过程和同一现象。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情绪 或情感,指的是同一过程、同一现象所侧重的不同方 面。 情绪(emotion)代表着感情性反映的过程。无论在动 物或人类,感情性反映的发生都是脑的活动过程,或 个体需要的特定反映模式的发生过程。从这个意义上 说,情绪概念既可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 情感(fellings)经常被用来描述具有稳定而深刻社会 含义的高级感情。它所代表的感情内容,诸如对祖国 的尊严感,对事业的酷爱,对美的欣赏时,所指的感 情内容不是指其语义内涵,而是指对这些事物的社会 意义在感情上的体验(experience)。

交际情感的类型组合分析
交际态度
亲和性 联合 A B
自负
自卑
分离
C
D
情感的具体类型:以爱情为例 (J.A.Lee,加拿大)
· 情欲之爱(eros) · 游戏之爱(ludus) · 友情之爱(storge) · 现实之爱(pragama) · 激情之爱(mania) · 奉献之爱 (agape)

· 排他性情感倾向:“自我中心”

· 误断性情感倾向:交往认知与判断偏差
· 差异性情感倾向:性别差异、年龄差异、 阶层差异、个性差异等引发的情感差异。

五、人际交往中逆向情感的疏 导与调控措施
· 树立正确的交往观 · 培养正确、合理的人际交往认知方
式 · 养成健康的情感品质 · 学会管理情绪 · 及时疏导、消解不良的情绪、情感。 等。

2、影响人际理解与感情联结的建立

情绪的通讯交流作用还体现在构成人际之间的感情 联结上。例如,母婴之间有着以感情为核心的特殊 的依恋关系,这是最典型的感情联结模型。半岁以 上婴儿在母亲离开时会表现不安和哭闹,称为“分 离焦虑”(R.Spitz,1965)。婴儿在七、八个月以 后,在母亲经常接近和离开的不断重复中,学会预 料母亲接近和离开的后果,形成“依恋安全感” (security of attachment,R.Bowlby,1969, 1973)。依恋安全感的建立是儿童情绪健康和人格 完善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使婴儿经常快乐,更容易 同他人接近并建立友好关系,更愿意认识和探索新 鲜事物。此外,感情联结还有其他多种形式,例如 友谊、亲情和恋爱,都是以感情为纽带的联结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