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快速繁殖的研究

合集下载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是也受到各种病毒的威胁,其中普通马铃薯Y 病毒和葡萄叶病毒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尤为严重。

因此,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应运而生,成为解决马铃薯病毒问题的有效途径。

马铃薯脱毒技术主要应用于普通马铃薯Y病毒、葡萄叶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和马铃薯花叶病毒等病毒的控制。

试管苗快繁技术是指将受病毒侵染的母株去除外在病毒污染,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出无病毒的试管苗,再进行大规模繁殖。

该技术有以下优点:一、保证马铃薯品种的纯度和优质性马铃薯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去除试管苗体内外病毒,降低病毒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保证马铃薯品种的纯度和优质性。

二、促进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马铃薯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大规模繁殖马铃薯健康种苗,提高种薯产量和品质,促进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降低耕地污染和农业用药量马铃薯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去除病毒,降低马铃薯的病害发生率,从而减少对土壤和水的污染,降低农业用药量,保护生态环境。

四、提高农民收益马铃薯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益,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一、选择底薯并进行消毒。

选用优质种薯作为材料,切割成小块,进行消毒处理,去除外在污染细菌。

二、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

采取组织培养技术,将马铃薯底薯比如去除病毒后得到的组织块,放在含有营养物质的试管中,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下培养,最终获得无病毒的马铃薯试管苗。

三、快速繁殖无病毒试管苗。

将无病毒马铃薯试管苗通过快繁技术进行扩繁,获得大量无病毒的马铃薯试管苗,再进行与土壤直接接触的育苗培育。

四、田间移栽。

无病毒的马铃薯试管苗经过特殊处理后,移栽到田间进行培育,获得无病毒的马铃薯种质资源。

总之,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是一项有效的马铃薯病毒控制技术,可以保证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纯度和优质性,为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对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13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速繁殖

实验13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速繁殖

▪ 4 实验用具和仪器
▪ 酒精棉球、小块纱布、枪状镊子、手术剪、 解剖刀、已灭菌培养皿、酒精灯、超净工 作台等。
▪ 5 药品和试剂
▪ 马铃薯快速繁殖培马铃薯脱毒试管
7 实验操作流程
▪ 〔1〕准备工作 ▪ ①接种室的清洁和消毒 ▪ ②超净工作台的开机和消毒 ▪ ③剪刀、镊子、已灭菌培养皿、酒精
棉球、酒精灯、待用培养基等的准备 ▪ ④ 实验材料的准备
〔2〕无菌操作
▪ ① 实验操作前,操作人员洗手及手和小臂 消毒〔注意问题?〕
▪ ② 使用的镊子、解剖刀等用95%酒精浸泡, 之后放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再放在灭菌 后的培养皿中冷却后使用。
▪ ③培养瓶外壁的消毒
〔2〕无菌操作
▪ ④将马铃薯试管苗剪为单节茎段后接种到 培养基中,在植入材料的前后,培养瓶的 瓶口须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烤灭菌。
▪ ⑤封口、标记、将培养瓶置于培养架上, 在温度20-25℃,光照强度2000-3000lx, 光照时间12-14小时/天的条件下培养。
图1 马铃薯试管苗的茎段扦插繁殖
实验1-3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快速繁殖
▪ 1 实验目的
▪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无菌操作的根本技术; 了解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的过程,为马铃 薯脱毒种薯的生产提供必要的根底苗。
▪ 2 实验方法:单节茎段扦插〔短枝发生型〕 ▪ 3 实验原理
▪ 利用适宜的培养基,诱导带有腋芽的马铃 薯单节茎段进展芽生长和根再生形成单苗, 从而到达快速繁殖的目的。

马铃薯组培快繁实验报告

马铃薯组培快繁实验报告

马铃薯组培快繁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马铃薯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
1.马铃薯鲜根茎;
2.呋喃、氯仿、乙酸乙酯等有机试剂;
3.组织培养基。

实验方法:
1.将马铃薯鲜根茎表皮和细胞分离;
2.制备酵母提取物培养基;
3.将马铃薯组织进行无菌培养;
4.对组培快繁效果进行观察并记录;
5.探究温度、光照、培养基成分等因素对马铃薯组培快繁的影响。

实验结果:
经过6个月的组培,马铃薯组织得到快速繁殖,从单个组织增殖到100个以上,可见组织培养在马铃薯鲜根茎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在探究因素对组培快繁的影响过程中,发现温度、光照和培养基成分三者间都有显著影响。

较高的温度有利于组织培养,但也容易导致组织失去活性。

光照则会影响植物代谢活动以及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菌或真菌的生长,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会导致组织
死亡。

而培养基成分则是影响效果较大的因素之一,其中激素的添加比例、营养因素的比例、蔗糖的浓度等都将会影响组培效果。

实验结论:
马铃薯组培快繁具有一定的优势,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可实现快速繁殖,以便进行后续的育种和研究工作。

同时在培养过程中,需根据不同的因素进行调节,保证组织能够生长、分化、产生完整的植株。

马铃薯种薯快速繁殖方法

马铃薯种薯快速繁殖方法

水稻长穗期田间管理水稻从分蘖末期到出穗为止称为长穗期。

长穗期的生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胚胎形成和发育时期。

这时期对肥水的需要激增,对外界环境条件敏感,是决定穗大、粒多,以穗粒数定产量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在田间管一、酌施穗肥根据苗情、肥力、气温决定施不施穗肥,一定要慎重。

例如:叶色浅、肥力不足、气温高时应早施、多施;叶色深、肥地、气温低时应晚、少施或不施。

施穗肥的时间在出穗前15—18天。

其目的是增大谷壳容积,使水稻达到秆壮,抽穗快而且整齐,灌浆快,成熟早,穗大、粒多、高产。

如果在8月1一10日抽齐穗,则施穗肥应在7月12一15日。

穗肥施用量,每公顷施硝铵40一60公斤或尿素30—50公斤。

对长势旺,怕倒伏的刘向阳田忠地块,每公顷可施硫酸钾25公斤。

切忌用量过多,以免引起贪青晚熟。

出穗晚、低温年份不宜于追施穗粒肥。

二、灌好“养胎水”水稻长穗期生理需水达到高峰,加上气温高,蒸发量大,是水稻一生需水量最多的时期。

由于幼穗柔嫩,耐旱、耐寒力弱,所以,此期对水分、温度的反应极为敏感。

田间水层要控制在6—8厘米深。

这一时期的最适宜温度是30℃,受冻指标是15—17℃。

当温度下降到受冻指标时,应深水灌溉,田间保持15一18厘米深水层,达到深水保温护胎的目的。

低温过后,排水浅灌,田间保持5—8厘米深水层。

这样灌溉,可保证胚胎正常生长所需水分,减少胚胎退化,从而减少空粒。

三、及时防治病虫害水稻胡麻斑病、赤枯病、稻瘟病,要早期预防。

应用双效微肥800倍液均匀喷雾(喷后6小时内遇雨要重喷)。

对上述几种病害有较好的预防和防治效果。

且可使水稻增产15%左右。

防治穗颈瘟的措施是:在叶瘟较重或有穗颈瘟危害的地块,当抽穗5—10%时,用富士一号每公顷1.5公斤500倍液预防,严重时在齐穗后再喷一次。

稻飞虱一般用敌敌畏800倍液,敌杀死、杀灭菊脂1500倍液喷洒,效果很好。

四、消灭后期杂草稻田除草,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人工除草应在孕穗期前结束.但后期杂草较多时也可继续拔除,并铲除池埂、渠道上的杂草,以免挡光影响水温升高,还可减轻下一年的草荒。

马铃薯组织培养脱毒快繁

马铃薯组织培养脱毒快繁

马铃薯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

由于培养物是脱离植物母体,在玻璃瓶中进行培养,所以也叫做离体培养。

在有些情况下,再分化也可不经愈伤组织阶段,而直接发生于脱分化的细胞。

[1]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是人工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体的一部分,在人工控制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下繁殖植物,脱除病毒得到无毒苗株,继而在大田快速繁殖的技术。

脱毒及离体快繁,这是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多、最广泛和是有效的一个方面。

主要是进行茎尖培养脱除病毒。

对于脱毒苗、新育成、新引进、稀缺良种、优良单株、濒危植物和基因工程植株等可通过离体快速繁殖,同时可不受地区和气候的影响,比传统的繁殖方法快数万倍。

植物组织培养已发展成为一门富有生命力的学科。

[2]植物组织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有很多方面,其中植物脱毒和离体快速繁殖是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多、最有效的一个领域。

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改良作物是以后农业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展之一。

首先用茎尖脱毒获得无病毒植株成功的是法国人莫勒尔,他们用大丽花为原料,在1952 年试验产生了无病毒植株。

在1955 年以马铃薯为材料产生了无病毒植株。

农业生产中,许多农作物都带有病毒,无性繁殖方式植物如马铃薯、甘薯、大蒜等尤为严重,但是感病植株并非每个部位都带有病毒。

[3]一、国内外研究动态(一)研究背景栽培种的马铃薯(Solanurn tuberosurn)是双子叶种子植物, 属茄科(Solanceae)茄属(Solanum)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产上绝大多数是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

[4]马铃薯用块茎繁殖,植株长势逐年削弱、矮化,分枝变小,结薯变小,产量逐年下降,甚至绝产,这种现象叫做种性退化。

马铃薯加速繁殖技术要点

马铃薯加速繁殖技术要点

马铃薯加速繁殖技术要点作者:孙雪丹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1期孙雪丹一、良种高速繁殖法1、分株繁殖:把马铃薯根据出芽的多少进行分割,在把马铃薯播种后,每一块马铃薯一般会长出两个植株,把其中比较强壮的植株进行分开栽种,这样可以提高马铃薯的繁殖。

方法是:马铃薯苗长到六个叶子的时候,在种植穴内只留一个茎,把多余的植株连接的根部从马铃薯会上摘下,直接摘到空的种植垄上,让马铃薯苗可以快速生长扎根。

2、育牙掰苗繁殖:在马铃薯播种前的两个月左右,要把健康的马铃薯种放在温室内催芽,发芽后,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15天,使幼牙变得粗壮,变成绿色,然后按照出芽的情况把马铃薯进行切块分割,然后进行育苗播种。

3、扦插繁殖:扦插可以大幅度的提高马铃薯的繁殖潜力,何以使马铃薯繁殖数倍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使用得当,可以获得几百倍甚至几千倍的繁殖。

具体做法分四个步骤:(1)掐尖憋杈:在把马铃薯播种后,幼苗长到七个叶子的时候,在幼苗的顶部生长点的两个叶片掐断,大约在四公分左右掐下,并将其扦插在土床上进行育苗。

(2)分段:生长点上掐下后,侧枝的生长就会比较旺盛,每个叶腋都会出现一个分枝。

在分枝长出六个叶片时,带枝掰下第一个叶片并及时地扦插在温床上生根育苗。

(3)上床育苗:扦插前要把整个床面整理平整,然后用水充分的浇透,把掐下来的尖和分枝,按照一定的距离斜插在土床上,注意扦插的深度,留一个叶片在土面上,这样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一定要避免阳光的强照,适当的时候可以搭遮阴棚,在生根后,把带土的马铃薯苗移植到田地间,坐水栽植,定植密度。

(4)分层培土:在马铃薯苗定植之后,会从叶中间很快的长出枝条。

在马铃薯长出六个叶子的时候,要进行第一次培土。

在培土时埋进两片叶,发芽的过程中,可以结出马铃薯的匍匐茎。

可以使用培土来进行封垄。

来增加马铃薯的产量。

在扦插时,通过植物生长激素可以来浸泡掐枝的基部,来促使掐枝可以很快地生根,可以提高马铃薯的成活率。

马铃薯原原种高效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

马铃薯原原种高效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

马铃薯原原种高效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消费群体。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生产效率和品质,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一种高效的马
铃薯原原种生产技术。

该技术基于以下基本原理。

首先,该技术采用无性繁殖方法,即通过茎、叶或块茎等非生殖器官
进行繁殖。

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育种时间,提高品质和数量。

同时,由
于无性繁殖不需要花粉传播和授粉过程,因此可以避免杂交现象的发生,保证了纯度。

其次,该技术采用组培技术进行快速繁殖。

组培是指将植物体细胞或
组织放入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和分化。

通过组培技术可
以实现快速繁殖、规模化生产、品种保持等目标。

第三,在组培过程中,还应用了激素处理、离体诱导等手段来促进细
胞分裂和增殖。

这样可以加速植物生长和繁殖,提高生产效率。

第四,为了保证马铃薯原原种的品质和纯度,该技术还采用了无菌培
养技术。

无菌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植物的组织培养和繁殖。


样可以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保证马铃薯原原种的品质和纯度。

最后,该技术还应用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分子标记是指利用特定基因或DNA序列进行标记和鉴定。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可以实现对马铃薯原原种的快速鉴定和筛选,提高选育效率。

综上所述,马铃薯原原种高效生产技术基于无性繁殖、组培技术、激素处理、离体诱导、无菌培养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多种手段。

这些手段相互协作,可以大大缩短育种时间、提高品质和数量、保证纯度等目标。

这一技术对于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是近年来在马铃薯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项先进技术,通过试管苗快速繁殖可以大幅提高马铃薯的繁殖效率和质量,有效地避免了病毒和病菌的传播,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从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原理、技术流程、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原理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技术是通过将健康的组织培养在无菌的培养基中,通过适宜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使其快速生长和分化为幼苗,然后继续培养和繁殖,最终获得大量无病害的苗种。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选择健康组织:选择健康的马铃薯组织,如叶片、茎芽等,进行无菌处理,去除表面的病菌和病毒。

2. 建立培养基:根据马铃薯生长的特点和营养需求,配置适宜的无菌培养基,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生长因子。

3. 培养和繁殖:将经过无菌处理的马铃薯组织培养在无菌培养基中,控制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促进组织的生长和分化为幼苗,然后进行继代培养和繁殖。

通过以上原理,可以有效地实现马铃薯的脱毒繁殖,得到大量无病害的试管苗,为马铃薯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种苗资源。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技术的流程主要包括组织培养、无菌处理、培养基配置、培养和繁殖等步骤,下面将对其具体流程进行介绍。

2. 无菌处理:将经过消毒处理的组织放入无菌工作台中,进行进一步的无菌处理,包括盆栽、割取等操作,确保组织的无菌状态。

3. 培养基配置:按照配方将无菌培养基配置好,包括营养盐、植物生长激素、碳源等成分,确保提供足够的营养和生长因子。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技术在马铃薯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繁殖效率:传统的马铃薯繁殖方式存在生长周期长、繁殖效率低的问题,而通过试管苗快速繁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繁殖效率,节约时间和成本。

2. 避免病毒传播:马铃薯作为病毒携带者,传统繁殖方式易导致病毒的传播,而试管苗繁殖可以避免病毒的传播,有效保证马铃薯的健康和质量。

3. 提高产量和品质:无病害的试管苗具有较高的生长力和抗逆性,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为种植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立题依据---------------------------------------2 二主要研究内容-----------------------------------2 三技术路线---------------------------------------5 四要达到的技术或经济指标-------------------------6 五经济效益分析-----------------------------------9 六研究进度--------------------------------------10 七风险分析--------------------------------------10 八项目组成员------------------------------------11
一立题依据
(1)马铃薯是高度杂合的,因此它们的种子后代不可能与原种完全相同。

只有由无性繁殖产生的植株,在遗传上才能与其亲本植物完全相同,从而使品种的特性代代相传。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无菌条件下对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使其短期内获得遗传性一致的大量再生植株的方法称为植物离体无性繁殖。

马铃薯试管苗在光照条件下进行自养的程度大于异养。

相反,在高浓度的糖类存在的情况下,以及在无光照的限制条件下,马铃薯向着诱导生成试管薯的过程。

这样生长出来的试管薯称之为原种种薯。

(2)短枝发生型是指外植体携带的带叶茎段,在适宜的培养环境中萌发,形成完整植株,再将其剪成带叶茎段,继代再成苗的繁殖方法。

该方法与田间枝条的扦插繁殖方法类似,故又称为微型扦插。

能一次成苗,遗传性状稳定,培养过程简单,移栽成活率高。

许多花卉、葡萄、马铃薯等试管苗的繁殖常用此方法。

(3)在黑暗环境的诱导下,马铃薯试管苗可以在试管薯诱导培养基中结出种薯,且悬于茎秆上。

马铃薯试管薯是利用茎尖分生组织脱毒技术,在组织培养条件下高倍扩繁脱毒试苗,进而诱导试管苗所形成的块茎。

试管薯具有无病原、体积小、贮藏运输方便、能工厂化周年生产,从而为马铃薯优良种质的保全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途径。

二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方法:作为植物营养繁殖的一个新手段,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现正日益普及。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无菌条件下对外植体进
行离体培养,使其短期内获得遗传性一致的大量再生植株的方法称为植物离体无性繁殖(propagation in vitro)。

植物离体无性繁殖又称植物快繁或微繁(micropropagation),它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产生经济效益最大的研究领域,涉及的植物种类繁多,技术日益成熟并程序化,繁殖速度突破了植物自然繁殖的界限,成就了工厂化育苗的梦想。

植物快繁与传统营养繁殖(vegetative propagation)相比,其特点表现在:①繁殖效率高。

由于不受季节和灾害性气候的影响,材料可周年繁殖。

生长速度快,材料能以几何级数增殖。

②培养条件可控性强。

培养材料完全是在人为提供的培养基质和小气候环境条件下生长,便于对各种环境条件进行调控。

③占用空间小。

一间30m2的培养室可同时存放1万多个培养瓶,培育数十万株苗木。

④管理方便,利于自动化控制。

培养材料在人为环境中生长,省去了田问栽培的一些繁杂劳动,并可利用仪器进行自动化控制,便于工厂化生产。

⑤便于种质保存和交换。

通过抑制生长或超低温贮存的方法,使培养材料长期保存,并保持其生活力,既节约了人力、物力和土地,还防止了有害病虫的传播,更便于种质资源的交换和转移。

2研究材料
(1)马铃薯幼苗
(2)培养基
培养基是植物离体培养组织和细胞赖以生存的营养基质。

配制培养基时,为了减少试剂称取时的工作量和少量称取时出现的误差,以
~ 3 ~
及避免多种营养成分混合导致沉淀产生或相互反应而失去培养效果,预先要将各种营养成分配制为一定倍数的培养基母液,待使用时稀释到要求的浓度。

母液的浓度为培养基浓度的10倍、100倍或更高。

将事先配制好的培养基母液按一定比例稀释至浓度为培养基中规定的使用浓度,再加入琼脂、蔗糖、生长调节物质等,制备成符合要求的培养基。

利用适宜的培养基,诱导带有腋芽的马铃薯单节茎段进行芽生长和根再生形成单苗,从而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培养基配方设计:①根据培养的目的选择一种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

②确定培养基中各种激素的浓度及相对比例。

本实验中马铃薯试管苗快速繁殖培养基
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MS培养基 +C30g/L +A7g/L PH 5.8
3研究用具
果酱瓶、500mL搪瓷杯、三角瓶、烧杯、容量瓶、玻璃棒、25mL量筒、1mL和5mL移液管、洗耳球、PH试纸、封口膜、扎口用棉线、药勺、称量纸、普通电子天平、酒精棉球、小块纱布、灭菌滤纸、枪状镊子、手术剪、解剖刀、已灭菌培养皿、酒精灯、超净工作台、冰箱、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磁炉、记号笔。

4药品和试剂
(1)母液配制:
硝酸铵、硝酸钾、氯化钙、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碘化钾、硫酸锰、硫酸锌、钼酸钠、硫酸铜、氯化钴、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硫酸亚铁、甘氨酸、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素、烟酸、肌醇、2,4-D(2,4-二氯苯氧乙酸)、NAA(α-萘乙酸)、 6-BA 、浓盐酸、氢氧化钠、95%
酒精、蒸馏水、75% 酒精等。

(2)马铃薯快速繁殖培养基及诱导培养基的配制:
事先配好的MS基本培养基母液、琼脂、蔗糖、生长调节物质、蒸馏水、1mol·L-1HCl、1mol·L-1NaOH等。

三技术路线
1实验总体流程
2母液配置流程
~ 5 ~
3马铃薯试管苗快速繁殖培养基的配制流程
四要达到的技术指标
1 MS母液各种成分指标
~ 7 ~
2培养基
基本配方:MS基本培养基+0.7%琼脂+3%蔗糖(每小组配制0.5L)(1)根据需要配制的培养基的量称好所需的琼脂(3.5g),放入医用口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估计加入母液后不超过配制总量)置于电磁炉上加热溶解,边加热边用玻棒搅动。

(2)MS基本培养基配置:(配置前先检查各母液情况,如发现有霉菌和沉淀结晶产生,就不能再使用)。

大量元素母液:25ml;微量元素母液:2.5ml;铁盐母液:2.5ml;有机物母液:各2.5ml。

混匀。

(3)待琼脂完全溶解后,加入规定用量的蔗糖(15g),继续加温并不断搅拌,待琼脂煮透后端离火源,再加入所需用量的母液(可事先取好放于一烧杯中),最后加蒸馏水至所需体积,即500ml。

(4)调节培养基的酸碱性至pH5.8:
由于培养基的pH值直接影响到培养物对离子的吸收,因而过酸或过碱都对植物材料的生长有很大影响。

此外,琼脂培养基的pH值还影响到凝固情况。

所以,当培养基配制好后应立即进行pH值的调整。

最好用酸度计测试,既快又准,如无条件也可用精密pH试纸。

培养基若偏酸时用lmol·L-1 NaOH来调节,偏碱则可用lmol·L-1 HCl
来调节。

一般来说,当pH值高于6.0时,培养基将会变硬;pH值低于5.0时,琼脂不能很好地凝固。

(5)培养基的分装:
配制好的培养基要趁热分装,分装时容器口小者可采用漏斗分注,口大者直接加注。

试管、三角瓶等培养容器加注量占其容积的1/4~1/3为宜,果酱瓶每瓶20~30ml,太多既浪费培养基,又减少了培养材料的生长空间;太少又会因营养不良影响生长。

培养基分装完后,用封口膜封严瓶口,并用棉线扎紧。

本次实验中500ml分装到10个果酱瓶,每人两瓶,剩余两瓶备用。

(6)培养基的灭菌:
培养基分装后应立即置于高压蒸气灭菌锅内进行灭菌。

消毒灭菌时,压力表读数约为 1.06kgf·cm-2或0.105 MPa (可在0.105 ~0.12MPa间,但不得超过0.14 MPa),温度121℃时保持15~30 min 左右即可。

为了保证灭菌彻底,在蒸气灭菌锅增压前应先将灭菌锅内的冷空气放尽。

排净冷空气的办法有两种:
A、可以事前打开灭菌锅放气阀,煮沸,待大量热蒸气排出后再关闭;
B、也可采用先关闭放气阀,待压力升到约0.04 MPa,温度超过108℃时打开放气阀排出空气,待压力表指针回到0时再关闭放气阀。

五经济效益分析
1优良品系的繁殖快速。

若培育出高产或优良的品种,可通过快速繁殖在极短的时间生产出大量的优良马铃薯。

2保存少量植株组织即可保存完整的遗传信息。

如果要对某些品种
~ 9 ~
进行遗传信息留存只需保留少量植株组织即可。

3可实现工厂化生产。

马铃薯是人们一年四季都可食用的食材,通过快速繁殖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打破了季节约束,能源源不断供应。

4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快速繁殖在实现工厂化生产的同时也降低了生存成本,不仅为生存者带来了经济利益也降低了消费者的生活成本。

六研究进度
七风险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未知的状况,大致包括以下几种:(1)实验用具的损坏或丢失;所以在实验开始前要对每个实验用具进行检查确保都是完好无损,清点数量,在实验过程中谨
慎进行,实验后再次清点。

(2)研究结果与预期有差距或者完全不同;对于这种情况要进行多次实验,并尽可能多设置几组实验样本找出产生的原因。

(3)研究经费超出预算;在研究过程中要秉着节约的意识进行实验,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开支
八项目组成员
~ 1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