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研究进展
马铃薯疮痂病研究进展

1 疮痂病的分布与危害
1.1 马铃薯疮痂病分布 马铃薯疮痂病(Streptomyces spp.)目前被视为
世界上马铃薯重要病害之一,在美国 、 [1-4] 日本、 加拿大、韩国、芬兰、印度等马铃薯生产国均有 报道。马铃薯疮痂病在中国马铃薯生产区普遍存 在 , [5] 各 马 铃 薯 生 产 区 也 均 有 相 关 报 道 。 近 年 来 , 该 病 主 要 分 布 在 河 北 [6-8]、 甘 肃 [9]、 四 川 、 [7,8] 贵 州 、 [7,8] 山 东 、 [10] 云 南 、 [11,12] 山 西 、 [13] 新 疆 、 [14] 陕 西[15]、内蒙古 、 [16] 黑龙江 、 [17] 辽宁、吉林[18]等省、
自治区。 1.2 马铃薯疮痂病危害
马铃薯疮痂病是由植物病原链霉菌引起的植 物细菌性病害,可侵染马铃薯等多种植物。疮痂 病菌属于放线菌科链霉菌属。可通过土壤和种薯 等进行传播,该病主要侵染马铃薯块茎,可在其 表面形成疮痂病病斑,使鲜薯外观变劣,布满疤 痕,薯块质量和商品价值降低。疮痂病病原菌除 侵染马铃薯外,对甜菜、萝卜等块茎类作物也会 侵染。由于该病寄主不断增加,防治技术有限, 该病已经成为世界种植业中重大疾病之一。
1890 年,在美国康乃狄克州首次发现疮痂病 菌的致病菌株,命名为 Oospora scabies[22],后来又 命名为 Actinomyces scabies[23],最后将该菌株名字确 定为 Sreptomyces scabies[24]。该菌株具有螺旋形孢子 链 , 灰 色 , 表 面 光 滑 , 培 养 基 pH = 5 时 适 宜 生 长,产生黑色素[2]。
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光照条 件、 诱 导培 养基 类 型、 植物 生长调 节剂和糖 浓度等 因素 ,
并且 对试 管薯的收 获和贮藏 方法 , 以及 其在种 质资 源保 存和原 原种繁 育上 的应 用进行 了总结 , 阐明 了试 管薯比试 管苗的优 势。
关键 词 : 马铃薯 ; 试 管薯; 诱导 ; 应用
万林 等 f 7 研究认为 , 香豆素在增加川芋 1 1 7 所结薯 中 生产 马铃薯脱毒种薯有两种形式 , 一是脱毒试管
最佳条 件。刘玲玲 [ 1 】 认为 , 在适 宜的结薯 温度下 , 全 黑暗培养 比长 日照培养诱导结薯快 , 并且结薯数量多 、
体培养基 比固体培养基更利于营养 物质 的扩散 , 并且
对试管薯在生长过程 中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也是非常有
利 的。但在培养过程 中要根据培养瓶的大小来确定加
薯。 虽然全黑暗是诱导试管薯 的必要条件 , 但是长期
专 题 论 述
的成活率为 9 7 . 4 %, 而试管苗种植 的成活率为 8 5 . 2 %, 在2 个月时 , 试管薯种植 的植株高大健壮 , 叶片数较多。
利用试管薯种植所结的薯块较大 , 而且数量多 ; 利用试 管薯繁殖微型薯 , 试管薯 比试管苗在抗逆性 、 生长势和
等【 1 1 ] 研究 表明, 2 5 0 m L的广 口瓶接种 1 0 — 1 5 个外植体
较适宜 , 此密度下 5 m m 以上 的试管薯较多。试管薯 的
上都有较大差异。这可能是 由于不 同品种马铃薯 自身 激素水平有差异 , 所以才造成 了品种 间诱导形成试管 薯的能力差异。
1 . 2 培养基类型 马铃薯试管薯适合于在液体培养体 系上进行诱导 , 产生的试管薯质量高 、 数量多。因为液
食品工程中马铃薯中龙葵素的研究进展

食品工程中马铃薯中龙葵素的研究进展摘要:在对于马铃薯中的龙葵素基本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主要来源、提取方法、萌芽与出现绿变之间所存在的基本关系予以综述之后,在物流销售管理和加工过程控制等诸多方面提出未来发展趋势。
马铃薯中假如富含过量的龙葵素会影响到马铃薯主要性质,龙葵素的基本含量会受到来自品种特性、收获的主要时间、栽培情况以及储藏条件的各种影响。
关键词:马怜薯龙葵素;性质与毒性;药用价值马铃薯是一年生的茄科类植物,主要是块茎的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糖类和多种维生素以及无机盐。
马铃薯是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人们对它的种植面积每年也在逐渐的增加,特别是在我们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
根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对粮食的总需求量为6.4亿t。
所以,发展马铃薯产业,将会在解决中国粮食方面的问题上发挥重大作用。
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易变绿、发芽,抑制马铃薯发芽的氯苯胺等化学试剂具有毒副作用。
经过研究的结果表明,但凡是变绿的马铃薯和发芽的马铃薯,其中都中含有龙葵素,而食用过多的龙葵素可导致中毒,是不容忽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1龙葵素的性质与毒性1.1什么是龙葵素龙葵素(Solanine),也叫马铃薯毒,是植物体内所有糖苷生物碱的总称(TGA),主要制毒成分是茄碱,分子式为C45H73O15N,是一种有毒的弱碱性糖苷生物碱,主要是以茄啶为糖苷配基构成的茄碱和卡茄碱,总计6种不同的糖苷生物碱。
1.2马铃薯中龙葵素的含量马铃薯中各个部分的龙葵素含量差别较大,绿叶中含0.25%,芽内含0.5%,花内含0.73%,果实内含1.0%,成熟的块茎内含0.004%,皮内含0.01%。
在完整良好的署块内只含有微量的龙葵素,用于家饲喂养一般不会引起中毒;龙葵素在醋酸里加热可破坏掉它的毒素,对人体没有危害。
最典型的就是陕西关中民间的醋熘洋芋这种家常菜,吃起来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在烹饪的过程中就已将其毒素破坏掉。
抗虫转基因马铃薯研究进展

Pr g e s o r n g n c i s c - e it n o a o o r s ft a s e i n e t r ss a t p t t
YANG X n ,L ANG Ai u ,WU Jah i I — a h i—eJ
( .ntueo itc n lg ,S ax nvri ,T iu n0 0 0 ;2 tt Ke a oaoyo ln e o e , ntue 1 Istt f oeh ooy h n i iesy a a 3 0 6 .Sa yL b rt fPa t n mi Isi t i B U t y e r G s t
展 , 马铃 薯抗 虫转 基 因研 究 和 品 种 培 育提 供 方 法 和 对 策 。 为 关 键 词 : 铃 薯 ; 虫基 因4 . ¥ 3 ;9 3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6 2 2 1 ) 3— 0 6— 3 10 9 3 (00 0 06 0
是长期使用化 学杀虫 剂不仅会造 成食 品安全 的质疑 ,
也 会 对环 境 造 成 污 染 。生 物杀 虫 剂 因为 生 产 成 本 高 且 田间 试 验 不 稳 定 等 缺 点 并 没 有 广 泛 应 用 , 常 规 育种 而
抗 虫 转 基 因 马 铃 薯 研 究 进 展
马铃薯的氮营养及氮肥应用效果研究进展

提 高单 产 、 强抗 病性 、 增 增加 耐贮性 是 提高 马铃薯 经 济效 益 , 降低 生 产 成本 的有 效途 径 。品种 的遗 传 特 性、 种薯 质量 的好 坏 、 土壤肥 力状 况 、 产 管 理 和外 界 环 境 因 素等 都 会 对 马铃 薯 的产 量 和 品 质产 生 影 响 , 生 此 外, 马铃薯生 产 田间施 肥水 平也 与产量 和 品质有 关 。马铃 薯 生长 所需 要 的养分 在 各生 育 时 期会 随 生 长发 育
求 。研 究和 了解 马 铃 薯 氮素 营养 特 性 , 马铃 薯 生 产 合 理 施 用 氮肥 的 前 提 和 基 础 。 综 合 相 关 文 献 资料 , 纳 马 铃 是 归
薯 植 株 的 氮素 含 量 、 素 吸 收 速 率 、 氮 氮素 积 累及 氮素 分 配 等 规 律 , 并概 述施 用 氮 肥 对 马 铃 薯 光 合 作 用 、 长 发 育 、 生 产
降低 的趋势 , 块茎快 速发 育 的时期 出现 最大值 。马铃薯 出苗 后 , 营养 的需 求量 因为 马铃薯 的器 官发 育及 在 氮
建 成 和植株 生 长而逐 渐增 大 , 铃薯 的吸 氮速率 越来 越 快 , 马 这在 块茎 形 成 和块 茎 膨 大时 期表 现 得 尤 为突 出 ,
在 块 茎发育 时期 细胞 分裂 活动 非常 旺盛 和块茎 迅速 膨 大发 育 时 , 马铃 薯 吸氮 速率 加 快 , 且达 到最 大值 , 块 致 茎 膨 大后期 块茎 的发 育变 得缓 慢 , 当进入 淀 粉 积 累起 后 马 铃 薯对 氮 的需 求 量 逐 渐减 少 , 吸氮 速 率 也越 来 越
这 个 时期 吸收 了整个 生 育 期 吸 氮量 的 5 , 秆 和 叶 片 主要 分 配 这 些 氮 素 ; 个 生 育 期 吸 收 氮 素 总 量 的 6 茎 整 2 在结薯 期 , 5 主要分 配 给块茎 。
马铃薯专用品种的育种研究进展

高, 方便 、 养价值 高 的快 餐食 品愈来 愈 受 到 营 人们 的欢迎 , 中马 铃薯 炸 片 和 法 国薯 条 已 其 在 中国大 中 城市 成 为热 销 食 品 , 且 消 费量 并 不断增 加 。为 满 足 消 费 者 的需 要 , 高 马铃 提 薯 的品质就显 得越 来越重 要 。
I
维普资讯
专 题 篮} 述
与普通栽 培种 ( .u eou 杂 交 产 生 的 S tb rsm)
交后代 经 多 年 田 间 鉴 定 , 出 了 S 7 ( . 选 Tl ( S ca a h ×k )×k × H1× 克 三 ) D O一 3 、 a × T 3
铃薯薯条加工的品种“ 阿克瑞亚” A、 )该 (( R , 品种在栽培适应性 、 丰产性 、 抗病性和薯块性状 、
加工品质尤其是 炸条品质表 现突 出。此外还筛 选出高产、 鲜食 的马铃薯品种“ 红多” K N (O —
D 。该 品种 块茎 长椭 圆形 , 皮 , 肉淡黄 0 红 薯
3新 奇特 品种 新 奇特 产 品 一直 受 市场 . 的青睐。马铃薯通常 只有红、 黄和 白三种皮 色 , 肉也 只 有 黄 和 白及 淡 黄 三 种 颜 色 。 国 薯 外 已育 成 了其 他 不 同颜 色 的 品种 , 在市 场 上 很 受欢迎 , 国 目前 尚属空 白 。 我 二 、 用品种 的 育成 专 1 片( 加工品种 国外 的炸片加工品 .炸 条) 种有“ 西洋 ( t ni ” “ 诺 顿 ( nw m) ; 大 A l t ) 、斯 a c S o d ” 炸条 品种 “ 波 蒂 (hpd )、赤 褐 布尔 班 克 夏 S aey”“ ( m tubn【 等 , B ral” 日本主要使用 “ 白” ) 丰 品种 。 这些品种能满足食品加工 生产 的要求 。我 国已 经育成适用 于炸 片加 工 的品种 , 吉林 省农科 如 院蔬菜所育成 的春薯 3号 、 春薯 8—3 , 两 8 —1这 品种被百事、 卡露比食品有限公司测试选定为 油炸原料薯 品种 ; 同时也 育成 了适 宜脱 皮保鲜 食 品加工的春薯 四号 。 日本育 成 了适于油炸 马 铃薯片 的品种 , 如在低 温 (℃) 2 贮存 后加温处理
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马铃薯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也是中国第四大粮食作物,是粮菜兼用和工业原料作物,且营养全面,适应性强,丰产性好,营养丰富,经济效益高[1]。
种质资源是品种改良和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目前,全世界保存了约6500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其中中国保存有5000余份,研究和评价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马铃薯品种的改良、种质资源创新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2]。
本文从形态特征、细胞生化及DNA 分子等不同水平对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开展马铃薯种质资源的评价、鉴定及利用等提供参考。
1形态学水平的研究形态学多样性分析基于表型性状进行分析,表型性状具有直观、测量简单且经济方便等特点,长期以来都是作物种质资源分类、评价、鉴定和育种后代选择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最基础的标记方法[3]。
叶玉珍[4]对24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13个质量性状和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聚类分析将其分为高产高株型、中产中株型、低产中株型和低产低株型四大类。
余斌等[5]对引进的119份马铃薯材料的表型性状进行分析,发现单株产量、商品率、干物质等经济性状可作为评价马铃薯种质资源的主要指标。
杨春等[2]对106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11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将106份种质资源分为中早熟低产型、中早熟高产型、中晚熟高产型、中晚熟低产型四大类。
柴莹[6]对315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21个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的聚类分析显示,马铃薯品种的遗传背景比较狭窄。
表型性状容易受外界环境、人为因素影响,难以确定马铃薯品种的遗传本质。
2细胞、生化水平的研究细胞、生化水平多样性研究主要采用细胞学标记和同工酶分析。
细胞学标记是对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进行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核型和带型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染色体整倍性和非整倍性的变异。
刘思泱[7]利用染色体压片技术对6个彩色马铃薯品种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发现供试品种核型及染色体长度变异范围有一定差异。
马铃薯种质资源档案研究进展

寸 种 田
马铃薯种质资源档 案研究进展
宋 继玲
( 黑龙 江省 农 业 科 学 院 克 山分 院 .6 60 1 10 )
摘 要 : 着 马铃 薯 资 源研 究 不 断 深入 . 案 工 作 也 有 新 的 内 随 档
容 , 据 我 国马铃 薯种 质 资 源档 案 工 作 的 具体 内容 , 绍 了马铃 根 介 薯 种 质 资 源 档 案 工作 的 建 设 与 进展 。
种质 资 源鉴定评 价 标准对 其进 行评 价
生 活有 着广 泛而 复杂 的联 系 。马铃薯 种质 资源档 案 就 是 记载 关于 马铃薯 种质 资源 所有 信息 和 与之相关 的活
动。 随着人 们对 种质 资源信 息规 范性 、 整性 和共享 性 完
要 求 的提高 .科 学地 开展 马铃薯 种质 资源 的档 案建设 是 目前 种质 资源 的一项 重要 工作
物 遗 传 资 源 信 息 网 (t ' w . il. v uet / p htg wd .d o. / r a / pw pq g a x a s
A s G I/、 日本 农 林 水 产 省植 物基 因库 (t : w . u P R S) ht / w p/ w
gn. f . ./l t 、欧洲作 物种质资 源协作 网(t - e e f c op a / a rgjp n ) htg p
行 比如对 于资 源 的抗 病鉴 定数 据就 可 以保 留 ; 对于变 动较大 的描 述符 。 原有 数据 已不 可用 . 需重新 采集[ 6 1 。
美 国国家植物种 质 系统 0 t' w . sgi. v p s 加 ap w wa — r g / g) tg r n rn 、 拿大种质资源信 息网 (t # gc . r c a)澳 大利 亚植 ht / r3 gg. / 、 pp a.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专家把脉中国马铃薯产业生产利用诸多瓶颈有待突破、北京农业、2009/04
据专家介绍,马铃薯产量高、适应性强,用途十分广泛,是很好的加工原料,也是世界上最有发展前景的高产经济作物之一。
发达国家对马铃薯的种植和加工利用都很重视,其产量和效益也很可观。
近年来,中国马铃薯生产发展较快,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已跃居世界第1位,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已发挥了一定作用。
优质马铃薯栽培技术、现代农业、2009/01
马铃薯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及其附近沿海一带、秘鲁和智利的温带、亚热带地区1570年从南美洲引进西班牙,逐渐传播到亚洲、北美、欧洲、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现在分布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马铃薯引进我国仅有4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内蒙古、华北、云贵高原气候冷凉地区。
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位,2005年全国种植面积达到7851万亩,总产量3.25亿吨,总产值2739亿元。
平均亩产1.06吨,产值87元,远低于荷兰亩产3吨的单位面积产量水平,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马铃薯主要收获物为地下膨大的块茎,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营养丰富,用途广泛,主要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
此外,马铃薯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于发展生物能源、工业淀粉和食品加工业。
加工马铃薯产品,包括食品,可增值1~60多倍,是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益的有效途径。
马铃薯是世界上主要作物之一,继小麦、玉米和水稻之后排在第4位.它粮菜兼用、生育期短、单位面积产量高,而且适应性强、营养丰富。
又由于马铃薯组织、细胞培养再生植株较容易,其外源基因转化的研究进展也较快,生物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也已开始得到了实际应用。
目前,用来进行马铃薯基因工程的有用外源基因有抗病毒、抗细菌、抗昆虫的抗性基因;用来改良马铃薯品质的淀粉合成基因以及蛋白质合成基因;还有给马铃薯品种以抗除草剂能力的抗除草剂基因和其它一些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