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ppt
合集下载
肝癌的介入治疗ppt课件

• PEI禁忌症:大量腹水、出血倾向、阻塞性黄疸、
肝包膜下表浅肿瘤等。
无水乙醇注射术(PEI)
PEI优点:可将对正常 肝组织的破坏降至最低, 而且可以重复施行、简 单便宜、过程耗时短、 副作用小。
经皮穿刺肿瘤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RFA)
是在B超或CT等影像学设 备的引导下,将绝缘电极针 经皮插入肿瘤,通过高频电 流,产生离子震荡并摩擦生 热达到100℃左右,形成一 定直径大小、可调控的球形 热凝固灶,致肿瘤组织灭活。
RFA适应症
单个肿瘤,直径<5cm;癌灶最大肿瘤直径 <3cm,且数目≤3个。患者KPS 0-2分,肝功能 Child-Pugh分级A或B级,不适宜行手术切除或 肝移植。
对于直径>5cm的肝癌单纯RFA效果不佳,可联 合其他治疗(REI/TACE)可提高治疗效果。
RFA禁忌症
对于脓毒血症,严重的胆道 疾病,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 严重的肝硬化(Child C 级),肝脏弥漫性占位性病 变,急性感染者,妊娠妇女 等。
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 超声 • CT • MRI • PET • 动脉造影(DSA)
肝癌的介入治疗
• 血管性介入(TAE、TAI、TACE、经药盒系统灌
注等)。
• 非血管性介入
经皮瘤内注药(化疗药物、无水乙醇等)
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术、微波固化治疗、
疗等)
激光凝固治疗、冷冻治
TACE治疗
• 常用化疗药物(多柔比星类、丝裂霉素、铂类) • 常用栓塞剂(碘油、明胶海绵、PVA微粒、无水
塞
• 肝功能处于Child A或B级
TACE治疗肝癌的禁忌症
• 严重肝细胞性黄疸 • 大量腹水,尤其是伴有少尿的患者 • 肝硬化明显,肝功能严重受损 • 肝瘤病变已超过整个肝脏的4/5 • 全身广泛转移(用介入以缓解症状例外) • 终末期患者 • 门静脉主干完全性瘤栓阻塞者不宜进行广泛性
肝包膜下表浅肿瘤等。
无水乙醇注射术(PEI)
PEI优点:可将对正常 肝组织的破坏降至最低, 而且可以重复施行、简 单便宜、过程耗时短、 副作用小。
经皮穿刺肿瘤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RFA)
是在B超或CT等影像学设 备的引导下,将绝缘电极针 经皮插入肿瘤,通过高频电 流,产生离子震荡并摩擦生 热达到100℃左右,形成一 定直径大小、可调控的球形 热凝固灶,致肿瘤组织灭活。
RFA适应症
单个肿瘤,直径<5cm;癌灶最大肿瘤直径 <3cm,且数目≤3个。患者KPS 0-2分,肝功能 Child-Pugh分级A或B级,不适宜行手术切除或 肝移植。
对于直径>5cm的肝癌单纯RFA效果不佳,可联 合其他治疗(REI/TACE)可提高治疗效果。
RFA禁忌症
对于脓毒血症,严重的胆道 疾病,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 严重的肝硬化(Child C 级),肝脏弥漫性占位性病 变,急性感染者,妊娠妇女 等。
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 超声 • CT • MRI • PET • 动脉造影(DSA)
肝癌的介入治疗
• 血管性介入(TAE、TAI、TACE、经药盒系统灌
注等)。
• 非血管性介入
经皮瘤内注药(化疗药物、无水乙醇等)
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术、微波固化治疗、
疗等)
激光凝固治疗、冷冻治
TACE治疗
• 常用化疗药物(多柔比星类、丝裂霉素、铂类) • 常用栓塞剂(碘油、明胶海绵、PVA微粒、无水
塞
• 肝功能处于Child A或B级
TACE治疗肝癌的禁忌症
• 严重肝细胞性黄疸 • 大量腹水,尤其是伴有少尿的患者 • 肝硬化明显,肝功能严重受损 • 肝瘤病变已超过整个肝脏的4/5 • 全身广泛转移(用介入以缓解症状例外) • 终末期患者 • 门静脉主干完全性瘤栓阻塞者不宜进行广泛性
肝癌的介入治疗ppt课件

常用药物
临床上常用于肝癌介入治疗的药物有氟尿嘧啶 ( 5FU)、 顺铂、 卡铂、 多柔比星( 阿霉素)、 表阿霉 素、表柔比星、 比柔比星、 丝裂霉素、 甲氨蝶呤、 羟基喜树碱等,通常采用二联、 三联或四联用药, 因此 产生不同的组合。药物的剂量通常是5FU 500~ 1500 mg, 卡铂200~ 500 mg ,顺铂60~ 100 mg,蒽环类(阿酶 素, 表阿霉素, 表柔比星,比柔比星) 20~ 80 mg ,丝裂霉 素10~20 mg, 甲氨蝶呤 80 ~ 100 mg , 羟基喜树碱 10~ 20mg。碘化油的剂量则根据肿瘤大小、 血供和肝功 能等情况而确定,一般灌注5~ 30 ml 的碘化油。
血管性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TAI),是目前肝 癌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TACE通过栓塞肿瘤 供血动脉达到使肿瘤缺血坏死,同时抗肿瘤药 物在肿瘤局部缓慢释放起到化疗作用,是不能 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疗法,对于小肝 癌也是首选疗法之一,特别是随着微导管的应 用,超选择性节段性肝动脉栓塞可达到动脉与 门静脉双重栓塞作用,使部分肝癌治愈。TAI 主要用于不能行栓塞治疗的患者。
分型
肝血管瘤可分为四种类型:肝海绵状血 管瘤、硬化型血管瘤、肝毛细血管瘤和 血管内皮细胞瘤,其中以肝海绵状血管 瘤最多见。其临床表现与肿瘤的部位、 大小、增长速度及肝实质受累程度有关, 小者无症状,大者可有上腹不适、腹痛、 腹胀、恶心、呕吐、长期低热等,少数 巨大者可有黄疸、贫血及血倾向,血管 瘤自发破裂出血者罕见。
பைடு நூலகம்
栓塞原则
栓塞时,可按以下原则把握:①先用末梢类栓 塞剂行周围性栓塞,再行中央性栓塞。②碘油 用量应充足,尤其是在首次栓塞时。③不要将 肝固有动脉完全闭塞,以便于再次TAE,但肝 动脉一门静脉瘘明显者例外。④如有2支或更 多动脉供应肝肿瘤,应将每支动脉逐一栓塞, 以使肿瘤去血管化。⑤肝动脉一门静脉瘘较小 者,仍可用碘油栓塞,但应慎重。⑥尽量避免 栓塞剂进人非靶器官。
肝癌介入治疗ppt课件

33
常用化疗药
• EPI 60mg/m2 ADM THP • DDP 100-150mg • MMC 10-20mg • HCPT 10-20mg • CF 100-300mg • 5-FU ≦1000mg
34
常用方案
• EPI 60mg/m, CF 100mg
• EPI 60mg/m CF 100mg
18
TACE理论基础:药物途径
药物→导管→肝动脉(100%) →肝静脉
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 左心室→ 左心房→ 主动脉 肾、肝(10%) 和其他部位
首过效应
19
TACE 特 点
• 疗效好:浓度正相关,肝组织是其他器 官的100-400倍;瘤区高于正常 肝组织5-20倍 栓塞
• 毒副作用低:其他器官药物浓度低,肝 脏已降解部分化疗药
N0
M0
ⅢC期 任何T
N1
M0
Ⅳ期: 任何 T 任何N M1
16
治疗
• 方法:手术( Ⅳ期以前)
介入(TACE)
综
热疗
合
冷冻
治
PEI
疗
放射
• 目的:延长寿命,提高质量
17
TACE理论基础:血供
正常肝组织:15-25% 肝动脉 75-85% 门静脉
癌 组 织: 90-95% 肝动脉 5-10% 门静脉 侧支循环 肝内 肝外 43%
处理并发症 9 休息期营养保肝扶正为主,定期复查
40
肝动脉介入治疗方法 (一)
• 肝动脉灌注化疗(TAI) 一次冲击法;导管留置法
• 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 • ☞ 肝动脉栓塞(TAE) •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肝外侧支
41
常用化疗药
• EPI 60mg/m2 ADM THP • DDP 100-150mg • MMC 10-20mg • HCPT 10-20mg • CF 100-300mg • 5-FU ≦1000mg
34
常用方案
• EPI 60mg/m, CF 100mg
• EPI 60mg/m CF 100mg
18
TACE理论基础:药物途径
药物→导管→肝动脉(100%) →肝静脉
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 左心室→ 左心房→ 主动脉 肾、肝(10%) 和其他部位
首过效应
19
TACE 特 点
• 疗效好:浓度正相关,肝组织是其他器 官的100-400倍;瘤区高于正常 肝组织5-20倍 栓塞
• 毒副作用低:其他器官药物浓度低,肝 脏已降解部分化疗药
N0
M0
ⅢC期 任何T
N1
M0
Ⅳ期: 任何 T 任何N M1
16
治疗
• 方法:手术( Ⅳ期以前)
介入(TACE)
综
热疗
合
冷冻
治
PEI
疗
放射
• 目的:延长寿命,提高质量
17
TACE理论基础:血供
正常肝组织:15-25% 肝动脉 75-85% 门静脉
癌 组 织: 90-95% 肝动脉 5-10% 门静脉 侧支循环 肝内 肝外 43%
处理并发症 9 休息期营养保肝扶正为主,定期复查
40
肝动脉介入治疗方法 (一)
• 肝动脉灌注化疗(TAI) 一次冲击法;导管留置法
• 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 • ☞ 肝动脉栓塞(TAE) •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肝外侧支
41
肝癌介入治疗PPT培训课件

18
化疗药物所致的毒 性反应
组织器官栓塞引起 缺血所致的症状
护理评估
肿瘤组织坏死、吸 收引起的症状 化疗药物刺激膈神 经引起的症状
19
营养失调--与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有关
潜在并发症--栓塞引起局部组 织、器官缺血产生疼痛 潜在并发症--栓塞后局部组织 坏死产生吸收热导致体温升高 潜在并发症--介入化疗药物刺 激膈神经引起呃逆
9
TAI
肝动脉灌注化疗(TAI):通常是经股动脉插管,
在X线引导下,将导管置于供应癌肿的肝段动脉, 通过灌注大剂量化疗药物,对肝癌治疗更为有效 ,其疗效远比静脉或口服给药好。
10
TACE
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就是经导管既给
化疗药物,又给栓塞剂,通过两种途径消灭肿瘤。
是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方法,近期
准备床上使用的便器,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 术前4h禁饮食水; 术前15min嘱患者排尿排便; 静脉留置针(左侧上肢); 患者贴身穿病员服,去除手表首饰等物品; 佩戴好腕带。
17
术后护理: 穿刺部位及生命体征观察 术后24h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 意尿量及颜色,消化道反应,有无发热、腹痛 等异常情况。24h内平卧休息,术侧肢体制动 12h,穿刺部位沙袋压迫6-8小时,防止出血及 血肿形成。 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皮下血肿,末梢血运 情况,每15—30min监测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有 无肢体发麻和皮温降低的情况,持续2h。
5
禁 忌 症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体质虚弱者
肝癌体积占肝脏3∕4以上者
门脉主干完全阻塞或严重的器质性疾患
6
肝癌介入治疗
是指经股动脉插管将抗癌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肝
肝癌的微创介入治疗(共72张PPT)

点区高能量超声产生的瞬间态高温空化和机械效应杀死肿瘤细胞。 并发症有效腹水3例,腹膜扩散2例,腹腔脓肿1例,针道种植1例。
血管内,乙醇可导致内皮细胞 肿瘤>5cm者,按~计算。
5%鱼肝油酸钠乙醇溶液或胶状液(SMPA)55℃以下呈胶状,55℃以上呈液态。 通常从肿瘤缩小、肿瘤标志物的浓度下降和病人的生成率及中位生存时间这三方面进行。 (3)肝硬化:严重的肝硬化、肝功能差,需要减少治疗次数或延长两次治疗的间歇期,从而影响疗效。
2.2 减少瘤负荷达到姑息性治疗 目的。
3.作用机制 3.1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ey ablation RFA):
3.2 微波消融 3.3 激光消融: 3.4 冷冻消融:
3.5 乙醇消融:其主要机制是:
①在肿瘤细胞内,乙醇引起细
胞浆脱水,随后凝固性坏死并 射频、微波和激光、HFV 这些温度消融技术仍处在不完善阶段,每一处对消除较大的肝癌都是一种很好的技术,但肿瘤完全消融率低于90%,
1983年SugtnxaL首次报道用乙醇消融 治疗肝癌。
高功能聚焦超声是一种既能定 位,又能瞬间产生高温治疗肝 脏。 1975年Goldstain等首次报道经 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脏恶 性肿瘤。1981年Kato提出了经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
2.微创(介入)治疗的目的 2.1 使病灶彻底坏死达到根治性 治疗的目的
血栓和组织缺血。 对于可切除肝癌是否有必要进行术前HACE化疗有不同看法,术前HACE对于防止术后肿瘤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禁忌证包括脓毒血症、严重的全身衰竭和不能纠正的凝血障碍。
3.6 化疗栓塞:正常肝组织接 受75%的门静脉血和25%的肝 动脉血、肝癌95%的血供由肝 动脉供血,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使肿瘤缺血, 达90%以上,导致肿瘤大部或 全部坏死。而正常的肝组织由 门静脉供血则不爱影响。
血管内,乙醇可导致内皮细胞 肿瘤>5cm者,按~计算。
5%鱼肝油酸钠乙醇溶液或胶状液(SMPA)55℃以下呈胶状,55℃以上呈液态。 通常从肿瘤缩小、肿瘤标志物的浓度下降和病人的生成率及中位生存时间这三方面进行。 (3)肝硬化:严重的肝硬化、肝功能差,需要减少治疗次数或延长两次治疗的间歇期,从而影响疗效。
2.2 减少瘤负荷达到姑息性治疗 目的。
3.作用机制 3.1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ey ablation RFA):
3.2 微波消融 3.3 激光消融: 3.4 冷冻消融:
3.5 乙醇消融:其主要机制是:
①在肿瘤细胞内,乙醇引起细
胞浆脱水,随后凝固性坏死并 射频、微波和激光、HFV 这些温度消融技术仍处在不完善阶段,每一处对消除较大的肝癌都是一种很好的技术,但肿瘤完全消融率低于90%,
1983年SugtnxaL首次报道用乙醇消融 治疗肝癌。
高功能聚焦超声是一种既能定 位,又能瞬间产生高温治疗肝 脏。 1975年Goldstain等首次报道经 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脏恶 性肿瘤。1981年Kato提出了经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
2.微创(介入)治疗的目的 2.1 使病灶彻底坏死达到根治性 治疗的目的
血栓和组织缺血。 对于可切除肝癌是否有必要进行术前HACE化疗有不同看法,术前HACE对于防止术后肿瘤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禁忌证包括脓毒血症、严重的全身衰竭和不能纠正的凝血障碍。
3.6 化疗栓塞:正常肝组织接 受75%的门静脉血和25%的肝 动脉血、肝癌95%的血供由肝 动脉供血,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使肿瘤缺血, 达90%以上,导致肿瘤大部或 全部坏死。而正常的肝组织由 门静脉供血则不爱影响。
肝癌介入治疗及其护理 ppt课件

主诉疼痛消除或减轻
体温正常
呃逆间隔时间延长
护 理 措 施
加强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易消化软质低油腻饮食,少量多餐,分散注意力,必要时遵 医嘱应用止吐药物。 减轻或有效缓解疼痛:观察记录疼痛的时间、程度、性质、 发作规律,伴随症状及诱发规律,调整舒适体位,给予精神 安慰和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应用松弛疗法缓解疼痛,必要时 遵医嘱应用镇痛药,观察并记录用药后效果。
禁 忌 症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体质虚弱者
肝癌体积占肝脏3∕4以上者
门脉主干完全阻塞或严重的器质性疾患
肝癌介入治疗
是指经股动脉插管将抗癌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肝 动脉的一种区域性局部化疗。它是目前非开腹 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其疗效已得到肯定。
肝癌的血管性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栓塞剂治疗 ( TAE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 TAI )、经肝动 脉栓塞化疗(TACE)。
病人准备:
准备床上使用的便器,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
术前4h禁饮食水; 术前15min嘱患者排尿排便; 静脉留置针(左侧上肢); 患者贴身穿病员服,去除手表首饰等物品; 佩戴好腕带。
术后护理:
穿刺部位及生命体征观察
术后24h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 尿量及颜色,消化道反应,有无发热、腹痛等异 常情况。 24h 内平卧休息,术侧肢体制动 12h ,穿 刺部位沙袋压迫6-8小时,防止出血及血肿形成。
潜在并发症--栓塞引起局部组 织、器官缺血产生疼痛 潜在并发症--栓塞后局部组织 坏死产生吸收热导致体温升高 潜在并发症--介入化疗药物刺 激膈神经引起呃逆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恶心呕吐症状减轻
想进食 能运用有效方法 消除或减轻疼痛 患者主诉舒适感增加 能运用有效办法 减轻呃逆
肝癌微创介入治疗PPT课件

肝癌微创介入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性肝癌等,微创介入 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禁忌症
对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感染、恶病质等患者,应谨慎或禁止进 行微创介入治疗。
肝癌微创介入治疗的历史与发展
肝癌微创介入治疗始于20世纪80年代, 随着影像学技术和器械的不断进步,其
肝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肝癌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与慢性乙 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黄 曲霉素等致癌物质有关。
发病机制
肝癌的发病机制涉及到多个环节,包 括细胞增生、炎症反应、免疫逃逸等 。
肝癌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食欲不振、乏力、消瘦等症 状。
诊断
肝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超声、 CT、MRI等,病理学检查可以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进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总结词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一种常用的肝癌微创介入治疗方 法,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注入肝动脉,阻断肿瘤血 供,抑制肿瘤生长。
详细描述
TACE通常在局麻下进行,通过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送至肝动脉 ,注入栓塞剂和化疗药物。TACE可以有效地缩小肿瘤体积, 控制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
肝癌微创介入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
要点一
联合治疗的优势
要点二
联合治疗的实施
肝癌微创介入治疗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单一的治疗方式 有时难以彻底清除肿瘤或防止复发。联合应用其他治疗方 式如手术、放疗、药物治疗等,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提 高治疗效果。
在肝癌微创介入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和肿瘤的特征,选择合适的联合治疗方案。例如,对于 较大的肿瘤,可以先进行微创介入治疗缩小肿瘤,再行手 术切除;对于多发肿瘤,可以采用微创介入治疗联合药物 治疗;对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以结合放疗提高治 疗效果。
肝癌介入治疗PPT课件

•TACE作为介入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充分的临床循证证据积累,已成 为肝癌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
2019/11/7
Llovet JM, et ncet.2002;359:1734-9. Lo C-M, et al.Hepatology.2002;35:1164-71.
中国抗癌协会2010年肝癌全国调研9数据
非手术治疗-消融治疗
• 消融治疗:借助医学影像技术的引导对肿瘤靶向定位,局部 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直接杀灭肿瘤组织一类治疗手段。
• 主要技术包括: – 射频消融 (RFA) – 微波消融(MWA) – 冷冻治疗(Cryoablation) – 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
2019/11/7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1)0
1.多次TACE治疗对肝脏功能的影 响? 2. 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对延缓肝硬 化的作用?
2.手术、肝移植 3.靶向治疗 4.姑息治疗 5.抗病毒治疗
3.肝硬化向肝癌的转化与发展。
11/7/2019
17
肝癌的治疗误区:
•过度治疗,使得患者不能从治疗中获益; •强调肿瘤的对抗性治疗,不注重对机体的保护; •注重短期疗效,忽略长期生存及生活质量; •忽视肿瘤固有的生物学特性; •忽视肿瘤治疗中的个体化。
11/7/2019
20
原发性肝癌
治疗方案
•合并的肝脏疾病背景、肝硬化有无及程度; • 肿瘤大小及部位、有无血管侵犯; • 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患者的一般状态; • 经济状况等方面的不同。
11/7/2019
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对治疗的反应有不同。
从肝癌患者的个体入手,分析其个体特性, 制定不 同的个体化方案,建立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模式。
极早期(0)
2019/11/7
Llovet JM, et ncet.2002;359:1734-9. Lo C-M, et al.Hepatology.2002;35:1164-71.
中国抗癌协会2010年肝癌全国调研9数据
非手术治疗-消融治疗
• 消融治疗:借助医学影像技术的引导对肿瘤靶向定位,局部 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直接杀灭肿瘤组织一类治疗手段。
• 主要技术包括: – 射频消融 (RFA) – 微波消融(MWA) – 冷冻治疗(Cryoablation) – 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
2019/11/7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1)0
1.多次TACE治疗对肝脏功能的影 响? 2. 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对延缓肝硬 化的作用?
2.手术、肝移植 3.靶向治疗 4.姑息治疗 5.抗病毒治疗
3.肝硬化向肝癌的转化与发展。
11/7/2019
17
肝癌的治疗误区:
•过度治疗,使得患者不能从治疗中获益; •强调肿瘤的对抗性治疗,不注重对机体的保护; •注重短期疗效,忽略长期生存及生活质量; •忽视肿瘤固有的生物学特性; •忽视肿瘤治疗中的个体化。
11/7/2019
20
原发性肝癌
治疗方案
•合并的肝脏疾病背景、肝硬化有无及程度; • 肿瘤大小及部位、有无血管侵犯; • 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患者的一般状态; • 经济状况等方面的不同。
11/7/2019
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对治疗的反应有不同。
从肝癌患者的个体入手,分析其个体特性, 制定不 同的个体化方案,建立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模式。
极早期(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理并发症 9休息期营养保肝扶正为主,定期复查
介入治疗疗效
TACE完全坏死率9.1-26.1% 残留癌细胞主要分布在肿瘤的边缘、间隔包膜
附近 肿瘤的不完全坏死与肿瘤的多支血供、侧支循
环、栓塞不完全有关,是复发转移重要因素
EPI60mg/mHCPT10-20mg CF100mg5-Fu0.75-1.0g
DDP80mg/mMMC14mg/m CF100mg5-Fu0.75-1.0g
治疗前的准备
1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肿瘤诊断和分期、重 要脏器的功能、治疗史
2病人的准备:手术知情同意书、皮试、备皮
3器械和药物的准备
介入方法
设备:血管造影机导管导丝 Seldinger技术,局麻下右股动脉 全面逐级造影 一月左右一次,三次为一疗程 以肿瘤及全身功能状况定间隔
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1所有技术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动脉损伤 2肝素化,预防血栓形成 3造影前,DMX;化疗前,止吐药 4栓塞前造影,了解瘘、瘤栓? 5栓塞时要透视,了解流向,避免异位栓塞 6治疗中密切观察病人反应 7拔管后加压包扎,止动 8术后保肝、消炎对症处理,肢体末端动脉搏动、生命体征,观察及早
肿瘤介入治疗特点
微创 定位准确,疗效明显 重复性好 副作用少,并发症小
TACE发展史
1951:Biermen切开肱动脉插管至腹主动脉灌注抗癌药物 1953:Seldinger开创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进行血管造影 1972:Smith等对中晚期宫颈癌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有效率46% 其后:日本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并血管阻断术,有效率80% Interventionalradiology:1967提出,1976使用 1979:第一届国际介入放射学大会 1979:林贵肝癌DSA,84’肝癌TAE 1984:刘子江肺癌血供及BAI 1986:首届全国介入放射学会 1996:≪介入放射学杂志≫ 近来:超选择性血管内灌注化疗栓塞
细胞周期特异药物CCSC
表阿霉素EPI
属CCNSC,直接嵌入DNA碱基间,干扰转录, 抑制RNA、DNA合成,亦影响细胞膜的转运, 主要作用在细胞核
肝脏代谢,胆道排泄,较ADM代谢快,排泄快, 半衰期30小时。肝功异常时适当减量,不透过 血脑屏障,肾功影响不大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11%,脱发70%,消化道 反应57%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血尿蛋白 尿,乏力脱发
选药原则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化疗药(ccnscC是主 要因素,ccscT是主要因素) 特定肿瘤敏感药:单药有效 联合用药:作用机理不同,毒副作用不叠加 机体功能,灵活调整
常用方案
EPI60mg/m,MMC14mg/mCF100mg5Fu0.75-1.0g
CutDown
SeldingerTechnique
概况
死亡率居高不下 31万人每年全球 13万人每年国人,42% 首诊手术切除率低,20%高发年龄35-45岁 男:女为2.5:1来自TACE理论基础:血供
正常肝组织:15-25%肝动脉 75-85%门静脉 癌组织:90-95%肝动脉 5-10%门静脉 侧支循环肝内肝外43%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24-40% 消化道反应15-22%; 出血倾向; 肾毒性
羟基喜树碱HCPT
CCSC,作用于S期,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霉Ι而发 挥细胞毒作用,造成不可逆的DNA链破坏
药代:药物浓度以胆囊及小肠内容物最高,其 次癌细胞,小肠,肝骨髓胃肺,主要通过粪便 排泄,24小时排出29%,48小时排出48%
吡柔比星THP
属CCNSC,进入细胞核,抑制DNA聚合酶阻断核 酸合成,使细胞终止于G2期,不进入M期
迅速分布于血细胞内,5分钟血浆被廓清,转移 至肺脾肾等组织,胆汁粪便排泄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心脏毒性
丝裂霉素MMC
CCNSC,G1后半期S前半期敏感,抑制 DNA复制
介入治疗疗效
TACE完全坏死率9.1-26.1% 残留癌细胞主要分布在肿瘤的边缘、间隔包膜
附近 肿瘤的不完全坏死与肿瘤的多支血供、侧支循
环、栓塞不完全有关,是复发转移重要因素
EPI60mg/mHCPT10-20mg CF100mg5-Fu0.75-1.0g
DDP80mg/mMMC14mg/m CF100mg5-Fu0.75-1.0g
治疗前的准备
1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肿瘤诊断和分期、重 要脏器的功能、治疗史
2病人的准备:手术知情同意书、皮试、备皮
3器械和药物的准备
介入方法
设备:血管造影机导管导丝 Seldinger技术,局麻下右股动脉 全面逐级造影 一月左右一次,三次为一疗程 以肿瘤及全身功能状况定间隔
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1所有技术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动脉损伤 2肝素化,预防血栓形成 3造影前,DMX;化疗前,止吐药 4栓塞前造影,了解瘘、瘤栓? 5栓塞时要透视,了解流向,避免异位栓塞 6治疗中密切观察病人反应 7拔管后加压包扎,止动 8术后保肝、消炎对症处理,肢体末端动脉搏动、生命体征,观察及早
肿瘤介入治疗特点
微创 定位准确,疗效明显 重复性好 副作用少,并发症小
TACE发展史
1951:Biermen切开肱动脉插管至腹主动脉灌注抗癌药物 1953:Seldinger开创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进行血管造影 1972:Smith等对中晚期宫颈癌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有效率46% 其后:日本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并血管阻断术,有效率80% Interventionalradiology:1967提出,1976使用 1979:第一届国际介入放射学大会 1979:林贵肝癌DSA,84’肝癌TAE 1984:刘子江肺癌血供及BAI 1986:首届全国介入放射学会 1996:≪介入放射学杂志≫ 近来:超选择性血管内灌注化疗栓塞
细胞周期特异药物CCSC
表阿霉素EPI
属CCNSC,直接嵌入DNA碱基间,干扰转录, 抑制RNA、DNA合成,亦影响细胞膜的转运, 主要作用在细胞核
肝脏代谢,胆道排泄,较ADM代谢快,排泄快, 半衰期30小时。肝功异常时适当减量,不透过 血脑屏障,肾功影响不大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11%,脱发70%,消化道 反应57%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血尿蛋白 尿,乏力脱发
选药原则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化疗药(ccnscC是主 要因素,ccscT是主要因素) 特定肿瘤敏感药:单药有效 联合用药:作用机理不同,毒副作用不叠加 机体功能,灵活调整
常用方案
EPI60mg/m,MMC14mg/mCF100mg5Fu0.75-1.0g
CutDown
SeldingerTechnique
概况
死亡率居高不下 31万人每年全球 13万人每年国人,42% 首诊手术切除率低,20%高发年龄35-45岁 男:女为2.5:1来自TACE理论基础:血供
正常肝组织:15-25%肝动脉 75-85%门静脉 癌组织:90-95%肝动脉 5-10%门静脉 侧支循环肝内肝外43%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24-40% 消化道反应15-22%; 出血倾向; 肾毒性
羟基喜树碱HCPT
CCSC,作用于S期,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霉Ι而发 挥细胞毒作用,造成不可逆的DNA链破坏
药代:药物浓度以胆囊及小肠内容物最高,其 次癌细胞,小肠,肝骨髓胃肺,主要通过粪便 排泄,24小时排出29%,48小时排出48%
吡柔比星THP
属CCNSC,进入细胞核,抑制DNA聚合酶阻断核 酸合成,使细胞终止于G2期,不进入M期
迅速分布于血细胞内,5分钟血浆被廓清,转移 至肺脾肾等组织,胆汁粪便排泄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心脏毒性
丝裂霉素MMC
CCNSC,G1后半期S前半期敏感,抑制 DNA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