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阅读课内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B.举匏樽以相属举:全,都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端坐D.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萧声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D.何为其然也/方其破荆州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顺流而东也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舞幽壑之潜蛟D.侣鱼虾而友糜鹿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孟德的啊一首诗?A.《长歌行》B.《短歌行》C.《蒿里行》D.《步出夏门行》6.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全国甲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全国甲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全国甲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义是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凡是从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说: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

②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

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是“土地”,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

我初次出国时,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汤吃。

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

③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

一位在张北研究语言的朋友说,这一带不但语言上没有受蒙古话的影响,其他方面也很少。

“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

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有变动。

”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

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④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高一下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恍若隔世(wǎng)B. 情不自禁(jīn)C. 气喘吁吁(xū)D. 妄自菲薄(fě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全靠自己的努力。

B. 我对他的建议表示赞同,并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提议。

C. 为了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

D. 他的讲话虽然有些啰嗦,但内容却非常丰富。

3.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思熟虑,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B. 面对困难,他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C. 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让人感到惋惜。

D. 他的言论荒谬绝伦,让人无法接受。

4. 下列诗句中,意境优美的一项是: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

5.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悲观B. 沮丧C. 悲伤D. 愁闷6.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眼睛像明亮的星星。

B.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C. 他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疼。

D. 他笑了,笑得像一朵花。

7.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他经常去图书馆看书。

(改为疑问句)B. 这本书很有趣,我已经看完了。

(改为反问句)C.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

(改为感叹句)D. 他昨天去了公园。

(改为否定句)8.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这场雨下得像瀑布一样。

B.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C. 他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9.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昨天去哪儿了?”B. 我对他说:“我很高兴认识你。

”C. 他看着我说:“你真是个好人。

”D. 我问:“你今天有空吗?”10.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他昨天晚上去看了电影。

高中语文期末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期末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期末考模拟试题及答案高中语文期末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语文这门科目是比较综合性的,高一的学生在准备期末的时候需要借助一份试题,全面锻炼自己的对各个题型的解题能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1.下列红色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札(zhā)记醴酪(1ào)曲(qǔ)线贮(zhù)藏B .脊(jí)梁龟(jūn)裂蝙(biǎn)蝠憎(zēng)恶C.付梓(zǐ)渣滓(zǐ)嫉(jí)妒胚(pēi)胎D.发迹(jì) 间(jiān)断狭隘(ài)薄(báo)膜2.下列成语中红色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余勇可贾(gǔ) 时乖运蹇(jiǎn)为(wéi)虎作伥讷(nè)言敏行B.休戚(qī)相关无妄(wàng)之灾少(shǎo)安毋躁乳臭(xiù)未干D.随声附和(hé)炙(zhì)手可热如丧考妣(bǐ)纵横捭(bǎi)阖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稀奇幅原尺牍矫揉造作B.详细绵密洗练羞羞答答C.调和流弊份量因地制宜D.斟酌完备词藻锱珠必较4.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众目睽睽融汇贯通首屈一指生灵涂炭B.岁月磋砣死心塌地贪脏枉法相形见绌C.睚眦必报弱不经风左右逢源望其向背D.未雨绸缪一筹莫展作壁上观素昧平生5.填入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① 读书、识字、受教育是每个儿童的__________,但是在某些经济贫困落后的地区,由于支付不起上学的费用,孩子们只能放弃学习机会,辍学务农。

② 整个设计方案是由他__________完成的,别人没有对这张设计图作过任何修改。

③ 他的__________很浅,在以前的工作中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面临这种突发情况,简直手足无措。

A、权利独力阅历 B.权力独立经历A. 任长霞同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早己将个人的利益置若罔闻B. 随着与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发展了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将会日新月异地走向世界。

高一上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版)

高一上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版)

高一上语文期末模拟测试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高一期末模拟考卷语文试卷

高一期末模拟考卷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chì)峰回路转(fēng)雅俗共赏(sú)B. 恍然大悟(huǎng)倾盆大雨(pén)恍若隔世(wǎng)C. 遐想(xiá)载歌载舞(zài)独树一帜(shù)D. 沉鱼落雁(diàn)红颜薄命(bó)指点江山(zhǐ)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

D. 他的演讲既有激情,又有深度,给人以极大的启发。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人民。

”毛泽东主席的这两句话,道出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

B.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C.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基本概念,第二部分讲解了实际应用,第三部分提供了案例分析。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春天的雨,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大地。

B. 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一座巍峨的巨塔。

C. 他用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洞察着世界的奥秘。

D. 那朵花,犹如一位美丽的仙子,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5. 下列各句中,句子成分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我喜欢听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

B. 他努力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D. 那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讲述了一个勇敢的少年与邪恶势力斗争的故事。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高一语文下期末模拟试卷

高一语文下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氤氲(yīn yūn)谆谆教诲(zhūn zhūn jiào huì)B. 璀璨(cuǐ càn)窃窃私语(qiè qiè sī yǔ)C. 狂放不羁(kuáng fàng bù jī)持之以恒(chí yǐ zhī héng)D. 炽热(chì rè)纵横交错(zòng héng jiāo cuò)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我国医护人员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B.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从下学期开始实行小班化教学。

D. 他的演讲,不仅赢得了听众的掌声,也让我们深受启发。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那个美丽的女子,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

(意动用法/名词)B. 他对音乐的热爱,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

(介词/连词)C. 我们要珍惜现在,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动词/形容词)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看再看。

(动词/副词)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书法作品,笔力遒劲,墨色浓淡相宜。

B. 那位老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C. 她的歌声婉转动听,仿佛是一股清泉流过心田。

D. 在这场比赛中,他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

5.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级的佼佼者。

B. 那位歌手的演唱技巧非常高超,令人叹为观止。

C. 面对困难,我们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勇往直前。

D. 她的性格温和,从不与人发生争执。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2分)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梁启超在《()》一文中提出了“救亡图存”的口号。

高一语文期末模拟卷01(参考答案)(统编版)

高一语文期末模拟卷01(参考答案)(统编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1.(3分)B2.(3分)A3.(3分)C4.(4分)①材料一划线部分侧重于从人内在的价值倾向的角度。

(1分)乡愁成为圈层结构形态呈现时,人的个体价值渐渐让位于群体价值和人类价值,人愈趋于理性和哲学化,导致个体感情无处安放。

(1分)②材料二划线部分侧重于人对外在的生活环境的依赖的角度。

(1分)因为进城的人在文化上可能保留着原有的文化和价值认同,所以人们游走在城乡之间,进而生发了“有家难归”“有根难依”的情感体验。

(1分)5.(6分)①乡愁的圈层式结构是指乡愁是一个基于个体记忆又不断外向放大的概念,愈趋于中心愈浓烈,愈趋于边缘愈淡化。

(2分)②这种圈层式结构是受血缘和地缘影响的。

家庭与社会圈子的范围是可变的,且愈推愈远、愈推愈薄。

(2分)③因时代变迁,由于“己”在生活感受与情感体验等多方面产生了变化,“家”与“乡”的概念也不断扩大,从而引发甚至加速了乡愁概念的扩大。

随着圈层式结构的扩大,乡愁也正由个体、群体进而扩展为全社会共有的乡愁。

(2分)6.(3分)D7.(3分)B8.(4分)①第一次呼告是“我”听房东大嫂陈述丈夫被敌人杀害时,“我”急需一支枪来手刃仇敌,表达一名战士对战斗的渴望和对敌人的仇恨。

(2分)②第二、三次呼告是在屋外敌机轰鸣时,“我”急需一支枪来保护怀中的孩子,表达对和平生活的期盼。

(2分)9.(6分)示例一:这个评价适合本文。

①本文围绕“黄豆”展开,没有直接写正面战争的炮火,选材角度独特;(2分)②本文表现了“我”对枪与战士意义的思考,这在战争题材小说中显得独特;(2分)③本文善用细节描写,比如孩子努力啃咬黄豆的过程,文笔细腻,极富感染力。

(2分)示例二:这个评价不适合本文。

①丈夫被敌人杀害后哀痛无助的大嫂,是战争题材小说中常见的百姓形象;(2分)②“我”宿营的村庄被战争破坏,环境凋敝,是战争中的典型环境;(2分)③“我”多次强烈呼唤武器,要求敌人血债血还,是战争题材小说常见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心被“浅阅读”过滤掉文化营养数据显示,电脑游戏、电视和音像制品成为上海未成年人最喜爱的三种媒体,而传统概念上的课外书籍等,已经在未成年人的阅读生活中“失宠”。

许多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却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导致文字运用能力的大幅度下降。

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该怎么表达,但就是书写不出来。

”笔者认为,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这种让人忧虑的变化,并不是孤立、偶然的现象,而是当前“快餐文化”时代种种世相的必然映射。

“快餐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浅阅读”盛行——所谓“浅阅读”,即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

在这种前提下,无论阅读内容还是方式都与传统的阅读大不相同:内容上,以“无厘头”式的消解、解构为上,或只以感官的刺激为是,充满了游戏精神及荒诞不经的色彩;方式上则是以动漫、图像等为主,文字为辅。

即所谓“碎片式的语言,拼盘式的内容,以‘知道’代替‘知识’”。

往深处看,这种“浅阅读”及其衍生的“读图时代”“动漫时代”,似乎是文化工业化时代的一种必然、一种宿命。

近年来,随着经济开放,文化也日益交融,借助电影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以商业利益为唯一目的的文化工业日益兴盛。

于是,我们看到了大批的肥皂剧,大批被戏说的名着,大批工业化制作出来的动漫、电子游戏,大量毫无艺术价值却炒出轰动效应的流行音乐和畅销书……但是,由于文化工业的真实目的只是利润,而并不是想要真正服务于艺术,所以很多内容是刻意炮制的,与真正的艺术创造相去甚远。

当然,这些工业化生产出来的“文化”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它适应了当前人们生活节奏紧张情况下的现实需求。

但是,如果这种浅阅读过多地发生在青少年身上,多到影响其文字阅读兴趣的程度,无论如何都是需要引起警惕的——我担心这种工业化的“加工”会把真正的文化“滤”走,只剩下一堆看似文化的泡沫。

这会不会让我们的下一代在文化方面患上营养不良症?阅读生活的成功与否,对未成年人精神成长的方向有很大影响。

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追求一种有深度的阅读,因为阅读真正有价值的文字,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过程,是一种美学修养熏陶的过程,是一种人文情怀的养成过程,也是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一个人如果不经过一段艰苦的阅读历程,想要达到必要的思维深度将是极其困难的;如果一代人均是如此,文化便无法有效传承。

抽空了文化内核的时代,其发展也将失去方向。

所以,虽然很难,虽然不无合理性,但对“读图时代”还是要警惕。

1.下列关于“浅阅读”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浅阅读”是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浅阅读”的盛行是“快餐文化”的最大特点。

B.“浅阅读”作为文化工业化时代的一种必然、一种宿命,是随着经济开放,文化日益交融,文化工业日益兴盛而出现的现象。

C.“浅阅读”追求的是“无厘头”式的消解、解构,有的时候只追求感官的刺激,充满了游戏精神以及荒诞不经的色彩。

D.“浅阅读”的阅读方式以动漫、图像等为主,文字为辅,即所谓“碎片式的语言,拼盘式的内容”,这与传统的阅读方式大不相同。

2.下列不属于“浅阅读”的危害的一项是( )A.对电脑游戏、电视和音像制品的偏爱,使许多孩子降低乃至失去对文字阅读的兴趣,也导致他们的文字运用能力大幅度下降。

B.“浅阅读”影响了未成年人对阅读深度、思维深度、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追求,对未成年人精神成长的方向有很大影响。

C.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文化工业,可能会把真正的文化“滤”走,只剩下一堆看似文化的泡沫,使下一代文化营养缺失。

D.如果一代人均是以“知道”代替“知识”的“浅阅读”方式阅读,我们的优秀文化便无法有效传承和发展。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阅读取向的变化,并不是孤立、偶然的现象,而是时代种种世相的映射,令人忧虑,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B.随着文化工业的日益兴盛,很多内容是刻意炮制的,毫无艺术价值的文化产品被生产出来,但这与真正的艺术创造相去甚远。

C.阅读真正有价值的文字,是一种思维训练、美学修养熏陶、人文情怀养成和人生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是有益的。

D.为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文化有效传承,对于文化工业化生产出来的“文化”以及盛行的“浅阅读”,我们应当坚决抵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过之。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甚任之任:信任B.乃令张仪佯去秦去:离开C.仪与王约六里约:大约D.欲与怀王会会:会面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成行。

7.把下面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5分)⑵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8~9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唐]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溪鸟勅鸟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②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溪鸟勅鸟(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②柘(zhè):一种树。

8.诗歌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9.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出现的人物形象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述说自己从早到晚从事家务劳作辛苦的两句话是:“,。

”?(2)“,”两句是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慕的。

(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批判了把生死等同的说法,认为那是无知妄说。

?乙选考题(25分)请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选定答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然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蒲公英情人欧?亨利和舒伦堡家庭餐馆达成的协议,是萨拉单枪匹马闯世界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这家餐馆紧挨着她租住的老式红砖房子。

一天晚上,在餐馆用过晚饭以后,她顺手拿走了放在餐桌上的菜单。

菜单上的字迹潦草的几乎无法辨认。

第二天,萨拉给舒伦堡看了一张漂亮的打印菜单。

菜名在右边排列得整整齐齐。

老舒伦堡十分高兴。

在萨拉离开之前,他欣然与她签订了协议:她负责餐馆里21张餐桌的菜单打印。

早餐、中餐、晚餐各一份,菜单每日更新。

作为回报,舒伦堡将把一日三餐送到萨拉的房间里。

这个协议,双方都感到非常满意。

现在在舒伦堡家庭餐馆用餐的人可以知道他们吃到嘴里的东西到底所谓何物了。

而在这个阴冷的冬日里萨拉也有了食物得以果腹,对她而言这是眼下最要紧的事了。

尽管春天的月份来到了,那还不是春天。

春天总是在该来的时候才来。

街上一月份的积雪还冻得硬梆梆的。

一天下午,萨拉在房间里冻得直打哆嗦。

除了打印餐馆的餐单之外,她无事可做。

萨拉从摇椅里站起来,看窗外,已经是春天了。

事情还要从去年夏天说起,在萨拉到乡下去的时候,她坠入了爱河。

在阳光农场逗留的两个星期里,她爱上了老富兰克林的儿子沃尔特。

他们相偎而坐,他为她编蒲公英花环,他赞美说金黄色的花朵和她深棕色的头发是多么的相称啊。

她害羞的把花环留在地上,跑回屋里,一路上不停地摆弄着手里的草帽。

他们打算在春天结婚——“就在嗅到第一丝春天的气息的时候。

”沃尔特是这样说的。

然后萨拉回到城里,继续敲她的键盘。

一阵敲门声把萨拉从过去的幸福时光拉回到了现实里,一名侍者带来了第二天的菜单清单。

萨拉在打字机前坐下。

她是一个熟练的打字员,大概只要一个半小时,21张卡片就能准备妥当。

萨拉的手指在键盘上灵巧地弹跳着,就像小虫在夏日的浅溪上翩翩起舞。

她依次而下,细致地让不同长短的菜名在卡片上各就其位。

就在她快要打到水果一栏的时候,萨拉突然冲着菜单哭了起来,眼泪从她充满绝望的心底深处涌了出来,盈满了眼眶。

她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收到沃尔特的来信了。

菜单上的下一道菜是蒲公英,——蒲公英和什么蛋?去它的什么蛋——蒲公英。

沃尔特用金灿灿的蒲公英编织花冠,给他钟爱的女王,他未来的妻。

过了一会儿,萨拉强忍住了眼泪。

卡片必须得打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