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知识梳理
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人教版一、读数、写数1、读20以内的数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双数:2、4、6、8、10......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和(0)个一;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工,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2、长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如图:
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 能滚动。如图: 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 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 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 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一、 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 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 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 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 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解读)-一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解读一、链接课标1.教材编排特点(1)遵循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
布鲁纳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形式,实际上就是3种不同发展水平的认知结构,即动作的、映象的和符号的认知结构。
教材在9加几和8、7、6加几的编排中,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的设计,都体现了学生所要经历的实物操作一表象操作一符号操作的基本思维过程。
在9加几中呈现的实物图、在8、7.6加几中呈现的点子图,在“做一做”中提出的摆一摆、圈一圈等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实物操作的良好素材,以操作的形式帮助学生思考、理解算理,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在操作的基础上,教材又在算式下面标注出口算过程图,这实际上就是组织学生进行表象操作的过程一一学生在头脑中重现分一分、摆一摆的过程,并用数学语言表征出来。
这是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
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抽象的符号操作,直接说出计算的结果。
(2)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突出了“凑十”的计算方法。
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不止一种,教材中呈现了多种计算方法,如在“9加几”部分呈现“接着数”“凑十法”,同时小精灵还提出你是怎样算的”,都是在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口算的方法;在例3计算“8+9”时,教材呈现有“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并且由小精灵提出“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在多种计算方法中,“接着数”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在10 以内计算时已经掌握,因此,不用花很多时间专门进行教学。
“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教材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突出了“凑十”的计算方法。
“凑十法”包括“拆小数,凑大数”和“拆大数,凑小数”2种。
其中“拆小数,凑大数”比较简单,因此,教材先教学这种方法。
在掌握这种方法的基础上,再教学“拆大数,凑小数”的方法。
这样编排,可以使学生看到:在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时,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自己喜欢或掌握得比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学会将两个数相加,并能够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加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进位加法;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
2.教学卡片:用于游戏教学,巩固知识。
3.学习用品:如笔、纸等,供学生练习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加法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让学生快速说出它们的和。
这样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巩固他们对加法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出示一个加法算式:3 + 5 = ? 让学生尝试解答。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说明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或者发放教学卡片,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竞赛。
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过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最后数到几,就是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前、后上、下的含义: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2、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
注意:一般情况下都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若题目指明图中人物的左、右,就要以图中人物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二、比大小1、左、右两边的数相等,就用“=”表示,如5=5,读作:5等于5。
左边的数大于右边的数,用“>”表示,如5>3,读作5大于3。
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用“<”表示,即2<3,读作2小于3。
2、填“>”或“<”时,哪边数大,开口就对着哪边。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数,数到几,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个数,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八单元知识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八单元知识汇总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要围绕“20以内进位加法”展开,该单元内容旨在通过具体生动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加法运算,特别是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本单元的知识汇总。
一、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但“凑十法”是最常用且较为简便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凑十法:首先,将9凑成10,即看另一个加数能拆分成1和几,然后先计算9+1=10,再计算10加上剩下的数。
例如,计算9+4时,可以将4拆分为1和3,先算9+1=10,再算10+3=13。
二、8、7、6加几的计算方法与9加几类似,8、7、6加几的计算也可以采用“凑十法”,但需要注意拆分的方式略有不同。
1.8加几:利用“二八二八手牵手”的规律,将8凑成10,即看另一个加数能拆分成2和几,然后先计算8+2=10,再计算10加上剩下的数。
2.7加几:利用“三七三七真亲密”的规律,将7凑成10,即看另一个加数能拆分成3和几,然后先计算7+3=10,再计算10加上剩下的数。
3.6加几:利用“四六四六一起走”的规律,将6凑成10,即看另一个加数能拆分成4和几,然后先计算6+4=10,再计算10加上剩下的数。
三、进位加法的其他方法除了“凑十法”外,计算进位加法时还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等方法,这些方法虽然不如“凑十法”直观简便,但在某些特定情境下也能有效使用。
1.点数:直接通过点数的方式计算两个加数的和。
2.接着数:从一个加数开始,继续数出另一个加数的数量,得到总和。
四、特殊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从而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列出不同的算式。
例如,求总数的实际问题,可以通过加法计算得出使用掉的和剩下的数量总和。
五、加减法的比较与认识在第八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全部课件

9加几
运动会上,我们一起为 运动员们分发饮料吧。
盒子里有9盒。
一共有多少盒?
外面有4盒。
求一共有多怎少样盒列,式计算? 就是把9与4相加。
盒子里有9盒。
一共有多少盒?
外面有4盒。
9+4=? 小组讨论:该怎样计算?
方法一
9 + 4 = 13
接着数:从9往后数4个数。
10 11 12 13 正好数到13,所以9加4等于13。
9 + 5 =14
9 + 7 = 16
14 10
16 10
举手发言:请你说一说这个算式凑十的过程?
摆一摆,算一算。
9+5=14 14
10
9+7=16
16
10
算一算。
9 + 1 + 2 = 12 9 + 3 = 12
9 + 1 + 5 =15 9 + 6 = 15
9 + 1 + 8 = 18 9 + 9 = 18
7 + 8 =15 52
10
算一算。
7 + 6 = 13 6 + 7 = 13
8 + 6 = 14 6 + 8 = 14
9 + 7 = 16 7 + 9 = 16
看图计算。
8 + 3 = 11 (节)
看图计算。
7 + 8 = 15 (朵)
送小朋友上车?(连一连)
水里有 6 只鸭子,岸上有 6 只鸭子。一共有多少只 鸭子?
举手发言:请你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小试牛刀
7 + 5 = 12
32 10
想: 7+3 =10。 把5分成 3 和 2 。 10+2= 12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重难点第一单元准备课数一数教材2-5页重点: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事物的数量。
难点:能有序地数数。
知识点:数数的方法(掌握)1.数画面中事物的方法把画面中的事物分一分,把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数。
如把所有的女同学放在一起数,把所有的男同学放在一起数,把树木放在一起数……方法点拨: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如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观察。
2.数事物数量的方法通常用点数法数事物的数量。
用手指一个一个地按顺序数事物数量的方法就是点数法。
难点点拨:(1)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数是几,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数量就是几。
(2)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都可以用同一个数表示,如1面旗,1位学生都可以用“1”表示。
但有时“1”也可以表示多个事物构成的一类或一个整体,如1群羊。
比多少教材6-7页重点: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难点: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知识点一:同样多(掌握运用)1.比较两种事物的数量是否同样多时,可以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2.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知识点二:比多少(掌握运用)1.比较两种事物的多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也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但事物的数量少时通常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2.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少。
3.“多”和“少”是两种事物比较的结果,是针对对方而说的。
描述时不能只说谁多或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第二单元位置上、下、前、后教材9页重点: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体会物体“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知识点:认识上、下、前、后(掌握运用)1.认识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注意: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第八单元知识梳理
具体知识点
一、 9加几的计算方法 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
数、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凑十法比较简便。
例题演练
•例:圈一圈,填一填。
具体知识点
二、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1. 点数; 2. 接着数; 3. 凑十法。可以“拆大数、凑小数”,也可以“拆
小数、凑大数”。
•例:
例题演练
具体知识点
三、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1. “拆大数、凑小数”; 2. “拆小数、凑大数”。 四、解决问题 1. 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从
而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2. 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例:
例题演练
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猴和羊一共有多少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