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中药学】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PPT课件

35
药材道地的变迁的原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的 改变,过度开采所致的资源枯竭,临床选择等。 如:甘草属于用量较大的中药,20世纪50 年代的蕴藏量是200万吨以上,但到目前已 不足35万吨,其资源分布面积明显缩小。由 于甘草还是很重要的固沙植物,甘草资源的减 少直接导致了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又如麝 香,全国现有野麝资源约200多万头,与20 世纪50年代中期相比下降了1/3以上。
而异等也”
17
3.《范子-计然》(不晚于东汉)
提出黄连以出蜀郡黄坚者善,当归以出陇西 无枯者善。
18
4.《唐本草》(公元7世纪)
“窃以动植形生,因方舛(chuan
喘)性,春秋节 变,感气特动。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
19
5.韩鄂《四时纂要》(公元8世纪)
有关药用植物栽培、采集共31条,如种地黄、 牛膝、白术、枸杞子、薏苡等,并有相应的加 工方法。
14
南药,除四川、贵州、浙江、云南、广东、
广西长江以南地区如湘、鄂、苏、闽、 台等,概念尚不明确,药物有半夏、射干、 吴茱萸等。
15
四大药市
河北安国 江西樟树(清江县樟树镇) 河南百泉(河南辉县) 河南禹县
16
(一)历史源流
1.《神农本草经》
“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 2.《内经》 “岁物者,天地之专精也,非司岁物则气散,质同
9
2.
10
导言-道地药材的概念
Authentic Medicinal Materials: 汤显祖《牡丹亭》(1598年):“好道地药材”。 或称地道药材,“道地药材”作为专有名词见于《本 草品汇精要》(1505年),是指地区特色、质量优良、 疗效显著的药材。 中草药约5000多种,进入商品渠道约1000种,常用 药材500余种,道地药材占其200种(占五分之二)。
中药学基础知识-PPT

是临床上经常选用的药物组合。
• “相畏” :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 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 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 星畏生姜。这是利用配伍抑制或消除药物毒副作 用的典型实例。
• “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 的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知,相畏与相杀实际上 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 而言的。如上所述,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 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 南星的毒。
中药学 知识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 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 识和使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梅花鹿
蝉蜕
代赭石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中药的来源主要是天然的植物、动物 和矿物,而天然药材的分布、采集和生产,
毒性
• 西汉以前的“毒药”,是一切药物的总称, 即总括药饵之词。东汉以后主要指对机 体有损害性的有毒之药。
• 药物毒性的产生,主要与其毒性的大小 和剂量有关。此外,还与贮存、加工、 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和使用时 间的长短有关。
正确对待无毒的药物
• 无毒药物安全度较大,但并非绝对不 会引起中毒反应。如若剂量过大,服 用过久等,仍有产生中毒反应的可能。
苍术药材
人参原植物
人参药材 (东北人参)
人参 饮片
五味子
(北五味子)
砂仁原植物
砂仁药材
(广东砂仁)
云南三七原植物
三七药材
地黄药材
(河南地黄)
• 药物的入药部分与采集季节的关系
• 1、根、根茎、块茎和鳞茎。(阴历二、八月) • 2、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
• “相畏” :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 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 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 星畏生姜。这是利用配伍抑制或消除药物毒副作 用的典型实例。
• “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 的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知,相畏与相杀实际上 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 而言的。如上所述,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 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 南星的毒。
中药学 知识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 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 识和使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梅花鹿
蝉蜕
代赭石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中药的来源主要是天然的植物、动物 和矿物,而天然药材的分布、采集和生产,
毒性
• 西汉以前的“毒药”,是一切药物的总称, 即总括药饵之词。东汉以后主要指对机 体有损害性的有毒之药。
• 药物毒性的产生,主要与其毒性的大小 和剂量有关。此外,还与贮存、加工、 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和使用时 间的长短有关。
正确对待无毒的药物
• 无毒药物安全度较大,但并非绝对不 会引起中毒反应。如若剂量过大,服 用过久等,仍有产生中毒反应的可能。
苍术药材
人参原植物
人参药材 (东北人参)
人参 饮片
五味子
(北五味子)
砂仁原植物
砂仁药材
(广东砂仁)
云南三七原植物
三七药材
地黄药材
(河南地黄)
• 药物的入药部分与采集季节的关系
• 1、根、根茎、块茎和鳞茎。(阴历二、八月) • 2、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课件

5、漂:以多量水多次漂洗药材的方法,用以减 轻毒性或除去盐分或腥臭异味。 6、水飞: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获取极细腻 粉末的方法。适用于矿物类、甲壳类药材。 三、火制:通过以火加热的方法炮制药物。 1、炒:目的是增效、改性、减毒或矫味、矫臭 等。分为清炒、拌炒(加固体辅料)两类。
⑴清炒:按火候又分为: ①炒黄——文火短时间炒,使药材颜色变黄或 加深;目的:增效、缓性、减毒。 ②炒焦——中火加热,使药材表面焦黄或焦褐, 内部加深,并有焦香气;目的:消食健脾或减 轻刺激性。 ③炒炭——武火加热,使药材表面焦黑,内部焦 黄或焦褐;目的: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2、炙: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加热拌炒的方法。 目的:改变药物性能、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常用液体辅料的作用: ⑴酒:一般用黄酒。缓和寒性,引药上行;活血;矫臭 去腥。 ⑵醋:引药入肝;疏肝止痛;减毒缓性;矫臭味。 ⑶盐(水):引药下行;补肾;缓和辛燥性。 ⑷姜(汁):减寒性;止呕;缓性(刺激性)。 ⑸蜜:润肺止咳;补脾益气;缓性;矫味。 ⑹其他:油(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甘草(汁)、米 泔水、黑豆汁、胆汁、鳖血、童便、萝卜汁、石灰水 等。
天麻
动物药材:生长活动季节、便于采集时。 矿物药材:全年皆可
海马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概念: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 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 过程。
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3.改变药物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 要。。 4.纯净药材,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用量准确。
5.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和制剂。
6. 干燥药材,利于贮藏。 7. 以及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
8. 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中药学》中药的产地、采集和贮藏 ppt课件

ppt课件
29
二、生霉
(一)生霉的原因
在适当的温度(25C左右)、湿度(空气中相对 湿度在85%以上或药材含水率超过15%)、适宜的环 境、足够的营养条件下,散落在药材表面上的霉菌 孢子即萌发为菌丝,溶蚀药材的内部组织,促使腐 败变质。
ppt课件
30
(二)常见霉菌的种类
常见的有根霉属、毛霉属、青霉属、曲霉属 等多种霉菌。有的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为黄曲霉毒 素,对肝脏有强烈毒性。
26
(二)常见的有害昆虫和种类
➢ 有害昆虫可以分为以下3大类。 1、甲虫类: 如米象、谷象、药谷盗等。 2、蛾类: 如印度谷蛾、地中海粉螟等。 3、螨类: 常见的有粉螨、干酪螨等。
口服中药中活螨和螨卵的检查已经列为专项质量 检测项目。
ppt课件
27
(三)虫蛀的防治方法
1 温度 处理法
冷藏和高温处理,常用的高温法有 曝晒法、烘烤法、热蒸法及远红外 高温法等。
ppt课件
21
动物类药材
阿胶
应在冬至后剥取,此时皮厚质佳。
ppt课件
22
动物类药材
斑蝥
应在夏秋季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
ppt课件
23
三、矿物类药材
采集时间
矿物类药材大多可随时 采收。
ppt课件
24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
中药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及其防治措施 中药的贮藏保管方法
ppt课件
25
一、虫蛀
(4) 花类 一般在花开放时采收。有些则于花蕾期采收,如槐米、金
银花、丁香等。但除虫菊宜在花蕾半开放时采收;红花则在花冠由黄
变橙红时采收。
ppt课件
8
(5) 果实和种子 应在已成熟和将成熟时采收;少数用未成熟的果 实,如枳实等。种子多应在完全成熟后采收。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培训课件

对植物药的采收。
二、采收时期的方法 决定药用植物的采收时期的主要依据:
植物有效成份的含量,药用部分的产量。 只有从这两点考虑,才能选择出最适合的采
收期。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7
(一)根及根茎:
根及根茎类的药用植物,从种到收,其 种类不同采收年限各异。
(二)皮类(树皮和根皮):
1.树皮时期:春末夏初。因为:①此时 植物生产旺盛,皮部养分和树液增多; ②形成层细胞分裂快,皮部和木部易于 分离;③剥取树皮后伤口较易愈合。
技术处理,有利于炮制和药用。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12
(一)根及根茎类:
1.大小分档:按不同大小分在若干等级, 便于加工。如贝母、玄胡。
2.清洗:洗净泥土,除去毛须。也可不 洗使泥土自行脱落,或通过搓、撞等方 法。
3.刮皮:如:桔梗、芍药(后)使颜色 洁白防止变色。
4.切片:凡质坚、不易干燥的,则在采 收后除去残茎和毛须,洗净,呈鲜切成 片,晒干。如:大黄、玄参、葛。
方法:半环状剥取、条状剥取、砍树剥 取
2.根皮:秋季采收。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8
(三)叶类:
宜在植物生长是旺盛,花未开放或果实 未成熟前采收。因为:此时光合作用最 旺盛,有效成份高,若一旦开花、结实, 叶肉组织中贮藏的物质便转移到花和果 实中,影响质量和产量。
(四)花类:
多在花蕾含苞待放或花朵初开时采收。 如已盛开,则花易散落、破碎、失色、 香气逸散而影响质量。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3
第一节 产 地
一、道地药材的含义:
道地药材:是指来自特定适宜的产区、生 产历史悠久、栽培和加工技术精细、质 量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的药材。 从其含义可知,道地药材是优质药材的 代名词,是鉴定药材品质优劣的综合性 标准。
二、采收时期的方法 决定药用植物的采收时期的主要依据:
植物有效成份的含量,药用部分的产量。 只有从这两点考虑,才能选择出最适合的采
收期。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7
(一)根及根茎:
根及根茎类的药用植物,从种到收,其 种类不同采收年限各异。
(二)皮类(树皮和根皮):
1.树皮时期:春末夏初。因为:①此时 植物生产旺盛,皮部养分和树液增多; ②形成层细胞分裂快,皮部和木部易于 分离;③剥取树皮后伤口较易愈合。
技术处理,有利于炮制和药用。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12
(一)根及根茎类:
1.大小分档:按不同大小分在若干等级, 便于加工。如贝母、玄胡。
2.清洗:洗净泥土,除去毛须。也可不 洗使泥土自行脱落,或通过搓、撞等方 法。
3.刮皮:如:桔梗、芍药(后)使颜色 洁白防止变色。
4.切片:凡质坚、不易干燥的,则在采 收后除去残茎和毛须,洗净,呈鲜切成 片,晒干。如:大黄、玄参、葛。
方法:半环状剥取、条状剥取、砍树剥 取
2.根皮:秋季采收。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8
(三)叶类:
宜在植物生长是旺盛,花未开放或果实 未成熟前采收。因为:此时光合作用最 旺盛,有效成份高,若一旦开花、结实, 叶肉组织中贮藏的物质便转移到花和果 实中,影响质量和产量。
(四)花类:
多在花蕾含苞待放或花朵初开时采收。 如已盛开,则花易散落、破碎、失色、 香气逸散而影响质量。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3
第一节 产 地
一、道地药材的含义:
道地药材:是指来自特定适宜的产区、生 产历史悠久、栽培和加工技术精细、质 量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的药材。 从其含义可知,道地药材是优质药材的 代名词,是鉴定药材品质优劣的综合性 标准。
中药材品种的确定中药材产地环境中药材栽培管理中药材采收加工ppt医学课件【84页】

7
.
中药材产地环境
❖温度 临界点
死亡 忍受区 最低
最适范围 最适
临界点 忍受区 死亡
最高
1、耐寒植物和喜温植物
同一植物不同生育时期也有所不同
种子萌发、种苗生长<营养生长期<生殖器官发育期<产品器 官形成期
花期最敏感
2、温度还影响其物质积累和转化
8
.
中药材产地环境
3、极端温度对药用植物的伤害
低温—冷害、霜冻 冷害:0℃以上的低温—叶绿素合成受阻,酶活性受
不论是药材加工制造企业,还是药材销售商,应千方百计拓宽药材销售渠道。有实力的制药企业,最好能参与药材种
植基地建设。这一方面有助于解决中药材的销路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保证药材来源的稳定性。 山东省菏泽市是我国最
大的药用观赏牡丹生产基地,菏泽市所种植的牡丹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现种植面积达12万亩,今年菏
生长是植物体积和重量的量变过程 发育是植物一生中形态、结构、功能的质变过程 药用植物的个体发育从形态和生理上可分为三个阶段—胚胎 发生、营养器官发生和生殖器官发生 由营养器官发生阶段转到生殖器官发生阶段,各种药用植 物都需要特定的温、光等环境条件
19
.
中药材的栽培管理
①种子萌发 水分 温度 空气 种子休眠—胚的后熟 种子硬实 发芽的抑制物质
柱产业。
中国中药材种植业现状,怎样成为产业化?
❖ 五、建立规范化种植基地示范区
❖ 制药企业和科研院所从事的都是GAP示范基地,大规模种植还必须依靠农户。企业和科研院所的 优势在于集中力量建立规范化种植基地示范区,充分发挥其指导、监管、管理作用。因此,制药企业 只需建立完善的、全过程的中药材质量标准控制体系,用示范基地带动区域农户种植,将会使药材种 植逐步进入良性循环。根据中药材的生长特点,制药企业应以高产、优质、高效、无公害为目标,重 点推广先进、实用、简便的技术,如规范化种植技术、设施栽培技术、适时采收技术、病虫害综合防 治技术等。如宛西制药、山东步长制药集团对药材种植基地实行长期跟踪动态管理方式,值得业界学 习借鉴。
中药学--中 药 PPT课件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16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三)升降浮沉
• • • •
升,即上升提举; 降,即下达降逆; 浮,即向外发散; 沉,即向内收敛。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17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1.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治 疗疾病时对人体的作用有不同的趋 向性。
2.药物的这种性能可用于调整机 体气机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 功能,或因势利导,驱邪外出,达 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18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四)归经
• 归经——药物对某经或某几经发生明 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 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 经。 • 引经药——一些不但能自入某经,而 且还能引导它药进入某经的药物,称引经 药。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19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2.中毒原因 (1) 剂量过大 (2) 服用太久 (3) 炮制不当 (4) 配伍失误 (5) 制剂不妥 (6) 外用失控 (7) 误食误用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21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3.预防措施 (1) 应掌握有毒中药的品种及其 使用的特殊要求。 (2) 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和病情, 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服药时间。 (3) 严密观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和毒副反应,早诊断、早处理。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22 返回目录
四、中药的用法
(一)配伍 配伍——根据不同病情和临床辨 证,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 组合在一起应用叫配伍。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23 返回目录
四、中药的用法
1.配伍七情
(1) 单行——用一味药治疗疾病谓单行。 (2) 相须——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近似 的药物合用,以增强疗效的一种配伍方法 叫相须。 (3) 相使——两种药合用,一种药物为 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 功效的配伍方法谓相使。 24 医学课件
三、中药性能
(三)升降浮沉
• • • •
升,即上升提举; 降,即下达降逆; 浮,即向外发散; 沉,即向内收敛。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17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1.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治 疗疾病时对人体的作用有不同的趋 向性。
2.药物的这种性能可用于调整机 体气机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 功能,或因势利导,驱邪外出,达 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18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四)归经
• 归经——药物对某经或某几经发生明 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 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 经。 • 引经药——一些不但能自入某经,而 且还能引导它药进入某经的药物,称引经 药。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19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2.中毒原因 (1) 剂量过大 (2) 服用太久 (3) 炮制不当 (4) 配伍失误 (5) 制剂不妥 (6) 外用失控 (7) 误食误用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21 返回目录
三、中药性能
3.预防措施 (1) 应掌握有毒中药的品种及其 使用的特殊要求。 (2) 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和病情, 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服药时间。 (3) 严密观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和毒副反应,早诊断、早处理。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22 返回目录
四、中药的用法
(一)配伍 配伍——根据不同病情和临床辨 证,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 组合在一起应用叫配伍。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23 返回目录
四、中药的用法
1.配伍七情
(1) 单行——用一味药治疗疾病谓单行。 (2) 相须——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近似 的药物合用,以增强疗效的一种配伍方法 叫相须。 (3) 相使——两种药合用,一种药物为 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 功效的配伍方法谓相使。 24 医学课件
《中医药简介》课件-中药产地与采集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部位)提取、分离、纯化 与中间产品的生产 一、药材有效成分(部位)浸出
(一)历史与现状
• 机械化、工业化、现代化 • 提取工艺,装备 • 渗漉 煎煮 多能提取罐 计算机智 • 水、乙醇等浸出中药材有效成分, • 水蒸气蒸馏生产挥发油; • 压榨法制取鲜药材有效成分(部位)、挥发油成
• 含水分高的新鲜中药材,如桑椹、山楂等。 • 例如,秋梨膏就是用压榨法从梨和藕榨汁,与另
6种中药水煎剂合并浓缩制成的。
• 中药中对热不稳定有效成分,用冷压榨法制备
(1) 水溶性物质压榨法
• 适合于刚采收新鲜中药材或含水分高的根 茎类和瓜果类药材的加工。
• 榨取的对象为水溶性强的化合物,如水溶 性蛋白、酶、氨基酸、多糖和含多种维生 素的果汁或根茎汁类混合物
一般少用或不用醋处理。
(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游离状态薄荷、荆芥等宜采收后或喷润后迅速加工切 制,不宜带水堆积久放,以免发酵变质,影响质量。 凡含挥发性药材应及时加工,干燥宜阴干,加水处理 宜“抢水洗”,以免挥发油损失,对热处理尤须注意。 有些药物所含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毒性和强烈刺激性, 通过炮制后可大部分除去,有利临床应用。如乳香
动物类药材 视其生长周期及入药部位而定-保证药效, 容易获得
桑螵蛸: 三月中旬采收,过时则虫卵已孵化 桑螵蛸(螳螂卵)-药材
鹿 茸: 清明后45~60天截取,过时则角化 驴 皮: 冬至后剥取,皮厚质佳 小昆虫: 数量较多的活动期捕获 斑 蝥: 夏秋季清晨露水未干时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全草
叶类 花
植物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
花蕾将放或正盛开时采集 采收未开的花蕾或刚开放的花朵
植物类
花粉 花朵盛开时采集
中药有效成分(部位)提取、分离、纯化 与中间产品的生产 一、药材有效成分(部位)浸出
(一)历史与现状
• 机械化、工业化、现代化 • 提取工艺,装备 • 渗漉 煎煮 多能提取罐 计算机智 • 水、乙醇等浸出中药材有效成分, • 水蒸气蒸馏生产挥发油; • 压榨法制取鲜药材有效成分(部位)、挥发油成
• 含水分高的新鲜中药材,如桑椹、山楂等。 • 例如,秋梨膏就是用压榨法从梨和藕榨汁,与另
6种中药水煎剂合并浓缩制成的。
• 中药中对热不稳定有效成分,用冷压榨法制备
(1) 水溶性物质压榨法
• 适合于刚采收新鲜中药材或含水分高的根 茎类和瓜果类药材的加工。
• 榨取的对象为水溶性强的化合物,如水溶 性蛋白、酶、氨基酸、多糖和含多种维生 素的果汁或根茎汁类混合物
一般少用或不用醋处理。
(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游离状态薄荷、荆芥等宜采收后或喷润后迅速加工切 制,不宜带水堆积久放,以免发酵变质,影响质量。 凡含挥发性药材应及时加工,干燥宜阴干,加水处理 宜“抢水洗”,以免挥发油损失,对热处理尤须注意。 有些药物所含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毒性和强烈刺激性, 通过炮制后可大部分除去,有利临床应用。如乳香
动物类药材 视其生长周期及入药部位而定-保证药效, 容易获得
桑螵蛸: 三月中旬采收,过时则虫卵已孵化 桑螵蛸(螳螂卵)-药材
鹿 茸: 清明后45~60天截取,过时则角化 驴 皮: 冬至后剥取,皮厚质佳 小昆虫: 数量较多的活动期捕获 斑 蝥: 夏秋季清晨露水未干时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全草
叶类 花
植物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
花蕾将放或正盛开时采集 采收未开的花蕾或刚开放的花朵
植物类
花粉 花朵盛开时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