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词性和词类活用17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词类活用

3.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例如: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 4.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例: 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史记· 屈原列传》)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主要表示行为变化的 时间。需注意以下几点: 1.古代汉语时间名词用作状语,往往用连词“而” 或“以”把它和谓语中心词相连接。这是现代汉语 里所没有的。例如: ①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②国内空,日以削。(《史记· 飞将军李广列传》)
例如: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 子》)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 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 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马中锡《中 山狼传》) ②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 说》)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用作使动动词比较少见。
那个孩子果然惊喜的停下脚步,感激万分的看向白荌苒,开心的跑到她身边坐下“我今年啊,二十一岁了呢,还有一年就要大学毕业 了。在我百天的那一天知北哥哥跟他妈妈一起来参加了我的百日宴,我们两家是世交,长辈的关系都很好,我妈说我当时第一眼看到 知北的时候便冲他乐呵呵的傻笑,那时候知北九岁。后来、等到我一岁生日的时候,他也跟了过来,我妈说他当时好奇的抱了我一下, 然后我居然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当然、留了很多口水,知北当时直接就松手了,只顾去擦脸上的口水,幸亏知北的妈妈手快把我接住 了,不然我就要跟大地亲密接触了。”游悠说这些往事的时候一脸的喜悦,好似那些事情她都记得一般“我小学毕业的时候知北就毕 业参加工作了,那年我十二、他二十一,我已经不能够像小时候一样缠着他让他给我辅导功课了,但是我还是会在放学之后去他们家, 每天都去,当然就是为了遇见他,那个时候我每次碰见他、都看到他带不同的大姐姐回家,我很难过,我也很不喜欢他跟那些我不认 识的大姐姐在一起,后来,有一次我目睹了他在亲一个大姐姐,我生气的在他身后一直喊他‘臭知北’,他让那个大姐姐走后便走到 了我的跟前,弯下腰来,双手搭在我的肩上,一点一点的贴近我的脸,我当时紧张得牙齿都在打颤,他忽然笑了,问我‘小鬼、你那 么紧张干什么,我有那么可怕吗?’然后他轻弹了下我的额头,便笑着走开了,我在他的身后鼓足了所有的勇气大声的吼了出来‘知 北哥哥,我不喜欢你跟其他的大姐姐在一起,我要跟你在一起’他忽然就转过身来,我当时一下子紧张得要命,不停地握紧了拳头, 努力的睁大了眼睛看着他,他笑得不可思议‘小鬼,等你十八岁以后再说吧’,我努力地说‘我不是小鬼’,他便不再理我就走了, 后来,我还是会经常去他们家,他还是会一直带回不同的大姐姐,我很难过、却也无奈,我终于等到了自己十八岁的生日,可是他却 没有来,我当时真的是很失望,难过地哭了一晚上,那些所有的礼物都不及他的到来,我去他家里守了他好几次才守到他,我告诉他 我已经十八岁了,他揉了揉我的头发笑了笑‘抱歉、小鬼,忘记给你送成人礼了’我还是紧张,但是、我还是说出了口‘我不要礼物, 我只要跟你在一起’他还是笑,毫不在意我的那些言辞,我当时真的很伤心,不知道自己继续成长下去还有什么意义,我努力地长到 十八岁,可是他还是说我是小鬼,后来我得了一场大病,是妈妈去请求他来的,他的到来我真的很高兴,他说‘小鬼,你会好起来的 是吗?答应我,你一定会好起来’他那时候待我真的很好,好到我这一辈子都不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考语文文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宾语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鸿门宴》)(2)副词做状语+名词江水又东。

(向东流)(《水经注江水》)(3)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渡水)(《劝学》)(4)名词+补语沛公军霸上。

(驻扎)(《鸿门宴》)(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恭敬对待)(《赤壁之战》)(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做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开花)(《采草药》)(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来之所敢知。

(做)(《答司马谏议书》)(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权,然后知轻重。

(权衡)(《孟子·梁惠王上》)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说……短处)(《屈原列传》)②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

疏远)(《出师表》)③素善留侯张良。

(与……友善)(《鸿门宴》)④峨大冠、拖长绅者。

(高戴)(《卖柑者言》)⑤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看重。

轻视)(《论贵粟疏》)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敬)(《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游褒禅山记》)②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产的东西。

收入的东西)(《捕蛇者说》③惧有伏焉。

(埋伏的军队)(《曹刿论战》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拥有的东西)(《捕蛇者说》)(2)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活用为名词的形容问般位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子,“之”字或数词。

(语文)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词类活用

(语文)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它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体现,即此处活用彼处未必活用。

根据考纲要求,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用作使动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1.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例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之归。

“归”,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苏轼《石钟山记》——不能使(之)鸣。

“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斵(zhuó)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下》)——匠人斫削,把它弄小..,国王恼火。

“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贷。

(蒲松龄《促织》)——“昂其值”是“使其值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令尹南.辕.反旆。

(《左传·宣公十二年》)——“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

以膏泽..斯民。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二、形容词、名词用作意动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1.形容词用作意动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

2.名词用作意动例如: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友风”,以风为友;“子雨”,以雨为子。

高考复习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课件18张)

高考复习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课件18张)
(同上)
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
《三国志·先主传》
高考复习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课件1 8张)
表示方式状 高考复习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课件18张) 态(比喻)
表示 方式 状态 (比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 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战国策·秦策》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名词的意动用法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主语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把宾语看
的 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篇》 意
成是名词
动 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齐策》 所表示的
用 法Biblioteka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人或事
《伤仲永》
物。
返回本章目录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史记》
晋师军于庐柳。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项王乃引兵而东。 《史记·项羽本纪》
名词的使动用法
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主语
名 词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使宾语成
的 齐威王欲将孙膑。
使 动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为名词所 表示的人
用 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

或事物。
我也。 《戊午上高宗封事》
二、活用的类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普通名词活用为动词 :
A、普通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B、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C、普通名词的意动用法
2、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
A、方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B、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动词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
规律二:形容词之前用代词之,其进行修饰 xiūshì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第三十四页,共62页,
• 四美具,二难并 • 世所谓 suǒwèi 竹林七贤
• 美,美好的事情 • 贤,贤能的人 • 数词+形容词
• 规律三:数词后面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第三十五页,共62页,
• A、将军身披坚执锐 pī jiān zhíruì, 陈涉世家
第三页,共62页,









动 词 活 用
其 它 词 活 用
第四页,共62页,
名 词
第五页,共62页,
1 名词活用为动词 dòngcí 一般动词 dòngcí
定义 在句子成分中,名词一般充当主语和宾语, 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 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时名词就活用 作动词,
④沛公军霸上
第八页,共62页,
判断 pànduàn 方法
规律一:两个名词相连, 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
不是 bù shi 并列关系, 所
又不是 bù shi 修饰关 ②遂王天下:
系,而是构成主谓关系、 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其 中一个名词必然活用为
③冈峦起伏,草木行列 ④沛公军霸上
动词
衣,穿着麻布短衣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表比喻,像云那样;像回声那 样,像影子那样 ,
E\表示对待人的态度,以兄礼,表 示
E、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 方式,
F、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F\表动作使用的工具 gōngjù ,用箕
G、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考语文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词类活用
②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3.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例如: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 4.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例: 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史记·屈原列传》)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鸿》)

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感悟】喜欢出发是一种不停的追求,确切地说,这种追求实际上是时刻在追求着进步、给自己不断充电。人不可能生来就见过大山的巍峨、大海的浩瀚、大漠的广袤和森林的神秘,但正因为有追求的想法,有 充实自我的需要,才没有了遗憾,感受到了出发带给我的人生的完满。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从这句话中我们明白喜欢出发应该具有的素质,那就是志向与意志,只有如此,一生才会变得丰富而充实,才能不虚此生! 从汪国真的喜欢出发,我们感受到一种探险,触摸到了一颗年轻的心和体会到一种柔情,终于明白比路更远的只能是人的脚和那颗永远追求完美的心灵。 ? 青春之门 ? 赵 冬 ? 我是一个喜欢在人家门前徘徊的孩子,无意间看见的小花猫或蓝风铃什么的,都会引逗得我在人家门口默默地望上半天。 我的一双眼睛以外永远是一扇门,把自己内心世界与外面的大世界隔绝开来,于是心中就总是酝酿着孩提时代的那种清纯,于是眼睛就总是贪婪地向门外张望。 从前一直认为那扇门很大,大得连风雨都推不动。那时门里只有爸爸妈妈、姐姐和玩具熊,一本旧旧的连环画早就翻烂了;一首催人如梦 的童谣早就唱厌了;一段关于公主与巫婆的故事早就听腻了……可门却关得那么严,我出不去。只好经常站在窗前,夏天看窗外的白鹭在云里钻来钻去,心儿便也插上了翅膀飞出大门;冬天用手在窗花上模仿各种野兽在雪地中的脚印,每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词类活用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词类活用归纳

高中文言文专题整合词类活用(共17篇)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活用作动词1.活用为一般动词(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2。

活用为使动词(1)名词的使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二)活用为意动词1.名词的意动用法。

2。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

数词的意动用法.(三)活用为状语1。

名词作状语.2。

动词作状语(四)活用为名词1。

动词活用为名词。

2。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五)、为动用法1.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①左右欲刃相如。

(“刃"即“以刃杀”,用刀杀)②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A。

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B.能愿动词+名词/数C。

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C.名+名/代(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

(“谨”,重视/认真从事)②[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高考语文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词类活用

(二)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主要表示行为变化的 时间。需注意以下几点: 1.古代汉语时间名词用作状语,往往用连词“而” 或“以”把它和谓语中心词相连接。这是现代汉语 里所没有的。例如: ①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②国内空,日以削。(《史记·飞将军李广列传》)
2.古代汉语里“日”、“月”、“岁”等时 间名词,用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平时 的意义有所不同,已经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 例如: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②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捕 蛇》) ③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④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包括两种: 词性间活用 特殊用法活用
一 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
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 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例如: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 世家》)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 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例如:
(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 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如: ①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宋定伯捉鬼》) ②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例如: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
②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3.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例如: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 4.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例: 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史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列传》)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词性和词类活用17
导读:高考语文词性和词类活用17
(三)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一样,在结构同一般的动宾关系没有什么区别,还是主语+谓语(动词)+宾语,其特殊性仍然表现在意义关系不同。

例如:“工师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孟子?梁惠王下》)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句子结构都是主语+谓语(小)+宾语,但意思不同,“斫而小之”的意思是“使大木小”,也就是“把大木砍小了”,是使动用法,其结果是大木料变小了;而孔子“小鲁”、“小天下”的意思是“认为鲁国小”,“认为天下小”是意动用法,鲁国、天下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观者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又如“毋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和“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句子结构都是主语+谓语(友)+宾语,“毋友不如己者”的意思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友”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而“友麋鹿”的意思是“把麋鹿当作朋友”,是意动用法。

由此可见,形容词意动用法就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名词意动用法就是“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这可以分别用“主语+认为+宾语+原谓语词”和“主语+把+宾语+当作+原谓语词”的格式表示。

意动用法主要出现在形容词和名词上,动词没有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时(赵)充国年七十,上老之。

(《汉书?赵充国传》)
③(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
④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晁错《论贵粟疏》)
例句①的“美”、例句②的“老”、例句③的“奇”、例句④的“贵”、“贱”、“尊”、“卑”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一般都可以用“主语+认为+宾语+原谓语词”的格式来翻译,如“上老之”可以翻译为“皇上认为(赵)充国老了”。

2.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郑杀申侯以说于齐》)
②孟尝君客我。

(《冯谖客孟尝君》)
③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④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柳宗元《封建论》)
⑤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王安石《伤仲永》)
例句①的“疵瑕”、例句②的“客”、例句③的“庸奴”、例句④的“君”(前一个)、例句⑤的“宾客”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虽然一般都可以用“主语+把+宾语+当作+原谓语词”的格式来翻译,但有时还要在根据上下文在宾语后增加合适的动词,句子的意思才完整,如“孟尝君客我”可以翻译为“孟尝君把我当作宾客(对待)”。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