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词类活用整理

词类活用整理

词类活用整理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满井游记》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木兰诗》28、处处志之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词类活用知识点大全

词类活用知识点大全

词类活用知识点大全
1. 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的词语。

2. 动词:表示动作、状态、变化等的词语。

3. 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性词语的性质、特征、状态等的词语。

4.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的词语,表示程度、时间、地点、方式等。

5. 介词: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如时间、地点、方向、手段等。

6. 连词:用来连接词语、短语、从句等的词语,如并列连词、递进连词、转折连词等。

7. 代词:用来代替名词或其他代词的词语,如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不定代词等。

8. 数词:表示数量的词语,如基数词、序数词、分数词等。

9. 感叹词:用来表示情感、感叹、祝福等的词语,如哎呀、好啊、祝
福等。

10. 叹词:用来表示惊讶、疑问、不满等情感的词语,如啊、哦、嗯等。

11. 疑问词:用来引导疑问句的词语,如谁、什么、哪里等。

12. 拟声词:用来模拟声音、动作、情感等的词语,如咕噜、哗啦、哈哈等。

13. 成语:由四个汉字以上组成,具有固定意义的词语,如井底之蛙、一马当先等。

14. 词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组成的固定搭配,如红红火火、一举两得等。

15. 俚语:在特定社会群体中流行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如装逼、吃瓜群众等。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类及其活用形式:
1. 动词(动作的词):
-走:走、走了、走向、走出、走来
-读:读、读书、读了、读到、读来
2. 形容词(描述事物特征的词):
-美:美、美丽、美好、美人、美丽的
-大:大、大的、大人、大了、大起来
3. 名词(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词):
-人:人、人们、人的、人家、人们的
-山:山、山上、山下、山水、山的
4.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的词):
-很:很、很美、很大、很好、很远
-忽然:忽然、忽然间、忽然起来、忽然间的、忽然变化
5. 介词(表示事物之间关系的词):
-在:在、在里面、在外面、在前面、在后面
-为:为、为了、为人、为什么、为着
6. 连词(连接词语、句子之间关系的词):
-和:和、和他、和平、和谐、和睦
-若:若、若是、若非、若不、若然
这只是一小部分古代汉语中常见词类的活用形式,古代汉语的用法相对复杂,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

古代汉语的文献和古籍中有大量丰富多样的词类活用形式,需要通过学习和阅读来更好地掌握。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辱:辱没。

例句: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

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策:名词,马鞭子。

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

鞭策,驱使。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3、数量词用作动词:千里:行千里。

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尽:使……尽,竭尽。

例句:食之不能尽一词多义虽有千里之能:的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不译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不译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执策而临之:马鞭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故虽有名马:即便虽有千里之能:虽然其真无马邪:难道【反问,加强语气】其真不知马也:可译为“恐怕”【表示判断、猜测】其材通假字(1)食马者:“食”通“饲”,喂.(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三、古今异义是古义:这样的.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今义:判断词.安古义:怎么.例:安能求其千里也?今义:安全;安定;安装.等古义:同样.例:且欲常马等不可得.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或古义: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一石今义:或者三、回答下面问题1、为什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其作用?2、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3、描写“食马者”形象的是哪一句?。

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

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

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词类活用意思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词类活用6大类型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数词活用为动词。

5、名词用作状语。

6、形容词作名词。

一、名词作状语与文言散文一样,古诗词中的名词作状语,就是将名词放在谓语中心语动词的前面,让它修饰、限制后面的中心语动词。

依据状语的语法性能,处在状语位置上的名词,其实已变成了副词,因此名词作状语亦称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表示各种形态。

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杜甫《石壕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例中句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意思为“向南”;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时间,意思为“在夜里”;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是“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在古诗词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知道,古诗词是以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意蕴,协调优美动人的韵律和节奏,以达到精警传神,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的。

把名词放在特殊的条件下,使之活用为动词,正是使古诗词语言灵动、精彩、传神的有效途径。

在鉴赏活动中,我们必须抓住这些“特殊的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并解释这些活用的词语。

例: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雨”,读作yu,破音异读。

依据名词前有能愿动词“欲”,该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活用条件,“雨”字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客”,原意是名词“宾客”,此与“京华”构成了动补关系,活用为动词“客居”。

三、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按其语法性能是不能带宾语的。

但是如果它处在谓语中心语的位置上,带上了宾语,与宾语构成了动宾关系;或者后有补语,并与补语构成了动补关系;或者与前面的主语构成了主谓关系,则此形容词即活用为一般动词。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东亦客也(方位名词"东"用作动词:在东边居住。

名词"客"用作动词:客居。

)合流屈曲而南(方位名词"南"用作动词:向南流去。

)得其尤绝皆家焉(名词"家"用作动词:安家。

)今予家是溪(名词"家"用作动词:安家。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命名,名词作动词用。

)字笨百态,而无所避之(包罗,名词作动词用。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方位名词作动词用。

东,向东进军,名词作动词用。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向南飞。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仍而下(上,向上飞;下,落下。

)一人缓板而歌(击板。

)峦壑竞秀,最可觞客(劝饮。

)游人往来,纷错如织(交错。

)雷辊电霍,无得而状(描写其状。

)壮士听而下泪矣(流下。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做官。

)宰严限追比,甸余,杖至百(挨棍棒。

)上大嘉悦,沼赐抚臣名马衣缎(下诏。

)裘马扬扬(裘,穿着皮衣;马,骑着马。

)儿涕而去(流泪。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旅居他乡。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风,风吹;雨,雨打。

)1、辇来于秦(乘坐辇车)2、朝歌夜弦(奏乐)3、鼎铛玉石(把鼎当做;把玉当做)4、金块珠砾(把金当做;把珠当做)5、楚人一炬(放一把火)6、族秦者秦也(灭族,杀死一族的人)汝又不果来果:实现业其家业:继承……的事业东亦客也客:做客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义不赂秦(坚持正义)乳二世(乳,乳养)客逾庖而宴(宴,用饭)执此以朝(朝,上朝)吾家读书久不效(效,取得效果)垣墙周庭:垣墙,砌墙,雨泽下注:雨,下雨,名字活用作动词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虹)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龙)/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当作铛、石、块、砾)(2)名词用作状语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向北,向西)/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把玉……、把金……、把珠……莫如巧归(方位名词"两"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归"的方向:向西。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词类活用的灵活性指的是某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词类属性。
例如,“衣锦还乡”中的“衣”,原为名词,在此句中用作动词,表示“穿锦”,这是因为该句语境中需要一个动词来描述行为 动作。
注意词类活用的规范性
词类活用的规范性指的是在语言使用 中,某些词类活用是不规范的,需要 避免使用。
VS
例如,“铁证如山”中的“铁证”, 原为名词,在此句中用作形容词来修 饰“如山”,这种用法就不符合语法 规范,应改为“铁证如山的事实”。
名词活用为动词
将名词用作动词,能够赋予事物新的动作含义,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生动。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将名词“春风”转化为动词,形容春风的生机勃勃)。
丰富语言情感色彩
褒义词贬用
将原本表示褒奖或赞扬的词语用于描述贬义或批评的事物,能够更加强烈地表达不满或讽刺 的情感。例如,“他是个天才的骗子”(将褒义词“天才”用于描述贬义事物“骗子”,强 调其欺骗手段高明)。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目录
• 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类型 •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 词类活用的修辞效果 • 词类活用的注意事项 • 词类活用的例句分析
01 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
词类活用是指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 改变其原有的词性、功能和意义,以 满足表达需求的一种语言现象。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 象,也是现代汉语中某些词语的特殊 用法。
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抽象名词具象化
通过将抽象名词转化为具象事物或形象, 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形象。例如,“梦 想是人生的翅膀”(将抽象名词“梦想” 具象化为“翅膀”,形容梦想对人生的支 撑作用)。
VS
具象名词抽象化
将具象名词转化为抽象概念或比喻,能够 使语言更加深刻和富有哲理。例如,“爱 情是心灵的港湾”(将具象名词“爱情” 抽象化为“心灵的港湾”,形容爱情对心 灵的慰藉作用)。

什么是词类活用

什么是词类活用

什么是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语法功能。

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
1、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2、形容词作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

或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

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数词作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4、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不一定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5、名词作状语: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律二:名词在特指代词“ 规律二:名词在特指代词“所”的前后,名 的前后, 词用如动词。 词用如动词。
“所” 常与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合用,构成“所” 常与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合用,构成“ 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 后出现名词、 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出现名词、 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
二、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可用作使动用法的词类有动词、形容词、 可用作使动用法的词类有动词 、 形容词 、 名 词。 可以通过“ ……怎么样 的句式进行检验。 怎么样” 可以通过 “ 使 …… 怎么样 ” 的句式进行检验 。 1、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 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 2、 见可欲 , 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 , 则思 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 止以安 止以安人。 梅为业以求钱也。 3、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百姓之骨于中原。 4、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词 类 活 用
古代汉语文言当中每个词类的语法功能、 古代汉语文言当中每个词类的语法功能、 语法特点跟现代汉语并非完全一致。 语法特点跟现代汉语并非完全一致。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 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这些理解上很容易产生分歧,所以我们要 这些理解上很容易产生分歧, 把握这些词的特殊用法。 把握这些词的特殊用法。
1、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 非博士官所 天下敢有藏诗、 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2、妾请母子俱迁江南,无为秦所鱼肉也。 妾请母子俱迁江南,无为秦所鱼肉也
规律三:名词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修饰。 规律三:名词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修饰。
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 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放在能愿动 词后面时,活用为动词。名词不受副词修饰, 词后面时,活用为动词。名词不受副词修饰,所 以当名词前面有副词修饰时,要活用为动词。 以当名词前面有副词修饰时,要活用为动词。 1、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 2、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 从弟子女十人所, 缯单衣。 3、公子怒,欲鞭之。 公子怒,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假舟楫者, 而绝江河。 5、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 子谓公冶长: 6、寡人欲相甘茂,可乎? 寡人欲 甘茂,可乎?
B、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少见)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少见) 及物动词本可带宾语,分辨其是否使动用法, 及物动词本可带宾语 , 分辨其是否使动用法 , 主要根据上下文文意确定。 主要根据上下文文意确定。 比较: 比较: 王生日饮 不视太守。 王生日饮酒,不视太守。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硕鼠硕鼠, 我黍。 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 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 孟子将朝 孟子将朝王。 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 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
注意: 注意:
有时用作使动的形容词可以不带宾语。 有时用作使动的形容词可以不带宾语。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小不可大 且小可大 可小,小不可大也;且小可大;大不可 小也。
(三)名词使动用法
表示“ 表示 “ 使宾语成为或者拥有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 物”。 齐威王欲将孙膑。 齐威王欲将孙膑。 明主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明主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吾见申叔,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吾见申叔,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其户。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成语中保留此用法的有: 成语中保留此用法的有: 报仇雪 报仇雪耻、 祸国殃民 牛充栋、 汗牛充栋、 粉身碎骨
(三)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跑到了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形容词跑到了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包括介词 的宾语),活用为名词。 ),活用为名词 的宾语),活用为名词。
1、作主语。 作主语。 是故圣益圣,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多困于所溺。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作宾语。 2、作宾语。 而任之,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作介词宾语。 3、作介词宾语。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 威怒。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 心不服。 心不服。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一、各种词类之间的活用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规律一: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 规律一: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偏 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正,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1、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庐山草堂) 作为草堂。(庐山草堂) 。(庐山草堂 2、赵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赵之子孙侯 其继有在者乎? 3、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4、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规律四:名词前后用“ 规律四:名词前后用“而”与动词或动 词性短语连接, 词性短语连接,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1、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2、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不耕而食, 3、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
规律五: 规律五:名词前后用介宾结构作状语或 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1、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后妃率九嫔蚕于郊, 于公田。 2、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吾不能以春风 以春风风 吾不能以夏雨 以夏雨雨 吾穷必矣。 吾穷必矣。 3、请勾践女女于王。 请勾践女女于王。
1、公子怒,欲鞭之 公子怒,
鞭(名→动,鞭打) 鞭打)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假舟楫者,非能水 而绝江河。
水(名→动,游水) 游水)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贤臣, 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亲(形→动,亲近) 亲近) 远(形→动,远离) 远离)
词类活用的概念
所谓词类活用,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一类词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 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特点: 特点: 要有具体语境 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具体语境, 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语义语法的临时性 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临时性,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例如: 公子怒, 例如: 公子怒,欲鞭之。 曹子手剑而从之。 曹子手剑而从之。 从左右,皆肘之。 从左右,
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
词类活用跟词的兼类不同。 词类活用跟词的兼类不同。 活用,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 活用,是在一定条件下, 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 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活用是临时 的偶然的用法。 的偶然的用法。 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 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 这些功能的表现,是词本身固有的, 这些功能的表现,是词本身固有的,不是临 时的,偶然的。 时的,偶然的。
成语中保留此用法的有: 成语中保留此用法的有: 惊天动地 惊天动 息事宁人 闭月羞花 众口铄 众口铄金 沉鱼落雁 降龙伏虎
(二)形容词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 表示 “ 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 、 状态、 特点” 特点”。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பைடு நூலகம்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上求鱼, 上求鱼,臣干谷。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 其室。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 则王怒。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成语中保留此用法的有: 成语中保留此用法的有: 正本清源、光宗耀祖、独善其身、清心寡欲 其身、
时操军众已有疾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庞涓恐其贤于己, 疾雷不及掩耳。 雷不及掩耳。 甘其食 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赐之食, 舍肉。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草木有生而无知 草木有生而无知。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张良曰: 谁为大王为此计 雍水暴益 荆人弗知。 雍水暴益,荆人弗知。 人或益 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如学也。 如学也。
(四)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 , 就是动词跑到了主语和宾 语的位置上。 语的位置上。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 赵王之子孙侯者, 有在者乎? 2、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翩翩两骑来是谁? 3、翩翩两骑来是谁? 4、追亡逐北。 此亡秦之续 5、此亡秦之续耳。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6、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现代汉语里的例子 咱们总算夫妻了一场吧! 咱们总算夫妻了一场吧! 夫妻了一场吧 咱们朱家门里穷倒是真的,可也 咱们朱家门里穷倒是真的, 志气了几辈子 了几辈子。 志气了几辈子。
(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规律: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 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 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则活用为动词。 ),则活用为动词 (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则活用为动词。 1、亲贤臣,远小人。 贤臣, 小人。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 良。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 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吾老,以及人之老; 吾幼,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 其他规律参见前一条) (其他规律参见前一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