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词类活用1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ppt1课件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ppt1课件
使动用法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因此,使动用法的句子从理论上说必须有宾语,有时宾语省略不出现,但是可以补出。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这句承接上文“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还是使动用法,只是省略了宾语而已。
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如果带上宾语一定是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 ①荘公寤生,驚姜氏。(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 ③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句中“积”“卫”“出”“入”都是动词,在句子中都充当宾语,其前面有结构助词“之”,用以表示修饰关系,这些动词都临时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在翻译中,要将动词译为一个与这个动作有关的名词或者名词性的短语。以上四个词语分别译为“粮食”“保卫工作”“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二)形容词的活用
词类活用的条件
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例: 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②妾请母子俱迁江南,无为秦所鱼肉也。(《史记·张仪列传》) ③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战国策·秦策》) 形容词用在“所”字后面多用作意动用法。
四、为动用法
凡动宾结构中,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既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也不能用“使动”或“意动”去解释,而是要在动词和宾语间加进一个适当的介词,和宾语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或补语,才能正确理解该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主语为宾语发出动词表示的动作,即主语为宾语而动。 ①邴夏御齐侯。(左传·成公二年) ②墨子见歧道而哭之。(吕氏春秋·疑似)
形容词的活用包括四种情况:用作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用作使动和意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比如: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①中“曲”是形容词,意为“弯曲”,在句子中作动词“中”的主语,临时充当了名词的语法功能,意为“曲度”; ②中“高”是形容词,意为“高的”,在句子中作动词“登”的宾语,临时充当名词的语法功能,意为“高处”。

词类活用 ppt课件

词类活用  ppt课件

ppt课件
2
一、名词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翻译方法:一般情况下名词原意加动作。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左右欲刃相如。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能愿动词 +名词
( ★“能、欲、愿、足、可”)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4、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 子。
5、小学而大遗
6、不能容于远近
7、是故圣益圣,愚亦愚 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9、亦以明死生之大
ppt课件
14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A、形容词用在状语后或宾语前,句中又无其他动词作谓
语中心语(也即处在谓语的位置上),而又没有使动、 意动的意味,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 。
ppt课件
10
二、动词活用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 A、动词作主语或宾语时,动词活用为名词,表
示与这一动作有关的人或事,有时又受 “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
B、翻译方法:“动词(作定语)+人或物” 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B、翻译方法:“为……怎么样”。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祭祀必祝之 3、既泣之三日 规律总结: 动+名(代)
①“动词”是不及物动词,不能直接带宾语,那
么该动词一定活用成特殊动词(使动或为动) ②否则活用为名词。
ppt课件
13
三、形容词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23、帝善其言,赐缯锦百匹。
24、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池, 池塘)呼鱼。
ppt课件
24
B、翻译方法:“使……怎么样”“让……怎么 样”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40张PPT)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40张PPT)
“把……当作……” 、“对……感到怎么样”
七、为动用法
为(wèi)动用法,是指作谓语中心语的动词表示“主语 为(替)宾语”施行某一动作行为,即“主语为(替) 宾语怎麽样”,简言之,即主语为宾语而动。一般译 为:“给(替、为)……怎么样”。可图示为:
实施
主语
谓语中心语
宾语
为(替)
例如: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形容词+宾语
特殊的 动宾关系
使

为动

用法

意动
用法
使动 用法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及物 动词活用
为使动
形容词
活用为
不及物
使动
动词活用
为使动
基本结构形式:
所谓使动 用法 ,是指 谓语动词具 有“使宾语 怎么样”的 意思。它是 用动宾结构 表达使令式 的内容。
【动+宾】=【使】+宾+动
使动的翻译有两种,一种为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 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临时具有某些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 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 有的还变了读音。
● 名词活用作动词

● 名词活用作状语

● 动词活用作名词

●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 数词活用作动词

● 使动用法

规律五: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 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例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廉 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终于在朝堂上召见相如,完成礼节后把他送 回赵国。]

必修三古文语法:词类活用 (课件47张)

必修三古文语法:词类活用 (课件47张)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 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1、项伯杀人,臣活之。 2、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卒廷见相如,礼毕而归之。 4、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 鸣也。
• 练习:
•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
• 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 ③、中军置酒饮归客
• ④、李牧连却之
数词活用
数词的活用
在文言文中,数词的活用很简单,就是数词 跑到了其词类的位置上,往往用来担当谓语, 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或陈说事情的状况。 如:
1、活用为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背离)
4、活用为形容词
①、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全、满) 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 一:专一) ③、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
7 (冯婉贞)驰而前
7 连词“而、以、且”
翻译方法: 名词原意加动作 前后的名词活用
练习
⑤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
⑥大楚兴,陈胜王
服பைடு நூலகம்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王:称王 目:示眼色 水:游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⑩质于秦。
质: 做人质
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
16、会盟而谋弱秦。 ( 《过秦论》) 17、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18、此亡秦之续耳 19、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20、其进愈难,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文言文复习系列之
词类活用
王太尉【王太尉即王衍,字夷莆】不与庾 子嵩交,庾卿之不置。王曰:“君不得为 尔。”庾曰:“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 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

词类活用详解课件

词类活用详解课件

名词的意动用法
总结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指将名词用作谓语,表示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该名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详细描述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一种主观的表达方式,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该名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友风而子雨” 中的“友”和“子”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风和雨具有“朋友”和“子女”的关系。
词类活用详解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词类活用的定义与分类 • 名词的活用 • 动词的活用 • 形容词的活用 • 数词和量词的活用 • 词类活用的辨析与判断
01 词类活用的定义 与分类
什么是词类活用
01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 语境中临时改变其原有的词性、 功能和用法,从而表达出新的意 义和功能。
量词作动词
总结词
量词用作动词时,通常表示对数量或 程度的描述。
详细描述
量词用作动词时,可以表示对数量或 程度的描述,如“他吃了两碗饭”中 的“两碗”表示饭的数量,“他喝了 一大杯水”中的“一大杯”表示水的 程度。
量词的意动用法
总结词
量词的意动用法是指量词用作动词时, 表示主观上认为某事物具有某种程度或 标准。
动词作名词
示例 走千里(行走的里程数)
飞鸟(翱翔的鸟类)
动词的使动用法
总结词
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执行某个动作,强调主语对宾语的安排和影响。
详细描述
使动用法是指主语通过某个动词表达对宾语的安排和影响,使宾语执行某个动作 。这种用法强调主语对宾语的主动性和控制力。例如,“庄公寤生,惊姜氏”中 的“惊”表示主语“庄公”使宾语“姜氏”受到惊吓。
形容词“聪明”的使动用法,如“这 本书很聪明地解释了复杂的科学原理 ”。

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之词类活用公开课课件

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之词类活用公开课课件

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之词类活用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复习高中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是指文言文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一类语法现象。

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具体实例来复习名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词类活用的概念,能够识别和运用名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现象。

2. 提高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增强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对词类活用的复习,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名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现象。

难点:如何在具体语境中准确判断和运用词类活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篇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并找出其中的生僻字和难以理解的地方。

2. 讲解:对生僻字和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3. 实例分析:分别给出名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活用特点。

4. 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实例,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分析课后练习的文言文,找出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词类活用的概念2. 名词活用实例3. 形容词活用实例4. 数词活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分析教材中的相关文言文,找出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2. 举例说明名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拓展延伸:1. 让学生收集更多的文言文实例,进行词类活用的分析。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分析和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在教学内容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具体的教材章节和详细内容。

本节课的教材章节为高中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详细内容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实例。

词类活用ppt课件

词类活用ppt课件
表示“穿”。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明”本为形容词,但 在“明察秋毫”中活用为动词 ,表示“看清”。
动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建筑”本为动词,但 在“这座建筑的风格很独特” 中活用为名词,表示“建筑物 ”。
其他词类活用
还包括数词、量词、代词等的 活用现象,如“一鼓作气”中 的“鼓”活用为动词,表示“
击鼓”。
语境影响
习惯性用法
名词的活用还受到语境的影响,不同的语 境下名词的活用方式和意义可能不同。
有些名词的活用已经成为习惯性用法,被广 泛接受和使用,如"阳光"活用为形容词表示 "开朗、积极"等。
03
动词活用
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时,可以表示与 该动词相关的动作、行为、状态
等。
例如,“建筑”本为动词,活用 为名词后表示建筑物或建筑行业
“the blind(盲人)”、“the deaf(聋人)”等。
形容词加不定冠词a/an,可以用作单数名词,表示“一…
“a green(一片绿色)”、“an open(一个开放的状态)”等。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要点一
形容词可以通过添加后缀或变化 形式来转化为动词,表示使某…
“enlarge(扩大)”、“beautify(美化)”等。
实例分析
如“非常”在“非常之人,有非常之志”中活用为形容词,表示 “不同寻常的”。
语法功能
副词活用为形容词后,具有形容词的语法特点,可以受程度副词 修饰,也可以作定语修饰名词。
副词活用的语境分析
语境对副词活用的影响
不同的语境下,副词活用的方式和意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分析副词活用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 。

词类活用详解课件

词类活用详解课件
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如“衣食所安”中的“衣”和“食”原本是动词, 表示“穿衣”和“吃饭”,这里用作名词,表示“ 衣服”和“食物”。
词类活用的历史发展
01
02
03
04
词类活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 代汉语中,如《诗经》中已有 不少词类活用的例子。
词类活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 代汉语中,如《诗经》中已有 不少词类活用的例子。
语言内部结构的需要
语言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词类 活用可以打破原有的词类界限,使语 言更加灵活多变,丰富语言的表达方 式。
语言外部的原因
文化交流的影响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 交流,会带来语言的接触和融合 ,从而产生词类活用的现象。
社会发展的推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 式、价值观念、审美标准等都会 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会反映在 语言中,推动词类活用的产生。
详细描述
词类活用后,词语的语义往往会发生 变化。例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会 具有动作行为的含义。通过分析词语 的语义特点,可以判断出词语是否发 生了词类活用。
从语境中识别
总结词
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词语是否发生词类活用。
详细描述
在语境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会受到其他词语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通过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词语与 其他词语的关系,可以判断出词语是否发生了词类活用。同时,语境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类活用后 的具体含义和用法。
06
词类活用的教学与学习建议
在教学中重视词类活用现象的讲解
明确词类活用的定义
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明确词 类活用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什 么是词类活用以及其产生的原 因和条件。
分类讲解
教师应将词类活用分为若干类 型,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 词活用为动词等,并分别讲解 其特点和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类活用
《指南录后序》
A.名词作状语
1、北虽貌敬貌:表面上
2、予分当引决分:按本份
3、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

露:在露天下。

4、日与北骑相出没日:在白天
5、夜趋高邮夜:在晚上
B.名词作动词
1、道海安、如皋道:取道
2、则直前诟(gòu)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3、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序,为……作序
4、道中手自抄录手:亲手
5、名曰《指南录》名:命名
C动词作名词
1、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巡徼:巡徼的人
D形容词作动词
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轻视
《五人墓碑记》
A名词活用
1、去今之墓而葬焉墓,名词活用为动词,修墓
2、其疾病而死,疾病,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病
3、为之声义声,名词用如动词,伸张
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名词动用,出任……巡抚
5、缇骑按剑而前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6、显荣于身后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
7、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8、而为之记记,名词动用,作记
9、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名词动用,用盒子装
B形容词/副词活用
1、激昂大义激昂,形容词用如动词,激动振奋
2、亦以明死生之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表明
3、不能容于远近远近,形容词用如名词,远近的百姓
4、则尽其天年尽,副词用如动词,享尽
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先,形容词用为名词,先导、表率
C动词活用
1、不敢复有株治株治,动词用如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2、安能屈豪杰之流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
3、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仆,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离骚》
A名词作动词
1、名余曰正则兮名,名作动,取名
2、字余曰灵均字,名作动,取字
B形容词作名词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美,形容词作名词,美质
C动词作名词
1、纫秋兰以为佩佩,动词作名词,佩戴在身上的饰物
D名词作状语
1、朝搴阰之木兰兮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2、夕揽洲之宿莽; 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烛之武退秦师》
A名词作状语
1、夜缒而出夜,表时间,在晚上
2、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3既东封郑东,表处所,在东边
B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与郑人盟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C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1、既东封郑封: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2、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3、越国以鄙远鄙: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D动词作名词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E动词的使动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2、烛之武退秦师使动,退,使……退却
F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2、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G形容词作动词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2、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H数词活用
1、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谏太宗十思疏》
A、使动:
1、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2、则思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定
3、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
4、则思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5、宏.兹九德宏,使…….光大
6、何必劳.神苦.思劳,使…..辛劳;苦,使……辛苦
B、意动
1、乐.盘游乐,以……为乐
C、名词作状语
1、貌.恭而心.不服貌:表面上;心:在心里
D、名词作动词
1、则思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E、动词作名词
1、诚能见可欲.欲,想要的东西
F、形容词作动词
2、塞源而欲流长.也长,流的长,流的远
3、则纵情以傲.物傲:傲视
G.形容词做名词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重,重大的职责:大,重大的地位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见
3、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小人
4、想谗邪
..谗邪,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廉颇与蔺相如列传》
A、名词作动词:
1、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2、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3、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4、怀其璧(怀,怀揣着)
5、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
6、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7、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8、臣语曰(语,告诉)
9、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
10赵王鼓瑟(鼓,弹奏)
B、名词作状语:
1、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在朝堂上)
2、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3、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4、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C、使动用法:
1、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2、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3、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4、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5、归璧于赵(归:使……归)
6、大王必欲急臣(使……发急,逼迫)
D、意动用法:
1、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2、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3、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
E、形容词作动词:
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
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容)
F、形容词作名词:
1、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
G、动词作名词:
1、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信约)
《鸿门宴》
A、名词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军,驻扎)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言,告诉)
3、沛公欲王关中(王,做王)
4、不可不语 (语,告诉)
5、吾得兄事之(事,侍奉)
6、道芷阳(道,取道)
7、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8、范曾数目项王(目,使眼色,用眼示意)
9、刑人如恐不胜(刑,惩罚)
B、名词作状语
1、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那样)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连夜)
4、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上,向上)
5、道芷阳间行(道,从小路)
C、形容词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善,交好,与……友善)
D.形容词作名词
1、君安与项伯有故(故,老交情)
E、使动、意动句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为王)
2、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
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
4、交戟之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止)
5、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同“纳”,使……纳入)
《秋水》
1、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节)
2、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
3、东面
..而视(东,名词做状语,向东)(面,名词作动词,面对)
4、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少、轻,意动用法,以……为少,小看;以……为轻,轻视;闻,动词用作名词,见闻)
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作名,美景)
《非攻》
1、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
2、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名词作状语,在上)
3、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
4、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