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1

合集下载

词类活用(一)

词类活用(一)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

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比如“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

如何判别词类何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

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名词活用(一) 名词作一般动词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

“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和带。

(《滕王阁序》)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

“置人所罾z ēng 鱼腹中”。

(《陈涉世家》) 罾z ēng本义是渔网,活用作动词“网起”。

3、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语气词,活用。

“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

(《触龙说赵太后》)4、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称王)。

(《荀子•天论》)遵海而南(向南)。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向西)。

(《史记•项羽本纪》)5、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

代词不受名词修饰,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辱而逐之,折而族之”的族。

(侮辱他,扭逐他,打倒他,消灭他的家族)(《原谤》)以故其后名(命名)之曰“褒禅”。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6、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的白衣冠。

(《荆轲刺秦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齿。

(《师说》)7、 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

“公子怒,欲鞭之”的鞭。

(《晋公子重耳之亡》)8、介宾补语前面的名词活用(介词结构)。

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之后。

当一个名词在补语之前,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

高一年级语文词类活用知识点

高一年级语文词类活用知识点

高一年级语文词类活用知识点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一年级语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年级语文词类活用1(一)使动用法:动、形、名后面带宾语,表示“主语使宾语”发出动词所具有的动作行为、具有形容词的性状或成为名词所代表的事物。

1、动词的使动用法:宾语发出动作,一般限于不及物动词。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君将哀而生之乎”“项伯-,臣活之”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宾语具有形容词的性质。

“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二章》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苦恼。

“会盟而谋弱秦”“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名词的使动用法:宾语成为名词代表的事物。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动用法的译法是:(1)动+宾=使+宾+动(2)形+宾=使+宾+形(3)名+宾=名+宾+为+名,有时也可以译成一个动补式词语。

如活,救活检测: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穿丧服。

名为动。

复前行,欲穷其林。

走完。

形为动。

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

名为状。

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

名为状。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使……凄凉。

使动(二)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名动形后面带有宾语,含“以…为…”“主语主观上认为…怎么样”、“把…当作…”1、形容词意动用法:“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孔子登东山而小鲁”“成以其小,劣之”2、名词意动用法:“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宾客。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动词意动用法:“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以恶衣恶食为耻“且庸人尚羞之”(三)此外,数词有时也活用为动词“六王毕,四海一”高一年级语文词类活用21、请勾践-于王,大夫-于大夫,士-于士。

词类活用(1)

词类活用(1)

词类活⽤(1)词类活⽤专项练习(1)答案⼀、名词指出下⾯句⼦中名词活⽤的类型,并译出加点词的词义。

1、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筑巢,名作动)2、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登记户籍,名作动)3、市中游侠⼉,得佳者笼.养之(⽤笼⼦,名作状)4、旬余,杖.⾄百(打板⼦,名作动)5、吾社之⾏为⼠先者,为之声.义(伸张,名作动)6、族.秦者秦也,⾮天下也(族灭,消灭,名作动)7、乃使其从者⾐.褐,怀.其璧(穿,怀⾥揣着,名作动)8、谢家事.夫婿/如⽈今⽇当⼀切不事.事,守前所为⽽已(侍奉,名作动)(做,名作动)9、牖.其前以通明(开窗,名作动)10、故王之不王.,不为也,⾮不能也(统⼀天下,称王,名作动)11、沛公已去,间.⾄军中(从⼩路,名作状)12、君⼦博学⽽⽇.叁省乎⼰(每天,名作状)13、去今之墓.⽽葬焉(修墓,名作动)14、岸⼟⾚⽽壁.⽴(像墙壁似的,名作状)15、前.辟四窗(在前⾯,名作状)16、樯橹灰.飞烟.灭(像灰⼀样,像烟雾⼀样,名作状)17、变姓名,诡踪迹,草.⾏露.宿(在荒野中,在露天⾥,名作状)18、⼀旦长成,遽躬.蹈之(亲⾃,名作状)19、江⼴河深,势.难归葬(按情势,名作状)20、⼀狼洞.其中(打洞,名作动)21、乃⾂所以为君市.义也(买,名作动)22、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丰厚的礼物,名作状)23、蝉.蜕于浊秽(像蝉⼀样,名作状)24、闻⾈中夜.弹琵琶者(在夜⾥,名作状)25、天下云.集响.应(像云⼀样,像回声那样,名作状)26、浴乎沂,风.乎舞雩,永⽽归(吹风,名作动)27、北虽貌.敬,实则愤怒(在表⾯上,名作状)28、三⼦者出,曾皙后.(⾛在后⾯,名作动)29、假⾈楫者,⾮能⽔.也,⽽绝江河(游泳,名作动)30、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上朝,名作动)31、⽼者⾐帛⾷⾁,黎民不饥.不寒.(挨饿受冻,名作动)32、⼀⼈飞升,仙.及鸡⽝(成仙,名作动)33、廉颇⽼矣,尚能饭.否(吃饭,名作动)34、乃遂收盛樊于期之⾸函.封之(⽤⽊匣,名作状)35、楚⼈既咎.⼦兰以劝怀王⼊秦⽽不返也(责怪,名作动)36、⼊险⽽脱,⼜不能谋.,能⽆败乎? (谋划,名作动)37、将不胜其忿⽽蚁.附之(像蚂蚁似的,名作状)38、令⼆⼈蹲踞⽽背.倚之(⽤背,名作状)39、孟尝君怪其疾也,⾐冠..⽽见之(穿⾐戴帽,名作动)40、晋于是始墨.(穿⿊⾊的丧服,名作动)41、云青青兮欲⾬.,⽔澹澹兮⽣烟(下⾬,名作动)42、吾数年来欲买⾈⽽下.,犹未能也(往下游,名作动)43、彼所将.中国⼈不过⼗五六万(率领,名作动)4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于吾乎(学习,名作动)45、孔雀东南..飞,五⾥⼀徘徊(向东南,名作状)46、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义.不赂秦(坚持正义,名作动)47、诸越则桃李冬实.(结果实,名作动)48、楚怀王贪⽽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派遣,名作动)49、荆⼈欲袭宋,使⼈先表.澭⽔(设⽴标记,名作动)50、⽯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此独以钟名.,何哉(命名,名作动)51、寨中⼈⼜鹜.伏矣(像野鸭⼦似的,名作状)52、潭西南⽽望,⽃.折蛇.⾏(像北⽃星⼀样,像蛇游动似的,名作状)53、良庖岁.更⼑,割也(每年,名作状)54、夫以秦王之威,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名作状)5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畚箕,名作状)56、君为我呼⼊,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样,名作状)57、齐将⽥忌善⽽客.待之(像对待客⼈⼀样,名作状)58、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亲⼿,名作状)59、黔⽆驴,有好事者船.载以⼊(⽤船,名作状)60、且⽴⽯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表彰,亲⼿,名作动)⼆、形容词指出下⾯句⼦中形容词活⽤的类型,并译出加点词的词义。

词类活用1

词类活用1

①惑(有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②隧(挖隧道)而相见。(《郑伯克段于鄢》)
规律小结 : “ 名词+而+动词 ” 时,句中的这个名词活 用为动词。 (8)动词与名词之间有“而”时,此名词活用为动词,表 示动作行为的先后,从而构成承接关系,因为名词处在动词的 位置上。 ①执敲扑而鞭笞(奴役)天下。(《过秦论》) ②顺流而东(向东流)也。(《赤壁赋》) 规律小结 : “ 动词+而+名词 ” 时,句中的这个名词活 用为动词。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说明)者。(《游褒禅山记》)
③五十可以衣(穿)帛也。(《寡人之于国也》)
规律小结 : “ 能愿动词+名词 ” 时,句中的这个名词活 用为动词。
(6)名词后面带了介宾结构作补语时,这个名词便活用为 动词。因为介宾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 宾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 是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规律小结:在留用的名词后加一个相应的动词构成主谓 关系。
示 例
• • • • • • • • • • ①籍吏民,封府库 ②沛公欲王关中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 ⑤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⑥大楚兴,陈胜王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⑨质于秦。 • • • • • • • • • 籍:登记 王:统治 敌:攻击 函: 用匣子装 缟素:穿孝服 王:称王 目:示眼色 原:推究 质: 做人质
规律小结:一是从动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动词作名 词时,这个动词应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 示人或事物的意义。二是从动词出现的环境来判断。动词用 作名词常出现在并列结构之中。三是有时它前面有 “其 ”字 或“之”字。
(四)形容词用作动词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当于“于” 形容词词尾,…… •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人称代词,它 指示代词,这,这些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人称代词,他 作师说以贻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句子的独立性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助词,相当于“的” 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到……去

介词,从:介词,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向 其下圣人也远矣,而耻学于师。 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介词,被 不拘于时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介词,在

• • • • •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介词,用法相 当于“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语气词,表疑问或反问, 相当于呢,吗 语气词,表感叹,相当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于“啊” 语气词,表疑问或反问, 其皆出于此乎? 相当于呢,吗 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用法相
•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 人。 • 2吾从而师之 古,“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 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 3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今,大家,很多人。 • 4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基础 教育的学校。 •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 6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古,把„„做成;今,认为。 • 6金就砺则利 古,金属器具;今,黄金。 •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广泛地学习;今,知识、学问渊 博。 •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古,爪子和牙齿(引申为帮手;武 士);今,党羽、帮凶。 • 9用心一也 古,因为,心思;今,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 10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藏身;今,托付。 • 11凌万顷之茫然 古,浩荡渺远的样子;今,完全不知道的样 子。

现代汉语常识一词类活用

现代汉语常识一词类活用

第一节词类的活用汉语的词类,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大致可以划分为这样一些小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属于实词。

在古代汉语里,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

比如,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带宾语,经常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作谓语,形容词经常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作定语,这些情况古今是相同的。

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语法功能。

例如《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其中的“风”本是名词,在这句话中,它临时充当动词,作谓语,有吹风、乘凉的意思。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

”“刃”由名词而临时充当动词,作谓语,并带上了宾语“相如”。

又如《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

”句中的“坚”和“锐”原是形容词,这里临时充当名词,作宾语。

这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临时改变词性和用法的现象叫做词类的活用,上古汉语中很常见,后代仿古作品中也不鲜见。

现代汉语虽也有这样的现象,如“铁了心”的“铁”,名词活用作动词,“今天你‘布袋’了吗?”中的“布袋”,但总起来说比较少。

词类活用的类型: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

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古汉语词类活用的现象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此外,名词用如一般动词和用作状语的现象也很常见。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麼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

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為宾语怎麼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麼的意思。

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

词类活用[1]

词类活用[1]

(二)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后 面一般带了宾语,且不是使动意动用法)。当 形容词作谓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 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练习
①、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②、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 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完:保全

(三)、形容词使动用法
xiān nǎn ruò pán piǎo kàng rě rěn shuō tā
61、饕餮 tāotiè 71、狡黠 62、涎水 72、肖像 xián 63、楔子 73、憎恶 xiē 64、木讷 74、戏谑 nè 65、倾轧 75、筵席 yà 66、赝品 76、游弋 yàn 67、暂时 zàn 77、心宽体胖 68、纤细 78、酗酒 xiān 69、呱呱坠地 gū 79、胡诌 70、编纂 80、伫立 zuǎn
“认为宾语怎样”或 “以为宾语怎样” 翻译为 “认为……”、 “以……为……” “把…看成(当作)…”
请记住:责 任不能期待别人,也 不能期待明天,只能 依靠自己,只能从今 天就不折不扣地去担 起。
湘方言区习惯性误读 4、悼念 5、惩罚 6、淙淙 7、提防 8、唱主角 9、言简意赅 10、媾和
在同学中找一个可以 督促自己的人,可以不定 期给你打镇静剂,每天可 以检举你浮躁没有,这是 一个很聪明的办法。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
1、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自己
攀援成一株不忘的牵牛花,紫色的喇叭始终
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
2、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
5 6 7 8
名+宾语 名+补语 能愿动词+名词 副词+名词 名词+名词 所+名词 名词作谓语 连词“而、以、 且”前后的名词活 用

词类活用1

词类活用1
44
名词的意动用法
1、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 而友麋鹿。 3、孟尝君客我。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 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 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45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 种动作行为,带有强制性;而意动用法是 某种动作行为,带有强制性;而意动用 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 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 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 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 客观上不一定如此。掌握了这个规律,就 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掌握了 不会混淆词语的使动、意动与一般用法了。 这个规律,就不会混淆词语的使动、意 动与一般用法了。 判断用法: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7
名词活用为动词四
1、从女弟子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2、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3、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4、秦师遂东。 5、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名词前有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作 状语,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8
名词活用为动词五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今王鼓乐于此。 3、一狼洞其中。 4、沛公欲王关中。
使项伯活了下来
形容词 臣请完 璧 归 赵
使 使和氏璧完整
36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就是动词对于它的宾语所表 示的人或事物含有“使他(它)怎么 样”的意思。
基本结构形式:
【动+宾】=【使】+宾+动
37
动词的使动用法 (1)
1、项伯杀人,臣活之。 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 及物动词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从动词出现的环境来判断。常出现在并列 从动词出现的环境来判断。 从动词出现的环境来判断 结构中。 结构中。
A两个同义的词联合组成并列结构。如: 两个同义的词联合组成并列结构。 两个同义的词联合组成并列结构 谗谄之蔽明也 [谗谄:进谗言的人] 谗谄:进谗言的人 谗谄
B分别出现在几个相同的位置,组成对偶、排比。如: 分别出现在几个相同的位置,组成对偶、排比。 分别出现在几个相同的位置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 出产的东西]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出产的东西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 收藏的财宝]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收藏的财宝 收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忧 忧愁的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忧愁的事 C分别作两个动词的宾语,组成并列结构。如: 分别作两个动词的宾语, 分别作两个动词的宾语 组成并列结构。 哀死事生 [死:死了的人;生:活着的人; 活着的人; 死 死了的人; 救死扶伤 受伤的人] 伤:受伤的人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常以身翼蔽沛公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常以身翼蔽沛公 人皆得以隶使之/吾得兄事之皆谦而礼交之 人皆得以隶使之 吾得兄事之皆谦而礼交之 笼养之/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舟行适临汝 笼养之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舟行适临汝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草行露宿 草行露宿/相如廷叱之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草行露宿 相如廷叱之 大江东去/内立法度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大江东去 内立法度 外连横而斗诸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儿涕而去; 儿涕而去;缇骑按剑而前
名词后有介宾短语(区别于动宾结构): 名词后有介宾短语(区别于动宾结构):
沛公军霸;沛公欲王关中; 沛公军霸;沛公欲王关中;刑于寡妻
名词后带代词“ 名词后带代词“之、尔、汝、女、我、其”等:
驴不胜怒,蹄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驴不胜怒,蹄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例: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椟 苏子叹曰“ 苏子叹曰 异哉!是鼠之黠也。 椟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 中,椟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 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 ,,登龟狩麟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 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 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 上文中与“使童子烛之” 上文中与“使童子烛之”中“烛”字用法 穴、君 相同的两个字是( 相同的两个字是( )
动词的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项伯杀人,臣活之。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可烧而走也。 ⑤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⑥可烧而走也。 ⑦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⑧予我千金,吾生汝。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予我千金,吾生汝。
普通名词作状语虽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 相同,但意思大不一样。 相同,但意思大不一样。 ①通过句子或上下文的意思来确认 例如“ ”“老人 老人儿 例如“嫂蛇行”“老人儿啼”, 如果是主谓结构,意思就是“蛇爬 ”“小儿啼哭 小儿啼哭” 行 ”“ 小儿啼哭 ” , 这显然与全句意思有 很大出入。 很大出入。 ②结合分析句法关系来确认 一弄清动词的施事者(主语 主语)。 一弄清动词的施事者 主语 。 句子中,往往在这个名词前面还另有主语。 句子中,往往在这个名词前面还另有主语。 二看主语与用作状语的名词是否是并列关系 例如:“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例如: 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肉:让(白骨)长肉] 白骨)长肉 [族:使(秦国)灭族 秦国)灭族] 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名词的意动用法
活用为动词,以后面的名词为宾语。 活用为动词,以后面的名词为宾语。表示 前面的主语在主观上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 示的人或事物。 示的人或事物。如: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秦朝灭亡)为借鉴 秦朝灭亡)为借鉴] 孟尝君客我; 孟尝君客我; [客:把(我)看作客人 看作客人] 客 粪土: 粪土当年万户侯; 粪土 认为(万户侯)是粪土] 粪土当年万户侯; [粪土:认为(万户侯)是粪土 [师:把(他们)当作老师 他们)当作老师] 师 吾从而师之; 吾从而师之;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2从动词跟别的词结合的偏正性名词短语来判 从动词跟别的词结合的偏正性名词短语来判 大多在“ 之后。 断。大多在“之、其”之后。如:
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则其至又加少矣; 则其至又加少矣; 故其蓄积足恃; 故其蓄积足恃;
[观:看到的,景象] 观 看到的,景象 [至:到的人,来的人 至 到的人,来的人] [蓄积:积蓄的粮食 蓄积: 蓄积 积蓄的粮食]
词类活用
注意: 注意:只是临时改变原有词性和用法 区别词性兼类) (区别词性兼类) 规律: 规律:进行语法结构分析
妾不衣帛,马不食粟 妾不衣帛, 有狼当道,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则其至又加少矣 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骐骥一跃, 予我千金, 予我千金,吾生汝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经略洪承筹与之有旧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与名词相似) 与名词相似)
1.形容词带宾语 形容词带宾语
素善留侯张良 汝复轻身而昧大义 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2.形容词在能愿动词“能、欲、足、可”等后 形容词在能愿动词“ 形容词在能愿动词 好游者不能穷也 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 火尚足以明也 面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3.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 ,构成“所”字结 形容词用在“ 构成“ 形容词用在 构 稍出近之 独善其身 臣之妻私臣 相公厚我
4.形容词放在“之”“我”“其”等代词前面 形容词放在“ ”“我”“其 形容词放在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
5.形容词用“而”与动词并列,充当连动谓语 形容词用 形容词 与动词并列,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用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用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形容词来代 替这个人或事物,或作为此种性质、 替这个人或事物,或作为此种性质、状态的 名称来使用,就叫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名称来使用,就叫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就 是形容词跑到了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是形容词跑到了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当然包 括作介词的宾语); );还可以观察形容词是否 括作介词的宾语);还可以观察形容词是否 被定语修饰。 被定语修饰。 1.形容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1.形容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2.形容词用在 形容词用在“ 2.形容词用在“其、之”后充当中心语 3.形容词在数词后面 3.形容词在数词后面
[友:以(…)为朋友 友 )为朋友]
人皆鱼肉吾弟; 人皆鱼肉吾弟;
[把我的兄弟当作鱼肉(任意宰割)了] 把我的兄弟当作鱼肉(任意宰割)
动词作名词
当动词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 当动词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而表示与 这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时,活用作名词。 这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时,活用作名词。 1从动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是否处于主语 从动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 从动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 或宾语位置。 或宾语位置。如:
圣人/蠢蛋 圣人 蠢蛋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肥美香甜的食物 肥甘不足于口; 2.肥甘不足于口;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威风怒气 远近的人 4. 不能容于远近; 不能容于远近; 坚车肥马 5. 乘坚策肥; 乘坚策肥; 有才能的人/善良的人 有才能的人 善良的人 6.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简能而任之, 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老交情 7. 经略洪承筹与之有旧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贤能的品德 郯子之徒, 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 强盛的势力 2.秦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秦负其强, 秦负其强 以空言求璧; 危害 3.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 1.四美具,二难并;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四美具, 四美具 二难并;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难得的人(指贤主、嘉宾) 2.一白遮百丑;百丑图 难得的人(指贤主、嘉宾) 一白遮百丑; 一白遮百丑 白肤色/丑陋的地方; 白肤色 丑陋的地方;丑陋的人 丑陋的地方
名词作动词
名词连用,组成动宾或主谓关系。 名词连用,组成动宾或主谓关系。如: 名词前有能愿动词“ 名词前有能愿动词“能、可、欲、肯、敢”等:
刑人如恐不胜;范增数目项王; 刑人如恐不胜;范增数目项王;遂王天下 妾不衣帛,马不食粟; 妾不衣帛,马不食粟;秦王使使至赵国
(苏)武能网纺;莫我肯德;沛公欲王关中 武能网纺;莫我肯德;
动词的意动用法
动词一般不作意动用法。 动词一般不作意动用法。 但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可作意动。 但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可作意动。 当作…看待 译“以…为…”即“把…当作 看待”、“认 为 即 当作 看待” 觉得) 怎么样 怎么样” 感到怎么样” 为(觉得)…怎么样”、“对…感到怎么样” 感到怎么样 或直接译。 或直接译。 1. 且庸人尚羞之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 且庸人尚羞之2.公子患之 公子患之,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羞:认为这羞耻;觉得这羞耻;把这当作 羞 认为这羞耻;觉得这羞耻; 耻辱看待;对这感到耻辱]; 耻辱看待;对这感到耻辱 ; [患:担心,担忧,忧虑 患 担心,担忧,忧虑]
2.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 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
①谨食之,时而献焉。 谨食之,时而献焉。 单于愈益欲降之。 ③单于愈益欲降之。 ②晋侯饮赵盾酒。 晋侯饮赵盾酒。 外连横而斗诸侯。 ④外连横而斗诸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