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1)
2014高三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1)

练习
A.凡吏于土者 ,皆往之。 A 吏于土:在地 方上做官。 B 爪:用手抓。
B.甚至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C 义:符合道义。 C.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D.函梁君臣之首于太庙。 E.其疾病而死。 D 函:用盒装。 E 疾病:患疾病。
F.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F 下:咽下
往往有得。
得:收获、心得 出、入:产出、收入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 动词 使(宾语)怎样”,活用为有 使动用法 “使”“令”意义的动词。动作 由宾语发出。一般来说,凡是不 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多属使动用 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之:使之活。 2. 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 …… 担负
3.外连衡而斗诸侯。 斗诸侯:让诸侯争斗
动词 为动用法
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 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 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 死,死国可乎 死:为……而死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 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
练习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廉颇蔺相 如列传》 伏:埋伏的人(伏兵)。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过秦论》 收藏、经营:收藏的珍宝,聚敛的珍奇。
词类活用
•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 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 种新的语法功能。 •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 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是要 参考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具体而言,词类活用包括: 名词的活用 动词的活用
形容词的活用
数词的活用等
名 词
名词活用 作状语
名词活用 作动词
名词的 使动用法
3.旧:旧交情。
词类活用(1)

词类活⽤(1)词类活⽤专项练习(1)答案⼀、名词指出下⾯句⼦中名词活⽤的类型,并译出加点词的词义。
1、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筑巢,名作动)2、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登记户籍,名作动)3、市中游侠⼉,得佳者笼.养之(⽤笼⼦,名作状)4、旬余,杖.⾄百(打板⼦,名作动)5、吾社之⾏为⼠先者,为之声.义(伸张,名作动)6、族.秦者秦也,⾮天下也(族灭,消灭,名作动)7、乃使其从者⾐.褐,怀.其璧(穿,怀⾥揣着,名作动)8、谢家事.夫婿/如⽈今⽇当⼀切不事.事,守前所为⽽已(侍奉,名作动)(做,名作动)9、牖.其前以通明(开窗,名作动)10、故王之不王.,不为也,⾮不能也(统⼀天下,称王,名作动)11、沛公已去,间.⾄军中(从⼩路,名作状)12、君⼦博学⽽⽇.叁省乎⼰(每天,名作状)13、去今之墓.⽽葬焉(修墓,名作动)14、岸⼟⾚⽽壁.⽴(像墙壁似的,名作状)15、前.辟四窗(在前⾯,名作状)16、樯橹灰.飞烟.灭(像灰⼀样,像烟雾⼀样,名作状)17、变姓名,诡踪迹,草.⾏露.宿(在荒野中,在露天⾥,名作状)18、⼀旦长成,遽躬.蹈之(亲⾃,名作状)19、江⼴河深,势.难归葬(按情势,名作状)20、⼀狼洞.其中(打洞,名作动)21、乃⾂所以为君市.义也(买,名作动)22、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丰厚的礼物,名作状)23、蝉.蜕于浊秽(像蝉⼀样,名作状)24、闻⾈中夜.弹琵琶者(在夜⾥,名作状)25、天下云.集响.应(像云⼀样,像回声那样,名作状)26、浴乎沂,风.乎舞雩,永⽽归(吹风,名作动)27、北虽貌.敬,实则愤怒(在表⾯上,名作状)28、三⼦者出,曾皙后.(⾛在后⾯,名作动)29、假⾈楫者,⾮能⽔.也,⽽绝江河(游泳,名作动)30、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上朝,名作动)31、⽼者⾐帛⾷⾁,黎民不饥.不寒.(挨饿受冻,名作动)32、⼀⼈飞升,仙.及鸡⽝(成仙,名作动)33、廉颇⽼矣,尚能饭.否(吃饭,名作动)34、乃遂收盛樊于期之⾸函.封之(⽤⽊匣,名作状)35、楚⼈既咎.⼦兰以劝怀王⼊秦⽽不返也(责怪,名作动)36、⼊险⽽脱,⼜不能谋.,能⽆败乎? (谋划,名作动)37、将不胜其忿⽽蚁.附之(像蚂蚁似的,名作状)38、令⼆⼈蹲踞⽽背.倚之(⽤背,名作状)39、孟尝君怪其疾也,⾐冠..⽽见之(穿⾐戴帽,名作动)40、晋于是始墨.(穿⿊⾊的丧服,名作动)41、云青青兮欲⾬.,⽔澹澹兮⽣烟(下⾬,名作动)42、吾数年来欲买⾈⽽下.,犹未能也(往下游,名作动)43、彼所将.中国⼈不过⼗五六万(率领,名作动)4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于吾乎(学习,名作动)45、孔雀东南..飞,五⾥⼀徘徊(向东南,名作状)46、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义.不赂秦(坚持正义,名作动)47、诸越则桃李冬实.(结果实,名作动)48、楚怀王贪⽽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派遣,名作动)49、荆⼈欲袭宋,使⼈先表.澭⽔(设⽴标记,名作动)50、⽯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此独以钟名.,何哉(命名,名作动)51、寨中⼈⼜鹜.伏矣(像野鸭⼦似的,名作状)52、潭西南⽽望,⽃.折蛇.⾏(像北⽃星⼀样,像蛇游动似的,名作状)53、良庖岁.更⼑,割也(每年,名作状)54、夫以秦王之威,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名作状)5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畚箕,名作状)56、君为我呼⼊,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样,名作状)57、齐将⽥忌善⽽客.待之(像对待客⼈⼀样,名作状)58、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亲⼿,名作状)59、黔⽆驴,有好事者船.载以⼊(⽤船,名作状)60、且⽴⽯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表彰,亲⼿,名作动)⼆、形容词指出下⾯句⼦中形容词活⽤的类型,并译出加点词的词义。
词类活用

四、有关词类活用的几个问题
(一)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
活用和兼类从理论上好理解,实际辨认起来不 容易,需要有一个量化统计的过程。一般说来, 词典上已经确定为一个义项的,就不宜当作活 用。
如:“食”兼有名词动词两种词性。 “甘其食,美其服。” “公赐之食,食舍 肉。”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二)一般动宾关系与特殊动宾关系的区别
1.译为“认为(觉得)……(是)……”,形 容词意动有一部分可采用这种译法。如“吾妻 之美我者”、“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 小天下” 。
2.译为“把……当作……”,名词意动基本上 都可采用这种译法。
3.译为动补结构或状中结构,如“轻齐”译为 “轻视齐国”(状中结构),“贵谋”译为看 重谋略(动补结构)。
三、特殊活用之二——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臣闻帝王之兵,以全取胜,是以贵谋而贱战。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 我!” 秦王师君,天下莫不知。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侣鱼虾而友麋鹿。
(三)意动用法的翻译
3.名词活用作动词后,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通过引申,才能得出恰当的意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 籍吏民,封府库。(登记)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说及,提 及) 布囊其口。(填塞)
(二)动词活用为名词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
张苍德王陵,……及苍贵,常父事王陵。 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3.表示行为的工具或凭借,含有“用……”或 “按……”“根据……”的意思。
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 (1)

活学意动、使动怎样算是学会了一篇文言文:1.理解词语的含义 2.理解句子的含义 3.理解文章的主旨。
了解词语的含义一项中,包括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含义,虚词是有一些固定的用法或者常见的词意,但是每篇文章出现的实词却总不相同,要理解实词,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词类活用。
本文将会梳理两种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现象,即使动和意动用法,并且帮助同学们活学活用,掌握其中的规律。
词类活用包括四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词性转变和名词用做状语。
我们将在本文中,系统地讲一下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一、使动用法我们知道可以充当谓语的包括动词和形容词,在古代汉语中,有时候名词、数词可以活用为谓语动词,因此使动用法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识认标记】后面直接带宾语,后面的宾语可以放在动词前面构成一个主谓短语,如例①,“亡郑”,可以变成“郑亡”,郑国灭亡,所以在这里,应该是使动用法。
例②,活之,之指代项伯,因此可以说项伯活,也由此推断是使动用法。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③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识认标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我们首先可以按照动词的使动用法,把宾语前置,来审核是否是使动用法。
例①,长安君“尊”,同时这个“尊”,是长安君的状态,例②,秦“弱”,弱是秦的状态。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1.例:①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齐桓公亲自解开管仲的绳索束缚,并且让他做丞相) 【识认标记】名词的使动用法其实就是把名词变成动词的一种方式;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如“王”和“相”这里都是后面的“我”或“之”要变成的对象,可以变成“我”成为“王”,“之(管仲)”成为“相”。
2词类活用 (1)

如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如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而此动词表示的动作 不是主语发出的,也可断定它们活用成了使动, 不是主语发出的,也可断定它们活用成了使动,使 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 态。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例: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一、名词用作动词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过秦论》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过秦论》) 。(帝王 吾师道也。( 。(师 学习)( 师说》 )(《 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
规律一:名词+宾语(名词或代词) 规律一:名词+宾语(名词或代词) 动宾短语(第一个名词作动词) 名+名 A动宾短语(第一个名词作动词) 主谓短语(第二个名词作动词) B主谓短语(第二个名词作动词)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 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 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 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名词 放在动词之前不做主语就做状语)
名词作状语练习: 名词作状语练习:
四、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益愚。(第一个圣作主语, 聪明的人” 。(第一个圣作主语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第一个圣作主语,“聪明的人”; 第一个愚作主语, 愚蠢的人” 第一个愚作主语,“愚蠢的人”。) ”“锐 作宾语, 坚硬的铠甲” 将军身披坚执锐。(“坚”“锐”作宾语,“坚硬的铠甲” 锐 利的兵器“。) 利的兵器“ ”“大 作宾语, ”“大的东 以小易大。(“小”“大”作宾语, 小的东西”“ 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小的东西”“大的东 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 西”)
词类活用1

名词的意动用法
1、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 而友麋鹿。 3、孟尝君客我。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 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 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45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 种动作行为,带有强制性;而意动用法是 某种动作行为,带有强制性;而意动用 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 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 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 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 客观上不一定如此。掌握了这个规律,就 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掌握了 不会混淆词语的使动、意动与一般用法了。 这个规律,就不会混淆词语的使动、意 动与一般用法了。 判断用法: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7
名词活用为动词四
1、从女弟子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2、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3、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4、秦师遂东。 5、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名词前有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作 状语,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8
名词活用为动词五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今王鼓乐于此。 3、一狼洞其中。 4、沛公欲王关中。
使项伯活了下来
形容词 臣请完 璧 归 赵
使 使和氏璧完整
36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就是动词对于它的宾语所表 示的人或事物含有“使他(它)怎么 样”的意思。
基本结构形式:
【动+宾】=【使】+宾+动
37
动词的使动用法 (1)
1、项伯杀人,臣活之。 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 及物动词上。
古代汉语--10词类活用(1)

*词类活用的定义: 词语在句子中临时改变词性 或语法功能。词类活用与兼类 不同,兼类是经常性的、固定 的,而词类活用是临时性的。
词类活用
“公赐之食,食舍肉。” ——前“食”为名词,读shÍ ;后 “食”为动词,读shÌ 。“食”兼 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因此属于 词兼类。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食”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属 于词的活用。活用时该词的语法功 能或词汇意义有所改变。 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 陈涉起义》 ——“坚”“锐”形容词活用为名 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我何面目见之?(史记 项羽本纪)----治海内, 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战国策苏秦连横约纵) 然得而腊(音西)之以为饵, 可以已大风、挛腕、瘘、痢。 (柳宗元《捕蛇者说》) 吴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 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 年)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史记晋世家)
年 晋 宴 樊 词名 动 般名 ) 灵 ) 增 用词 用 动词 公 数 作用 法 词的 不 目 一做 以 名活 君 项 般一 及 词用 。 王 动般 作 的包 ( 。 词动 状 意括 左 ( :词 语 动名 。 。 用词 传 史 普 记 法用 宣 通 和作 公 鸿 名 使一 二 门 , ·
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韩 非子· 五蠹) 令尹------卒使上官大夫短屈 原于顷襄王。(史记· 屈原 列传)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 良。(史记· 项羽本纪)
形容词的活用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 (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 (庄子· 齐物论) 是以君子远庖厨。(孟 子· 梁惠王上)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 心舆?(同上)
词类的活用一

小,小不可大也;且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韩非子·说林下》)
例①“贫”用作使动,是说使能作到强本工 用者贫困。使②“可大”“可小”是可以使 之大,可以使之小的意思。
三、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3、名词用作意动。 名词用作意动,是主语主观上把宾语所代
古代汉语名词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名 词用作一般动词,具有跟原名词意义有着密 切联系的动词的一般意义,如果带上宾语, 它跟宾语的关系是一般的动宾关系。
(1)普通名词用作动词,例如:
①晋灵公不君。(《晋灵公不君》)
②顷公之嬖女人卢蒲就魁门焉。(《齐晋鞌 之战》)
③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同②)
表的人或事物看作是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
事物。例如:
①夫从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 传·僖公八年》
②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孟子·公 孙丑上 》)
③涉曰:“尹君,何壹鱼肉涉也?”(《汉 书·原涉传 》)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 记·礼运》)
例①是说(国君)把她看作夫人,我可以不
这是古今一致的;但在“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这一特定的语言 结构里,“手”却带上了宾语充当了句子的 谓语,具有了动词的一般特点,执行了动词 的基本职能,即由名词活用为动词。
词类活用跟词的兼类不同。活用是临时的 偶然的用法,活用后的词性不是词固有的语 法属性。而兼类是词本身固有的,一个词的 各种兼类用法都是固定的,经常的,不是临 时的,偶然的。如“疾”作为一个兼类词, 在“时操军众已有疾疫”(《资治通鉴·汉纪 五十
方位名词也可以用作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 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 动。例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类活用专项练习(1)答案
一、名词
指出下面句子中名词活用的类型,并译出加点词的词义。
1、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筑巢,名作动)
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户籍,名作动)
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名作状)
4、旬余,杖.至百(打板子,名作动)
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伸张,名作动)
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灭,消灭,名作动)
7、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穿,怀里揣着,名作动)
8、谢家事.夫婿/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侍奉,名作动)(做,名作动)
9、牖.其前以通明(开窗,名作动)
10、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统一天下,称王,名作动)
11、沛公已去,间.至军中(从小路,名作状)
12、君子博学而日.叁省乎己(每天,名作状)
13、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墓,名作动)
14、岸土赤而壁.立(像墙壁似的,名作状)
15、前.辟四窗(在前面,名作状)
16、樯橹灰.飞烟.灭(像灰一样,像烟雾一样,名作状)
17、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在荒野中,在露天里,名作状)
18、一旦长成,遽躬.蹈之(亲自,名作状)
19、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按情势,名作状)
20、一狼洞.其中(打洞,名作动)
21、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买,名作动)
22、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
..委质事楚(用丰厚的礼物,名作状)
23、蝉.蜕于浊秽(像蝉一样,名作状)
24、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在夜里,名作状)
25、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那样,名作状)
26、浴乎沂,风.乎舞雩,永而归(吹风,名作动)
27、北虽貌.敬,实则愤怒(在表面上,名作状)
28、三子者出,曾皙后.(走在后面,名作动)
2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泳,名作动)
30、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上朝,名作动)
31、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挨饿受冻,名作动)
32、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成仙,名作动)
3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吃饭,名作动)
34、乃遂收盛樊于期之首函.封之(用木匣,名作状)
35、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返也(责怪,名作动)
36、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谋划,名作动)
37、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像蚂蚁似的,名作状)
38、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用背,名作状)
39、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
..而见之(穿衣戴帽,名作动)
40、晋于是始墨.(穿黑色的丧服,名作动)
41、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下雨,名作动)
42、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往下游,名作动)
43、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率领,名作动)
4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学习,名作动)
45、孔雀东南
..飞,五里一徘徊(向东南,名作状)
46、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坚持正义,名作动)
47、诸越则桃李冬实.(结果实,名作动)
48、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派遣,名作动)
49、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设立标记,名作动)
50、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命名,名作动)
51、寨中人又鹜.伏矣(像野鸭子似的,名作状)
5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像蛇游动似的,名作状)
53、良庖岁.更刀,割也(每年,名作状)
54、夫以秦王之威,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名作状)
55、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用畚箕,名作状)
56、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名作状)
57、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像对待客人一样,名作状)
58、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亲手,名作状)
59、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名作状)
60、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表彰,亲手,名作动)
二、形容词
指出下面句子中形容词活用的类型,并译出加点词的词义。
1、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形作名)
2.斫其正.,养其旁条(正枝,主干,形作名)
3、大行不顾细谨
..(细枝末节,形作名)
4、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走近,形作动)
5、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少数人,多数人,形作名)
6、吾社之行为士先.者(榜样,表率,形作名)
7、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向远处、向高处伸展,形作动)
8、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消散干净,形作动)
9、欲居之以为利,昂.其直,居为奇货(抬高,形作动)
10、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阐明,形作动)
11、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擅长,形作动)
12、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
..不足于体与(轻柔暖和的衣服,形作名)
13、若毒.之乎(痛恨、怨恨,形作动)
1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离,形作动)
15、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说坏话,形作动)
16、齐.吴榜以击汰(同时并举,形作动)
17、劳师以袭远.(远方的国家,形作名)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愁、快乐,形作名)
19、人间四月芳菲尽.(凋尽,形作动)
20、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形作名)
21、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视,形作动)
2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峻遥远的地方,形作名)
23、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图穷.而匕首见(走到尽头;形作动)(全部打开,形作动)
2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令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尊敬、爱护;形作动)(老死,形作动)
25、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孤立的国家、弱小的国家,形作名)(变小变弱,形作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