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质量管理(修改)

第七章质量管理

赵乐李霞

(红色为修改内容,绿色是想让你知道我改的原因)

一、总则

为确保京沪高铁工程施工质量满足设计文件和验收标准要求,强化项目质量自控能力,中水集团京沪高铁土建工程三标段第二工区水电五局质量管理部以加强施工全过程质量自控,确保工程质量为目标,强化质量控制手段及控制措施,突出质量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健全质量责任追究制。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控制有效”的原则,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不留死角,做到按规范操作、按验标检验。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二、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技术标准高、质量要求严。为此,我们对本工程的质量提出严要求、制定高标准,设置质量管理和监察机构,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科学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将本工程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经得起运营和历史检验的工程。

1、质量方针:

科学管理,保证质量;诚信守法,安全环保;预防为主,持续改进。

2、总体质量目标:

(1)杜绝施工质量大事故及以上等级事故发生。

(2)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桥梁隧道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不低于100年,无砟轨道使用寿命不低于60年,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3)基础设施达到设计速度目标值要求,确保满足一次开通成功的要求。

(4)确保达到铁道部优质工程,争创国家优质工程。

3、专项工程质量目标:

(1)、路基工程

路基地基处理规范、稳定;路堤填料、压实度及工后沉降符合《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要求;路基标高、宽度、线形及边坡坡度符合设计要求;路基面排水坡正确、表面平整,边坡平顺稳定。

砌体砂浆饱满,勾缝平顺、坚实美观;混凝土内实外光,无蜂窝、麻面;沉降缝、泄水孔设置规范,功能良好。

侧沟、天沟、截水沟、吊沟等排水系统通畅,无积水淤泥。

接触网支座、电缆槽、声屏障、防护栅栏材质合格,安装牢固,涂装均匀,平顺美观。

(2)、桥涵工程

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和《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要求。

墩台、梁体混凝土配筋正确,强度达标,尺寸正确,表面无蜂窝麻面,颜色一致,内实外美。

接触网支座、电缆槽、声屏障、防护栅栏、桥面系材质合格,安装牢固,涂装均匀,平顺美观。

涵洞主体稳定,结构尺寸准确,进出口与上下游沟槽连接顺直,排水畅通,无积水淤泥。

防水层、桥涵过渡段及附属工程符合设计和《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要求。

(3)、隧道工程

隧道开挖爆破炮眼残留率要求硬岩达到80%以上、中硬岩达到60%以上。软弱破碎围岩地段支护及早封闭成环。

隧道衬砌内实外光,结构轮廓线条顺直美观,衬砌混凝土不渗不漏不裂,衬砌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岩溶处理、径向注浆、超前帷幕注浆符合设计和《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要求。洞内外防排水系统配套,排水畅通,无堵塞淤积。

(4)、轨道工程

各种轨道部件符合国家/铁道部现行有关标准,并具有产品检验合格证。当

采用国外部件时,其质量指标应符合设计和技术条件的规定。

线路基桩标识齐全、清晰;各种标志的数量、位置、高度及标识的方向符合设计要求,设置牢固,道床断面正确,边坡整齐美观。

道床状态参数指标,钢轨焊接接头,轨道平顺度铺设精度,轨面高程、中线和线间距允许偏差,钢轨伸缩调节器的种类、型号和方向等质量指标均符合设计与技术条件的规定。

施工现场整洁,环保措施落实,做到文明施工。

轨道工程全线竣工后,开通前经线路动态性能检测各项指标满足稳定性和高平顺性的要求,确保列车高速行驶安全和旅客乘座舒适。

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

1、组织机构

中水集团京沪高铁土建工程三标段项目部二工区水电五局设置质量管理部、工程管理部、物资设备部、试验室等职能部门。配备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质量管理、工程技术、试验检验、测量、质检工程师(员)。各作业分部、工班设兼职质检员,形成体系完善、责任明确的质量检查、监督机构,进行全面的施工质量控制。各部门和人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保证质量自控体系有效运行。中水集团京沪高铁土建工程三标段项目部二工区项目质量管理自控体系详见图1。

2、各级人员职责

在工区质量管理体系中,对工区主任、副主任、总工程师、各部门主任、质检员、架子队长、班组长、作业人员、试验人员、测量人员、材料人员等各级人员制定了详细的质量职责,使每级人员都意识到“高铁质量,人人有责”,并使各级人员明白自己在工作中所担负的质量职责,通过各级人员的管理,真正使高铁的建设质量达到可控状态。

图 1 中水集团京沪高铁土建工程三标段项目部二工区项目质量管理自控体系框图

四、抓好培训教育,提高人员素质

施工单位是工程建设的主体,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质量意识高低直接决定着工程质量的优劣,所以工区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提高所有参建人员的质量意识。

1、抓培训教育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参建人员的质量意识,“态度决定一切”,质量意识提高了,施工人员才会开动脑筋想办法,工作上才能做得又快又好标准又高。在刚进场我们首先对全体人员进行京沪高速铁路普及性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为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的重要意义。包括任务、要求和常规知识,全面灌输建设高速铁路新理念,增强全体员工的标准和质量意识,以及对参加高速铁路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大家从思想上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的观念,切切实实重视施工质量,把工程质量摆在第一位,有意识的主动提高自己的施工质量水平。

2、质量意识提高了还不够,我们还要从技术工艺上提高参建人员的操作水平,加强专业化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高速铁路建设中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都是施工人员未曾接触过的,例如:无砟轨道技术、道岔区施工,对大家都是新鲜事物,包含了底座板(支承层)施工、轨道板粗铺精调、CA砂浆填充、自密实混凝土等,工序繁多,技术性强,质量标准高,要把无碴轨道施工好必须多组织技术人员培训学习,现场观摩演练。(防水层不属于无砟轨道工程,我删除了)

3、考核是对培训结果的检验,通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业绩评价,评价是否达到培训计划的目的,重点环节是否掌握理解,施工是否能正常进行,以便指导下一次培训计划的实施。通过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两项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对考核不能胜任的管理和施工人员应及时转岗和再培训,使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能适应高速铁路建设的质量要求。

五、严把原材料质量检测关

京沪高铁材料用量大,原材料质量的好坏对施工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例如高铁主体结构全部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对原材料特别敏感。把好原

材料质量是保证高性能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尤其砂子、石子等地材尤为重要,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思想,把好地材母材质量和生产工艺关,严格检验关,保证砂石骨料各项指标合格。

1、首先要提高材料员的专业知识和质量鉴定水平,从料源开始把好材料进货渠道,不合格材料坚决不允许进入。同时做好供应商的审核工作。通过调查掌握周边供应商的资质、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等各方面信息,选择国家认证许可、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厂家,选购价格合理,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打好材料供应的基础。

2、原材料进场后,质检人员和物资管理人员要对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检查,对品种和外观质量进行检验,试验人员做好验标规定的各项检验项目,报请现场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工程使用;在施工过程中,物资部门、试验部门、质量监控部门应不定期对供应材料的质量进行抽查检验,作为供应商审查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发现问题的供应商要及时整改、清退,确保材料供应质量。

六、落实质量管理制度

1、管理制度的制定

为了认真落实质量管理工作,工区先后制定了19项质量管理制度,分别为技术交底制度、施工图会审及现场核对优化制度、开(复)工报告审批制度、施工测量管理制度、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制度、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审批制度、施工日志填写制度、岗位培训制度、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和工艺试验实施制度、工序交接及隐蔽工程、关键部位检查验收制度、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制度、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内业资料管理制度、项目信息管理制度、成品防护和交付管理制度、工程质量责任制实施制度、工程质量追溯及责任追究制度、项目综合考评制度、质量奖惩管理制度。

2、管理制度的实施

以上19项质量管理制度,涉及到工程管理、试验、测量等各个部门,内容涵盖了图纸会审、开工报告审批、技术交底、测量、试验管理、工艺流程、内业资料、岗位培训、质量责任、奖惩等等,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使涉及到工程

质量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依,以制度化来约束,并定期进行考核,使各个环节制度化、规范化,从而来保证施工质量。落实质量检查制度还应该把检查当成常态,每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巡检相结合,让施工人员从心理上没有丝毫放松质量意识的时候,把好质量关,提高施工质量水平。

七、严格施工工序质量责任制

工序质量是工程质量的保证。为确保工程质量,工区制定了《工序质量责任制实施细则》,将各工序质量责任分解落实到人。

工序质量责任制制定以下几部分内容:混凝土生产、钻孔桩施工、承台施工、墩身施工、混凝土简支箱梁施工、混凝土悬灌连续梁施工、涵洞施工、路基施工、隧道施工、道岔施工、无砟轨道施工。工序质量责任制包括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各工序质量责任人及其质量责任、未达到工序质量控制要求的处罚标准,并通过责任人签字方式明确将各工序质量责任落实到人。施工过程的检查控制主要为每道工序开始后,做好各项检测和测量工作,按验标工艺标准严格把关进行检查,如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路基的压实度、砂浆和混凝土强度、结构尺寸等。

八、抓好工程质量控制重(关键)点

1、工程质量控制重(关键)点的界定与划分

为了搞好质量管理,需要对管段内的工程质量控制重(关键)点进行界定与划分,根据二工区的实际情况,将隧道、特殊结构(连续梁)、岩溶地区桥梁桩基(玉符河特大桥)、软土路基加固处理工程(CFG桩)、所有过渡段、无砟轨道及技术复杂的其他工程等界定为工程质量控制重(关键)点。

2、制定工程质量控制重(关键)点保证措施

为了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控制重点,需从以下几方面制定保证措施。

(1)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2)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3)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5)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6)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工程质量控制重(关键)点保证措施,要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道工序来保证其施工质量。为了使各级人员掌握工程质量控制重(关键)点,工区一方面加强人员和技术培训,另一方面将这些控制措施印制成硬质小卡片,使现场技术人员便于随身携带和学习。

九、实行预防措施,减少质量通病

在每个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工区质量管理部通过查询技术资料,制定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卡片,内容涉及到测量工程、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砌石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CFG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桩基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无碴轨道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和防止措施等,先集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质量技术交底,然后将卡片分发到作业人员手上,使作业人员便于随身携带和学习,通过预防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避免了一些质量通病。对于一些常见的屡教屡犯的质量问题,要对责任人进行处罚,不然执行力就会大大折扣,久而久之工程质量不进反退。

十、落实样板引路、首件认可制度

二工区高度重视“试验引路、样板先行”制度,每个首件都要求做成样板工程,每项工程大面积施工前都要求试验先行,在每个首件施工完后,都要认真总结,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好的地方善于总结,并组织各工点现场交流推广。

1、每项工程正式施工前,均推行施工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制度,即样板工程引路。通过首件的施工试验,总结技术参数和工艺标准,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统一标准、统一工艺,以点带面,实现全面创优。例如:①底座板施工,我们选择在空地上进行工艺性试验,通过试验我们总结出了砼坍落度、含气量、扩展度、

拉毛工具及时间等一些基本的工艺参数;②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我们选择一块试验场地,通过揭板试验总结出了自密实混凝土的扩展度、泌水率、入模温度、凝结时间以及自密实混凝土放料的速度等一些基本工艺参数。这样我们总结出了完善的工艺方法,形成了技术总结,并带领其他班组现场学习交流并在管段内推广,以点带面整体打造精品工程。

2、每项不同施工工艺、不同施工班组施工的工程都必须进行首件认可。每个施工班组的能力存在不同,为此我们要求每个施工班组都要做试验段,试验段做好后,认真总结分析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不足部分想办法改进,达到要求形成成熟工艺再大面积施工,通过贯彻执行“样板领路,首件认可”制度,大家施工的起点标准高,起到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目的。

十一、开展QC小组活动,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为了尽快掌握京沪高铁的各种技术,工区三年来组建多个QC小组并积极开展活动,为了更好的搞好无砟轨道质量控制,工区2010年成立了“底座板顶面高程控制QC小组”、“底座板拉毛质量控制QC小组”、“轨道板灌注质量QC小组”等多个QC小组并按规定登记注册,各个小组积极开展活动,解决了底座板(支承层)顶面高程控制、拉毛质量、轨道板灌注质量等难题。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施工生产中积极应用,能显著提高施工质量,在铁路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中,要重视工程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QC 小组”的积极活动,实现施工工艺的更新从而提高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十二、结论

通过京沪高铁三标段二工区质量自控体系的有效运转,在工区管段内的施工质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在铁道部质检站、京沪公司、指挥部、集团项目部等各级检查中多次获得表扬。在集团公司无砟轨道施工质量评比中获得第二名;2010年度,二工区水电五局有限公司获得中水集团京沪高铁项目部评选的“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称号。目前,共计验收42576个检验批,834个分项工程,270个分部工程,11个单位工程,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累计验收合格率100%。未发生一般质量事故和重大质量事故。(检验批和分部分项的

个数包括了线下和线上,看后把此绿色部分删除)

京沪高速铁路是我国技术标准最高的一条铁路,我们要通过一流的管理保证一流的施工生产质量,并通过施工生产实践,不断总结,最终达到提高我们的质量管理水平,并让其推广并应用,使我们的质量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