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宗地面积量算的几点
实验一 界址点坐标测量与宗地面积计算

实验一房屋调查、丈量、计算与分摊一、实验目的1.丈量一栋房屋的边长,计算该房屋基底的面积、建筑面积,绘制房屋的平面草图。
2.丈量并计算该房屋的共有面积,根据共有面积分摊的原则和方法对共有面积分层(分户)进行分摊计算。
3.掌握用钢尺进行房屋丈量的测量、记录、计算的方法。
4.掌握房屋基底面积、建筑面积计算的方法,掌握房屋建筑面积计算中计算全部建筑面积、计算一半建筑面积和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5.掌握共有面积的含义、构成和计算。
6.掌握共有面积分摊的原则及分摊计算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1.房屋丈量。
2.绘制房屋平面图和房屋分层平面图。
3.计算房屋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
4.编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仪器设备1.每个小组准备经检验的钢尺一副,记录板一块,自备铅笔一支,小三角板一块。
2.每个小组边长钢尺量距记录表两张,空白房屋平面图一张,共有面积计算表一张。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首先选定校内或校外一栋多功能的多层独立建筑物,层数在10层左右为宜。
实验小组由4人组成,两人量距,一人记录,一人协助。
1.沿房屋外墙勒脚以上用钢尺丈量房屋的边长,每边丈量两次取其中数,如房屋的占地面积与房屋的底层建筑面积不相等,还要丈量房屋占地范围各边的边长。
2.绘制房屋的平面示意图,并注记每个边边长数据。
3.用钢尺丈量房屋的共有部分的边长,如果各层情况不同,要分层丈量。
4.绘制房屋分层图,并计算各层的分户建筑面积和共有面积。
5.按房屋的几何形状,利用实量数据和简单的几何公式计算房屋的建筑面积和房屋的占地面积。
6.计算房屋的共有面积,并利用公式计算各户的分摊面积。
四、注意事项1.钢尺操作要做到三清:零点清楚—尺子零点不一定在尺端,有些尺子零点前还有一段分划;读数认清—尺子读数要认清m,cm的注记和mm分划数;尺段记清—尺段较多时,容易发生漏记的错误。
2.钢尺容易损坏,为维护钢尺,应做到四不:不扭、不折、不压、不拖。
用完擦净后才可以卷入尺壳内。
3.丈量用的钢尺需进行检校,合格后方能使用。
宗地面积测量误差允许范围

宗地面积测量误差允许范围一、宗地面积测量误差允许范围的基础知识宗地面积测量误差允许范围是个挺有趣又很重要的事儿呢。
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就像是一场和数字的小游戏,但是这个游戏有规则,这个规则就是误差允许范围。
你想啊,如果没有这个范围,那测量出来的宗地面积可能就乱套啦。
比如说,一块地可能被测量得超级大或者超级小,这可不行呢。
一般来说,这个误差允许范围是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法、测量工具以及测量的精度要求来确定的。
就像我们做不同难度的数学题要用不同的公式一样。
如果是用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那误差允许范围可能就相对小一些;要是用相对简单的测量方法,误差允许范围可能就会大一点,但也不会大得离谱哦。
二、影响宗地面积测量误差允许范围的因素1. 测量方法的影响不同的测量方法会带来不同的误差。
例如,传统的钢尺丈量法,因为钢尺本身的伸缩性、测量时的拉力不同等因素,就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而现在比较先进的全站仪测量法,虽然精度高很多,但也会受到仪器本身的精度、测量环境(比如天气对光线的影响等)的影响。
所以不同的测量方法对应的误差允许范围是不一样的。
就像走路和坐汽车去同一个地方,速度和准确性都不同。
2. 测量人员的因素测量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责任心等也会影响误差。
一个经验丰富、做事认真的测量人员,他测量出来的结果误差可能就会小一些。
要是测量人员马马虎虎的,那误差可能就大啦。
比如说在读取测量数据的时候,一个小数点的位置读错,那可就差很多呢。
这就像做饭,大厨做出来的菜味道就比较稳定,新手可能就会时好时坏。
三、如何确定宗地面积测量误差允许范围首先呢,要根据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和规范就像是游戏的官方规则手册,大家都要按照这个来。
比如在土地测量的国家标准里,就会明确规定不同等级测量的误差允许范围。
其次呢,要考虑测量项目的具体要求。
如果是非常重要的土地交易或者是大型建设项目中的宗地测量,那可能就会要求更严格的误差允许范围,因为涉及到的利益比较大呀。
第七节 土地面积量算

Y
2 P = ∑ ( X i +1 + X i )(Yi +1 − Yi )
i =1
其中, 为地块拐点坐标。 其中,Xi,Yi为地块拐点坐标。 当i-1=0, X0= XN; - = , 当i+1=N+1, XN+1= X1 +
n
注:多边形ABCDE的编号是按照顺时针编排的。 多边形ABCDE的编号是按照顺时针编排的。 ABCDE的编号是按照顺时针编排的
(二)土地分级量算的限差要求 为了保证土地面积量算成果精度, 为了保证土地面积量算成果精度,通常按分级与不 同量算方法来规定它们的限差。 同量算方法来规定它们的限差。 1、分区土地面积量算允许误差,按一级控制要求计算, 、分区土地面积量算允许误差,按一级控制要求计算, 即: F1 < 0.0025P1 = P1 / 400
量算面积的单位: 量算面积的单位:在城镇地籍中通常以平方米为面积的基本单 大面积可以用公顷或平方公里; 位,大面积可以用公顷或平方公里;农村地籍中常用以公顷为面积 单位
2010-12-27 地籍测量 2
面积量算方法
一、几何要素法 所谓几何要素法是指将多边形分成若干简单的几何 图形,如三角形、梯形、四边形、矩形等, 图形,如三角形、梯形、四边形、矩形等,在实地或图 上测量边长和角度,根据面积计算公式, 上测量边长和角度,根据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各简单 几何图形的面积,在加和计算出多边形的总面积。 几何图形的面积,在加和计算出多边形的总面积。
控制。当各区块(街坊或村) 控制。当各区块(街坊或村)面积之和与图幅理论面积之差小于限 差时,将闭合差按面积比例配赋给各区块,得出各分区的面积; 差时,将闭合差按面积比例配赋给各区块,得出各分区的面积;第 二级:以平差后的区块面积为二级控制。 二级:以平差后的区块面积为二级控制。当量算完区块内各宗地 或图斑)面积之后,其面积和与区块面积之差小于限差值时, (或图斑)面积之后,其面积和与区块面积之差小于限差值时,将 闭合差按面积比例配赋给各宗地(或图斑), ),则得到宗地面积的平 闭合差按面积比例配赋给各宗地(或图斑),则得到宗地面积的平 差值。 差值。
土地勘测定界面积量算和汇总概述

⼟地勘测定界⾯积量算和汇总⼟地勘测定界⾯积量算和汇总的数据是⽤地审批中⼀项关键的数值,因此要求作业⼈员必须具有严谨的⼯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在量算⾯积及汇总统计时,必须按规定的表格认真填写,字迹⼯整清晰,不得涂改,⾯积量算应在⼟地勘测定界图上进⾏,⾯积计算的单位以平⽅⽶计(保留⼩数点后⼀位),当⾯积值较⼤时,可⽤公顷为单位(保留⼩数点后四位)。
为⽅便存档及逐级汇总建议⽤MicrosoftExcel电⼦表格进⾏。
(⼀)⾯积量算内容项⽬⽤地⾯积核定是⼟地勘测定界的⼀项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项⽬⽤地的总⾯积;项⽬占⽤集体⼟地、国有⼟地的⾯积和占⽤农⽤地、建设⽤地、未利⽤地的⾯积;量算出征⽤⾯积和其中占耕地、基本农⽥的⾯积;划拨⼟地的数量;出让⼟地的数量;代征⼟地⾯积和其中占耕地、基本农⽥的⾯积;临时⽤地⾯积;规划道路⾯积;同时还要把占⽤他项权利的集体⼟地或国有⼟地的⾯积量算出来,以便为⼟地登记提供数据。
(⼆)⾯积量算的⽅法1.坐标法利⽤确定的界址点坐标,直接计算图形之⾯积,称为坐标法。
2.⼏何图形法当界址边便于丈量,⾯积⼩于10000m2的勘测项⽬⽤地,可采⽤实地丈量边长的数据计算⾯积。
3.求积仪法求积仪是专⽤于量算图形⾯积的仪器,适⽤于不同⼏何图形(特别是不规则图形)的⾯积量算。
求积仪操作⽅便、速度快、精度较⾼,是⽬前⾯积量算中⼴泛采⽤的仪器。
(三)⾯积量算的原则与精度(1)图上⾯积量算要考虑到图纸材料的影响,⾮聚酯薄膜原图的,要加⼊图纸变形因素的影响。
(4)图上⾯积量算应遵循分级量算,按⽐例平差,逐级汇总的原则。
以项⽬⽤地总⾯积作控制,先量算起控制作⽤的各⼟地使⽤单位的⾯积(如县、乡、村⾯积或国有单位⾯积)。
再量算其内部的地类⾯积。
从上⽽下,分级量算。
各量算⾯积之和与控制⾯积之间的误差称闭合差,在容许误差范围内(⼩于l/200)可根据⾯积的⼤⼩,按⽐例平差。
平差后的⾯积,再⾃下⽽上,逐级汇总。
土地面积测算

PP 0 PP AP BP C417 .0(亩 9)0
38
9.3
土
地
面
土 地
积
面
测
积
算
测
程
算
序
程
与
序
统
计
一、图幅面积测算
1、图幅理论面积查算(图纸伸缩变形较小) 2、图幅实际面积测算(图纸伸缩变形较大)
二、街坊(或村)面积测算
1、用解析法测算街坊(或村)面积 2、用图解法测算街坊(或村)面积
当地块很不规则,甚至某些地段为曲线时,可以增加拐点来 形成折线,测量其坐标.曲线上加密点越多,就越接近曲线, 计算出的面积越接近实际面积.
➢4、地块面积精度估算
➢坐标解析法计算多边形面积,其精度取决于坐标的精度.
➢用坐标法计算面积的中误差可按下式估算:
式m 中s2:m14s—i n1—L多(i边1形,i面1积)2的m中2误差,m2;m——坐标x、y的中误差,m;
图幅理论面积为基本控制,按图幅分级测算,依面积大小比例平差 的原则.
二、面积量算的方法
解析法是根据直接在实地量测得到的 有关数据,通过计算求得土地面积的 一种方法.
面积 量算 方法
解析法 图解法
在一定比例尺的图上(地形图、地籍 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采用一定的 仪器、工具和方法,量算地块的图上 面积,然后换算成实地面积的方法称 为图解法
P
P0
2
2
P0(1
) 2
1
2
式中:Pα—地块地表倾斜面面积;P0—地块地表水平面积;α—倾斜面与水平 面的夹角;α2/2—由倾斜角引起的面积改正系数.
例题 有一地块,坡度为0.2弧度,图纸平均形变率为+0.5%,用求积仪在地图(为 高斯-克吕格投影)上量算的面积为10000平方米,求平均海拔高为1592.5米的地 块的倾斜面面积 (地球半径为6370公里,计算结果精确到0.1平方米). 解:(1)图纸变形的影响为+5%,面积的变形率为
浅议如何合法确认土地登记宗地面积

浅议如何合法确认土地登记宗地面积作者:彭风云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DF453土地登记过程中,科学审核宗地面积、合法填写宗地面积值,是土地权属审核重点,也是土地登记的关键环节。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地籍调查单位的多元化,测量上存在正常误差,造成同宗地的地籍调查面积值出现多个有差异值,土地登记当取哪个面积值、变更登记当取哪个面积值,给土地登记权属审核增添了难度。
草率登记宗地土地面积势必引发社会纠纷,影响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现以湖北省荆门市城区日常土地登记现状为例,笔者对如何合法确认土地登记宗地面积进行了浅显分析,提出几点思考与对策,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历史背景下土地变更登记现状分析变更登记案例一:1992年,荆门市物资储运公司征用浏河村土地,市规划局规划定点总面积为6726平方米(其中道路占590平方米),市政府批准其征用土地面积为6670平方米,颁发给荆门市物资储运公司土地使用权证。
后企业经历合并、改制重组,土地资产并入荆门市物资总公司。
2002年,荆门市土地开发中心对该宗地进行了地籍勘丈,面积为5980.56平方米;2012年,荆门市国土规划勘测院再次对该宗地地籍勘丈,面积为5860.48平方米。
2012年9月荆门市物资总公司申请变更登记。
其二:荆门市中辰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变更登记,地籍调查面积为48991.43平方米。
由于道路红线变更,通过净土地使用权面积与原土地登记面积较差,核实缩减了1700多平方米,权利人主张权益,找国土资源部门理论。
企业从未变动过土地界线,长期以原登记面积交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费,如今土地资产缩水,企业有意见,申请延续原登记面积发证。
其三:2013年,荆门市文化宫段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启动,在利益的驱动下,历史因素引发的土地登记矛盾开始显现。
民主街住户付某对1996年民主街私宅土地登记结果提出质疑,要求增加其两个门店的土地使用权面积,申请变更登记。
关于我国土地面积计量单位的规定

关于我国土地面积计量单位的规定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土地管理局、农业部《关于改革全国土地面积计量单位的通知》(二局一部【1990】660号文件),于1990年12月28日下发各省(市、区)及计划单列市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构,要求逐步试行和实行土地面积法定计量单位。
国务院确定的我国土地面积计量单位系列是:平方米(m²)、公顷(hm²)、平方公里(km²),废除了多年使用的“市亩”,而且不采用国际上常用的“公亩”。
一般来说,国际版图、地区疆域等使用平方公里,大的耕地面积、农场和森林面积等使用公顷,小的耕地面积或建筑面积等使用平方米或100平方米(0.01公顷)。
公顷的计量单位符号hm²中的“m”为米、“h”为词头百,它与km²读作“平方千米”一样读作“平方百米”即(100m)²,而不能读作“百平方米”(100m²)。
国际上公顷的符号ha是表示公亩符号(a)与词头百(h)的组合,读作“百公亩”,因我国未采用公亩作为土地面积法定计量单位,故公顷的符号理所当然的不能用“百公亩”(ha)而规定用“hm²”。
《通知》要求,从1992年1月1日起在统计工作与对外签约中一律使用新规定的土地面积计量单位。
这包括全国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国家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统计报表和所有对外签定的合同、协议、备忘录、契约等各类文件。
各地区、各部门在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实行或试行,经过宣传、试点再逐步向农村推广。
土地登记中关于“宗地”几个特殊情况

土地登记中关于“宗地”的几个特殊情况探讨摘要:新的《土地登记办法》对“宗地”重新进行了定义。
“宗地”是地籍管理的最基本单位,如何确定“宗地”是进行土地登记确权行为的首要前提。
此外,“商品房”的开发,因房屋类型的不同和转让方式的不同,如何正确将“单宗地”分割成“共用宗地”和“混合宗地”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日常的实践中各地做法也差异很大。
本文从法律定义、具体操作、权利保障等方面对“宗地”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在具体土地登记中的处理办法。
关键词:“宗地”;分割;土地登记中图分类号:f30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宗地”是地籍管理的最基本单位,《土地登记办法》对“宗地”的定义是指土地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或者空间。
土地登记是以“宗地”为单位进行,但在土地登记实践中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对“宗地”范围的确定很难把握。
笔者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对以下三种类型的土地使用权在土地登记中的处理方法作一些探讨。
一、房地产开发用地“商品房”分割土地颁证中“宗地”的确认。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以单“宗地”进行登记,在分割土地颁证中因权属界线无法明确,很难划定“宗地”范围。
一些地方往往以单幢建筑物占地面积为“宗地”,将一幢建筑物内的所有用户作为“共用宗”处理,按每户的建筑面积在整幢建筑物中所占的比例分摊土地面积进行分割颁证。
将原“宗地”划分为若干个小“宗地”,并对小区内的道路用地、绿化用地等公共用地单独设立“宗地”,确权给物业公司。
笔者认为这种宗地确定方式值得商榷,一是土地面积的确认出现了“真空”,将道路用地、绿化用地等公共用地单独设立“宗地”并确权给物业公司,实际上等于没有确权。
一方面因未将小区内所有土地面积分摊确认给具体的土地使用者,直接影响国家土地使用税的征收;另一方面因公共用地未分割,必然导致小区内业主实际拥有的土地使用权面积(土地证登记面积)比法定面积减小,造成财产缩水。
因为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小区内的所有土地使用权属于小区内所有业主共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宗地面积量算的几点浅谈
摘要本文对宗地面积量算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实际,对宗地面积量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宗地面积分摊;量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 p2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9-0009-02
地籍测量中经常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宗地面积量算。
面积量算内容包括:宗地面积、地类面积、宗地内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等。
面积量算结果经土地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筑用地越来越紧张,不断有高层多用途的宗地出现,尤其是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进一步深化,土地作为资产进入二级市场流通,土地面积分摊计算能否公平合理并易被大多数人接受,显得更为重要。
本文论述了笔者对宗地面积分摊量算的几点看法。
1 土地面积分摊量算的意义
目前,土地分摊面积量算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无偿使用土地的面积量算,主要体现在以土地权利为主题的分摊量算,即一宗地的共有土地使用者要求共享相同的权利,它是以平均按比例分摊为主的思路;二是有偿使用土地的面积量算,主要体现在以土地使用者根据享有土地使用权的数量,交纳土地使用费税,避免了土地资产不合理的流失。
2 土地面积分摊量算类型
土地面积分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平面土地使用权面积分摊。
这种类型分摊比较简单,如果是独立宗地单一权利人只计算宗地面积和建筑基底面积(建筑占地)就可以;如果是共用宗可按独立建筑面积在共用使用权面积中所占比例分摊计算;第二种是多层综合性建筑物的土地面积分摊,其中包括多层多用途和多层单一用途土地面积分摊这种情况中土地只作为建筑物的附属形态出现,但是由于用途不同、地价不同,在土地有偿使用中土地权利人应分摊的实际土地面积不同,所交纳的土地有偿使用费也不同。
3 分摊土地面积的原则
1)各权利人在获得房地产时已签订了合约,明确各权利人应拥有的房地产份额或面积,登记时按合约的份额或面积计算各权利人的用地面积;
2)原来没有明确各权利人的用地面积,则以各权利人拥有的房屋建筑面积按比例合理分摊土地面积。
分摊时先分摊基底面积,然后再分摊公共面积。
4 分摊土地面积的方法
1)常用分摊法
(1)分摊基底面积(建筑占地面积)的计算方法
分摊基底面积=(本幢基底面积/本幢建筑面积)×权利人建筑面积
(2)分摊公用面积=[(共有使用权面积—宗地总基底面积)/宗地总建筑面积]×权利人建筑面积
(3)当共有使用权宗地中部分权利人拥有自购车库花园时,计算
公用分摊面积时须使用下式:
分摊公用面积=[(共有使用权面积—宗地总基底面积—自购车库花园总面积)/宗地总建筑面积]×权利人建筑面积
2)土地价值最大化分摊法
适用于一层为商业,二层以上为住宅的高层楼房(以商业为主)。
这种方法主要是将土地使用权确定给第一层商业用户,住宅层只分摊院内土地面积,土地只作为附属形式存在,体现了土地价值最大化。
因为商服用地单位地价最高,第一层商业用户是土地的直接使用者,又是土地的直接受益者,这就决定了第一层作为商服用地的
土地直接收益者实际上完全归一层土地使用者直接所有,而住宅层用户却无法直接收益,如果将基底面积同二层以上用户进行平均分摊就会造成征收土地有偿使用税费时,只收取部分商服用地的税费,使土地资产无形中流失,而住宅楼层被平均分摊面积并收取税费,
就失去了公平、合理的原则。
3)按土地用途分摊法或称地价分摊法
适用于多用途建筑。
由于土地用途不同、层数不同,土地产生的价值就不同,按照不同用途对土地进行分摊,确定使用者分摊的土
地面积,相应承担土地有偿使用税费,认为是比较公平合理的一种
方法。
具体如下式
式中:s分为土地分摊面积;
pi为某一用途地价;
∑pi为不同用途地价之和;
s总为基底面积。
4)楼价分摊法
适用于对相同用途不同层数的土地进行分摊。
例如,甲、乙分别拥有同一幢楼中的第一层、第二层,如果甲、乙享有同样的费税就不合理。
所以还应该利用楼价对同一用途不同建筑享有的土地进行分摊修正。
由于不同楼层数的楼价是受市场因素影响的,而该楼的地价则不变,所以用楼价来修正地价是一种操作简单合理的办法。
可以用下面公式计算:
式中:pi为某一层楼价;
∑pi为所有层楼价之和;
s分—为土地分摊面积。
5 土地面积分摊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常用分摊法
虽然此方法操作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土地面积平均分摊利弊不同,认为这种方法只注重权利分配,而造成地价实际不合理分摊,对于多层多用途的综合楼来说,如果平均分摊,土地使用者承担相同面积的费税是不合理、不公正的,而且平均分摊会造成无偿使用的土地出让、转让过程中难以确定收取相关费税。
2)土地价值最大化分摊法
这种方法比较实用,但存在一定局限性。
只适用于一层为商服用地,二层以上为住宅的建筑物
3)土地用途分摊法与楼价分摊法,这种方法理论上较合理,尤其是随着土地有偿使用范围的扩大,土地的转让、改变用途行为发生频繁,这种方法就显得更加公平、合理。
4)建议应将土地证书使用权面积一栏内容细化,这样就更能够明确土地使用者的权利和相应承担的费税责任,使更加有利于土地使用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更好的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林增杰,严星,等.地籍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1.
[2]樊志全.土地登记代理实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