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编制要点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设计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流域的水土保持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了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本文将针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设计。
一、方案设计目标1. 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土壤侵蚀速度,保持和改善土壤质量。
2. 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源污染,保护自然水系、湿地、河道等水体。
3. 保护植被:提高植被的抗洪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4.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小流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方案设计内容1. 河道整治:通过清淤、疏浚等措施,恢复河道的塑性和输沙能力,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减少河道底泥的淤积。
2. 建设滞洪区:根据小流域的地形特点,选取适当的地点建设滞洪区,用于暂时蓄存洪水,减少洪水影响范围。
3. 建设截沟:在小流域的上游设置截沟,用以截留雨水和土壤流失。
截沟应根据地形和流域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
4. 建设护坡:对小流域内的陡坡进行护坡工程,以防止土壤侵蚀和坡面冲刷,同时可以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被,增强抗洪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5. 涵洞工程:分析小流域的地质和水文条件,确定需要修建涵洞的地点和规模,以便于水流顺畅通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6. 建设人工湿地:在小流域内适当的地方修建人工湿地,用以处理城市污水和农田面源污染,提高水质和水体自净能力。
7. 建设水土保持示范区:在小流域选取一个地段作为水土保持示范区,对土壤、水体和植被进行监测和评估,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方案施工过程1. 勘测设计:在方案确定之后,进行小流域的勘测和设计工作,确定各项工程的位置、尺寸和施工方法。
2. 土方开挖:根据方案设计,进行土方开挖和挖土运输工作,使工程地段符合设计要求。
3. 地基处理:对工程地段的地基进行加固和扩建,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小流域综合治理设计报告编写提纲

欢迎共阅附件: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
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深度。
11.11.21.3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置,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欢迎共阅1.5施工组织设计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置及施工进度安排。
1.6水土保持监测1.7技术支持1.8工程管理1.9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1.10附表1工程建设特性表。
2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2.1项目背景简述项目来源,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县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
概述与项目有关的区域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蓄水保土、减少江河泥沙淤积、3项目区选择及概况项目区与小流域为同一区域时,项目区与小流域概况内容进行合并。
3.1项目区选择简述项目区选择的原则及项目区选取情况,并对项目区位置、范围进行说明。
3.2项目区概况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的总体概况。
3.3项目区小流域概况情况。
3.3.4土地利用说明小流域土地利用情况及土地资源、耕地资源、坡耕地等基本情况。
3.3.5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阐述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和强度,分析其成因和分布情况。
分析说明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防治现状、成效、经验及存在问题。
简要说明小流域内以往水土保持生态项目建设情况,以及亟需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的范围(到项目村)、面积。
附图与附表附图2附图3附表2附表34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4.1建设任务根据已批复或编制的规划,结合项目区小流域概况明确项目建设的任务,主要包括:4.3建设规模根据建设任务、目标、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要求等,论证项目建设规模,即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和水土保持单项工程规模。
项目区涉及多条小流域的,列表分别明确各小流域的建设规模。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是指针对特定地域范围内所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及土地资源提出的协调解决措施,目的是通过全面治理,实现流域内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该地区资源环境状况进行科学规划,先后进行水域整治,岸线绿化,节约用水,农业污染治理等多种措施,以达到改善环境质量、保障水资源供应及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一、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的主要内容(一)治理目标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首先根据小流域实际情况,确定治理目标,如水环境质量、农业灌溉用水、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等,同时对各项目标进行定量的规定,以监测过程和效果是否达标,为保障治理工作的实施做好科学基础。
(二)治理技术针对小流域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如河道维修、河岸加固、河道生物修复、节水措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全面整治,以保障流域治理工作的完整性、科学性、持续性。
(三)建设方案同时对小流域的水利设施、环保设施、排污系统等进行规划建设,如水库、水闸、排水管网等,使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能够顺畅实施。
(四)治理路径综合考虑小流域自然、人文等方面的特征,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估,找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最佳的治理路径,确定详细实施步骤。
(五)治理效果方案提出的治理效果是治理期望达到的目标,同时针对治理后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或误效应,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中的关键问题(一)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需要对所选的治理对象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方案的可实施性和可持续性。
(二)各项指标的量化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需要有明确的指标,指标的量化既可以为治理目标达到量化,如水体营养物含量降低50%等,也可以量化治理后可能发生的影响,如生态效益。
(三)治理成本的预算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本评估范围很广,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环境管理和治理、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等。
因此,在综合治理方案中需要对各项治理成本进行预估,以确保治理工作顺利实施。
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指南编写

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指南编写一、引言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指南的编写旨在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方法论,以促进山区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恢复。
本指南将从流域背景、治理目标、方案选择、工程设计、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相关的项目和规划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流域背景在编写治理规划设计指南之前,了解流域背景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需要收集关于该山区小流域的地理、气象、水文等基础信息,了解其地貌特征、气候条件以及水资源利用情况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该流域所面临的水土流失、水资源利用不平衡等生态环境问题。
三、治理目标根据流域背景的调研结果,明确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具体目标。
治理目标应该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既要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也要兼顾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常见的治理目标包括水土保持、水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等。
四、方案选择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案是保证治理效果的关键。
针对具体的问题,需制定出多个方案用于比较和选择,同时结合社会、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在方案选择的过程中,需注重可行性和实用性,充分考虑社会和经济的可承受能力,以确保方案的可持续性。
五、工程设计在治理方案确定后,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包括土地利用设计、水系工程设计等方面。
土地利用设计主要关注农田防护林、梯田建设和水土保持等措施的布局和设计。
水系工程设计则包括河道疏浚、水库建设等方面。
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水文、气象等要素,并且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
六、环境保护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必须同时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水环境保护等因素。
治理工程的实施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确保生态环境的良好恢复。
七、经济评估针对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方案,进行经济评估是必要的。
经济评估可以从总体投资、工程造价、维护费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治理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浅析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设计要点及成效

浅析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设计要点及成效摘要:本文通过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的调查和分析,论证了小流域治理方案和有关技术措施,为今后小流域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效益分析一、小流域综合治理和设计1、水土流失治理中国的高山地区人烟稀少,而且地理环境和地质都不好,所以,国家对这些地方进行封锁和禁止对树木乱砍滥伐的措施,对于坡度大于25度以上的坡地实施退耕还林、疏林地改造和封锁育林的措施,同时将这些地区的自然植被逐渐恢复,加强树林草被的保护,以防受到人为的破坏,从而对生态进行修复,使大自然尽可能的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从而保护水资源。
对于水土流失的治理,要以水土经济建设作为核心要求,把保护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保护水资源作为重点来进行综合治理,这样才能让山区的经济开发和生态环境一起发展。
为了能够有一个综合性的治理措施,我们可以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把山、水、田、林、路几方面相结合共同发展。
2、河道综合整治通过对河道进行封河育草的综合治理,从而保护河流良好的生态系统。
河道主要在流域方面进行治理。
河道的治理可以和排水工程、村容面貌整治工程相结合,从而可以加快改善乡村农民的居住环境和水环境。
山区里类似小溪的河道往往水源少且河流湍急,在汛期的时候,小溪里的洪水常常呈现出暴涨暴落的景象,河道上凹下去的河堤经常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冲塌,所以,在修建这些河堤的时候,就需要采用干砌和浆砌的方式保护河道,在其他的河堤上就可以采取混凝土的方式来修建,从而起到加强保护河堤的作用。
大部分的河段都是采取水土结合的保护措施,采用河道旁的自然泥土来修建河堤,尽量保留两岸滩地的植被和水生植物。
在洪水到来之前的安全情况下可以稳定河岸,从而让河岸和河岸旁的植被可以保留原来的状态。
在汛期的时候,洪水含沙量比较大的河道可以修建拦沙坝,就在河道上对泥沙进行拦截,以防泥沙下泄对河道下游产生淤积。
同时,我们可以根据灌溉的需要来修建引水渠,保证灌溉到所需要的农田。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设计编写提纲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
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展开,原则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设计深度。
1综合说明按第二至第十一章编写顺序,每一章为一节,总结各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1.1项目背景阐述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以及批复情况,说明任务来源、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
1.2项目区选择及概况简要说明选定的项目区及涉及小流域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概况、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等。
1.3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置,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1.5施工组织设计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置及施工进度安排。
1.6水土保持监测简要说明监测点布置、监测内容、监测时段、监测方法等。
1.7技术支持简要说明技术支持的有关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
1.8工程管理简要说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设计内容。
1.9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明确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简要说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等措施的费用、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总投资以及资金筹措情况。
1.10效益分析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附图1 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置图。
附表1 工程建设特性表。
2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2.1项目背景简述项目来源,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县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
概述与项目有关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与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的编制与审批情况。
2.2项目建设必要性阐明项目所在行政区域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的危害和影响。
结合实际,从项目对所在行政区域生态改善、水源涵养、蓄水保土、减少江河泥沙淤积、防灾减灾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针对小流域面临的环境问题,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理的方式,通过整体规划和综合措施的实施,达到提高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目标。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小流域整体规划:通过对小流域的地理、水文、气象等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确定小流域的治理目标和重点,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整体规划方案。
整体规划应包括小流域的生态环境目标、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水生态保护规划等内容。
2.水土保持措施:针对小流域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问题,采取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措施。
包括建设植被覆盖工程、林地经济开发、草地建设、水土保持设施修建等,以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保护土壤资源。
3.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对小流域内的河流进行综合治理,包括河道清淤、河床整治、河道生态修复等,提高河道的水质水量和水生态环境。
同时,制定严格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加大对小流域内污染源的管控和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要合理管理和利用水资源。
制定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同时,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水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推进: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要注重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同推进。
通过推动生态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生态经济增长点,促进小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互促进。
6.沟通协作与社会参与: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要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
同时,积极引导和培育公众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提高治理效果和社会满意度。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应当综合考虑上述内容,并根据具体的小流域特点和问题,制定具体的治理措施和时间表。
同时,要加强对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的监测和评估,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方案,确保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能够取得实效。
小流域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重庆市水土保持项目小流域实施方案编写提纲前言简述实施方案设计的目的,工程设计原则、要求,执行的规程规范,提交的成果。
文字之前插入小流域位置图和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特性表。
1 基本情况1.1 自然条件1.1.1 流域概况概述小流域位置及经纬度、流域面积、流域形状,所属地貌类型区,海拔高程,相对高差等。
1.1.2 地质、地貌一、地质。
小流域地质构造、影响地表的地层岩性及其分布、面积、所占比例等。
二、地貌。
小流域主要地貌单元及分布、面积、所占比例。
1.1.3 土壤、植被一、土壤(地面物质组成)小流域主要土壤类型,各类土壤的分布、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及肥力情况。
分别说明耕地土壤和山地土壤的理化性状,包括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等。
插入小流域土壤理化性状表。
二、植被小流域所属植被分布地带,天然植被种类(包括树种、草种)及保存情况,人工植被种类、数量及生长情况;现有植被类型及植被覆盖率,具有独特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林果(草)树种和水土保持功能的植被种类及利用情况。
1.1.4 水文、气象一、气象特征小流域温度与光热资源。
包括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气温,≥10o C积温,无霜期,年均日照时数。
小流域降水情况。
包括多年年均降水量、最大年降水量、最小年降水量,降水年内分布情况;10年、20年一遇24h、3~6h最大降雨量。
插入小流域气象特征表。
二、水文小流域所属水系,流域内主要河流;年径流总量,径流年际变化、径流模数;多年平均输沙量。
说明小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插入小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表。
1.2 社会经济状况1.2.1 人口与劳动力小流域涉及的行政村、组,人口总量、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总量。
1.2.2 土地利用现状流域内各类用地的数量和分布,人均土地和耕地数量,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的利用方式等方面论述对小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工程范围和布局 我省近期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包括小流域综合治理
工程、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试点工程、淤地坝工程 三大类。 1、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涉及115个县(区、市),跨黄河、海河两大流 域。工程布局主要考虑了以下5个方面,同时兼顾共 同受益的原则。 优先考虑与现有淤地坝项目、黄河生态项目、 国家重点治理等项目的结合,使之能够尽快集中连 线成片,建成各具特色的水保大示范区。 优先考虑国家和省已批复的水保项目,包括黄 河水保生态小流域治理工程涉及的8个县9条小流域, 以及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土保持项目涉及的14 个县37条小流域,主要集中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晋西 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晋西北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的22 个县46条小流域。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原 则上按图班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 深度。
这里主要介绍实施方案编制要点,分 两部分介绍:
第一部分 编制说明
第二部分 各章要点
第一部分 编制说明
一、编制原则 二、编制任务 三、编制理念
一、编制原则
1.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提供技术支撑;
1 综合说明(浓缩的精华)
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置,措施设计
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1.5 施工组织设计 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
优先考虑近年来淤地坝工程建设较多,有条件 开展坝滩联治工程的流域治理,涉及大同、朔州、 忻州、太原、晋中、吕梁、临汾、运城、长治9市51 个县81条小流域,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的忻州、晋 中、吕梁、临汾和运城一带。
优先考虑6个水保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涉及6个县 的6条小流域。这6个科技示范园区是:阳高县致富 山科技示范园区、宁武县暖泉科技示范园区、平定 县理家庄科技示范园区、平陆县郑沟科技示范园区、 柳林县昌盛科技示范园区、榆次区南山综合示范基 地。
3、淤地坝工程
以强度侵蚀区为重点,适当考虑中轻度侵蚀区, 重点布置在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基本农田少、 建坝淤地效益高的县,同时兼顾海河流域建坝条件 好的县。涉及大同、朔州、忻州、太原、晋中、吕 梁、临汾、运城、长治、晋城10市68个县116条小流 域。项目选择优先考虑已批复初步设计的98条坝系 工程,其中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21条,黄河水土保 持生态工程8条,省兴水战略淤地坝工程69条;优先 考虑近期需要加固处理的130座病险淤地坝工程,并 在多沙粗沙区规划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精品示范坝系 18条。
构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全省人民开展了坚持不懈的水土保持工作。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在我省实施了水土保持 重点建设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黄
土高原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
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土保持项目、京津风沙源治
理工程等一批项目,省里也先后实施了汾河上游水土
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
护水保项目、沟坝地治理项目等,加快了我省水土保 持步伐。特别是从1986年开始,省政府每两年召开一 次全省小流域治理工作会议,协调各部门关系,整合 各方面力量,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发展。截至2008年底, 全省累计保存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8807km2,水土流失 治理度为36%,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 但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难度大,加之地方财政困
复杂的地形、极易侵蚀的地貌,加之疏松的黄
土地质以及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中对环境和资源的 破坏,使山西成为全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水土流 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在15.6万km2的总土地面 积中,水土流失面积10.8万km2,占总面积的69%。 水土流失面积居全国第7位,中度以上侵蚀面积居 全国第2位,年均输入黄河、海河的泥沙量达4.56 亿吨。 为了改变恶劣的生态环境,在水利部和流域机1 综合说明(浓缩的精华)
按第二至第十一章的编写顺序,每一章为一节,总 结各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1.1 项目背景 阐述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以及批复情况,说明
任务来源、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简要说明选定的项目区及涉及小流域的基本情况,
包括自然概况、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土地利用情 况、社会经济情况等。
案例
一、山西简况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海河上游、黄土高原东部,
东依太行与河北毗连,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南抵 黄河与河南为邻,北界长城与内蒙接壤,因地处太 行山之西,故名山西,又因四周都为山河所环绕, 有 “表里山河”之称。 山西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0%, 整个地貌格局呈现东西两侧隆起、中部断陷经向排 列的特点,省境轮廓大体呈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平行 四边形。 全省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2007年 末,全省总人口32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31万人。 200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733.4亿元,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169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29元。
3、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到建设期末,使农、林、牧各业用地结构得到
合理调整,基本实现农、林、牧、副各业并举,综 合协调发展。农业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12 hm2以上, 农业人均粮食稳定在480kg以上,年人均纯收入增加 300-500元以上,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4、其他目标 建设淤地坝工程,缓洪拦泥,可淤地7720 hm2, 保护改善沟滩地10854 hm2,改善119条沟道的交通 状况,促进退耕还林51026 hm2。
5.应对全社会、多部门共同治理水土流失的新机 遇和新挑战,依托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搭建生态建设平 台(主要是措施内容和结构的问题)。
二、编制任务
主要抓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贯彻好示范区建设理念,在项目布局上,
注重集中连片,注重与水利工程相配套,与拟定和在 建项目相结合,建设精品工程;处理好5年和1年的 关系; 二是坚持到实地、摸实情,办实事,突出“六 定”,即定思路、定方向、定目标,定工程、定线 路、定停车点,点要精、面要实,措施配置要落实 到地块,对各项措施要做标准设计、单项设计或专项 设计; 三是切实做好治理方案和投资概算。投资不可 行,一切就是空谈。尽钱吃面,力所不及的事坚决 不做。
三、编制理念
要有新的水保生态建设理念,把水土保持和农 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在注重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更注 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好 地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
1.注重经济效益的理念,突出主导产业(一区 一业,一村一品),把水保治理同解决群众的生产、 生活以及提高农民收入结合起来,调动农民治理积 极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明确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简要说明工程措施、林
草措施、封禁治理等措施的费用、独立费用、基本 预备费、总投资以及资金筹措情况。 1.10 效益分析 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 附图1 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置图。 附表1 工程建设特性表。
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置及施工进度安排。
1 综合说明(浓缩的精华)
1.6 水土保持监测 简要说明监测点布置、监测内容、监测时段、监测
方法等。 1.7 技术支持 简要说明技术支持的有关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 1.8 工程管理 简要说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设计内容。
1 综合说明(浓缩的精华)
2.强化精品工程建设从前期工作抓起的理念, 深入实地,摸实情,在初设阶段一定要考虑走什么 路线,看什么工程,介绍什么内容,围绕工程定路 线,围绕路线布设停车点,在停车点上建精品,一 年一个小循环,切实做到有看的、有说的。
3.强化生态修复的理念,通过机械围栏、生 物围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生产生活对大自然的 过度干扰,实现植被自然恢复,从而达到控制水土 流失的目标,这也是由投资标准决定的。 4.要有项目整合的理念,为各项目搭建平台, 共同建设良好生态生活环境的大示范区。 5.要有群众参与的理念,鼓励群众参与项目 的决策、设计、实施、管理、监督等全过程。群众 不仅是参加者和受益者,也是管理者和决策者,特 别是在现阶段,必须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程度和积 极性,这样才能解决好资金筹措问题,解决好项目 的后期管护问题,实施效果才会更好。群众满意的 工程才是好工程,才有持续的生命力。
实施方案是什么?
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宏伟蓝图的谋篇大略,是 将优美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前奏;
不是数字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治理方案,是 符合有关要求的、科学合理的、有可操作性的文本;
不仅仅是技术人员的事,更是管理者行为、意 志的体现。
看了方案,有精美华章呼之欲出之感。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 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 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 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解读
王志坚
教高
山西省水土保持项目管理中心
二〇一四年九月
关于印发《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 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的通知 (水保生函【2010】22号)
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 行编制的实施方案。包括两个以上项目区 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优先考虑9座水库周边水源地面源污染治理,涉 及13个县的13条小流域。这9座水库是:汾河水库、赵 家窑水库、山南水库、漳泽水库、张峰水库、石匣 水库、横泉水库、陈家湾水库、庞庄水库,在其周 边开展泥沙和面源污染控制,建设清洁型小流域。
2、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试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