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文氏桥正弦振荡器
9.4文氏桥振荡器

R
1 jRC 1 R
31 j( Nhomakorabea 0 )
jC 1 jRC
0
0
1 RC
当 0
时, F 0,
F 1 3
满足 F A 0
8k 0.02
8k 0.02 2k
文氏桥振荡器电路
[例]要求振荡频率 f0 1kHZ , 设计电路。
[解]
运放构成的正弦波振荡器 ---文氏桥振荡器
<<西电丝路云课堂>>
正弦振荡器
▲ 产生正弦波的振荡条件:振荡相位条件: --正反馈, 且:
A F 2n , n 0,1,2,
振荡振幅条件:
U f
Ui,
U f
FUO ,
U
i
U O A
A F 1
(平衡条件)
谢谢收看和听讲, 欢迎下次再相见!
<<西电丝路云课堂>>
4k
f0
1 2RC
,
选C 0.02F,
得:R 7.958 k, 取R 8k
A 1 R1 3, R2
取:R 2: 2k, 得: R1 4k
为了便于起振, 一般 取A>3, R1>4kΩ
文氏桥振荡器虚拟仿真
二极管并联在电阻上 是为了更好起振与稳 幅。
文氏桥振荡器电路
A F 1
(起振条件)
A F 1 故:
为了产生单一正弦波, 只允许一个频率 满足振荡条件, 故还需一个“选频网络”。
文氏桥振荡器电路
A
U O U
K
1
R1 R2
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报告 -回复

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报告-回复问题并详细解释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报告。
[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振荡器是电子学中一种重要的电路,用于产生稳定且经过放大后的交流信号。
其中,文氏电桥振荡器是一种经典的振荡器,被广泛运用在无线电、通信等领域。
本实验通过搭建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旨在加深对振荡器原理的理解。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准备好所需的电子元件和仪器,包括电容、电阻、二极管、电感、示波器等。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无误,仪器工作正常。
2. 搭建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根据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原理,按照电路图搭建电路。
主要电路包括一个由电容和电阻组成的反相比例器(RC比例器),一个由电容、电感和二极管组成的谐振器,以及一个连接到谐振器输出端的加载电阻。
3. 调整电路参数:根据实验需求和电路原理,调整电路参数,包括反相比例器的电容和电阻值,谐振器的电容、电感和二极管参数,以及加载电阻的阻值等。
通过半定量的试验和计算,选择合适的参数,以实现振荡器的稳定和放大。
4. 测量振荡器的特性:连接示波器,观察和测量振荡器的输出信号。
调整示波器的时间和电压尺度,确保能够正确显示振荡器输出的波形和频率。
记录振荡器的震荡频率、幅度、失真度等特性。
5.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测量的数据和观察到的波形,对振荡器的特性进行分析。
比较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如电路元件参数的不确定性、电路结构的误差等。
6. 结果讨论和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振荡器的性能和适用范围。
总结实验的收获和教训,提出改进电路和实验方法的建议。
对振荡器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思考,以加深对振荡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实验目的:通过搭建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并对其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达到以下目的:1. 理解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电路结构。
2. 掌握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的搭建和操作方法。
3. 学会使用示波器观察和测量振荡器的输出信号,并进一步分析振荡器的特性。
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文氏电桥振荡器是一种基于电桥平衡的振荡器电路,常用于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电桥平衡状态
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桥的平衡状态来产生振荡。
电桥是由两个电阻和两个电容组成的电路,当电桥平衡时,电路中的电流为零。
为了产生振荡,需要在电桥中加入一个外部信号源,如一个交流电源或一个射频信号。
2. 振荡过程
当电桥中加入外部信号源后,电桥的平衡状态会被打破,电桥中的电流不再为零。
这个电流会通过电桥中的电阻和电容产生电压,从而改变电桥的平衡状态。
如果电桥中的电阻和电容的值可以使得电桥再次达到平衡状态,那么就可以产生稳定的振荡。
在文氏电桥振荡器中,通常使用两个可变电阻和两个固定电容组成电桥。
当电桥平衡时,振荡器处于稳态。
当加入一个外部信号源后,电桥会失去平衡,产生电流。
这个电流会通过电桥中的电阻和电容产生电压,从而改变电桥的平衡状态。
如果电桥中的电阻和电容的值可以使得电桥再次达到平衡状态,那么就可以产生稳定的振荡。
3. 输出信号
文氏电桥振荡器产生的输出信号为正弦波,其频率由电桥中的电容和电阻的值决定。
在振荡过程中,电桥的平衡状态会不断被打破和重新建立,从而产生周期性的电流和电压波动,最终形成稳定的正弦波输出信号。
综上所述,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桥平衡状态和振荡过程,利用电桥中的电阻和电容的值来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实训七 RC分立元件文氏电桥正弦波振荡器

二.预习要求
1.复习RC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2.计算实验用电路的振荡频率。
三、实验原理
1 .RC文氏电桥振荡器:
振荡角频率: ωo=1/(RC) 当ω=ωo时: φf=00 Fvmax=up/uo=1/3
四、实验内容
(一)RC文氏电桥正弦波振荡器
1. 按图-1将S合上uo端的方向接好电路,接好 正、负电源。调节Rp(改变反馈强弱,即Auf的大 小),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uo的变化。 2.调节Rp,使uo波形基本不失真的正弦波时, 分别测量up.输出电压uo.振荡频率fo和Rp. 表-1 RC文氏电桥正弦波振荡器实验记录表
表6-2
测量开环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记录表 us=uo(fo)
输入信号f(Hz) 输出信号u0PP
200 500 1k
f0
3k
6k
12k
相差时间△t
相位差φ (o) 2.相频特性 实验电路同上,输入正弦波信号us 并保持其大
小不变,改变输入信号 us的频率f ,观测uo与us 的 相位差,用示波器的双踪来观测us接CH1,uo接 CH2。记下不同频率f时uo与 us相差时间△t,换算成 相位差角度Ф=360*(dt/T)并记人表6-1中。
R C
测量频率fo
up
uo
Rp
计算频率fo
2.实验电路 图6-1
开关S闭合,作正弦波振荡器; 开关S断开,并输入us,作选频放 大器。
电源的连线图 + CH1 +12V + CH2 -12V
+12V
பைடு நூலகம்
GND
u0 Us
cp
-12V
D1 R2=10k D2
S
北京化工大学 模拟电路实验七 RC正弦波振荡器

4. 测量基本放大器(正反馈网络开环)的电压增益
● 取正反馈网络的电阻R=10K,连接成振荡器。
● 在振荡波形不失真的情况下,断开正反馈选频网络与 放大器的连线PA、MN;
● 在放大器输入端输入频率为fo,幅度为Vi(p-p)=1.5V 的正弦波信号;
● 测记 Vo(p-p)=
,计算电压增益 Av=
表3-7-1
负反馈
Rp3
(强、弱)
振荡波形 (有无、大小、形状)
较小
适中
较大
3. 测振荡频率、输出电压
(1)取R=5K,调节Rp3,使Vo为刚刚不失真的正弦波 , 测记输出电压 Vo(p-p)= , 振荡频率 fo=
(2)取R=10K,调节Rp3,使Vo为刚刚不失真的正弦波, 测记输出电压 Vo(p-p)= ,振荡频率 fo=
5. 测量RC串并联网络的幅频特性
P
● 取R=10K,从选频网络的输入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 间)
RR 10K 10K
加入一个Vi(p-p)=5V的正弦波信号; ● 改变其频率,按表3-7-2对输出电压VF(p-p) (M、 间)的要求,测记相应的信号频率f
vi
C
0.022μ
M
表3-7-2
VF(p-p)(V) 0.3 0.9 1.2 1.4 max 1.4 1.2 0.9 0.3
16周实验改在15周
8.直流稳压电源
实验七 文氏桥RC正弦波振荡电路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理解文氏桥RC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2. 了解负反馈深度对振荡波形的影响。 3. 研究RC串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
二、实验元件、设备
元件:三极管、电阻、电容 设备:模拟电路实验箱、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示波器
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报告

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深入理解电信号的振荡与放大原理,掌握电桥电路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岗位的认识和见解在本次实习中,我承担了实验操作的角色。
通过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对于深入理解知识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体会到实验过程中团队协作和严谨细致态度的必要性。
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我们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通过反复实验验证,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实验过程与问题解决方法在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中,我们首先搭建了电路,确保电源、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的正确连接。
然后,我们通过调整元件参数,观察振荡器的输出信号。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振荡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和幅度受到元件参数的影响较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分段调整法,即分别调整电容和电感,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从而找到最佳的元件参数组合。
四、实验总结与收获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理解了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了电桥电路的基本构造和元件参数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五、对实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的建议在本次实验中,我认为有些方面还可以改进。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预习环节,提前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以提高实验效率。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细节问题,如元件参数的测量和电路连接的检查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实验效果。
六、个人对实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在这次实习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亲手操作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我不仅深入理解了理论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实验过程中团队协作和严谨细致态度的必要性。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仿真实验报告学号:515021910574 姓名:梁奥一、 本仿真实验的目的1.理解RC桥式正弦波震荡电路的原理和功能。
2.能够调节反馈电阻使电路产生正弦波振荡。
3.能够选择适当的RC参数选出特定频率。
4.能够选择适当的稳幅网络,实现稳幅功能,且失真较小。
二、 仿真电路图2.1注:集成运放使用LM324,其电源电压为±15V,图中Multisim默认为电源端4、11已接电源。
XSC1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
三、 仿真内容(1)设计电路参数使 f0=500Hz。
(2)计算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频响特性。
(3)使用二极管稳幅电路,使输出振荡波形稳幅,且波形失真较小。
四、 仿真结果选择RF1=1kΩ,RF2=1.8kΩ,电路产生正弦波,起振过程如图4.1。
由于二极管存在动态电阻,因此RF2与RF1的比值小于2。
图4.1(1)由选频网络特性可知:f=12πRC因此,选择电阻R=31.8kΩ,电容C=0.01µF,经计算可得 f0理论值为500.7Hz。
实验结果为:f=1T=498.0Hz。
图4.2(2)已知RC 串并联网络的幅频特性为:F i相频特性为:ϕF =−arctan 13f f 0−f 0f ⎛⎝⎜⎞⎠⎟当 f =f 0时, F i=13,U f i =13U 0i , ϕF =00如图4.3所示图4.3通过一个电路图测试RC串并联电路的频率响应:图4.4输入为1kHz,1V的正弦信号,由XBP1可以看出:图4.5当 f=f0时,Uf为0.333mV。
图4.6当 f=f0时, ϕF=00。
(3)使用二极管稳幅网络,输出失真较小,见图4.2和图4.3。
因为电流增大时,二极管动态电阻减小、电流减小时,二极管动态电阻增大。
输出电压稳定。
五、 结论及体会1.在最开始连接电路时,因为没有注意运放的同向反向输入端的位置,导致仿真不成功,经过检查才发现并得以解决。
文氏电桥振荡器

§4.7 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文氏电桥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了解集成运放的具体应用;2.掌握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选频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设备1.计算机、DAQ卡PCI-6014、SC-2075信号调理附件,LabView和实验配套程序。
2.导线、电阻、电容若干,晶体二极管IN4004、集成运放HA741。
三、实验原理(P24)1.实验电路实验电路如图4.7.1所示。
图4.7.1文氏电桥振荡器2.工作原理四、预习要求1.复习文氏电桥振荡器工作原理,熟悉所用集成运放的参数及管脚排列。
2.按图4.7.1中参数计算振荡频率,欲使振荡器能正常工作,电位器Rw应调在何处?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基本文氏电桥振荡器在SC-2075信号调理附件的面包板上插好器件,按图 4.7.1接线;将[DC POWER OUTPUTS 士15V]引出来作为电源,即:Vcc=15V,V EE=-15V;先不接入二极管D1、D2。
(1)测量振荡频率将V o端接到[ANALOG INPUTS CH2];运行LabView配套程序;观察振荡器输出V o波形,同时调节Rw,使输出V o为无明显失真的正弦波,测量此时的V o幅值及频率;按“保存数据1”按钮,保存数据。
估算负反馈系数F-和振荡频率理论值,和实验值对比,填写到表格中并保存。
调节Rw,测量V o无明显失真时的变化范围;按“保存数据2”按钮,保存数据。
(2)测量开环幅频特性将图4.7.1中的正反馈网络在A点断开,使之成为选频放大器。
将Vi端接到[ANALOG OUTPUTS CH0],V o端接到[ANALOG INPUTS CH2];运行LabView配套程序;调节输入信号Vi的幅值等于(1)中测量的V o幅值,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值不变,改变信号频率f(从1—600Hz扫频),按“开始扫描”按钮,测得开环幅频特性曲线;按“保存波形数据”按钮,保存数据。
2.具有二极管稳幅环节的文氏电桥振荡器按图4.7.1接线,接入二极管D1、D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 文氏桥正弦振荡器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振荡条件和稳幅措施。
2.研究文氏桥网络的选频特性和传输特性。
3. 学习文氏桥振荡器的调试与测试技术。
二、 实验原理
1. 振荡器的振荡条件
振荡过程是一个正反馈过程,振荡常常是一个微扰引起的,如果这个微扰经过反馈,弱于原输入的讯号,循环一次减弱一次,直至消亡,即为负反馈或环增益小于1, 无法起振。
如果经过反馈后的信号强于原来的输入讯号,循环一次增强一次,振幅越来越大,直至晶体管的非线性或外部稳幅系统限制了它的振幅为止。
我们把这个放大与反馈的过程表达为
∙
∙
F
A ,即称为环路增益,简称环增益。
电压放大倍数∙A 与反馈系数∙
F
都是复数:
A
F
j j e
A A e
F F φφ∙
∙
∙
∙
==
7-1
∙∙F A =)
(F A j e
F A φφ+∙
∙
7-2
令
A
A =∙
, F F =∙
,因此
起振条件有两个:
振幅条件: 1>AF (6-3) 相位条件:2 n=0,1,2A F n φφπ+= (6-4)
起振以后,振幅逐渐增大,但由于晶体管的非线性或稳幅系统起控,A 逐渐变小,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此时1=AF ,所以振荡器的振幅平衡条件为:
1=AF
(6-5)
A 与F 都是频率的函数,在某个频率上,这两个条件都满足了,这个频率便是振荡器的
振荡频率。
2. 文氏桥正弦振荡器
文氏桥振荡器是低频振荡器中最常见的一种电路。
它使用的元件只需电阻、电容,而不需要难于制作的电感元件,且波形比较好,故得到广泛应用。
文氏桥原是电学中的交流电桥,用来测量电容的容量,以及交流电频率的电桥。
原名是维恩电桥(Wien Bridge ),我国简称为文氏桥。
这个电桥的电路如图7-1(a )所示
图7-1 文氏电桥
如果电桥的R 1=R 2=R ,C 1=C 2=C ,R 4=2R 3,那么从A 、C 两端输入一个频率为:12f R C
π=的正弦波电压,B 、D 两端的电压便为零。
我们可以将这个桥路分解为图7-1(b )与7-1(c )两个网络。
网络(b )具有以下的传输函数F b (j ω):
)
1
(11
)(2
1121
22
1R C R C j C C R R V V j F F i
o
b c ϖϖϖ-
+++=
=
=∙
∙
∙
(6-6)
上式仅在2112
1
0C R C R ωω-
=时,F(j ω)才能成为实数,此时的ω0为:
021012
1
C R C R ωω=
有
2
01212
1
C C R R ω=
(6-7)
如果选R 1=R 2=R ,C 1=C 2=C ,(6-7)式可以简化为:
01R C
ω=
或RC f π210=
(6-8)
此时的F b 为极大值: 3
1)(==o b bm F F ϖ (6-9)
由于虚部为零,故此时的相位为
2π
Φ= (6-10)
注意:(6-8)与(6-9)仅在网络(b )负载为 ∞ 时才成立。
如果这个条件不满足,将略有偏离。
而网络(c )则具有以下的传输函数F c :
c i
c F R R R V V F =+=
=
∙
∙
∙
4
330
(6-11)
集成运放有两个输入端可以分别进行正反馈与负反馈,网络(b )是决定振荡器频率的网络,它在1R C
ω=
时相移πφ2=F ,适宜于在同相输入端作正反馈网络,但是从网络的输入到
输出,信号衰减为1/3,如果不从放大器得到补充,就产生不了振荡,放大器应大于3倍的电压增益,而且在正好3倍的时候,满足了振荡器的振幅平衡条件。
根据运放同相放大器增益公式: 1
1R R A F vf +
=。
假如用网络(c )的R 4作为R f ,而R 3作为R 1,因此要求:
3113
43
4
3=+
=+==
R R R R R F A c
即
43
2R R =
(6-12)
所以如果选432R R =,便能满足稳定振荡的条件。
于是文氏桥振荡器接成图7-2的形式。
图7-2 文氏桥振荡电路
为了方便调试我们将R 3换成一个可变电阻,接好电路以后,调节R 3,发现34/2R R >时,输出为零,不起振。
而当34/2R R <时,波形严重失真。
34/2R R =时,可以出现很好的正弦波,但是很不稳定,稍有一些干扰,波形就失真了。
为了克服这种不稳定现象,我们希望起
振时AF>1,而当幅度达到一定时振荡器能自动调整增益使AF=1以满足振幅平衡条件。
故可在R4两边并联一个双向基准稳压管(±6V)和一个电阻的串联支路,以稳定输出幅度。
如图7-3所示。
由于目前市场上不易买到这种双向基准稳压管(2DW7C),故可由以稳压二极管为负载的硅整流桥并串一电阻代之。
如图7-4所示,它的作用与使用双向基准稳压管相
同。
如何起了稳定振幅的作用,请同学们自己分析。
图7-3 稳定的文氏桥振荡电路
三、实验电路
实验电路如图7-4(a)、(b)所示。
(a)文氏桥选频网络
(b)文氏桥振荡器实验电路
图7-4文氏桥振荡器实验电路
四、实验内容
1.测量文氏桥选频网络的衰减比F b
按图7-4(a)插接电路;输入100mV信号,用示波器X,Y输入通道监测输入和输出信号,改变输入信号频率。
当V i、V o相位差为0时,说明在此频率(ω0=2 f0)下电路发生谐振。
用mV表测量V i、V0,计算网络的衰减比F bm=V o/V i(此时F bm≈1/3)。
将数据填入表7-1。
表7-1文氏桥选频网络衰减比的测量数据
2.测量振荡器输出正弦波的频率和最大峰峰值(输出不失真条件下)
按图2插接电路;调节R P(10K多圈电位器),使电路起振;进一步调节R P,使输出振幅最大且不失真,用示波器和交流mV表两种方法测量V oP-P;并用三种方法(数字频率计法、示波器测周期法、李萨茹图法)测量文氏桥振荡器输出的正弦波频率f0;记录测量数据,并将其填入表7-2中。
表7-2文氏桥振荡器指标测试数据表
五、思考题
1.试比较选频网络的谐振频率f0(表7-1中)和文氏桥振荡器实测频率f0(表7-2中)的大小,并解释原因。
注意:回答思考题1(因没有讲到略),下次做实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