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100个哲理故事】禅道人生的哲理故事精选

合集下载

禅故事及感悟

禅故事及感悟

禅故事及感悟1. 有个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您开悟前每天做什么呀?”老和尚笑着说:“砍柴、担水、做饭。

”小和尚又问:“那开悟后呢?”老和尚还是笑着回答:“砍柴、担水、做饭。

”小和尚很疑惑:“这有啥区别呀?”老和尚说:“开悟前,我砍柴的时候想着担水,担水的时候想着做饭;开悟后,砍柴就砍柴,担水就担水,做饭就做饭。

”感悟:专注于当下,才能真正享受生活呀!就像我们做事的时候,一心一意才能把事情做好嘛!2. 曾经有个居士去寺庙,看到佛像前的供花特别漂亮,就问和尚:“这花真美,一定很贵吧?”和尚回答:“在喜欢它的人眼里,它无价;在不喜欢它的人眼里,它一文不值。

”感悟:价值这东西,不就是看我们自己怎么看嘛!就好比有人觉得榴莲是美味,有人却觉得臭烘烘的,这都是个人的感受呀!3. 两个和尚在争论,一个说:“旗子在动。

”另一个说:“是风在动。

”这时师父走过来说:“不是旗子动,也不是风动,是你们的心在动。

”感悟: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其实是我们内心的投影呀!就像你心情好的时候看啥都美好,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啥都不顺眼,不是吗?4. 有个年轻人苦恼地问禅师:“我总是很浮躁,怎么办?”禅师让他端着一杯茶,直到他觉得累了才放下。

然后禅师说:“浮躁的时候,就像端着这杯茶,一直端着会很累,放下就轻松了。

”感悟:该放下的时候就得放下呀,别总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想想我们有时候是不是非要纠结一些没必要的事情呢?5. 一个和尚在雨中行走,没有打伞却一点也没淋湿。

别人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我心中没有雨。

”感悟:心态决定一切呀!要是我们心里阳光,遇到困难也不会觉得那么苦啦,对不对?6. 禅师给弟子们讲:“有只猴子想捞水中的月亮,怎么都捞不着。

”弟子们问:“那怎么办?”禅师说:“月亮不在水里,在天上。

”感悟:有时候我们追求的东西可能根本就是错的方向呀!就像我们非要去够那不可能的事情,还不如找找真正适合我们的呢!7. 一位施主问和尚:“人生为什么这么苦?”和尚说:“人生就像吃苦瓜,虽然苦,但也有它的清甜。

禅语感悟人生的故事

禅语感悟人生的故事

禅语感悟人生的故事禅语感悟人生的故事禅语中有很多感悟人生的故事,我们有空的时候不妨多去聆听一下,感受禅语的洗礼!下面是禅语感悟人生的故事,欢迎阅览!禅语感悟人生的故事【1】一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求道者答,当然是金子啊!禅师笑曰,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其实,换个心境,或许你会得到解脱!二佛家禅语佛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

佛不语。

经数载,沧桑巨变。

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三一青年向禅师求教:“大师,有人说我是天才,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依你看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青年一脸茫然。

“譬如一斤米,在炊妇眼中是几碗饭;在饼家眼里是烧饼;在酒商眼中又成了酒。

米还是那米。

同样,你还是你,有多大的出息,取决于你怎么看看待自己。

”青年豁然开朗。

四少年问智者:“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带给别人快乐的人?”智者笑答:“有四种境界,你可体会其中妙趣:首先,要‘把自己当成别人’,此是‘无我’;再之,要‘把别人当成自己’,这是‘慈悲’;而后,要‘把别人当成别人’,此是‘智慧’;最后,要‘把自己当成自己’,这是‘自在’。

”辣妹子用重庆地道方言带你了解山城文化,加微信: ffff023 (长按可复制)五有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

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

弟子说:咸得发苦。

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

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

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禅语感悟人生的故事【2】1、放下两位禅者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

走到一处浅滩时,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踯躅不前。

由于她穿着丝绸的罗裾,使她无法跨步走过浅滩。

“来吧!小姑娘,我背你过去。

”师兄说罢,把少女背了起来。

过了浅滩,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师弟继续前进。

师弟跟在师兄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但他默不作声。

晚上,住到寺院里后,他忍不住了,对师兄说:“我们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亲近女色,你今天为什么要背那个女人过河呢?”“呀!你说的'是那个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现在还挂在心上?”2、还要我放下什么唐代,严阳尊者问赵州禅师:“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大意是:在禅修的道路上,我抛弃了一切,下一步怎么做?赵州禅师答:“放下吧。

禅语哲理故事

禅语哲理故事

禅语哲理故事禅语哲理故事禅语哲理故事1道生一,禅道之中的“一”是独特的哲学,或宏微合一、或对立统一、或逆反执一,总之是大道归一。

别开生面的禅语,启迪心扉的智言。

它玄秘而实在,指向分明;它神妙且通俗,义理深刻。

宏微合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禅以为要明察世界,以小观大,见微知著。

所谓“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这是启迪我们应当立足小处去把握大局。

佛祖问:“一滴水如何能不枯干呢?”弟子答不上来。

佛祖答:“将它放回大海里。

”其禅意是:个人力量毕竟有限,集体的力量可以带你排山倒海;个体生命短暂,事业的生命能够使你永垂不朽。

正是:滴水亦可贵,生命能永恒。

回归大海去,幸福在共存。

有人问:“如何区别愚者与智者呢?”虚云大师答:“愚者唯见雪,智者观大白。

”其禅意是:雪花从天上来,飘飘洒洒,能动荡世俗人性;白色则是从心上悟,空空荡荡,即安宁慧风智水。

正是:见物乃恋情,观色即悟空。

智愚有差异,皆因虚实中。

对立统一“眼冷似灰,心热如火。

”禅以为处世的要义,既冷静又热诚,合为一体。

所谓“不即不离,有张有弛。

”这是启示我们掌握辩证法与中和道。

有人问:“禅定有什么含义吗?”惠能大师答:“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其禅意是:世俗之相,所谓芸芸众生,唯有禅是真实的;人心之态,所谓蠢蠢欲动,唯有禅是恒定的。

正是:外身乃虚象,内心即实地。

安然来静坐,佛祖在心里。

有人问:“真有所谓天堂与地狱吗?”白隐大师答:“皆在人的善恶一念之中。

”其禅意是:人世可以成为地狱,亦可以成为天堂;要记取有多少教训,“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正是:善达天堂门,恶通地狱口。

成败系一念,自警莫蹉跎。

逆反执一“背心以求心,面南而望北。

”所谓反常合道,可以殊途同归,相反相成。

“大智若愚”、“以屈求伸”,这是启悟我们以逆向思维达到出奇制胜之目的。

有人问:“如何读经能专心一致呢?”慈云大师答:“把时光置于身后。

”其禅意是:时间就是生命,但生命的意义并不决定于时间;生命可以与时俱进,更能够超越时间、征服空间。

蕴含人生哲理的禅理故事

蕴含人生哲理的禅理故事

蕴含人生哲理的禅理故事原来想要开悟,首先不能执着于开悟,而应该再生活中慢慢累积,不经意寻找。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禅理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禅理小故事:一个杯子一个富人问禅师:“我一生忙于赚钱,请问我应该赚多少才停止?”禅师在桌上摆了一个杯子,拿一大壶茶注满杯子。

茶水都溢满整张桌子了,禅师还是继续倒,直到把整壶茶都倒光为止。

禅师问:“你懂了吗?”富人說:“我不了解这是什么意思?”禅师说:“整壶茶水是你一生所赚的钱,杯子的容量是你一生所需要花的钱,赚超过自己所需要的财富,只会满溢出来,无法留住。

”禅理小故事:成功的时机早年,庙里种了一些黄豆。

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小和尚走到地里,一串串饱满的豆荚被小和尚碰得“刷拉刷拉”响。

随后,有些豆荚爆开了,黄澄澄的豆粒蹦得到处都是,豆秸上的空壳则打了卷,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很伤心、很遗憾的样子。

小和尚怕糟践了即将到口的粮食,回去找出镰刀,告诉老和尚:“豆子都熟透了,赶快收割吧。

”老和尚说:“明天清晨再割吧。

”小和尚以为他没时间,就说:“你没空的话,就让我去割吧。

”老和尚说:“你不能去!现在正是烈日当头,豆荚都晒焦了,一碰就爆开了,豆粒四处蹦,无法收拾。

等明天清晨,夜里下了露水,豆荚潮湿了,就不会爆开了。

”第二天一早,小和尚就与老和尚一起去割豆子。

果然,豆秸、豆荚潮乎乎的。

直到割完,也没有一个豆荚爆开,一个豆粒也没有损失。

启示:收获,也是讲究时机的。

同样是熟透的果实,如果收获的时机得当,就会满载而归;否则,到手的果实也会不翼而飞,让你劳而无功。

禅理小故事:本性与天性有一学僧请示盘珪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急,曾受师父指责,我也知错要改,但因心急已成为习气,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习气呢?”盘珪禅师非常认真的答道:“你心急的习气,如果能拿出来,我帮你改正。

”学僧道:“现在不会心急,有时会忽然跑出来。

”盘珪微微一笑道:“那么,你的心急,时有时无,不是习性,更不是天性;是你触境而生的,本来没有,因境而生。

禅学故事让你慧智

禅学故事让你慧智
禅学故事让你慧智
1、泥泞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 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 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 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 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 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 “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 下了,你还抱着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彻大悟
• 人的一生,好比乘坐北京地铁一号线:途 径国贸,羡慕繁华;途径天安门,幻想权 力,途径金融街,梦想发财;经过公主坟, 遥想华丽家族;经过玉泉路,依然雄心勃 勃---这时有个声音飘然入耳:乘客您好,八 宝山到了!顿时醒悟:人生苦
禅学故事让你慧智
3、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 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 且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 吗?”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 要参拜呢?” 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 己。”
禅学故事让你慧智
7.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是没用的;一 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是多余的;一幢 豪华别墅,70%的面积是空闲的;一堆公 务人员,70%是混饭吃的;一所大学里, 70%的教授是扯淡的;一大堆社会活动, 70%是无聊空虚的;一屋子衣物用品,70 %是闲置没用的;一辈子挣钱再多,70% 是留给别人花的。
禅学故事让你慧智
6、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 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 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 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 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 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 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禅师的智慧的哲理故事

禅师的智慧的哲理故事

禅师的智慧的哲理故事前言禅师是一位智慧而深思熟虑的人,他以简洁而富有意义的话语传达了无数道理和哲理。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分享几个禅师的哲理故事,希望能够启发您的思考和生活。

故事一:蝴蝶与花朵有一天,禅师走在花园里看到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花朵上,他微笑着说道:“蝴蝶和花朵之间是一种美妙的共生关系。

蝴蝶在花朵上停留片刻,从它们身上获得食物和滋养,而花朵则借助于蝴蝶传播自己的花粉,实现繁衍。

互相依存的关系正是大自然智慧的体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世界各种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网络。

我们需要学会欣赏和珍惜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尊重和合作他人,共同创造美好的世界。

故事二:断舍离的智慧有一次,一位学生来拜访禅师,他向禅师诉说了自己的困境:“我感到生活压力很大,我总是担心失去一些东西,无法放下。

”禅师听到后微笑着说:“生活就像一个房间,你需要明智地选择将什么放入其中,将什么抛弃。

只有通过断舍离,你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物质所困扰,追求无尽的欲望和物质财富。

然而,真正的幸福来自于简化生活,舍弃那些无关紧要的事物,专注于内心的需求和价值。

故事三:静心冥想的力量一位学生问禅师:“禅师,您常常强调静心冥想的重要性,但我总是无法静下心来。

”禅师微笑着说:“想象一下湖面,当湖面平静如镜时,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湖底的景象;而当湖面波澜起伏时,你却无法看到湖底。

同样,当你的内心平静时,你将更容易看到内心深处的智慧和真相。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需要静下心来,通过冥想和思考,寻找内心的平静和答案。

只有在内心平静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外在的挑战和困扰。

故事四:珍惜当下的时光有一天,禅师看到一位年轻人焦虑不安地走来走去。

禅师问他:“年轻人,为什么你如此焦虑和忧虑?”年轻人回答:“禅师,我总是想着未来的事情,担心自己的成就和未知的风险。

”禅师微笑着说:“你看到的只是树的上层枝叶,而忽略了树根的牢固。

高考经典禅理故事素材禅的100个哲理故事

高考经典禅理故事素材禅的100个哲理故事

高考经典禅理故事素材禅的100个哲理故事很久以前,有两座庙,一座坐落在繁华热闹的内城,另一座矗立在清幽安静的山顶。

城内寺庙的住持是一位胖和尚,山顶寺庙的住持是一位瘦和尚。

一日,瘦和尚进城为人做法事,遇上了胖和尚,胖和尚邀请瘦和尚进寺庙交流佛法。

禅堂里,胖和尚拈棋笑道:“师兄为何偏居于廓外高山”瘦和尚笑而不答,沉思良久,落下一子才道:“曲径通幽,花木森森,有何不好”“可是庙宇地处偏僻,山路险峻,香火如何鼎盛”“尚佛之人,自不会畏惧如此微妙的苦难。

去过之人,更能够体味其中的高度。

”“师兄,这‘高度’二字当作何解”“地处山中,行路艰难。

正是这样,礼佛之人才更能够体味苦难之后拜佛的喜悦。

何况山中清幽秀美,集天地灵气,不为世俗污染,所以更显现出佛门中的清静空明。

”胖和尚越发迷惑地问道:“然而地处山巅,就从来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吗”瘦和尚径自落下一子,双手合什道:“阿弥陀佛!人总在向着更高更高的山峰攀登,世间本没有山顶,本寺又何谈位于山巅而高处不胜寒呢就如佛法博大精深,何处是顶峰,大概连佛祖也无法企及吧。

世人都应该有确凿的目标,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达到目标后就会发现一些以前从未见过的新景致,越高的高度,视野越广阔。

那时,你才会发现以前的自己是何等的浅陋与无知。

”说着,他轻敲一子:“师弟,承让,你输了。

”胖和尚猛一看棋盘,笑道:“师兄棋艺精湛,师弟自愧弗如。

阿弥陀佛!”瘦和尚道:“师弟,这通往高处的道路虽然不好走,却是在磨炼人的意志,开发潜在的悟性。

就如这一盘棋,如果你是坐在棋盘旁与我对弈,那我就是站在这儿综观全局,你下得是棋中的棋,下得是局部的棋,我下得是棋外的棋,整体的棋。

境界比你高,取胜自然在情理之中。

”有落花在禅房外簌簌飘飞,春末微醺的风透窗而来,荡起胖和尚深邃的思绪,微带暖意。

胖和尚蓦然一笑,端起茶一饮而尽,而后起身,合掌念道:“阿弥陀佛!师兄,我要上贵寺叨扰几日了。

”说完,大步踏出了禅堂。

瘦和尚微微一笑,起身尾随而去……印度有座破落古庙,由于香火不旺,古庙内仅住着一位禅师。

人生的禅理小故事

人生的禅理小故事

人生的禅理小故事第1篇:禅道人生的哲理小故事高僧与弟子一位高僧即将涅??,他的一位得意弟子跪拜在高僧面前问道:“师父,您离开我后,我应该怎样活呢?”高僧反问道:“你跟随我修行求道,为谁活呢?”弟子回答道:“师父,我跟随您修行求道,首先为自己活,然后为他人活,尔后为众生而活。

”高僧说道:“你不是明白了吗?”弟子困惑道:“师父,我不明白你这话的意思。

”高僧说道:“为自己活,一直地活在自己的梦中;为他人活,一生地活在他人的脑中;为众生而活,永恒地活在众生的心中。

”高僧说完这番话便安息了。

弟子跪拜在地,凝望着高僧的形体,崇敬不已。

古往今来,芸芸众生,造就的人生往往也是如此——为自己活,一直地活在自己的梦中;为他人活,一生地活在他人的脑中;为众生而活,永恒地活在众生的心中。

小沙弥与老和尚有一次,一个小沙弥向一位老和尚请教道:“师父,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呢?”老和尚回答道:“努力修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量。

”小沙弥说道:“师父,您这是说,一个人只要具有大的心量,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吗?”老和尚*道:“并非如此。

”小沙弥困惑不已道:“这是为什么呢?”老和尚说道:“一个人只有不断地修行,努力扩大拓宽自己的心量,让自己具有足够大的心量,才会努力去积累与之相当的能量。

如果心量不大,即使有机会积累能量,也不会放在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人生的禅理小故事1,一朵花的禅理弟子爱好打扮,每天都要在这方面耗费太多的时候。

一日,禅师问弟子:“一朵花有多大?”“有的如指头大,有的如拳头大,有的如巴掌大,顶大的,也不过脸盆大吧。

”弟子说。

“哪花香有多大呢?”禅师再问。

“花香怎么是多大呢?”弟子不解。

“哦,我是指花香能传播多大的空间?”禅师说。

“有的可以溢满整个房间,有的可以溢满一个广场,如有风,有的花香可以传到几里地开外。

”弟子说。

“几里地有多少个脸盆大呢?”禅师说,“如果把花香比作花的灵魂,那么,一个生命灵魂的*芳,永远比它漂亮的形体传播得更长远,影响得更深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禅的100个哲理故事】禅道人生的
哲理故事精选
高僧与弟子
一位高僧即将涅槃,他的一位得意弟子跪拜在高僧面前问道:“师父,您离开我后,我应该怎样活呢?”
高僧反问道:“你跟随我修行求道,为谁活呢?”
弟子回答道:“师父,我跟随您修行求道,首先为自己活,然后为他人活,尔后为众生而活。


高僧说道:“你不是明白了吗?”
弟子困惑道:“师父,我不明白你这话的意思。


高僧说道:“为自己活,一直地活在自己的梦中;为他人活,一生地活在他人的脑中;为众生而活,永恒地活在众生的心中。


高僧说完这番话便安息了。

弟子跪拜在地,凝望着高僧的形体,崇敬不已。

古往今来,芸芸众生,造就的人生往往也是如此——为自己活,一直地活在自己的梦中;为他人活,一生地活在他人的脑中;为众生而活,永恒地活在众生的心中。

小沙弥与老和尚
有一次,一个小沙弥向一位老和尚请教道:“师父,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呢?”
老和尚回答道:“努力修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量。


小沙弥说道:“师父,您这是说,一个人只要具有大的心量,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吗?”
老和尚摇头道:“并非如此。


小沙弥困惑不已道:“这是为什么呢?”
老和尚说道:“一个人只有不断地修行,努力扩大拓宽自己的心量,让自己具有足够大的心量,才会努力去积累与之相当的能量。

如果心量不大,即使有机会积累能量,也不会放在心上。

比如读书就是积累能量,心无大志者,看见书就会犯晕,哪还会对这种能量引起重视?在心量和能量之间,心量是基础。

一个人只有具备足够大的心量,才具有足够大的能量;他不去运用自己的心量与能量去惠泽天下、造福众生,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心量与能量,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


小沙弥恍然大悟道:“师父,您是说,努力修行,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量与能量;努力践行,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心量与能量,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


老和尚说道:“是呀!凡事心想事成,修行修炼是基础,行道做到是途径。


努力修行,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量与能量;努力践行,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心量与能量,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