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敬老好儿女标兵事迹材料-精选模板
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三篇)

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范文标题:感恩孝亲,敬老先进——范文一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所在。
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孝敬父母、敬老爱幼的先进事迹,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
现在,我将通过介绍一位孝顺父母、敬老爱幼的先进个人,来展示他的先进事迹。
这位先进个人名叫张华,现年53岁,是河南省一个小城市的一名普通工人。
他从小家庭贫寒,家中有五个兄弟姐妹,父亲做工为生。
尽管生活条件困难,但张华从小就被父母灌输着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
在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日子里,张华以实际行动践行孝亲敬老的精神。
每天清晨,他总是第一个起床,烧开水做好早餐,并叫醒父母。
他每天耐心地给父母穿好衣服,梳理头发,帮父亲洗漱,妥善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
他还经常陪伴父母出门散步,为他们提供心理上的陪伴和安慰。
除了日常的照料,张华还非常关注父母的健康状况。
每个月,他都带着父母去医院做全面体检,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
他还定期购买父母所需的药品和保健品,严格按照医嘱给他们服用。
他通过自己勤工俭学,解决了父母的医疗费用问题,使父母享受到了更好的医疗保障。
尽管生活很辛苦,但张华总是将父母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一次,他听说父母喜欢吃水果,但因为经济困难,很少能吃到水果。
于是,他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学会了技巧,自己种植水果,克服了各种困难,最终成功地将自己种植的水果带给了父母。
看到父母高兴的笑容,他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除了孝敬父母,张华还热心帮助社区的老人和孤寡老人。
每星期六的上午,张华都会自愿去社区义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为老人们打扫卫生、陪伴他们聊天等。
他的孝亲敬老精神在社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激励着更多的人关心老年人,关心家庭。
通过张华的先进事迹,我们可以看到他孝顺父母、敬老爱幼的精神是如此的可贵。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传统美德在当代的意义,同时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发扬孝敬父母、敬老爱幼的优秀品质。
让我们一起向张华学习,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我们的社会增添更多的温暖和正能量。
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5篇)

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在80万人口众多的___县,取得了孝亲敬老模范称号,连日来,___同志可谓是电视上有影、广播里有声、报纸上有名的知名人士,当我们和电视台的同志来到大车闸采访她时,她却说:“尊老养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之不过是为了以后,当我步入老年时能够自豪的说一声,做人,我一生无愧”。
多么质朴的语言啊。
那么,让中华传统美德在___河务局得以弘扬,让孝亲敬老之花在我们黄河系统开的更鲜、更艳。
___1982年同本单位滑卫学同志结婚,组成了幸福的家庭,不久有了一双儿女,膝下承欢,其乐融融,他们共同渡过了前半生当中最轻松,最舒心的时光。
可是好景不长,噩运就向他们袭来。
愉悦的日子在___她公爹的瘫痪中嘎然而止。
在___年她年仅60岁的公爹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抢救室,经过医生全力抢救,命是保住了,从此只能躺在床上让人伺侯,老人的心情可想而知。
由于她刚结婚没几年,平日里和公爹一天到晚说不上一两句话,如今公爹病了,脾气也变了,自己能把老人侍侯好吗。
咋能让老人安心养病呢。
其初她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不说别的就说让老人吃饭这件事就费了不少周折。
侍候老人她不怕,最让她害怕的是让公爹吃饭。
老人躺在床上不能动,心里难免产生急躁情绪。
于是她就专门说一些开心的事让他老人家听,哄得老人高兴,公爹吃饭才会顺当点。
否则稍不注意,公爹不是背过去脸不搭理她,或者干脆把饭菜抛洒一地,有时甚至故意用胳膊一抡将饭菜溅她一脸一身。
每当这时,她总是不声不响地收拾烂碗碎盘,然后重新给公爹做饭。
如此多次,当她再次把重新做好的饭菜送到老人面前时,老人再也不乱发脾气了,吃饭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给老人洗脸端盆也是她难迈的一道砍,为此,背地里她不知道流过多少泪。
当她回娘家把这件事讲给母亲听时,母亲总是对她说:“清素,你把公爹当成你的亲爹就不显别扭了。
”母亲一席话,点亮心头灯,心里豁亮了,委屈也没有了,她把给公爹洗脸端盆当成了自己应该干的事情。
自己多干点,侍候好一点,才能解除丈夫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他安心工作。
敬老爱亲事迹材料范文

敬老爱亲事迹材料范文敬老爱亲事迹材料范文(通用5篇)敬老爱亲事迹材料范文篇1XXX,男,20XX年3月出生,现在第五小学三年级二班学习,是一名孝敬长辈、乐于助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小学生。
父母的言传身教,老师们良好的感染和熏陶,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一颗颗健康向上的种子,使他一天天茁壮地成长起来。
到现在,他已经抱回家许多证书和奖状:成绩优胜者、课堂杰出表现奖、绘画创作表现奖、文明小使者等。
在家里,他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在学校,他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优秀少先队员;在社会,他是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
文明诚信的好少年待人热情大方,讲文明懂礼貌。
在日常生活中,他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他谈吐文明,举止沉稳,深受老师、同学以及周围人的喜爱。
他从不因为要取得好名次而弄虚作假,而是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用优异的成绩履行自己对老师、对家长的承诺。
有一次,数学考试得了一百分,当老师对过答案后,他发现有一道题判错了。
诚实自律的主动站起来,说:老师,我这道题做错了,不应该拿一百分!老师高兴的夸奖了他,并把他的分数改成了95分,数学成绩由第一名变成了第二名。
下课后,有的同学问他:XXX,你这样做多傻呀!回答说:我们应该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诚信比成绩,要珍贵好几万倍,好成绩要考努力学习去取得。
听了他的话,同学惭愧的低下了头。
还有一次,拿着一个新买的玩具,和同学小凯一起玩,那个同学没有这种玩具,非常羡慕,主动答应下次见面时给他带一个。
几天后,回家后拿出一个同样的玩具,妈妈问他怎么又买了一个相同的玩具,他才告诉妈妈,他答应小凯送给他一个玩具,现在买好,下次见面时好送给他。
几天后的傍晚,妈妈去接放学,并告诉他晚上要和小凯一家吃饭,这时告诉妈妈需要先开车回趟家,妈妈早已经把送玩具的事情淡忘了,因此莫名其妙的问他为什么,那样走就会绕很远的路。
这才告诉妈妈,他答应送给任子楷的礼物还在家放着呢,他已经答应再见面时送给他,他不能不守信用。
好儿女先进事迹材料

好儿女先进事迹材料
《好儿女先进事迹材料》
李华是一位孝顺父母的好儿子。
自从父亲生病以来,他每天早早起床做饭给父母吃,然后送父母去医院看病。
即使工作再忙,他也会挤出时间陪着父母,给他们做足够的精神支持。
父母生病期间,李华不辞辛劳地照顾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另一位好儿女是张明。
她对待父母非常体贴,总是在他们的身边给予关怀和陪伴。
父母生病的时候,她不仅料理一切生活起居,还给他们看病,买药,为他们做好一切。
父母年迈体弱,张明每年放假回家都会陪伴父母,尽心照料。
她的孝心和细心深深感动了众人,成为社区里的好榜样。
这些好儿女的先进事迹,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孝敬父母”精神,也让人们见证了家庭和睦、连心连心的美好画面。
他们的行为不仅为社会树立了良好榜样,也成为后辈学习的榜样。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向他们看齐,争做好儿女,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敬老好儿女事迹材料

敬老好儿女事迹材料篇一:敬老好儿女事迹爱心无涯尽孝心无悔—记安边镇居民白玉琴孝敬老人事迹在安边城到西园子的路上,每到早上九时到下午四时人们经常看到一个中等身材身穿朴素的女人,骑着自行车,车子上的框内放有饭盒水瓶什么的,她叫白玉琴,她又给她的叔父送饭送水,她是一个普通的城镇居民,她是一个普通的城镇居民,是一个平凡而不平凡的人。
她如今63岁,家住定边县安边城镇街道居民。
她的娘家父亲白生富和叔父白生德家住岸边镇西园子村,距她家有3公里。
从1980年开始,伺候她的父亲白生富和叔父白生德,30多年如一日,一天为两位老人在送两顿饭返十几公里路程上送两次饭,为两位老人洗内衣内裤,为两位老人寻医问药,她的行为在安边乃至定边县也传为佳话,都说“白玉琴懂得孝顺老人,是个孝子”,她的叔父说:“我的侄女对我太孝顺了,我能活到99岁,还不全凭我那侄女白玉琴活的”。
白玉琴说:“赡养老人事我应尽的义务,我也有老的那一天,老了以后也需要儿女伺候,我今日不伺候老人,我老了谁伺候我”。
所以她经常鼓励自己,孝敬老人是学好吉德,也是学好行善,不能讲究得失,不能和谁攀比,孝敬老人学下好是自己的。
谁也拿不走。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伺候两位老人是付出了,而且付出的很多,但她没有得到什么?但社会、组织领导对她的评价很高很高,谁都赞称白玉琴确实是“孝子”孝敬老人说起很简单,一天也没什么,三月两月也并不很难,难得的天天如(:敬老好儿女事迹材料)此,反复没有尽头。
30年如一日有时她的心里也很烦躁,但又想起父亲和叔父人老了,生活都不能自理,看见很可怜,想起来很为难,人老了没有人伺候是不行的,所以,遇到两位老人不高兴时,作为伺候老人的儿女她,老人在她面前耍耍脾气她要忍耐对待,不能老人给她耍脾气,她也反过老给老人发脾气,这样就不好了。
所以伺候老人不能单纯是端吃递喝,更重要的是学会体贴老人,搞好精神慰藉。
人老了有时候和小孩一样,他也喜欢别人给她说好话,你给他说好话,他就很高兴,你要骂他,仇视他,他也会骂你,甚至会打你,比如她给叔父送饭吧,叔父也盼她给他送饭,但你把饭送到他手上用冷言相待,轻则他会不高兴,端着饭碗掉着眼泪也不想吃这个饭,你如果热情相待,爸,大爸你今天感觉哪里不舒服,凑热很快吃饭吧,那他就会很高兴,有说有笑,高高兴兴的把饭吃完,也吃的很舒服,在她的耐心热情伺候下她的父亲白生富于20XX 年11月去世,享年93岁,她父亲去世时她叔父很伤心,也想死,她父亲去世以后她伺候叔父和父亲在时一样伺候。
尊老爱亲事迹材料(3篇)

尊老爱亲事迹材料(3篇)尊老爱亲事迹材料(精选3篇)尊老爱亲事迹材料篇1现为郑州—局的一名普通职工。
该同志十几年如一日,精心照料身有病患、年近九旬的婆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媳、为人妻的高贵品质,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个人做人最起码的标准,良知不仅仅仅要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
婆婆跟随她生活近二十年,年龄越来越高,脾气越来越大,多种老年病导致身体十分虚弱,需要人贴身照顾。
虽然老人有6个子女,但因其他儿女不在身边,且老人不同意跟随其他子女生活,为了尊重老人的意愿,更好更方便的照顾老人,在孩子4个月时,她与丈夫义无反顾将年逾八旬、行动不便的婆婆接到自己身边。
因为孩子年幼,工作繁忙,爱人因工作性质对家庭照顾极少,加上老人性格偏执,她常常感到身心俱疲。
20_年,老人感到腹部剧痛,她将年幼的孩子独自留在家中,迅速将老人带到医院,经检查疹断为急性阑尾炎,情况紧急,医院马上安排了手术,但因婆婆身患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等多种慢性疾病,术后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病发症,导致呼吸反复停止,医院一度准备放弃治疗,但她和爱人没有放弃希望,迅速安排转院,在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后的两天,婆婆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但紧接而来的并不是病愈出院,而是出现了第二次术后并发症,因老人体态肥胖,当时又正值7月,炎热的天气导致伤口脂肪液化,不愈合,医院遂又安排了二次手术,一个小小的阑尾炎手术,竟花费十三万元才将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经过近二十年共同生活的风风雨雨,原本性格偏执、多疑的婆婆渐渐地像袒护自己孩子一样袒护她,不许别人说她一句闲话,虽然年龄越来越大,但老人也开始心疼她,为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当她阻止时,婆婆就说她在锻炼身体。
近二十年的相处,她与婆婆磨合相处成了真正的亲人,没有暖不热的'心窝,予人玫瑰,必手有余香。
平时在家里,如果老人有不舒服,她就及时将婆婆送到社区诊所或医院,婆婆成了个老病号,她跟医生也成了朋友。
敬老爱幼先进事迹(共8篇)

敬老爱幼先进事迹(共8篇)第1篇:敬老爱幼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敬老爱幼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敬老爱幼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同志,现任***老人乐园园长,共产党员,今年71岁。
她从1988年担任原**敬老院院长以来,20年如一日,始终把敬老院当成自己的“家”,把每一位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把敬老院收养的17个残疾孤儿当成“心肝宝贝”。
不怕苦,不怕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全心全意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受到老年人和社会的广泛赞扬。
她将自己全部的爱都用于温暖160多位老人和那些特殊的儿童。
这份与老年人和孤儿特殊的亲情,特殊的友情,金钱买不来,全凭她一滴滴汗水苦出来,用自己的真心真意交换来。
***所在的敬老院,多次被评为街道和市级先进单位,还评为省先进敬老院。
她本人多次被评为街道和市级优秀党员,还被评为省敬老好儿女,***第十一届党代表。
***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对每位老人都那样热情周到,那样悉心照料。
1990年,有一位叫***的退休女教师,当时已80岁,经人介绍来到**敬老院。
老人生病卧床,**及时给她就医喂药,陪她聊天,端茶送水,老人想吃什么,尽力为老人满足。
子女们对***评价是:你照顾我们的母亲,比我们做子女的还要周到。
开始这位老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最后再也不想离开,一住就是整整19年,直到这位老人到99岁那年,拉着***的手含笑而去。
1989年,有一个13岁的弱智男孩被家人遗弃,四肢萎缩,臀部长了条小尾巴,大小便不能自理,***一口答应把孩子抱回来。
孩子抱回敬老院后,***给孩子取了个名字叫***,希望他能有个美好的明天。
两年后,体弱多病的***还是夭折了。
1990年5月,***接收到一个出生才3天的缺嘴男婴,工作人员想来想去,又想到了好心肠***,***说,缺嘴的孩子也是人,她把这个“小宝贝”抱回了家,取名为***,在她的精心培育下,至今***已有17岁。
***上唇上翻,没有上颚,整条右腿畸形,喂进去的东西会往外头流,***便买来量杯,每次按着剂量一点点地喂东西。
尊老爱亲美德少年事迹材料(4篇)

尊老爱亲美德少年事迹材料(4篇)尊老爱亲美德少年事迹材料第一篇:胡海燕同学1――5年级以来一直非常要求上进,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取得了佳绩,成绩和能力突出,是个品学兼优学生。
她学习方法好,成绩佳,因此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
她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学校各项活动她都积极参加,比如诗歌朗诵比赛等。
在学校和老师关怀帮助下,在父母疼爱和自身努力下,胡海燕同学一直都很优秀,她全面发展,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不懈努力。
她专心学习,勤学善思,不懂就问,常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从中获益非浅。
她坚持用知识充实自己,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培养了一种乐观积极生活态度和坚强意志,这对于她解决学习上难题有很大帮助。
她尊敬师长,她发自内心尊重与敬爱,校园内总能听到她亲切“老师,您好!”她关心同学,及时送生病同学到医生那里,从来都是尽心帮助身边每一个人,学习上帮助同学解答难题,她以一颗真诚心,得到了大家认可,无论何时都深受同学拥护。
在班级事务上是老师得力助手,不仅积极完成老师交给工作,而且能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在工作中,讲求方法,不仅带动了全体同学,而且得到老师信任,同学喜爱。
老师言传身教,父母悉心熏陶,在她幼小心灵中种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种子,使她一天天茁壮成长成一名品学兼优小学生。
在家里,她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好孩子;在学校,她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优秀少先队员;在社会,她是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
在家里,她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照顾年迈祖母。
,她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家务,常年有病祖母行动不便,她会帮着倒水端饭还和陪爷爷、奶奶聊天。
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是她帮妈妈周末必修课,自己事情自己独立完成,今天事今天做好,是她对自己一惯要求。
因为她家庭里充满欢笑、和谐。
在学校,她勤奋学习,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
在知识海洋里,她,不断学习和总结,培养了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从老师辛勤耕耘中,一点一滴积累着收获;从老师谆谆教诲中,不断塑造日益丰满自我;与同学们在互学互比中取长补短、一起进取;与同学们在交流探求中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老敬老好儿女标兵事迹材料
尊老敬老好儿女标兵事迹材料
在市区镇有一位城里有名,乡里有号的省十佳“尊老敬老好儿女标兵”、市“十佳好媳妇”——。
她今年53岁,结婚28年来,在养育孩子、操持家务、耕耘农田、喂养禽畜的同时,胜似女儿般地精心伺候着87岁高龄的公公,79岁已瘫痪的婆婆,80岁已瘫痪的婶婆婆,83岁患严重气管炎的叔公,母亲般地照顾着精神欠佳的小叔子和咿呀学语不满周岁的小侄子,她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孝敬老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1977年从镇的铨元村嫁到本镇的响水河村的时候,过着无忧无虑的平静生活,公公婆婆虽年纪大些,但自己能照顾自己,丈夫是个民办教师,在家排行老三的他,朝而起,暮而归整天在学校辛勤地忙碌着,她则操持着一切家务,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在她的操持下,小日子充满了温馨。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16年前,噩运降临到这个幸福家庭,婆婆因病瘫痪在床,吃喝拉撒全都需要别人照顾,73岁的公公也因年事已高急需人照顾,按理说公婆的儿女也不少,可两个女儿都已出嫁,四个儿子中,老大、老二都在外地工作,每年难得回家一次,老四又是先天性精神欠佳,虽爱好文学,整天在家里写呀画呀,也终无“豆腐块”变成铅字,反把自己的媳妇写离了,还留下一个咿呀学语不满周岁的孩子,“屋漏偏遭连夜雨”年前,68岁的婶婆婆也瘫痪在床,一病不起,叔公又烙下了哮喘,尤其在冬天更需要人照顾,而他们二老又膝下无子女,这样照顾四位老人和一对离异父子的重任全部落在一个人身上。
早晨,老人们醒的早,天不亮就得起床,跑到婆婆、婶婆婆家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干净净,晒被褥、换床单。
起床后给老人梳头,洗手、洗脸。
梳洗完毕后,再把热气腾腾的饭菜端到老人的嘴边,可是老人们不舍得先吃,总是等着她一快吃,多年来一直形成了这么一个规矩。
每到冬季她就早早地为老人买上柴草,晚上烧上一锅热水,就把老人的炕烧地热乎乎得,再给老人生上炉子,自己睡觉前总是到四位老人的屋里走一圈,问寒问暖,直至到他们都睡下,她才坦然地回自己的家忙活自己的。
每到夏季给老人按上换风扇取凉。
可侄子年龄太小,吃饭生活都是个大问题,为了抚养方便,她赶快把小侄子接到自己的家中,和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像亲妈妈一样细心培养他,关爱他。
这样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就更艰难了,尽管如此,她总是教育自己的孩子把好吃的先让给爷爷、奶奶们和小弟弟。
她自己却省吃俭用,从不舍得将好食品往自己嘴里仍,每天只勉强填饱肚子而已。
为了减轻病魔对老人的折磨,她总是一有空就和他们聊天解闷,将外界发
生的新鲜事和他们啦啦,每逢阳光明媚的日子,她会把婆婆、婶婆婆背到院里晒太阳,并轮流着用小车推着她们到外边逛逛,让老人看看外边的新变化、新世界,并为她们当起了“讲解员”,当老人们看到大型挖掘机、压路机、硬化道路、电脑等新景观时,她们就赞叹不绝,精神倍增,高兴地说:“俺儿媳妇讲得对,还是活着好,不然怎能看到外边的好风光,以后还得好好活。
”她又当起了老人们的“心理医生”,这样以来从心理上给老人减轻了疾病的痛苦。
还定期帮他们洗被褥,就这样,即使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她都会忙道深夜,一旦遇到天气不好,或者阴雨连绵,大雪纷飞,这些工作的难度就更大了,近二十多年来,她记不清自己跌倒过了多少次,记不清多少次回家总是气喘吁吁,浑身是泥,那个时候,泪水也会禁不住流下来,此情此景,谁能不感动,连天地都全为之动情,都会为之流下滚烫的热泪,她也会慨叹自己的苦,但一见到老人和孩子,浑身便充满力量,仿佛有用不完的劲。
丈夫、孩子及邻居们都劝她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累着,她总是说:“老人们辛苦一辈子很不容易,人都有老的时候,老了正需要人,那么晚辈就应象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老人。
”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干。
老人们随着岁数的增高,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特别是86岁的公公,先是劳累过度,两腿疼痛几乎不能走路,推着老人,四处求医,医治无效,后来又得一民间药方,她步行到几十里外的山上给老人挖药草,天天煎药,精心饲候老人,效果很好,老人的病渐渐地好了起来。
又经过公公的一场病,多年如一日、三个家跑,由于劳累过度,才53岁的人却如同60多岁般苍老,丈夫疼在心里,他以前是个民办教师,工资比较低,难以维持偌大的家庭,他曾想辞职帮妻子一把,但总是以丈夫的事业为荣,十分支持丈夫的工作,节约出钱让他买书籍学技术,在自家办起了家电维修部,为四邻八舍的乡亲们搞。
她说“我再苦再累,一想到丈夫是人民教师就浑身充满了劲”。
由于教学成绩突出1999年丈夫申作进晋升为小教高级教师,转为民办教师,年年被评为镇级“优秀老师”,丈夫的工资也高了,他们夫妻俩一商量,用唯一的积蓄在自家的屋后旁,为叔公盖起两间新屋,这样照顾起更方便了,的一双儿子和侄子在她的影响下,对老人特别孝敬。
放学回家都会抢着干活,照顾爷爷奶奶,围着爷爷奶奶说说笑笑,孩子们的学习成绩给了尊老敬老好儿女标兵事迹材料第2页四位老人莫大的安慰,这时会做上一桌可口的饭菜。
邻居们说,他家象是天天过节,这样,四位老人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逢人便夸儿媳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奇迹”出现了,一般脑血栓后遗症瘫痪后只能活,而婆婆却瘫痪后活了14年,从前本村男性老人最长寿命者84岁,而公公却活了87岁。
在好儿媳妇双手照料下,婆婆、公公分别于和安然地离开了人间。
侄子申明也初中毕业后在城里一家上班,每逢节假日打或回家时第
一个问候、惦记的人就是“妈妈”,她也同样惦记着“儿子”,经常教育他怎样工作,如何做人,“母子间”无话不谈亲密无间。
过度劳累,积劳成疾,如今她患下了严重的颈椎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和子宫肌瘤,去年上半年她先后做了两次手术住了一个多月的院,体质明显减弱,全身疼痛,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但她仍一如继往拖着虚弱的身体,精心伺候着叔公公、婶婆婆。
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用自己的一生,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她爱老人、爱孩子、爱丈夫和他的事业,她近多年如一日,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个特殊的家庭,用她那颗最善良的心怀温暖着四位老人和一对父子,谁能算得清她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象她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农村妇女们继承和发扬中国女性传统美德,正是她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特殊的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