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光影

合集下载

路易斯·康和安藤忠雄和光影设计

路易斯·康和安藤忠雄和光影设计

路易斯·康和安藤忠雄和光影设计作者:方盼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11期摘 ; 要:随着现代主义发展至今,建筑大师们追求与进步从未停止过,从最开始是追求功能、技术、经济性到后来的更多的注重美感和趣味性。

当建筑空间孕育出让人震撼之感时候,人们只能用“伟大”来形容建筑。

路易斯·康和安藤忠雄的建筑都具有伟大建筑的品质。

建筑中所蕴含东西并不仅仅是表明内容,更是一种思想与情感的表达。

他们二人作品中所蕴含的力量与感动是其他建筑空间所无法替代的。

尤其是光影的表现是二人的共通点之一。

关键词:空间;光影;建筑中图分类号:TU-86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2-0262-02一、人物简介1.路易斯·康。

被誉为建筑界的诗哲,大器晚成的代表。

建筑作品永远呈现给人是永恒和典雅,他在赖斯大学演讲中阐述和探究建筑应该怎样反映人类对本质的思考创作中创作奇迹。

他擅长把握光影,启发着人们对于建筑存在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路易斯·康的建筑风格受到柯布西埃启迪而投入现代建筑主流中,一如柯布西埃于《走向新建筑》所说:建筑是量体在阳光下精巧、正确、壮丽的一幕戏,光也成为康的建筑理论范畴。

认为建筑是呈现光艺术的舞台,而可概分为自然之光与表现之光。

路易斯·康一直认为现代主义发展从一定方面使人们盲目崇拜建筑技术和建筑程序化,这样发展的结果必然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并且他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特殊的约束性。

他在设计中成功的运用了光线的变化,是建筑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者。

有的设计中他将空间区分为“服务的”和“被服务的”,把不同用途的空间性质进行解析、组合、体现秩序,突破了学院派建筑设计从轴线、空间序列和透视效果入手的陈规,对建筑师的创作灵感是一种激励启迪。

2.安藤忠雄人生也富有传奇色彩,1995年,安藤忠雄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终究成为一代建筑大师。

安藤忠雄作品分析

安藤忠雄作品分析

环境处理 B
人为 景观
住宅
自然 环境
安藤在对周围环境处理上采用采用了他那封闭---开放的 都市观,对已有建筑采取隔离的态度,而对自然景观则进行 人为地纳入。
环境处理 C
1 在对人为景观的处理上运用大面积的混凝土 墙体减少周围环境对住宅造成的影响。在面对公路 一侧采用一面斜墙以阻断车流造成的影响。而且在 一层墙体很少开窗,主入口更是设在树林之中,保
大师作品分析——安藤忠雄
07级建筑学01班第五组
安藤其人
安藤忠雄是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 建筑大师之一,也 是一位从未接受过正统的科 班教育,完全依靠本人的才华禀赋和刻苦自学 成才的设计大师。在30多年的时间里,他创作 了近150项国际著名的建筑作品和方案,获得 了包括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策奖 等在内的一系列世界建筑大奖。安藤亦开创了 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以半制成的厚重 混凝土,以及简约的几何图案,构成既巧妙又 丰富的设计效果。安藤的建筑风格静谧而明朗, 为传统的日本建筑设计带来划时代的启迪。他 的突出贡献在于创造性地融合了东方美学与西 方建筑理论;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出 “情感本位空间”的概念,注重人、建筑、自 然的内在联系。
伊东认为:具备透明感、 漂浮感、金属感和皮膜 性的建筑是最佳的,并 且应该把建筑和环境融 为一体。
二人在材料应用上的不同之处——少于多
安藤认为:材料使用 要尽可能简单,才能 将隐藏在空间构成背 后的设计意图表达出 来。
安藤的极少主义:
使空间感更单纯——天 花板与墙面采用相似 材料
避免柱子对空间单纯性 的干扰——将墙做到 与柱子等厚
2、安藤空间——空间内化精神的构成体
安藤并不是把日本传统建筑中的元素直接 或间接地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并不在符 号上寻求传统。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系列——光之教堂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系列——光之教堂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系列——光之教堂光之教堂,是日本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它是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成名代表作,因其在教堂一面墙上开了一个十字形的洞而营造了特殊的光影效果,使信徒们产生接近上帝的错觉而名垂青史。

它获得了由罗马教皇颁发的二十世纪最佳教堂奖。

光之教堂地理位置:日本大阪教堂规模:约113平米,能容纳约100人设计者:安藤忠雄竣工时间:1989年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风之教堂、水之教堂、光之教堂)中最为著名的一座。

光之教堂位于大阪城郊茨木市北春日丘一片住宅区的一角,是现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牧师住宅的独立式扩建。

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只有门前一个不太显眼的门牌。

进入它的主体前,必须先经过一条小小的长廊。

这其实只是一个面积颇小的教堂,大约113平米,能容纳约100人,但当人置身其中,自然会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神圣与庄严。

随后,你会听到由自己双脚与木地板接触时所发出的声响。

光之教堂光之教堂的魅力不在于外部,而是在里面,那就像朗香教堂一样的光影交叠所带来的震撼力。

然而朗香带来的是宁静,光教堂带来的却是强烈震动。

光之教堂的区位不如风、水两教堂来的得天独厚,受到场地和周边建筑风格的影响。

尺度缩减,以15度将墙体切入教堂的矩形体块,将入口与主体分离。

设计的重点转移到内部。

空间以坚实的混凝土墙所围合,创造出绝对黑暗空间,阳光从墙体上留出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开口渗透进来,从而形成著名的“光的十字架”——抽象、洗练和诚实的空间纯粹性,达成对神性的完全臣服。

沉溺于安藤神话的想象与忏悔,置身其中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

“光之十字”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世人关注其超脱于建筑之上可怕的绝对力量,与风之教堂醍醐灌顶的清爽、水之教堂一问一答的入定状态截然不同。

光之教堂--立体结构图安藤的建筑,有很经典的,但有很多感觉并不成功,在Z轴上延伸的越多,对他的挑战越大(海边的TIME)。

提到他,肯定要和混凝土联系到一起,下面是用料:模板900x1800x12mm普通胶合板,外覆聚胺脂层(据环境不同,模板可用2-3次),为防水防尘需要,混凝土表面每隔二三年土上新保护层。

经典重温:清水混凝土的行吟诗人安藤忠雄——光之教堂

经典重温:清水混凝土的行吟诗人安藤忠雄——光之教堂

经典重温:清水混凝土的行吟诗人安藤忠雄——光之教堂“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贝聿铭钢筋混凝土大发展的时期正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盛行的时期,纯粹功能主义的思想、经济条件、施工技术等诸多原因造成了这个时期的许多混凝土建筑形式雷同、缺乏细部、施工粗糙,混凝土在一段时间里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种单调乏味、冷漠丑陋、毫无人性化可言的建筑材料。

这种负面影响的结果直接导致了混凝土墙面逐渐被石材、面砖、涂料、玻璃等覆盖。

自20世纪70年代之后,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Tadao Ando)以其富有特色的光影设计、精致简练的细部设计、强烈的几何形式感、深邃的东方哲学含义,结合精致的混凝土施工制作工艺,在建筑界声名鹊起,清水混凝土成了其建筑的标志性材料。

在他的作品中,清水混凝土显示出机械加工般的精致、丝绸般的柔美质感,这完全打破了人们印象中混凝土的粗野形象,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了混凝土的无穷魅力,建筑界中掀起了一股“安藤热”、“清水混凝土热”。

安藤的设计中融合了东方哲学精神,其设计非常讲究制作的精细,清水混凝土色彩常采用较为柔和的高级灰,墙面分格缝单元尺寸一般为1800mmx900mm,每个分块上故意留下6个锚固两侧模板的拉杆所遗留下的直径约45mm的小圆孔。

这些因为施工工艺所自然产生的细部减少了混凝土的单调、冰冷感,极大地改变了混凝土的外观,甚至由于其精细的纹理在光照下显示出丝绸般的质感,混凝土变得更加人性化了。

“光之教堂”即是安藤忠雄早期的代表作品,时隔多年它仍然如早期一样散发着不可言喻的魅力,除了在建筑学专业人士的心目中成了一处经典外,甚至成了一个大众旅游景点。

位于日本大阪城郊茨木市北春日丘的“光之教堂”建筑是分两期完成的,一期(1987~1989年)为东侧沿东西向展开部分的一层教堂,礼拜的场所。

二期为西侧沿南向展开的分上下两层的周日学校,包含有有教室、厨房、卫生间、阅览室等各种空间。

安藤忠雄与光之教堂的思考安藤忠雄的作品分析

安藤忠雄与光之教堂的思考安藤忠雄的作品分析

总结来说,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中的光环境创造是一种独特的建筑设计策略。 他通过自然光的使用、光的引导、光的层次感、光的情感表达以及光与形式的 关系等手段,创造出独特的光环境,丰富了空间体验,并赋予了建筑物深刻的 情感内涵。这种对光环境的创造不仅体现了他的设计才华,也展现了他对人与 环境、历史与文化等问题的深刻理解。
三、光的层次感
在安藤忠雄的建筑中,光并不总是直射的,而是通过间接照明的方式,创造出 柔和的光环境。他利用墙壁、地面和天花板的反射,使光线经过多次折射和反 射,形成一种层次丰富的光环境。这种照明方式不仅增加了空间的深度感,还 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舒适和宁静的氛围。
四、光的情感表达
安藤忠雄深刻理解到光可以影响人的情感和心境。他利用光线的变化和对比, 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反应。在明亮的光线下,空间显得更加开放和生动; 而在柔和的光线下,空间则显得更加私密和宁静。这种对光的情感表达,使他 的建筑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
3、对称与非对称:对称是一种传统的设计手法,但在安藤忠雄的作品中,他 更注重非对称性设计。这种设计手法能够使建筑产生动态感和活力。在光之教 堂中,他运用了非对称结构,使教堂呈现出灵活多变的空间效果。
4、空间的体验:安藤忠雄认为,建筑不仅仅是空间的艺术,更是对空间的体 验。他的作品注重对空间的营造和体验感的设计。在光之教堂中,他通过独特 的空间布局和光线设计,创造出一种神秘而神圣的空间氛围,使参观者在其中 感受到宗教仪式的神圣性。
三、安藤忠雄的建筑理念
1、尊重自然:安藤忠雄认为,建筑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与环境相互依存。 他的作品注重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力求在设计中展现出对大自然的敬畏 和尊重。在光之教堂的设计中,他运用了自然光线作为主要照明手段,既节省 能源,又营造出神秘的光影效果,使参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光、空间与形式析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

光、空间与形式析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

光、空间与形式析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一、本文概述《光、空间与形式析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一文旨在深入剖析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独特创造。

安藤忠雄作为当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以独特的空间感和形式美闻名于世,而他对光环境的运用更是其建筑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解析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探讨他如何在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光线,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光环境,进而分析这种光环境对空间感和形式美的影响。

文章首先将对安藤忠雄的建筑哲学和创作理念进行概述,揭示其建筑作品中光环境创造的思想基础。

接着,通过对具体建筑作品的案例分析,详细阐述安藤忠雄如何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和形式中巧妙地运用自然光和人工光,创造出独特的光环境。

这些案例将包括安藤忠雄的代表性作品,如“光之教堂”“水之教堂”等,以展现其在不同建筑类型中对光环境的灵活运用。

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探讨安藤忠雄的光环境创造手法对空间感和形式美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光环境的创造如何增强空间感,使建筑空间更加富有层次和深度;分析光环境的创造如何提升形式美,使建筑作品在视觉上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

文章将对安藤忠雄的光环境创造手法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其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独特价值和深远影响。

文章还将探讨这种光环境创造手法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如何继续发展和创新,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考。

二、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的光环境设计原则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并非偶然,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设计原则。

他强调光的自然性。

他相信,光是自然的元素,其变化与流动为建筑赋予了生命。

因此,他倾向于使用自然光,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如大面积的窗户、天窗、光井等,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的光环境。

安藤忠雄注重光的空间性。

他认为,光不仅是照明的工具,更是塑造空间的重要手段。

他通过光的投射、反射、折射等方式,创造出丰富的空间感,使得建筑的空间层次更加丰富和立体。

安藤忠雄光之教堂分析图

安藤忠雄光之教堂分析图
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开启了我对光的认识,单单追求光也能使建筑成为一种可能。通过光的演出来表现 空间、摸索空间的原型成为我此后建筑创作的一个主题。比如在“光的教会”中,我有意识地把自然的 各种因素限定为光,通过这种极端的抽象自然的手法、实现了能触及人的精神根源的空间。光是表现建 筑精神化得素材之一。
10
“其实大家都没懂光之教堂。” “很多人都说那十字形光很漂亮。” “我很在意人人平等,在梵蒂冈,教堂是高高在上 的,牧师站的比观众高,而我希望光之教堂中牧师 与观众人人平等,在光之教堂中,台阶是往下走的, 这样牧师站的与坐着的观众一样高,这样就消除了 不平等的心理。这才是光之教堂的精华。”
8
光影的魔术
安藤为了使几何空间更具有生命力,改变墙壁的冰冷感,将光线引进制造阴影,他说他的墙不用挂画, 因为太阳是一位神奇的画家,它时时刻刻会有不同的画作照映在墙上; 在安藤的空间里有各式各样光的表情,有从上方洒下来,有从侧面射进来更有从隙缝渗透进来,产生各 种变化,所以让安藤设计的建筑变成是光的容器。他也利用水的镜面效果来软化建筑的几何性与材料的 坚实感,倒影的虚像呈现空间的静谧。
5
玻璃的提示
安藤忠雄:应该这样理解,我不是为了使用玻璃才用 安藤忠雄:そのように解釈し、私はそうでないを使用する 玻璃的,我以为玻璃可以更好的体现一种空间的存在。 ためにガラスを使ったガラスの、私はより良いことだと 我初期的作品“住吉的长屋”中,两间房间中间夹着 思っていたガラスの表れで一種の空間が存在している。 一个中庭,这个中庭可以理解为日本传统建筑中常见 私は初期の作品「住吉の長い屋」の中で、2部屋のあいだ 的“缘侧”。在日本京都的“Time’s I”中,也有一个 に中庭であっても、その中庭に解釈できる日本の伝统的 由玻璃和河之间构成的“缘侧”空间。在我新设计的 な建物によくありがちな「縁侧」だった。日本で京都(き “兵库县立美术馆”中,核心是为展览设计的空间, ょうと)の「タイム」s i」でもあり、一つのガラスと河 其外侧是混凝土的盒子,再外侧是玻璃的建筑表层, の間で構成された「縁侧」の空間である。私が新しく作 还有非常出挑的檐口。建筑内部混凝土盒子和玻璃之 った「兵库県県立美術館」のうちで、核心は、展示のた 间的空间是一种“缘侧”,建筑外部的挑檐也是一种 めに设计する空間で、その外側がコンクリートの箱、外 “缘侧”。无论是在内部还是外部,这种“缘侧”空 側には玻璃の建築表層、そしてとても出挑の檐口だった。间都是日本所持有的。人们在“缘侧”中可以进行各 建物の内部でコンクリート箱やガラスの間の空間は一種 种各样的行为。我认为建筑的目的不是为了使之像个 の「縁侧」に建物の外部の长着縁も一種の「縁侧」だっ 雕刻物,而是为了人的活动和生活,这在根本上是截 た。屋外でも内部であれ、このような「縁侧」空間は日 然不同的。另外混凝土外的玻璃皮膜可以使混凝土变 本が保有している。人々が、「縁侧」で確認されたこと 得柔和,相反玻璃本身却变得有深度,一虚一实可以 により様々な行為だ。私は建物の目的をさせてはならな 更好的发挥两种素材的特性。 いためではないらしく彫刻物のためのものではなく、人 间の活动や生活して、これは、根本的には、全く違って いた。またコンクリートの外のガラスの皮膜実践できる ように、コンクリート柔らかくした半面、ガラス自体は なくなっ奥行きを一虚一実がの2種類の素材の特性です。

安藤忠雄对光的解读

安藤忠雄对光的解读
社会影响力
安藤忠雄通过其作品和理念,影响了人们对建筑和环境的认识,推动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 普及。他的作品成为可持续建筑的典范,激发了更多人关注和参与环境可持续性发展。
对未来建筑发展的影响
创新设计思维
安藤忠雄的解读光的思想启发了新一代建筑师的创新思维,推动了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他的设计理念为未来建筑提 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了建筑行业的进步。
注重人文关怀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关注人的需求和感受,注重人文关怀。这种设计理念影响了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使建筑设计更 加注重人性化和情感化。
跨学科合作
安藤忠雄在解读光的过程中,注重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这种合作模式为未来建筑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性,促进了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与创新。
THANKS FOR WATCHING
04 安藤忠雄对光的思考与实 践
对光与人类情感的思考
总结词
安藤忠雄认为光对人类情感有着深远的影响,他通过建筑设计来探索光与情感 的互动关系。
详细描述
安藤忠雄认为光能够引发人类的各种情感反应,如温暖、舒适、兴奋等。他强 调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光线的变化和效果,以创造出能够触动人们内心 深处的空间。
职业生涯
安藤忠雄创立了自己的建 筑事务所,并逐渐在建筑 界崭露头角。
建筑设计成就
获得普利兹克奖
安藤忠雄凭借出色的建筑设计成 就,荣获普利兹克奖。
知名作品
安藤忠雄的知名作品包括水之教 堂、光之教堂等,这些作品在全 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02 安藤忠雄的光之解读
光与空间的关系
空间感知
光是塑造空间感知的关键因素,安藤 忠雄通过精确控制光线,创造出独特 的空间氛围,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 一体。
光与影的交错在光的教堂中得到了极致的体现,光线的变化使得空间充 满了动态感,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让人感受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藤忠雄建筑中对光线的运用特点之解析(有图有真相)来源:凌强的日志
安藤忠雄是光线运用的大师,在清水混凝土的盒子中,安藤能够自由的运用自然的光线造成非常丰富的光影效果,并且能够表达一种具有文化特色甚至是带有一些精神力量特质的场所和光线环境。

这种极富东方特色的光线处理和看似简单实则极具冲击力的光线处理手法受到了许多初入建筑学的孩子们的喜爱,我个人也非常的欣赏这种把光线和精神的力量紧密的联系起来的处理方法,所以借此次美术馆设计中对光线研究的专题对安藤建筑中的光线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此次研究的对象为安藤忠雄已建成建筑中对于光线和建筑实体阴影及建筑中的暗环境的关系的观点和相关的设计手法,并不涉及到安藤建筑中对体块的组织和对于水,风等其他自然元素的运用。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资料搜集分析和实体模型模拟。

要理解安藤对于光线运用的手法的来源,首先要清楚安藤对于光和影的独到理解,这一点,在他本人的文章《光》中我们可以窥豹一斑。

下面引用几段文字进行分析。

1建筑空间中一束独立的光线停留在物体的表面,在背景中拖下阴影,随着时间的变换和季节的更替,光的强度发生着变化,物体的形象也随着改变。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发现,安藤对于光和影的理解是与建筑实体分不开的,他认为,建筑实体是光和影之间变换和发生关系的媒介,另外,光线并不是匀质化的,而是应该有着自己的变化和对物体的不同塑造效果,简言之就是场所中随时间变化着的光——物体(建筑实体)——影三者之间的关系。

另外有两段话可以验证这样的分析:
~~~~~光没有变得物质化,其本身也不是既定的形式,除非光被孤立出来或被被物体吸收,光在物体的相互关系中获得意义~~~在光明和黑暗的边界线上,个体变得清晰并获得了形式~~~~
在到处布满着匀质光线的今天,我仍然追求光明与黑暗之间相互渗透的关系,在黑暗中光闪现出宝石一般的魅力,人们似乎可以把它握在手中,光挖空黑暗并穿透我们的躯体,将生命带入“场所”。

2~~当光穿过木框之中的纸分隔时,在室内静静的漫散开,与黑暗混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单色退晕的空间。

这段话明显说明安藤的建筑中受到日本传统建筑中对于光线的独到运用的启发,另外他还说“~~~~在我的观念中,日本现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缺失是对黑暗所具有的深度和丰富性的理解。

”这让我们反思,中国古代建筑空间的光线的独特处理的手法在哪里呢?又该如何总结和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呢?
3~~~~强烈的光束穿透黑暗黑暗中的沉寂,唤起崇高的感觉~~~~而穿透建筑内部的光线创造了一种坚实塑造空间,经过严格构造的洞口精确地抓住了光的运动,就像创作雕塑,空间被穿越黑暗的光束雕刻着,在其表面连续运动而产生变化。

~~
40年代出生的日本第三代建筑师一般都具有西方建筑教育的背景,安藤更是痴迷于柯布作品中对光线的雕塑般的运用,这里可以说明,安藤建筑中那种极富力量感的“光的雕塑”很可能来自于西方建筑大师对于建筑中光线运用的研究。

最后,我们来看看安藤自己脑海中对于光线运用的最理想的情况,在《光》中安藤如是说,“我所寻求的正是这样的光线创造的空间,在这里,我准备了一个用厚实的混凝土墙所围合的盒子——一个‘黑暗的构筑’。

然后在严格的限定中,我在一面墙上划开了一道缝隙。

让光穿射进来。

这时候强烈的光束破开了黑暗。

墙壁,地板和天花截取了光线,他们自身的存在也显现了出来。

光线在他们之间来回冲撞,反射,创造着更复杂的融合。

空间诞生了。

此外,光线照射角度的每一次变化,都重新的塑造着物体的存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换言之,空间绝非已经定型,而是不断的更新,这种处于不断诞生之中的场所,能够唤起人们对于生命的联想。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前述的特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安藤的理解中,空间是光线和建筑实体发生关系的结果,处于被动产生的地位,因此可以猜测安藤的设计应该一般是从这样一种原则出发的:处理包括光线在内的各种自然元素与建筑纯净的清水混凝土实体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激动人心的效果。

从以上的原理分析可以看出安藤忠雄对光线和建筑形体之间的关系有自己独到的理解,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出他建筑中光线处理的手法有如下特点:
1、简单几何形体的侧窗:
2、几何化的光庭或顶窗:
3、线性的光线做高侧光:
4、线性的光线构成的几何化图案:
5、庭园处理,光线通过庭园的折射后进入室内:6日式纸门对光线的柔和过滤:
7光线对于形体的塑造作用
基于以上总结,遂做了三个模型,对于安藤光线的各种运用手法进行再现和再组构,并用人造光线进行了模拟,称为filter of Ando’s light (filter是过滤器的意思,感觉翻译成中文名字不太好听,就用英文吧),这里挑选第三个模型的照片加以简单说明。

模型分为两层,上层沿测边开了一圈长方形洞口,模拟安藤建筑中的墙顶高光的运用,顶层中间开了一个椭圆形洞口,并沿椭圆边沿布置了柱廊,以展现洞口和构筑实体在光线下的变化效果。

下层平均分成四格,第一格侧面开半圆的几何化洞口让光线通过,第二层用硫酸纸模仿日式纸门对光线的柔化过滤,第三层在长方形墙面上开了十字型洞口,模拟线性光线构成的几何化图案,第四层在十字形相应的地方打了许多小孔,透过点状光线。

另外做了一个贯穿上下两层的光筒,将顶部的光线引入最后一个最暗的空间以模拟安藤的理想空间。

这个模型的第二层,光线经过了四层过滤逐渐减弱,最后又通过光筒在最暗的空间中造成光线的对比,并将上下层连贯起来。

以下是一些效果的照片: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