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课

合集下载

写景文言文阅读

写景文言文阅读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课题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型复习课课时 1上课日期 20XX年5月1日作者姓名孟跃单位涧头二中九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复习内容: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以写景为主文言文中部分复习准备:对本册现代文按照表达方式或内容分类。

1、写景:《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三峡》《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2、写人:《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等3、杂文:《爱莲说》《鱼我所欲也》等复习目标:1.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中有关“文言文阅读”的具体要求,明确复习的“用力点”。

2.结合近几年中考有关文言文阅读的考点,教给学生对以写景为主题的文言文的解题要点3.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方法,独立地解题,做到活学活用。

复习设想:按照“中考考什么------中考怎么考——中考怎么答”思路完成教学评价任务:1.能掌握文言文阅读中关于翻译的复习要点。

2.能掌握并运用写景文章的写景方法和技巧解答相关中考题。

3.能根据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倾向解决中考中情感判断及部分语言赏析、拓展运用的相关题目。

复习过程:导入:简介文言文在中考中的重要地位及比较阅读分量加重的现状,进一步导入后明确教学任务。

一、明确中考考什么(教师投影展示)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考点有以下几方面共性。

⒈朗读:划分或判断句子朗读节奏⒉翻译:词语解释,句子翻译⒊主旨:概括主旨、分析情感⒋写法:写景技巧⒌语言:语句赏析⒍运用:联系概括、拓展延伸二、明确怎么考(明确主要题型)学生根据积累展示部分题型大约如下:1.考朗读:【福建福州】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1)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 潭中鱼可百许头2.考解释:实词以解词和翻译句子为主,虚词考核多以选择题出现。

如:【贵州六盘水】⑴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分)⑴百废具兴( ) ⑵连月不开(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⑵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⑵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录》预、复习资料

《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录》预、复习资料

岳阳楼记一、作者及作品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有《范文正公文集》。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

庆历五年,范仲淹贬放邓州。

第二年六月,腾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这样写成了。

二、文章思想内容课文虽不足400字,但语言凝练,字字珠玑,文约而义丰。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简要记述了腾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起。

第二部分包括二、三、四段,在概写洞庭湖景色的基础上,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的洞庭湖不同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因此产生的或忧或喜的心情。

第三部分“率章显志”,作者正面阐述观点,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换负。

这部分是全文的中心,前文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它作铺垫的。

课文除结构上很有特点外,在语言上也很有特点。

它虽然是一篇散文,但很讲究句式的运用,散句、骈句、长句、短句、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美。

三、中考链接1、解释下列带点的字。

百废具兴..:都,全;兴办。

/增其旧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浩浩汤.(shāng)汤.:形容水势汹涌壮阔。

/横无际涯..:边。

/朝晖.夕阴: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全面,详尽。

/南极.潇湘:尽,直到尽到。

/连月不开.:放晴。

/日星隐曜.:光芒。

/薄.暮冥冥:迫近。

/去国.怀乡:朝廷。

/满目萧然:凄凉冷落。

/春和景.明:日光。

/波澜不惊..:平静。

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全;消散。

/..游泳:美丽的鱼。

/郁郁..青青:形容香气浓郁。

/长烟一空登斯.楼也:这。

/宠辱偕.忘:一起。

/把.酒临风:端着。

/予尝求..之心:曾经;探索,..古仁人探求;品德高尚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心情,思想。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小石潭记》《岳阳楼记》 (共18张PPT)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小石潭记》《岳阳楼记》 (共18张PPT)

他山之石
广东· 梅州
7.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3分) A.登斯楼也 微斯人 B.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 C.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 写出文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所指代的 内容。(用原文回答)(3分)
若夫 霪雨 霏霏 浊浪排空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 登斯楼也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像那 连绵的雨 雨雪繁密的样子 冲向 桅杆 船桨 傍晚 昏暗的样子 这 离开国都 说坏话 萧条冷落的样子
至若 春和景明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而或 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静影沉璧 心旷神怡
至于 日光 栖止 美丽的鱼 有时 全 洁白,明亮 圆形的玉 开阔 愉快
• • • •
• • • •
(1)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 阴,气象万千。 (3)第二段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天气阴冷时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 (5)天气晴朗时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 •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 (6)“古仁人之心”是: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7)“古仁人”的忧乐观是: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8)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 9 )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点明中心)的句 子是: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议论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b . 《醉翁亭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 c . 《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相同 : 思想境界是积极向上的,难得可贵, 但《岳阳楼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 高的精神境界 ; 《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抒发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 三、情感升华
对比三位古人的人生态度 , 你最欣赏哪一位 ?请说说你的理由 ? 四、拓展延伸
描写来体现。
指出精美的写景句和抒情句,并挖掘情感,进而归纳文章主旨。
提示:相同点: 3. 相同点: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联系中考,写作拓展:在平常我们写作时不难发现,人物心情的好与坏,
是不必在文字中直接写出来的,二可以用景物描写表现出来,这样反而更能打
动人,更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情景交融写法的妙处。
贬,终成一代大家;苏轼乌台诗案,前后《赤壁赋》闪烁熠熠光华;欧阳修多
次被贬,《醉翁亭记》等名作如雨后春笋…… 被贬官,是当事人的不幸,但却
是中国文化的大幸,中国的文采华章因此更有了张力。
今天,我们就复习一下《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再一次感受
这些孤独而又高贵的灵魂,体验他们发自灵魂深处无奈而不屈的声音……
( 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最后段落 ) 孩子们,你们已经渐渐走进了范仲淹的内心, 他引领着我们一步一步向 上,去追寻那最美的情怀。 孩子们,范仲淹在 900 年前发出了这一声呼唤,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想不想 也做拥有这样崇高境界的人呢? 生:想! 师:如果范仲淹再问: “谁和我一道?”我们该怎么回答呢? 生:我! 师: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小石潭记》 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三记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记”这一古文文体

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2、直击作品背景《小石潭记》------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岳阳楼记》------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

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醉翁亭记》------《醉翁亭记》是欧阳醉翁亭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在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

宋仁宗庆历五年(一○四五),参加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一、通假字:1、百废具兴()通(),解()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解()二、古今异义:1、乃记之而去∕游人去而宾客从∕去国怀乡古义()今义()2、予观夫巴陵胜状古义()今义()3、宠辱偕忘古义()今义()4、进亦优,退亦忧古义()今义()5、浊浪排空古义()今义()三、一词多义:1、水尤清冽()2、潭中鱼可百许头( )以其境过清()明灭可见()3、予观夫巴陵胜状()4、南极潇湘()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9、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六、阅读材料,完成练习,探讨作者思想感情:(一)写作背景1、《小石潭记》柳宗元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到偏僻荒凉的永州、柳州。

为了排解郁闷,便纵情于山水,写了很多山水游记,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心胸气度寄托在里面,本文便是其中一篇。

2、《岳阳楼记》1046年,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

3、《醉翁亭记》1045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府,在此期间,他没有悲伤,而是为百姓做事,颇有政绩。

本文是作者上任滁州第二年写的。

滁州风光秀丽,百姓民风淳朴,安于农事。

欧阳修关心百姓,平时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将自己的失意抑郁压在山水与诗酒之乐中。

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已成千古名句,传诵至今。

中考复习:《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诫子书《桃花源记》湖心亭看雪等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考复习:《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诫子书《桃花源记》湖心亭看雪等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1中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泂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則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鱗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本文作者是(朝代)的。

(2)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巴陵胜状 / 旗开得胜B.薄暮冥冥 / 日薄西山C.去国怀乡 / 忧国忧民D.把酒临风 / 临危受命(3)在第二段中找出两个描绘景物的成语,并分别写出其描绘的景物特点。

(4)文章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5)人生难免会有失意和苦痛,学过本文后,你认为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与挫折呢?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做法。

【答案】(1)北宋;范仲淹(2) B(3)①浩浩汤汤,描绘洞庭湖水势浩大的特点。

②朝晖夕阴,描绘岳阳楼景色早晚阴晴多变的特点。

③气象万千,描绘岳阳楼之景雄伟壮丽、千变万化的特点。

( 4)围绕“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回答即可。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复习教案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复习教案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复习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理解并掌握《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1.2 分析并比较三篇文章的艺术特色和写作风格。

1.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2.2 《岳阳楼记》:描述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和思考。

2.3 《醉翁亭记》:通过描绘醉翁亭的雅致环境和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感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对比阅读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意图。

3.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三篇文章的比较分析和总结。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三篇文章,了解作者背景和文章大意。

4.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三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对比分析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意图。

4.5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三篇文章的比较分析和总结。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2 小组合作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完成的比较分析总结的质量。

5.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其他期的山水游记或散文,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欧阳修的《秋声赋》等,以拓宽视野,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6.2 文化背景探究:介绍《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作者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复习指导(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并归纳所学过的相关古文文体。 2.掌握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3.了解中国古代的贬官文化与隐士文化。
试卷 板块
考查内容
题 型
水平层次 分
试题 难度
选填 简 作 值 识
择空 答 文

理 语
阅 读 文 翻译句子 ︵言 4文 0 (8 分 ) 理解内容 ︶
作业:
分别出一题关于《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中 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并制作好答案。
《岳阳楼记》写“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一 悲一喜的情怀,情景交融,为后文张本,引出 议论,阐述作者的政治抱负。
《醉翁亭记》景中处处有情,突出 了主旨——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 乐”。
能力提升:
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与贬官文化
隐士文化:
人生准则: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 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厌倦了世俗中金钱的诱惑、权利的纷 争、宦海的沉浮,心境平和,淡泊名利, 回归自然本性,或是在优美的大自然中忘 记尘世的喧嚣。
示例:我更欣赏范仲淹。因为即使身处人生逆境,不在乎个人得 失,依旧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现如今国家的建设更需要这样的人。 (或我更欣赏柳宗元。他这种直面人生、快意倾吐的率真就如同永 州荒野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一样美得那么清澈幽静,别具一格。或 我更欣赏欧阳修。因为他以百姓的快乐为个人理想,这种与民同乐 的情怀与胸襟更值得后世人景仰和学习。)(意思对即可)
当堂训练:
14.请你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指什么内 容?(2分)
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 “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15.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也未能释然,欧阳 修却拥有旷达的胸襟,范仲淹却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 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4分)
体会作者感情

2√

4


2


2

√ √
√ √
知识能力梳理
小组讨论: 比较《小石潭记》《岳阳楼
记》《醉翁亭记》的异同。
复习“记”这一文体
“记”是古代一种不定文体, 一般来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某 件事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的 记下来,都可以称“记”。记可 以全是叙事,如《桃花源记》, 也可以叙事、描写、议论相结合, 如《岳阳楼记》。
代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吴均 《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等。
贬官文化:
人生准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 善其身。”
兼济是终生的愿望,独善是无奈的选 择。在任时门庭若市,被贬后门前冷落。 他们纵情沉醉于山水,只是借山情水意来 浇融心中的块垒而已。
代表人物:柳宗元、刘禹锡、范仲淹、 欧阳修、苏轼……
当堂训练:
14.甲文表现太守之乐,为何要描写滁人游山的情景?(2分)
写滁人兴高采烈地出游的场景,侧面表现太守勤政爱民、治理有方, 使人民安居乐业;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
15想.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然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 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能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 乐观”谈感受即可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文体?
“说” “序” “传” “书” “铭”
如:《马说》《爱莲说》 如:《送东阳马生序》 如:《五柳先生传》 如:《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 如:《陋室铭》
小组合作讨论、展 示三文中景物描写的写 法和作用。
《小石潭记》中景物描写融合了作者的 身世遭遇,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被遗 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 幸遭遇。
当堂训练:
14.第②段写游鱼和潭水。描写游鱼,除了 正面描写,还采用了定点特写或动静结合 的手法,写 出了游鱼的自由快乐,表现了作者快乐的心 情。描写潭水,抓住了潭水的 清澈 特点。 15.作者游览小石潭过程中的心情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原因。
心情变化:由游览之初的“乐”到离去之时的“忧”或 “悲”。变化原因:当时的柳宗元遭到贬谪,心情是悲苦 的。游览山水本是为了排遣心中抑郁之情,但这种山水之 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 便会油然而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