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精读与跳读在阅读名著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通过分析孙悟空在不同情节中的表现,理解其形象特点,如在大闹天宫中展现出的反抗精神,在帮助唐僧取经过程中体现出的忠诚与智慧。
-梳理《西游记》的章节脉络,如遇险、解难、收徒、升级等,使学生对故事发展有整体把握。
-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为例,讲解讽刺手法在揭露社会现象中的运用。
-指导学生如何选择重点章节进行精读,对于辅助性或重复性较强的内容进行跳读。
其次,课堂讨论环节,同学们表现得积极主动,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但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依赖思想,不够独立思考。针对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阅读实验,同学们参与度较高,但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手忙脚乱。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精读和跳读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我们在课后加强练习和指导。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章节,以《西游记》为精读和跳读的对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精读《西游记》中经典片段,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被妖怪捉去”等,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寓意。
2.跳读《西游记》其他章节,了解故事背景、主要角色及全书结构。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课堂上,我带领同学们进行了《西游记》的精读和跳读学习。整体来看,学生对这种阅读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还有待提高。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西游记》名著导读:精读和跳读一、引言《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西游记》的精读和跳读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这部经典之作。

二、精读部分2.1 第一回:大闹天宫2.1.1 简介:孙悟空破坏天宫,引发天兵天将的追逐。

2.1.2 情节要点:揭示了孙悟空的背景和能力,引出后续的冒险旅程。

2.2 第二回:三打白骨精2.2.1 简介:孙悟空帮助唐僧三次击败白骨精。

2.2.2 情节要点:展示了唐僧与孙悟空之间的合作,奠定了他们师徒之间的关系。

2.3 第三回:金角大王告状2.3.1 简介:孙悟空与牛魔王的战斗,引发了牛魔王告状的情节。

2.3.2 情节要点:揭示了妖魔与人的斗争,为后续故事做铺垫。

(以下省略,每章按照相同的格式进行详细描述)三、跳读部分3.1 第二十回:大战蜘蛛精3.1.1 简介:孙悟空与蜘蛛精的战斗。

3.1.2 情节要点:蜘蛛精与孙悟空展开激烈的战斗,揭示了妖精的力量与手段。

3.2 第四十回:佛祖点化3.2.1 简介:佛祖点化孙悟空,指引他归依唐僧。

3.2.2 情节要点:孙悟空在佛祖的点化下,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并决定为唐僧取经。

3.3 第七十五回:斩妖除魔3.3.1 简介:唐僧一行人与各路妖魔进行激烈的战斗。

3.3.2 情节要点:展示了唐僧一行人的勇气与智慧,打败了众多妖魔,继续前行取经之旅。

四、附件本文档未附带任何附件,请读者自行搜索。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5.1 著作权法:指保护作家的著作权,禁止侵权行为。

5.2 名著:指具有极高文学价值和广泛社会影响的著作。

5.3 神魔小说:指描写神魔世界和人物的小说形式作品。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参考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参考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背景、作者,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学习长篇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西游记》的背景、作者,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学习长篇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阅读《西游记》。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我少年时读之,老年也读之,越读越觉得有味道,真是百读不厌,我把它看成一部人生教科书……它给人以大眼光、大境界、大醒悟、大触动。

——贾植芳贾植芳说的是哪本书?板书课题:《西游记》精读和跳读二、作者简介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人,明代作家。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西游记》短篇小说集《禹鼎记》、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射阳集》四册四卷,及《春秋列传序》等。

他人评价有: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

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

(《天启淮安府志》);今观汝忠之作,缘情而绮丽,体物而浏亮,其词微而显,其旨博而深。

《明堂》一赋,铿然金石。

至于书记碑叙之文,虽不拟1 / 52 / 5古何人,班孟坚柳子厚之遗也。

诗词虽不拟古何人,李太白、 辛幼安之遗也。

(陈文烛)三、成书经历四、作品简介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说一说《西游记》的主要故事?(生回答)(1)主要内容:《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本书主要描述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2)《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大致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七回):写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等故事。

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暗示了人性的自由与现实的约束的矛盾。

第二部分(第八至十二回):叙述三藏取经的缘由。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该小说以取经之旅为主线,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全书描绘了一系列惊险刺激的仙魔斗争、唐僧师徒的喜怒哀乐,以及各种神兽的奇异形象,开创了神魔小说的新篇章。

阅读习惯因人而异,对于《西游记》这样的长篇小说,不同的读者可能有不同的阅读需求。

在阅读《西游记》时,可以采取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方法,既能领略全书的魅力,又能节省时间。

精读精读是指对《西游记》进行深入的阅读,逐字逐句地品味其中的细节和情节,全面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精读要求读者对每个角色的动机、每个事件的发生原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通过精读,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背后的哲理和人性的弱点和强项。

在进行精读的过程中,可以将重要的段落、句子做好笔记,思考其中的含义,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关联。

可以通过与他人的讨论,进一步拓展对小说的理解。

跳读跳读是指对《西游记》中的某些章节或者片段进行选择性阅读。

这种阅读方法适合于对故事情节已经比较熟悉的读者,或者对整本书内容不太感兴趣的读者。

通过跳读,读者可以直接阅读感兴趣的章节,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

这样可以快速了解全书的大致情节,并体验到作者的文笔和构思。

在跳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跳过某些章节,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无论采取精读还是跳读,《西游记》都是一部非常值得阅读的名著。

精读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背后的哲理和含义,而跳读可以让读者更快地了解故事的情节和推进,以及作者的构思和才华。

无论使用哪种阅读方法,都能够享受到《西游记》带来的乐趣和启示。

希望大家在阅读《西游记》时,既能够沉浸其中,又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提升自我的方式,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受益。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作者简介]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又称射阳山人,祖籍安东。

明代文学家。

他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神话故事。

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

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举为岁贡生。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迁居南京,卖文为生。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任浙江长兴县丞,不久辞官归去。

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书,终老于家。

[故事梗概]第1-7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

第8-12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

第13-100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这些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尤为精彩。

体现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是:孙悟空大闹天宫。

影视剧剧照[人物形象]唐僧:性情和善、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信念坚定,但有时也贤愚不分、好坏不辨、过于慈悲、胆小懦弱。

孙悟空:性格桀骜不驯;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敢机智,敢于反抗压迫,充满斗争精神。

猪八戒:憨厚率直、知错就改,对师父忠心耿耿,能顾全大局。

但好吃懒做、贪恋女色、爱搬弄是非。

沙和尚:循规蹈矩、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忠心不二。

影视剧剧照[阅读方法]阅读《西游记》,要学会”精读“和”跳读“两种阅读方法。

书籍浩如烟海,跳读方可读到更多好书。

好书百读不厌,精读方可次次有新体悟。

跳读方法:主动舍弃、有意忽略、选择阅读。

跳读角度:外貌描写、环境描写、诗词引用、不感兴趣的、精彩程度、雷同的情节等。

精读方法:细读、精思、鉴赏。

精读角度:1.记住人物及情节,特别是重要细节。

2.品味精妙的语言。

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合作探究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方法指导
其次,精读要善于思考。长篇小说往往情节生动,引人入 胜。如果在阅读时仅限于欣赏精彩的故事情节,阅读的意义和 收获就很有限了。如果在阅读时多方思考,带着问题去读,就 能对小说有更深刻的理解,能更充分地领略小说所创造的艺术 世界的魅力。例如,阅读《西游记》时,对其中所描写的人物, 可以从其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中,思考人物的心理状态, 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
——爱撒谎、偷懒
精读细研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勇敢中带着怯懦,憨厚中带着奸滑。
猪 八 戒 本性憨厚纯朴,呆得可爱;能吃苦,
关键时刻能发挥重大作用。
精读细研
沙僧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沙僧闻言,打了一个失惊,浑身麻木 道:“师兄,你都说的是那里话。……今 日到此,一旦俱休,说出这等各寻头路的 话来,可不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 德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始无终也!”
整体感知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内容概要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 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小说以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为线索,以孙悟空为主角,塑造了一个 敢于反对天宫、地府的统治者,专“与人间抱不平”“济困扶危,恤 孤念寡”的英雄形象。这部小说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为了寻找、追求、 实现美好的理想和目标,为了完成伟大的事业,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 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以顽强的毅力战胜这些困难与挫折。
猪八戒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我拿了攒在这里,零零碎碎有五
钱银子,因不好收拾,前者到城中,央
了个银匠煎在一处,他又没天理,偷了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精读和跳读《西游记》选段,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

2. 学习分析《西游记》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手法。

3. 领悟《西游记》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精读《西游记》选段: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

2. 跳读《西游记》选段:如“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3. 分析典型人物形象: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4. 探讨作品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精读和跳读,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

2. 难点:分析典型人物形象,领悟作品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作品中的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3.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2. 精读选段:引导学生精读《西游记》选段,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跳读选段:指导学生跳读《西游记》选段,把握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4.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5. 探讨作品哲理:引导学生探讨《西游记》中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人物形象,写一篇分析文章,探讨其特点和作品中蕴含的哲理。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评估他们的阅读效果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他们进行阅读和参考。

2. 相关论文和评论:提供一些关于《西游记》的研究成果和评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学会跳读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学会跳读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学会跳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跳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二、教学内容:1. 《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介绍。

2. 《西游记》精彩片段的跳读技巧指导。

3. 学生实践跳读,分享阅读心得。

三、教学重点:1. 《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跳读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1. 跳读技巧的掌握。

2. 学生对名著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准备:1. 《西游记》原著或简化版。

2. PPT课件。

3. 相关视频或图片资料。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引导学生谈论对《西游记》的了解和阅读体会。

二、精讲《西游记》(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西游记》的一个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 分析片段中的重要情节、人物性格等特点。

三、跳读技巧指导(5分钟)1. 教师介绍跳读的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掌握跳读技巧,如快速寻找关键信息、忽略细节等。

四、学生实践跳读(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跳读。

2. 学生分享跳读心得,讨论跳读技巧的运用。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跳读技巧的重要性。

2. 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其他精彩片段,进行进一步的跳读实践。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跳读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阅读《西游记》时的反馈。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引导学生回忆跳读技巧,并提问:你在上节课的实践中,是如何运用跳读技巧的?遇到了哪些困难?七、跳读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章节进行跳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一、明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和艺术成就。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孙悟空具有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2.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二、导入《西游记》简介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有的同学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1、《西游记》简介这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各路神佛妖魔尽情地施展各自神通。

全书故事引人入胜。

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

无论是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人物,还是各路神佛妖魔等次要角色,都写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2、《西游记》艺术成就第一,故事引人入胜,可读性强。

它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的50多个故事,大都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其中的大闹天宫、三大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尤为精彩。

第二,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几个人物形象,都能使人过目不忘,都已成为这一类人物的代名词。

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成功、最受人们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

第三,充满奇特的想象及浪漫主义色彩。

在小说中,天府、龙宫、仙境、地狱是打通了的,人物可以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玉皇大帝、东海龙王、天兵天将、妖魔鬼怪等可以共同登场;自然界的虎豹熊狮、花鸟虫鱼,甚至骷髅等都可以变成人形兴妖作怪;有法力的人物可以变形、钻心,无所不能。

三、读书方法指导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

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的舍弃、有意的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例如,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就很值得精读。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

孙悟空万不得已,到翠云山向牛魔王之妻罗刹女(铁扇公主)借芭蕉扇。

精读就是细读。

想一想,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会遭到拒绝?这与孙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降伏了牛魔王与罗刹女之子红孩儿有关。

如果不仔细阅读作者的回叙,就无法理解“借扇”的艰难。

精读就是精思。

想一想,一借芭蕉扇被骗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可以这样概括:沙僧认为“进退两难”,深为取经前途担忧;猪八戒想“拣无火处走”,其一贯的“散伙”想法再次复燃;唐僧“只欲往有经处去”,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

精读就是鉴赏。

想一想,孙悟空、罗刹女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孙悟空的话是不是机智善变?罗刹女的话是不是泼辣犀利?作者用“撮盐入火,火上浇油”来形容罗刹女憎恨孙悟空的情态,用“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来形容孙悟空被芭蕉扇“扇得无影无形”的情形,是不是都非常真切传神?四、专题探究专题一:取经故事会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重重磨难,构成了一系列惊险而曲折的故事。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要求:1. 讲故事的时候别再看书,但可以看自己准备的提纲。

2. 注意讲出故事曲折的情节,以及某些生动的细节,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几个精彩情节大闹天宫孙悟空不满玉帝给的官衔,当他发现王母娘娘蟠桃大会没宴请他时,产生了强烈的反抗,他定住七衣仙女,调弄赤脚大仙,喝尽玉液琼浆,吃完八珍百味、嚼尽九转金丹,后被投入八卦炉烧了七七四十九天,却没烧死他,反而炼成了火眼金睛,他蹬倒八卦炉,摔倒太上老君,把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把玉帝吓得惊慌失措。

偷吃人参果唐僧师徒来到万寿山,山上有座五庄观,观里住着镇元大仙。

镇元大仙带着几个徒弟到元始天尊处赴会,交代清风、明月两个徒弟用人参果招待唐僧。

夜里,悟空和八戒偷了金击子,来到人参园内,偷摘了人参果。

事情败露后,悟空又把人参果树连根拔起。

镇元大仙不放过他们,两次把他们师徒抓回万寿山。

最后是悟空请来观音菩萨把净瓶里的甘露水洒在人参果树上,让树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镇元大仙与他们师徒和好如初。

三打白骨精悟空向桃林走去化斋。

山上的白骨精对唐僧肉垂涎三尺,于是妖怪一变提着饭菜的农家姑娘,悟空把她打成假尸体扔在地上;妖怪二变寻找丢失女儿的老婆婆,又被悟空识破打成一具尸体;妖怪三变寻找女儿和老伴的老头,悟空念动咒语,把本处土地、山神请来,让妖精现出原形。

后来八戒挑拨,悟空被一张休书遣回花果山。

真假孙悟空西行途中,师徒在树林里遇到一伙强盗,唐僧被吊在树上。

悟空打死了两个强盗。

夜宿杨老汉家,又遭到了强盗们的再袭击,其中有一个是老汉的儿子。

悟空又打死了几个强盗,后被唐僧,赶走。

悟空只好去找观音菩萨评理。

后来假悟空打昏了师父,还抢走了行李。

沙和尚去南海观音菩萨找到了真悟空。

真假悟空从花果山开始打起,观音菩萨、玉皇大帝、唐僧都无法认出真假,后来如来佛祖说出了假悟空的本相:一只六耳猕猴。

三借芭蕉扇唐僧师徒路过火焰山,为借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孙悟空前往翠云山,却因家仇被扇到小须弥山。

二借时,悟空化作虫子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却只逼得假扇。

悟空假扮牛魔王骗出真扇后,又被化作猪八戒的牛魔王夺回。

后在李天王等天兵天将帮助下取得芭蕉扇扑火。

台下受封唐僧归来后,随唐太宗来到雁塔寺登台讲经。

刚讲究真经,八大金刚要他们一起回西天去,如来传旨,要唐僧等人在台下受封: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和尚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马。

悟空一成佛,他头上的那个金箍自然脱落了专题二:话说唐僧师徒唐僧师徒四人,你最喜欢的是谁?写一篇短文介绍这个人物。

要求:1. 概括介绍人物的身世。

2. 用几句话勾勒其性格特征,并引用一些故事来印证,最好有些细节。

3. 写出你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

(一)主要人物形象的特征唐僧(玄奘旃檀功德佛)唐僧,法号玄奘(zàng )。

为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

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

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

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取名为:悟空(菩提老祖所取,唐僧赐别号行者)、悟能、悟净,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zhān tán )功德佛。

唐僧:心地善良、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立场坚定、勇往直前、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迂腐固执、胆小懦弱。

与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女儿国唐僧入赘、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黑松林逢魔孙悟空(孙行者斗战胜佛)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外号美猴王、号称“齐天大圣”。

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为寻求长生之道,独自漂洋过海,历经八九载,学会了讲人言、行人礼,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老祖为师,习得地煞数七十二变和觔斗云(又作筋斗云)本领。

神通初成的孙悟空先后大闹地府与天宫,后被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

因感觉职位低而返回花果山自封为齐天大圣并迫使天庭承认该封号。

因醉酒闹天宫,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炼成了金刚之躯,阴差阳错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火眼金睛。

之后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对其围剿亦不能将其打败,后来在与如来佛祖的斗法中失利,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悔过自新。

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

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法号行者,同往西天取经。

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三番两次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

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

最终修得正果,封为“斗战胜佛”。

在中国民间文化中成为了机智与勇敢的化身,中国人将它奉为神明。

孙悟空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为成功、最受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

他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一副钢筋铁骨,又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

他生性桀骜不驯,爱憎分明,敢于挑战天宫的权威,不惮于跟十万天兵天将对阵。

后来,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出生入死,忠诚不二,制服了无数妖魔鬼怪,为取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孙悟空:武功超群、无畏无惧、除恶务尽、重情重义、机智过人、神通广大、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无所畏惧、好胜心强、喜欢搞恶作剧。

与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大战红孩儿、囚禁五行山、勇闯水帘洞、闹龙宫地府、大闹黑风山、车迟国斗法、四探无底洞等。

猪八戒(悟能净坛使者)猪八戒又名猪刚鬣、猪悟能。

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府。

因在王母瑶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闯入广寒宫,企图调戏嫦娥,嫦娥再三再四不依从,东躲西藏心不悦,被纠察灵官奏明玉皇,惹怒玉帝,被罚下人间。

但错投了猪胎,成了一只野猪,修炼成精,长成了猪脸人身的模样。

在高老庄抢占高家三小姐高翠兰,被孙悟空降伏,跟随唐僧西天取经。

最终得正果,封号为“净坛使者”。

为人好吃懒做,憨厚,胆小,且贪图小便宜、好色,但他又是温和善良的,而且富有人情味。

它咬杀母猪,打死群彘,又招赘到福陵山云栈洞的卵二姐(凤凰生的一个死卵,因灵气强大幻化成妖),想不到一年卵二姐却死了,只留下一个洞府给他。

至此栖身云栈洞,自称“猪刚鬣”。

唐僧西去取经路过高老庄,在云栈洞与孙悟空大战,听说唐僧之名,前去拜见。

被唐僧收为二徒弟后,为让其继续戒五荤三厌,唐僧给他起了个别名叫“八戒”。

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

猪八戒也是《西游记》中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

他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长成一幅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样子。

他有很多缺点,如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说谎,贪恋女色,一遇到困难就嚷嚷着散伙等。

但猪八戒也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斗争时,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而且能干脏活累活,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