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精读与跳读在阅读名著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通过分析孙悟空在不同情节中的表现,理解其形象特点,如在大闹天宫中展现出的反抗精神,在帮助唐僧取经过程中体现出的忠诚与智慧。
-梳理《西游记》的章节脉络,如遇险、解难、收徒、升级等,使学生对故事发展有整体把握。
-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为例,讲解讽刺手法在揭露社会现象中的运用。
-指导学生如何选择重点章节进行精读,对于辅助性或重复性较强的内容进行跳读。
其次,课堂讨论环节,同学们表现得积极主动,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但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依赖思想,不够独立思考。针对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阅读实验,同学们参与度较高,但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手忙脚乱。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精读和跳读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我们在课后加强练习和指导。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章节,以《西游记》为精读和跳读的对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精读《西游记》中经典片段,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被妖怪捉去”等,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寓意。
2.跳读《西游记》其他章节,了解故事背景、主要角色及全书结构。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课堂上,我带领同学们进行了《西游记》的精读和跳读学习。整体来看,学生对这种阅读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还有待提高。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西游记》名著导读:精读和跳读一、引言《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西游记》的精读和跳读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这部经典之作。

二、精读部分2.1 第一回:大闹天宫2.1.1 简介:孙悟空破坏天宫,引发天兵天将的追逐。

2.1.2 情节要点:揭示了孙悟空的背景和能力,引出后续的冒险旅程。

2.2 第二回:三打白骨精2.2.1 简介:孙悟空帮助唐僧三次击败白骨精。

2.2.2 情节要点:展示了唐僧与孙悟空之间的合作,奠定了他们师徒之间的关系。

2.3 第三回:金角大王告状2.3.1 简介:孙悟空与牛魔王的战斗,引发了牛魔王告状的情节。

2.3.2 情节要点:揭示了妖魔与人的斗争,为后续故事做铺垫。

(以下省略,每章按照相同的格式进行详细描述)三、跳读部分3.1 第二十回:大战蜘蛛精3.1.1 简介:孙悟空与蜘蛛精的战斗。

3.1.2 情节要点:蜘蛛精与孙悟空展开激烈的战斗,揭示了妖精的力量与手段。

3.2 第四十回:佛祖点化3.2.1 简介:佛祖点化孙悟空,指引他归依唐僧。

3.2.2 情节要点:孙悟空在佛祖的点化下,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并决定为唐僧取经。

3.3 第七十五回:斩妖除魔3.3.1 简介:唐僧一行人与各路妖魔进行激烈的战斗。

3.3.2 情节要点:展示了唐僧一行人的勇气与智慧,打败了众多妖魔,继续前行取经之旅。

四、附件本文档未附带任何附件,请读者自行搜索。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5.1 著作权法:指保护作家的著作权,禁止侵权行为。

5.2 名著:指具有极高文学价值和广泛社会影响的著作。

5.3 神魔小说:指描写神魔世界和人物的小说形式作品。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第一章:名著《西游记》概述1.1 简介《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历史地位1.2 概述《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1.3 分析《西游记》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第二章:精读《西游记》经典片段2.1 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经典片段进行精读2.2 分析选定片段的文学特色、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2.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选定片段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意图第三章:跳读《西游记》相关情节3.1 引导学生了解跳读的方法和技巧3.2 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与精读片段相关的情节进行跳读3.3 分析跳读情节与精读片段之间的联系和差异第四章:比较精读与跳读的效果4.1 对比分析精读和跳读对于理解《西游记》的影响4.2 引导学生探讨精读和跳读在不同情节中的优劣4.3 总结精读和跳读在阅读名著中的应用价值第五章:《西游记》的现代意义5.1 分析《西游记》中所蕴含的现代价值观和人生哲理5.2 引导学生思考《西游记》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5.3 探讨如何将《西游记》中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第六章:分析《西游记》中的人物性格6.1 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主要人物进行深入分析6.2 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6.3 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对于整个故事情节的影响第七章:《西游记》中的寓意与象征7.1 分析《西游记》中的寓意和象征手法7.2 引导学生识别书中的象征元素和寓意所在7.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寓意和象征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第八章:《西游记》中的文化背景8.1 介绍《西游记》中所涉及到的中国古代文化、历史背景8.2 分析故事情节与文化背景之间的关联8.3 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文化背景对文学作品的影响第九章:课堂互动讨论与感悟分享9.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精读和跳读的心得体会9.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9.3 引导学生从《西游记》中汲取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第十章:总结与拓展阅读10.1 对整个《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过程进行总结10.2 推荐与《西游记》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其他名著、评论文章等10.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阅读和研究,提升文学素养第十一章:比较研究《西游记》与其他名著11.1 介绍与《西游记》同期或相近时期的其他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11.2 分析《西游记》与其他名著在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的异同11.3 引导学生探讨不同名著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文学价值第十二章:《西游记》的影视改编12.1 介绍《西游记》在不同年代的影视改编作品,如电视剧、电影等12.2 分析影视改编对于原著的忠实程度和改编特色12.3 引导学生评价影视改编的优劣,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力第十三章:《西游记》的现代演绎13.1 探讨《西游记》在当代文学、艺术中的创新演绎,如小说、戏剧、舞蹈等13.2 分析现代演绎对于原著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其当代意义13.3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学作品在现代社会中的活力和价值第十四章:《西游记》的阅读策略14.1 介绍不同的阅读策略,如速读、细读、批判性阅读等14.2 分析不同阅读策略在阅读《西游记》中的应用和效果14.3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5.1 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和成果15.2 鼓励学生反思《西游记》阅读对个人成长和文学素养的影响15.3 提出对未来的阅读计划和文学探索的建议,激发学生的持续兴趣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您提供了一整套关于《西游记》精读和跳读的教学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该小说以取经之旅为主线,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全书描绘了一系列惊险刺激的仙魔斗争、唐僧师徒的喜怒哀乐,以及各种神兽的奇异形象,开创了神魔小说的新篇章。

阅读习惯因人而异,对于《西游记》这样的长篇小说,不同的读者可能有不同的阅读需求。

在阅读《西游记》时,可以采取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方法,既能领略全书的魅力,又能节省时间。

精读精读是指对《西游记》进行深入的阅读,逐字逐句地品味其中的细节和情节,全面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精读要求读者对每个角色的动机、每个事件的发生原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通过精读,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背后的哲理和人性的弱点和强项。

在进行精读的过程中,可以将重要的段落、句子做好笔记,思考其中的含义,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关联。

可以通过与他人的讨论,进一步拓展对小说的理解。

跳读跳读是指对《西游记》中的某些章节或者片段进行选择性阅读。

这种阅读方法适合于对故事情节已经比较熟悉的读者,或者对整本书内容不太感兴趣的读者。

通过跳读,读者可以直接阅读感兴趣的章节,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

这样可以快速了解全书的大致情节,并体验到作者的文笔和构思。

在跳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跳过某些章节,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无论采取精读还是跳读,《西游记》都是一部非常值得阅读的名著。

精读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背后的哲理和含义,而跳读可以让读者更快地了解故事的情节和推进,以及作者的构思和才华。

无论使用哪种阅读方法,都能够享受到《西游记》带来的乐趣和启示。

希望大家在阅读《西游记》时,既能够沉浸其中,又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提升自我的方式,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受益。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精读与跳读的技巧和策略。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精读和跳读相关的问题,如“如何在实际阅读中运用精读与跳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对一段文本进行精读和跳读,观察效果。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精读与跳读的理解仍不够透彻,可能需要我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针对性地解答他们的疑问。同时,我也会在课后加强自己的教学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西游记》精读和跳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这种阅读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他们在区分精读和跳读的场合上还不够熟练,有时候过于关注细节,导致阅读速度缓慢,有时候又忽略了重要信息,影响了理解效果。这一点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两种阅读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精读与跳读的基本概念。精读是指仔细阅读,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跳读则是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筛选重要信息,忽略次要内容。这两种阅读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获取知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这一精读案例。分析孙悟空、唐僧等人物形象,了解故事情节,体会寓意。同时,我们也会学习如何跳读其他章节,快速把握故事脉络。
2.跳读章节: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筛选重要信息,快速把握故事脉络,如跳读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三界妖魔故事传”等。
3.结合精读与跳读,对《西游记》进行整体把握,了解吴承恩的创作背景,体会小说的艺术特色。

名著导读(西游记1)精读和跳读

名著导读(西游记1)精读和跳读

行者闻言, 急抽身走入 里面,将糕 递与三藏道: “师父放心, 且莫隔年焦 着,吃了糕, 我与你说。”
有责任心, 桀骜不驯, 尊重唐僧
阅读发现
跳读名著
人物
人物 表现
三打白
骨精
故事情节 大战红孩儿
三调芭蕉扇
人物性格 或品质
阅读发现
孙悟 空
行动
行者认 得他是 妖精, 更不理 论,举 棒照头 便打
孙大圣着实心焦,将 身一纵,跳上那巅崄 峰头,喝一声叫 “变!”变作三头六 臂,似那大闹天宫的 本像。将金箍棒,幌 一幌,变作三根金箍 棒,劈哩扑辣的,往 东打一路,往西打一 路,两边不住的乱打
孙大圣驮着 妖魔,心中 埋怨唐僧, 不知艰苦, “行此险峻 山场,空身 也难走,却 教老孙驮 人。”
行者闻言,大惊 失色。心中暗想 道:“又是冤家 了!当年伏了红 孩儿,说是这厮 养的。前在那解 阳山破儿洞遇他 叔子,尚且不肯 与水,要作报仇 之意;今又遇他 父母,怎生借得 这扇子耶?”
做事谨慎
阅读发现
自主阅读
2.成果展示 呈现形式: 思维导图,故事汇报,读书报告,戏剧 表演,相声等。
课外阅读
1.用精读与跳读的方法,读完整本书。课外每 人填写出自己的《西游记》阅读计划表。
《西游记》阅读计划表
阅读范围 阅读时间 阅读感悟或评价
课外阅读
2.根据阅读任务卡示范,自制表格,至少独立 完Hale Waihona Puke 两个跳读专题的阅读任务。人物
人物表 现
三打白骨精
故事情节 大战红孩儿
三调芭蕉扇
人物性格 或品质
孙悟 空
语言
行者陪笑道: “师父好不 聪明。这等 半山之中, 前不巴村, 后不着店, 有钱也没买 处,教往那 里寻斋?”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此外,我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平衡精读与跳读的教学。精读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但耗时较长;跳读能提高阅读效率,又担心学生错过重要内容。在这方面,我可能需要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阅读方法中灵活切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精读《西游记》第三十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2.跳读《西游记》第四十二回:“红孩儿战孙悟空”;
3.分析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探讨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过程中的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分析唐僧师徒取经过程,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克服困难、团结互助;
5.培养学生精读与跳读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激发阅读兴趣,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尤其是孙悟空、唐僧、白骨精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行为动机。
-掌握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能够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2.实验操作:进行一个简短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句子或段落,以加深理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全班共同欣赏和评价。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围绕“《西游记》中的精神品质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鼓励提出个人见解。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唐僧师徒的精神品质应用到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
-引导学生探讨唐僧师徒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团队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态度,与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相联系。
2.教学难点
-理解并区分精读与跳读的适用场景和技巧,尤其是对于古文阅读的实践应用。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作者简介]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又称射阳山人,祖籍安东。

明代文学家。

他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神话故事。

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

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举为岁贡生。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迁居南京,卖文为生。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任浙江长兴县丞,不久辞官归去。

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书,终老于家。

[故事梗概]第1-7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

第8-12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

第13-100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这些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尤为精彩。

体现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是:孙悟空大闹天宫。

影视剧剧照[人物形象]唐僧:性情和善、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信念坚定,但有时也贤愚不分、好坏不辨、过于慈悲、胆小懦弱。

孙悟空:性格桀骜不驯;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敢机智,敢于反抗压迫,充满斗争精神。

猪八戒:憨厚率直、知错就改,对师父忠心耿耿,能顾全大局。

但好吃懒做、贪恋女色、爱搬弄是非。

沙和尚:循规蹈矩、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忠心不二。

影视剧剧照[阅读方法]阅读《西游记》,要学会”精读“和”跳读“两种阅读方法。

书籍浩如烟海,跳读方可读到更多好书。

好书百读不厌,精读方可次次有新体悟。

跳读方法:主动舍弃、有意忽略、选择阅读。

跳读角度:外貌描写、环境描写、诗词引用、不感兴趣的、精彩程度、雷同的情节等。

精读方法:细读、精思、鉴赏。

精读角度:1.记住人物及情节,特别是重要细节。

2.品味精妙的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
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在晚年 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
名著之一。
小说主要内容题材
本书主要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 战胜各路妖魔鬼怪,历经81难,最终取得真经的 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为了目标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奋勇前进的可贵精神。 《西游记》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大闹 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 反抗精神;8—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 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 回写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81难和师徒终成正果, 带经回东土大唐。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
事来印证,最好有些细节。
3. 写出你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
专题三:创作新故事
从小说中找几个故事,分析一下其情节 结构模式,包括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妖精 有何来历,唐僧师徒如何解决等。然后大胆 发挥想象,自己来创作一个取经路上的新故 事。要求: 1. 虚构要合理,人物的表现必须符合其性格 特征。 2. 故事要生动有趣,注意设置悬念,还要有 具体的细节。
《西游记》导读
学习重点:
• 了解作者; • 掌握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
基本内容,熟悉小说中精彩情节,并能完 整叙述(起因、经过、结果);
• 了解小说主要人物及其性格; • 理解作品的思想与艺术; • 对社会和人生的一点领悟。
关于作者
吴承恩,生于1499年,逝世于 1582年,活了81岁。字汝忠,号射阳
颠 斩 正 义
唐僧性格及精彩情节
唐僧性格:举止文雅、性情和善、崇信佛 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 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 好坏不辨、忠奸不分、固执。 精彩情节: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 真 假唐僧、女儿国遇难
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有美猴王和齐 天大圣美称,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火眼金睛, 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 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 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 “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胜会,偷吃太上 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与 如来佛祖斗法,终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 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 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 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他嫉恶如仇,不怕 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 佛”。
猪八戒性格及主要情节
性格:一方面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 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另一方面好吃懒做、 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自私、耍小聪明、 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猪八戒是
《西游记》中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形象。他
优点和缺点参半,优点和缺点在他身上似乎
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体现。
主要情节:高老庄收八戒、八戒大战流沙河
猪八戒: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 来是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 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他会 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 唐僧西去取经路过云栈洞,猪八戒被孙悟空收 服,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 唐僧西天取经。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 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 难分敌我。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 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是个 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取经后被封为 “净坛使者”。
专题探究
专题一:取经故事会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重重磨难, 构成了一系列惊险而曲折的故事。选择你最喜 欢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要求: 1. 讲故事的时候别再看书,但可以看自己准备 的提纲。 2. 注意讲出故事曲折的情节,以及某些生动的 细节,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专题二:话说唐僧师徒
唐僧师徒四人,你最喜欢的是谁?写一 篇短文介绍这个人物。要求: 1. 概括介绍人物的身世。 2. 用几句话勾勒其性格特征,并引用一些故
沙僧:法名悟净,原是天宫玉帝的卷 帘大将,因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 流沙河兴风作浪。他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月牙 铲,武艺高强,不畏强敌。经南海观世音菩 萨点化,拜唐僧为师,与孙悟空、猪八戒一 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身上有两件宝,一 件是菩萨葫芦,一件是九个骷髅组成的项圈。 后来,他用九个骷髅作为九宫,把菩萨葫芦 安放在其中,成为法船,稳似轻舟,顺利地 帮助师徒四人渡河西去。沙和尚保护唐僧西 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 被封为“金身罗汉”。
人物介绍
唐僧,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 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 们称为唐僧。西行取经时,唐朝 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 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 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 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 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 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
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紧箍咒。 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 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 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 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取经后被封为 “旃檀功德佛”。
例如,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就很值得精读。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孙悟空 万不得已,到翠云山向牛魔王之妻罗刹女(铁扇公主) 借芭蕉扇。
1、精读就是细读。 想一想,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会遭到拒绝?这与孙悟 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降伏了牛魔王与罗刹女之子红孩儿 有关。如果不仔细阅读作者的回叙,就无法理解“借扇” 的 艰难。 2、精读就是精思。 想一想,一借芭蕉扇被骗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三人 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可以这 样概括:沙僧认为“进退两难”,深为取经前途担忧;猪八 戒想“拣无火处走”,其一贯的“散伙”想法再次复燃;唐 僧“只欲往有经处去”,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 3、精读就是鉴赏。 想一想,孙悟空、罗刹女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孙悟空 的话是不是机智善变?罗刹女的话是不是泼辣犀利?作者用 “撮盐入火,火上浇油”来形容罗刹女憎恨孙悟空的情态, 用“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来形容孙悟空被芭蕉扇“扇 得无影无形”的情形,是不是都非常真切传神?
沙僧的性格与主要情节: 性格:循规蹈矩、埋头苦干、 默默无闻、小心谨慎、忠诚老 实、勤勤恳恳、明哲保身、崇 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 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 不可摧、关键时刻不失义骨侠 肠;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 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 一形象的目的何在? 昏庸无能,不辨忠愚。
艺术特色
• 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故事性强,情
节生动;
• 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它所
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栩栩如生, 使人过目不忘;
• 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
特的夸张 ,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读书方法指导
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 合“精读”与“跳读”并用。精读指向细 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 读则是主动的舍弃、有意的忽略,以求更 高的效率。
孙悟空性格和精彩情节


性格: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 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 仗义、无所畏惧、幽默;性情急躁、好胜心强、 喜欢搞点恶作剧。 精彩情节有:大闹天宫(最能体现他的反抗精 神)、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 三借芭蕉扇等。
菩提祖师(教孙悟空本领的师傅)住在灵山方寸 山斜月三星洞,是传授美猴王孙悟空武艺的 师傅,对三教九流,长生之术,七十二变、 腾云驾雾等样样精通。美猴王刚投到菩提祖 师门下,祖师见他天性聪悟,给他取名悟空。 随后教给孙悟空长生的法术,又教了七十二 般变化的本领,再传授给十万八千里的筋斗 云。十年功夫的悉心教授,使美猴王从顽劣 的凡骨俗胎成为得道的神猴,身上八万四千 根毫毛,根根能随心变化,为悟空闹天宫、 保唐僧奠定了深厚的武功基础。
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蔑视,
对黑暗社会的尖锐讽刺、嘲笑和
批判。
2、作者什么时期创作《西游记》的, 该书有怎样的现实意义?(给我们的 启发)
是作者在晚年创作的;告诉人
们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的,必须艰 苦奋斗,坚持不懈,勇敢、善于战胜
一切困难。
主题的探讨
• 歌颂了正义、无畏和勇敢的斗争
精神,鞭笞了黑暗、邪恶势力 ; • 修心,故事当中所出现的各种妖 魔鬼怪,其实也就是人类各种欲 念的化身。贪婪、懒惰、软弱、 甚至愚昧,其实都是人类一直需 要修正的一些特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