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上语文名著导读 《西游记》 精读和跳读【教案匹配版】
名著导读 《西游记》 精读和跳读——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整体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概况、故事情节、篇章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2.运用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做读书笔记的方法阅读原著,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具体材料以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感受师徒四人尤其是孙悟空不畏艰险、为实现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从而对学生的人生态度产生影响。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西游记》的主要内容,掌握精读和跳读两种阅读方法。
2.教学难点:了解写作背景,分析人物形象,能够复述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西游记》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教师提问:《西游记》,无论是电视剧情节还是名著内容对同学们来说应该不陌生,你能说出几个经典片段名称吗?(出示课件1)教师出示图片:(出示课件2、3)预设: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女儿国遇难。
教师:(出示课件4)大家能说出这么多耳熟能详的故事,那么阅读整本名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来阅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魔小说——《西游记》来探讨一下。
教师板书课题: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出示课件5)二、知识备查,走近名著1.作者简介预设:(出示课件7)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代文学家。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现江苏淮安)人。
自幼喜爱神话故事。
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
一般研究者认为,他在前人作品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写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长篇小说《西游记》。
2.背景介绍预设:(出示课件8)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僧人玄奘为求佛经真义,不顾禁令,偷越国境,去天竺(今印度)取经,历时十七年,行程5万余公里,途经数十国,备受艰难困苦,取得大小乘佛教经律论657部,堪称历史伟人。
梁启超称他为“佛学第一人”,鲁迅赞扬他为“民族的脊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精度和跳读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精度和跳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阅读科普文章时运用这两种技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精度和跳读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精度和跳读。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了解精度和跳读的阅读策略;
3.学习如何通过精度阅读理解文本细节,把握人物形象;
4.学会运用跳读筛选重要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精度和跳读的基本概念。精度阅读是指仔细阅读文本,关注细节,深入理解内容;跳读则是在阅读过程中快速筛选重要信息,忽略次要内容。这两种技巧是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的关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节,展示如何运用精度和跳读来把握故事重点和人物特点。
1.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可以结合更多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精度和跳读的适用场景。
2.在实践活动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这两种阅读策略。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4.课后作业可以布置一些与精度和跳读相关的阅读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西游记》的精度和跳读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这两种阅读策略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难度。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一、教学内容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西游记》教学内容:1. 人物形象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2. 情节梳理:石猴出世、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火焰山等3. 主题探讨:师徒四人取经过程中的成长与蜕变、团结协作、坚持信念4. 文学手法:神话色彩、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5. 思考与感悟:从《西游记》中汲取的人生智慧二、教学目标1. 了解《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2. 掌握故事情节,学会概括和梳理3.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 学习并运用文学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5. 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提升语文素养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学会从细节中把握人物形象3.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学会概括和梳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 主题探讨:结合教材内容,探讨《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5. 文学手法分析: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西游记》中的神话色彩、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6. 思考与感悟: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从《西游记》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2. 学生能够概括和梳理故事情节,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 学生能够理解《西游记》的主题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 学生能够分析并运用文学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5. 学生能够从《西游记》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思考能力二、核心素养目标1. 语言运用:提高学生对《西游记》中神话色彩、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文学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6单元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并能够运用精读与跳读的方法欣赏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法、讲授法、活动法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跳读概括情节、运用精读品析精彩片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名著《西游记》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精读与跳读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精读与跳读的方法欣赏作品。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教学过程一、“西游通”(明确目标)1、检查预习,引出课题。
大家看过《西游记》吗?这样一本书你大概需要花多长时间阅读?那今天咱们就以《西游记》为例,学习精读与跳读两种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咱们的阅读效率。
2、填写对联,唤起回忆。
【鸟困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
人活世上,要八戒更需()。
】二、第一关(跳读排序)1、小组活动:快问快答【请你到书中找一找,取经路上孙悟空都遇到了哪些妖魔鬼怪?】2、分组竞赛:激趣游戏【软件切换为:希沃】①《西游记》的作者是罗贯中×②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③八戒的武器是九齿钉耙√④《西游记》是短篇章回体神魔小说×⑤《西游记》与《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⑥《西游记》全书共99回×通过希沃实现交互式PK,游戏结束后由学生改错,最后全班齐读订正后的正确答案。
3、看图排序给出几组图片,由学生根据图片讲述《西游记》中的经典故事,并事情发展的先后进行排序。
师:同学们,短短两分钟内,你们是如何快速找到答案的?(看目录)这个方法实际上就是我们阅读当中的跳读,(播放微课)那跳读呢,就是根据我们阅读的目的,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比如:标题、重点跳读法、首尾句跳读法、中心词跳读法。
(屏显跳读的概念)三、第二关(精读悟空)通过实践,咱们不难发现,运用跳读能够大大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但这种跳跃式阅读,容易错过一些精彩的“细节”,这往往对我们理解文章主旨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为了深入、细致的理解文章,咱们这时就应该采用精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 《西游记》 精读与跳读 教用书配套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圣哲学校蔡雨欣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现实意义。
一、导入新课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
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走近作者、走近作品1.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补充。
2.介绍《西游记》,整体感知。
3.请同学们用“我认为……情节好。
因为……比如……”简述你喜欢的故事情节。
示例: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
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
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
我认为这段好,因为它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
目标导学二:联系作品,探讨人物形象1.请学生上台讲有关孙悟空的小故事。
(任选一个)①大闹天宫②三借芭蕉扇③智擒红孩儿④赌胜车迟国⑤三打白骨精⑥真假美猴王2.组织学生结合小说分析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悟净的形象。
明确: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身上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勇于反抗、敢作敢为的战斗精神;在“西天取经”中,孙悟空身上又表现出一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积极进取、永不妥协的理想主义精神。
猪八戒:他有许多优点,不怕脏、不怕累,战斗勇敢。
也有许多小毛病,爱占便宜、好吃贪睡、嫉妒心强,喜欢拨弄是非,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
他有时耍点小聪明,结果反而坏了大事。
但他是一个好人,他憨厚纯朴,没有害人之心,并且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唐僧:目标坚定、信念执着,慈悲忠善。
有时糊涂,人妖不分。
沙僧: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心地善良,敦厚朴实,老实忠诚,默默无闻。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语文《西游记》的精读和跳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用跳读法和精读法阅读《西游记》等长篇名著。
2.培养学生通过精读细处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及探索主旨的能力。
3.通过趣读法,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等名著的兴趣。
4.培养学生不畏艰险,执着信念,不断修身养性的良好品格。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会用跳读法和精读法阅读《西游记》等长篇名著。
2.培养学生通过精读细处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及探索主旨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亲爱的同学们,《西游记》这部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我们已经读了一段时间了,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阅读的收效如何!2.预习检测:请问:孙悟空有哪些称呼呢?很多:石猴、千岁大王、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如此众多的称呼里藏着什么玄机呢?)二.称呼探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西游》中最神通广大、威风八面的孙悟空,去探索他称呼的奥秘与玄机。
1.跳读法——锁定称呼章回师:首先,请同学们用跳读法迅速锁定孙悟空称呼由来的章回、片段。
(这么大部头的书,要想进行跳读也非易事,需要集体的力量才行。
请以六人为一组进行:四名同学进行跳读查询,一名同学做记录,一名同学做代表发言)(1)跳读法: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的一种读书方法。
(2)孙悟空的称呼及由来孙悟空的称呼及由来回目数第一回第四回第十四回第一百回回目名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径回东土,五圣成真。
称呼石猴千岁大王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师:大家做得很好,带着阅读目的,通过跳读,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迅速找到了孙悟空的称呼及由来。
接下来,就让我们运用精读法,走进相应的情节之中,去分析孙悟空的形象,探索称呼的奥秘吧!(也分小组来鉴赏情节,分析形象,最后由老师来总结)2. 精读法——走进情节探秘(1)精读法: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在读书时,针对特定的内容进行深入的阅读,以求获得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教案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学习目标:1.通过回目引读,了解章节内容。
2.学习并运用精读、跳读相结合的方法,欣赏精彩片段。
3.通过合作、探究、交流,提高学生对名著的认知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学习并运用精读、跳读相结合的方法。
学习难点:提高学生对名著的认知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交流法、探究法课前准备:1.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2.学生小组制作《西游取经路线图》手抄报,完成西游人物档案表格。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现代文学、比较文学学科奠基人贾植芳说:“我少年时读之,老年也读之,越读越觉得有味道,真是百读不厌,我把它看成一部人生教科书……它给人以大眼光、大境界、大醒悟、大触动。
”他为什么对《西游记》这部著作评价如此之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经典,品味中华文化的魅力吧!二、整体把握1.了解作者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代文学家。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现江苏淮安)人。
自幼喜爱神话故事。
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
一般研究者认为,他在前人作品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写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长篇小说《西游记》。
2.主题思想《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长篇神魔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讽刺、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3.内容梳理在结构上,《西游记》由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回到第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4.主要人物①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称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
名著导读 《西游记》 精读和跳读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整体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概况、故事情节、篇章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2.运用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做读书笔记的方法阅读原著,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具体材料以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感受师徒四人尤其是孙悟空不畏艰险、为实现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从而对学生的人生态度产生影响。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概况、故事情节、篇章结构等。
2.学习精读,用以精读为主的方法阅读经典片段,进行专题阅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名著,初步了解《西游记》播放央视电视剧《西游记》插曲,导入课题。
(板书:《西游记》)师: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制成了动画片、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这些形式的艺术作品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初步阅读,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这部神魔小说,去感悟,去欣赏。
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同学们对《西游记》的了解。
课件出示:活动一:《西游记》知识知多少1.《西游记》的作者是谁?简要介绍其生平。
2.简要介绍一下《西游记》的成书经过。
3.《西游记》一共有多少回?可以分为几个部分?4.用一句话把《西游记》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
5.根据《西游记》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有哪些?简要介绍其中一个。
(学生抢答,鼓励其他同学补充)预设 1.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江苏涟水,生于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中国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后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自幼敏慧,又好学习,博览群书,然而屡试不中,中年后才补为贡生,担任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荆府纪善。
晚年归居乡里,贫老以终。
吴承恩一生诗、文、词创作甚多,死后大部分亡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包括诗1卷,散文3卷,卷四末附小诗38首。
2.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发现
自主阅读
依据第一课时的小组组成,用跳读与精读 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下面专题内容。
自主阅读
1.备选跳读专题 (1)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分析(必做) (2)取经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 (3)西天取经路线图 (4)孙悟空的称号演变 (5)唐僧的前世今生 (6)猪八戒的可爱
自主阅读
(7)默默的沙僧不可缺少 (8)西天路上的妖魔的来龙去脉 (9)《西游记》中的神仙 (10)《西游记》中妖怪与神仙的关系 (11)唐僧的软弱与坚定 (12)孙悟空的急躁与真情
了解西游记
1.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简要介绍其生平。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
山人,先世江苏涟水,生于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 人,中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 后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自幼敏慧,又好学习, 博览群书,然而屡试不中,中年后才补为贡生,担 任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荆府纪善。晚年归居乡里, 贫老以终。
精读名著
人物对话,个性鲜明,生活气息浓烈,幽默 诙谐。
俗语、市井言语交错运用,雅俗共赏。
精读名著
(2)山以石为骨,石作土之精。烟霞含宿润, 苔藓助新青。嵯峨势耸欺蓬岛,幽静花香若海瀛。 几树乔松栖野鹤,数株衰柳语山莺。诚然是千年古 迹,万载仙踪。碧梧鸣彩凤,活水隐苍龙。曲径荜 萝垂挂,石梯藤葛攀笼。猿啸翠岩忻月上,鸟啼高 树喜晴空。两林竹荫凉如雨,一径花浓没绣绒。时 见白云来远岫,略无定体漫随风。
了解西游记
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 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 齐天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 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这些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 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 文学巨著。
了解西游记
孙大圣驮着 妖魔,心中 埋怨唐僧, 不知艰苦, “行此险峻 山场,空身 也难走,却 教老孙驮 人。”
行者闻言,大惊 失色。心中暗想 道:“又是冤家 了!当年伏了红 孩儿,说是这厮 养的。前在那解 阳山破儿洞遇他 叔子,尚且不肯 与水,要作报仇 之意;今又遇他 父母,怎生借得 这扇子耶?”
人物性格 或品质
自主阅读
2.成果展示 呈现形式: 思维导图,故事汇报,读书报告,戏剧 表演,相声等。
课外阅读
1. 用精读与跳读的方法,读完整本书。课外每 人填写出自己的《西游记》阅读计划表。
《西游记》阅读计划表
阅读范围 阅读时间 阅读感悟或评价
课外阅读
2. 根据阅读任务卡示范,自制表格,至少独立 完成两个跳读专题的阅读任务。
(3)根据你精读的故事情节模式,小组一起创 作一个妖怪给唐僧师徒制造的磨难。
自主阅读
提示:创作故事情节结构要完整:如何开头,如 何结尾,妖怪有何来历,唐僧师徒是如何应对;要有 细节描写,想象合理,性格符合人物特征。
自主阅读
3.呈现成果 呈现形式:思维导图,故事汇报,读书报告,
戏剧表演,相声等。 4.小组讨论,分工落实三个专题任务。
精读名著
②唐僧: 三藏听说,愁促眉尖,闷添心上,止不住两泪浇流,
只道:“怎生是好!”(_语__言__、__神__态__描写)——心里 着急,性格懦弱
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 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又 问:“那方有经?”八戒道:“西方有经。”三藏道: “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语言描写)——_信__念__坚__定_
第三部分(第十三回到一百回)“西天取经”,其 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中又由四 十一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 呼应,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历 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了解西游记
4. 用一句话把《西游记》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 一下。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去 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 真经。
了解西游记
5. 根据《西游记》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 有哪些?简要介绍其中一个。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影片讲述了已被压 在五行山下寂寞沉潜五百年的孙悟空被儿时的唐 僧——俗名江流儿的小和尚误打误撞地解除封印 后,在相互陪伴的冒险之旅中找回初心,完成自 我救赎的故事。
了解西游记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主要讲述了唐僧 师徒前去西天取经之前的孙悟空因要杀唐僧被观 音菩萨惩罚转世为至尊宝,而后遇见白骨精、蜘 蛛精的传奇故事。
人物
孙悟 空
人物表 现
语言
故事情节
三打白骨精 大战红孩儿 三调芭蕉扇
行者陪笑道: “师父好不 聪明。这等 半山之中, 前不巴村, 后不着店, 有钱也没买 处,教往那 里寻斋?”
行者道: “你令尊叫 牛魔王,与 我老孙结为 七弟兄,让 他做了大哥; 我老弟兄们, 那时节耍子 时,还不曾 生你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行者闻言, 急抽身走入 里面,将糕 递与三藏道: “师父放心, 且莫隔年焦 着,吃了糕, 我与你说。”
景物描写优美生动,暗中推动情节发展
精读名著
通过精读,我们可以细致地了解内容,读出 自己细腻的感受,在圈点批注中透彻地理解人物 形象,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自主阅读
1.分组,推选小组长 2.明确阅读要求
(1)每人自选一个喜欢的取经故事圈点批注, 分析其情节、人物心理和语言特色。
(2)围绕一个精读的故事内容,小组创作一个 戏剧表演节目。
人物性格 或品质
有责任心, 桀骜不驯, 尊重唐僧
阅读发现
跳读名著
人物
人物 表现
三打白 骨精
故事情节 大战红孩儿
三调芭蕉扇
人物性格 或品质
阅读发现
孙悟 空
行动
行者认 得他是 妖精, 更不理 论,举 棒照头 便打
孙大圣着实心焦,将 身一纵,跳上那巅崄 峰头,喝一声叫 “变!”变作三头六 臂,似那大闹天宫的 本像。将金箍棒,幌 一幌,变作三根金箍 棒,劈哩扑辣的,往 东打一路,往西打一 路,两边不住的乱打
精读名著
(2)人物性格、心理: ①孙悟空: 行者见他闭了门,却就弄个手段,拆开衣领,把
定风丹噙在口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蟭蟟虫儿,从 他门隙处钻进。(_动__作__描写)——机智
大圣公然不惧,使铁棒劈手相迎。他两个往往来 来,战经五七回合,罗刹女手软难轮,孙行者身强善 敌。(_动__作__描写)——_勇__敢__,__本__领__高__强__
什么是精读?精读读什么? 精读即精细深入的阅读。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
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
精读名著
2.精读方法运用
阅读内容: 精彩选篇——《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
一调芭蕉扇》 阅读方法:圈点批注
精读名著
阅读(批注)要点:
(1)理清故事情节。 (2)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揣摩人物性格、心理。 (3)读内容的感受,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写法的赏析。
记》,探究孙悟空的性格及其发展。 活动内容: (1)学生跳读,完成阅读任务卡。 (2)学生交流展示完成了的阅读任务卡。 (3)教师示范阅读任务卡。
跳读名著
阅读任务卡
阅读专题:孙悟空的性格及其发展
人 人物
故事情节
人物性格
物 表现 三打白 大战红 三调芭蕉 或品质
骨精
孩儿
扇
阅读发现
孙 悟 空
跳读名著
3. 《西游记》一共有多少回?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一共100回。第一部分(第一回到第七回)介绍 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二部分(第八 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的由来。 包括“唐僧出世”“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 征斩龙”“唐王入冥”等几个小故事,起着过渡和 衔接作用。
了解西游记
了解西游记
吴承恩一生诗、文、词创作甚多,死后大部分 亡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包括 诗1卷,散文3卷,卷四末附小诗38首。
了解西游记
2. 简要介绍一下《西游记》的成书经过。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唐太宗贞观 三年(629),僧人玄奘徒步去天竺(今印度)游 学。他从长安出发,经姑臧(今甘肃武威),出敦 煌,再经今新疆和中亚等地,历尽艰难险阻,最后 到达了天竺。他在那里学习数年,并在一次大型佛 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广泛赞誉。贞观十九
3. 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或一组综合性较强的阅读 任务。
准备工作
第3课时
1. 推选主持人 2. 根据阅读专题类别将提交的阅读成果分组 3. 根据个人主要成果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组 4. 小组推荐展示作品 5. 集体制订作品评价标准
精读名著
(1)故事情节: 唐僧师徒四人路过火焰山。由于山上一片火海,
他们无法通过。得知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能灭火焰山 的火,悟空就亲自前往借扇。铁扇公主误以为是悟 空害了她的儿子红孩儿,死活不愿借扇给悟空。无 计可施后,悟空变小,让铁扇公主喝进肚子,逼铁 扇公主交出扇子。铁扇公主腹疼难忍,答应借扇, 但给的是一把假扇。
名著导读 《西游记》 精读和跳读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3课时
新课导入 歌曲欣赏
第1课时
《敢问路在何方》
“你挑着担,我 牵着马,迎来日出, 送走晚霞……”
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 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制成了 动画片、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这些形 式的艺术作品代替不了阅读名著。同学们前段时 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初步阅读,这节课我们将 一起走进这部神魔小说,去感悟,去欣赏。
跳读名著
1.什么是跳读 阅读教材P134的相关内容,思考:什么是跳
读?如何进行跳读?跳读读什么?
跳读,是跳跃式地阅读。跳读是主动地舍弃、 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跳读可以跳过与 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 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