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西游记导读》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西游记导读》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西游记导读》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成书时间、主要内容等相关背景知识。

(2)理解《西游记》中所包含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等。

(3)熟悉《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代表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导读的方式,提高学生们对于《西游记》的兴趣,并激发其进一步了解和探究的动力。

(2)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和个人思考,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介绍《西游记》的作者、成书时间、主要内容等相关背景知识。

(2)分析《西游记》中所包含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等。

(3)讲解《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代表意义。

教学难点:(1)如何在短时间内系统地介绍《西游记》的背景知识和主要内容。

(2)如何理解和分析《西游记》中所包含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3)如何深入理解和分析《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代表意义。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先向学生们介绍《西游记》这部古代文学名著,引导学生们简单谈一谈自己对于《西游记》的了解和感受。

然后教师介绍《西游记》的作者、成书时间等相关背景知识,并大致介绍其主要内容。

学习新课分析《西游记》中所包含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教师通过讲解《西游记》中所包含的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等,引导学生们了解古代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比如,唐僧的慈悲心、孙悟空的自由思想、猪八戒的贪婪和懒惰等,都代表了不同的哲学思想。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心目中的“至尊宝”、“孙悟空”等角色,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讨论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

观看影视作品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如《西游记》电视剧等,并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不同版本之间的异同和改编方式,对比原著的特点和价值。

创作小说要求学生以《西游记》中的一个角色为主角,自行创作一个小说,写出自己的故事情节和创意,并在班内分享和交流。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的:1、理清小说结构,了解小说内容。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课前学习: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并做笔记,了解故事内容并对人物形象作评析。

课堂学习:第一块:导入新课1、由我国四大古曲小说说起,引入新课的学习。

2、组织学生简介作者吴承恩。

3、简单介绍写作背景及《西游记》的文学地位。

第二块:导读小说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下列问题:①《西游记》全书的内容。

②《西游记》的结构。

2、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明确:①《西游记》作书100回,该书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扫除障碍,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它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

②在结构上,《西游记》由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3、小结:神话小说《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本节课只着重简介这本书的内容及情节。

对《西游记》这部名著,我们今天只不过一个初步的了解,更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品味。

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原著内容。

课后学习:1、课外重读《西游记》、熟记故事,试分析人物形象。

2、如何正确看待小说中的佛教色彩?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设计篇2一、活动目标1、理解有情节的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

2、能用不同的形式朗读儿歌。

3、能根据儿歌里不同的角色特点进行创编动作。

二、活动重点、难点:理解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歌的形式特点。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西游记》名著导读阅读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西游记》名著导读阅读  教学设计

读《西游》话悟空分享会——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一、背景1.面向学生:七年级学生2.学科:部编本人教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3.课前准备:(1)学生阅读原著《西游记》,了解《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人物等基本知识;(2)老师阅读原著《西游记》,看电视,了解河北大学韩田鹿主讲百家讲坛《西游记》,了解“整本书阅读”等资料;(3)老师精选学生的思考分析印成学案资料(4)制作多媒体课件;二、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分析孙悟空的形象,学习辩证地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2. 分析孙悟空的形象在当今的意义;3. 以点带面,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时能深入思考并适当地写一些分析评论文字,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2. 分析孙悟空的形象在当今的意义。

四、教情分析《西游记》是部编本人教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推荐书目。

这部小说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有名的神魔小说,教材中就选取《孙悟空大闹天宫》片段,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这本名著的原著。

名著分享会,在学生阅读原著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孙悟空的形象,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评价人物的能力。

另外,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尽量让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思辨能力提高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读有所获。

五、教学方法本部小说语言精辟,读起来给人以优美、幽默之感,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品、辩、演等结合,引导学生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分析人物,感受《西游记》原著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播放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发放学案资料;和学生初步沟通,融洽气氛。

放主题歌,导入(1分钟)同学们好!“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曾经的草根石猴,经过一番番春秋冬夏. 经历一场场酸甜苦辣,踏平坎坷,华丽转身,最终成为斗战胜佛。

《西游记》的故事众所皆知。

我们都读了原著,这节课就一起来开分享会。

老师带大家来玩个游戏——“击鼓传花赛《西游》”,看看你有多了解《西游记》。

【设计意图:从主题歌导入到《西游记》,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吸引学生分享名著的兴趣。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目标: 1. 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运用精读和跳读等方法来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教学重点: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快速阅读,通过运用精读和跳读等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小说的速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入背景音乐: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进入课题.西游记知识大比拼,检测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新知讲解1.作者简介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

他勤奋好学,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

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几十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

2、名著简介:(出示PPT学生自主观看)看完后(请生用一句话概括内容)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并了解文学地位: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

《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

4.《西游记》故事梗概(-)从第一回到第七回,叙述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空的故事(二)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描写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的由来;(三)从第十三回到第九十九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唐僧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 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安达西天,取得真经;(四)第一百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三、合作探究西游记中塑造了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你都知道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他们的性格特点与相关故事。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话“成长”——《西游记》名著导读师大一中张晓琪【教学目标】.梳理情节,感知孙悟空的成长变化。

1.品读片段,体会孙悟空的成长变化。

2.反思提升,学会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西游记》的探究性学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知、体会孙悟空成长变化。

1.教学难点:对孙悟空成长变化的整体把握;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学时】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漫谈读了《西游记》,哪一个形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简要说说原因。

(两到三个学生即可)教师引导谈到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神通广大(可从近年以《西游记》为蓝本开发的电影《大话西游》《西游降魔》《大圣归来》等,都主要聚焦孙悟空)二、活动--梳理感读1.浏览回FL根据回目内容,试着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孙悟空的成长变化历程图。

(学生画完以后,交流自己的划分依据,要求语言简洁、概括)2.结合具体情节,说说孙悟空有哪些成长变化。

(学生结合具体情节,说孙悟空的成长变化。

)(1)名称变化石猴一一美猴王一一孙悟空一一弼马温——齐天大圣一一孙行者一一斗战胜佛(2)对唐僧态度的变化嫌恶一一敬重、春念(3)对取经认识的变化求自由明责任尽忠心(4)成长的变化初出世一一习本领一一长见识一一修心性一一成正果3.教师小结孙悟空的成长变化。

求永生一一求本领一一求尊重与认可一一懂善恶一一重情义一一有慈悲心(教人从善)猴性人性佛性从回目梳理出的变化后,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确外在变化是明线,心理的变化是暗线,我们要通过外在的变化来看到孙悟空内心的成长变化。

三、活动二-聚焦品读作者是怎样刻画孙悟空的这些形象特征的?猴性、人性、佛性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1.教师示例探究孙悟空猴性特征的刻画。

教师带领品读下面章回选段,分析猴性特征的刻画。

教师引导学生猴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动作上。

所以教师找了以动作刻画为主的文段进行品析。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瘠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西游记》导读课 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西游记》导读课 教案

入奇幻世界,启西游之路——《西游记》导读课教学目标1.通过搜索资料等方式,了解本书概况,制作书籍概况导图。

2.通过阅读目录,浏览故事内容,梳理取经线路图,初步感知本书的奇幻魅力。

3.分享书中精彩故事,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4.初步了解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搜索资料等方式,了解本书概况,制作书籍概况导图。

2.通过阅读目录,浏览故事内容,梳理取经线路图,初步感知本书的奇幻魅力。

3.初步了解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目录,梳理取经线路图,初步感知本书的奇幻魅力。

教学准备1.《西游记》读本。

2.搜索资料,了解《西游记》书籍概况3.浏览目录,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说也奇怪,你突然收到了一封邮件,封面只写了“招募令”三个字,怀着忐忑的心情你点开了它,内容如下:“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往西天取经而去。

虽已有三位徒弟,又有白龙马随行,但路途艰险,想再招收一个徒弟。

悟空、八戒、沙僧,说说你们的招募建议吧!”“像俺老孙一样聪明就行……”“能给老猪我化来美味斋饭的最好……”“我没什么意见,听师兄们的……”“但贫僧想要一个队中掌书记,将此番取经路途见闻一一记录,布之于世,贫僧知你文笔流丽,若你愿意,诚邀你加入取经队伍,一同西行……”这是一个怎样的取经团队?这一路你将会遇见怎样凶神恶煞的妖魔鬼怪?经历怎样惊心动魄的奇幻事迹?就这样,你背着行囊,怀着紧张而又期待的心情和唐僧师徒开启了漫漫西行路。

在这趟旅途中你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制作《西游记》概况导图2.梳理取经线路图3.制作“精彩故事”卡片4.制作人物介绍卡5.梳理人物成长史6.《西游记》故事新编针对以上内容,我们将举办“入奇幻世界,再走西游路——阅读实践”活动。

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你不仅要了解《西游记》这本书的概况,还要跟随主人公们踏上旅途,深入品味这些经历的精彩奇妙、分析所遇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课堂活动任务一:整理资料,制作概况导图出发在即,你需要先对《西游记》这本书的概况有充足的了解。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西游记》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西游记》优秀教案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七年级(上)教材版本人教部编版课题名称名著导读《西游记》难点名称品读小说生动的细节描写,创设阅读情景,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西游记是长篇神魔小说理解其中的细节描写较难。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学生创设阅读能力较弱。

难点教学方法1.课内外结合,提高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2.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一、导入新课。

(课前提醒所有的学生拿出语文课本、所带的名著《西游记》、读书笔记本)导引:刚才,同学们听到的乐曲,歌名叫什么?《敢问路在何方》;是哪部电视剧的插曲?《西游记》。

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老师这里带了一些不同版本的《西游记》,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是什么时候第一次接触到这部名著的?(可补充:小时候,太宽泛了,具体一点,通过什么方式?)2、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可能的答案有:连环画、电视剧、动画片、小人书、小说书等等。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二、读名著,理情节。

(教师:老师没有想到同学们这么早就知道了《西游记》,但真的读过了吗?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1、关于作者吴承恩是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

他创作的《西游记》是以唐代的大和尚玄奘到天竺(古印度)寻访佛经的故事为原型而写成的一部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

共一百回,第一回到第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前七回介绍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的故事,八到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取经的缘由。

第十三到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到真经,修成“正果”。

被《美国大百科全书》誉为“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

2、理解主题西天取经故事显然告诉人们:为了寻找、追求、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和目标,为了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必然会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必须去顽强地战胜这些困难,克服这些挫折。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西游记》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西游记》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贡井区送教下乡自贡八中杨玲2023年12月13日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主要人物性格的变化。

(3)、通过人物性格特点的变化得到的启示。

二、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性格,认识人物性格的启发意义。

课前学习:阅读原著,每人完成一个精彩的阅读计划。

三、导入:同学们好,上课前,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

(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小声哼唱,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同时也会喜欢《西游记》吧?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 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四、新课:为自己的阅读找到一个支点你会关注一部小说的什么?管窥悟空,大话西游(一)初探孙悟空:孙悟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一一鲁迅)第一环节:阅读过程中,重点关注孙悟空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1、思考:孙悟空的外貌特点。

2、思考:取经前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精读第1—7回】3、思考:取经时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精读第14回、第27—31回、第56—58回、第45—46回、第97回】4、思考: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发生了哪些变化?1、孙悟空的外貌特点:雷公嘴、孤拐面、火眼金睛、黄发金箍、一身黄毛、两块红股。

2、取经前的性格特征:桀瞥不驯,无所畏惧,追求自由。

3、取经时的性格特点:机智勇敢且武艺高强、幽默诙谐、仁义忠诚、除强扶弱、打抱不平、嫉恶如仇、善恶分明等。

4、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发生了哪些变化:从桀瞥不驯到矢志不移;从野性四溢到后面的稳重;从暴躁变为稳重,但嫉恶如仇未变,依旧善恶分明。

(二)再探孙悟空:”孙悟空的成长变化”专题探究1、聚焦第14回、第27回、第56、57回,分析三次事件重要细节的不同之处,尝试探究孙悟空在三次事件中成长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扬善惩恶逼上梁山不归路 /诵大唐圣僧千辛万苦斩妖除魔万里西天取真经
2、动画《猴哥》
二、走近作者
1、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人。

明代作家。

从小就很聪明,少年得志,名满乡里。

《淮安府志》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后来又做过两任小官。

晚年隐居创作《西游记》。

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

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

三、了解名著积累
1、把你所了解的《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向大家作介绍!
2、请你从下列图中选择一个故事情节,给大家作简要讲述!(友情提醒:捉住故事的主人公、主要情节。


3、背景介绍: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

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4、《西游记》成书演变
《大唐西域记》:(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
――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唐三藏》《蟠桃会》等,元《唐三藏西天取经》《二郎神锁齐大圣》――明、吴承恩《西游记》
四、内容结构篇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
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谓是孙悟空的一部“英雄史”
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

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这是唐僧师徒四人的一部“创业史”
五、人物介绍篇
1、孙悟空:原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后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的齐天大圣。

受观音点化,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取经成功后,封为“斗战胜佛”。

孙悟空的兵器--金箍棒(定海神针,原是大禹治水测量所用)
孙悟空的本领--火眼金睛、腾云驾雾、七十二变化
2、根据原著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对玉皇大帝说)“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对太上老君说)“你这老官儿,纵放怪物,抢夺伤人,该当何罪?”
“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
桀骜不训,有向一切权威
挑战的反抗精神。

总结:优点: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不畏艰难险阻,充满了斗争精神。

缺点:有时有点调皮、捣蛋,爱和八戒开玩笑,好听奉承话。

3、请你模仿上面对孙悟空的介绍,分别对下列人物作介绍。

(友情提醒:1、要尽量客观、公正地评价;2、评价要有依据,主要是分析原著中相应的内容;3、抓住主要性格特点,抓住其典型特点。

4、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


4、唐僧:优点:唐僧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有理想追求、到西天取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从来没有动摇过。

缺点:是非不分,盲目慈悲,太糊涂,太慈悲。

又固执迂腐,懦弱无能。

猪八戒:优点:憨厚老实,既勤劳、朴实、善良、有本领,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不忘取经大义,是取经路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缺点: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他有时爱撒个
谎,又自私狡黠、贪图小利;既心胸狭窄,一事当先,先顾自身。

沙和尚:沙僧循规蹈矩、一本正经、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小心谨慎、明哲保身,忍辱负重、顾全大局,恩怨分明、诚实不欺,执着事业、信念坚定,关键时刻不失义骨侠肠,他是道德之典范。

他也是取经人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是粘合剂,又是调和剂。

是一位君子。

六:精选精读篇
1、阅读《美猴王》回答问题:
1)、试概括一下本节的主要内容。

2)、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绘一下水帘洞内的景象。

3)、根据文中内容分别给这两联对一个下联:“天生精灵气”“花果山初显神威”4)、石猴为什么会成为众猴之王,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1、本文主要介绍孙悟空出生以及后来成为众猴之王的经历。

2、有一座铁板桥,四周的有各种花草树木,家具一应俱全:有樽、罍、锅灶、石座石床、石盆石碗等。

正中有一石碣刻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3、下联:“地造美猴王”“水帘洞始露峥嵘
4、石猴第一个勇敢地跳进水帘洞,并发现了花果山福地,众猴遵守诺言,推选它为猴王。

启示①这是孙悟空前进道路上的第一步,一方面这来自于它本身的机智勇敢,更为重要的是它抓住了机遇。

②同时也告诉我们,真正的领袖从来都是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最后由公众推举出来的。

③只有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人,群众才会推举他成为领袖,
阅读《孙悟空一调芭蕉扇》思考下列问题。

1)、孙悟空说铁扇公主是他的嫂嫂,可是铁扇公主看了他却“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这是为什么?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二调、三调芭蕉扇的过程。

3)、有人把我地下党比成是“钻进铁扇公主肚子的孙悟空。

”你认为这个比喻形象吗?为什么?
明确:1、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经过火云洞时,被铁扇公主和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把唐僧抓住,孙悟空不敌红孩儿的三味真火,后请来观音老母用天罡刀丛降伏红孩儿,使之做了善财童子。

铁扇公文心疼儿子所以恨孙悟空。

2、二调芭蕉扇:孙悟空在土地的指引去求助牛魔王未果,后变成牛魔王从铁扇公主住骗得宝扇,但很快又被牛魔王变成的猪八戒骗去宝扇。

三调芭蕉扇:孙悟空在众神帮助下大战牛魔王,最后哪吒三太子制服牛魔王,铁扇公主被迫献出宝扇。

3、比喻很形象,在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地下党人员以各种身份打入到国民党内部,获取了很多重要的情报,为共和国的成立作出巨大贡献,这和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获取宝扇非常相似。

3、观看一调芭蕉扇的视频并和课文对比,你怎样看待影视作品和名著的区别。

1、从观者的角度看: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姆莱特,原著可以培养读者的想象力。

而影视作品中场景都是导演的想象,已经定形。

2、阅读名著可以提高读者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

2、从作者创作的角度来看。

名著的作者侧重于语言的修炼,意境的展开;而影视剧作者更加注重视觉上的效果,如场景、特技之类的安排。

3、……
4、试向大家推荐《西游记》中你最喜欢的一个章节,并说明原因。

我最喜欢“大闹天宫”这一个章节。

孙悟空听说王母娘娘开蟠桃会没有邀请他,一怒之下大闹蟠桃会,反下界去,李天王率领的十万天兵天将和悟空展开厮杀,无法取胜,最后请来二郎神,和太上老君联手擒得孙悟空,置于八卦炉炼满四十九天之后,反被悟空炼得“火眼金睛”。

玉皇大帝最后只得请来如来佛,将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大闹天宫”是最能体现孙悟空的反叛精神的一个章节,也是全书的高潮。

一个平民代表的石猴敢于向天地最高统治者挑战,这种不畏强暴的精神和勇气是全书的精华。

5、我推荐的章节是。

七、感悟篇
1观看六小龄童谈悟空
2、我们的感悟
唐僧—认准目标,坚持到底
孙悟空—战胜自我,改变世界
猪八戒—快乐生活,幽默人生
沙和尚—谦逊为人,踏实做事
团队力量—一个团队中各司其责,通力合作,才能达到目标。

成功定律:成功=信念+智慧+勇敢+奉献
3、如果你有一次旅游计划,你会选择师徒中哪个人物做你的玩伴呢?说说理由。

4、放飞想象:假如孙悟空头上没有了金箍,会怎么样?
5、小结:小说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多姿多彩。

小说中的人物,无论是师徒四人,还是仙佛鬼怪,往往既有神性(魔性),又有人性(社会性),还有物性(自然性)。

正是因为人物各有优点和缺点,才显得真实,贴近生活,才能展示个性之美,人物才立体起来。

1、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谢觉哉
2、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4、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

——宋濂
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6、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