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卷)2021高考语文一轮讲义 第23单元 (加试)文言文阅读(1)

合集下载

江苏省2021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江苏省2021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江苏省2021年高考:语文卷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菜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雕塑《拉奧孔》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

……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

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

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练习01 苏教版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练习01 苏教版

202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01 苏教版赵逵字庄叔,其先秦人,家于资州。

逵读书数行俱下,尤好聚古书,考历代兴衰治乱之迹,与当代名人巨公出处大节,根穷底究,尚友其人。

绍兴二十年,类省奏名,明年对策,论君臣父子之情甚切,擢第一。

时秦桧意有所属,而逵对独当帝意,桧不悦。

即罢知举王严,授逵左承事郎、签书剑南东川。

帝尝问桧:“赵逵安在?”桧以实对。

久之,帝又问,除校书郎。

逵单车赴阙,征税者希桧意,搜行橐皆书籍,才数金而已。

既就职,未尝私谒,桧意愈恨。

逵赓御制《芝草诗》,有“皇心未敢宴安图”之句,桧见之怒曰:“逵犹以为未太平耶?”又谓逵曰:“馆中禄薄,能以家来乎?”逵曰:“亲老不能涉险远。

”桧徐曰:“当以百金为助。

”逵唯唯而己。

又遣所亲申前言,讽逵往谢,逵不答,桧滋怒,欲挤之,未及而死。

帝临哭桧还,即迁逵著作佐郎兼权礼部员外郎。

帝如景灵宫,秘省起居惟逵一人。

帝屡目逵,即日命引见上殿,帝迎谓曰:“卿知之乎?始终皆朕自擢。

自卿登第后,为大臣沮格,久不见卿。

秦桧日荐士,未尝一语及卿,以此知卿不附权贵,真天子门生也。

”诏充普安郡王府教授。

逵奏:“言路久不通,乞广赐开纳,勿以微贱为间,庶几养成敢言之气。

”帝嘉之。

二十六年,迁著作郎,寻除起居郎。

入谢,帝又曰:“秦桧炎炎,不附者惟卿一人。

”逵曰:“臣不能效古人抗折权奸,但不与之同尔,然所以事宰相礼亦不敢阙。

”又曰:“受陛下爵禄而奔走权门,臣不惟不敢,亦且不忍。

”明年同知贡举,尽公考阅,以革旧弊,遂得王十朋、阎安中。

……逵以疾求外,帝命国医王继先视疾,不可为矣。

卒年四十一。

帝为之抆泪叹息。

逵尝自谓:“司马温公不近非色,不取非财,吾虽不肖,庶几慕之。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逵独当帝意当:适合。

B、亲老不能涉远亲老:亲人和老人。

C、逵不答,桧滋怒滋:更加。

D、臣不能效古人抗折权奸抗折:抗拒驳斥。

2、下列各句“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桧以实对②能以家来乎③当以百金为助④以此知卿不附权贵⑤勿以微贱为间⑥尽公考阅,以革旧弊⑦逵以疾求外A、①③⑤B、②④C、⑤⑦D、③④⑤3、下列各句括号内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帝又问,除(逵)校书郎。

2021高考江苏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第1章 第1节 Ⅰ.补——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知识

2021高考江苏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第1章 第1节 Ⅰ.补——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整体感知把脉高考——研透高考真题,探讨阅读规律年份考点分布选材特点实词虚词筛选信息分析综合翻译简答选材较稳定,以人物传记为主,侧重墓志铭、墓表之类2021 √√√√2021 √√√√2021√√√√2021 √√√√2021√√√√题型较2021 年没有变化,继续考察实词、分析综合、翻译和简答题。

考察重点:文言实词、翻译题年年必考,简答题连续三年考察,分析综合题连续两年考察。

命题预测:1.选材可能继续以人物传记为主。

2.题型设置将保持稳定。

Ⅰ.补——文言文阅读的根底知识一、人物传记1.选文特点高考传记类文本一般包括史传文、各类文人笔记及小说中的人物传记。

多为四五百字的浅易文言文,一些疑难生僻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如加注释。

一般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

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

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抒情。

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内容特点传记一般有下面几局部内容:①人物的根本情况。

②人物的主要事迹。

③人物的性格作风。

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三种情况,多出现在文章结尾,言;c.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具体到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文本而言,一般都包含以下这些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

3.形式特点(1)构造与线索高考试题所选人物传记阅读文本一般呈“纺锤形〞构造,头尾细,中间粗。

开头局部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记主人公(简称“传主〞)根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

中间局部是传记的主体局部,一般包括两局部内容:一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二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

2021高考江苏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第1章 专题1 第1节 真题真练

2021高考江苏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第1章 专题1 第1节 真题真练

第一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散文阅读命题材料选材范围题干与分值考察角度2021 ?比邻而居? (王安忆) 写人记事类12.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

(4分)概括内容要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4分)理解文中词语含义14.文章的表达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分析文章构造思路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6分)探究语句意蕴2021?何容何许人也? (老舍) 写人记事类11.“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

〞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分)分析文章构造思路12.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4分),概括内容要点13.联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请分析“好、欣赏作品的1.选材特点(1)选材范围方面:选文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

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

(2)选文内容,丰富多彩,但有所侧重。

多数作品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表达了现代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眷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

2.命题规律(1)命题样式:试题保持在4题,以主观题形式考察。

(2)命题规律:①稳中有变。

“稳〞是指阅读题的考察内容、根本套路、设题模式根本稳定,“变〞是指探究方向每年都有所变化。

纵观这些年的高考,对散文文本的考察的能力点以理解词句含义、概括文意、分析文章构造思路、鉴赏技巧和探究意蕴为重中之重。

这些考点涉及的能力层次高,虽然不是备考的盲点,却是考生的弱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②坚持“主题辐射〞原那么。

所谓主题辐射原那么就是散文阅读的命题,不管是有关内容,还是有关构造,还是有关表达技巧,都从文章主旨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所设置的问题都与文章的主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第一节真题真练一、(2021 ·江苏卷,改造)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3文言基础篇第1讲实词课件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3文言基础篇第1讲实词课件

(二)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 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1.本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 义。如“本”的本义是“草木的茎或根”,“道”的本义是“路, 道路”。
2.引申义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本”的引申义为“根本、本来、原本、基本”;“道”的引申 义为“方法、道理、主张”。
谢:________ 谢:________ 谢:________
[答案] (1)①抛弃 ②委托 ③随从,顺从 (2)①暗中 ②(如 果)没有 ③卑微 (3)①道歉,谢罪 ②辞谢 ③称谢
【参考译文】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性情慎重,不乱与人交往。元颢进入 洛阳,任用元邃做东徐州刺史,元邃召引申徽做主簿。元颢失败, 元邃被装入囚车押送到洛阳,元邃原先的官吏宾客都抛弃他而离 开,只有申徽去送别他。等元邃得到赦免,就广召宾客朋友聚会, 赞叹申徽有古人风骨。不久就任命他做太尉府行参军。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凡是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不是主语,则必然活
用作了状语。
类型Leabharlann 示例(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表动作行为的状态、所涉及的方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式 与 工 具 , 译 为 “ 像 …… 一 沛公
样”“在……”“用……”
(节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一》,有删改)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改庶吉士,授检.讨. (2)经刚介方.正. (3)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 (4)以.为.奔竞无耻之戒 (5)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
检讨:________ 方正:________ 交通:________ 以为:________ 干涉:________

【高中语文】2021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题:文言文阅读

【高中语文】2021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题:文言文阅读

【高中语文】2021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题:文言文阅读本文主要为考生提供“2021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题及答案”,期望对学生朋友有所协助!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郑当时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

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武帝立,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

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谪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庄廉,又伤重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然其百金人,不过算器(算器,竹制器皿)甲壳类。

每朝,祗上之间,说道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荣有味其言之也,常惹来以为贤于己。

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

闻人之善言,入之上,唯恐后。

山东士诸公以此饮光②表示郑庄。

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惹来当否。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庄出任人宾客为小农僦③人,多逋正数。

司马Sonbhadra淮阳太守,播发其事。

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

顷之,死守长史。

上以为旧,以庄为汝南太守。

数岁,以官卒。

郑庄始列入九卿,中废为,家贫,宾客益落下。

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

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矣。

太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节选自《史记·汲郑本纪》)【注】①洗沐,假期,犹今星期日。

②翕然,形容言论、行为一致。

③僦,运送。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就是( )a.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存:问候b.然其游至交皆其大父行行:辈分c.又不治其产业治:治理d.与官属言,未尝名吏名:称谓【答案】c(治,置办)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就是( )a.①孝景时,为太子舍人②常引以为贤于己b.①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②荣有味其言之也c.①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②常引以为贤于己d.①庄兄弟子孙以庄故②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答案】d(a.动词,担任/动词,认为。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二)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二)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22分)窦参,字时中,工部尚书诞之玄孙。

参习.法令,通政术,性矜严,强直而.果断。

少以门廕,累官至万年尉。

时同僚有直官曹者,将夕,闻亲疾,请参代之。

会狱囚亡走,京兆尹按直簿,将奏,参遽请曰:“彼以.不及状谒,参实代之,宜当罪。

”坐贬江夏尉,人多义之。

累迁奉先尉。

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参捕理芬兄弟当死,众官皆请俟免丧,参曰:“子因.父生,父由子死,若以丧延罪,是杀父不坐也。

”皆正其罪而.杖杀之,一县畏伏。

转大理司直。

按狱江淮,次.扬州,节度使陈少游骄蹇,不郊迎,令军吏传问,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促诣参,参不俟济江。

时婺州刺史邓珽坐赃八千贯,珽与执政①有旧,以.会赦,欲免赃。

诏百僚于尚书省杂议,多希②执政意,参独坚执正之于法,竟征赃。

明年,除监察御史,奉使按湖南判官马彝狱。

时彝举.属令赃罪至千贯,为得罪者之子因.权幸诬奏彝,参竟白彝无罪。

彝实能吏,后累佐曹王皋,以正直强干闻。

无几,迁御史中丞,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

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

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然多率情坏法,甚为有识所.嗤。

时神策将军孟华有战功,为大将军所诬奏,称华谋反,当死,无以自白,参悉理出之。

参无学术,但多引用亲党,使居要职,以为耳目,四方籓帅,皆畏惧之。

李纳既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

上所.亲信,多非毁参。

参任情好恶,恃权贪利,不知纪极,终以此败。

贬参郴州别驾,贞元八年四月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六》)[注] ①执政:掌管政事的大臣。

②希:迎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参习.法令,通政术 习:熟悉 B .按狱江淮,次.扬州 次:停留 C .时彝举.属令赃罪至千贯 举:检举 D .外示敬参,实阴.间之 阴:阴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强直而.果断皆正其罪而.杖杀之 B.⎩⎨⎧彼以.不及状谒以.会赦,欲免赃 C.⎩⎨⎧甚为有识所.嗤上所.亲信 D.⎩⎨⎧子因.父生为得罪者之子因.权幸诬奏彝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B.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C.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D.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参担任万年尉时应同僚的请求代替他值班,恰逢夜里狱囚逃走了,京兆尹追究责任时,他主动承担了罪罚。

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 含答案

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 含答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识别/博闻强识模仿/装模作样剥削/生吞活剥B.朝圣/朝令夕改提防/提心吊胆绿茵/绿林好汉C.箴言/缄默无言蠕动/耳濡目染粗暴/旷日持久D.湍急/惴惴不安讳言/经天纬地勘察/堪称一绝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开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辞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3.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任何一种文明的开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将于2021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4.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

(不超过15个字)(3分)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方案、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标准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战略环境评价:5.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单元(加试)文言文阅读(2021·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份断句。

(限6处)(6分)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

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

自是以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试题解读〗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断句,应该先通读那个片段,大体上弄清内容,然后再抓住一些标志性的实词、虚词或文言句式断句。

如“贵诈力而贱仁义”与“先富有而后推让”是个对举的句式,中间应断开;“故”那个虚词领起下文,它的前面应断开;“庶人之富者”与“贫者”所表达的内容前后对应,中间一样应断开。

抓住这些要点,此题断句就容易多了。

答案: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20.写出《史记》五种体例中除“本纪”、“书”、“列传”之外的其他两种。

(2分)〖试题解读〗此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份。

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类体例分工明确,“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表”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题史;“世家”是历朝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列传”为历代各阶级有阻碍人物的传记,有少数篇章记载少数民族等的历史。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份,占全书的大部份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

答案:表世家21.用原文中的文句归纳齐、魏强国的经济方法,不超过15个字。

(2分)〖试题解读〗此题考查“辨析文句意义”的能力。

要抓住题目中的要求:一是要用原文中的文句,二是归纳齐、魏强国的经济方法。

作者在分析齐强国的方法时说“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可见其强国的经济方法有两个:“通轻重之权”和“徼山海之业”。

分析魏强国的方法时说“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可见其强国的经济方法是“尽地力”。

由此即可提炼出答案。

参考答案: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尽地力。

江苏省《考试说明》对“加考内容·文言文阅读”所作讲解是:“要求对课外一段文言材料的全数或部份断句,并回答相关问题。

”同时《考试说明》在“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这部份规定:“文言文阅读,约3题10分。

”“课外文言材料”强调了文段材料可不能来自必修或选修教材;“一段”说明了选文是比较简短的;“全数或部份断句”那么说明因文设题,不苛求断句文段的长短;“回答相关问题”说明所涉及的问题跟文言语段有着必然的联系,或是对文言语段的明白得、归纳,或是文言语段相关内容的拓展、延伸。

从江苏省近几年高考来看,文言文断句的材料均为议论文,与文言文阅读的记叙文相区别,一样要求点断6处,1处1分。

简答题属难题,与平常积存相关,设2小题,各赋2分。

一、文言文断句题1.依照“云、曰、问”等表对话关系的动词断句。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经常使用“曰”“云”为标志。

两人对话,一样在第一次问答时显现人名,以后只用“曰”,而省略“曰”的主语。

碰到对话,要依照上下文判定对话两边,以确信利用的标点。

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司马迁《鸿门宴》)这段话中的“曰”分清了对话的层次。

有时在第一次问答后,不仅省略“曰”前的主语,乃至连“曰”也省去,这就须要从未省去的“曰”推出已省的“曰”的位置,从而辨明问答关系,准确断句标点。

例: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曰/否/有知虑乎/曰/否/多闻识乎/曰/否/然那么奚为喜而不寐/曰/其为人也好善/好善足乎/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这段话尽管多处省略了“公孙丑曰”,但从全段意义看,“孟子”那个主语的谓语“曰”未省,依照这未省的“曰”能够推出其前问句“有知虑乎”“多闻识乎”“然那么奚为喜而不寐”和“好善足乎”是公孙丑的话,明白了这一点,那么不难断句标点。

2.据文言文中的句式、固定结构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句式和固定结构能够帮忙咱们断句。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定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这些都是咱们断句时专门好的“帮手”。

例: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俭仆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史记·管晏列传》)文段开头“……者……也”是判定句,“事齐灵公庄公景公”承前省略主语“晏平仲婴”,“以……重于齐”是用“于”引进主动者的被动句。

3.据虚词的位置作用定句读。

文言文中常见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出此刻句中的虚词有:于、为、那么、而、以等。

固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咱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样要断句。

比如:且夫、假设夫、乃夫、已而、至假设、于是、尽管、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

例1:于是余有叹焉∕前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那么游者众∕险以远∕那么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超级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咱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虚词有:夫;置于分句句首的虚词有:以、那么、那么、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9处,若是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超级之观”,这道断句题大体上能够依照找虚词的方式一次性解决了。

例2: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后尊贵者乎?(《战国策·齐策四》)从句意看,这段文字是齐使者与赵威后的对话。

威后的问话是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都是以“耶”字结尾。

在第二个“曰”字后面齐使者的话中,“岂”是表反问的副词,应放在句首,和后边的“乎”照顾,组成“岂……乎”的句式。

4.据修辞手法定句读。

文言文往往行文整齐,讲究辞章,常常运用对偶、排比、反复、对照、顶真等修辞手法,这就为咱们断句标点提供了依据。

常见的方式有:(1)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的宾语,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有“相如”“秦王”“左右”,依照这一特点,咱们能够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2)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咱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假设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荀子《劝学》中“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例:(2021·江苏卷)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

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

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

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那么指而可想/论怀抱那么旷而且真/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集〉序》)“横素波而傍流”与“干青云而直上”是个对仗的句式,中间应断开;“语时事那么指而可想”与“论怀抱那么旷而且真”也是个对仗的句式,中间一样应断开。

“孰能”作为虚词一样用在句首,应考虑断开。

抓住这些要点,此题断句就容易多了。

固然,断句的方式远远不止这些,大伙儿应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形,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断句。

断句后,还应该作些检查。

那么,如何衡量断句的正确与否呢?下面两种方式可供参考。

1.断句后,检查意思是不是讲得通。

例如《师说》中的几句话,有人如此标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如此断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停顿的“也”误判为现代汉语中的副词“也”了。

错断以后,“也固先乎吾”还勉强说得过去,“也亦先乎吾”就全然讲不通了。

又如《察今》在“刻舟求剑”故事后有一句总结性的话,有人给断为: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假设此,不亦惑乎?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国%教&育*@出版~网]把“以故”看做“因此”,还能够明白得,但后面的“法为其国与此同”又该如何明白得呢?因此,“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不该断开,意思是,用旧的法令制度治理自己的国家与刻舟求剑的做法相同。

2.断句后,检查内容是不是合理。

《师说》最后一段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若是断为“……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意思也能通,但认真推敲,就不够合理了。

因为“六艺经传”在那时是必念书目,因此才“通习”之,而其他的古文浩如烟海,小小年纪就“通习”了,是不可能的。

二、文言文简答题文言文简答题是考查考生在阅读、断句的基础上,对文言文相关内容的明白得。

一样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设题:1.考查文学常识。

命题者可能围绕文段中所涉及的包括作家、作品、文体、风格、文学流派等相关内容设题。

例:(2020·江苏卷)故谊太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以后,明其假设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

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

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岂曰天年乎!那么固之善志,逮与《春秋》褒贬万一矣。

(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何谓“春秋笔法”?〖思路点拨〗2020年考查的“春秋笔法”对学生来讲有必然难度,只是在选修教材《史记·孔子世家》中有所涉及。

原文说“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至于为《春秋》,笔那么笔,削那么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意思是“孔子在司寇职位上审理诉讼案件时,判词假设有能够和他人一路商量的,就不独自定夺。

至于撰作《春秋》,他以为该写的就写,该删的就删,即便是子夏之流的高足门生也不能改动一字一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