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药物分析背诵知识点总结

药物分析背诵知识点总结

药物分析背诵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分析的概念和作用1.药物分析的概念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成分及其含量、结构、性质和质量进行检验、分析以及质量控制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旨在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支持。

2.药物分析的作用(1)保障药品的质量,确保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2)科学研究与技术指导,为新药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3)药物质量控制,保证药品的生产质量达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4)药品监管,对市场上的药品进行检验、监测和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二、药品分析的方法1.药品的定性分析方法药品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性分析方法、化学性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方法和痕量元素分析方法等。

(1)物理性分析方法:包括折光测定法、比色法、荧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通过分析药品的物理特性来鉴定其成分。

(2)化学性分析方法:包括酸碱中和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等,通过对药品成分进行化学反应,判断其性质和结构。

(3)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通过分析药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发射等光学特性,来鉴定其成分和结构。

(4)痕量元素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等,通过检测药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种类,来判断其来源和质量。

2.药品的定量分析方法药品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光度测定法、色度测定等。

(1)重量分析法:包括称量法、滴定法、络合滴定法等,通过对药品中特定成分的重量进行测定,来确定其质量和含量。

(2)容量分析法:包括滴定法、废液滴定法、络合滴定法等,通过对药品和试剂之间的滴定反应进行测定,来确定药品中特定成分的含量。

(3)光度测定法:包括分光光度计法、荧光光度法、发光光度法等,通过测试药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发光度等光学特性,来定量分析其成分和含量。

三、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的概念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是指对药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成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检验,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

药物分析考试复习要点

药物分析考试复习要点

题型:选择、是非、名解、计算、设计主要考查六、七、八、十四、十五章,重点考查六和十五章,十九章之后不考。

选择:不考计算,大部份为结构分析性质是非:多为陈述名解:GLP、GCP、GMP、GSP、GAP、恒重、百分吸收系数、指纹图谱(知道概念)、比移值、杂志限量、滴定度、LOD、LOQ、标准曲线、标准品、 质控样品、溶出度、含量均匀度计算:杂质监测、含量测定设计:根据结构官能团判断性质进行方法鉴别重点有:阿司匹林(三颗星)、肾上腺素、对乙酰氨基酚、普鲁卡因(原料药、制剂)、甾体(官能团反应)、抗生素(青霉素鉴别、茚三酮、麦芽酚等专属性强反应)、滴定原理(条件、注意事项)、还有实验内容:测uv、HPLC原理,部件、四指标定法、非水溶液滴定NaNo2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国家药品标准是《中国药典》(缩写Ch.P)和局颁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是药品现代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行政、技术监督管理各部门应共同遵循的法定技术依据。

药典内容分:凡例、正文、附录、索引。

药品质量管理规范(5个G)《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定GL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标准品: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者生化药品中含量或者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计,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

对照品除另有规定外,均按干燥品(或者无水物质)进行计算后使用。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普通为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

杂质两个来源:一是由生产过程中引入,二是贮藏过程中引入。

杂质按照来源分:普通杂质和特殊杂质;按毒性分:毒性杂质和信号杂质;按理化性质分: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和残留杂质。

杂质限量:药物中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杂质限量%=杂质最大允许量/供试品量*100% 杂质限量%=标准溶液的浓度*标准溶液的体积/供试品量*100%即L=CV/S*100% 1.氯化物检查,在硝酸酸性条件下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胶体微粒而显白色浑浊,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氯化银浑浊程度比较,浊度不得更大。

药物分析复习提纲

药物分析复习提纲

《药物分析》复习提要一、复习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掌握的内容1、药物分析和药品质量标准的概念。

2、药典的内容及结构。

(二)熟悉的内容1、药物分析的任务。

(三)了解的内容1、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第二章药物的鉴别(一)掌握的内容1、鉴别反应的灵敏度。

反应灵敏度是指在一的条件下,能在尽可能稀的溶液中观察出尽可能少量的供试品,反应对这一要求所能满足的程度。

最低检出量是指某一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观察出的供试品的最小量。

最低检出浓度(minimum detectable concentration)空白试验:是指在与供试品鉴别试验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除不加供试品外,其它试剂均同样加入而进行的试验。

2、一般鉴别试验的项目与原理。

ChP附录中有:丙二酰脲类、托烷生物碱类、芳香第一胺类、有机氟类、无机金属类(Na, K, Li, Ca, Ba, Fe.,Al, Zn,Cu, Ag,Hg等)、有机酸盐类(水杨酸盐)、无酸盐类。

原理见PPT、教材23页(二)熟悉的内容鉴别试验的条件。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温度、溶液的酸碱度、试验时间、干扰成分的存在(三)了解的内容鉴别试验的方法。

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一)掌握的内容1、杂质的来源、分类及杂质的限量检查和计算。

来源:一是在生产过程中引入;二是在贮藏过程中引入。

分类:按杂质的来源分为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按性质可分为信号杂质和有害杂质。

杂质的限量检查和计算:PPT第十张2、氯化纳、重金属、砷盐的检查方法及原理。

教材43页(二)熟悉的内容1、药物纯度及其评价。

药物纯度的概念:药物的纯度是指药物的纯洁程度。

评价:应把药物的性状、理化常数、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等作为一个有联系的整体来评价药物的纯度。

2、其他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及原理。

教材43页(三)了解的内容1、一般杂质检查的规则。

2、特殊杂质检查的方法和原理。

第十二章药物制剂分析(一)掌握的内容制剂分析的特点及分析结果的计算。

药物分析工中级工考核复习提纲

药物分析工中级工考核复习提纲

药物分析工中级工考核复习提纲一、药物分析基础知识1.药物分析的概念、种类和方法,对常用药物分析方法的原理和特点进行掌握。

2.药物分析中常见的试剂和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

3.药物分析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处理方法。

二、药物分析实验技术1.药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方法。

2.药物分析实验的操作规范和实验安全措施。

3.药物分析实验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4.药物分析实验中的色谱分析、光谱分析和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

三、药物质量管理与评价1.药物质量标准及其评价体系的了解。

2.药物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标准。

3.药物质量评价和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

四、药品安全管理1.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处理。

2.药品安全监测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3.药品的贮存、运输和配送管理。

五、药物分析工作实践能力1.能够独立完成常见药物样品的分析和检验。

2.具备识别和处理药物分析中的常见问题和困难的能力。

3.能够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药物分析实验的方案设计和实验报告撰写。

六、职业素质及相关知识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道德素养。

2.了解药物法规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其他科室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复习建议:1.对药物分析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复习,包括常用药物分析方法和试剂仪器的使用方法。

2.加强药物分析实验技术的训练,熟悉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

3.关注药物质量管理和药品安全管理的最新要求和方法,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

4.多参加药物分析实验和相关实践工作,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职业素质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包括药物法规、职业道德和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药物分析工中级工考核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通用6篇)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通用6篇)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第1篇P440溶出度:系指活性药物成分从片剂(或胶囊剂等普通制剂)中的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在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及肠溶制剂等中也称为释放度第三节注射剂分析1 溶液型注射液应澄清 2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用于椎管内注射)不得有相分离现象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中,90%的乳滴粒径应小于1um,且不得有粒径大于5um的乳滴。

3除另有规定外,混悬剂注射液(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内注射)中,原料药物的粒径应小于15um,粒径为15~20u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第2篇一般鉴别实验:是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1有机氟化物的鉴别经氧瓶燃烧法破坏,被碱性溶液吸收成无机氟化物,与茜素氟蓝、硝酸亚铈在溶液中形成蓝紫色络合物。

2有机酸盐水杨酸盐与三氯化铁生成配位化合物,中性红色,弱酸紫色。

加稀盐酸,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中溶解。

酒石酸盐加氨制硝酸银试液数滴,水浴加热,试管内壁成银镜。

3芳伯氨基反应加稀盐酸煮沸,加等体积的亚硝酸钠和脲溶液数滴,振摇1分钟,滴加碱性B-萘酚试液数滴,生成由粉色到猩红色沉淀。

4托烷生物碱类发烟硝酸5滴,水浴蒸干,得黄色残渣,放冷,加乙醇2-3滴湿润,加固体氢氧化钾一粒,显深紫色。

5无机金属盐焰色反应钠盐鲜黄色钾盐紫色钙离子砖红色钡离子黄绿色绿色玻璃中透视蓝色铵盐加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后,加热,即分解,发生氨臭;遇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并能使硝酸亚汞试液润湿的滤纸显黑色。

6无机酸根氯化物法一:用稀硝酸酸化后,滴加硝酸银,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溶解,再加稀硝酸酸化后,沉淀再次生成。

法二:加与供试品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润湿,缓慢加热,即产生氯气,能使润湿的碘化钾试纸变蓝。

硫酸盐法一:加氯化钡试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硝酸或盐酸中均不溶解。

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

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

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药物分析的定义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及其相关制剂的成分、质量、结构等进行分析的过程,以确定其品质、纯度、活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药物分析的目的1.确定药物的成分2.检测药品的质量与纯度3.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活性4.监控药品的稳定性和保存条件三、药物分析的常用方法1.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是指利用色谱技术对物质进行分离、检测和定量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分析包括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HPLC)。

2.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利用质谱仪对物质的分子结构、质量及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分析包括质子化电离质谱(EI-MS)和化学离子化质谱(CI-MS)。

3.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利用分子对电磁波的吸收、发射和散射来获取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信息的方法。

常见的光谱分析包括紫外-visible吸收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光谱(NMR)。

4.生物学分析生物学分析是利用生物学方法对药物的活性、毒性、代谢及药效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学分析包括生物胶束色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四、药物分析的常见样品1.原料药2.成品药3.中间体4.生物样品5.环境样品五、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1.规范化药物分析需要遵循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分析方法和程序。

2.精密度和准确度药物分析结果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灵敏度药物分析方法需要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以满足对药物成分和质量的精准检测要求。

4.特异性药物分析方法需要对目标成分有良好的选择性,避免对其他成分的干扰。

5.线性范围药物分析方法需要覆盖目标成分浓度的线性范围,以满足不同浓度下的分析要求。

六、药物分析的应用领域1.药物研发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对新药物的结构、质量、活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以确定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2.药物生产在药物生产过程中,对原料药和成品药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药物分析期末重点总结

药物分析期末重点总结

药物分析期末重点总结一、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药物分析是指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对药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基本原理包括:样品的制备、分析方法的选择、仪器的选择和结果的判定。

1.1 样品的制备:药物样品的制备一般包括物理分离、去除干扰物和样品的转化。

物理分离包括固体药物的研磨和溶液样品的稀释;去除干扰物包括去除杂质和干扰物质;样品的转化包括将样品转化为适合分析的形式。

1.2 分析方法的选择:药物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类型。

定性分析是确定药物种类和化学组成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纸层析法、薄层析法、气相色谱法等。

定量分析是测定药物含量和浓度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酸碱滴定法、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1.3 仪器的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需要选择不同的仪器,例如纸层析法可选择简单的层析仪,而高效液相色谱法需要高性能的液相色谱仪。

仪器的选择应根据分析方法的要求和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1.4 结果的判定:药物分析结果的判定常用的方法有补偿法、对照法和比对法。

补偿法是将待测样品与标准样品进行比较,根据差异判断样品的组成或浓度;对照法是将待测样品与已知纯品进行比较,根据相似性判断样品的纯度;比对法是将待测样品与已有的数据进行比较,根据相似性判断样品的成分。

二、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2.1 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一种根据化学反应的滴定过程来测定药物中酸、碱度的方法。

该方法常用于测定药物中的含量和浓度。

2.2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测定物质溶液中光强的方法。

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分光光度法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

2.3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基于样品中溶质的挥发性和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和测定样品中成分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挥发性物质和易挥发性物质的分析。

2.4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溶液中物质分离的方法。

该方法常用于测定药物中的非极性和极性物质的含量和浓度。

2.5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基于样品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和散射的方法。

药物分析学知识点

药物分析学知识点

药物分析学知识点药物分析学是药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药物的分离、鉴定和定量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分析学知识点,供参考:1. 药物分析的概念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等分析方法的研究。

通过药物分析,可以确定药物的质量、纯度、稳定性等关键参数,以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药物的样品处理在药物分析过程中,样品处理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常用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提取、稀释、过滤等。

提取是将药物中的目标物质分离出来,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固相萃取等。

稀释是指调整样品浓度,以适应后续分析的要求。

过滤是为了去除样品中的杂质,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 色谱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是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分离和鉴定方法。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最常用的色谱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利用固定相和液相的相互作用来分离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气相色谱(GC)则是利用气体载气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开来。

色谱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质量控制、药代动力学研究等领域。

4. 质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是药物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工具,可用于鉴定和定量药物。

质谱分析技术通过测量样品中化合物的质荷比,确定其分子式和结构。

常用的质谱仪器包括质谱-质谱联用技术(MS-MS)、气相质谱(GC-MS)等。

5. 荧光分析技术荧光分析技术是一种敏感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中。

荧光分析技术利用化合物在光激发下的荧光发射特性进行分析。

通过测量样品中的荧光强度,可以确定目标化合物的存在和浓度。

6. 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NMR)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的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7. 药物定量分析方法药物定量分析是药物分析中的重要内容,常用的定量方法包括滴定法、比色法、分光光度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测定药物样品中的活性成分的浓度。

8. 药物质量控制药物分析学在药物质量控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分析复习要点绪论1、药物分析的研究对象:化学结构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的控制方法,也研究中药制剂和生物制品及其制剂有代表性的质量控制方法。

2、国家药品标准: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

3、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我国药典的全称,简称为《中国药典》,用英文缩写为Ch.P,目前使用的为2005年版。

美国药典简写为USP,英国药典简写为BP,日本药典简写为JP。

4、药品质量管理规范。

包括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和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第一章药典概况1、《中国药典》(05年版)为建国后第八版药典。

本版药典共分为一部,二部和三部。

药典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药典二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第二部分收载药用辅料;药典三部收载生物制品。

2、中国药典的内容。

中国药典的内容分为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

凡例中重点的内容有:(1)标准品与对照品的区别。

(2)精确度:药典规定取样量的准确度和试验精密度。

试验中供试品与试药等“称重”或“量取“的量均以阿拉伯数码表示,其精确度可根据数值的有效数位确定。

如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06~0.14g;称取“2.0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95~2.005g;称取“2.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5~2.05g.。

试验中的“空白试验”,系指在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替代供试液的情况下,按同法测得的结果;含量测定中的“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系指按供试品所耗滴定液的量与空白试验中所耗滴定液的量之差进行计算。

附录的组成: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

3、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

药品取样的基本原则:均匀、合理。

第二章药物的鉴别试验1、药物鉴别试验的概念: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来判断药物的真伪。

药物的鉴别试验均是为了证明已知结构药物的真伪,而不是对未知药物进行定性分析。

2、一般鉴别试验: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一般鉴别试验只能证实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

3、药物的专属鉴别试验:是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它是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4、药物鉴别常用的方法: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和生物学法。

5、影响药物鉴别反应的主要因素有:被测药物的浓度,试剂用量,溶液温度,溶液的PH值,反应时间和干扰物质等。

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1、药物杂质的概念:任何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均称为杂质。

2、药物的纯度:指药物的纯净程度。

药物中的杂质是影响药物纯度的主要因素。

3、药物中杂质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由生产过程中引入;二是在贮存过程中引入。

4、杂质的种类:药品中的杂质按其来源分为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

一般杂质是指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

特殊杂质是指特定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这类杂质随着药物的不同而不同。

5、杂质的限量:指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通常用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表示。

6、杂质限量控制方法一般有两种:一为限量检查法,另一种为对杂质进行限量测定。

限量检查法通常不需要测定其准确含量,只需检查杂质是否超过限量。

进行限量检查时,多数采用对照法,此外还有灵敏度法和比较法。

对照法的计算公式:标准溶液的浓度×标准溶液的体积杂质的限量(%)= 供试品的量×100%其中杂质的限量用(L)表示,供试品的量用S表示,标准溶液的浓度用C表示,标准溶液的体积用V表示。

比较法:系指取供试品一定量依法检查,测定特定待检杂质的参数(如吸光度等)与规定的限量比较,不得更大。

注意在用吸光度法进行计算时运用公式时浓度的变化。

A=ELC 在这里C的单位为g/100ml。

进行杂质浓度计算时要除100。

变为g/ml.注意书上的例题的计算P42页。

7、(1)氯化物的检查原理:药物中微量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条件下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胶体微粒而显白色浑浊,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相同的条件下产生的氯化银浑浊比较,判断供试品中氯化物是否符合限量的规定。

(2)氯化物浓度以50ml中含50~80ug的Cl为宜。

若供试品有颜色,可采用内消色法解决。

(3)氯离子对人体无害,但能反映药物的纯度及生产过程是否正常。

氯化物常作为信号杂质检查。

8、重金属的检查:(1)重金属概念:重金属是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

以铅限量表示重金属的限度。

(2)中国药典05年版附录中规定了四种重金属检查方法:硫代乙酰胺法、炽灼后的硫代乙酰胺法、硫化钠法和微孔滤膜法。

(3)硫代乙酰胺法的原理:硫代乙酰胺在弱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生硫化氢,与重金属离子生成黄色到棕黑色的硫化物混悬液,与一定量标准铅溶液经同法处理后所呈颜色比较,判定供试品中重金属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4)检查的条件:溶液的最佳PH值为3.5。

适宜目视比色的浓度范围为25ml 溶液中含10~20ug的Pb,相当与标准铅溶液1~2ml.(5)注意事项:供试品如有色,应在加硫代乙酰胺试液前在对照溶液管中滴加少许稀焦糖溶液或其他无干扰的有色溶液,使之与供试品颜色一致。

溶液中如有微量高铁盐存在,可加入抗坏血酸0.5~1.0g,使高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再按上述步骤进行分析。

9、砷盐的检查:中国药典采用古蔡氏法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检查药物中微量的砷盐。

(1)古蔡氏法检砷的原理: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物中微量砷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一定量标准砷溶液所生成的砷斑比较,判断供试品中重金属是否符合限量的规定。

试验中醋酸铅棉花作用:用来吸收可能产生的硫化氢气体。

注意:含锑药物改用白田道夫法检查砷。

(2)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检砷原理: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氢,与微量砷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还原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产生红色胶态银,同时在相同条件下使一定量标准砷溶液呈色,用目视比色法或在510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进行比较。

10、炽灼残渣概念:指有机药物经炭化或挥发性无机药物加热分解后,高温炽灼所产生的非挥发性无机杂质的硫酸盐。

11、易炭化物概念:遇硫酸易炭化或易氧化而呈色的微量有机杂质。

12、干燥失重测定方法有四种:常压恒温干燥法、减压干燥法与恒温减压干燥法、干燥剂干燥法、热分析法。

主要检查药物中水分及其他挥发性的杂质。

13、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有:色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化学分析法、物理化学法。

(1)薄层色谱法:常用的有杂质对照品法,供试品自身稀释对照法(高低浓度法),杂质对照品与供试品自身稀释对照法并用和对照药物法。

(2)高效液相色谱法: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1、氧瓶燃烧法的原理采用氧瓶燃烧法测定含氟药物选用水作为吸收液,测定含氯药物采用氢氧化钠溶液。

2、滴定度:指每1ml规定浓度的滴定液所相当被测药物的质量。

3、含量的计算(1)直接滴定法滴定被测药物,被测药物百分含量的计算:V×T含量(%)= ×100% W:供试品称取量W V:滴定体积T:滴定度实际工作中,所配制的滴定液的摩尔浓度与《中国药典》规定摩尔浓度不一定恰好一致,而《中国药典》中给出的滴定度是指在规定浓度下的滴定度,因此: V×T' V×T×F含量(%)= ×100% = ×100% W W(2)间接滴定法中剩余量滴定法,常需进行空白试验校正。

(VB °- VBS)×FB×TA含量(%)= ×100% WV B °为空白实验时消耗滴定液B的体积,VBS为样品测定时消耗滴定液B的体积,FB 为滴定液B的浓度校正因数,TA为滴定液A的滴定度,W为供试品的称取量4、重复性概念:在较短时间间隔内,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由同一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

5、中间精密度概念:在同一实验室,由于实验室内部条件的改变,如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

第五章巴比妥类药物分析一、基本结构:一部分为母核环状丙二酰脲结构,另一部分为取代基部分。

二、鉴别试验:1、丙二酰脲的鉴别反应:①银盐反应:②铜盐反应。

2、利用特殊取代基或元素的鉴别试验:①利用不饱和取代基的鉴别试验,例如司可巴比妥钠的鉴别,用溴试液,可使溴试液褪色。

②利用芳环取代基的鉴别试验:如硝化反应:芳环取代的巴比妥类药物与硝酸钾及硫酸共热,发生硝化反应,生成黄色硝基化合物。

硫酸-亚硝酸钠反应:苯巴比妥与硫酸-亚硝酸钠反应,生成橙黄色产物,并随即变为橙红色。

甲醛-硫酸反应:苯巴比妥与甲醛-硫酸反应,生成玫瑰红色产物,可供鉴别。

③硫元素的反应:巴比妥类药物在吡啶溶液中与铜吡啶生成紫堇色或紫色沉淀,而含硫巴比妥类药物呈现绿色。

三、含量测定:1、银量法测定苯巴比妥类药物含量时,用自身指示剂法,样品消耗标准溶液的摩尔比为1:1。

2、溴量法测定司可巴比妥钠原料药含量的有关计算。

第六章芳酸及其酯类药物分析一、典型药物的结构:如苯甲酸、对氨基水杨酸钠、布洛芬,阿司匹林。

二、重氮化-偶合反应:凡具有芳伯氨基或潜在芳伯氨基(在酸性溶液中水解后产生游离芳伯氨基)的药物,与亚硝酸钠试液进行重氮化反应,生成的重氮盐,再与碱性β-萘酚偶合生成橙红色沉淀。

可用于药物的鉴别。

三、阿司匹林中特殊杂质检查:主要检查水杨酸。

对氨基水杨酸钠中特殊杂质检查间氨基酚。

四、含量测定:1、直接滴定法。

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在中性乙醇中,用氢氧化钠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

2、水解后剩余滴定:(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定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加热使酯键水解,剩余的氢氧化钠滴定液用硫酸滴定液回滴的方法。

注意:阿司匹林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摩尔比为1:2。

(V- V)×F×T含量为:(%)= ×100% 各字母代表的含义。

P147 W2、两步滴定法(阿司匹林片的含量测定)具体两步为:中和、水解与测定注意:在水解步骤,阿司匹林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摩尔比为1:1。

(V0-V)×F×T× W标示量(%)= ×100%W×标示量3、双相滴定法:(举例苯甲酸钠含量测定)苯甲酸钠为芳酸碱金属盐,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可用酸滴定液滴定,但在滴定过程中析出的游离苯甲酸微溶于水,使溶液混浊,且由于其具有一定的酸性,影响滴定灵敏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