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英语:听力题得分技巧
北京市中考英语听说考试答题技巧和方法

北京市中考英语听说考试答题技巧和方法
北京市中考英语听说考试答题技巧和方法如下:
1.学会抓住关键词:在听力录音播放之前,要快速浏览题目,注意
其中的关键词,能够帮助用户更加准确地猜出对话内容,提升答题效率。
2.注意升降调:说话者如果用降调在句子结尾的话,那表明其要表
达的就是一种肯定的态度;相反如果是用升调的话,那表明其要表达的就是一种否定的态度。
3.学会做笔记:如果英语听力材料非常长而复杂,一定要边听边记,
把关键词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加深对谈话内容的理解。
4.注意说话者的语气和态度:说话者的语气和态度是理解英语听说
考试的关键,需要仔细听录音中的语气和态度,这有助于理解对话或独白的含义。
5.掌握答题技巧:对于英语听说考试的各个题型,需要掌握相应的
答题技巧。
例如,对于听取信息题,需要提前浏览题目,注意关键词,并在听的时候做好笔记;对于角色扮演题,需要理解不同角色的性格和行为特点,结合上下文进行回答;对于独白题,需要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意图。
6.多练习:英语听说考试需要多加练习,可以在平时多听英语原版
录音材料、看英语电影、听英语新闻等,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
初中英语三大听力技巧

初中英语三大听力技巧
1. 注意理解语境:在初中英语听力考试中,理解语境是非常重
要的。
要注意抓住对话或文章的整体意思,而不仅仅关注个别单词
或句子。
通过理解语境,可以更好地理解对话的整体内容,提高听
力能力。
2. 学会捕捉关键词:在听力考试中,常常会有一些关键词或关
键短语,它们对于理解整个对话或文章非常重要。
学会捕捉这些关
键词,并将其和上下文联系起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内容。
同时,还可以通过关键词来预测后面的内容,提前构建语境。
3. 多听多练:听力是一个需要不断训练的技能,只有通过不断
的听力练,才能提高听力能力。
建议多听一些英语材料,比如英语
电影、英语歌曲等,并结合练题进行练。
通过反复练,可以逐渐提
高对英语听力的理解能力。
总结:初中英语听力考试中,要注意理解语境、捕捉关键词,
并通过多听多练来提高听力能力。
希望以上三大听力技巧可以帮助
同学们在初中英语听力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词汇:理解语境(understand the context)、关键词(key words)、练习题(practice exercises)。
中考英语听力答题技巧

中考英语听力答题技巧
中考英语听力是考试中的一大难点,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可以帮助提高得分。
以下是一些简单而有效的策略:
1. 仔细阅读题目:在听力开始前,先阅读题目,了解大意和问题要求。
这样可以帮助你在听力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收听信息。
2. 注意关键词:听力材料中经常会出现关键词或关键短语,对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非常重要。
当你听到这些词时,要立即将其标记下来,以便在回答问题时能快速找到相关信息。
3. 针对问题筛选信息:当听到问题后,要集中注意力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片段。
可以通过识别问题中的关键词来帮助你在听力材料中迅速定位到正确的部分。
4. 提前预测答案:在听力进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对话或独白的内容进行预测答案。
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听力内容,并提前准备好答案。
5. 记录关键信息:当听到答案时,要快速记录下来,避免遗漏。
如果错过了某个关键信息,可以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猜测。
6. 重复收听材料: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重复听听力材料。
这样
可以帮助巩固对内容的理解,并提供更多答题的机会。
请牢记,在答题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和专注。
尽量不要为很难的
题目而浪费太多时间,可以先跳过,然后在最后的时间里再回来解答。
希望以上策略对你在中考英语听力答题中有所帮助!。
中考英语听力解题技巧

从说话人口气预测:
在A,B两人的对话中,如果B是附和或赞成,往往说“Yes”,
“I agree”,“Sure”,“I think so”等。但如A用否定句,B表同意时则用“No”,“Neither / Nor…”等。
2.做简要笔记
2.做简要笔记 听录音时快速,准确,简要地记下有关信息(包括数字,人名,地名,关键词),前提是不要影响跟听速度,采用自己习惯的符号。 例:How much will the man pay for the tickets? A.$18 B. $24 C. $30 原文:W:Tickets for the movie are $ 6 for adults, half price for children. M: All right, I’d like three tickets for adults and two tickets for children, please. 笔记可简化为:$ 6 A (代表adult),½C,3A+2C 或6 A(3)+ half Chil…(2)
1.学会预测 预测是在做听力理解之前根据各种暗示,如所给答案选项,段落或对话标题等已有知识,对即将听到的段落或对话内容进行预测。 (1)从答案选项中预测 Q: What does Tom do? A.He’s a truck driver. B. He’s a ship captain. C. He’s a pilot. 录音原文: W:Tom flew to Anchorage last night,then took some passengers from there to Dollas . M: Yeah, but he couldn’t land because the airport in Dollas was snowed in. 从选项看,问题应是关于职业方面的,再从flew,passengers,airport这些信息词中可知道Tom的职业。
北京中考英语听说答题技巧

北京中考英语听说答题技巧
北京中考英语听说的答题技巧包括以下步骤:
预测答案:在听录音之前,考生可以快速浏览题目,了解题目类型和要求,对即将听到的内容进行预测,并预测答案。
定位关键信息:在听录音时,考生需要定位关键信息,注意听清问题和选项中的关键词,以及听力材料中的时间和数字等信息。
筛选无关信息:在听录音时,考生需要筛选无关信息,忽略与题目无关的内容,集中注意力在关键信息上。
正确使用缩写和笔记:考生可以使用缩写和笔记等方式记录关键信息,以便在答题时回忆起相关内容。
判断语气和语调:考生需要注意录音中的语气和语调,因为这有助于判断说话者的意图和态度。
推理和判断:对于一些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推理和判断的题目,考生需要根据语境和上下文进行推理和判断。
检查答案:在答题时,考生需要仔细检查答案,确保答案准确无误。
如果有时间,可以重新听录音或阅读题目以核实答案。
上海英语中考听力答题技巧

上海英语中考听力答题技巧
上海英语中考听力答题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测短文内容:在短文播放前,可以先看一下题目,预测可能会涉及到的内容,这样在听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留意相关信息,提高理解的准确性。
2. 留意关键词:在听短文的过程中,要注意留意关键词,比如人名、地名、时间等,这些词语通常会帮助你找到答案的线索。
3. 注意上下文逻辑关系:短文中的信息通常是相互关联的,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短文的内容,从而更准确地回答问题。
4. 多听多练:通过多听英语听力材料,进行大量的练习,培养自己的听力技巧和反应速度,提高对英语听力材料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5. 模仿口音和语调:英语听力的题目会有不同的语音和语调,尤其是对于口音和发音较重的地区,要尽量模仿这些语音和语调,以便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
6. 注意听力材料的节奏和语速:英语听力材料的节奏和语速通常会较快,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练习听力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语速较慢的材料进行练习,逐渐适应较快的语速。
7. 注意同义替换:听力题目中可能会出现同义替换的情况,即原文中的词语在题目中被替换成了意思相同的其他词语。
要注意这些替换词语,避免理解错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技巧适用于大多数英语听力材料,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听力水平和接触英语的环境不同,所以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练习。
河北中考听力技巧

河北中考听力技巧
中考英语听力考试有一些策略和技巧,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技巧,适用于河北中考英语听力考试:
1. 预读选项:在播放录音前,一定要利用时间预读题目和选项。
这有助于你提前了解将要听到的内容,并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2. 注意关键词:在听录音时,注意捕捉关键词或短语。
这些关键词或短语可能会对你的答案产生重大影响。
3. 理解听力材料的结构和逻辑:在听录音时,要注意理解整个听力材料的结构和逻辑。
这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内容,并在回答问题时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4. 做笔记:如果必要,可以适当地做笔记,以便更好地记住关键信息。
但要注意时间,不要影响听录音。
5. 不要纠结于不确定的答案:如果你对某个答案不确定,不要过分纠结,继续前进并专注于下一个问题。
在最后检查答案时,如果你有时间,可以考虑回头检查那些不确定的答案。
6. 保持冷静和集中:在考试期间,保持冷静和集中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因为紧张或焦虑而影响你的表现。
深呼吸几次,放松身心,然后专注于听力考试。
7. 多练习:要提高英语听力技巧,最好的方法是经常练习听英语材料。
你可以利用英语电影、播客、新闻或其他听力材料进行练习。
每天花费一定的时间来练习,这将有助于你提高听力技能。
记住,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你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持续的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祝你中考顺利!。
福建中考英语解题技巧

福建中考英语解题技巧
在解答福建中考英语试题时,可以遵循以下解题技巧:
1.听力题:充分利用从发卷到听力测试开始的一段时间,将听力试题快速浏览一遍,理解题目要求,并提前预测将听到的内容。
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捕捉关键信息和细节,尤其是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可以在试卷上做一些简单的标记或记录。
2.阅读理解题:先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然后仔细阅读题目,找出与文章相关的信息。
在寻找答案时,注意文章中的细节和重点,如转折词、因果关系等。
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句子或段落,可以暂时跳过或做上标记,待完成其他题目后再回头解决。
3.完形填空题:首先通读整个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意和语境,然后仔细分析每个空格的可能选项,结合上下文和语法知识进行判断。
在选择答案时,要注意选项的词义、词性、搭配等方面的差异。
4.语法填空题:先通读整个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意和语境,然后仔细分析每个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
在填空时,要注意考虑句子的语法规则和固定搭配等方面的要求。
5.写作题:首先认真审题,明确写作要求和要点。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词汇和句型。
同时,要注意段落结构和篇章布局的合理性。
完成写作后,要仔细检查语法、拼写和标点等方面的错误。
以上解题技巧仅供参考,具体应用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进行模拟试题的训练和练习,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和考试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英语:听力题得分技巧
中考的英语听力如何准确的听出关键词拿高分呢?尚不了解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考英语:听力题得分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考英语:听力题得分技巧
一、中考英语得分技巧及秘决
1、中考听力题,同学们要充分运用手里发的听力资料,反复听,听的过程中做做速记。
捕捉的信息准确,才能答题正确。
2、单项选择题内容涉及语法、词汇、惯用法、句型、口语功能等方面。
此题灵活,覆盖面广,但多数题目源于课本或化于课本。
答题时要注意吃透语境、把握题干的全部信息;切记“语不离句,句不离文,语法不离语境”。
用排除法选出答案。
3、句子翻译考查考生对词义的理解、词汇的拼写、词性的选择和运用,以及固定搭配、句子的类型结构、句子的时态等方面的能力。
课文中出现的动词、固定搭配词组,要特别注意,因为这些内容掌握的好坏,是考生能否正确遣词造句的关键,每学到一个动词、固定搭配词组,都要联系简单句的5个基本句型考虑组成句子。
4、完型填空要通读全文,掌握大意,这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上下要连续,前后要贯通,连词的使用为各行各句之间提供了紧密的因果、转折、并列或者条件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发现和识别连词,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文章的大意,构建全文的内在逻辑结构,领会作者的思路,完形填空通过保留一定数理的词语,使答题的人获得必要的信息和知识。
3.要有比较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底,有比较严密的逻辑思维。
接近中考了,要进行强化训练,每天至少要做两至三篇的强化训练,要自己计时。
5、阅读理解是中考试题中分值最高的题,在原来的“选择填空”的基础上,增加了“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这一新题型,进一步考查了考生的理解水平。
考生知识积累的多寡,直接影响得分。
6、作文认真审题:弄清楚该题目究竟要表达什么,吃透要求,选好人称、有提示词,不要漏掉提示词语。
尽量使用你初中读本中学过的句子、常用的短语、习惯用法。
表达要正确。
注意时态、语态、人称是否上下文一致,单词是否有单复数的错误,拼写的错误,字数是否达到要求等。
中考英语:深度剖析听力失分的原因
一、自己的发音不够准确
假设我们的发音能做到和标准音完全一样,那么只要你能听懂自己的发音,就一定能够听懂录音材料的标准音。
我们发音不准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一些同学音标基础不是很好,所以导致单词发音不准确。
试想如果我们错把单词A读成B,那么听到正确的A单词的发音时,我们是不可能反应出来别人所说的是A的。
第二、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发音不准确。
有很多同学音标基础很好,但是由于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发音不准确,进而导致听力障碍。
例如,有些同学养成了发音跟着感觉走的习惯,看见生词很少查音标。
英语(论坛)单词的拼写和读音是有规律可循的,但不是所有的单词都符合规律。
如果这个单词的发音符合规律,那么万事大吉,如果不符合规律,就会造成发音不准,进而导致听力障碍。
第三、对连读、弱读、失去爆破、音的同化等知识缺少了解和练习。
单词在句子中由于受到其它单词的影响,发音会发生变化。
如果不了解这种变化,我们也会感到听力困难。
常见的变化形式有:连读:前面的单词以辅音结尾,后面的单词以元音开头,在讲话时通常会发生连读。
如:anapple,读成anapple。
弱读:指的是元音的弱化。
为了加快语速,或者由于单词在句子中处于次要地位,我们在讲话时往往不发字典里标的强读音,而发弱读音。
如am读成/m,m/Can读成/kn/
失去爆破:两个爆破音相遇,前一个爆破音只按照其发音部位形
成阻碍,但不爆破,稍作间息后立刻过渡到后一个音的发音部位并爆破。
如:sitdown,“t”就失去爆破,我们听不到这个音,只能感到中间有些间息而已。
同化:同化是指在快速讲话时,某两个音相遇后因互相影响,而发生音变。
由于我们对连读、弱读、失去爆破、音的同化缺少了解,平时也缺乏这方面的训练,所以无论是听还是说都会遇到问题,都会带来障碍。
第四、汉语和英语发音方式有很大差异。
母语是英语的人多用口腔后部发音,声音浑厚,而我们中国人说外语时因受母语发音的影响多用口腔前部发音,声音相对单薄,所以我们说出来的话味道差别很大。
二、词汇量太少,语法知识缺乏
我们听不懂有时是因个别生词造成的,有时是由于对语言结构的不了解造成的。
如果我们听到的单词都认识,用法都了解,对句子结构也清楚,我们理解起来就不会有太大困难。
三、大脑反应速度太慢
反应速度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对单词读音不敏感,对句子结构不熟练。
如果我们对单词的读音和句子结构都熟悉到像“goodbye”“howareyou?”“thankyou!”一样,那听力反应速度肯定会大为提高。
第二、不会用英语思维,边听边翻译成汉语。
很多同学不会用英语思维,边听边翻译成汉语,甚至不翻译成汉语就听不下去。
如果养成边听边翻译的习惯,必然会导致反应速度慢。
理由很简单,因为翻译成汉语需要时间。
第三、逻辑思维能力较低,预测能力较低。
我的一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预测能力较强,他们在听上句时就能预测到下句的大概内容,在听前一段时往往能预测到下面几段的大概内容。
但有的学生就做不到,反应就相对慢一些。
逻辑思维能力
和预测能力与人的知识和经验等因素有关,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力学习和训练得到提高的。
四、不了解英语不同的口音
英语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等,口音有一定差别。
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存在不同的口音。
例如,都是伦敦来的,但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口音。
另外,英语作为外语的国家,例如中国,日本,韩国等,每个国家也都有不同的口音。
在发音和句法上比较难懂的有印度英语,日本英语等。
不了解他们的口音有时会造成听力障碍。
五、不会合理利用时间,不积极寻找机会练习
听力练习越多,进步越大。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时间练习。
虽然我们每个人一天都是24小时,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合理利用时间。
有的人时间利用的很好,做事效率很高;有的人时间利用很差,做事效率很低。
如果一个人自我约束差,经常浪费时间做不重要的事情,那么他肯定没有时间学习。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有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时间管理还有很大的提高余地的,我们一定要提高做事的效率,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多的事情。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尽量多挤时间,多找机会练习听力。
六、心理原因
对自己信心不够。
信心不够在听时就会产生过度紧张等消极情绪。
我们在比较放松状态下能听懂的内容,在过度紧张的状态下大脑可能一片空白,什么也听不懂。
七、听时养成了不良习惯
如闭眼,走神,翻译,过于放松或紧张等闭眼容易使人犯困,走神会遗漏重要信息,翻译会耽误时间,过于放松和过于紧张也会导致效果不佳。
英语是外语,在听力时我们不能象母语一样放松,需要更多的注意力。
如果不能集中注意力就很难听懂别人的话。
八、对讲话人文化背景缺乏了解
如果双方文化背景,教育水平,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相差很大,在听对方说话时,即使每个单词和句法都听清了,有时还是没有完全
听懂意思。
例如,当听到waterloo时,说话人可能是在谈论大失败,但不了解历史的人可能只是认为在谈论桥。
再如,当人们在谈论亚当和夏娃时,可能在谈论人的原罪,而不是简单的两个人。
再如,如果对方谈的是专业领域的知识或我们没有任何经验的事情,我们也有可能听不懂。
九、训练内容太难或太易
不够实用有趣,训练方法不得当,太想速成,缺乏耐心和毅力训练内容、方法和时间长短对听力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选择的训练内容太易,则太缺乏挑战性,我们不会取得太大进步;相反,太难的话,会使人产生很大的挫败感,使人灰心丧气。
如果平时学习的内容和工作关系不大,实用性和趣味性很低,也容易使人失去兴趣。
另外,训练方法不得当,只选择上下班路上练听力,以泛听为主,效果也不会很明显。
还有,很多人耐心不够,总想速成,短期看不到明显的效果就放弃努力。
这些都是影响听力提高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