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版)-中班健康教案《当鼻子出血了》
中班健康教案《当鼻子出血了》

中班健康教案《当鼻子出血了》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鼻子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2. 培养幼儿遇到鼻子出血时的冷静和自主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鼻子出血的原因。
2. 学会正确的鼻子出血处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学会正确的鼻子出血处理步骤。
2. 培养幼儿自主处理鼻子出血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当鼻子出血了》2. 纸巾、水杯等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PPT,引导幼儿了解鼻子出血的原因,如天气干燥、挖鼻子等。
a. 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b. 轻轻捏住鼻子两侧,让头部稍微前倾。
c. 用纸巾或手帕轻轻擦拭鼻腔。
d. 喝一些水,保持身体水分。
e. 如果鼻子出血情况严重,及时寻求帮助。
3. 实践环节:教师模拟鼻子出血的场景,引导幼儿分组练习正确的处理方法。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带领幼儿总结本次学习的内容,让幼儿分享自己处理鼻子出血的经验和感受。
6. 课后作业:教师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传授鼻子出血的处理方法,让家长了解并支持幼儿的健康教育。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环节中鼻子出血的处理方法是否正确。
2. 搜集幼儿在课后作业中向家长传授处理方法的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关注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处理鼻子出血的情况,针对问题进行引导和帮助。
八、教学拓展:1. 开展关于身体健康的其他教育活动,如爱护牙齿、保护眼睛等。
2. 结合家庭和社区资源,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家长的健康意识。
九、教学建议:1. 教案编写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注重启发式教学。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环节,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3.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十、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鼻子出血处理方法的视频、图片等。
2. 教具:PPT、纸巾、水杯等。
3. 书籍:关于儿童健康教育的书籍和资料。
中班健康教案:当鼻子出血了—幼儿园中班教案

中班健康教案:当鼻子出血了—幼儿园中班
教案
本次教案旨在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当鼻子出血了”,帮助中班学生了解鼻子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和应急能力,同时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他们在健康教育中学到知识和技能。
1. 鼻子出血的原因
我会向学生介绍鼻子出血的原因,如鼻腔受伤、气候干燥、鼻子揉搓等,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鼻子出血的原因,并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鼻子出血的原因。
2. 鼻子出血的处理方法
我会向学生介绍鼻子出血的处理方法,如用纸巾捏住鼻子、向前倾身等,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鼻子出血的处理方法,并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鼻子出血的处理方法。
3. 鼻子出血的预防
我会向学生介绍鼻子出血的预防方法,如保持鼻腔湿润、避免揉搓鼻子等,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鼻子出血的预防方法,并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鼻子出血的预防方法。
4. 鼻子出血的应急演练
我会组织学生进行鼻子出血的应急演练活动,让他们模拟鼻子出血的情景,通过演练的方式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处理方法,培养他们的应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并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演练的过程。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相信学生能够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当鼻子出血了”,了解鼻子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培养健康意识和应急能力,促进合作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并在健康教育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并为他们未来的健康和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鼻子出血了》及教学反思(共五篇)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鼻子出血了》及教学反思(共五篇)第一篇: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鼻子出血了》及教学反思《中班健康教案《鼻子出血了》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健康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健康教案《鼻子出血了》含反思!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鼻子出血了活动目标:1、在鼻子出血时,会用正确的方法自我救护或帮助他人。
2、通过讨论,知道鼻子的作用,了解保护鼻子的方法。
3、遇到问题时,能不慌乱和害怕。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1、装有醋、大蒜、花露水、酒的小瓶子各一个。
2、关于鼻子的课件。
活动过程:1、教师念谜语:“左一孔,右一孔,是香是臭它最懂。
”让幼儿猜一猜是我们身上的什么器官?2、小实验:介绍鼻子的用处。
(1)组织幼儿讨论:鼻子有什么用处?(2)闻气味小实验:出示几个小瓶子,让幼儿闻一闻,引导幼儿说出鼻子能闻气味。
(3)呼吸小实验:请幼儿紧闭嘴巴,并用手捏住自己的鼻子。
提问:这样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出很闷,很难受,气喘不过来,知道鼻子是呼吸的通道。
)3、了解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
(1)出示鼻子的课件,让幼儿重点观察剖面图,告诉幼儿在我们的鼻子里有许多毛细血管,如果经常抠鼻子或撞到鼻子,鼻子就很容易出血。
(2)讨论:鼻子出血了怎么办?先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鼻子出血时自己或别人是怎么做的?(3)请受了伤的孩子谈谈自己的感受(4)教师小结:如果鼻子出血了,或者看见别人鼻子出血了,不要慌张和紧张,要用手捏住鼻子的上方,同时马上告诉老师或成人,请他们帮助你用药棉填塞鼻孔,同时还可以用冷毛巾敷。
4、讨论:保护鼻子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鼻子。
(2)教师小结:小朋友要学会正确檫鼻涕的方法;平时不挖鼻孔,游戏时注意保护自己,不让自己的鼻子撞到人或东西;不往鼻子里塞东西;多吃蔬菜,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当鼻子出血了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

当鼻子出血了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鼻子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2. 培养幼儿遇到鼻子出血时勇敢、冷静面对的良好心理素质。
3. 教授幼儿如何预防鼻子出血。
二、教学重点1. 鼻子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2. 勇敢、冷静面对鼻子出血的情况。
三、教学难点1. 教授幼儿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处理鼻子出血。
2. 幼儿如何自我护理,预防鼻子出血。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互动、游戏等形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准备1. 教具:PPT、鼻子出血处理方法图示、纸巾、温水。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小动物的故事,故事中小动物因为不知道怎么处理鼻子出血,而感到害怕。
引导幼儿思考,遇到鼻子出血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教学内容与互动(10分钟)1. 讲解鼻子出血的原因:引导幼儿了解鼻子出血可能是因为天气干燥、用手揉鼻子等原因。
2. 示范如何处理鼻子出血:a. 保持冷静,用纸巾轻轻堵住鼻孔。
b. 头部稍微前倾,避免血液流入喉咙。
c. 用温水轻轻清洗鼻腔。
3. 互动环节:分组进行模拟练习,让幼儿学会正确处理鼻子出血的方法。
三、游戏巩固(5分钟)设计一个“鼻子出血处理大比拼”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鼻子出血的处理方法。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学习到的处理鼻子出血的方法。
2. 教师总结:遇到鼻子出血时,要保持冷静,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并注意预防。
3. 家园共育:提醒家长关注幼儿的鼻腔健康,共同预防鼻子出血。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幼儿了解鼻子出血的常见原因,如:感冒、过敏、干燥的天气等。
2. 教授幼儿如何在生活中预防鼻子出血,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用手揉鼻子等。
七、教学活动1. 设计一个“鼻子出血的处理”情景剧,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掌握处理鼻子出血的方法。
2. 组织幼儿进行“鼻子出血处理”竞赛,看谁的处理方法正确、迅速。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处理鼻子出血的情况,评价他们是否能够冷静、正确地处理。
当鼻子出血了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

当鼻子出血了——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鼻子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2. 培养幼儿遇到鼻子出血时勇敢、冷静面对的良好心理素质。
3. 教授幼儿如何预防和护理,减少鼻子出血的情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处理鼻子出血的方法。
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故事书、视频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健康教育课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故事书,引导幼儿了解鼻子出血的原因。
2. 讲解:讲解处理鼻子出血的方法,如轻轻捏住鼻子两侧,低头向前倾等。
3. 示范:教师或同伴示范如何处理鼻子出血,让幼儿观察并模仿。
4. 练习: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鼻子出血的场景,练习处理方法。
5. 总结:通过视频或讲解,总结处理鼻子出血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总结鼻子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2. 评价:通过家庭反馈和课堂观察,评价幼儿对鼻子出血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开展“鼻子出血的故事”分享会,让幼儿通过绘画或讲述的方式,分享自己或他人的鼻子出血经历。
2. 制作“鼻子出血处理小手册”,让幼儿动手制作,加深对处理方法的记忆。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讲解清晰、生动,使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
2. 在示范和练习环节,关注每个幼儿的动作,确保他们正确掌握处理方法。
3. 鼓励幼儿提问,解答他们关于鼻子出血的疑问。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应用处理方法的情况,收集家长意见。
2. 根据教学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评价标准1. 幼儿能说出鼻子出血的原因。
2. 幼儿能正确演示处理鼻子出血的方法。
3. 幼儿在面对鼻子出血时,能保持冷静、勇敢。
十、家庭作业与建议1.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总结鼻子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并一起制定预防措施。
十一、教学拓展内容1. 邀请医生或专业人士,为幼儿讲解鼻子出血的医学知识。
2024年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当鼻子出血了

2024年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当鼻子出血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健康领域教材第四章《身体的小秘密》第三节《当鼻子出血了》。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鼻子出血的原因,学习正确的处理方法,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鼻子出血的原因,知道如何预防和处理。
2. 培养幼儿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冷静和自我保护意识。
3. 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鼻子出血的原因,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
重点: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图片素材:展示鼻子出血的场景,便于幼儿理解。
2. 模拟道具:用于演示如何处理鼻子出血。
3. 纸巾、湿巾等生活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鼻子出血的图片,引导幼儿关注这一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鼻子出血的原因,如感冒、过敏、外伤等,让幼儿了解如何预防和处理。
3. 演示:使用模拟道具演示正确的处理方法,如低头、用纸巾轻轻堵住鼻孔等。
4. 实践: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模拟场景中练习处理鼻子出血,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互动:组织幼儿讨论在遇到鼻子出血时如何冷静应对,培养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当鼻子出血了》2. 内容:(1)鼻子出血的原因:感冒、过敏、外伤等。
(2)处理方法:低头、用纸巾轻轻堵住鼻孔、保持冷静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当鼻子出血了,我们应该怎么做?2. 答案:低头、用纸巾轻轻堵住鼻孔、保持冷静、及时告诉老师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鼻子出血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提高家庭健康意识。
同时,可组织相关主题活动,如制作健康宣传海报、开展自我保护情景剧表演等,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以生动的图片和案例导入,引起幼儿的关注和兴趣,为后续内容讲解打下基础。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当鼻子出血了》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当鼻子出血了》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鼻子出血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2.培养学生正确应对鼻子出血的能力,如何自救和求助。
3.激发学生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和积极性。
二、教学准备
1.教案故事素材。
2.幼儿园卫生室急救箱。
3.模拟鼻子出血的道具(红水彩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过鼻子出血的经历,引发学生对健康问题的思考。
第二步:介绍故事(10分钟)
教师讲述《当鼻子出血了》故事,让学生了解鼻子出血的情景和应对方法。
第三步:讨论问题(15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当鼻子出血时,学生应该怎么做?并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第四步:角色扮演(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鼻子出血时的应对情景,并互相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
第五步:急救演示(20分钟)
教师进行鼻子出血的急救演示,教学生正确的急救方法,如压迫鼻孔等。
第六步:学生实践(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训练,模拟鼻子出血,互相给予急救,并观察彼此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鼻子出血的原因和应对方法,掌握了自救和求助的技能,增强了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应对能力。
希望在今后的课堂中,学生能够更加重视健康问题,合理预防和应对各种常见疾病,保障自身健康。
中班健康教案《当鼻子出血了》

中班健康教案《当鼻子出血了》第一章:导入1.1 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鼻子出血的原因,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
1.2 活动准备:故事课件《小猪的鼻子出血了》。
1.3 活动过程:1.3.1 讲述故事:小猪在玩耍时,不小心把鼻子弄出血了。
1.3.2 讨论:为什么小猪的鼻子会出血?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处理?1.3.3 讲解:鼻子出血的原因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第二章:鼻子出血的原因2.1 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鼻子出血的常见原因。
2.2 活动过程:2.2.1 图片展示:展示几种导致鼻子出血的原因,如挖鼻孔、撞到鼻子等。
2.2.2 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情况?我们应该怎么避免?2.2.3 讲解:鼻子出血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第三章:正确处理鼻子出血3.1 活动目标:让幼儿学会正确的处理鼻子出血的方法。
3.2 活动过程:3.2.1 演示:教师演示正确的处理鼻子出血的方法。
3.2.2 练习:幼儿模拟练习正确的处理方法。
3.2.3 讲解:强调处理鼻子出血时的注意事项。
第四章:护理与预防4.1 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鼻子出血后的护理和预防方法。
4.2 活动过程:4.2.1 图片展示:展示鼻子出血后的护理方法,如轻轻按压鼻翼、保持室内湿度等。
4.2.2 讨论:这些护理方法为什么有效?4.2.3 讲解:鼻子出血后的护理和预防方法。
5.1 活动目标:让幼儿回顾所学内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5.2 活动过程:5.2.1 提问:鼻子出血时我们应该怎么做?5.2.2 讨论:如何避免鼻子出血的发生?第六章:健康知识问答6.1 活动目标:让幼儿通过问答形式巩固鼻子出血的相关知识。
6.2 活动过程:6.2.1 教师提出关于鼻子出血的问题,如“鼻子出血时应该怎么做?”、“为什么不能用力吹鼻涕?”等。
6.2.2 幼儿回答问题,教师给予正确与否的反馈。
6.2.3 讲解:针对回答不准确的问题,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第七章:情景模拟7.1 活动目标: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学会应对鼻子出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健康教案《当鼻子出血了》PPT课件活动目标:
1、在鼻子出血时,会用正确的方法自我救护或帮助他人。
2、通过讨论,知道鼻子的作用,了解保护鼻子的方法。
3、遇到问题时,能不慌乱和害怕。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装有醋、大蒜、花露水、酒的小瓶子各一个。
2、关于鼻子的课件。
活动过程:
1、教师念谜语:左一孔,右一孔,是香是臭它最懂。
让幼儿猜一猜是我们身上的什么器官?
2、小实验:介绍鼻子的用处。
(1) 组织幼儿讨论:鼻子有什么用处?
(2)闻气味小实验:
出示几个小瓶子,让幼儿闻一闻,引导幼儿说出鼻子能闻气味。
(3)呼吸小实验:
请幼儿紧闭嘴巴,并用手捏住自己的鼻子。
提问:这样有什么感觉?
(引导幼儿说出很闷,很难受,气喘不过来,知道鼻子是呼吸的通道。
)
3、了解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
(1)出示鼻子的课件,让幼儿重点观察剖面图,告诉幼儿在我们的鼻子里有许多毛细血管,如果经常抠鼻子或撞到鼻子,鼻子就很容易出血。
(2)讨论:鼻子出血了怎么办?先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鼻子出血时自己或别人是怎么
做的?
(3)请受了伤的孩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4)教师小结:如果鼻子出血了,或者看见别人鼻子出血了,不要慌张和紧张,要用手捏住鼻子的上方,(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同时马上告诉老师或成人,请他们帮助你用药棉填塞鼻孔,同时还可以用冷毛巾敷。
4、讨论:保护鼻子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鼻子。
(2)教师小结:小朋友要学会正确檫鼻涕的方法;平时不挖鼻孔,游戏时注意保护自己,不让自己的鼻子撞到人或东西;不往鼻子里塞东西;多吃蔬菜,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活动分析:
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心。
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
但3--6岁的幼儿正是身心发育的阶段,缺乏一些必要生活经验,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差,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不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有时偏偏喜欢做一些危险的尝试,为此,教育孩子树立安全意识十分有必要。
针对幼儿中鼻子易出血的现象,我们设计了当鼻子出血了的健康教学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学会保护鼻子,在鼻子出血时,遇到问题时,不慌乱、不害怕,会用正确的方法自我救护或帮助他人。
活动中通过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课件,让幼儿了解抠鼻孔、鼻子强烈碰撞引起鼻子出血的道理;而有趣的小实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了解鼻子的用处;再如请受了伤的孩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当孩子们听到同伴的痛苦经历时,自然就会懂得不要轻易让鼻子受伤。
可以说整个活动,幼儿是比较感兴趣,真正地学有所获!刷赞网 https:///
五、总是对孩子说,自己的付出全是为了他(她)
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疲劳症状。
孩子运动或玩耍后的疲劳,家长可以一下发觉,但是孩子心理上的疲劳往往被忽视了。
其实,心理上的疲劳比生理上的疲劳更可怕。
生理上的疲劳在短暂的较充分的休息之后,很快会消除,而心理上的疲劳如果不能及时被发现,进行正确的引导,则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
心理疲劳严重的,还可能发展成心理病态,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做法:
洞洞书对宝宝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比如上海蒲蒲兰的《挖空认知绘本》系列非常有趣,当时我因为工作的关系,买了两套,越研究越有趣。
大家记不住,或者担心买错了,把同名的李鬼买回来,可以记住作者是石川浩二。
这样你就搜索《挖空认知绘本》石川浩二,你就不怕买到李鬼了。
《我不知道我是谁》
藏、占有敏感期3-4岁
什么是宝宝的敏感期
孩子们的可塑性是很强的。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是太难的事,难点反而在我们
这些做父母的身上。
因为孩子阅读习惯培养的最重要的时期是3到9岁(我个人的看法哈),这期间也是爸爸妈妈们最辛苦的时候,除了照顾孩子,可能还要忙自己的事业,在
职场上、生意场上打拼。
不管怎么样,一个优秀的孩子,爱读书是其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你和老公咬牙卖掉了现在的一百多方三室两厅大房子,在省
重点小学的学位区买了个六十平米、均价六万一方的小房子。
▼
1夸的内容要具体。
告诉宝宝,表现棒在哪里、好在什么地方,比如吃饭时宝宝帮我收拾
餐桌,我不光会说:你真勤快,是妈妈的好帮手。
还会告诉她:你帮妈妈摆了筷子、放好
餐垫,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在帮助妈妈的时候,要注意不拿容易摔破的碗、
要注意别被菜烫到小手
我第一次看见这个孩子是在教室走廊里,下课后同学们都活蹦乱跳,三三两两地玩。
只有他,双手被奶奶紧紧地钳着,什么都不能干。
看样子他时刻想挣脱,但又挣不开;眼睛看
着别的同学,似渴望又无奈也有敌意,像个小囚徒。
从以下几点来分别阐述:
我们不能以听话来作为评判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更不能认为听话就是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
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一个凡事都以家长的话为标准的孩子大都是没有主见的、缺
乏决策能力和判断能力。
在他们长大后逐渐脱离父母的庇佑,很容易就迷失在群体中,成
为其他有主见孩子的追随者。
爱是付出与回报的结合,家长适时地偷懒,更能让孩子明白别人对他的付出不是理所当然。
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也是孩子性格的一个重要输出。
如果我们执一个标签,来衡量所有的人,对于不负荷这个标签的,就施加压力,这是不公
平的。
15
他们有很多需求,却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急了的时候就容易诉诸肢体力量。
而且这个
时候还没有办法很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后果的关系。
不要让母爱失去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