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现场救护(一)出血止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守护生命获奖教学设计

守护生命获奖教学设计

守护生命获奖教学设计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主题为“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旨在通过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救互救能力,以应对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

下面是一个针对初中学生的守护生命获奖教学设计,包括授课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

一、授课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

2. 技能目标: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如急救体位、人工呼吸、胸部按压等。

3. 意识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救互救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的急救知识:心脏骤停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呼吸系统急救、创伤急救等。

2. 基本的急救技能: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

3. 急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安全、快速、科学和有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意外事故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进入主题,引发他们对急救知识的兴趣。

2. 教授急救知识(30分钟):a. 心脏骤停的症状和处理方法:讲解心脏骤停的症状,如突然晕倒、呼吸停止等,教授心肺复苏的方法,并演示给学生看。

b. 呼吸系统急救:讲解窒息、窒息等呼吸系统急救的方法,并示范给学生看。

c. 创伤急救:讲解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创伤急救的基本方法,并给学生演示。

3. 练习基本急救技能(40分钟):a.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模拟急救实践训练,包括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止血等。

老师会逐个小组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

b. 情景模拟演练:设计几种常见的意外情景,并要求学生实际操作急救技能,包括救助溺水者、救援受伤儿童等。

通过模拟演练,让学生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迅速地使用急救技能。

4. 急救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些实际的急救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可能的急救措施和处理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况中,提高他们的急救应变能力。

止血教案

止血教案

第12 周11 月16 日星期 1 第 3 节本周第 1 课时总第9 课时出血的急救—止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出血的急救处理。

✍过程与方法采取解说和实践的形式,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掌握的更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在急救现场能够临危不乱,救人于危难之中。

【教学难点】掌握各种止血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启发探索式【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授课班级】09鞋(春)【教学过程】引入生活中很多意外,比如:车祸、斗殴、地震及一些小失误导致的损伤,而在这些损伤中都会有出血的发生,现在我们就来讲讲出血的一些急救手段探索研究一、血管的特点:1全身布满血管,除了头发、指甲和角膜。

2有动脉和静脉组成,动脉—红、从心脏到全身,带来营养物质静脉—紫、从全身到心脏,带走代谢产物3静脉有静脉瓣,危险三角的意义。

4血管游行在身体的屈侧。

二、止血方法:1加压包扎止血法:是最常见的方法2指压动脉止血法:颞前动脉(位于耳屏前方)----前额和颞部颌前动脉(位于下颌角咬肌的前边)----面部经总动脉(脖子气管的两侧)----后脑勺手指动脉(手指根部)----手指桡动脉(腕关节的外踝内侧)----手掌腋动脉(腋下)----前臂足动脉(足背)----足股动脉(腹股沟中点下方)----下肢在相应的动脉搏动处按压,达到止血的目的3强屈关节止血法:用于较大的出血的肢体,先用衣物垫在关节内侧,屈关节后用压脉带等绑扎。

4止血带止血法:用于截肢是的大出血状态,先用衣物、毛巾包住相应的残留肢体,然后再用止血带、压脉带、丝袜等绑扎,绑扎后能容下1、2根手指,扎一小时要放2—4分钟,可连续扎4—5小时。

5抬高患肢,减少出血。

6几种特殊类型:a伤口内有异物,不要强行取出,以防引起出血增多,加重损伤。

b颅脑外伤时,若有脑组织突出,可用纱布、干净的衣物或者碗等盖好,急送医院。

c胸部损伤时,应用塑料布等封闭,加压固定。

d腹部若有肠子突出,切勿将肠子塞回,应用布盖好,急送医院。

现场急救教学设计

现场急救教学设计

现场急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急救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2.学会识别并处理一些常见的急救情况。

3.培养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急救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2.常见急救情况的侦测、评估和处理方法。

3.急救器材的使用和常见急救措施。

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引入教师通过举例或影片等方式引入,向学生引发对急救的兴趣和重要性的思考。

教学步骤二:急救的基本原则和目标1.教师向学生介绍急救的基本原则,如确保安全、评估环境和患者状况、寻找帮助等。

2.让学生了解急救的目标,即保护生命、避免伤害加重和促进康复。

教学步骤三:常见急救情况的侦测、评估和处理方法1.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急救情况如心脏骤停、窒息等的侦测和评估方法。

2.教师向学生演示处理急救情况的正确步骤,如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

教学步骤四:急救器材的使用和常见急救措施1.教师介绍急救器材的种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教师向学生讲解一些常见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包扎伤口等。

教学步骤五:示范和实践1.教师通过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真实场景中的急救案例,让学生对于急救知识的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2.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急救演练,以增强其应急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情况、观察学生的操作技巧和提问学生的理解程度等方式进行评估。

2.可以设计小组讨论和小练习等形式,检验学生对于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延伸可以邀请专业急救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或进行急救演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急救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这样设计的急救教学过程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际操作,可以使学生从多个方面全面掌握急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模拟演练,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提高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估和延伸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加深他们对急救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守护生命-部编五·四学制版六年级全一册教案

守护生命-部编五·四学制版六年级全一册教案

守护生命-部编五·四学制版六年级全一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急救和急救的基本原则。

2.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应对常见的急救措施。

3.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提高自救互救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急救
教师通过相关小视频教育学生什么是急救。

讲述急救的定义和急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在意外中急救能够解救人命的重要性。

2. 急救的基本原则
教师通过小组讨论,与学生探讨急救的基本原则:一要注意安全,二要快速救援,三要正确操作。

3. 常见急救措施
依次讲解在遇到不同情况时需要掌握的急救措施,例如,昏迷呼吸急救、口鼻出血急救、骨折伤势急救等。

4. 增强自救互救的技能
通过课堂立项,教导学生如何紧急拨打电话求救,以及在万一情况下如何正确操作,提高学生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
1.翻转课堂和学生发言为主,老师组织不同小组进行讨论研究。

2.通过观摩小视频,为学生呈现不同救援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3.通过图文结合,为学生演示不同急救措施,在演示前引导学生预先一个拟定的急救方案。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堂课重点教育学生重视安全,正确施急救,提高自救互救的技能。

教育学生有掌握急救技能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在面对不同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五、教学资源
1.课堂小视频
2.图文结合的急救操作演示
3.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六、课程评价
通过教育学生学习,提升学生自救互救的能力以及对生命重要的认识,评价可以通过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和小组组织掌握救援实践技能得出。

止血教案模板范文

止血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急救常识》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止血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掌握常用的止血技巧。

2. 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操作,能够正确使用止血带和绷带进行止血。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1. 止血带的使用方法。

2. 绷带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止血带的使用技巧。

2. 在不同部位止血时,如何正确判断出血情况和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止血带、绷带、剪刀、急救包等实物。

3. 模拟出血的人体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止血急救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需要止血的情况吗?你们知道如何进行止血吗?二、新课讲授1. 讲解止血的基本原理:止血是阻止血液外流的一种急救措施,目的是防止失血过多导致生命危险。

2. 讲解常用的止血方法:a. 直接压迫法:用手指或手掌直接压迫伤口,减少出血。

b. 止血带法:在远离心脏的位置使用止血带,阻断血液流动。

c. 绷带法:用绷带缠绕伤口,增加压力,达到止血的目的。

3. 详细讲解止血带的使用方法:a. 找到合适的止血带位置。

b. 将止血带缠绕在伤口上方。

c. 调整止血带的松紧度,以刚好阻断血液流动为宜。

4. 详细讲解绷带的使用方法:a. 将绷带缠绕在伤口上方。

b. 从伤口边缘开始,螺旋状缠绕,确保绷带覆盖整个伤口。

c. 在缠绕过程中,注意不要缠绕过紧,以免造成组织损伤。

三、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止血带和绷带的使用方法。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总结操作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止血急救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实践操作心得,提出疑问。

3. 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强调止血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看止血急救视频,进一步了解止血技巧。

现场救护-止血

现场救护-止血

参赛课题:现场救护——止血八年级第十七课报送单位:武汉市新洲区实验中学参赛教师:蔡俊峰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对不同种类出血的止血方法。

2.培养学生在面对意外镇定自救和救人的品质教学重点:止血的几种方法。

教学难点:指压止血法压迫点的确定教学方法:讲解,示范,讨论,分析一.引课(一)、出血的危险性一个人的血液总量大约占身体重量的8%,一旦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就会出现休克,严重的会在短时间内死亡。

因此,现场紧急止血成功与否往往成为伤者能否获救的关键。

所以,我们有必要学习一些止血的方法,在创伤不可避免时,能够拯救自己或他人的生命。

提问:碰到出血的伤者,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现场止血救助呢?张某在建筑工地作业时,大腿被钢筋戳中,鲜血喷涌而出,在场的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张某最终因出血过多而死亡。

医生说,如果在场的人能及时帮他止血,完全可以避免死亡的发生。

小红在家帮妈妈做饭,切肉时手一滑,把手指切伤了,一下子出了好多血,小红吓得一时间不知所措。

妈妈连忙帮小红进行简单包扎,止住了血。

二.讲授一般的止血方法有四种,即指压动脉止血法、加压止血法、填塞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

前两种方法较常用。

(一)、指压动脉止血法指压动脉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止血方法,即用手指按住出血伤口的心端,压闭住动脉血管,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指压动脉止血法适用于头部、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常见的止血手法有以下几种:指压颞浅动脉:适用于一侧头顶额部的外伤大出血在伤侧耳前一只手的拇指对准下颌关节压迫颞浅动脉,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

指压指(趾)动脉:适用于手指(脚趾)大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手指(脚趾)两侧的指动脉,阻断血流。

指压耳后动脉:适用于一侧耳后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伤侧耳后乳突下凹陷处,阻断耳后动脉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

指压桡、尺动脉:适用于手部出血,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伤侧手腕两侧的桡动脉和尺动脉,阻断血流。

指压肱动脉:将上肢外展外旋,曲肘抬高上肢,用拇指或四指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施以压力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上即可止血。

止血教案模板范文

止血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止血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止血方法。

2. 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止血技巧,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1. 常见止血方法的应用。

2. 正确使用止血工具。

教学难点:1. 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迅速判断出血情况。

2.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如何确保安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

2. 常用止血工具(如绷带、三角巾、止血带等)。

3. 实物模型或模拟场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止血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我保护。

2.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下需要止血?二、讲解止血原理1. 讲解血管的类型和功能。

2. 介绍止血的基本原理,如压迫、加压包扎等。

三、讲解常见止血方法1. 介绍直接压迫法、加压包扎法、止血带法等常见止血方法。

2. 通过视频或实物演示,让学生了解每种方法的操作步骤。

四、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常用止血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模拟场景1. 设置模拟场景,如模拟手臂、腿部出血。

2. 学生分组进行止血操作,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止血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 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并对止血技巧进行补充说明。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止血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模拟场景中的表现,如操作是否规范、止血效果是否理想。

3. 学生对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提高。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什么?3.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止血技能培训。

2. 组织学生参加急救知识竞赛。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我保护,提高安全意识。

战现场急救止血教案

战现场急救止血教案

战现场急救止血教案教案标题:战现场急救止血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战场急救止血的重要性和紧急性。

2. 掌握战场急救止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果断和有效地进行止血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幻灯片、教科书、视频资料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3. 示范工具:模拟伤口、止血带、止血药物等。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战场急救止血的紧急情况和重要性。

2. 引发学生对于止血教案的兴趣和关注。

知识讲解:1. 介绍战场急救止血的基本原则,包括压迫止血、提升伤肢、使用止血带等。

2. 详细讲解每种止血方法的适用场景、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解释不同类型伤口的特点和相应的止血方法。

示范演练:1. 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止血方法,包括压迫止血和使用止血带。

2. 请学生模拟伤口,在指导下进行止血演练。

3. 提供实际的止血带和止血药物供学生练习使用。

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总结不同止血方法的优缺点。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促进合作和交流。

综合应用:1. 给学生提供不同场景下的急救案例,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止血处理。

2. 鼓励学生在模拟战场环境下进行实际操作,以加强实践能力。

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战场急救止血的重要性和技巧。

2. 解答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作业: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战场急救止血的心得体会。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拓展对急救止血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模拟演练和实际操作中的表现。

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评估他们对战场急救止血的理解程度。

3.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个别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提升止血技巧。

备注: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护生命——现场救护(一)出血止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外出血的类型,初步学会科学的止血处理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观看、讲解与练习,掌握正确的外出血止血方法,提高急救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珍爱生命和助人于危难之时的意识。

重点、难点:
明确外出血类型并基本掌握正确的止血方法。

教学时间:0.5课时
教学准备:PPT、视频资料、卫生员培训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现场救护是早期抢救伤员,开展自救互救的有效手段之一,外伤急救技术主要指止血、包扎、固定技术。

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外伤,也不管是什么部位的外伤,若能得到及时、正确、有效的急救处理,往往在挽救伤员生命、防止病情恶化、减少伤员痛苦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PPT1)
二、新授:
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成年人血容量约占体重的7-8%,
一旦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就会造成休克,严重的会在短时间内死亡。

失血量小于总血量5%(200毫升—400毫升)时不必惊慌,人体可自动代偿;失血量大于总血量20%(约800毫升—1000毫升)时,伤者出现面色苍白、意识淡漠、肢体湿冷、呼吸浅快等症状,会进入休克。

一次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尤其是急性大失血时,伤者未经积极有效的急救,有生命危险。

所以,止血是各种出血症候中首先必须采取的措施,而外出血是现场急救重点。

(PPT2-PPT3)
1、出血的种类
按出血后,血液流出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外出血、内出血。

外出血:身体表面受伤引起的出血,血液从伤口流出。

内出血:体内的脏器和组织受损伤而引起的出血,血液流入体腔内,外表看不见。

按受伤血管的不同外出血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三种。

(1)毛细血管出血:血液从创面或创口四周渗出,出血量少、色红,找不到明显的出血点,危险性小。

这种出血常能自动停止。

通常用碘酊和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后,在伤口盖上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手帕、布片,扎紧就可止血。

(2)静脉出血:暗红色的血液,缓慢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其后由于局部血管收缩,血流逐渐减慢,危险性也较小。

止血的方法和毛细血管出血基本相同。

抬高患肢可以减少出血,如在出血部位放上几层消毒纱布或干净手帕等,加压包扎即可达到止血的目的。

(3)动脉出血:血液随心脏搏动而喷射涌出,来势较猛,颜色鲜红,出血量多,速度快,危险性大。

动脉出血急救,一般用间接指压法止血。

即在出血动脉的近端,用拇指和其余手指压在骨面上,予以止血。

在动脉的走向中,最易压住的部位叫压迫点,止血时要熟悉主要动脉的压迫点。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因手指容易疲劳,不能持久,所以只能是一种临时急救止血手段,而必须尽快换用其它方法。

现场止血术主要是外出血止血,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可选用一种,也可以把几种止血法结合在一起应用,以达到最快、最有效、最安全的止血目的。

成功控制外出血的重要因素是紧压出血区并持续一段时间,直到出血停止或急救专业人员赶到。

(PPT4)
2、常用的止血方法(外出血)
当看见伤口流血,最常做的急救动作就是用手按住出血区,这就是压迫止血法。

压迫止血法分两种:一种是直接压迫止血法:适用于较小伤口的出血,用无菌纱布直接压迫伤口处,压迫约10min(分钟),方法如图所示。

注意让伤口处在高于心脏的位置再按压伤口可有效止血。

伤口直接压迫,无论用干净纱布还是其他布类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区,都能有效止血。

但有骨折或伤口中有异物时,不能用此法。

(PPT5) 另外一种是指压止血法。

用手指压在出血动脉近心端的邻近骨头上,阻断血运来源,以达到止血目的。

找压迫点时用食指或无名指,不要用拇指,因为拇指中央有粗大的动脉,容易造成误判断。

当找到动脉压迫点后,再换拇指按压或几个指头同时按压。

指压止血法虽然操作容易,但不经过系统培训,很难达到止血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学
习几种常见的指压止血法,请大家跟着做。

(PPT6)
(视频:鼻出血止血法 3分09秒)(PPT7)
(1)鼻出血止血法:鼻出血是一种常见症状,引起鼻出血原因甚多,一般认为出血是鼻中隔血管丛区血管扩张并破裂所致。

其次是由于擤鼻或挖鼻引起粘膜损伤,一般出血量不多,90%可以自愈,只有10%左右才须医疗援助,这10%的病人中大多可以治愈。

鼻出血的应急措施常用的有用冰袋敷鼻梁及前额。

这样可以产生反射性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

如果出血部位在血管丛区,把双侧鼻翼捏向鼻中隔,5到10分钟,常可收到压迫止血的效果。

同时应注意:如经处置后,仍流血不止,应快速去医院。

经常有鼻出血的人,应到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

(PPT8)
(视频:颞动脉止血法 1分32秒)(PPT9)
(2)指压颞浅动脉止血法:(如图所示)适用于一侧头顶、额部的外伤大出血,在伤侧耳前,一只手的拇指对准下颌关节压迫颞浅动脉,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5到10分钟。

(PPT10)
(视频:颌外动脉止血法 45秒)(PPT11)
(3)指压颌外动脉止血法:(如图所示)适用于面颊部出血,可用一手的拇指压迫位于下颌骨下颌角凹陷处的颌外动脉,另一手固定伤员头部,5到10分钟。

(PPT12)
(视频:指动脉止血法 28秒)(PPT13)
(4)指压指(趾)动脉止血法:(如图所示)适用于手指(脚趾)大出血,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手指(脚趾)两侧的指(趾)
动脉,阻断血流,5到10分钟。

(PPT14)
(视频:尺、桡动脉止血法28秒)(PPT15)
(5)指压尺、桡动脉止血法:(如图所示)适用于手掌、手背出血,用双手的拇指压迫挠动脉、尺动脉,5到10分钟。

三、练习(PPT16)
1、问题:为什么鼻出血时头不能后仰?(思考一下10秒)(流鼻血时,一般人都习惯于将头向后仰,鼻孔朝上,认为这样做可以有效止血,其实是错误的,如此做只是眼不见血外流,但实际上血还是继续的在流--在向内流。

流鼻血时"后仰的姿势"有下列的坏处:1.会使鼻腔内已经流出的血液因姿势及重力的关系向后流到咽喉部,并无真正止血效果。

2.咽喉部的血液会被吞咽入食道及胃肠,刺激胃肠黏膜产生不适感或呕吐。

3.出血量大时,还容易吸呛入气管及肺内,堵住呼吸气流造成危险。

)(PPT17)
2、下面就结合今天学的是几种常见的指压止血方法,请大家两人一组动手练习一下。

请各班卫生员到讲台前,根据我们之前的培训,示范并纠错。

注意:指压止血法身体不同部位出血压迫点的正确位置;此方法为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阻断血液流通。

但因为止血时间短暂,常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

四、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因意外引发人身伤害时,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掌握基本的急救常识,在遭受各种创伤后,应视受伤的程度,及时正确
地进行急救,很可能会为120争取到抢救时间,挽回一条生命。

请好好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