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
朝阳市森林虫害灾害等级评估及管理分级划分

2005年5月防 护 林 科 技May.,2005增刊Pro tection Forest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Special文章编号:1005-5215(2005)S0-0070-01收稿日期:2004-06-23作者简介:白宏标(1965-),男,辽宁朝阳人,大专,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保护和经营工作.朝阳市森林虫害灾害等级评估及管理分级划分白宏标1,王国芬2,夏志立3(1.辽宁省朝阳县东五家子林场,辽宁朝阳122643;2.朝阳县林木种苗站;3.朝阳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中图分类号:S76 文献标识码:A辽宁省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气候干旱,自然环境较差,松毛虫、杨干象、天幕毛虫和栗山天牛发生危害猖獗,是本地区四大常发害虫。
过去,我们采用求算危害程度、经济损失阈值等指标值的方法对虫害灾害进行评估,这种评估方法所描述的仅是致灾因子对受灾个体的危害程度,并不是整个灾区的灾情,忽视了灾害在本地区的损失深度,所以评估值不能全面反映出灾害的大小。
为此,2004年,我们应用森林病虫害灾害等级研究理论对本地区的以上四大虫害灾害进行等级评估和管理分级划分。
意在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评估灾害的等级大小,科学地确定应该投入的财力、物力,以期达到最佳的防灾减灾效益。
1 评估方法和管理分级原则1.1 筛选确定灾害等级分级指标和指标值1.1.1 分级指标筛选 根据森林病虫害灾害等级划分是为了给公众一个灾情大小的概念和以便更好地进行灾情评估和管理的目的,将检疫重要性、危害程度、发生面积和森林类型作为灾害等级分级指标。
1.1.2 指标值确定 检疫重要性指标,以国家和省公布的检疫对象将害虫划分为国内外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具有检疫意义和不具有检疫意义三类;危害程度指标,按照国家林业局颁布的 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 中规定的划分标准,将某害虫的危害程度分为重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三类;森林类型指标,根据森林的主导功能并按其重要性和危险程度划分森林类型为严格保护类型。
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与防控技术

发展精准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流失和对 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04
结合农业栽培措施,推广抗病抗虫品种,合理轮作和施肥等农艺措施 ,提高农作物抗性和减少病虫害发生。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积极参与国际病虫害防治合作项目,共享全球病虫害防治资源和经验。
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引进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设备, 提高我国防治水平。
分区治理
根据区域内的地理、气候等条件,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域采取不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避免药物残留 和环境污染。
合理施肥
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条件,合理施肥,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病 虫害的发生。
03
利用病原微生物,如细 菌、真菌、病毒等,防 治病害。
04
引入或繁殖寄生性昆虫 、捕食性昆虫等,以控 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物理防治
01
02
03
04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因子、机 械设备等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 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害虫
。
利用害虫的趋化性,设置糖醋 液、性诱剂等诱杀害虫。
选用抗病、抗虫性强的品种,合理密植,增加田间的通风和光照,提高作物的抵抗 力。
合理施肥和灌溉,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养分,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提高对病虫害 的抵抗力。
生物防治
01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 寄生性昆虫、微生物等 生物资源控制病虫害的 方法。
02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 虫、草蛉、蜘蛛等,以 控制害虫的数量。
预防措施
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如轮 作、深耕、施肥等,以改善土壤条件 ,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月季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介绍

月季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介绍月季白粉病【发病症状】病叶初期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大并着生白粉,出现反卷、皱缩、变厚,叶柄和嫩梢部位染病后稍膨大,反向弯曲,花蕾染病后花姿畸形。
严重时叶片枯黄,植株衰弱。
【出现规律】病菌在芽、叶、枝上越冬,依靠风传播。
拉沙泰格赖厄县发作温度为17~25℃,5~6月和9~10月就是发作盛期。
土中氮肥过多或钾肥过少时极易发作。
【防止方法】①采用抗病品种。
②合理施肥,避免氮肥。
③早春去除并焚毁病叶。
④适度修剪,保持植株通风透光。
⑤发作前后喷药粉锈宁、白菌清等药剂预防。
月季黑斑病【发作症状】月季叶片、花梗和嫩枝均可受到草塘斑初期为籽褐色至褐色小点,后拓展并变成黑色或深褐色,常有黄色昏圈围困,轻微时整株中、下部叶片全部开裂,发生枝条枯萎。
【发生规律】病菌在病枝叶或落叶中越冬,借风雨传播,夏末以后最重,高温干旱病害扩展缓慢,衰弱植株容易发病。
【预防方法】①及时清除病叶,冬季病株重修剪。
②生长季常浇水,维持通风较好。
③可用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锌、甲基托布津等药剂防治。
月季叶枯病【发病症状】发生在月季叶片,初期叶面出现黄绿色针点斑,后期病斑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紫色,扩展后连片,病键交界明显,后期病部出现小黑点,病叶边缘似火烧状。
【出现规律】病菌在病叶或土壤中越冬,筹钱风雨传播老叶、衰微枝、多雨季节和管理粗放式发作轻。
【防治方法】①及时去除并封存病叶。
②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加强养护。
③休眠状态季节喷药3度石硫合剂。
④发病前喷洒百菌清等药剂预防。
⑤发作初期喷药多菌灵等药剂预防。
月季根癌病【发作症状】在月季的柿子茎部发生大小不等,形状各有不同的瘤状物,植株生长不当,枝叶短小,叶枯黄,早落,花小或不开花。
【发生规律】病菌在土壤中存活,靠水和工具传播。
初期瘤小质软,白色,以后逐渐增大,变成深褐色,表面粗糙龟裂,质地坚硬,木质化。
【预防方法】露地栽种尽量不要重茬,提升借力水平,发生改变借力方法,增大伤口,防止传染。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一、小麦1、麦蚜:百株蚜量超过500头,天敌与麦蚜比在1:150以时进行防治.小麦蚜虫的发生程度主要以当地小麦蚜虫发生盛期平均百株蚜量来确定:小麦蚜虫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2、小麦吸浆虫:平均每样方(10cm×10cm×20cm)有虫2头以上的地块要进行防治.成虫期时每10网复次幼虫20头左右,或用手扒开麦垄一眼可见2—3头成虫,要进行药剂防治。
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3、麦蜘蛛:一尺单行有虫200头以上,上部叶片20%面积有白色斑点时,应进行药剂防治。
麦蜘蛛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4、小麦白粉病:通常于孕穗期至抽穗期,病株率达15%-20%或病叶率为5%—10%时进行防治.(小麦病虫草害发生与监控)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程度以当地发生盛期的平均病情指数来确定: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5、小麦纹枯病:在小麦分蘖末期纹枯病纵向侵染时,当平均病株率达10%-15%或病情指数达5时进行防治。
小麦纹枯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6、小麦条锈病: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要及时进行集中药剂封锁;大田内病叶率达0。
5%—1%时立即进行普治,防止其扩展蔓延.7、小麦叶锈病:一般在小麦抽穗前后,田间病叶率达5%—10%或病情指数达15时进行防治。
8、小麦赤霉病:一般小麦在抽穗扬花期为始发期,如果此时天气预报平均气温达15℃,且有3天以上的连续阴雨天出现,则有赤霉病严重流行的可能,应抢在降雨前打药,5-7天防治第二遍,以确保防治效果.9、小麦散黑穗病:最佳防治适期是在小麦播种前进行土壤或种子处理,防治指标为平均病穗率1%。
小麦三黑穗病的发生程度以当地小麦扬花期平均病穗率确定,划分5级。
小麦散黑穗病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10、麦叶蜂:50头/m2。
11、粘虫:一类麦田25头/m2,二类麦田15头/m2。
12、麦田杂草:二、玉米1、玉米螟:玉米上,化学防治通常掌握在心叶末期和穗期或幼虫低龄期;防治指标:一代玉米螟虫株率达20%,或心叶末期花叶株率20%;二、三代玉米螟百株低龄虫量为100头。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于农民而言,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
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指标和分级标准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帮助农民更好地进行防治工作。
一、病虫害的防治指标病虫害的防治指标是指在具体防治过程中,用来衡量防治效果和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的指标。
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虫害发生率:病虫害发生率是指一定区域内发生某种病虫害的农作物比例。
通过测算病虫害发生率,可以了解病虫害的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2. 病虫害危害程度:病虫害危害程度是指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的损失程度。
通过评估病虫害危害程度,可以评估防治工作的成效,及时调整防治措施。
3. 防治效果:防治效果是指防治措施对病虫害发生和传播的控制程度。
通过监测和评估防治效果,可以判断防治措施是否有效,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防治方案。
二、病虫害的分级标准病虫害的分级标准是根据病虫害严重程度和发生情况,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常见的病虫害分级标准如下:1. 严重程度分级:根据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程度,将其分为轻微、中等、严重三个等级。
轻微程度表示病虫害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小;中等程度表示病虫害对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影响;严重程度表示病虫害对产量和品质影响非常大。
2. 发生情况分级:根据病虫害在一定区域内的分布情况,将其分为散发、局部流行和大面积流行三个等级。
散发表示病虫害在农田中分布较为零散;局部流行表示病虫害在某些农田中集中流行;大面积流行表示病虫害在广大农田中大规模流行。
通过病虫害的分级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
对于轻微程度的病虫害,可以采取局部防治措施,如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对于严重程度和大面积流行的病虫害,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适时灌溉等,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一、小麦1、麦蚜:百株蚜量超过500头,天敌与麦蚜比在1:150以时进行防治。
小麦蚜虫的发生程度主要以当地小麦蚜虫发生盛期平均百株蚜量来确定:小麦蚜虫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2、小麦吸浆虫:平均每样方(10cm×10cm×20cm)有虫2头以上的地块要进行防治。
成虫期时每10网复次幼虫20头左右,或用手扒开麦垄一眼可见2-3头成虫,要进行药剂防治。
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3、麦蜘蛛:一尺单行有虫200头以上,上部叶片20%面积有白色斑点时,应进行药剂防治。
麦蜘蛛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4、小麦白粉病:通常于孕穗期至抽穗期,病株率达15%-20%或病叶率为5%-10%时进行防治。
(小麦病虫草害发生与监控)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程度以当地发生盛期的平均病情指数来确定: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5、小麦纹枯病:在小麦分蘖末期纹枯病纵向侵染时,当平均病株率达10%—15%或病情指数达5时进行防治。
小麦纹枯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6、小麦条锈病: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要及时进行集中药剂封锁;大田内病叶率达%—1%时立即进行普治,防止其扩展蔓延。
7、小麦叶锈病:一般在小麦抽穗前后,田间病叶率达5%—10%或病情指数达15时进行防治。
8、小麦赤霉病:一般小麦在抽穗扬花期为始发期,如果此时天气预报平均气温达15℃,且有3天以上的连续阴雨天出现,则有赤霉病严重流行的可能,应抢在降雨前打药,5—7天防治第二遍,以确保防治效果。
9、小麦散黑穗病:最佳防治适期是在小麦播种前进行土壤或种子处理,防治指标为平均病穗率1%。
小麦三黑穗病的发生程度以当地小麦扬花期平均病穗率确定,划分5级。
小麦散黑穗病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10、麦叶蜂:50头/m2。
花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花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作者:翟兆鹏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16期翟兆鹏本文从花生生长习性、花生病虫害发生现状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入手,提出花生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的具体措施,以其为花生种植业的发展与推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花生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1、生长特性因素。
花生属豆科作物,自身为无限开花结实习性作物,开花期与结实期较长,病虫害出现几率分布在各个生长发育期,一些细菌和病虫卵蛰伏于土壤、种子、植物残株中,当遇到合适发育期,对植株进行侵害。
同时,花生也受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要做好花生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明确花生病虫害现状,避免花生病虫害侵袭。
2、主要病虫害种类。
花生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随着全国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耕作制度改变,花生病虫害状况日趋严重。
山东地区花生主要病虫害有:白绢病、褐斑病、网斑病、病毒病、青枯病、菌核病等;虫害主要以金针虫、蚜虫、斜纹夜蛾、地老虎、棉铃虫等为主。
其中,病虫害多达50至60种,因此,在花生种植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病虫害的防控,针对不同地域环境,季节特征来选取抗病抗虫害种子,有针对性地防止花生病虫害,降低花生遭受病虫害的几率。
3、宏观调控。
基于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方面越来越重视,应对花生本身无公害绿色品质的控制,因此,对花生产生病虫害时防治技术所产生的化学残留等需要全面防控检测,通过对花生各生长阶段进行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建立完善的防虫体系。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1、整地。
土壤应为壤土或砂壤土,偏酸性,pH值为6-7,并具有一定的肥力和透气性,含水量应控制在70%左右,这样能促进花生根系形成根瘤,产生更多的氮素,以此优化土壤环境,达到防治花生病虫害的重要手段,达到最佳土壤环境,促进荚果良好发育和生长。
2、适时早播。
根据平邑县的气候条件和当地的气候特点,播种时期安排在5月前后,表层5cm土壤地温稳定在10至12℃时即可播种。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定义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定义农作物是人类重要的粮食来源和经济支柱,然而,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科学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我们需要准确地定义病虫害发生程度。
本文将介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的定义以及相关评价指标。
一、病虫害发生程度的定义病虫害发生程度是指某一农作物范围内病虫害的普遍程度和严重程度。
它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评估和定义:1. 病虫害感病率:病虫害感病率是指某一农作物中感染病虫害的植株或生物个体的比例。
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轻度感病、中度感病和重度感病。
2. 病虫害发病指数:病虫害发病指数是对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定量评估,通过对感染病虫害部位的程度进行测量和计算得出。
一般来说,病虫害发病指数越高,病虫害的严重程度就越大。
3. 综合评价指标:为了更全面地评估病虫害的发生程度,还可以综合考虑病虫害感病率、发病指数以及农作物产量损失等因素,得出综合评价指标。
该指标可以通过专家评估或数学模型计算得出,用于评价整个农作物范围内病虫害发生的程度。
二、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评价方法评价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的方法有很多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1. 采样调查法:通过随机抽样调查一定数量的植株或生物个体,统计并计算其感染病虫害的比例和程度,从而得出整体病虫害发生程度。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直观、易操作等优点,但是对样本的选择和调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2. 病虫害发病程度评价表:制定病虫害发病程度评价表,根据病虫害发病指标对其进行分级评价。
评价表可以根据不同农作物、不同病虫害类型进行设计,具体的评估指标和分级标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 农田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对农田进行监测和图像识别,识别和判定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这种方法可以大范围、快速、准确地获取病虫害信息,但是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
三、病虫害防治策略的制定准确评估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小麦
1、麦蚜:百株蚜量超过500头,天敌与麦蚜比在1:150 以时进行防治。
小麦蚜虫的发生程度主要以当地小麦蚜虫发生盛期平均百株蚜
量来确定 :
小麦蚜虫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
级别12345
百株蚜量 (Y,
Y≤ 500500<Y≤15001500<Y≤ 25002500<Y≤ 3500Y>3500头)
2、小麦吸浆虫:平均每样方(10cm×10cm×20cm)有虫2头以上的地块要进行防治。
成虫期时每 10 网复次幼虫 20 头左右,或用手扒开麦垄一眼可见2-3
头成虫,要进行药剂防治。
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
级别12345样方虫量 (X, 头)X≤ 22<X≤1515<X≤4040<X≤ 90X>90 10 复网虫量 (Y, 头)Y≤3030<Y≤9090<Y≤180180<Y≤ 360Y>360百穗虫量 (Z, 头)Z≤ 200200<Z≤500500<Z≤15001500<Z≤ 3000Y>3000
3、麦蜘蛛:一尺单行有虫200 头以上,上部叶片20%面积有白色斑点时,应进行药剂防治。
麦蜘蛛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
级别12345
尺单行虫量 (Y,
Y≤ 200200<Y≤ 500500<Y≤ 10001000<Y≤ 1500Y>1500头)
4、小麦白粉病:通常于孕穗期至抽穗期,病株率达 15%-20%或病叶率为 5%-10%时进行防治。
(小麦病虫草害发生与监控)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程度以当地发生盛期的平均病情指数来确定:
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级别12345病情指数 I I ≤1010<I ≤ 2020<I ≤ 3030<I ≤ 40I>40
5、小麦纹枯病:在小麦分蘖末期纹枯病纵向侵染时,当平均病株率
达 10%—15%或病情指数达 5 时进行防治。
小麦纹枯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级别12345病情指数 I I ≤ 55<I ≤ 1515<I ≤ 2525<I ≤ 35I>35
6、小麦条锈病: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要及时进行集中药剂封锁;
大田内病叶率达 %—1%时立即进行普治,防止其扩展蔓延。
7、小麦叶锈病:一般在小麦抽穗前后,田间病叶率达5%— 10%或病情指数达 15 时进行防治。
8、小麦赤霉病:一般小麦在抽穗扬花期为始发期,如果此时天气预
报平均气温达 15℃,且有 3 天以上的连续阴雨天出现,则有赤霉病
严重流行的可能,应抢在降雨前打药,5—7 天防治第二遍,以确保
防治效果。
9、小麦散黑穗病:最佳防治适期是在小麦播种前进行土壤或种子处
理,防治指标为平均病穗率1%。
小麦三黑穗病的发生程度以当地小麦扬花期平均病穗率确定,划分5级。
小麦散黑穗病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
级别12345
病穗率Y(%)Y≤<Y≤<Y≤<Y≤Y>
10、麦叶蜂: 50 头/m2。
11、粘虫:一类麦田25 头/m2,二类麦田 15 头/m2。
12、麦田杂草:
二、玉米
1、玉米螟:玉米上,化学防治通常掌握在心叶末期和穗期或幼虫低
龄期;防治指标:一代玉米螟虫株率达20%,或心叶末期花叶株率20%;
二、三代玉米螟百株低龄虫量为100 头。
2、粘虫:二代粘虫 : 玉米 10 头/ 百穴;三代粘虫:谷子、水稻20 头/m2,玉米、高粱 50 头/ 百株。
3、蓟马:
4、地下害虫:
三、棉花
1、苗病:
2、棉蚜:
3、棉铃虫:(二代)抗虫棉田百株有 3 龄以上幼虫 5 头;非抗虫棉或其它作物百株累计落卵100 粒。
(三代)抗虫棉田百株有 3 龄以上幼虫 10 头;非抗虫棉或其它作物百株累计落卵 40 粒或百株有低龄幼虫 5-10 头。
(四代)抗虫棉田百株有 3 龄以上幼虫 10 头;非抗虫棉或其它作物百株累计落卵 40 粒或百株有低龄幼虫 5-10 头。
4、蓟马:
四、东亚飞蝗:头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