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药剂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

不同药剂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摘要进行了不同药剂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用3%敌委丹与丁硫克百威混用作种衣剂,在苗期可提高出苗率,延长出苗期,在播后60 d时,防效显著,其中以3%敌委丹100 ml/100 kg种子+丁硫克百威200 ml/100 kg种子防效最高,在60 d后防效逐渐降低,各处理能提高有效穗,其中以3%敌委丹200 ml/100 kg种子+丁硫克百威200 ml/100 kg种子处理有效穗最高。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药剂处理;药效试验种衣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省工、省时,是近年来科学防治小麦纹枯病(图1)的重要方法之一。
小麦纹枯病在安徽省正阳关农场不同田块都有发生,种衣剂的大面积推广为防治小麦纹枯病带来了契机。
为提高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更好地推广种子包衣技术,笔者特进行了以下试验。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3%敌委丹、丁硫克百威和13.6%福美双·克百威·戊唑醇(1∶50),药剂均由正阳关农场种子公司提供。
1.2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安徽省正阳关农场五分场6号地。
土壤肥力较好,前茬为豆茬,往年纹枯病发病偏重,田间管理及施肥同当地正常水平,供试小麦品种为皖麦50。
1.3 试验设计试验设5个处理。
处理①:3%敌委丹100 ml/100 kg种子+丁硫克百威200 ml/100 kg种子;处理②:3%敌委丹150 ml/100 kg种子+丁硫克百威200 ml/100 kg种子;处理③:3%敌委丹200 ml/100 kg种子+丁硫克百威200 ml/100 kg种子;处理④:13.6%福美双·克百威·戊唑醇(1∶50)2 kg/100 kg种子;处理⑤:空白处理(CK,清水对照)。
试验共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100 m2。
1.4 试验方法1.4.1 苗情调查。
播种后3 d开始观察出苗时间,每小区定数播种100粒种子,30 d后调查出苗数、出苗率、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及蚜虫的防效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及蚜虫的防效姚焕钊;王立光;张富荣;李兴东【摘要】为了评价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苗情和产量的影响,2015-2016年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包衣对纹枯病的防效较好;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蚜虫的防效较好;在田间出苗率方面,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出苗影响最大.【期刊名称】《现代农药》【年(卷),期】2017(016)005【总页数】3页(P50-52)【关键词】纹枯病;蚜虫;药剂拌种;苗情;防效【作者】姚焕钊;王立光;张富荣;李兴东【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植保站,江苏徐州221116;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植保站,江苏徐州221116;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植保站,江苏徐州221116;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植保站,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1+.9;S351.1小麦纹枯病、蚜虫分别是小麦生产上主要病、虫害之一。
防治纹枯病及蚜虫通常在其发生盛期采用药剂进行田间喷洒,但费工费时,且对纹枯病的防效一般。
种子药剂处理技术在发达国家已普及,我国起步较晚。
目前,已有许多国内农药生产企业或科研单位对种子处理剂进行研究,以减少用工,降低用药成本,提高防效。
为探索种子药剂处理技术,验证药剂对小麦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控效果,2015—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植保站采用多种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和蚜虫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冬小麦,品种为保丰5号。
播种量为225 kg/hm2。
2015年11月3号进行药剂包衣,次日人工撒播。
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商品名酷拉斯,2.2%苯醚甲环唑+2.2%咯菌腈+22.6%噻虫嗪),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商品名奥拜瑞,1.1%戊唑醇+30.8%吡虫啉),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商品名禾佑,20%吡虫啉+1%咯菌腈+2%苯醚甲环唑),美国世科姆公司;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江苏省南京高正农用化工有限公司;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商品名福蝶),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
0.15%噻呋酰胺颗粒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效果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2024年第2期植物保护·植物营养0.15%噻呋酰胺颗粒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效果试验王凯1张强1,2任士伟3徐文华1,2齐英杰4喻大昭1(1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临沂276700;2养分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临沂276700;3山东金秋园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临沂276700;4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山东临沂276000)摘要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防治难度较大,在我国黄淮海麦区有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
本文以目前常用药剂作为对照药剂,小麦播种量为150kg/hm 2,研究了0.15%噻呋酰胺颗粒剂(载体中氮-磷-钾为18-12-10)作底肥撒施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效。
结果表明,与25g/L 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0mL/hm 2、60g/L 戊唑醇悬浮种衣剂225mL/hm 2进行种子处理相比,0.15%噻呋酰胺颗粒剂525kg/hm 2作底肥撒施,在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和增产率方面效果相当,均优于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750mL/hm 2进行种子处理。
说明0.15%噻呋酰胺颗粒剂作底肥撒施能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在大田生产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0.15%噻呋酰胺颗粒剂;田间防效;产量中图分类号S435.1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4)02-0048-03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4.02.01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Field Control Effect of 0.15%Thiofuramide GR Against Wheat Sharp EyespotWANG Kai 1ZHANG Qiang 1,2REN Shiwei 3XU Wenhua 1,2QI Yingjie 4YU Dazhao 1(1Kingenta Ecological Engineering Group Co.,Ltd.,Linyi Shandong 276700;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trition Resources Integrated Utilization,Linyi Shandong 276700;3Shandong Jinqiu Yuantian Biotechnology Co.,Ltd.,Linyi Shandong 276700;4Shandong (Linyi)Institute of Modern Agriculture,Zhejiang University,Linyi Shandong 276000)AbstractAs a soil-borne disease,wheat sharp eyespo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and the incidence tends to worsenyear by year in the Huang-Huai-Hai wheat area of ing commonly used pesticides as control agents and wheat sowing rate of 150kg/hm 2,this paper studied the field control effect of 0.15%thiofuramide GR (with nitrogen,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contents of 18-12-10in the carrier)as bas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gainst wheat sharp eyespo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seed treatments with 25g/L fludioxonil FS 300mL/hm 2or 60g/L tebuconazole FS 225mL/hm 2,the treatment of 0.15%thiofuramide GR 525kg/hm 2as bas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had similar effects interms of plant disease control efficiency,disease index control efficiency and yield increase rate,all of which were betterthan those of seed treatment with 3%difenoconazole FS 750mL/hm 2.It indicated that 0.15%thiafuramide granules as bas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could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wheat sharp eyespot,and had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field production.Keywordswheat sharp eyespot;0.15%thiofuramide GR;field control effect;yield小麦纹枯病是由禾谷丝核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土传真菌病害,病原菌以菌丝、菌核残存于土壤和作物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李晓静;李保佳;邢志华;安浩军;张雪花;何力剑【摘要】为明确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以保麦10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7种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播种期申嗪霉素(交融)土壤处理对小麦纹枯病防效最好,病指防效为95.54;在孕穗期采用戊唑醇浇灌,申嗪霉素喷淋,戊唑醇·菌核净喷淋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较好,病指防效分别为100.00、95.45、93.54,明显高于对照药剂.综合分析,以上药剂可以做田间大面积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8(000)007【总页数】3页(P114-116)【关键词】小麦纹枯病;杀菌剂;防治效果【作者】李晓静;李保佳;邢志华;安浩军;张雪花;何力剑【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农业科学院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市农业科学院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市农业科学院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市农业科学院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市农业科学院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市农业科学院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小麦纹枯病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病害之一,主要侵染小麦基部的叶鞘和茎秆,易造成小麦烂芽、烂茎、枯穗、白穗等,其主要致病菌为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和立枯丝核菌R.sola-ni[1]。
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外便有关于小麦纹枯病的研究报道[2]。
随着气候的改变和新兴耕作制度的发展等因素影响,小麦纹枯病发生面积逐年增加[3,4],对小麦产量和品质产生了严重影响[5-8]。
对于小麦纹枯病的防治,高抗品种的选育和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是最为经济、环保的有效方法,但当前国内外尚未发现对纹枯病免疫的高抗基因,目前种植的品种均为中抵抗性品种,抵御纹枯病能力较低,无法有效解决纹枯病侵害的难题[9,10]。
因此,实际生产中,小麦纹枯病的防治仍然依靠常规防治方法,包括喷雾、喷粉、土壤处理、小麦种子处理剂等。
4种杀菌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试验

4种杀菌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试验作者:任国辉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2期摘要为明确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试验药剂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40%氟环唑悬浮剂、50%苯甲丙环唑水乳剂4种杀菌剂不同剂量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防效试验。
结果表明,小麦拔节初期,选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0 mL/hm2、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50 g/hm2、40%氟环唑悬浮剂150 mL/hm2、50%苯甲丙环唑水乳剂300 mL/hm2药效最佳,对小麦安全。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杀菌剂;安全性;防效中图分类号 S435.121;S4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110-01小麦纹枯病是寿县小麦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也是麦田普遍发生的病害。
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
一般造成产量损失10%左右,严重的达30%~40%。
为了更好地控制小麦纹枯病,本文研究了4种不同杀菌剂对该病的防效。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田设在寿县保义农场,该田地势平坦、肥力均衡、排灌方便。
前茬为水稻田,施肥、管理与当地农业生产实践水平一致。
土壤类型为砂姜黑粒土田,pH值8.4,有机质含量8.5g/kg。
1.2 试验材料试验对象为纹枯病(Rh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
供试小麦品种为泛麦5号。
供试药剂为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又胜)、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闪胜)、40%氟环唑悬浮剂(特恩施)、50%苯甲丙环唑水乳剂(美谐),均为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为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满穗),由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
1.3 试验设计试验根据所用药剂及浓度不同共设13个处理,分别为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mL/hm2(A)、225 mL/hm2(B)、300 mL/hm2(C);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75 g/hm2(D)、150 g/hm2(E);40%氟环唑悬浮剂150 mL/hm2(F)、225 mL/hm2(G)、300mL/hm2(H);50%苯甲丙环唑水乳剂150 mL/hm2(I)、225 mL/hm2(J)、300 mL/hm2(K);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225 mL/hm2(L);以清水作对照(CK)。
240 g/L满穗悬浮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研究

240 g/L满穗悬浮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研究摘要进行240 g/L满穗悬浮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研究,结果表明:240 g/L 满穗悬浮剂对小麦纹枯病防效较好,高剂量用药比低剂量用药效果要好,用药2次比用药1次效果好,且对小麦有增产作用,建议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240 g/L满穗悬浮剂;防效;产量为明确240 g/L满穗悬浮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特进行该试验,以为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在凤台县凤凰镇高皇村农田中进行,试验田地势平坦,土质为水稻土,pH值约为6.9,肥力中上等。
小麦于2011年10月21日播种,播量225 kg/hm2,其他耕作措施与当地农业生产相一致。
1.2 试验材料与防治对象防治对象为小麦纹枯病;试验作物为小麦,品种为烟农19;供试药剂:240 g/L满穗悬浮剂(陶氏益农公司)、5%己唑醇(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5%井冈霉素(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根据药剂种类及剂量不同,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1:用240 g/L满穗悬浮剂150 mL/hm2于小麦分蘖期用药1次;处理2:用240 g/L满穗悬浮剂150 mL/hm2于小麦分蘖期和拔节期各用药1次;处理3:用240 g/L满穗悬浮剂300 mL/hm2于小麦分蘖期用药1次;处理4:用5%井冈霉素3 750 g/hm2于小麦分蘖期和拔节期各用药1次;处理5:用5%己唑醇1 200 g/hm2于小麦分蘖期和拔节期各用药1次。
以空白作对照(CK)。
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0 m2。
具体田间排列见图1。
1.4 施药方法采用山东华盛农业药械公司生产的泰山3WF-2.6型机动喷雾器进行常规喷雾。
药液量225 kg/hm2。
逐小区施药,把药液均匀喷到麦苗上,施药均匀周到。
第1次施药时间为2012年3月20日,施药时小麦处于分蘖盛期,第2次施药时间为2012年4月6日,施药时小麦处于拔节期。
小麦纹枯病试验报告

4 级:茎秆上病斑宽度占茎秆周长的 占 3/4 以上,但植株未枯死;
5 级:病株提早枯死,呈枯孕穗或枯白 穗。
病指数(%)={Σ( 病穗数 × 病级 )/ ( 调查穗数 ×5)}×100
病指防效(%)=[(空白对照区病指 处理区病指)/ 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 ]×100
2 结果与分析
处理
(1)三唑酮 (2)12.5% 烯唑醇
数施药区显著降低,其中扬彩优于其他处理
表 2:5 月份纹枯病调查表
处理
感病率
(%)
显著性 5% 1%
感病率防效
(%)
显著性
5%
1%
病情指数
(%)
显著性
5%
1%
(%)
病情防效 显著性
5%
1%
(1)三唑酮
61.0 d
D 33.0
d
C
14.4
c
(2)12.5% 烯唑醇
77.0 b
B 15.4
f
E
20.4
b
CK(清水对照)
1.4 田间种植图
重度,计算病情指数和病指防效。 小麦成
1/2-3/4;
7523614 3462175 6174352
1.5 试验方法 分 别 于 11 月 20 日(分 蘖 期),2 月 10 日(返青期),使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 进行药剂喷施。于 3 月中旬、4 月中旬和 5 月中旬田间每区定点 1m×2 行按 NY/T6142002 方法调查各小区的纹枯病发病率、严
N 农业技术
2019 年 6 月·下
小麦纹枯病试验报告
王凌霄 詹 欢 游延军 ( 河南省黄泛区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南 中牟 451450)
2种药剂拌种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和纹枯病的效果研究

穗粒 数 、 干 粒 重和 产 量 , 折 合 单 位面 积 产 量 。 计 算 和 空 白对 照 相 比 的增产 率 。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 1 对 小 麦 出 苗 率 和 烂 种 率 的 影 响
从 表 1可 以 看 出 , 处 理 A、 处 理 B、 C K 出 苗 率 分 别 为
2 . 2 对 小麦 麦苗 素质 的影 响
从 表 2可 以 看出 , 处理 A和 处 理 B麦 苗 素 质 指标 均 优 于对 照 , 其 中又 以处 理 A壮 苗 效 果 最好 , 无 论 是株 高 、 分 蘖 数还 是地 上部 和 地下 部鲜 重 , 均 显 著优 于其 他 各处理 , 分 别
1 . 4 . 1 出苗 率和烂 苗 率调 查 。 播种后 2 3 d ( 1 1月 4 曰) 调 查
出苗 情 况 , 每小 区调 查 1 0 0粒 种子 , 记 载 出苗 日期 , 统 计 出
试 验 地 设在 国 营东 风湖 农 场 的农 田 中 。 该地 块 纹枯 病 、 蚜虫 、 蛴螬 常 年发 生 较重 , 肥料施用、 土 壤墒 情 等均 匀 一致 , 其 他 耕 作措 施 与 当地农 业 生产 相 一致 。 试验 田地 势 平坦 , 前 茬作 物 为大 豆 , 土 质 为砂 壤 土 , p H值 约 为 6 . 9, 肥 力 中 上等 , 灌溉 情 况 良好 。 小 麦 为机 条 播 , 行距为 2 0 C I T I , 于2 0 1 2年 1 0 月2 2日播 种 , 用种 量 1 6 5 k g / h m 2 o 播 种 时遇 严 重 干 旱 , 播 种
1 . 4 . 5 作物 的安 全性 调查 。 经包 衣 的 各处理 播 种 后 , 出苗 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摘要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纹枯病发病初期,使用井冈·腊芽菌水剂1 800 mL/hm2或井冈霉素水剂6 000 mL/hm2对水750 kg对小麦纹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控效果。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药剂;防效;安全性
小麦纹枯病(Wheat sharp eyespot)是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cerealis Vander Hoeven)引起的土传真菌病害,在我国各主要小麦产区均有发生[1-2]。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在雅周镇有加重发生趋势,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
一般病田病株率为20%~30%,严重发生田块病株率可达60%~80%;目前,尚无较好的抗病品种供生产利用,药剂防治是控制小麦纹枯病的主要手段[3-4]。
为了筛选小麦纹枯病的高效防治药剂,2010年笔者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井冈·腊芽菌水剂(5%井冈霉素+10亿个/mL腊质芽孢杆菌),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生产;30%苯甲·丙环唑悬乳剂(苯醚甲环唑150 g/L+丙环唑150 g/L),通州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5%井冈霉素水剂,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小麦品种为宁麦13号。
1.2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井冈·腊芽菌水剂 1 200 mL/hm2(A)、1 800 mL/hm2(B);30%苯甲·丙环唑悬乳剂225 mL/hm2(C)、300 mL/hm2(D);井冈霉素水剂6 000 mL/hm2(E);空白对照(CK)。
3次重复,小区面积33.3 m2,小区随机排列。
1.3试验实施
试验在雅周镇雅周村6组一农户责任田中进行,于2010年3月26日小麦拔节末期用药1次。
对小麦植株整株进行常规手动喷雾,用水量750 kg/hm2。
试验期间天气晴朗,无风,药后72 h没有降水。
1.4调查与计算方法
每小区随机定3点,每点50株,分别于药前及药后25 d按江苏省植物保护站编写的《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中的分级标准各调查1次发病情况,
并计算病指及防效[5-6]。
分级方法:0级为不发病;1级为叶鞘发病,或茎秆上病斑宽度占茎秆周长的1/4以下;2级为茎秆上病斑宽度占茎秆周长的1/4~1/2;3级为茎秆上病斑宽度占茎秆周长的1/2~3/4;4级为茎秆上病斑宽度占茎秆周长的3/4以上;5级为病株提早枯死,呈枯孕穗或枯白穗。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5)]×100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
式中,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病情指数;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2结果与分析
2.1防效
药后25 d,井冈·腊芽菌水剂、苯甲·丙环唑悬乳剂以及井冈霉素水剂等3个药剂的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均有一定的效果,但3个药剂的处理间防效有一定的差异。
使用井冈霉素水剂6 000 mL/hm2和井冈·腊芽菌水剂1 800 mL/hm2的2个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效果最好,药后病情指数较药前均有所下降,发病程度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治效果分别为32.95%和31.66%;使用苯甲·丙环唑悬乳剂300 mL/hm2的处理控制效果次之,药后病情指数较药前有一定上升,但上升比例不大,发病程度得到一定的控制,防治效果为24.15%;使用苯甲·丙环唑悬乳剂225 mL/hm2和井冈·腊芽菌水剂1 200 mL/hm2的2个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效果较差,药后病情指数较药前均有较大的上升,发病程度没有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防治效果分别为18.65%和16.89%(表1)。
2.2安全性
药后25 d调查,使用苯甲·丙环唑悬乳剂的2个处理的小麦均出现黄叶现象;药后40 d调查,新出叶片未见发黄现象,其余处理区的小麦田间未见异常现象。
3结论与讨论
在小麦纹枯病发生初期,使用井冈霉素水剂6 000 mL/hm2的处理药后25 d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可达32.95%,好于其他处理的防治效果,且井冈霉素水剂是生产上正常用于小麦纹枯病防治的主要药剂之一,在防治时应作为优先防治药剂选用。
使用井冈·腊芽菌水剂1 800 mL/hm2的处理药后25 d的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为31.66%,明显好于其1 200
(下转第186页)
(上接第184页)
mL/hm2的处理的防效16.89%,防效与使用井冈霉素水剂6 000 mL/hm2的处理的防治效果32.95%相当,可在田间进一步示范使用,建议在防治时使用剂量为1 800 mL/hm2。
使用苯甲·丙环唑悬乳剂300 mL/hm2的处理药后25 d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为24.15%,好于其225 mL/hm2处理的防效18.65%,但由于使用该药剂的2个处理的小麦药后25 d均出现黄叶现象,因此苯甲·丙环唑悬乳剂在小麦上的使用还应慎重,不建议用于小麦纹枯病的防治。
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纹枯病发生初期,使用井冈霉素水剂6 000 mL/hm2或井冈·腊芽菌水剂1 800 mL/hm2对水750 kg,对小麦纹枯病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药后25 d防效均在31%以上。
上述2种药剂应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施药时应做到喷药均匀,用足水量,以确保药液淋到麦株基部。
施药后7 d,应根据田间病害控制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再次喷药控制,以保证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4参考文献
[1] 杨共强,宋玉立,何文兰,等.12.5%欧博悬浮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2009(7):88-89.
[2] 朱有才.30%爱苗乳油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47,150.
[3] 邢小萍,汪敏,刘春元,等.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小麦纹枯病抗性动态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85-88.
[4] 邢小萍,袁虹霞,孙炳剑,等.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J].河南农业科学,2007(6):77-78.
[5] 孙炳剑,雷小天,袁虹霞,等.小麦纹枯病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J].麦类作物学报,2007,27(5):914-918.
[6] 付佑胜,刘伟中,周长勇,等.噻氟酰胺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224-22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