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年味

合集下载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精选27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精选27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舌尖上的年味作文(精选27篇)年是吃出来的,难以想象没有吃的年怎么过,过去、现在、将来,吃是过年永恒的主题曲。

小编收集了舌尖上的年味作文,欢迎阅读。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篇1小时候,外婆总是在过年前说一句话:小孩子望过年,大人们望种田。

对于我来说,儿时的春节都是一些萦绕在舌尖的记忆。

年,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美味的。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我们的小嘴就不曾闲过。

“二十三,祭灶官”。

这天,用米粉做的送灶粑粑,香气会驱走整个冬日的寒意。

“二十五,磨豆腐”。

这天不但可以喝到香甜可口的豆浆,母亲还会抽空在煮豆浆时捞几张豆腐皮出来,晚饭时和小葱芝麻一拌,最下饭不过了。

再后来的这两天,好吃的会更多。

首先,外公会去杀年猪的人家割肉,遇到亲戚家杀猪,我还可以跟着蹭顿“杀猪饭”吃,这样的宴席,主人家是不会吝惜猪肉的,上桌的菜都是大盘大碗,极其解馋。

如果没有吃过瘾也没关系,母亲正在家里杀鸡呢!每当此时,母亲会将鸡杂用大酱炒了再和泡好的黄豆一起煨制,鸡杂黄豆甭提有多香!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会飘出炸圆子的香味。

往日到处玩闹的孩子,这天都一下不见了踪影,他们都在自家的锅台旁围着呢,第一锅圆子都要炸得透透的,锅台旁的小馋猫都等着吃呢!这天,外婆怕我油炸的东西吃多了伤了脾胃,会在锅塘里事先放两个红薯,就着柴火烤熟,这样的烤红薯最解油腻。

炸圆子的香味还在嘴角边萦绕时,转眼就到了年三十。

除夕夜的年饭,吃的那就更多了。

当然,这桌年夜饭,也有不给动筷子的,那时的条件不是很好,有些食材只有过年时才会准备,像“年鱼”和“鸭胗”。

这些菜烧好后,平时是不端出来的。

即使年夜饭时,它们的出场也只是为了做做样子。

外婆说,这样的菜是拿来招呼客人的。

记得那年,母亲带我和弟弟去亲戚家拜年,吃饭时,六岁的弟弟看着眼前的咸鸭胗口水直流,最后实在忍不住了,伸筷子夹了几次,在回家的路上,母亲狠狠的批评了弟弟。

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其中缘由。

大年初一,孩子们都有一个固定的节目——拜年。

舌尖上的中国 关于过年的文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舌尖上的中国 关于过年的文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舌尖上的中国关于过年的文案1.从饺子到年糕,年味与美味在舌尖上交织2.每一口年夜饭,都是家人的温馨拥抱3.吃下一口鱼,象征着年年有余4.糯米团圆饭,把亲情和友情串在一起5.舌尖上的年味,是对传统文化的呈现和传承6.通过美食,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团结7.年夜饭,全家共度幸福时刻的见证8.放张年糕入口,让甜蜜如蜜9.香喷喷的饺子,将好运包裹其中10.冬至吃饺子,迎接新年的第一抹暖意11.美味佳肴,是对新年的馈赠和祈愿12.大餐上桌,欢笑盈满全家人13.食在中国,年味正好14.在烹饪的魔法中,尝到岁月流转的痕迹15.丰富的美食,让年味愈发浓厚16.辞旧迎新,用美食庆祝新年的到来17.舌尖上的回忆,让我们细细品味18.触动味蕾,感受中国年的独特魅力19.年夜饭,串起亲情和友情的纽带20.炙热的餐桌,温暖在心间扩散21.年夜饭的菜肴丰盛多样,象征着来年的十分丰收。

22.不同地方的年夜饭风味独特,体验中国各地的美食文化。

23.炸饺子是一道经典的过年美食,寓意着财源滚滚。

24.年糕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美食,象征着岁岁平安。

25.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备上一些糖果零食,与亲朋好友分享。

26.炒年糕的声音特别好听,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27.包饺子是家庭团聚的时刻,把自己的心意传递给家人。

28.吃汤圆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笑祝福。

29.年夜饭上,每道菜都蕴含着长辈们的心血和期望。

30.中国的年夜饭,不仅仅是一顿美食,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

31.饺子皮薄馅嫩,每一口都充满了幸福与温暖。

32.辣炒年糕让味蕾沸腾,尝一口就让人回味无穷。

33.年夜饭带来了家人的团聚,让远离家乡的人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34.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过年都离不开吃吃喝喝。

35.中国人过年讲究的是年年有余,家家户户都会备上丰盛的食物。

36.过年的味道是独具特色的,带着浓浓的乡愁和故乡的美好回忆。

37.不同地区过年的饮食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期待着品尝不同的风味。

舌尖上的春节作文12篇

舌尖上的春节作文12篇

舌尖上的春节作文12篇舌尖上的春节作文1寒假的气息扑面而来,春节也掺杂着美食的香气手拉着手向我们走来。

对于一个大吃货来说,春节最重要的是吃的,必须要吃好,才能过一个美美的春节。

腊月二十七,我和爷爷奶奶在老家,吃过早饭,爷爷开始准备炸东西的食材,把准备好的带鱼、鸡肉切成块,拌上面粉,加进去点佐料,把前几天割的豆腐切成片。

我拿出几个红薯,把皮削了,也切成片,让爷爷给我炸炸,我最喜欢吃炸红薯片,特别是爷爷炸得,外焦里嫩,黄褐色的外皮,里面金灿灿的,吃起来棒极了,一有这我就食欲大开。

爷爷每次都先炸红薯,让我先吃着。

接着就是炸鸡肉,用罩子捞出一些盆子里拌好的鸡块,顺着锅边放进去,以免油溅出来。

也可以放进去两块豆腐片压压火。

炸一会后用罩子把鸡块凉到放上干净纸的筐里。

准备下一锅。

我站在爷爷的身边,看着他那娴熟的动作,我也想学学。

奶奶让我做到她的身边,一边烤火,一边吃东西。

刚出锅的鸡肉香气四溢,我不顾烫手,洗了手就去拿,鸡块刚炸出来是最香的,让人垂涎欲滴,吃一口,满嘴都是肉的香气,有时会烫着,我呼呼吹了两口气,继续吃。

我递给奶奶一块,奶奶笑着对我说谢谢。

一老一小在充满了爱的空气中品尝好吃的,多么温馨啊。

大年三十晚上,爷爷奶奶把煮好的饺子盛好后,让爸爸在门外放了一挂鞭,我们就开始正式吃饭了。

饺子是萝卜羊肉馅的,吃羊肉可以让身子变得暖和。

爸爸妈妈陪爷爷奶奶说说话,聊聊天,我和弟弟比赛谁吃得快,吃得多,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其乐融融。

吃过饭后,我,妈妈和弟弟打开中央一套准备看春节联欢晚会,当时晚会还没有开始,那时外面深蓝的天空上已经开始放烟花,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四面八方的烟花都响了起来,令人眼花缭乱,不知道该看哪一边才好。

我和弟弟拿出买的仙女棒,在院子里甩来甩去。

笑声在空气中弥漫。

春节是愉快的,温馨的,美味的……舌尖上的春节作文2访友的同时,人们不忘欢享佳节盛宴,餐桌上的美食也精彩纷呈,传递着春节的独特味道。

盛宴主角:饺子送福又要包饺子了!面粉与水混在一起,揉成一个大面团。

舌尖上的春节-五年级作文

舌尖上的春节-五年级作文

舌尖上的春节-五年级作文舌尖上的春节-五年级作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舌尖上的春节-五年级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舌尖上的春节-五年级作文1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美食则是春节的重头戏,在这个与亲朋好友团聚的美好时光,每一道菜都浸润着春节特有的浓浓暖意。

一盘饺子,一碗热汤面,一盘腊肉,过年的菜是有时不那么的复杂,也是常见的食物,却在一天内一盘盘的食物都寄托着我们对家人的美好祝福。

饺子永远是大年三十晚上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一盘盘的饺子会被摆在整个桌子的C位,也就是最中间。

在我们家的餐桌上饺子馅永远是以韭菜为主的韭菜猪肉和韭菜鸡蛋馅,爷爷会在早上去菜市场购买的新摘的韭菜,洗去那一层棕色的泥土,韭菜更是青翠。

晚上十点钟,一家人一起坐在客厅,一边看着春晚,一边包着饺子,猪肉一定要有肥有瘦,这样嚼起来才更有感觉,更加美味,猪肉和韭菜的碰撞,真是饺子中的最佳组合,别有一番风味,喜食肉我还是更喜欢猪肉韭菜馅儿的饺子,当然,韭菜鸡蛋的也不赖……在我们家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炸咯吱,爷爷奶奶总是在春节的好几天前就开始准备做这道菜,最重要的是绿豆面。

在锅里倒上适量的绿豆面糊,摊成煎饼皮儿,然后至凉,切成等宽的长条,最后卷成咯吱盒下锅炸至即可。

随时都可以吃,不用担心,它的保鲜,只要你想吃,拿起一个便还是那样金黄黄的,入口一嚼,那“咯吱”一声还真是脆响的,口感如其名。

这便是我们家舌尖上的年味。

一年一年,我也好像是在那“咯吱”声中忘掉烦恼,那一声脆响足以让人满足了,我们也是伴随着这舌尖上的春节成长……舌尖上的春节-五年级作文2春节期间,出去游玩的人车水马龙,堵得让人怀疑人生。

出门拜年的人也有不少。

无论做什么事,美食总是排在第一位。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我就走近了美食,开始一段难忘的舌尖上的旅行。

舌尖上的中国年味散文

舌尖上的中国年味散文

舌尖上的中国年味散文舌尖上的中国年味散文(一)年糕腊月一到,挨家挨户开始了上演打年糕的戏码。

妇女们将早早泡好的糯米洗净,放入锅灶中烹煮。

几个年轻力壮的汉子排着队打年糕。

只听叫唤声“出锅了!”妇女们将煮熟的糯米放入石臼。

一个壮士立马抡起木槌,捶向石臼中的糯米,旁边有一人需要配合的翻动糯米团。

你一锤,我一翻,如此默契,如此与谐。

大约十分钟后,一颗颗糯米粗糙小子在木槌的造化下,形成了一个个俊俏的白面书生。

光滑的糯米团从石臼中被请上了案板上,下面的活就要交给有着二十年经验的老师傅了,只见他双手不停地搓,揉,按,面团好像与他很投缘,乖乖地随他折腾。

等到圆鼓鼓的面团化身成长长的条子,只见他拿着一根细细的白线,用力拉紧后,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块糯米团拉成了几块大小长度,宽度一模一样的年糕。

流水线似的工序还没有完结,最后的画龙点睛之笔就要交给我了。

我拿起刻有福字的印章,沾上红水(可食用的)轻轻地印在年糕上,阳光下,洁白的年糕镶着鲜艳的福字,寓意来年日日高。

大人们憧憬着来年的美好愿望。

馋嘴的我却一手抓起一块没有成形热气腾腾的年糕,往芝麻糖碗了重重的沾了一下,急切切地放入口中。

小嘴巴包着年糕,用力地咀嚼着。

年糕的韧劲有道,芝麻的唇齿留香,好吃的让我无法启齿。

大年初一,年糕就粉墨登场了。

炒年糕,汤年糕,煎年糕但这些并不能抓住我的味蕾。

我的最爱——炜年糕。

生起熊熊烈火,去大缸里取几根自家打的年糕,洗净,擦干,放入火炉中,年糕开始了它独特的处子秀。

竹排霹雳啪啦的作响,大火中的年糕脱去了白面书生的模样,摇身变成了黑脸大汉。

掰开烤好的年糕,外焦里嫩,再沾上细腻的白砂糖。

咀嚼,品味,绵滑的年糕久久在口腔打转,似乎不舍下肚。

焦糯的年糕味,伴着淡淡的柴火味,与着浓浓的幸福味,新年开始了。

舌尖上的中国年味散文(二)饺子饺子,是过年必不可少的常胜将军,也是代表年味的花旦。

北方人与南方人同样对饺子情有独钟。

可是,南方的饺子区别与北方饺子的是——饺子馅儿。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优秀4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优秀4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优秀4篇舌尖上的年味作文【十篇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北宋时王安石的《元日》中,描写的当时过年习俗。

每个地方过年的习俗、美食都不一样,家乡的年味也自然是独特的,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家乡莆田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一种美食——红团。

红团是蒸食,由皮与馅做成,馅料可以根据各自的喜好做成不同的材料。

现在一般是香甜软糯的糯米馅或甜而不腻的绿豆馅。

两种不同的馅,口感也不同,糯米馅吃在嘴里又粘又软,绿豆馅在口中则是满腔绵密,比较有嚼感。

还有的人喜欢吃咸味馅的,那么只要在糯米中拌上肉、香菇与花生即可。

再说皮吧,先用开水灌入糯米粉,揉成面团。

制作过程当中,要先加入一种可以食用的红色粉末,这样蒸出来才会是鲜艳的红色;水一定不要放太多,否则整盆都是白色浆糊,遇到这种情况还得再加面粉,一直到能揉成团而不粘手为止。

然后,从揉好的面团中,揪出一块,捏成巴掌大小,把搓好的馅放在皮的中间,小心翼翼的包好,绝对不能露馅。

包好后在面粉当中打一个滚,这样红团不会粘在模具上。

然后在模具里一按一敲,垫上叶子就完成了。

介绍完毕,我准备亲手尝试制作了。

面团、叶子、馅料、模具都已经准备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开始制作。

由于我还是个初出茅庐的“萌新”,所以在做面皮时就栽了跟头。

我和好的面团粘糊糊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沾上了一层面粉。

我掌心托着裹好面粉的面团,一只手轻轻地压着,压出来的皮与饺子皮一样薄,我只好再加了一些面团,这下可好了,“饺子皮”变成了春卷皮。

我意识到自己压的太用力了,只好重新再做,这一次我小心翼翼的克制着力度,终于捏出了一张像模像样的饼皮。

接着我用手拿起了一个捏好的糯米团,刚把它放到皮的中间,它就不听话的粘在了我的手上,我迅速把他用皮严严实实的包住,然后裹上一层面粉,甩进模具里一压,轻轻一抖,一个红团掉了下来。

最简单的就是剪叶子了,只要目测估好大小,用剪刀沿着边沿剪好就完成了。

舌尖上的春节作文(精选13篇)

舌尖上的春节作文(精选13篇)

舌尖上的春节作文(精选13篇)舌尖上的春节作文(精选13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舌尖上的春节作文(精选1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舌尖上的春节作文1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在春节里,人们会准备很多美食,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说到美食,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就是零食。

走进超市,各种贺年零食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糖冬瓜、开心果、瓜子、嘉应子、巧克力、蛋卷、薯片、葡萄干、饮料……来置办年货的人们,特别是孩子们,高兴地笑着、嚷着、挑着。

当然,不管是谁家零食中都少不了那五彩缤纷、味道各异的糖果,因为它寓意着来年生活的幸福和甜蜜,每家每户都会买上一些。

单单是零食,还不能体现春节美食的丰盛。

让我们再到年夜饭的餐桌上找找答案吧。

那简直就是一次小型的美食博览会!年夜饭的餐桌上,白切鸡、炖鸭、煨鹅、卤大肠、红烧猪蹄、清蒸鱼、白灼大虾、姜葱炒花蟹、胡椒鲜蚝、瑶柱发菜汤……真是让人垂涎三尺,名副其实的一场舌尖上的狂欢!家家户户会根据家人的口味准备不同的美食,然后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旁,一边吃饭,一边拉家常,叙亲情,是那么喜庆热闹、温馨感人。

而我们家每年最有特色的一道保留美食就是甜醋猪蹄。

奶奶每年二十九都上市场选购上好的猪蹄。

回家后,她将两瓶甜醋、一斤姜、半斤冰糖,还有适量的水放进一个大瓦锅里熬两个小时,然后再把洗干净切成块的猪蹄倒进去熬半个小时就大功告成了!忍不住舀上一碗尝一尝:猪蹄软而不腻,汤水酸酸甜甜,让人食欲大增!我爱快乐团圆的春节,更爱春节里的美食!舌尖上的春节作文2爆竹,轻轻,揉揉擦亮夜空。

丝丝,缕缕不断感动。

在响彻天空的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春,一个生机勃勃的字眼,春节,一个饱含诗意的的名字,但在我这个“吃货”眼中,便是舌尖上的一块肥肉。

《舌尖上的年味》宣传语-解释说明

《舌尖上的年味》宣传语-解释说明

《舌尖上的年味》宣传语1.在这个冬天,让我们用舌尖寻找年味的味道。

2.舌尖上的年味,让人回味无穷。

3.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是家的味道。

4.年味小吃,传递着家的温暖。

5.一口年糕,带你回到过年的故乡。

6.每一道年味美食,都是家的味道。

7.香甜的年糕,让人心生温暖。

8.年味糯米饭,传递着对家的思念。

9.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年味小吃温暖你的心。

10.一碗热汤,是对家的满满思念。

11.舌尖上的年味,让远在他乡的人也能感受家的温暖。

12.豆腐脑香气四溢,承载着家的味道。

13.年味美食,是家乡情怀的味道。

14.一口酱肉,勾起对家乡的思念。

15.在这个冬日,让舌尖上的年味带你走进家的温馨。

16.年味小吃,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17.一碟糖葫芦,满满的都是对家的思念。

18.舌尖上的年味,让孤独的人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19.每一口年味美食,都是对家乡的眷恋。

20.让舌尖上的年味,伴你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季。

21.尽在舌尖上,尽在年味中。

22.一次次回味,在舌尖上传承的年味。

23.年味的魅力,舌尖上的传承。

24.舌尖上的年味,永远的记忆。

25.美食是属于过年的味道,舌尖上的年味更是如此。

26.传统的味道,鲜美的滋味,尽在舌尖上。

27.舌尖上的年味,承载着家的温暖。

28.美食与年味,舌尖上的味蕾盛宴。

29.一口美食,一种情感,一种年味。

30.品味年味,从舌尖开始。

31.年味传承,舌尖上的故事。

32.味蕾记忆,舌尖的年味。

33.舌尖上的年味,家的味道。

34.年味深厚,舌尖上的幸福。

35.美食滋味,舌尖上的年味。

36.传统美食,舌尖上的年味传承。

37.美食是过年最真实的味道,舌尖上的年味醇香。

38.年味故事,舌尖上的传承。

39.舌尖上的年味,感受家的温暖。

40.传统与现代融合,舌尖上的年味。

41.品味传统美食,细细品味中国年42.舌尖上的年味,醇香回味无穷43.传统美食如何延续年味?让舌尖告诉你44.年味不仅仅是味道,更是对过去和未来的美好期许45.用一顿团圆饭,感受家的温暖46.舌尖上的美食,记录着家的味道47.传统美食的独特魅力,让你忍不住回味48.年味就是家的味道,每一口都是对幸福的期待49.团团圆圆的饭桌,是最真实的年味50.年味烟火,藏在每一道美食背后51.舌尖上的年味,是对情感的最真切回应52.广袤而神秘的中国年味,等你来发现53.每一种传统美食,都是对新年美好的祈福54.细品美食,感受自己对年味的独特理解55.红红火火过大年,从舌尖开始56.舌尖上的年味,唤醒对过去记忆的美好57.传统美食,串起家的温馨和幸福58.让美食点亮新年,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59.年味就在身边,用心去感受60.探寻舌尖上的年味,品味美食背后的故事61.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每一味都是年的味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尖上的年味精品文档舌尖上的年味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喜庆、最令人向往的一个传统节日,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着对春节的美好记忆。

在春节,不管身在何处,人们都会赶着回家,让家更温暖,让情更深厚。

除了这份浓浓的亲情之外,春节的喜庆和吉祥也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祝福与期盼。

阵阵的鞭炮声、各式各样的美食、丰富的文化活动、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这些都是春节的符号。

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各地春节特色美食,让大家一起来了解下中国各地春节都有哪些饮食习俗。

老东北人,特别讲究“过年”,于是便有了:“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谣。

民谣中列举的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等,都是春节老东北的特色吃货。

在东北,除夕之夜的饺子,其中的素馅饺子要用来敬神,大家吃的则是肉馅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则以肉、菜混合为馅。

即便最穷的人家,过年时吃饺子的“程序”是不会少的。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

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1 / 11精品文档灶,新年来到”。

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

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时代,这是极好的美食。

克东腐乳系细菌类型发酵,有别于毛霉类型发酵,其产品特点是色泽鲜艳,质地细腻而柔软,味道鲜美而绵长,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

克东腐乳在腐乳之林中独树一帜,因此,在全国享有盛名,是黑龙江省特独的名牌发酵食品。

草帽饼是一款东北的特色小吃,以其层次分明、柔软筋道、香酥可口、形如草帽而著称。

上次做葱油饼个个都喜欢吃,趁还有少许猪油今天就试试做草帽饼,口感较前者要香酥,而且还可以一层层撕下来拿在手上吃,所以草帽饼也叫手抓饼。

白肉血肠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调料味美;白肉肥而不腻、肉烂醇香、血肠明亮、鲜美细嫩;配以韭菜花、腐乳、辣椒油、蒜泥等佐料,更加醇香四溢,鲜嫩爽口。

成为辽宁和吉林省满族特有的传统名菜。

老北京过春节,商家初一到初五不开门。

庙会的摊儿就是过年时最兴盛的买卖家儿,吃穿用度一应俱全,特别是过年时应景的各色物事,密密匝匝地摆在摊上,挂在架上,透着红火。

逛庙会的人们摩肩接踵,没有哪家生意不红火的。

冰糖葫芦是中国传统美食,它是将野果用竹签串成串后2 / 11精品文档蘸上麦芽糖稀,糖稀遇风迅速变硬。

北方冬天常见的小吃,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被冻硬,吃起来又酸又甜,还很冰。

油茶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补佳品,它是用面粉放入锅内炒到颜色发黄,麻仁也炒至焦黄,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匀,然后将搓得均匀的面茶放在碗内,加上白糖,用开水冲成浆糊状即可。

油茶味道甜美,可作为早餐或午点,很受百姓喜爱。

灌肠本应是用猪大肠灌上碎肉和淀粉,蒸熟后削片在铛上用大油煎烙。

如后门桥华安居、福兴居所卖,质量甚精。

但庙会上所卖的灌肠却只用淀粉点上红?,作成肠形(即粉坨子)削成小块在铛上用极次的汤油半煎半烙,使其外焦里嫩,然后浇上蒜汁盐水,用竹签扎着吃。

豌豆黄分粗、细两种。

北海公园(攻略) 仿膳、漪澜堂卖的是细豌豆黄儿。

庙会上卖的则是粗豌豆黄儿。

这是用沙锅将豌豆煮烂成泥,加上小枣,淀成粉坨,扣出,切成像切糕一样的菱形块,用手推车运至庙会上兜售。

由于大多出现在春天的庙会上。

因此,人们听了他们吆唤:“哎,这小枣的豌黄儿大块的咧!”就感到有新春的意味。

因为此种吃食不太卫生,所以是个被禁止的品种。

现已绝迹。

过去老北京家家户户一到过年,就得准备豆儿酱,豆儿酱这名字挺好玩的,光从名字看不出是啥,其实就是升级版的肉皮冻。

只是还要往里多搁几种材料:像豆干、胡萝卜、3 / 11精品文档水疙瘩、黄豆、土豆什么的,一直是北方人过年的必备凉菜。

维吾尔族春节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干等做成的“普罗”,用面粉、羊肉、洋葱等做成的“匹提尔芒达”(包子),用带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团抻成的“兰曼”(抻面),以及与汉族馄饨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尔”等。

此外还备有多种民族传统糕点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圆盘馓子)、“亚依玛扎”(花边馓子)、“波呼萨克”(炸吉皮)、“沙木波萨”(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从哈萨克民族中传来的一种羊肉食用法,因用手抓吃,故得名。

做法较简单,即先将带骨的羊肉剁成块,放入清水中煮熟,捞出后上面撒上洋葱末、盐、再浇点滚汤即成。

这种肉味道清纯软嫩,油香不腻,既可吃肉,又可喝汤,是本地人招待来客的美食。

特别用小羊肉煮出的,谓之“羊羔肉”,其美味则更具上乘。

架子肉是一种味美的肉食品。

架子肉多选择当年羯羊或周岁以内的羊。

做法是把羊羔宰杀后,去其皮和内脏,将肉分为若干块,洗净后用面粉鸡蛋包裹起来,并放洋葱、胡椒等佐料,然后放入密封的馕坑中烘烤。

架子肉鲜嫩而可口,是待客的上品。

馕包肉维吾尔语称为“塔瓦喀瓦甫”,属新潮小吃品种,是新疆风味名食之一。

馕包肉这种面肉合一的风味美食非4 / 11精品文档常能代表新疆的传统民族特色。

帕尔木丁是维吾尔的风味食品,在馕坑里烤制而成,其色泽黄亮,味美可口。

纳仁是新疆牧区的一种佳肴,具有明显的牧区特色。

这种佳肴也叫手抓肉或手抓羊肉面。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

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

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等等。

此次小编重点讲厦门。

吃了年糕,万事如意年年高,年年高升,年年高兴!又有敬祝长辈延年高寿之意。

年糕又叫“年年糕”,“年年糕”从“粘粘糕”同音演化而来。

厦门人把年糕叫做“米果”,品种多样,有甜有咸,甜的有白糖米果、乌(红)糖米果,并加冬瓜、红枣、花生等;咸的有金瓜(南瓜)米果、菜头(萝卜)米果、番薯(地瓜)米果、芋头米果,并加猪肉、虾米、蚝干、香菇、油葱等;此外,还有凉米果、发米果、碗糕米果……清代有诗人写诗咏薄饼:“春到人间一卷之”,描写薄饼皮是“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描写薄饼馅是“纷藏丝缕缕,馋嚼味融融”。

薄饼还是厦门人的一大发明。

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曾任潮州太守的同安人李春芳,将其5 / 11精品文档女儿嫁给了金门蔡厝人蔡复一(那时,金门属于同安县管辖)。

后来,蔡复一官至总督云贵湖广军务兼贵州巡抚,公务繁忙,日理万机,经常废寝忘食。

蔡夫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害怕长此以往,有损夫婿健康。

于是,她就将一些鱼、肉、虾、菜、笋、豆等用微火炖熟,用面皮包卷,置于夫婿案头,让他边吃边办公,一举两得。

这种菜便被称为“婆饼”,厦门话“婆”“薄”同音,便又称为“薄饼”。

它从官府传到民间,“夫人薄饼”又变成“美人薄饼”。

吃圆仔,又称吃元宵,有的地方叫汤圆、汤团。

据说,吃元宵始于春秋末期,宋代才称圆子,取“团团圆圆”之意。

宋代有一位文人说这种食品是“秫粉包糖,香汤浴之”,并作16字赞一首:“团团秫粉,点点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

”厦门圆仔将各地风味兼收并蓄,有甜有咸,有的白心,有的包馅,什锦、豆沙、枣泥、笋肉、猪油都有。

承德一带的春节实际上是从腊月开始的。

腊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称腊八粥,一来纪念释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来喜庆五俗谷丰登,这天市场上开始上市年画、爆竹、肉类等。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扫庭院,这一天被称为"过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摆酒宴,祭灶王爷。

腊月二十五开始张贴春联,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

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团圆饭、包水饺,备冷拼,到凌晨12点时,鞭炮齐响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6 / 11精品文档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

由此可见驴肉的地位之高。

平常看到的大概很多的驴肉火烧都很山寨、有的甚至拿白吉馍和馅饼来代替驴火的尊容。

走在河北省的各大城市区县街头经常见到的就是河间驴肉火烧,最正宗的驴火经过慢火细炖加上师傅们的配料,然后将烧饼一分为二,把驴肉切片和作料夹起来,走在任何地方都会找到,要吃正宗驴火,还是亲自来河北保定一趟吧。

蜂蜜麻糖是河北省唐山市特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最早产于唐山丰润县七树庄,原用捞浆方法生产。

1930年传至唐山市,改用了浇浆方法。

到秦皇岛去自然要大啖海鲜,当地人喜欢清蒸海鲜,不管是螃蟹、虾还是蛤,放上水,清蒸,吃的时候蘸点姜醋汁,那个鲜!承德一带居民食用凉粉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人们所以喜欢食用凉粉,不仅因它味美消暑,还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营养。

据《中药大辞典》载:绿豆凉粉有“清热解毒,治痛疽疮肿初起,烫伤,跌外伤,并解热药及酒食诸毒。

”承德地区盛产黍米,承德叫黄米,性粘。

“驴打滚”就是用黍米做成的一种大众化小吃,在承德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驴打滚”是用黄米夹馅卷成的长卷,因卷下铺黄豆面,吃时将长卷滚上豆面,样子颇似驴儿打滚,因此得名。

在中原民间,每当过了农历腊月初八以后,就逐渐有了7 / 11精品文档过年的气氛。

特别是腊月二十三祭完灶神后,各家各户便忙忙碌碌置办年货。

孩子们跑前跑后,买鞭炮,吃零食,嘴里吟唱着不知传了多少年多少代的过年谣: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蒸枣花。

二十九,去打酒。

三十儿,捏鼻儿(饺子)。

枣馍种类各异,通常有枣花、枣山、枣卷、枣圆等,但最常见的还是枣山和枣花两种。

腊月三十这天,年前的准备都已就绪,人们请出神像和祖宗牌位,把枣山年馍和其他供品恭恭敬敬摆上供桌。

枣山年馍要一直供到农历二月初二。

听老人讲,这习俗源于先祖明朝时从遥远的山西洪洞县搬迁到这里,为纪念家人,每年年首岁尾,就在宗庙里以此祭奠祖宗,一直流传至今。

河南许昌、平顶山、南阳等地过年有吃大烩菜的习俗灶糖、柿饼、烧饼是河南很多地方腊月二十三这天必吃的食品,这一天的俗习是“送灶爷”,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户户会敬献糖瓜(也有用芝麻糖的),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

柿饼是河南人腊月二十三祭灶必吃的食品,由山西流传至河南,味道甜腻可口,营养丰富。

除夕之夜,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无边的遐想和期望,贴8 / 11精品文档窗花、贴春联是年节前最生动活泼、最有文化气息的风俗。

初一,很长时期中,大年初一第一件重大的活动就是凌晨点旺火接神。

初二日,山西大多数地区开始走亲戚。

晋北和晋中多在初二回娘家,晋南多在初三。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也有称之“送穷节”的。

过了初五,春节期间所有禁忌开始解除。

一个是大年初一早上天亮之前吃头脑。

头脑是山西名吃,用黄芪、羊肉、长山药、黄酒等制成,传说由傅山发明,算是一种滋补食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