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广西版

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广西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 通过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基本知识介绍。
2. 欣赏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价值。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感受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难点: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知识介绍:讲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基本知识,包括定义、分类、特点等。
3. 作品欣赏:展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艺术特点和价值。
4. 发展历程了解:通过时间轴或案例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感受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
5. 实践活动: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工艺美术作品进行模仿或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基本知识。
2.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发展历程。
3. 工艺美术作品欣赏与分析。
七、作业设计:1. 选择一件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深入了解其背景和历史价值,写一篇简短的分析报告。
2. 模仿一件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展示自己的动手能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中国美术第最新最新版五章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 二、两汉陶俑及木俑
第5页
陵墓雕刻
❖ 一、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 这是西汉纪念碑性质一组大型石刻。现存之霍去
病墓石刻,包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卧象、石 蛙、野人、石鱼二、人与熊等14件作品。另有题 铭刻石2件,所有用花岗岩雕刻而成。作者利用循 石造型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 法融汇在一起,刻画形象以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 体特性为度,决不作自然主义过多雕镂,从而加强 了作品整体感与力度感,堪称“汉人石刻,气魄深 沉雄大”杰出代表。
第19页
❖ 玄学是较早成体系以“存在”之间关系为逻 辑起点哲学思辩。首先,玄学将世界之本元 归纳为“有”“无”之间,“玄而又玄不可 道也”。对“有”“无”之关系进行审阅, 晋而推泛至“生”与“死”、“本”与“末” 等等。同时,玄学思想又是游弋于先前诸家 学派之间哲学:“以儒释道”、“以道释 儒”、“儒道释佛”。这分明就是基于不同 思想之“关系”基础之上发展而来哲学思维。 对于思维活动本身关注取得了与对思维结果 一样重视,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哲学最 显著特点——终极概念缺失使得思维活动本第20页
第15页
小结
❖ 中国美术自战国至秦汉最后突破了神秘主 义束缚,而开始转变为人现实生活一部分, 并且,美术独立自觉进程开始了。为这之后 美术本身形式意义觉醒铺平了道路。
第16页
❖ 思考题 1.秦始皇兵马俑艺术特点。 2.有霍去病墓石刻来思考汉代石雕艺术特
点。 3.总结汉顾恺之,字长康,出身贵族。他是东晋最伟大一位 画家,也是早期绘画理论家。顾恺之绘画注重表现 人物精神面貌,尤其注重眼神刻画。同时他也擅长 以绘画艺术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心理特性与精神风 貌。有三件流传下来绘画作品被认为是顾恺之原作 模本,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传* 仁智图》。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形式表达出 节奏感,线条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同 样。顾恺之将战国以来形成“高古游丝描”发展到 了完美无缺境地。
公开课-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丝绸
在古代,丝绸就是蚕丝织造的纺织品。汉 族劳动人民是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丝绸制品更是 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 交流,史称“丝绸之路”。从汉代起,中国的 丝绸不断大批地运往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产 品。那时从中国到西方去的大路,曾被欧洲人 称为“丝绸之路”,中国也被称之为“丝国”!
素纱禅衣
马王堆汉墓出土, 衣长128厘米,通 袖长190厘米,面 料为素纱,重仅49 克,可谓“薄如蝉 翼”、“轻若烟 雾”,且色彩鲜艳, 纹饰绚丽。它代表 了西汉初养蚕、缫 丝、织造工艺的最 高水平。
景泰蓝(珐琅)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制造历史 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 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景 泰蓝以紫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金线或铜 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 金等工序制成。景泰蓝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 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 特色,是我国传统出口工艺品。
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 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 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 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 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 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 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 的美誉。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朝晚 期青铜器。属于礼 器,祭祀用品。是 中国现存商代青铜 器中最大的方尊, 高58.3厘米,重近 34.5公斤,现藏于 北京中国国家博物 馆。
金镶玉
银牌镶青白 玉,金牌镶 白玉,铜牌 镶青玉,正 面为国际奥 委会规定图 案:希腊胜 利女神和希 腊潘纳辛纳 科竞技场
课后练习
查阅周杰伦——《青花瓷》 根据歌词分析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及 特点。
宋代五大名窑—汝窑
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
九年级美术上册8走进民间美术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

年画是我国一个古老 民间艺术, 反应了人们朴 素风俗和信仰, 寄托着他 们对未来希望。年画也和 春联一样, 起源于“门 神”。 伴随木版印刷术兴 起, 年画内容已不但限于 门神之类单调主题, 变得 丰富多彩。
10/37
年画门神
湟中壁画—— 湟中民间艺术 “八瓣莲花”
因壁画与宗教有密不可分联络, 湟中
29/37
3.象征法 ——借某一物象来表示一个概念, 使人产生联想。
喜鹊登梅(剪纸) 当代
喜鹊被认为是一 个报喜吉祥鸟。梅开 百花之先, 是报春花, 所以喜鹊立于梅梢, 即将喜事与梅花连在 一起, 寓意吉祥、喜 庆、好运到来。
30/37
沙燕(风筝) 当代 北京
桃象征长寿, “蝠” 与“福”谐音, 因而蝙蝠 也就成为“运气”和“幸 福”象征。人们在沙燕双 翼上各画了两只蝙蝠, 与 前胸上蝙蝠、桃子共同组 成了“五福捧寿”吉祥纹 样, 寄寓着人们对幸福美 好生活愿望。
33/37
吉祥语
万事如意 喜在眼前 金榜题名 五谷丰登 吉祥如意 一品清廉
鱼跃龙门 笑口常开 太平有象 福在眼前 喜从天降 富贵平安
福寿无边 花好月圆 锦上添花 福到家门 学业有成 心想事成
34/37
四、民间美术精品赏析
秸秆扎刻技艺
永清县扎刻 用高粱秸秆, 以卡 尺、剪子、锥子、 刀子、竹签和油灯 为工具, 靠手工攒 装、扎刻而成各类 工艺品, 属于经典 民间手工技艺。扎
工种, 在我们国家 每逢工节种庆分, 类人中为 们把面食“做精成细面木花工,”。 为节日增添光彩。 这个面花人物身披 无数鲜花, 手托彩 等有形还式涂木,色凤照雕也施人,有可神彩圆。几采,雕个用奕、技以浮奕法保雕,并护光、用木镂彩。质雕,
九年级美术上册12如何欣赏工艺美术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用料: 青花瓷以含
氧化钴青料在坯 胎上绘画,罩以 透明釉,经1300 度高温烧成,含 有着色力强、发 色鲜艳、烧成率 高、呈色稳定特 点,素雅苍翠, 有“国瓷”之称 。
制作瓷坯
装饰绘画
均匀上釉
入窑烧成
31/42
想一想: 你知道这件青花瓷作品表现是哪段著名历史故事吗?
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 山图”,描述了孙膑师傅鬼 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再三请 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 陷阵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 故事。
翠玉白菜(玉雕) 清代
18/42
想一想
为何说翠玉白 菜是台北“故宫博 物院”镇馆之宝呢?
翠玉白菜(玉雕) 清代
19/42
玉,在中国是 非常宝贵材质,“ 量材就质”“因材 施艺”便是玉器艺 术特质。翠玉白菜 由一块二分之一灰 白二分之一翠绿玉 石雕刻而成,工匠 把绿色部位雕成菜 叶,灰白部位雕成 菜帮,菜叶上还有 两只小虫,一只是 螽斯,一只是蝗虫 。
2.你知道它 在生活中有什么 作用吗?
翠玉白菜(玉雕) 清代
17/42
此件翠玉白菜 现藏台北“故宫博 物院”,原是永和 宫陈设器。永和宫 为清末瑾妃所居之 宫殿,听说翠玉白 菜即为其随嫁嫁妆 。这棵翠玉白菜与 真白菜一样大小, 滋润新鲜。许多人 到台北“故宫博物 院”,第一个要看 就是这棵“白菜” 。
青田石文化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据最近发掘文
物资料和实物看,早在新
石器时代时期,青田石就
青
被人类所利用,雕作装饰
田
品。如年在浙江湖州出土
石 雕
发觉青田石制品“青田
高
璜”,距今已约6000年历
粱
史。
现
代
林 如 奎
高中美术人美版《工艺》《第九课 纯朴自然 韵味神奇--手工蜡染》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人美版《工艺》《第九课纯朴自然韵味神奇--手工蜡染》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
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了解民间蜡染的传统工艺制作方法。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发现——认识——思考——动手制作——体验乐趣——创意制作中感受传统蜡染的魅力和合作的乐趣。
激发学生对民族蜡染的热爱,增强继承、保护传统手工艺及工艺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享有“东方第一染”美誉的蜡染,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
通过欣赏蜡染作品,了解蜡染历史及蜡染的制作方法,动手体验从而感受蜡染的艺术魅力,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将活动讨论的重点放在蜡染的基本制作方法上,通过媒体的展示,老师的讲演、学生的自主探究,结合作品,激发对民间蜡染的热爱,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尝试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重点难点
重点:制作蜡染作品的工艺流程。
难点:掌握蜡染的操作技术。
4教学过程
4.1一课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民族蜡染
(一)、欣赏与认识。
第1课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

•第1课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陶器、瓷器和青铜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1. 感受各类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了解一下这些各具特色、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
(出示课题)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
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
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
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
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
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
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须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实用性、又具美观性。
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殊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
我们欣赏时,要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今天我们主要从陶器、瓷器和青铜器来进行欣赏和了解一、1、不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
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
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广西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 课件(共19张PPT).ppt

在中国绘画的历史上的三个高峰: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一,中国绘画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人物画
中国绘画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人物画
1、中国流传至今的最早的人物画作品 这里所说的人物画作品,就是指画在纸上的作品。 中国的人
物画很早就产生了。但是,很早的艺术作品没有流传下来。后来又 有了一些艺术作品,我们今天看到了,但是,我们看到的不是真迹, 而是后人的摹本。
《清明上河图》表现了清 明节那天,北宋首都汴京 (今河南开封)人们的各 种活动。内容极其丰富, 技巧极其精湛。画中人物 超过550人,船只20余艘, 车、轿20余乘,店铺房屋, 不可胜计。可谓北宋汴京 社会风俗的全面反映,是 前无古人的宏伟史诗。整 个画面可以分成六个部分: 近郊景色、进城路上、河 上风光、虹桥上下、城楼 前面、繁华景象。
二,中国绘画第二个高峰:山水画。
中国绘画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山水画
1,山水画的兴起 人物画之后,山水画逐渐地达到了繁荣。 原因:
第一、中国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山水画的繁 荣。
第二、中国的儒佛道的思想影响了山水画的繁荣。中国的 儒、佛、道都亲近自然。
第三、隐士促进了山水画的繁荣。
中国绘画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山水画
中国宗是一个昏庸的皇 帝,但却是一个杰出的艺术 家,他使工笔花鸟画达到了 发展的高峰。他的花鸟画, 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那 就是工整妍丽,精密奇巧。 他还创造了诗书画的统一。 中国艺术的显著特征之一就 是诗书画印的统一,它是一 个综合艺术体。
腊梅山禽图
当工笔花鸟画达到顶峰之后,写 意花鸟画开始逐渐成熟,在花鸟画 之中,表现松竹兰梅菊的文人画逐 渐地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攀上了 艺术发展的新的高峰。
明代画家徐渭有一幅《墨葡 萄》,这幅画上有一首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鼎
• 最早的中国鼎被认为是立国重器,象征着高大、 显赫、尊贵的意思。 • 在奴隶制鼎盛时代,被用作“别上下,明贵贱”, 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文献记载: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 一鼎”。)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左 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 鼎迁于周”。 • 鼎大多为三足圆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后母 戊鼎便是最负盛名的四足大方鼎)
爵
古代一种酒器。用于温酒和 饮酒。常见的形制为深腹,前 面有倾酒用的流,后面有尾, 旁有把手,口上有两柱,下面 有三个尖的高足。也有腹部微
凸的;盖子作成兽头形的;腹
下平底;两柱上端合而为一及
方形四足的。
瓷器
瓷器(英文:china)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 等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 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 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 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
宋代五大名窑—汝窑
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
薄,胎泥极细密,呈香
灰色,制作规整,造型 庄重大方。器形多仿造 古代青代五大名窑—官窑
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
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
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
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 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 流行。官瓷胎体较厚,釉 面开大纹片。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 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 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 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 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 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 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 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 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
宋代五大名窑—定窑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 质细腻,质薄有光,釉 色润泽如玉。除烧白釉 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
酱釉。造型以盘、碗最
多,其次是梅瓶、枕、
盒等。
青花瓷
• 青花瓷,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胎体上描 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 • 原始青花于唐宋已见端倪,元代景德镇湖田窑出 现成熟青花。今以景德镇出产的最为著名。
素纱禅衣
马王堆汉墓出土, 衣长128厘米,通 袖长190厘米,面 料为素纱,重仅49 克,可谓“薄如蝉 翼”、“轻若烟 雾”,且色彩鲜艳, 纹饰绚丽。它代表 了西汉初养蚕、缫 丝、织造工艺的最 高水平。
景泰蓝(珐琅)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制造历史 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 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景 泰蓝以紫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金线或铜 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 金等工序制成。景泰蓝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 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 特色,是我国传统出口工艺品。
青铜器
青铜器(铜和锡的合金)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 期至秦汉时代。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 的鼎盛时期,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 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 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 青铜器的颜色真正做出来的时候是黄金般的颜 色,因为埋在土里生锈才一点一点变成绿色的。由 于青铜器完全是由手工制造所以没有任何两件是一 摸一样的,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
丝绸
在古代,丝绸就是蚕丝织造的纺织品。汉 族劳动人民是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丝绸制品更是 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 交流,史称“丝绸之路”。从汉代起,中国的 丝绸不断大批地运往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产 品。那时从中国到西方去的大路,曾被欧洲人 称为“丝绸之路”,中国也被称之为“丝国”!
玉雕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 刻品种之一。早在新石 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 就有了玉制工具。商周 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 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 和装饰佩件。玉石历来 被人们当做珍宝,在中 国古代,玉被当做美好 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 的象征。
金银器
金银器在历史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国 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金银是贵重金属,硬 度适中,具有延展性,易锤打成形,又有亮丽的 天然色泽,且不易氧化变色,是制作工艺品的良 好材料。自从人类发现、认识了金银之后,就将 其加工成为各种金银制品。金银制品在商代即已 出现,春秋战国时代已有金银镶嵌工艺。金银器 皿出现较晚,汉以前少见,至唐代才开始有较多 发现。
雕塑工艺品
雕塑工艺品是指以木、石、砖、竹、象牙、 兽骨等材料雕刻的和以粘土、油泥、糯米面等材 料塑造而成的小型或装饰性手工艺品。是雕刻和 塑造工艺品的总称。
核雕
• 核雕是民 间微型雕 刻工艺。 以桃核、 杏核、橄 榄核等果 核及核桃 雕刻成工 艺品。
木雕
木雕艺术起 源于新石器 时期的中国, 距今七千多 年前的浙江 余姚河姆渡 文化,已出 现木雕鱼。
漆器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 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 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用它作涂料,有耐潮、 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 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 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 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工 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金镶玉
银牌镶青白 玉,金牌镶 白玉,铜牌 镶青玉,正 面为国际奥 委会规定图 案:希腊胜 利女神和希 腊潘纳辛纳 科竞技场
课后练习
查阅周杰伦——《青花瓷》 根据歌词分析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及 特点。
美术欣赏——
中国工艺美术
主讲人:杨州
中国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技 艺精湛。它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汇了中华 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质和文化素养,以其生动的神 韵蜚声国内外,是世界文明中一颗闪光的明珠。
中国工艺美术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此 后,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的青铜器、 陶瓷、漆器、丝绸、玉器、珐琅、金银制品和各 种雕塑工艺品,相继取得辉煌成就。历史上著名 的“丝绸之路”和“海上瓷器之路”,充分反映 了中国工艺美术的高度发展和对中国文化乃至世 界文化的影响。
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 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 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 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 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 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 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 的美誉。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朝晚 期青铜器。属于礼 器,祭祀用品。是 中国现存商代青铜 器中最大的方尊, 高58.3厘米,重近 34.5公斤,现藏于 北京中国国家博物 馆。
官窑葵口金丝洗
宋代五大名窑—哥窑
• 哥窑的主要特 征是釉面有大 小不规则的开 裂纹片,小纹 片的纹理呈金 黄色,大纹片 的纹理呈铁黑 色,故有“金 丝铁线”之说。
宋代五大名窑—钧窑
钧瓷两次烧成,第一 次素烧,出窑后施釉 彩,二次再烧。钧瓷 的釉色为一绝,千变 万化,这是因为在烧 制过程中,瓷釉的含 铜量极高造成的艺术 效果,此为中国制瓷 史上的一大发明,称 为“窑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