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18春在线作业1答案(东师)

综合自然地理学18春在线作业1-0005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地球表层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
A.太阳能
B.地球内能
C.潮汐能
D.地球的地转偏向力能
正确答案:A
2.下列哪个不属于土地生态系统的分类原则应遵循的原则()
A.区域性原则
B.主导因素原则
C.规范化原则
D.科学实用原则
正确答案:A
3.沙化、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属于干扰的()
A.景观破碎化阶段
B.功能衰退阶段
C.平衡失控阶段
D.难以恢复阶段
正确答案:C
4.暴雨使得系统中滞留的水分过多,且超过系统的最大忍耐限度,造成伤害,我们称之为()
A.进料不足
B.阻塞
C.进料过多
D.泄露
正确答案:C
5.下列哪个是不属于区域生态优化设计的具体标准()。
A.最低限度地保障恢复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的再生产
B.合理地、有效地利用不污染环境的能源
C.最符合卫生条件的自然环境
D.为培养和发展人类文化以及科学利用自然资源提供最好的条件
正确答案:A
6.辐射平衡代表了某地太阳能的()。
东北师范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17秋在线作业1-2

东北师范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17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B
2、B
3、C
4、A
5、A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春夏秋冬的更替属于自然地理系统的()
A. 空间结构
B. 时间结构
C. 垂直结构
D. 水平结构
正确答案:B
2. 绿色植物能够利用进行光合作用的光谱带是()
A. 红外波段
B. 可见光波段
C. 绿光波段
D. 短波段
正确答案:B
3. 根据具体的生产目的对土地的适用性和生产潜力所做的分级评价是()
A. 土地结构
B. 土地景观
C. 土地评价
D. 土地分类
正确答案:C
4. 下列哪个是不属于区域生态优化设计的具体标准()。
A. 最低限度地保障恢复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的再生产
B. 合理地、有效地利用不污染环境的能源
C. 最符合卫生条件的自然环境
D. 为培养和发展人类文化以及科学利用自然资源提供最好的条件
正确答案:A
5. 分水岭表面一般是()
A. 残积处境
B. 水上处境
C. 水中处境
D. 水下处境
正确答案:A
6. 干扰能够引起稳定性的破坏,但是地球表层具有使干扰不再传播的性质,我们称其为地球表层的()
A. 稳定性
B. 安全性
C. 进化性
D. 结构性
正确答案:B
7. 地理过程中的洪水、生物侵入和冰期属于()
A. 人为干扰
B. 自然干扰。
东师《综合自然地理学》17春在线作业2

18.路线调查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调查区的“相”、“限区”及“地方”的特点及其排列顺序和组合规律,并根据典型区范围大小及可能条件绘制大、中比例尺土地类型图。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9.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及整个自然地理综合体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从低级单位合并成高级单位的现象。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2.生态区的安全性,只取决于其子系统——各类斑块的稳定程度。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3.水分是自然地理系统的活跃的组成部分。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4.整个垂直带谱反映的是经度省性的影响,而不是纬度地带性的影响。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5.地球表层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转化的主要方式为太阳能的转化。
2017秋17春综合自然地理学17春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有明显界限限定的自然综合体是()
A.相
B.地方
C.限区
D.自然区
正确答案:
2.单独地划分地带性单位和非地带性单位,然后将两类不完全的区划单位进行交叉,可获得()。
A.自然区域
B.综合单位
C.单列系统
D.双列系统
正确答案:
A.大气迁移
B.水迁移
C.生物迁移
D.化学迁移
正确答案:
7.海陆对比性形成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A.太阳能按纬度分布的不均
B.大陆的地势起伏不平
C.地球内能
D.气候的差异
正确答案:
8.随着辐射干燥指数和净辐射值发生的周期性有规律的变化为()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答案

1夏季我国东南沿海的洋流方向是()。
•A、从北向南••B、从南向北••C、台湾海峡以北由南向北,台湾海峡以南由北向南••D、台湾海峡以南由南向北,台湾海峡以北由北向南•我的答案:B2有机物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
•A、氢、氧、钙••B、钙、氧、碳••C、氢、钙、碳••D、氢、氧、碳•我的答案:D3戴维斯的理论不足之处不包括()。
•A、忽略了抬升过程中的侵蚀作用••B、忽略了均衡的调整••C、忽略了地震等自然剧烈外力影响的作用••D、忽略了地面再次抬升的可能性•我的答案:C4关于湿润地区气候对地貌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风化比较强••B、容易形成浑圆的山坡••C、容易形成岭谷相间的地貌••D、泥流阶地比较常见•我的答案:B5土壤的组成中,矿物质占()左右。
•A、7%••B、11%••C、23%••D、38%•我的答案:D6地貌与地质环境评估的途径一般不考虑()。
•A、海拔高度••B、地面起伏••C、地貌部位••D、板块区域•我的答案:D7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定义,自然地理学采用()的观点和方法()。
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B、系统的、微观的、区域联系的••C、微观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D、系统的、综合的、微观的•我的答案:A8下列地区中,硒元素缺乏较为严重的地区是()。
•A、台湾••B、东北•我的答案:B9地表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没有体现于()方面。
•A、人类的诞生••B、人种的形成••C、人群的文化•D、人口的分布•我的答案:C10地球自转对厄尔尼诺的影响是由()提出来的。
•A、耿庆国••B、何祚庥••C、任振球••D、汪成民•我的答案:C11一般来说,气候变暖,蒸发作用加强,对温度产生的影响是()。
•A、先升后降••B、现降后生••C、升高•降低•我的答案:B12根据板块运动的理论,可以做出预测的是()。
•A、世界大陆的位置向东偏移••B、东非大裂谷逐渐缩小••C、欧亚与北美洲版块背向运动••D、澳大利亚版块向东北方向漂移•我的答案:D13下部是岩石,上方是沉积物的阶地类型是()。
东师自然地理试题

东师自然地理试题一.解释概念(每个2分,共20分)生物群落互惠共生有效辐射相对湿度径流模数地域分异大陆度潜育化过程断裂构造二.简要回答以下各句(每小题5分,共40分)1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有哪些?2绘图说明褶曲的基本类型,并注明其形态要素。
3指出城市热岛产生的原因。
4说明地球的形状的地理意义;指出地球自转运动带来的地理效应。
5指出第二型冷锋的形成及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6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哪些?7简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8指出岩浆岩的主要类型。
三.简述风海流的形成机制,并以北太平洋洋流系统为例,说明地转流的形成过程(15分)四.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及营养结构,并以此说明生态系统的能量与物质循环。
(15分)五.简述大气环流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10分)一。
解释概念(每个2分,共20分)层理结构低压槽露点温度降水变率顺潮径流深度准平原雅丹地貌吸湿水顺行演替二简要回答下列各问(每题4分,共40分)1简述自然地理研究的任务。
2用惯性规律解释科里奥利力的形成。
3根据化学组成可将岩浆岩分为哪些类型?4地层的假整合接触说明什么?5简述逆温的成因。
6简述暖锋云系特征。
7简述北太平洋洋流系统构成及地理意义。
8指出滑坡产生的基本条件。
9简述物质的生物循环在土壤行程中的作用。
10说明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三。
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四。
对比东北性河流和华南型河流的水文特征。
五。
阐述全大陆水平地带性地域分异的基本类型与成因。
一。
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组成地壳的主要化学元素2气团的形成条件3地下水的类型4根据河流阶地的组成物质与结构,阶地可以分为几类?5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动.植物有什么特点6土壤形成过程的生物小循环二。
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1世界地震分布带2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及特征3河流侵蚀基准面4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5黑钙土的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三。
论述题(共20分)山地的成因一、名词解释1、地堑2、气团3、基流4、上层滞水5、河流袭夺6、土壤腐殖质化过程7、红壤8、温带草原9、逆行演替10、地域分异二、简答题1、固囚峰的运动规律与天气特征2、地中海式气候的特点与成因3、迂回扇的形成过程4、风沙流的基本特征5、制约土地生产功能的主要因素6、地球表层整体性的表现形式三、论述题1、青藏高原在东亚季风形成中的作用2、分析区域性构造上升对地貌的影响3、举例说明自然地理过程对自然地理特征的控制一、名词解释1、节理2、潮汐3、转换断层4、水位5、变质岩6、生态幅7、腐殖质化过程8、河网密度9、植被型10、田间持水量二、简答题1、石海与石河是如何形成的2、新月形沙丘的形成过程3、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分布4、什么是局地环流,绘图说明一种常见的局地环流的成因5、举例说明垂直分化与垂直带有何不同6、自然区的特点三、论述题1、自然地理系统中的物质迁移2、气候变化的成因3、地貌成因2气象气候学部分和土壤、生物地理概念一、名词解释1、黑钙土2、淋溶作用3、建群种4、生态系统二、简述题1、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和途径2、简述海陆风的形成过程三、论述题论述西太平洋副高季节性活动规律与我国雨带的关系地貌部分一、名词解释1、变质作用2、褶皱3、潜水4、水团二、简答题1、简述戴维斯侵蚀循环理论2、概括冰川谷的形态特征三、论述题论述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制约机制综合部分一、简答题1、太阳能的自然地理意义2、黑土退化原因3、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二、论述题分析地球表层的平衡性、稳定性与安全性气象部分一、简述题1、简述云形成过程中的上升运动2、简述温带气旋的结构和天气特征3、什么是逆温哪些过程会形成逆温二、论述题试论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特征和分布综合部分一、简述题1、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系统的基础功能2、地球表层中的钾元素迁移途径33、系列规律的实质二、论述题如何理解水文过程、生态过程、地貌过程、土壤形成过程等自然地理过程是一个过程的多种表现形式地貌部分一、简述题1、气候变暖对河流阶地发育会产生哪些影响2、简述冰川谷的形态特征及其成因3、土地沙漠化的形成原因二、论述分析题论述外力作用的地带性分异规律及其气候地貌表现综合部分一、简述题1、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因子类型2、地球表层中的氮元素迁移路径3、处境的类型与特征二、论述题以温带湿润区为例,说明自然地理过程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地貌学部分一论述题1、海岸泥沙纵向运动特点及其形成的地貌类型2、坡面径流形成的地貌及其空间组合规律3、火山地貌形态与火山喷发物质之间的关系二、论述题论不同河流侵蚀作用方式在河谷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气象气候学部分和土壤、生物地理概念一、名词解释1、黑土2、潴育化过程3、建群种4、演替二、简述题1、简述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和途径2、简述气团的形成条件和地理分类三、论述题试举例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10年我只做补充,感谢duan的提供气象部分一、简述题1.写出地面辐射差额公式(注明各符号代表的含义)并解释其气候意义42.简述台风的水平结构及其天气特征3.简述地中海气候的特点二、论述分析题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人类活动对气候造成的影响及表现进行论述综合部分一、名次解释1.纬度地带性2.辐射干燥指数3.限区4.自然地理区划5.水迁移元素二、简述题1.对地球表层的边界你有何认识?2.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缺损主要有几种?三、论述题为什么说景观均质化与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都是不利的?地貌部分一、名词解释1.板块2.地堑3.径流深4.水循环二、简答题1.泥石流发育的基本条件2.风沙流的基本特征三、论述题对比外力成因谷地的形态特征与形成机制2022复试试题(回忆版,不全)一、名词(8个,每个5分,只想起六个)1、喷出岩2、径流深3、分异因素4、太阳净辐射5、棕壤6、种群二、简答(六个,每个10分,大体意思)1、自然地理研究对象是什么2、生物小循环3、综合自然地理的区划原则4、水平衡5、火山的分布特征三、论述题1、自然区的基本特征2、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貌似是注重综合自然地理的发展过程什么的)2022年初试题(回忆版,不全)综合部分一、简答题5。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一(共五套)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一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1、回归线2、分水岭3、石环4、山谷风5、副热带6、食物网7、气旋、反气旋8、土壤腐殖质层9、冻融作用 10、气压梯度力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40分)1、试述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生物学、水文学、大气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2、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4、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画图并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路径。
6、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环境中的循环。
7、简述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8、简述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计24分)1、试分析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及日地距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2、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3、假如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的环境格局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计16分)1、全球的海洋年蒸发量为42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380立方千米;全球大陆年蒸发量为7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110立方千米。
如果不考虑土壤湿度的变化,试计算全球年入海径流量,并写出陆地水量平衡、海洋水量平衡和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2、在某一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兔子和狼两种动物,构成了灌丛草地——兔子——狼这样一个生物链。
假设这一灌丛草原的净初级生产量为每年210000千克,每只狼每年至少要吃350千克肉,并且狼只以兔子为食。
按照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这一灌丛草原系统最多能养活多少只狼?卷1套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东北师范大学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试卷一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平亢地2. 水迁移元素3. 自然区4. 地球表层5. 自然地理区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和()。
2.地球表层的界限是上至(),下至()。
3.()圈是游离氧的主要“仓库”,而()是生产游离氧的主要“工厂”。
4.()反馈的作用是自我组织,()反馈的作用是自我调节。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A.大气 B.岩石地形复合体 C.水分 D.有机界2.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A.太阳能 B.生物能 C.水能 D.风能3.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小单位是()A.自然区 B.限区 C.相 D.地方4.当一个系统对周围环境输出过多的能量和物质,从而使系统因满足不了最低需求而使系统受损,这种损伤功能类型称之为()A.进料过多 B.泄漏 C.进料不足 D.阻塞5.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包括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下列那种不是对地带性单位的划分?()A.自然带 B.自然亚地带 C.自然地区 D.自然地带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水在自然地理系统中有何作用?2. 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3.地球表层整体性的表现形式。
五、论述题(共30分)黑土退化原因分析试卷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 平亢地:排水良好,既没有强烈的侵蚀,也没有明显的堆积,土壤颗粒粗细适中,地下水埋深较深,不影响土壤发育。
该地段的地方气候可代表当地的大气候;有良好的养分平衡量条件。
2. 水迁移元素:以简单的或复杂的离子或分子状态,通过水圈进行迁移的元素。
3. 自然区:是在发生上相同又能表现自然地带特征的区域。
在它的范围内可观察到地质构造、地形形态、地表水和地下水、地方气候、土壤类型、生物群落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组成的综合体有规律地典型地重复出现。
4. 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东师《综合自然地理学》17春在线作业1

2017秋17春综合自然地理学17春在线作业1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在地理上和发生时间上有联系的“限区”有规律的组合是()A. 相B. 地方C. 限区D. 自然区正确答案:2. 可通过不同层次的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来确定()。
A. 水分储量B. 土壤养分储量C. 生物量D. 化学元素储量正确答案:3. 属于一个自然地带的各区划单位的发生统一性,主要决定于()。
A. 古地理分化过程B. 地球内能作用的非地带性发展条件的共同性C. 景观类型的相似性D. 同太阳能有关的各种自然地理过程的共同性正确答案:4. 起到“快速排出”作用的自然地理系统功能是()A. 供给功能B. 抵制功能C. 处置功能D. 保存功能正确答案:5. 自然地理系统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机制的功能因子是()A. 作用因子B. 状态因子C. 位置因子D. 遗传因子正确答案:6. 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A. 水分B. 大气C. 岩石地形复合体D. 土壤7. 干扰能够引起稳定性的破坏,但是地球表层具有使干扰不再传播的性质,我们称其为地球表层的()A. 稳定性B. 安全性C. 进化性D. 结构性正确答案:8. 分水岭表面一般是()A. 残积处境B. 水上处境C. 水中处境D. 水下处境正确答案:9. 在现代地理过程中,主要的干扰因子是()A. 自然干扰B. 全球变化C. 人类干扰D. 污染正确答案:10. 绿色植物能够利用进行光合作用的光谱带是()A. 红外波段C. 绿光波段D. 短波段正确答案:综合自然地理学17春在线作业1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空间斑块的动力学模型包括()A. 扰动斑块统计模型B. 斑块统计模型C. 单一物种种群动态模型D. 多物种种群动态模型正确答案:2. 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有()A. 供给功能B. 处置功能C. 抵制功能D. 保存功能正确答案:3. 自然干扰引起的地球表层扰动一般具有循环性,表现在()A. 地球表层进化出消除自然干扰引发扰动的机制B. 干扰的发生具有节律性C. 人类可以主观调节一定的干扰D. 地球表层进行大循环带动作用正确答案:4. 下列哪些属于孕育四大文明古国的流域具有的共同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试卷一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平亢地2. 水迁移元素3. 自然区4. 地球表层5. 自然地理区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和()。
2.地球表层的界限是上至(),下至()。
3.()圈是游离氧的主要“仓库”,而()是生产游离氧的主要“工厂”。
4.()反馈的作用是自我组织,()反馈的作用是自我调节。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A.大气 B.岩石地形复合体 C.水分 D.有机界2.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A.太阳能 B.生物能 C.水能 D.风能3.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小单位是()A.自然区 B.限区 C.相 D.地方4.当一个系统对周围环境输出过多的能量和物质,从而使系统因满足不了最低需求而使系统受损,这种损伤功能类型称之为()A.进料过多 B.泄漏 C.进料不足 D.阻塞5.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包括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下列那种不是对地带性单位的划分?()A.自然带 B.自然亚地带 C.自然地区 D.自然地带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水在自然地理系统中有何作用?2. 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3.地球表层整体性的表现形式。
五、论述题(共30分)黑土退化原因分析试卷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 平亢地:排水良好,既没有强烈的侵蚀,也没有明显的堆积,土壤颗粒粗细适中,地下水埋深较深,不影响土壤发育。
该地段的地方气候可代表当地的大气候;有良好的养分平衡量条件。
2. 水迁移元素:以简单的或复杂的离子或分子状态,通过水圈进行迁移的元素。
3. 自然区:是在发生上相同又能表现自然地带特征的区域。
在它的范围内可观察到地质构造、地形形态、地表水和地下水、地方气候、土壤类型、生物群落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组成的综合体有规律地典型地重复出现。
4. 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5. 自然地理区划:一方面要把具有历史发展的共同性和有规律的地域联系的自然地理单元自下而上地合并联结起来,另一方面要根据发展的共同性、自然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区域内部相似性最大、差异性最小,而与其外部相似性最小、差异性最大的地方自上而下地划分开来。
二、填空题1. 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供给功能)、(处置功能)、(抵制功能)和(保存功能)。
2. 自然地理系统的界限是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石圈)。
3. (大气)圈是游离氧的主要“仓库”,而(绿色植物)是生产游离氧的主要“工厂”。
4. (正)反馈的作用是自我组织,(负)反馈的作用是自我调节。
三、选择题1.B 2.A 3.C 4.B 5. C四、简答题1、水在自然地理系统中有何作用?(1)水圈是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要素之一,水参与各种各样的自然地理过程。
(2)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并且是供生物生存的环境的组成部分。
(3)水是自然地理过程发生的必要条件。
水可以做溶剂也可以做原料,参与大部分自然地理过程。
如元素的迁移、生物光合作用等。
(4)水在地球表层的物质、能量交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物质进行搬运,参与能量的固定转移。
2、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1)有统一的自然地理过程,一个自然区只有一个自然地理过程,自然地理过程不同,则产生不同的自然区。
(2)自然区既体现地带性特征,又体现非地带性特征。
(3)拥有完整的系列和组合方式3、地球表层整体性的表现形式。
(1)地球表层各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物质、能量交换,构成一个整体,相互影响。
(2)地球表层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产生了新的功能。
如,生产功能是在水、生物、土壤、大气等要素共同作用下产生。
(3)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改变自然系统中某一条件,将产生系列的效应。
(4)地球表层有稳定的结构,包括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五.论述题黑土退化原因分析:黑土是发育于暖温带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土壤类型。
我国黑土主要发育在东北区。
黑土的退化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地理环境变迁而使黑土成土条件缺失。
二是人类活动、耕作而导致黑土退化。
1、自然地理环境变迁引起的黑土退化黑土的形成是由于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腐殖质。
我国黑土分布在东北地区,原来是沼泽地开发形成,长期无人类活动影响。
自然条件气候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
冬季干冷。
腐殖质形成,分解缓慢,经过长期的积累而形成巨厚的黑土。
随着自然地理环境变迁,气候因素改变,黑土地区温度升高快,腐殖质分解过度,使积累量逐渐减少,而黑土地区的植被变少,产生的动植物残体减少,也减少了腐殖质的来源,黑土的形成受到影响,消耗增加,引起退化。
2、人类活动引起黑土退化人类活动是黑土退化的主要原因,主要包含以下方面:(1)人类大面积的开垦黑土用于耕作。
破坏了黑土地区的原生植被和自然地理环境。
不合理的开垦利用方式,加速了黑土的退化,使土层变薄。
(2)人类耕作使黑土的积累过程受到干扰。
种植作物,收获之后归还土地的有机物残体极为稀少,土地得不到足够的有机物补充,而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只能由积累的腐殖质释放,只“出”不“进”,黑土不能积累,土层变薄,黑土退化。
(3)人类使用化肥、农药破坏了黑土,尤其是农药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导致有机物难以分解,土壤生物死亡增加,黑土得到有机残体的量减少。
(4)人类耕作使黑土裸露;易受流水作用、风沙侵蚀,加速了黑土的流失。
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试卷二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斑块2. 空气迁移元素3. 垂直分化4. 地方5. 自然地理系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自然地理系统最先出现的圈层是()和(),而后出现(),再后出现了(),与此同时,地球表层的最后一个自然圈层()也产生了。
2.()决定一地的自然生产潜力。
3. 土地是一个立地垂直剖面,它的垂直厚度因等级不同而有所不同,等级越低,它的垂直厚度越小,其上界通常是(),下界达()。
4. 水分是自然地理系统起()作用的组成部分。
5. ()是最基本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结合的区域单元。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小单位是()。
A.自然区 B.限区 C.相 D.地方2. 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
A.太阳能 B.生物能 C.水能 D.地球内能3.()是自然地理系统的活跃的组成部分A.岩石地形复合体 B.大气 C.有机界 D.土壤4.自然地理系统的水平结构根据其形状进行分类,对于平地上开垦的耕地与林带的组合是下列哪种结构?A.棋盘式结构 B.平行式结构 C.交错式结构 D.镶嵌式结构5.对于地表化学元素的迁移,()是最主要的动因。
A.空气 B.水 C.生物有机体 D.土壤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2.我国东部湿润区自北而南可分为几个自然地带?3.综合自然区划的地带性单位的特点。
五、论述题(共30分)如何理解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
试卷二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 斑块:水平方向内部一致的景观实体。
2. 空气迁移元素:以简单的或复杂的离子或分子状态,通过大气圈进行迁移的元素。
3. 垂直分化:指自然地理综合体和它的组成成分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而随山势高度发生带状更替的规律。
4. 地方:是一些在地理上和发生上有联系的“限区”有规律的组合。
5. 自然地理系统: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二、填空题1.自然地理系统最先出现的圈层是(大气圈)和(岩石圈),而后出现(水圈),再后出现了(生物圈),与此同时,地球表层的最后一个自然圈层(土壤圈)也产生了。
2.(太阳能)决定一地的自然生产潜力。
3.土地是一个立地垂直剖面,它的垂直厚度因等级不同而有所不同,等级越低,它的垂直厚度越小,其上界通常是(绿色植物层顶),下界达(植物根分布层)。
4.水分是自然地理系统起(联系)作用的组成部分。
5.(自然区)是最基本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结合的区域单元。
三、选择题1.C 2.A 3.B 4.A 5.C四、简答题1.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1)有统一的自然地理过程,一个自然区只有一个自然地理过程,自然地理过程不同,则产生不同的自然区(2)自然区既体现地带性特征,又体现非地带性特征。
(3)拥有完整的系列和组合方式2.我国东部湿润区自北而南可分为几个自然地带?(1)寒温带针叶林灰化土地带(2) 温带针阔混交林暗棕壤地带(3)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地带(4) 亚热带常绿林红黄壤地带(5) 热带季雨林砖红壤性红壤地带。
3.综合自然区划的地带性单位的特点。
(1)在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因素的对立统一过程中,地带性因素起主导作用。
(2)主要根据平亢地上的气候、植被、土壤、及自然综合体划分。
(3)由于非地带性因素的破坏,它的分布往往与与纬线偏离,有时难于辨认。
(4)由极地到赤道的分布是依次更替的。
(5)地带性单位的界线是逐渐过渡的。
五、论述题如何理解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
1.在地貌由平原演变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由高原演变为山地、丘陵、平原的这一循环的地貌过程中,水体也在发生着相应地变化。
假定平原的坡度为0,那么平原上是不发育河流的。
现地面抬升,在断裂等岩石破碎处形成沟谷,并下切至地下水位,形成河流,河流摆动导致流域面积增加,流量增多,这一过程就是高原逐渐演化成山地的过程,流域面积扩张的终结意味着山地形成而高原消失;河流由独流发展形成水系的过程恰恰是山地向丘陵转化的过程;与丘陵消亡同步,河流经层流阶段最终在坡降消失的同时消亡。
因此,地貌的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的变化过程恰是水文由无流—独流—流域扩张—支流发育—层流—无流的过程。
2.地貌演化的过程也是植被与土壤的演化过程假定研究对象位于温带湿润区,地貌这低平状态时发育了草甸土,地面抬升时土壤逐步演替为白浆土,与河谷扩张和山地形成同步,白浆土逐渐分化成山地暗棕壤和河谷草甸土。
山地演化成丘陵的过程,正是山地暗棕壤向暗棕壤演化的过程,丘陵向平原演化过程也就是暗棕壤向草甸土演化的过程。
综上所述,自然地理过程是一个统一过程,其表现既是地貌过程,也是土壤过程,水文过程,植被演替过程。
也就是说,地貌过程,岩石转化过程,土壤过程,水文过程,生物过程只不过是自然地理过程的不同侧面,而非独立过程,这一过程可用图表表示如下:地貌过程平原—高原高原—山地山地—丘陵丘陵—平原水文过程无流—独流流域面积扩张水系发育阶段水系消亡阶段植被变化过程草甸—湿生森林湿生森林—中生森林中生森林—中湿生森林中湿生森林—草甸土壤过程草甸土—白浆土白浆土—山地暗棕壤山地暗棕壤—暗棕壤暗棕壤—草甸土地方气候过程(平均积温)温暖—冷凉冷凉—冷凉、温暖冷凉温暖—温凉温凉—温暖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试卷三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廊道2. 自然地带3. 处境4. 经度省性5. 自然地理区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自然地理系统是由()、()、()、()和()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