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尔雅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网络课程习题及答案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第7章生物圈与生态系统1.计算:在某一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兔子和狼两种动物,构成了灌丛草地—兔子—狼这样一个食物链。
假设灌丛草原的净初级生产量为每年70000kg,每只狼每年至少要吃350kg肉,并且狼只以兔子为食。
按照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这一灌丛草原系统最多能养活多少只狼?答:林德曼定律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从绿色植物开始的能量流动过程中,后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约为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0%。
所以灌丛草原的净初级生产量传到后一营养级的能量是:70000×10%=7000(kg)即进入到兔子的能量是7000kg。
同理,兔子的能量传到后一营养级时的能量是:7000×10%=700(kg)由于每只狼每年至少要吃350kg肉,所以,该灌丛最多能养活2只狼。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是怎么循环的,能量是怎么流动的?答:(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①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处于不断的流动之中的能量流动不仅使生态系统各个部分都能获得能量,保持稳定性,而且使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建立联系。
②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来完成的如绿色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生态系统内部的能量,而食草动物又把绿色植物中的能量转移到第二营养级上,食肉动物又把能量转移到第三营养级。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逐级流动下去。
③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亡。
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过程,始终是从能量较丰富的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重要原则是“十分之一”法则即在能量流动过程中,前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转移给后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效率一般为10%左右,其它的能量通过散热或呼吸、排泄等形式输出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各种物质和元素从环境到生物,又从生物到环境的这种往返不停的运动。
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各种化学元素,通过食物链不停地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反复利用,如氧、碳、氮、磷等元素。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各圈层的组成、结构、运动与特征)

第2篇各圈层的组成、结构、运动与特征一、名词解释1.克拉克值答:克拉克值是指地壳元素丰度,是根据各种岩石的化学成分用加权平均法求得的,通常用重量百分数(%)或g/t表示。
由美国学者克拉克提出,并由此得名。
2.岩石答:岩石是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集合而成的地质体,。
岩石具有一定的结构构造,也有少数包含有生物的遗骸或遗迹。
其中由可供开采的有用矿物组成的集合体称为矿石。
岩石按其成因主要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火成岩)、变质岩。
3.矿物答: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矿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呈固态者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它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矿物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
4.岩浆岩答:岩浆岩是上地幔的高温熔融岩浆沿岩石圈破裂带上升,侵入地壳甚至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
当岩浆沿着岩石圈破裂带上升而侵入到地壳中时,称为岩浆侵入活动,由此冷凝结晶而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当岩浆喷出地面时,称为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由此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称为火山岩或喷出岩。
5.沉积岩答: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先成岩石的破坏(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四个阶段。
6.变质岩答:变质岩是指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的岩石。
这种过程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7.层理答:层理是指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粒度、颜色等性质沿垂直于层面方向变化而形成层状构造,即表现出来的成层性。
层理可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
8.基性岩答:基性岩是岩浆岩的一种,是指二氧化硅含量介于45~52%的岩石,主要由辉石、钙斜长石和少量橄榄石和角闪石组成,如辉长岩、玄武岩。
9.平行不整合答:平行不整合是指在沉积过程中,地壳运动使沉积区上升,受到剥蚀,沉积作用间断,后来又下沉接受沉积,使其间缺失部分地层,两相邻地层产状平行但时代不连续。
2021尔雅网络课程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王建)

2021尔雅网络课程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王建)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是:?A、人地相互作用B、利用环境C、空间组成与结构D、成因与变化过程正确答案: B???2不属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是??A、近岸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系统? ?D、河流生态系统正确答案: A3冰川气候区的主要地貌特征是?A、多边形地面? B、刃脊? C、泥流阶地? D、石海?正确答案: B4中国泥石流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是??A、河南? B、福建? C、云贵? D、山西正确答案: C5水的分布的改变会影响地球自转的速度,如果水更多的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地球的自转速度会:? A、变快? B、变慢? C、没变化? D、都不对正确答案: A6地壳最后的地区是哪儿??A、平原? B、盆地? C、高原? D、海洋正确答案: C7以下不是地质与地貌环境评估的途径的是:?A、海拔高度? B、地貌的起伏? C、地貌的部位位? D、地下组成正确答案: D8在生物起源过程中,什么生物出现后大气中氧含量才升高??A、蓝藻? B、真核生物? C、植物? D、动物正确答案: A9不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是()。
?A、水星? B、木星? C、火星? D、冥王星正确答案: D10我国东南地区潮湿而西北内陆干燥的气候是收到了()的影响。
?A、季风气候? B、海洋洋流? C、地球自转? D、地形差异正确答案: A11以下对降水和气温不具有调节作用的是哪一项? ?A、湖泊? B、水库? C、沼泽? D、岩石正确答案: D12地球上人类生存的原因是:?A、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B、地球的质量及其环境效应? C、日地距离及其环境意义? 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D13下列地区中细菌数量最多的是()。
?A、林地? B、绿化公园? C、街道? D、百货商店正确答案: D14发展经济,发展社会主要依靠的是什么:?A、资源? B、知识的创新? C、科技的进步? 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D15地球表层系统包括()。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第1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未来地理学家应该具备的素质。
答:地理学的发展以及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地理学的需求,对地理学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地理学家要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满足社会、经济提出的新的需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1)一个视野
即要具备全球的视野。
要善于从全球的角度,用世界的眼光来审视和研究地球表层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要把地球表层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和研究。
即使研究一个区域或者地方,也应该把区域和地方置于地球表层环境的整体框架下进行。
(2)两个基础
指要具备宽广的文理工融合的学科基础和厚实的地球系统科学专业基础。
(3)三种技术
指要熟练掌握地理观测、调查与信息获取的技术,地理实验与分析的技术,以及地理综合与集成的技术。
(4)四个观念
指要树立人地相互影响的观念、区域相互联系的观念、圈层相互作用的观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五种能力
指培养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的能力,多视角观察和多维度分析的能力,多尺度分析
研究的能力,多种方法合理使用和集成的能力,应用地理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服务社会和经济的能力。
现代自然地理 网络课程习题及答案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不包括下列哪个转型?A、资源经济转向知识经济B、农业社会转向后工业社会C、消耗经济向绿色经济D、区域经济向全球经济发展正确答案:C二十世纪地理学的发展包括从以资源开发为目的的地理学逐步走向以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地理学。
正确答案:√地理学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早期阶段是围绕着什么建立的?A、可持续发展B、环境协调C、发展经济D、资源开发正确答案:D以下哪一项是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转型的表现?A、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B、农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D、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正确答案:C下列哪个是地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A、可持续发展B、文、理、工的有机结合C、协调人地关系D、开发资源发展经济正确答案:B哪一项不是科学的地理学:A、从经验到实验、实测B、风水化C、从描述到分析D、从定性到定量、半定量正确答案:B下列哪个圈层不是构成地表环境的圈层?A、大气圈B、水圈C、植物园D、岩石圈正确答案:C自然地理学包含普通地质、普通地貌、植物地理、气象气候等学科。
正确答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自然地理环境B、地质地貌C、气象气候D、植被地理正确答案:A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A、资源调查B、开发规划C、协调人地关系D、发展经济正确答案:C地质科学是()的核心科学A、地外系统B、地球内部系统C、地球表层人文系统D、地球表层自然系统正确答案:B现代地理学的统一比过去的所谓的地理学的统一多出的一项是:A、自然B、人为C、地理信息技术D、科技技术正确答案:C下列哪位在1960年曾经提出统一地理学的思想:A、李四光B、白光润C、阿努钦D、李吉均正确答案:C地球表层,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的循环和流动,这种循环和流动是全球性的。
正确答案:√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的核心学科是?A、人文地理学B、自然地理学C、地理科学D、地质科学正确答案:C地理学研究和考察的重要对象是?A、岩石B、土壤C、气候D、区域正确答案:D以下哪一项不是地理学家应该具备的技术:A、地理观测、调查与信息获取的技术B、理论知识C、地理实验与分析的技术D、地理综合与集成的技术正确答案:B地理学面临着一些研究的挑战。
尔雅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网络课程习题及答案

现代自然地理学学科发展趋势的多角度分析1关于李吉均院士对现代地理学的看法,说法错误的是()。
A、B、C、D、正确答案: D220世纪地理学的发展不包括()。
A、B、C、D、正确答案: C3分析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一般不需要分析()。
A、B、D、正确答案: B4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理学的影响之一是,分析实验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地表环境的丁莲观测越来越广泛。
正确答案:×5人类经历了一个从依赖适应自然,到修饰改造自然,最后达到相互协调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理学学科的变化。
()正确答案:√科学的、技术的、哲学的地理学1地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不包括()。
A、B、C、D、正确答案: D2自然地理环境所指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特殊圈层不包括()。
B、C、D、正确答案: C3科学的地理学的主要变化是()。
A、B、C、D、正确答案: C4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是指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为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环境。
()正确答案:×5地理学的视角包括地方的综合、地方间的相互依存、尺度间的相互依存人地相互依存等四个视角。
()正确答案:√系统的、统一的、全球的、发展的、生活的地理学1()已经成为地理学的性质和特征。
B、C、D、正确答案: C2地理学的发展未来不太会成为()。
A、B、C、D、正确答案: B3自然地理学是()的核心学科。
A、B、C、D、正确答案: D4人文地理学家对于自然因素对人文过程作用考虑得比较全面,而自然地理学家对人文因素考虑较为欠缺。
()正确答案:×5要研究区域分异,必须从整个地表环境着眼,才可能得出比较全面和准确的认识。
()正确答案:√现代自然地理学绪论1一般来说,地理学家需要的专业基础是()。
A、B、C、D、正确答案: C2对地理学家提出的新要求中的“三种技术”是()。
A、B、C、D、3地理学的研究趋势不包括()。
A、B、C、D、正确答案: D4地理学的宏观性往往导致其容易因为缺乏操作性而被忽略。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水圈与水量平衡)

第6章水圈与水量平衡1.每年全球的海洋蒸发量约为505000km3,降水量约为458000km3;每年全球大陆的蒸发量约为72000km3,降水量约为119000km3。
试计算入海径流量,并写出全球大陆水量平衡、全球海洋水量平衡和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答:(1)全球大陆水量平衡计算公式是所以:119000-72000=47000km3,即,入海径流量为47000km3。
(2)全球海洋水量平衡计算公式是所以:458000-505000-47000=0。
(3)全球水量平衡计算公式是所以:458000+119000-505000-72000=0。
2.一流域面积为100km2,平均年降水量为1000mm,平均年蒸发量为600mm,假如土壤水分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不考虑人类用水,那么平均一年流出该流域的水量为多少?答:由全球大陆水量平衡计算公式计算出=400mm,即径流量为400mm。
由单位换算:400mm=0.4m,100km2=108m2所以,流域平均一年流出的水量是:0.4m×108m2=4×107m3。
3.水圈是怎么形成、怎么演化的?答: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存在于空中、地表与地下,成为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
可细分为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大气水以及生物水等,并通过水循环组成相互联系的水圈。
水圈的演化过程主要有:(1)水从无到有关于地球水的来源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主要是自生说和外生说。
①自生说a.地球从原始星云凝聚成行星后,由于内部温度变化和重力作用,物质发生分异和对流,地球逐渐分化出圈层。
在分化过程中,氢、氧等气体上浮到地球表面,再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最后生成水。
b.水是在玄武岩先熔化后冷却形成原始地壳的时候产生的最初地球是一个冰冷的球体。
由于地球内部的铀、钍等放射性元素开始衰变,释放出热能。
地球内部的物质开始熔化,高熔点的物质下沉,易熔化的物质上升,从中分离出易挥发的物质:氮、氧、碳水化合物、硫和大量水蒸气。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第3篇圈层间的相互作用一、名词解释1.地貌答:地貌是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的相互作用塑造而成的各种各样的外貌或形态,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称地形。
2.外力作用答: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以太阳能、重力能、日月引力能为能源,通过大气、流水和生物等外力所起的作用。
它包括岩石的风化作用,流水、冰川、风力、海洋的波浪和潮汐等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以及生物甚至人类活动的作用等。
3.构造地貌答:构造地貌是指构造运动形成的地球表面形态。
按照构造地貌的空间尺度,可以将构造地貌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区域构造地貌和局地构造地貌。
4.风化作用答:风化作用(又称侵蚀,风化)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5.物理风化答:物理风化是指岩石由整体破裂为碎屑或裂隙、孔隙增加,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的风化过程。
常见的物理风化的方式有温差风化、冰劈风化、盐类结晶与潮解作用和层裂作用。
6.化学风化答: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大气、水、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进而形成化学组成与性质不同的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风化作用的类型包括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碳酸盐化作用、氧化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等。
7.风化物答:风化物是指风化作用的残留矿物、次生矿物及可溶性物质。
风化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某些风化产物还可形成风化矿床。
8.风化壳答:风化壳是指岩石经风化、剥蚀但依然残留原地,覆盖在母岩表面的风化产物。
风化壳空间分布上呈不连续性,厚度差异很大。
组成物质以粘土和碎屑为主,也可包括少量残存液体。
风化壳具有结构疏松表层分散性强,分解程度高,不具有类似沉积岩的层理等特点。
9.块体运动答:块体运动是指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及地表水、地下水影响下沿坡向下的移动现象。
可分为崩塌、滑落与蠕动三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自然地理学学科发展趋势的多角度分析1关于李吉均院士对现代地理学的看法,说法错误的是()。
•A、现代地理学是全球地理学•B、现代地理学是建设地理学•C、现代地理学是统一地理学•D、现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正确答案:D220世纪地理学的发展不包括()。
•A、从经验的地理学走向实验和实证的地理学•B、从定性描述的地理学逐步走向定量分析的地理学•C、从区域性的地理学走向普遍性的地理学•D、从站在地表看地表的地理学走向从地表以外来看地表的地理学正确答案:C3分析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一般不需要分析()。
•A、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学科的要求•B、国家政策变化的趋势对学科的导向•C、学科自身的发展趋势•D、教育发展的趋势正确答案:B4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理学的影响之一是,分析实验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地表环境的丁莲观测越来越广泛。
正确答案:×5人类经历了一个从依赖适应自然,到修饰改造自然,最后达到相互协调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理学学科的变化。
()正确答案:√科学的、技术的、哲学的地理学1地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不包括()。
•A、宏观、微观分析的深化到宏观、微观的有机结合•B、分析、综合的分离到分析、综合的统一•C、人文、自然、技术的相对分离到文、理、工的紧密结合•D、独立、整体的割裂到独立、政体的融合正确答案:D2自然地理环境所指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特殊圈层不包括()。
•A、大气圈•B、生物圈•C、气候圈•D、岩石圈正确答案:C3科学的地理学的主要变化是()。
•A、从实验、实测到经验•B、从分析到描述•C、从定性到定量、半定量•D、从机制探索到过程研究正确答案:C4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是指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为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环境。
()正确答案:×5地理学的视角包括地方的综合、地方间的相互依存、尺度间的相互依存人地相互依存等四个视角。
()正确答案:√系统的、统一的、全球的、发展的、生活的地理学1()已经成为地理学的性质和特征。
•A、独立性•B、拓展性•C、系统性•D、关联性正确答案:C2地理学的发展未来不太会成为()。
•A、系统的地理学•B、人文的地理学•C、统一的地理学•D、哲学的地理学正确答案:B3自然地理学是()的核心学科。
•A、地球系统•B、地球内部系统•C、地球表层系统•D、地球表层自然系统正确答案:D4人文地理学家对于自然因素对人文过程作用考虑得比较全面,而自然地理学家对人文因素考虑较为欠缺。
()正确答案:×5要研究区域分异,必须从整个地表环境着眼,才可能得出比较全面和准确的认识。
()正确答案:√现代自然地理学绪论1一般来说,地理学家需要的专业基础是()。
•A、圈层系统科学专业基础•B、地表系统科学专业基础•C、地球系统科学专业基础•D、人地关系系统专业基础正确答案:C2对地理学家提出的新要求中的“三种技术”是()。
•A、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B、信息筛选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C、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筛选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D、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信息筛选的技术正确答案:A3地理学的研究趋势不包括()。
•A、研究对象的复杂化•B、研究维度的立体化•C、研究尺度的多样化•D、研究对象的扩大化正确答案:D4地理学的宏观性往往导致其容易因为缺乏操作性而被忽略。
()正确答案:√5地理学家应有的能力不包括多环境兼顾和多要素观察的能力。
()正确答案:√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1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自然的()。
•A、空间的组成及分布•B、成因和变化规律•C、运行的机制•D、利用的价值正确答案:D2地理学的特征不包括()。
•A、综合性•B、区域性•C、阶段性•D、环境性正确答案:C3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为研究对象的。
•A、区域特征和时间分布、稳定特质•B、区域特征和空间分布、变化规律•C、整体特征和时间分布、变化规律•D、整体特征和空间分布、稳定特质正确答案:B4自然地理学研究强调针对于不受人类影响或受人类影响较小的自然区域,不涉及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正确答案:×5地理学的系统性是强调地理学在科学系统中与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作用。
()正确答案:×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1受多种作用力的影响,长江口在不断地向()方向迁移。
•A、东北•B、正北•C、正南•D、东南正确答案:D2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定义,自然地理学采用()的观点和方法()。
•A、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B、系统的、微观的、区域联系的•C、微观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D、系统的、综合的、微观的正确答案:A3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范围是()。
•A、地外系统•B、地球表层系统•C、地球内部系统•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B4地外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包括陨石对地球的撞击。
墨西哥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正确答案:√52009年,联合国天文学科大会通过决议,将冥王星排除在了太阳系行星之外。
()正确答案:×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1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不包括()。
•A、能量的来源•B、物质的交换•C、气候变化•D、环境效应正确答案:C2组成地球表层系统的三个界类不包括()。
•A、无机界•B、有机界•C、人文界•D、生物界正确答案:D3王建老师认为,台东地区出现的水向上流的情况是受到()的影响。
•A、视觉差异•B、重力•C、地形•D、气候正确答案:B4受到地球重力的影响,海平面是绝对平整的,所以才会被用来作为高度的基准。
()正确答案:×5地表上固态、液态、气态相互转化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能量转化和传输的过程,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正确答案:√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及特征、功能1地表过程包括()。
•A、机械过程•B、物化过程•C、生化过程•D、人文过程正确答案:D2地球表层环境的结构特征不包括()。
•A、垂直分层•B、水平分异•C、立体交叉•D、多级并行正确答案:D3关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与地球环境表层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表层环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表层环境•C、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了地球表层环境•D、地球表层环境包括包含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正确答案:B4人类对地表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地表环境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不大。
()正确答案:×5地球表层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来自于地球的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人类与地表环境1人类对于地表环境的影响不包括()。
•A、改变了地表环境的结构•B、改变了地表环境能量平衡•C、改变了地表资源的分布•D、改变了地表物质的循环正确答案:C2从地理学角度来说,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的内容不包括()。
•A、资源的合理利用•B、自然灾害的防治•C、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D、自然景观的设计正确答案:D3地表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没有体现于()方面。
•A、人类的诞生•B、人种的形成•C、人群的文化•D、人口的分布正确答案:C4受环境影响,为了保证自身的温度,白种人鼻子比较长,嘴唇比较厚。
()正确答案:×5胡焕庸线是从大兴安岭到横断山脉的一条分界线,区分自然资源的分布密集程度。
()正确答案:×岩石圈的组成1岩石圈中,()的数量最多。
•A、火成岩•B、石英岩•C、变质岩•D、沉积岩正确答案:D2关于岩石圈,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圈包括全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B、岩石圈包括全部地壳和上地幔•C、岩石圈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D、岩石圈包括地壳、上地幔和过渡层正确答案:A3岩石圈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成分是()。
•A、氢•B、硅•C、铝•D、氧正确答案:D4沉积岩可以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
()正确答案:×5一般来说,自然界的沙子中最多的是石英和长石。
()正确答案:√岩石圈的结构和运动类型1大陆型的地壳平均厚度为()公里。
•A、7.3•B、23.7•C、43.6•D、20正确答案:C2相对来说,比较少有化石的是()。
•A、变质岩•B、沉积岩•C、火成岩•D、石英岩正确答案:C3沉积岩的层面构造一般没有()。
•A、水平层理•B、波状层理•C、压扁层理•D、膨胀层理正确答案:D4灰岩变质后一般会形成大理岩。
()正确答案:√5岩石圈的水平运动通常称为造陆运动,垂直运动一般成为造山运动。
()正确答案:×板块构造与岩石圈的运动机制1青藏高原在形成之前是()。
•A、平原•B、盆地•C、海洋•D、山脉正确答案:C2板块运动过程中,新俯冲边界出现于第()个阶段。
•A、二•B、三•C、四•D、五正确答案:C3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是()。
•A、南森•B、奥特柳斯•C、霍姆斯•D、魏格纳正确答案:D4火山喷发包括中心式喷发和裂隙式喷发。
()正确答案:√5节理,又称断层,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地层的断裂。
()正确答案:×固体地球表面的结构与轮廓1现阶段公认的板块运动的动力是()。
•A、海洋洋流•B、地幔对流•C、火山运动•D、能量释放正确答案:B2下列半球中,是压缩型半球的是()。
•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正确答案:A3北半球的岩石圈总体上是向()漂移的。
•A、东•B、南•C、西•D、北正确答案:C4大型岛群大多分布于大陆的东岸。
()正确答案:√5受到板块运动影响,大陆的面积越大,其平均的海拔越低。
()正确答案:×大气圈的组成、结构1在下列季节中,臭氧含量较高的是()。
•A、冬季•B、秋季•C、夏季•D、春季正确答案:D2在平流层中,大气温度的变化趋势是()。
•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保持不变•D、先降后升正确答案:A3下列气体中,在大气中滞留时间最长的是()。
•A、氮•B、氧•C、氪•D、氩正确答案:D4大气中主要的成分是氮、氧、氪。
正确答案:×5平均来说,在对流层里,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0.65度。
正确答案:×大气圈的运动1中间层的高度一般为平流层顶至()千米处。
•A、60-65•B、70-75•C、80-85•D、90-95正确答案:C2地球气流的循环是()。
•A、单圈环流•B、二圈环流•C、三圈环流•D、四圈环流正确答案:C3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A、海陆日历差异•B、地球自转•C、海洋洋流•D、自转偏向力正确答案:A4海陆风是指夏季的风由大海吹向陆地,冬季的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正确答案:×5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近地面的气旋呈顺时针形状。
()正确答案:×大气圈的物质输移、能量传输1一般来说,蒸发大于降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