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医用,化学]探究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高职护理专业文科生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 医用化 学 》 是高 职护 理专 业 的一 门重要 的专业
基 础课 程 , 它不 同于公共 课 . 就课 程 体 系 而 言 , 医用 《
学. 科 生在 进入 大学后 , 文 面对 医用化 学课 程 无从 下
手 , 易产 生 畏 难 心 理 , 法 提 高 学 习 兴 趣 , 以 跟 容 无 难
块 的训练 , 够学会 化 学 的思 维 方 式 和实 践 方 法 , 能 对
学生 今后 的工作 和 学 习 具有 一 定 的指 导 意 义 . 而 , 然 由于我 国高 中 阶 段 文 理 分 科 较 早 , 科 生 在 高 一 学 文 习 了简单 的元 素基 本 化 学知 识 后 就不 再 学 习有 机 化 学, 化学 基础 薄 弱 、 辑 思 维 能 力 较 差 , 科 生 在 学 逻 文
Vo . 8 No 2 12 .
高 职 护 理 专 业 文 科 生 医 用化 学教 学 改 革 的 探 索
许 小 青
( 苏建康 职业学院 ,江苏南京 2 0 2 ) 江 10 9
[ 摘 要 ] 医用化 学是 高职护理 专业的公 共、 基础课程 , 文科 生由于化 学基 础薄 弱, 医用化 学 学习中存 在一 定 在
用 化学 自身 的课程 特 点 也使 学 生 能够 通 过 医用 化 学 的学 习而掌握 化学 的思维 方 式 和实 践 方 法 .2但是 , _
随着近 几年 来 护 理 专 业 课 程 设 置 的 改革 , 医用 化 学
习 医用 化学 课 程 时 难 度 较 大 , 些 学 生 甚 至 对 医用 有
上学 习进 度.
化 学 》 后 续 专 业 课 程 如 《 物 化 学 》 《 理 学 》、 为 生 、生
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n c sa y t r i d c lp r o n lwi n u l is a d a i t s W e ma e a1at mp n c l v t g su e t n o a ie e e s r o t n me ia e s n e t f e q ai e n b l i . d J t a hi t ie e t i u t ai t d n s i n v t i n v s i t mp o i g i tr s n su y a d c mp e e sv b l i s wi u p s e eo e t a h n f d c la p id c e p r ,i r v n e e ti td n o rh n ie a i t , t a p r o e t d v lp t e c i g o i n ie h o h me ia p l h - e mii y a d t b an t e b s e c i g r s l . st n o o t i h e tta h n e ut r s
维普资讯
实用 医技杂志 2 0 年 9 07 月第 1 4卷第 2 6期( 刊) J M , et b r 2 0 , 0 1 , 02 ( se v y e as 旬 P T Sp m . 0 7 V 1 4 N .6 I udE e nD y ) e e . s rT
Ab t a t sr c :Me i a a p i d c e st s a mp ra t a i o re o d c 1 T e r fr t n o e c i g i e p ca l d c l p l h mii y i n i o tn sc c u s fme ia . h e o mai ft a h n s s e i y e r b o l
以医学专业为目标探索医用化学教学改革

用 化 学 教 学 的重 点
医用化学教学 的规律 ,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 逐步形成适合 医 学发展要求 的医用化学教学体 系 ,培养高素 质的 医护 人才 , 是广大 医用化学 教师 面临 的一 项迫切 而实 际 的任务。本 文 首先介绍 了 目前 医用化 学 的教 学 现状 ,然后 结合 医学 各专 业特点 ,围绕医学 各专业 对 医用化 学要 求 的差异 化 ,着重
的 。如护理专业把 重点放 在溶液 的配 制 、离子 反应发 生现
象 的 观 察 、临 床 药 物 的配 制 方 法 、用 于 酸 血 症 和 碱 血 症 纠
偏的常见药物选择 和反应 原理 ; L腔 专业 应该 增加金 属 的 I 腐蚀性实验 、室 温硬化性 现象 、蛋 白质 与金属 高分子 材料 相容性等实验 ;医学检验 专业 n加大 配合 物 、滴定分 析操 f 作 、溶液 P H值 的测定 、电解质 的分 析 、血糖 的测定等实验 的章 节课时 ,以保 证实验 的操作 能力 和熟 练程度 ,为 即将 开设 的各项 检 验技 术操 作 打下 基础 ,以培 养适 用性 人 才 ; 影像 专业实验课可增设 简单 有机化 合物 的核磁 共振 检测专 题实验 ;其它各专 业适 用的实 验也应 向医学靠拢 :如将酸 碱互滴改为血清 中碳酸 氢根含 量测定 ,血清 中钙 离子 的微 量配合滴定测定 ,乙酰水杨 酸 的制备 改为 乙酰水杨 酸 的含 量测定 ,增加维生素 C的含量 测定 ,奶 粉 中乳 清 的提取及 鉴定 ,尿糖 的测 定 ,氨基 酸 的纸 层析 和 电泳 分离 。这 些 实 验 的改革 即突 出了化学实验 的基本操作 又 与医学 紧密相连 , 加深 了学生对化学 实验 技能在 医学 中重要 性 的认 识 ,也增
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点研究

中图分类号 : 4 0 G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2 3 9 ( O 8 1 () 0 9 - 1 1 7 - 7 1 2 0 ) 2c- 1 4 0
1 了 现状 解
色。我 们医科 大学 最新 编写的 Ⅸ 医用化学 实 到 问题 时 的 解决 能 力等 方 面 占总 评成 绩 的 1, 1忽视学科 间 的联系 . 验 》教材 , 别精选 了实 验 内容 , 于化 学实 3 %, 特 对 0 实验 报 告 的 书写 、 结果 讨 论及 分 析 占 目前 很 多医 学 院校 普 遍采 用 l 1 年 美 验 必须的基本操作做 了着重介绍 , 90 兼顾 各专业 总 评成 绩 的 4 %, 验 完毕 后 的整理 占总评 5 实 国学 者 Fe n r提 出的 “ lx e 以学科 为 中心的 传 医用化学实验 的需要 ; 重视 对学生能力 培养和 成 绩 的 1 %。 这 样就 可以 有 效 避 免 教 学 中 0 统 三 段式 教 学 模 式 这 个 教学 模 式 将 医 学 方 法指导 , 学生做 实验 时 , 使 同时受 到科学 方 重 理 论 、轻 实 验 的现 象 。学 生 们 会 严 肃认 课程 分为 基础课 、临 床专业 课 、临床 实习三 法 的训练和思 想方法 的启迪 ; 吸取 了兄弟院校 真 地 对 待 每 次 实验 , 快 地 提 高 实 验技 能 。 更 个 阶 段 , 础 与 临 床 独立 , 程 按 照学 科 设 和 国外 教学交 流经 验 , 基 课 为教材 大大 增色 。 目的 是 通 过 对 学 生 掌 握 的 基 本 操 作 技 置 。其 优 点显而 易见 , 但是也 存在 有不足 , 学 在补充试验 内容时 应坚持三个原则 :1实 能 的检 验 , 核 和评 价 , 时 发现 学 生 操 作 () 考 及 科界 限明显 , 各学 科间缺 乏必 要的 联系 ; 实验 验 所用 方法和 技术 对科学 研究 及生产 有较 大 时 的错 误 , 时 纠正 , 止 学生 养成 不 良 的 及 防 虽 多但是 多以验 证 性实 验 为主 ; 各学 科为 了 的应 用价 值。 ) 体系应新颖 。既能体现出 操 作 习惯 , 今 后 的 临 床工 作造 成 影 响 。 ( 所选 2 给 知 识 的 系统 性 或 者 完 整 性而 重 复介 绍 或 者 学科发 展的 最新成就 , 又能体现 出课 程 内容 。 漏讲, 直接 导 致学 生浪 费 时 间或 者知 识面 过 () 3统观 全局 , 重点突 出 , 尽量 减少定性 实验 。 3提高教师 自身的专业素质 窄 , 利 于应 用型 人 才的 培 养 。许 多刚 入学 不 在 化 学 实 验 课 中 , 师 必 须 有 一 定 的 教 高等 医学 院校 的化 学教 师大 多毕业于 综 的 新生 对化 学 课存 在这 样 的疑 惑 : 们是 来 讲 授 , 师 的 讲 授 应 包 括 实 验 过 程 、 实 验 合性 大学 的 化 学专 业 , 具 备 系统 的医 学知 我 教 不 学 医学 的并 非 是来 学化 学 的 , 们 医学 生为 中 注 意 问 题 、 实 验 中 最 精 彩 的 内 容 等 , 我 把 识 , 不能 很 好地 将 化学 教 学 贯穿 于 医学 教学 什 么要 学这 么 多的 化学 课 ? 至 从心 理 上去 甚 否 定或 抵 制化 学课 。这样 的 想法 很 危险 , 对 于 学 生 以后 的学 习会 产 生 难 以 估量 的负 面 影 响 。 学 生 此刻 还 不 知 道 化学 作 为 医学 基 础 课 的 重要 性 和 必 要 性 。 化 学 课 的 将影 响 学 生今后 对生物化 学 、药物 化学 、 中草药化 学 、药理 学以 及 免疫 学等 专 业学 科 的掌 握 。 1 2实验教 学 内容 、方 法陈 旧 在 实 验 中 使 用 药 品 有 毒 性 , 用 性 不 实 强 , 法 激 发 学 生 的好 奇 心 和 青 少 年 的 学 无 习 兴趣 。 素 质 教 育 观 认 为 , 发 学 生 的 兴 激 趣 不仅 仅 是 提高 学 习 成绩 的 一 个 措 施 和手 学 生所 做 的 基 础 课 上 的 实验 与 他 所 不 了 解 体 系中去 , 常与 医学基 础 、临床课 脱节 , 有些 仍抱 有 陈 旧的 教 的 著名 的经 典 实 验联 系起 来 , 样 , 这 就能 提 教 师在 实施 课 程 的过 程 中 , 高 学 生 对 实 验 的 认 识 和 学 习 兴趣 , 使 学 育观念 和 处理 问题的 方式 。这也 反映 出是教 并 生 学 会 如 何 去 学 习和 思 考 。 师教 学 观 的滞 后 , 知识 从 教 师流 向学 生的 是 2. 2实施 微型 实验 , 培养 学生 的环保 意识 单 向模 式 , 不是 教 师辅 助 学生 建构 的 探究 而 化 学 实 验 微 型 化 是 当今 化 学 教 学 中的 式 模式 。 这就影 响 了教师 讲授 医用化 学时联 趋势 。其 降低 实验 成 本 、减少 实验污 染 、提 系 医学 的深 度 和 广 度 , 而化 学 教 师有 着学 习 高 实 验 效率 、减 少实 验 不 安 全 因 素 、 提 高 医 学知 识 的便 利 条件 , 以医 学 院校 的化 学 所 学 生 实 验技 能 、 培养 学 生 严 谨 科 学 态 度 等 教 师应 该 系统 地 学 习一 些 必要 的 医学 知识 , 的 优点 , 得 到全 体化 学 工作 者 的共 识“ 。 已 提 高 自身 医学 知 识修 养 和教 学 水平 , 一定 要 2 转 变学 生的态 度 , 3 变被动 为主 动 , “ 由 学 把 最基本 的 、与医 学有联 系的 化学知识 传授 会” “ 学” 到 会 给 学生 , 为后期 继 续学 习打 下 基础实践证 明, 纵 观现 今科 学技 术特 别是 生物 医学技 术 作 为医 学院 的一 门学科 , 化学 基础打 得好 , 后 的 发 展 , 有 两大 特 点 : 具 一是 知 识 量大 , 累 期 专 业课 学 起来 就 轻松 , 积 医学 与 化学知 识 结 多; 二是 增长快 , 展迅速 。如何利 用 有限的 合的好 , 发 知识 层次 结构 就完 整 , 生学 习积极 学 学 习时 间去 学 习无 限的知 识 ?如何去 在这 二 性 提 高 , 合素 质就 高 。这就 要 求 教 师在 知 综 者之 间达到平 衡?学 生是学 习和认 识的主 体 , 识 结构 上和 实验技 能方 面都 需要 扩展 、 补充 教师起 主导作 用 。教师 的主导 作用 表现 在调 和提 高 。 可 以从 熟悉 和 容 易 的地 方开 始 , 在 动 学生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 , 最大 限度地激发学 学科 教学 目标 、教 学 内容 、教学 方法上 尝试 生 的学习热情和 学习兴趣 , 还有正 确指导学生 与 其他 学科 的沟 通 , 结 合点 。教 师间 的 合 找 教 掌 握 科 学 的 学 习 方 法 。 教 育 家 叶 圣 陶说 过 作是 重 要 的支 撑 点 , 师 们在 协 作 中了 解其 发现 彼此 间 的关联 , 能 才 “ 教是 为了不教 , 学的 最高境 界就 是不教 ” 他学 科 的发展情 况 , 教 。 正是 “ 授之 鱼不如 授之 以渔 ” 这 才是 学生 终 在 共同 的主题 设计过 程 中超越 自身学科 的 限 , 在 生受用 的 。必须 通过 学生 主体 的学 习实践 活 制 , 更 高的 程 度上 实现 课 程 的一 体 化 。 以 上 是 我对 医用 化 学 实 验 教 学 改革 的 动去认 识 、去体验 、去 “ ” 去 创造 更 多更 悟 , 好更适合 个体特点的学 习方法 , 从而实现个 体 点思考和尝试 , 此作为参考 。 仅 主体学 习方 法的最优化 。在学 习过 程中 , 学 让 生在 自己的质疑 、分析 、探究 、释疑 中尝试 参考文献 l 坚 J. 成功的快乐 , 使学生 由 “ 要我学”到 “ 我要学” 【】赵 明志 . 持 微 型 化 学 实 验 【 】 走 改革 。
化学实验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医用化学的实验教学改革、初中化学实验导学的实践…

化学实验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医用化学的实验教学改革2、初中化学实验导学的实践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4、研究性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改革5、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化改革全文总字数:14415 字篇一:医用化学的实验教学改革医用化学的实验教学改革【摘要】为了提高医用化学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可以从考试方面、教学方式、实验教学内容上对医用化学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医用化学的实验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医用化学作为医校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教学对象是医学学生。
一、调整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1.设置医用化学实验课程要紧密配合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并且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
教学目标调控、管理着整个教学过程,是医用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
作为实验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合理规划实验教学目标,调整医用化学的实验教学结构,全面提高医学化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水平。
2.调整医用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时要坚持拓宽专业性、增强基础性、加强适应性的基本理念。
当前化学医用实验教学主要以基本理论为教学基础,实验课程的设置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依据,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很小,验证性实验占据比例比较大,从而造成实验课成了理论课的补充。
3.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实验课是对学生科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的训练,医学院校的化学实验课非常具有特点,实验课程的学习能够为药物分析、生化实验、临床诊断等后面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要根据实际状况以及学科自身的特点,把纯理论的化学知识删除实验教学内容中,并对不合理的化学实验内容进行恰当的改革。
4.在实验内容的选取上,要尽量选取与药物分析和临床诊断有关联的实验,如:咖啡因、荟丁等的提取实验和定量、定性实验;磺胺类、阿斯匹林等各种药物的合成。
在化学实验的内容设计和安排上,要坚持以实验技术为核心,坚持三部曲的实验策略。
医用化学课程中溶液章节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 溶液 部 分是 医用 化 学基 础 课程 中的重 要章 节 。对 教 学 内容 体 系安 排 和 教学 方式 两方 面 的 改革 进行 探 索和 研 究 。教 学 内容 体系 改革 以教学 内容 的整 合和 教 学体 系 安排 的 优化 为 重 点 ;而教 学 方式 改革 主 要通 过 多种 教 学法 实现 理 论知 识 与实 际应 用 的紧密 相 结合 , 以及 学 生 自主 学 习意 识 和学 习 能力 的培 养 。 关键 词 医用 化 学 ;溶液 ;教学 改革 中图 分类 号 :G 4 . 文献标 识 码 :B 62 0 文章 编号 :17 —8 X2 0 )3 0 3— 2 6 14 9 (09 3- 0 70
在上 述相 关领域 打下较 广泛和 较深 入 的基 础 。 现代 生物医学进 数 性 、 电解 质溶 液 和缓 冲溶 液 。 而通 常是 以溶 液 的组成 标度 开
入分子生物学时代, 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等工作都在由传统 始 , 再介 绍 电解质 溶液 中 的强 电解 质 溶 液 理论 、 碱 理论 、 酸 酸
t ro gh v h u ari us o ki s nd of te c n a hi g met ds ho .
K y or s e c c mi t y: s ut o e w d m di al he s r ol i n: ed c i nal ef r u at o r o m
as we1 as he r ni o t s ud nt i de e e s ud co c o n s nd e ni c pa 1 t 1 t t ai ng f he t e s’ n p nd nt t y ns i us es a l ar ng a bi i y
高职医学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改革

浅议高职医学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摘要:本文拟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依据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特点,对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实践,以推动高职医学院校医学化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医用化学教学改革高职医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构成、性质变化规律的学科。
化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培养技术人才的一门基础课。
高职医院学校的化学教学不仅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奠定基础,更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从这个角度出发,高职医学院校的化学课程应该以实用性化学知识为切入点,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具有较强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体现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
高职医学院校的《医用化学》主要教学内容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在医学上的应用。
本课程为医学院校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但是医用化学内容繁杂,对学生而言较难掌握。
并且,由于医学院校的特殊性,医用化学面临课时缩减、知识猛增的双重困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陷入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泥潭,学生更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教师教得痛苦、学生学得痛苦。
如何在课时缩减的状况下,在有限的学时之内,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医用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我们教研室在教学实践基础之上,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四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体系的改革高职学生化学基础较为薄弱,对于化学理论知识掌握一般,很多化学知识处于空白状态。
如果教师在讲课之初直接引入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学生很难接受和掌握,甚至会抵制,最终产生厌学心理。
在充分了解高职医学院校《医用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基础之上,我们对《医用化学》教学体系做了相应的整合。
我们的改革理念是建立以“基础化学”为先导的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重组,将基础化学的内容进行打通和整合。
比如,在教学中打破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界限,在上课过程中一边讲授基础知识,一边穿插简单实用的药物化学知识,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学内容体现了专业基础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使学生自发认识到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医用化学对于各学科的意义。
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索①

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索①医用化学作为医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引导学生完成医学学习的重要环节。
随着医学发展以及患者临床需求的不断增加,医用化学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对医用化学的教学规格、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探索,已经成为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的重点。
1.教学规格的改革教学规格包括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选取、考核方式等内容。
需要医用化学教学规格的改革,从整体上提高医用化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需要根据医学本科课程的教学要求,加强教学大纲的明确性,对医用化学的内容和方向进行更为深入的梳理,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同时,课程设置应该适应学生需要,把基础环节与临床实践和应用环节有机结合。
教材的选取也需要紧密的联系临床实践,选取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的教材。
教学方法是医用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方式。
改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医用化学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探究等等,强化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们的主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其中,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医用化学的知识和技能,让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教学内容是医用化学的核心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需要把握不断变化的医疗技术,以医学和病情为前提,凸显创新性和前瞻性,注重与临床实践和应用环节的结合,注重实际操作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突出医用化学的实用性,为学生的未来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尝试,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不同方面入手,不断创新,挖掘教学潜力,为学生的医学学习提供更加完整和有效的支持,让医用化学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1 医用化学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医用化学目前开设于大一的第一学期,由于新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正在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对大学的学习方法还没有适应,还保留着高中阶段的学习习惯,这样就给医用化学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医用化学涉及的内容多,尤其化学理论强,开设的实验教学较少,使得学生在短时间里接受这些化学理论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
目前医用化学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授和板书展示的形式,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的,缺乏理解,造成对医用化学的学习感到无趣,逐渐形成厌学情绪,影响后续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医用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医药类高校开设医用化学课程的学时数一般为64 学时,有院校甚至只有32 学时,因此在有限的学时里完成最重要的化学知识学习尤为重要。
医用化学内容涉及到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及有机化学四大化学,内容繁多,因此对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变得尤其的必要,我们根据后续的课程学习所涉及的主要的化学知识对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减,保证学生在学时较少的情况下,掌握最重要的化学知识。
将授课重点放在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内容上,减少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内容上的课时,教学内容的具体改革及依据如下:
2. 1 无机化学方面的改革
( 1) 重点讲解溶液的相关内容,包括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溶液的渗透压,尤其溶液的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这方面内容在后续课程学习中尤其的重要,如临床上为什么使用0. 9%生理盐水、50. 0 g /L 葡萄糖溶液作为注射液。
通过化学知识在医学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
( 2) 重点讲解电解质溶液和缓冲溶液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作用的机理、pH 计算、配制及在医学中的意义。
如人体内怎么控制适宜的pH 值。
2. 2 有机化学方面的改革
重点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结构特征、命名、物化性质等。
涉及到的有机物主要为烃类、烃的含氧衍生物( 醇、酚、醚、醛、酮、酸) 、脂类、糖类及氨基酸。
有机化学是医学课程中的重要基础课程。
如人体的组成成分出水以外大部分都是有机物质,我们所使用的药物一般都是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以广泛地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是生命科学不可缺少的化学基础,所以学习有机化学是探索生命奥妙奠定必要的基础。
2. 3 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
医用化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我们在该课程的重点内容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部分分别设计了实验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来增加学生对医用化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3]。
通过综合考虑我们设计的实验分别为:实验一缓冲溶液配制及其pH
值得测定; 实验二阿斯匹林的制备及性质检验。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3. 1 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性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
目前高校的医用化学教学方式还是一言堂和大满贯式的传统式教学,剥夺了学生在课堂的主动性。
教师在课堂中只是一味的教授理论知识,学生只能倾听和记录课堂笔记,不能真正地参与课堂,从而只是一味的记录老师上课的笔记,课堂所学知识不能及时消化和吸收,课后复习困难,逐渐造成对医用化学课程学习的厌恶情绪。
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授课前,将所要教授的知识中提炼出几个问题,分配给每个小组,让小组成员通过课本知识和课外资料查询来解决老师所提的问题,让后让每个小组进行总结陈述,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式教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可以大幅度提高医用化学的教学效果。
3. 2 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开展合理的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验中运用理论知识,从而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在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也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医用化学课程的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缓冲溶液配制及其pH 值得测定实验,让学生充分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配制和作用机理,从中理解缓冲溶液在人体中的生理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医用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医用化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我们还设计了阿斯匹林的制备及性质检验的实验,从我们最熟悉的解热镇疼药物阿司匹林有机药物的合成及性质检验来说明有机药物在医药上的应用,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有机物的一般合成方法及有机物的物化性质,为后续的药物相关方面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可以从实验中寻找到学习医用化学的乐趣,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有被动转化为主动,真正做到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提高医用化学的教学效果。
3. 3 增加课下师生交流的机会开展网络教学平台
目前,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中,我们应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提高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由于大学生学习环境的特殊性,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绝大部分都是在课堂中完成,上课时间一结束,教师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更谈不上对课堂知识的课后辅导。
学生在课后复习和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就不能与老师及时的交流和解决,从而造成知识盲点的不断堆积,造成学习该课程知识比较吃力,逐渐对该课程知识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最终造成了厌学的情绪,影响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因素,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教学平台来实现。
我们可以建立专门学习医用化学课程的QQ、微信群,来增加师生的交流机会,当学生在学习医用化学的过程中,遇到任何的问题时可以及时在交流群里和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老师可以随时随地解决学生在课后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医用化学的教学效果。
建立医用化学课程网站,将医用化学的教学大纲、课后经典习题和测试卷和教学名师的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料放到课程网站中,让学生在课后可以在网站中自主学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 4 增强医用化学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开展专题讲解
医用化学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知识面较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知识的紊乱,影响到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采取专题讲解的模式来解决该问题,将医用化学中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及物理化学分成四个专题进行讲解,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医用化学课程知识具有条理性,更容易掌握各专题的知识。
在专题讲解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不是太难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该专题内容,做成PPT 在课堂中进行讲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信和锻炼学生的口才,从而提高医用化学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医用化学课程是医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我们应该不断精炼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推进课程的教学改革,从而不断提高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