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思考题

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思考题

环境⼯程概论复习思考题环境⼯程概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环境指相对于某项中⼼事物⽽⾔的背景。

指⼈类赖以⽣存发展并以⼈为中⼼围绕着⼈的物质世界。

2、环境问题狭义上指⼈类社会经济活动作⽤下,⼈们周围环境结构与状态发⽣不利于⼈类⽣存和发展的变化。

⼴义上指任何不利于⼈类⽣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3、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指满⾜当前的需要,⽽⼜不削弱⼦孙后代满⾜其需要之能⼒的发展。

两点:其⼀是满⾜现代⼈的需要。

其⼆是保存⼦孙后代发展的潜⼒。

4、清洁⽣产清洁⽣产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于⽣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类和环境的风险。

对⽣产⼯程,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除有毒材料,减少所有排放物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来说,则要减少从原料到最终处理产品的整个⽣命周期对⼈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5、⽔体污染指排⼊⽔体的污染物质使该物质在⽔体中的含量超过了⽔体本底含量和⽔体的⾃净能⼒,从⽽破坏了⽔体原有的⽤途。

6、BOD与CODBOD:在⽔体中有氧的条件下,微⽣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COD:在⼀定条件下,⽤化学氧化剂(K2Cr2O7、KMnO4)氧化⽔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溶解氧量。

7、⽔体⾃净⽔体中的污染物质经扩散、稀释、沉淀、氧化还原、分解等物理化学过程及微⽣物的分解、⽔⽣⽣物的吸收等作⽤后,浓度⾃然,就这就是⽔体的⾃净作⽤。

8、⽔体富营养化含有⼤量氮、磷的废⽔进⼊⽔体后,在微⽣物作⽤下,分解为可供⽔中藻类吸收利⽤的形式,因⽽藻类⼤量繁殖,成为⽔体中优势种群,使得鱼类死亡的现象。

⼀般说,总磷和⽆机氮分别超过20毫克/⽶3,300毫克/⽶3,就可以认为⽔体处于富营养化。

9、⼤⽓污染由于⼈类活动和⾃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介⼊⼤⽓中,呈现出⾜够的浓度,达到⾜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叫做⼤⽓污染。

10、PM10 飘尘微粒粒径<10um 长期悬浮在⼤⽓中的固体颗粒物。

环境学概论 第11章 资源与环境

环境学概论 第11章 资源与环境

⑷.从资源的存在和利用后果说:
再生资源
土地 草场和森林 动植物、微生物 Nhomakorabea耗竭性资源
自然资源
非再生资源—矿产等
太阳能 潮汐能 风能等
非耗竭性资源
恒定资源
易受污染易被误用资源
(大气、水体和自然风光等)
3
⑸.按国土开发和人类利用分为:
①土地资源:由地形、土壤、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组成 ②气候资源: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空气及其运动要素等 ③水 资 源:包括湖泊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河川水等淡水量。 ④生物资源:指生物圈中全部动物、植被和微生物。 ⑤矿产资源:各种金属、燃料、化工原料、建材、特种非金属等 ⑥能源资源:太阳能、热能和原子能、潮汐能和风能、燃料等 ⑦海洋资源:海洋生物、海洋矿产、海水化学、海洋动力资源等 ⑧旅游资源:国情民风、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各种物产等
4
二、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约占全世界土地面积的6.5%。 ▲中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不足1亿 公顷,仅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
5
(二)、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
庞大的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迫使人们高度 地使用耕地,特别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导致大 量耕地被毁,使土地资源发生严重退化。
或称: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
1
⑵.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定义:“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 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 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2、资源的分类
⑴.按资源的属性分为:自然资源 社会资源 ⑵.按其利用限度分为: 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⑶.按资源的用途分为: 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或 (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性资源等) 2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环境: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地方性疾病:环境科学:污染源:污染物:大气污染: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水体污染:环境自净:COD:BOD: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物迁移转化:土壤污染:环境背景值:固体废弃物:噪声: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温室效应:二、问答题地方性疾病有哪些判断标志?我国主要存在哪几种地方性疾病?分析论述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试述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人类环境问题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何特征?环境科学可分为哪几个发展阶段?各有何特征?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简述CO的来源及危害人体健康的机理。

简述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及条件:试述酸雨的形成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的主要措施。

试述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

简述区域集中供暖、供热的意义:简述环境质量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

我国环境空气功能区如何划分?简述水体天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的关系:试述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过程及防治的主要措施:简述重金属元素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特征。

试述水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对策:为什么说土壤具有净化功能?试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以Cd为例,论述影响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因素。

试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控的途径与主要措施:何谓噪声?噪声污染有哪些特点?简述固体废物资源化的主要方法。

试述固体废物的处理原则:简述环境质量指数的计算程序:何谓环境影响评价?其主要有哪些类型: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步骤: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它会产生那些影响?如何减缓全球变暖?化学污染物是如何破坏平流层臭氧的?。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复习题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复习题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 环境2. 原生环境3. 次生环境4. 最差限制律二、思考题1. 环境要素的重要属性2. 环境结构的主要特点3. 环境系统的特点3. 环境要素、环境结构、环境系统的关系4. 环境问题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5. 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6. 环境科学研究在环境保护事业中的作用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大气边界层2.大气污染3.大气污染物4.一次污染物5.二次污染物6.总悬浮物(TSP)7.可吸入颗粒物(PM10)8.还原型大气污染9.氧化型大气污染 10. 光化学烟雾 11 有效源高二、思考题1.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化学转2.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制和形成条件3.气温递减率与绝热递减率的区别4.逆温形成过程5.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6.大气扩散模式7.二氧化硫控制技术8.烟气控制技术9.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 矿化度2.水体富营养化3.一级污水处理4.二级污水处理5.赤潮水华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地球上的水是一种既丰富又紧缺的资源?2.天然水的组成及影响天然水成分的因素是哪些?3..天然水体的自净作用及分类。

4.水体污染定义及污染水质指标。

5.水体污染源及特点。

6.水体中的污染物及特点。

7.需氧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8.植物营养元素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9.石油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10.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11. 水污染防治工程12.水污染防治对策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盐基饱和度2. 土壤背景值3. 土壤环境容量4. 土壤净化5.土壤碱化度6.半衰期7.残留量 8活性酸度 9潜性酸度二、思考题l.土壤有哪些主要成分?分别说明它们对土壤的性质与作用有哪些影响? 2.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试用它们二者的关系讨论我国南方土壤酸度偏高的原因。

3.土壤的缓冲作用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其作用原理。

4.什么是盐基饱和度?它对土壤性质有何影响?5.试分别分析土壤阳、阴离子交换吸附的主要作用原理与特点。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一、名词解释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环境质量:一般是指一定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

生物放大作用: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向下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放大作用,又叫生物富集作用,也叫生物浓缩。

超城市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水体自净作用: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降低,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光污染:人类活动造成的过量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形成不良影响的现象称为光污染。

排污交易:它指在特定区域内,根据该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确定一定时期内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在此基础上,通过颁发许可证的方式分配排污指标,并允许指标在市场上交易。

全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是指超权主义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公害病:指由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引起公害所发生的地区性疾病。

温室效应:地球大气中存在一些微量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甲烷、氟利昂等,它们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和空气放出的长波辐射(红外线),从而造成近地层增温。

我们称这些微量气体为温室气体,它们的增温作用为温室效应。

环境科学概论课后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课后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课后答案【篇一:环境科学概论思考题】____________,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动,构成一个环境科学研究的复杂体系2绿色交通(green transport)是指: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

一般绿色工具(green modes)包括徒步、自行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地球承载力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范围内,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环境功能破坏发生质的改变的能力,其实质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4环境背景值亦称自然本底值,指在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环境组成的各要素中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基本化学成份。

5土壤污染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_土壤的容纳能力和__土壤的净化速度_,从而引起土地正常功能遭到破坏或土壤肥力降低,并对土壤、植物和动物造成损害的现象。

6对众多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率高,有可靠的监测手段并能获得准确数据,有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经过优选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7环境规划的特点综合性、涉及面广、地区性、动态性、政策性强等。

8环境污染控制中末端控制与全过程控制相比具有被动消极、原始传统、投资大,效果差、治标等缺点;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相比具有尽可能少的投入、尽可能大的效益。

9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利用原则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10按时间要素环境评价可分为环境回顾评价、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拟开发行动方案或规划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削减负面影响对策。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总结1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总结1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共15分)1.大气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 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 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 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2.水体自净: 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 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 称为水体自净。

3.逆温: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4.生物入侵: 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 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5.大气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 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6.水体富营养化: 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7. 半衰期:是指某种特定物质的浓度经过某种反应降低到剩下初始时一半所消耗的时间。

8.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讲, 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 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 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9.环境科学: 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10.环境保护: 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运行的总称。

11.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大气在一定环境功能条件下, 大气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12.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内自然状态下未受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重重金属元素的正常含量。

13、环境规划: 是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

14、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 引起土壤质量恶化, 并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和质量的下降, 这种现象叫土壤污染。

15.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环境科学概论思考题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思考题答案

环境学概论第一章1、什么是环境?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环境就是围绕于中心事物的东西(客观事物的整体),就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工程环境。

环境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性:整体性、区域性、变动性。

(1)整体性――指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环境的区域性――在于各个不同层次或不同空间的地域,其结构方式、组成程序、能量物质流动规模和途径、稳定程度等都具有相对的特殊性,从而显示出区域的特征。

(3)环境的变动性――是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行为的共同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4)开放性——指环境是一个开放系统,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

(5)有限性——环境为人类发展提供的资源都不是用之不竭的;环境对污染的容纳量野不是无限的。

(6)综合性——自然环境已不是纯粹的天然环境,而是综合了一定的社会因素。

(7)可调节性——自然环境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当人类作用引起的环境结构与状态改变部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系统的调节功能可以使这些改变逐渐消失,使其结构和功能恢复原貌。

2、什么是环境问题?其按性质如何分类?答: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恶化或生态系统失调,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至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现象。

环境问题按性质一般可分为生态破坏类环境问题和污染类环境问题两大类。

(1)生态破坏类环境问题――指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2)污染类环境问题――指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三废”污染、噪声、放射性和农药污染等环境问题。

3、环境保护的概念和内容是什么?答:环境保护――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生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具体实践活动的总称。

环境保护的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差异,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也不完全一样。

不过、概括起来,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和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实质。

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4.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5.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6.环境科学的研究任务。

7.环境伦理的定义及分类。

8.你持哪种环境伦理,为什么?
第二章地球环境的发生与演变
1.地球形成初期的出气作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2.地球史上何时发生过3次大规模的海侵和2次物种灭绝?灭绝了哪些物种?
第三章人类与大气圈
1.大气污染的定义及分类。

2.大气污染源的类型。

3.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定义和举例。

4.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5.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

6.画图分析不同温度层结下的五种烟型。

7.光化学烟雾的定义及形成的主要机理。

8.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及特征。

9.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10.案例分析:伦敦烟雾事件和光化学烟雾事件。

11.温室效应的概念及影响,主要的温室气体。

12.画图说明厄尔尼诺的形成及危害。

13.臭氧浓度的分布特征。

14.酸雨的形成机制、危害及防治。

15.大气圈氧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人类与水圈
1.简述应对水资源危机的措施。

2.案例分析: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

3.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源、主要水体污染物、水体污染危害。

4.水环境容量和水质标准。

5.污水的水质指标。

6.分析氧垂曲线的形成并划分不同水质功能区。

7.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及危害。

8.海洋石油污染危害。

9.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10.水体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11.大型水库不良的生态学效应。

12.地下水过度开采的后果。

13.河流渠道化的内涵及不良的环境影响。

14.影响湖泊面积缩小的人类因素。

第五章人类与生物圈
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3.结合实例分析十分之一定律。

4.结合实例分析生态平衡的内涵。

5.森林缩小的原因。

6.牧场退化的原因及后果。

7.农药使用的生态学后果。

8.生物治虫的内涵。

9.生物圈保护区的功能。

10.保护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能做什么?
第六章人类与土壤圈
1.土壤污染的概念。

2.土壤污染源。

3.农药的分类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4.土壤污染防治对策。

5.土地退化的内涵。

6.土壤侵蚀的危害。

7.荒漠化的定义、危害及防治对策。

8.解决盐渍化和水涝的对策。

9.垃圾处理方式以及垃圾分类。

10.谈谈你对垃圾处理产业化的认识。

第七章人类与岩石圈
1.自然资源分类。

2.能源的分类。

3.生物质能。

4.矿物资源的特性。

5.人类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6.人类对岩石圈的影响。

第八章人口与环境
1.人口增长的原因.
2.中国人口问题。

3.人口老龄化的定义。

4.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5.人口年龄结构。

6.人口预测的意义。

7.谈谈你对我国未富先老的看法。

第九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3.《全球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4.《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5.我国环境污染重点治理的区域。

6.你认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的环节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