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仪器校准管理规程

合集下载

化验室玻璃仪器管理规程

化验室玻璃仪器管理规程

化验室玻璃仪器管理规程(ISO9001-2015/GMP)1.0目的本文件规定了化验室分析检测用玻璃仪器的使用、保管、保养等管理要求。

2.0范围适用于分析、检验用的玻璃仪器的管理。

3.0责任本文件由化验室负责起草,化验室主任审核,生产负责人批准。

化验室负责实施。

4.0管理内容4.1实验室常用的玻璃仪器分为普通玻璃仪器和玻璃量器。

普通玻璃仪器是指与计量无关的玻璃器皿,如三角瓶、分液漏斗、烧杯等。

玻璃量器是指与实验精度相适宜的一系列玻璃器皿,玻璃量器的精密度直接影响实验结果。

常用玻璃量器有单标线移液管、单标线容量瓶、滴定管、刻度吸管、量筒和量杯等。

4.2玻璃量器玻璃量器均应该进行校准。

校准的依据应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对分度吸管、移液管、容量瓶和滴定管定期进行检定。

4.2.1校准周期:酸式滴定管: 校准周期三年碱式滴定管: 校准周期一年容量瓶: 校准周期三年移液管: 校准周期三年分度吸管: 校准周期三年4.2.2.需要校准的玻璃量器的编号规则:需要校准的玻璃量器的编号实行唯一性,用汉语拼音和数字组成,用T-Z-X表示,T表示玻璃仪器的代表编号(Y表示移液管;R表示容量瓶;D表示滴定管;K表示刻度吸管;),Z表示规格(如25ml、100ml),X表示流水号;例如:Y-25—1表示第1支25ml的移液管。

玻璃量具损坏后其编号不再使用,新购入的玻璃量具按流水号顺序编制排。

为了便于区分,碱式滴定管标号从70开始编号,如 D-25-70 表示25ml的第一支碱式滴定管。

4.3.玻璃仪器的使用4.3.4.玻璃仪器应按种类、规格顺序存放,并尽可能倒置放,既可自然放干,又能防尘。

如烧杯等直接倒扣于实验柜内,锥形瓶、烧瓶、量筒等可在柜子的隔板上,将玻璃仪器倒插于孔中。

4.3.2.实验完毕后应及时将玻璃仪器洗净,放回原处。

4.3.3.移液管洗净后倒置于防尘的盒中或移液管架上。

4.3.4.滴定管用毕,倒去内装溶液,用纯化水冲洗之后可倒置夹于滴定管架的夹上。

实验室玻璃仪器管理制度

实验室玻璃仪器管理制度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规范实验室玻璃仪器的管理,确保玻璃仪器的正确、安全使用,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玻璃仪器的采购、清洁、干燥、灭菌、保管、校准和使用的全过程。

3.0术语(无)4.0职责4.1实验室领班负责实验室玻璃仪器管理4.2部长负责对实验室的玻璃仪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5.0工作流程图(无)6.0内容及要求6.1玻璃仪器的采购6.1.1实验室依据本实验室检测任务或玻璃仪器台账,制定各种玻璃仪器的采购计划,写清品名、单位、数量、规格等。

6.1.2玻璃仪器购进后,由相关使用人员负责验收,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可领回存放,并记录于台账。

6.2玻璃仪器的分类6.2.1容器:包括各种试剂瓶、滴瓶、烧杯、三角烧瓶、碘量瓶、试管、平皿等。

主要用于盛装物品以进行化学反应或细菌培养。

6.2.2量器:包括各种滴定管、吸管、容量瓶、量筒和量杯等。

主要用于液体的计量。

6.2.3有特定用途的玻璃仪器:包括各种冷凝器、漏斗、干燥器、吸滤瓶、气体干燥器、结晶皿、称量瓶、玻璃研体等。

6.3玻璃仪器的清洁6.3.1新购入的玻璃仪器,因上面粘有灰尘、游离的碱性物质,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置3%的盐酸中浸泡12h。

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以蒸馏水冲洗1-2次。

6.3.2一般的玻璃仪器(如烧瓶、烧杯等):先用自来水冲洗一下,然后用洗洁精、洗衣粉用毛刷刷洗,再用自来水清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3次(应顺壁冲洗并充分震荡,以提高冲洗效果)。

6.3.3计量玻璃仪器(如滴定管、移液管、量瓶等):也可用洗洁精、洗衣粉洗涤,但不能用毛刷刷洗。

6.3.4精密或难洗的玻璃仪器(滴定管、移液管、量瓶、比色皿等):先用自来水冲洗后,沥干,再用铬酸清洁液或根据污垢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洗涤液进行浸泡或共煮一段时间(一般放置过夜),然后用自来水清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3次。

6.3.5水蒸汽洗涤法:有的玻璃仪器,主要是成套的组合一起,除按上述要求洗涤外,还要安装起来用水蒸气蒸馏法洗涤一段时间。

检验用玻璃量器校正管理规程

检验用玻璃量器校正管理规程

****药业有限公司文件目的:建立检验用玻璃量器的校正管理规程,使检验用玻璃量器的校正规范化。

范围:适用于公司检验室用玻璃量器的校正管理。

责任者:质量部检验室负责人、检验员。

内容:1.检验室玻璃量器的范围:需校正的玻璃量器包括: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刻度吸管、量筒、量杯等。

2.玻璃量器校正原理:由于在一定温度下,水的密度是恒定的,故通过称量玻璃量器内装入或流出水的重量(W),根据该温度下水的密度(d)计算出量器的实际容积(V),即V = W/d(ml), 实际容积(V)与标示容积相比较,其差值应小于允差。

3. 玻璃量器的校正管理:3.1检验室用所有精密玻璃量器,须经校正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每两年校正一次,校正工作应选择在室温20—30℃左右进行。

3.2 对经校验不合格的玻璃量器应做报废处理,合格者应有校验合格标志。

3.3玻璃量器的校验操作过程要详细记录,并建立档案保存。

3.4 玻璃量器损坏后应报废,并及时补充。

4. 玻璃量器的校正方法:4.1 容量瓶的校正:将洗净的容量瓶倒置使之干燥,在分析天平上称定重量(空瓶),然后注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至弯月面的刻度线,注意瓶颈刻度线以上不要挂水珠(若挂水珠则用滤纸片轻轻吸去),再称定重量,两次所称重量之差即为水重。

从附表2查得实验时水的密度后,用密度除以水重即得容量瓶的真实容积。

实际容积与标示容积之差应小于允差(表3)。

4.2 移液管的校正:然后把水放入预先称量好重量的小锥形瓶内,盖好瓶塞,称重,计算出放出水的重量,从表1中查出水在该温度下的密度,即可计算出移液管的实际容积,实际容积与标示容积之差应小于允差(表4)。

4.3 滴定管的校正:4.3.1 25ml滴定管的校正:将备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预先放在天平室内,使其达到室温,测量其温度,然后将水装入已清洗干净的滴定管中,调节水的弯月面至零刻度标线处。

按一定的滴定速度(3-4滴/S),放出5ml水至已预先精密称重的具塞小锥形瓶中,盖上瓶塞,称重,根据该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出时的实际体积。

玻璃仪器校准规程

玻璃仪器校准规程

玻璃仪器校准规程(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标题:计量玻璃量器校准操作规程目的:保证计量玻璃量器的有效使用,确保产品检测过程的质量。

适用范围;本公司常用玻璃量器(见表1)。

校准依据: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职责:品管部计量管理人员负责计量仪器的校准工作。

实验室配合计量管理人员进行校准工作。

校准方法:校准条件与设备:温度:校准环境温度 25±1℃,室内温度变化不超过1℃/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超过2℃。

校准所用介质:蒸馏水.所用设备:外观要求:a.量器应具有厂名或商标,标准温度,用法标记,标称总容量与单位,准确度等标志。

b.量器无影响计量读数的缺陷,包括集密的气线,破气线,擦伤,铁屑和明显的直棱线。

c.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相邻两分度线的宽度和分度值见表2~表6。

d.非标准的口与塞,活塞芯和外套,必须用相同的配合号码。

无塞滴定管的流液口与管下部也应标有同号。

结构:a.玻璃量器的口应与玻璃量器轴线相垂直,口边要平整光滑,不得有粗糙处及未经熔光的缺口。

b.滴定管和吸量管的流液口,应是逐渐地向管口缩小,流液口必须磨平倒角或熔光,口部不应突然缩小,内孔不应偏斜。

c.量筒、量杯的倒液嘴应能使量筒、量杯内液体呈细流状倒出而不外溢。

当分度表面对观察者时,倒液嘴的位置,量筒的嘴位于左侧;250ml以下的量杯(包括250ml)位于右侧;500ml以上的量杯位于左侧。

d. 量筒、量杯和量瓶放置在平台上时,不应摇动。

空量杯、空量筒(不带塞)和大于25ml (包括25ml)的空量瓶(不带塞)放置在与水平面15°的斜面上时,不应跌倒,小于25ml 的空量瓶(不带塞),放置在与水平面10°的斜面上时,不应跌倒.密合性:a.滴定管玻璃活塞的密合性要求:将不涂油脂的活塞芯擦干净后用水湿润,插入活塞套内,滴定管应垂直地夹在检定架上,然后充水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关闭情况下停留20min(塑料活塞静置50min)后,渗漏量应不大于最小分度值。

玻璃容量器具校正操作规程

玻璃容量器具校正操作规程

文件制修订记录一、目的:建立玻璃容量器具校正操作规程,使操作标准化,规范化。

二、范围:玻璃容量器具。

三、责任人:容量器具校正人员,质控部负责人。

四、管理内容:1、总则1.1校正用水为纯化水,须在室内放置至水温达到20℃,若水温偏差过大至少放置两小时以上。

1.2待校正的仪器洗至内壁完全不挂水珠。

滴定管、移液管不必干燥,容量瓶、量筒必须干燥。

1.3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放下水时记录水的温度。

1.4每个仪器(每段)校正两次,两次校正值的误差小于0.02g。

1.5称量水重所用天平的精度:200g以下达到0.0001g;200g以上达到0.01g。

2、容量瓶校正操作程序2.1将被校正的容量瓶洗净、干燥。

2.2取洁净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容量瓶一同存放于天平室中20分钟,记下水温。

2.3取空容量瓶带塞称重,加水至刻度,不可有水珠留在刻度线以上,如有水珠,用滤纸条吸干,塞上瓶塞,再称定重量。

2.4计算容量瓶中水重。

2.5从表中查得1ml水的重量,计算容量瓶的容积(ml)。

3、移液管校正操作程序3.1取一洁净干燥锥形瓶,精密称定重量。

3.2取需校正的内壁洁净的移液管,按移液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吸取水至刻度,除去尖端与外面的水。

3.3将水放入已称定重量的锥形瓶中,精密称定,记下水温、计算水重。

3.4从表中查出1ml水的重量计算该移液管的容积(ml)。

4、滴定管校正操作程序4.1取洁净干燥的50ml锥形瓶,称定重量。

4.2将被校的洁净滴定管装入水至刻度零处,除去尖端与外面的水,记下水温。

4.3从滴定管放下一定体积(5ml)的水至锥形瓶中。

控制滴定管的流速3-4滴/秒。

4.4精密读取滴定管读数至小数点第二位。

4.5称定锥形瓶中水的重量。

4.6再放一定体积再称重,如此一段一段校正。

4.7从表中查出水试验温度时的重量,计算每段体积的真实容积(ml),校正数和总校正数。

5、量筒校正操作程序5.1将被校正的量筒洗净干燥。

5.2称取量筒的重量,加水至刻度,不可有水珠留在刻度线以上,如有水珠用滤纸吸干,再称定重量。

小容量玻璃仪器校验管理规程

小容量玻璃仪器校验管理规程

目的:正确使用和校准小容量玻璃仪器的量值。

适用范围:检验室所需准确计量的小容量玻璃仪器。

责任:全体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工程部部长、检验室主任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内容:1.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1.1外观检定和结构检定:用目力观察,可借助刻度放大镜和斜面进行,外观不允许有影响计量读数及使用的缺陷。

1.2结构检定:1.2.1量器的口应与量器纵轴线相垂直,口边要平整光滑。

1.2.2滴定管和吸管的流嘴应是逐渐地向管口缩小。

1.2.3量筒、量杯的倒液嘴应能使量筒,量杯内液体是细流状倒出而不外溢。

当分度表面对观察者时,倒液嘴位置:量筒的嘴应位于左侧;250ml以下的量杯(含250ml)位于右侧;500ml以上的量杯应于左侧。

1.2.4量杯、量筒和量瓶放置在平台上时,不应摇动。

1.3密合性检定:1.3.1滴定管玻璃活塞的密合性要求:当水注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任意关闭情况下,停留20min,漏水量应不超过一小格。

1.3.2滴定管塑料活塞的密合性要求:当水注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任意关闭情况下,停留50min后,A级漏水量应不超过半小格,B级不超过一小格。

1.3.3具塞量筒,量瓶的口与塞之间的密合性要求:当水注入最高标线,塞子塞紧后颠倒10次,不应有水渗出。

1.4水的流出时间检定:1.4.1滴定管:将已经清洁处理的滴定管,充水至最高标线,测定水从最高标线降至最低标线为止的流出时间,应符合规定。

1.4.2分度吸管和单标线吸管,依法检定其流出时间,应符合规定。

1.5容量检定:采用衡量法进行检定,应符合规定,容量检定操作按各种容量玻璃仪器校验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2.量器应具有下列标记。

2.1厂名或商标2.2标准温度(20℃)。

2.3用法标记:量入式用“In”,量出式用“Ex”,吹出式用“吹”或“Blow out”。

3.仪器的外包装(指新买仪器),必须附有生产厂家、地址、生产日期及产品合格证。

4.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实验室玻璃仪器管理制度

实验室玻璃仪器管理制度

实验室玻璃仪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实验室玻璃仪器的管理,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实验室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仪器设备的完好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实验室中使用的所有玻璃仪器,包括但不限于试管、烧杯、烧瓶、注射器、滴定管等。

第三条实验室玻璃仪器的管理应遵循“维护、使用、保管、检定、报废”原则。

第四条实验室玻璃仪器的管理由实验室主管负责,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管理制度。

第五条管理制度的内容分为玻璃仪器维护管理、使用管理、保管管理、检定管理、报废处理等方面。

第二章玻璃仪器维护管理第六条对于实验室中的玻璃仪器,应该建立相应的档案,并确定专门的责任人,负责定期检查维护。

第七条对于常用的玻璃仪器,应该建立日常维护保养表,对仪器进行常规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

第八条对于有损坏的玻璃仪器,应当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严禁损坏的玻璃仪器继续使用。

第九条对玻璃仪器的维护保养,应有相关的标准作业流程,责任人员应当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维护保养工作,确保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第十条对于不常用的玻璃仪器,应该进行特殊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在需要时能够正常使用。

第三章玻璃仪器使用管理第十一条使用实验室玻璃仪器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使用资格和证书。

第十二条在使用玻璃仪器时,必须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严禁进行不安全的操作行为。

第十三条在使用玻璃仪器时,必须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确保使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第十四条在使用玻璃仪器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第十五条在使用玻璃仪器时,必须注意仪器的使用寿命,严禁超负荷使用。

第四章玻璃仪器保管管理第十六条实验室的玻璃仪器应该有专门的存放区域,并由专门的人员进行保管。

第十七条实验室的玻璃仪器应该按照种类进行分类存放,并标明相关的标识。

第十八条实验室的玻璃仪器应该定期进行清点和检查,并建立相应的档案。

第十九条对于存放在实验室的玻璃仪器,必须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确保仪器的卫生安全。

玻璃器皿的检定规程

玻璃器皿的检定规程

玻璃仪器检定规程玻璃器皿检定规程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单标线容量瓶(1ml~100ml)、分度吸管、单标线吸管(移液管)、滴定管、量筒的检定。

2 职责计量管理员:严格按检定规程进行周期检定。

QC主管: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3 内容3.1 单标线容量瓶(适用于1ml~100ml单标线容量瓶;)3.1.1检定条件万分之一天平、温度计(温度范围0~50℃、分度值为0.1℃)、标定工作室(室温不宜超过20±5℃,且要稳定)、纯净水、单标线容量瓶3.1.2检定方法3.1.2.1单标线容量瓶的玻璃应清澈、透明。

3.1.2.2单标线容量瓶应具有下列标记●厂名和商标●标准温度(20℃)●标称总容量与单位(××ml)●准确度等级(A或B)3.1.2.3单标线容量瓶的瓶口与瓶塞之间的密合性要求当水注入至标线,将瓶塞塞紧,用手指压紧瓶塞,上下颠倒10次,每次颠倒时,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10秒,结束后,用吸水纸在塞与瓶口周围擦试,不应有水渗出。

3.1.2.4容量允差应符合下表规定●操作:取洗净并干燥的单标线容量瓶,称重后加入纯净水,使液面达标线以下约5mm处,用毛细滴管将液面准确调至标线,精密称定单标线容量瓶与水的重量,计算得纯净水的质量。

●计算V20=V标+(P称-P)式中:V20——单标线容量瓶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ml);V标——单标线容量瓶的标称容量(ml);P称——t℃时称得纯净水的质量值;P——“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常用玻璃量器”的衡量法用表中查得t℃时标称容量水的质量值。

当P称与P值相差很小时,其质量差可近似地看作体积差,故V20=V标+△V。

从衡量法用表中可查得差值(△P),因△P=V标-P,故V20=P称+△P。

3.1.3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根据检定项目的检定数据,查表,判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等级。

检定周期为三年。

3.2 分度吸管3.2.1检定条件万分之一天平、温度计(温度范围0~50℃、分度值为0.1℃)、标定工作室(室温不宜超过20±5℃,且要稳定)、纯净水、分度吸管3.2.2检定方法3.2.2.1检查分度吸管的玻璃应清澈、透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MP/QC(00)025-01
玻璃仪器校准管理规程
文件类别:管理标准
江西中兴汉方药业有限公司
目的:建立玻璃仪器校正管理规程,规范玻璃仪器校正。

范围:适用于玻璃量器的校正管理。

责任:质量管理部及其所属质量控制QC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QC主任负责监督实施。

正文:
1校准部门和人员:
1.1部门:质量管理部。

1.2人员:QC负责按本规程规定对玻璃仪器进行校准,有容量计量资质的计量员进行校准工
作的复核,计量管理员负责玻璃仪器的校准组织及管理工作。

2校准实施:
2.1方法原理: 玻璃量器在标准温度 20℃时的实际容量(V20,单位 ml)按下式计算:
= m ·K(t)
V
20
K(t)值可查附表6。

根据测定的质量值(m)和测定水温所对应的K(t)值,即可由上式求出被检容量类玻璃仪器在 20℃时的实际容量。

2.2仪器、器具及校准条件:
2.2.1仪器、器具: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准确到 0.1℃)、温度范围 0~50℃,
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待校准玻璃仪器、纯化水。

2.2.2校准温度:室温在 20±5℃,且室温变化不得大于 1℃/小时。

恒温水浴温度设定在
20℃,水温与室温之差不得大于 2℃。

2.2.3校准准备:
2.2.4拟校准的分度吸量管、单标线吸量管、单标线容量瓶等必须完整,无破损,规定清洗
干净,清洗干净的被检量器须在检定前4h 放入实验室内,编号。

2.2.5将纯化水煮沸放至室温后,置入已开启的温度为20℃的恒温水浴锅内,并记录恒温槽
的温度。

2.3校准(衡量法)方法:
2.3.1滴定管的校准
1)取干燥的锥形瓶,称定重量。

在已洗净的滴定管中将纯化水装至刻度,把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记下水温。

按每秒流下3~4滴(30秒钟5ml)的速度放水至锥形瓶中,(按国家规定的检定分段规则进行)。

当液面流至被检分度线上约5mm处时,等待30秒钟后,在10秒钟内将液面准确地调至被检分度线上。

精密读取滴定读数,精密称定锥形瓶。

二次称重之差为水重。

根据上述规程2公式及表6计算真实容积。

再放一定体积的水,再称重。

如此一段一段的校准。

将校准的真实容积列成图以备用。

全容量及任一分段容量误差不得超过表1的规定。

2)按国家技术监督局规定对滴定管和微量滴定管的校准要分段进行。

分段如下:
2 ml:0-1ml;0-2 ml。

5 ml:0-2.5ml;0-5ml。

10 ml:0-5ml;0-10ml。

25 ml(一等):0-5ml;0-10ml;0-15ml;0-20ml;0-25ml。

25 ml(二等):0-12.5ml;0-25ml。

50 ml(一等):0-10ml;0-20ml;0-30ml;0-40ml;0-50ml。

50 ml(二等):0-12.5ml;0-25ml;0-37.5ml;0-50ml。

3)注:操作时应注意被检滴定管放水至锥形瓶时,流液嘴不要接触瓶壁,待水面弧底与刻度线相切时,将瓶壁接触末端流液嘴,以便移出最后的水滴。

2.3.2移液管的校准
1)取一干燥的锥形瓶(最好有瓶塞),精密称定,然后取内壁干净的移液管,按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吸取纯化水至刻度,取出用滤纸擦干管外的水。

将水放入锥形瓶中,待水自动流出后停15秒,再将移液管尖端与瓶壁接触,以便最后一滴溶液流入容器中。

管尖的一点液体不要甩或吹出。

(管上若注明有“吹”字,则放完液体后需吹)。

精密称定盛水的锥形瓶。

记上水温,二次称重之差,即为水重。

根据上述规程2的公式以及表6,计算20℃时的真实容积。

移液管的误差不得超过表3中的规定。

分度吸管的校准按移液管的校准方法分段检定。

2)检定分段如下:
1ml以上者(包括1ml)为:全量的1/10;半量;全量。

1ml以下者为:全量的1/10;全量。

2.3.3容量瓶的校准:
1)校准前需进行密合性检查。

将蒸馏水充至最高标线,塞子应擦干,不涂油脂,盖紧后用手指压住塞子,颠倒十次。

每次颠倒时,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 10 秒,不应有水渗出。

2)将洗净、干燥的容量瓶与盛放校准用水的烧杯一同放于天平室中20分钟,记下水温,先称空瓶重,再加水至刻度,注意不可有水珠留在刻度线以上,否则应用滤纸吸干,塞上瓶塞,再称定重量,两次称重差即为容量瓶中水重。

根据上述规程2的公式以及表6,计算20℃时的真实容积,其误差不得超表2中的规定。

2.3.4量筒的校准:取干燥锥形瓶,称定重量,将洗净的量筒中加纯化水至刻度。

再将量筒中
的水倒入锥形瓶中,倾尽。

锥形瓶密塞后称定总重。

两次称重之差即为水重,根据上述规程2的公式,计算20℃时的真实容积。

量筒的误差不得超过表4中的规定。

3校准结果处理:
3.1经校准达到合格标准者,贴校准合格标签。

3.2其它经校准不符合要求者,贴不合格标签,不得用于定量使用。

4校准周期:容量类玻璃仪器校准周期为3年。

5校准注意事项:
5.1在开始放水前,各容量类玻璃仪器外面的水必须除去。

5.2称重完毕,在放下水时,必须记录水的温度。

表1 滴定管的容量允差(ml)标准温度20℃全量和零至任意分度
表2 量瓶的容量允差(ml)标准温度20℃
表3 吸量管的容量允差(ml标准温度20℃
表4 量筒的容量允差(ml)标准温度20℃
表6 常用玻璃量具不同温度下K(t)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